登陆注册
39457500000032

第32章 伍子胥出逃

楚平王霸占太子妃后太子熊建的生母蔡氏开始失宠了。

对太子来说,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费无极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机会,他的第一个步骤是调虎离山,即让太子熊建远离郢都。他假意向楚平王献策:“晋国之所以能称霸中原,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接近中原,而楚国则居僻陋之地。如今之计,应该加强楚国北方的力量。将北方城邑城父(今河南宝丰县东四十里)扩建,派太子镇守,加强与中原诸侯国的联系。大王便可以安心收拾南方,这样楚国便可以称霸天下了。”

楚平王哪里意识到费无极在秘密策划一个大阴谋,他还对这个建议大为赞赏。便下令让太子熊建及太子师伍奢即刻起程,前往城父。

紧接着费无极开始了第二个步骤。

在熊建离开郢都,前往城父后,费无极便开始频频在楚平王面前进谗言了。楚平王自从从儿子手中抢得秦国公主后,倍加宠爱,费无极便悄悄地告密说:“太子因为秦国公主的缘故,对大王有怨恨之心,大王您得防着点才行。”楚平王听了之后脸有愠色,我是国王,太子还想造反不成?

费无极见楚平王愤怒了,添油加醋地说:“如今太子镇守城父,手握重兵。又与各诸侯国交好,恐怕要造反作乱了。”

楚平王听了心里一沉,脸色十分难看。费无极太了解楚平王了,因为他当年就是手握重兵的边关大吏,不也是造反作乱并逼死三位哥哥才登上王位的吗?有其父就有其子,老子当年这样干,儿子今天就不会这样干吗?楚平王的手在微微颤抖,这一切都被费无极看在眼中。

显然楚平王相信费无极的判断,他先把太子师伍奢召回,质问道:“太子是不是想谋反?”

伍奢听了一怔,但很快就反应过来。心知一定是费无极的中伤陷害,他斩钉截铁地答道:“绝无此事。大王何故轻信奸佞小人的谗言,却要疏远自己的骨肉呢?”

这时费无极在楚平王的耳边搭语:“大王要是不下定决心,他们就要动手了。我听说晋国与齐国都表示要扶植他们成立政权,到时大王被活捉了,那可是后悔莫及。”

费无极说得活灵活现的,楚平王深信不疑。与其等待太子造反,不如先发制人。楚平王马上下令将伍奢逮捕,关进大牢。然后派人秘密给城父驻军司令(城父司马)奋扬送去密令:立即逮捕太子,就地正法。

奋扬接到密令后,大吃一惊。他知道太子被人陷害了,可是面对楚王的命令,他又不能不服从。怎么办?他想了个办法,先派人紧急通知太子让他赶紧逃跑,然后自己再带人慢吞吞地前去拿人。当然当他到了太子府时,太子早已逃之夭夭了。

太子逃到了宋国,这使楚平王更加相信太子企图谋反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而伍奢就是太子谋反的帮凶。

楚平王想处死伍奢,可是费无极却阻止道:“大王莫急。”别以为费无极突然良心发现,他只是内心有所不安,因为伍奢有两个非常出色的儿子。如果要杀伍奢,那就得斩草除根,一定要把伍奢的两个儿子诱骗到郢都一同处决。

说起伍奢的两个儿子,一个名“伍尚”,是楚国棠县的地方官;另一个名“伍员”,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伍子胥。伍尚为人温文儒雅,富有仁爱之心。相比之下,伍子胥则发扬踔厉,性情豪迈,文武双全。费无极与伍奢共事日久,自然对伍家兄弟的才华有很深的了解。如果贸然处死伍奢,那么伍尚与伍子胥必然要逃难出国。而且一定会逃到吴国,因为吴国是楚国最大的敌人。倘若吴国得到伍氏兄弟,必然如虎添翼,到时楚国危矣。楚国一旦顶不住,他费无极也没好下场。

不能不说费无极有远见。

明知伍氏兄弟有雄才,却要一网打尽,不能不说费无极是祸国之奸人。费无极给楚平王献策:“伍氏兄弟都很有才,不如以赦免其父的名义把他们诱骗回郢都。不然的话,将来必为楚国之患。”

楚平王点了点头,便派人前去召回伍尚与伍子胥,对他们说:“你们如果回来的话,就赦免你们的父亲。”

这种有条件的赦免明摆着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只要落入陷阱之中,再凶猛的野兽也只能坐以待毙。

伍子胥是一头雄狮,他不愿意坐以待毙。他对哥哥伍尚说道:“大哥不要轻信楚王的话,楚王畏惧我们俩的勇武,势必不敢杀了父亲。如果大哥贸然前去,那就必死无疑了。”

伍尚是个大孝子,他泪眼汪汪地说:“父子情深,父恩难报。只要能再见老父亲一面,就算是死,也没有遗憾了。”

伍子胥对哥哥的性格很清楚,知道无法说服他,便长叹了一声:“唉,与父亲一起被杀,试问如何使冤情昭白于天下?不能洗清不白之冤,不能报杀父之仇,这是天大的耻辱。如果哥哥一意孤行,要回到郢都,子胥就在这里与哥哥诀别了。”

听到这里,伍员流下热泪说道:“我的才能不如你,我能为父亲而死,你能为父亲报仇。如今楚王有赦令,即便只有渺茫的希望,也不能不争取;如果父亲被杀,不能不复仇。父亲不能抛弃,我选择回到郢都。沉冤不能不雪,你选择去吴国吧,只有吴国能帮助你完成复仇的使命。”

此地一别,便是永别了。伍子胥恁是坚强的汉子,也忍不住有一种悲凄之感油然而生。他抓住伍尚的手说:“哥哥你就要走了,我不能照顾你了。但愿上天保佑你安然无恙,不然你想追悔也来不及了。”

伍子胥连夜逃出棠县,而伍尚则跟随楚王的特使回到郢都。

不出伍子胥的意料,伍尚此去只有死路一条。

被囚禁在大牢中的伍奢,在心里无数次地祈祷,希望两个儿子能逃得远远的,千万不要中了楚王的计。可是他对自己的儿子太了解了,他知道,伍尚一定会来;伍子胥一定会逃走。当伍尚被带入大牢时,伍奢没有感到意外。当他看到伍尚只身前来,竟然发出一阵会心的欢笑:“哈哈,子胥果然逃走了,楚王与费无极恐怕要吃不下饭了。”

几天后,伍奢与伍尚父子俩被斩于街市。

伍子胥背着弓箭单身逃亡。

楚平王很快便派出军队追捕伍子胥,追兵找到了伍子胥的妻子,追问他的下落,其妻说:“他已经逃跑了,大约走了三百里了吧。”楚军快马急追,可是聪明的伍子胥避开大道,穿越无人的沼泽区。楚军追到沼泽地时,马匹无法通行,只得悻悻而归。

伍子胥起初并没有听哥哥的规劝逃往吴国,而是逃到宋国,因为太子熊建被费无极设计陷害后流落到了宋国。他一路向北,在路上正好遇到好友申包胥,两人相见后伍子胥恨恨地说:“楚王杀害我的父亲与兄长,你说我要怎么办才好?”申包胥长叹了一声说:“唉,我要是怂恿你报仇,就是对楚国不忠;要是劝你不要报仇,那就是对朋友不义。你走吧,我说不上话了。”

伍子胥咬牙切齿地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对于楚王犯下的罪行,我一定要报仇,以雪父兄之耻。”

申包胥心里明白,伍奢和伍尚父子是无罪冤死。可是自己作为楚国大夫,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便对伍子胥说:“你要是能灭掉楚国,我就能保存楚国;你要是危害到国家,我就将使它转危为安。”

两个好友之间有分歧了,道不同不相为谋。伍子胥拱手与申包胥告别,头也不回,大步流星地向前走,终于到了宋国境内了。

伍子胥找到了太子熊建,他向太子建议借助诸侯的力量返回楚国。重新夺回权力,杀死费无极。

但伍子胥来得真不是时候,这一年(公元前522年)宋国爆发内战。以华亥和华定为首的华氏家族公然叛乱,与宋元公分庭抗礼。乱邦不入,危邦不居。伍子胥认为继续待在宋国太危险了,便携太子熊建逃到郑国。

郑定公对楚国太子熊建非常敬重,以上宾之礼待之。熊建为了得到大国的支持,前往晋国会见晋顷公。郑国自从子产执政后,便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在晋国人看来,郑国是越来越不听话了。晋顷公动了歪念头,想乘机吞并郑国。正好熊建来访,他便对楚太子说:“现在郑国人很信任你,如果太子能作为内应帮我灭了郑国,我就把郑国封给你。”

熊建听罢大喜,遂回到郑国,秘密策划与晋国军队内应外合推翻郑国政府。不过世事难料,熊建的阴谋泄露了。郑国首相子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了熊建并将他处死,粉碎了他的阴谋。

还算伍子胥反应机敏,他带着熊建的儿子熊胜急急逃出郑国。

原本想依靠楚太子熊建实现报仇之梦,如今太子被杀,复仇之路将更加曲折难行了。可这并没有令伍子胥灰心丧气,现在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那就是到吴国,只有吴国才有实力灭楚。

伍子胥带着熊胜又悄悄地潜回楚国,打算越过楚吴交界处的韶关(今安徽含山县北)进入吴国。此时楚平王布告全国,张榜捉拿伍子胥,所以一路凶险异常。伍子胥不敢走大路,只走小路。白天找个偏僻的地方躲起来,到了晚上才出行,就这样风餐露宿到了韶关。

由于韶关是战略要冲之地,盘查十分紧。伍子胥尽管很小心谨慎,但还是碰上了楚国官吏。这些官吏们认出伍子胥便是张榜捉拿的要犯,正打算一拥而上将其活捉。伍子胥反应却非常机敏沉着,他从容不迫地对一个头目说:“你知道楚王为什么要抓我吗?因为我有一颗宝珠。可是现在我已经把这颗宝珠弄丢了,要是你抓我的话,我就咬定是你独吞了这件宝物。”

韶关是偏远地区,这里的小官对权力高层的内幕知道得不多。一时间被伍子胥吓住了,不知所措,索性将他放跑了。伍子胥虽然凭借机警躲过一难,但行踪暴露了,他知道用不了多久楚国追兵一定会赶来的。过了韶关,前面还有一条河,河的对岸才是吴国的地盘。伍子胥不敢大意,他带着熊胜直奔河岸。

果然不出所料,楚国的追兵很快就赶到了。江水挡住了伍子胥的去路,岸边是一片茫茫的芦苇丛。水面很阔,水很深,怎么办?似乎冥冥之中有天意的安排,此时突然有一条船出现了。这船不大,撑篙的船夫年纪有点大了。头戴着斗笠,船板上散落着渔网,一望可知是一名渔翁。

这条小船逆水而上,伍子胥大喜,喊了两声:“渔父渡我。”

渔翁听到了,正要把船撑过来,此时他发现附近的芦苇丛中有几双窥视的眼睛。再定睛一看,这些人身着戎装,正是楚国的士兵,看来正在芦苇丛中搜寻那位喊话者。其实渔翁的出现,并非什么天意。他知道伍子胥要渡河逃往吴国,特地在此迎候。这位渔翁是什么人,现在已经无法考察了。可能与伍家有某种关系,也可能是一个同情伍家遭遇的正直人士,所以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前来搭救伍子胥。

察觉到芦苇丛中的楚国的巡逻兵后,渔翁担心伍子胥暴露,急中生智便唱起歌来了:“日月昭昭乎寖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芦之漪就是芦苇的岸边,这是告诉伍子胥你不要过来,就在芦苇岸边等我。

伍子胥是何等聪明的人,一听明白了。便在岸边找了个地方躲起来,等着渔翁前来。渔翁把船撑到岸边,左右观察一下,又唱道:“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寖急兮当奈何?”这是告诉伍子胥,事情紧急了,快点上船吧。伍子胥与熊胜从藏身处出来,投以感激的目光,然后跳上船躲进船舱中。

船离了岸,直奔向江中。伍子胥从船舱的小孔往外一望,楚国的追兵已经到岸边了,心里暗暗叫道:“好险。”不多时,这一叶小舟载着伍子胥渡过河,到了河对岸。伍子胥喘了一口气,终于逃出来了。此时他才发现自己已是饥肠辘辘,已经好些天没有吃东西了。

渔翁也看出来了,他把船系在岸边的一棵树下,然后对伍子胥说:“你们在树下等我吧,我去给弄点吃的来。”说罢大踏步往前走去。伍子胥不禁满腹疑惑,这个渔翁帮我渡河,不但没有收钱;反倒要给我找吃的,天底下有这样的好心人吗?莫非他别有用心,想乘机向官府告发,好独吞赏银?不行,我得躲起来,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

伍子胥与熊胜躲到了芦苇深处,过了一些时间,渔夫回来了。手里拿着一碗麦饭,还有鲍鱼羹与一壶饮料,但却找不着伍子胥了。他知道伍子胥饿坏了,没有气力走远。肯定是害怕而躲到芦苇丛中了,便高喊道:“喂,芦中人,芦中人,你出来吧,你不是一位走投无路的贤士吗?”

正躲在芦苇丛中的伍子胥见渔翁果然是一人回来的,便放心地走了出来。渔翁说道:“我看你面有饥色,所以去给你弄点吃的,你为何要怀疑呢?”这下子伍子胥有点不好意思了,看来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尴尬地说:“人家说性命操之于天,今天我的生死都在您老人家手上,又岂敢怀疑呢?”

老人家听了呵呵一笑,招呼伍子胥前来用饭。伍子胥饿坏了,接过饭后狼吞虎咽,不一会儿的工夫吃得一粒不剩了。再往前就是吴国了,伍子胥对这位渔翁深怀感激之意。他想,我堂堂男儿,不能这样一走了之,得报答老人家才行。他随身所带的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一把家传的宝剑。

伍子胥解下宝剑,对渔翁说:“老人家,这把宝剑是先父的遗物。剑上刻有北斗七星的图样,价值百金。今天我就把这宝剑送给您,以报答救命之恩。”

老渔翁没有接受,他一捋胡子,笑道:“老夫听说楚王下了命令,凡是捉拿伍子胥者,赏粟米五万石并授予最高爵位。老夫又岂是贪图你的宝剑呢?”

一听到这里,伍子胥大感意外,他脱口而出:“老人家已经知道我是谁了?”渔翁点点头,又说道:“此剑既是你家的宝物,你便带着上路吧。你得赶紧走了,不要停留了,不然楚兵很快就来了。”

伍子胥向老人家一拜,抱拳问道:“敢问老人家贵姓?”老人家答道:“你是芦中人,我是老渔翁,还要问姓干什么呢?”伍子胥满怀感激,就此向老人家道别。刚走了几步,他想起了件事,便回头对老渔翁说:“老人家,有件事还得麻烦您一下。这些个锅碗盆子请您藏好了,不要让楚兵发现了。”

老渔翁说:“行,您就放心吧。”说罢将伍子胥吃过的这些碗壶埋在地下。伍子胥这才放心了,他刚往前没走几步,听到背后水面上有些声响。转身一看,只见老人家没有身影了,那条小船翻在水面上,底朝天摇摇晃晃的。原来老渔翁怕伍子胥不放心,把船弄翻了,自溺于水中,这样再无人知晓伍子胥渡河潜逃的消息了。

看来这位老渔翁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估计也是一名死士。因为他这一死,身世也就成了一个谜了。

伍子胥的心被震撼了,他默然无语。遥向小船拜了几拜,一阵欷歔。然后起身拍拍灰尘,大步流星地向吴国边境走去。

一路上风尘仆仆,长途跋涉的伍子胥身体疲惫不堪,饱一顿饥一顿。他原本壮硕的身体也迅速地瘦了下去,并且染上风寒,非常虚弱。他沿途以乞讨为生。作为一名武士,这实在是很丢人的事。可是父兄大仇未报,再苦再累,也得忍着。就这样,靠着非凡的意志力,吃尽苦头后他终于抵达吴都了。

其实以伍子胥的身份,他完全可以进入吴国后便申请政治避难。因为吴国与楚国是敌对国,一定会乐意收留他的。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不单是逃难,更重要的是要复仇,要借吴国人之手报复楚平王。他混居于市井之间,是要了解吴国的国情,并暗中观察什么人可以帮他完成复仇的心愿。

他把自己打扮成流浪汉的样子,披头散发,疯疯癫癫,光着脚,把脸涂黑了,在市井之间行乞。要为人之所不敢为,就必须先忍人之所无法忍。吴国都城来了这么一个疯子,很多人围在市井间看热闹,这时有位管理市场的官吏正好路过。这个人有个本事,擅长看相。他一眼看到伍子胥,暗暗称奇。只见这个疯疯癫癫的家伙,身高一丈,身材硕壮。虽然装疯,而且涂黑了脸,但印堂发亮,双目炯炯有神。两道眉毛上挑,眉间距比一般人要宽。根据一些野史的记载,称伍子胥“眉间一尺”,双眉之间有一尺宽。这当然是夸张之词,不然那就不是人,而是怪物了。

这位官吏一见伍子胥,知道这肯定不是个普通人,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相过很多人,但从来没有见到这样奇特的面相,难道他是别国的亡命之臣吗?”其实他心里怀疑,眼前这个人就是楚国的伍子胥。为什么这位官吏会这样猜测呢?这官吏本来是管理市场的。市场商人多,南来北往的人都有。早有传言说楚国的伍子胥被楚王迫害,家破人亡,逃往国外。前段时间,在楚国边关韶关出现过,很可能要逃到吴国。又有一些商人到过楚国,见过伍子胥的画像。虽然画得不一定很像,但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两眉间距很宽。这些信息这位官吏都有所耳闻,结合他的相人本领,他断定此人便是伍子胥。

看来吴国人才也是不少,伍子胥虽然装疯卖傻,可还是被认出来了。那名官吏把这事报告给吴王僚,并且建议说:“大王应该召见他。”吴王僚上台后,就被楚平王反戈一击。不仅在长岸水战中败北,而且州来城也被楚军收复。这些年他颇有些郁闷,如今楚平王的死敌伍子胥逃亡到吴国,焉有不用之理呢?

吴王僚马上传命召伍子胥入宫。

那位史不载其名的市场管理官吏慧眼识英雄,认出伍子胥,并把他引荐给了吴王僚。吴王僚一见到伍子胥,就对其非凡的相貌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伍子胥洗去尘垢,穿着整洁的衣服。眉宇之间透露着一股豪迈的英气,这是英雄的本然面貌。

吴王僚甚是喜欢伍子胥,两人促膝长谈,这一谈便是三天。伍子胥文武双全,口才也很好。反应机警,思维敏捷,与吴王僚畅谈天下大事。尤其对楚国的情况了如指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了三天,伍子胥没有说过一句重复的话,每句话都切入重点,分析入微。吴王僚对他的才华非常惊叹,感慨道:“真是一位贤士啊。”

此后,吴王僚频频召伍子胥入宫,每次交谈都收获良多。别看伍子胥是个武夫,其实他有细腻的一面。他虽然想着借助吴国为父兄报仇,可是并没有明说。对吴王僚而言,他只是个外国人,报私仇这种事不能轻易说。可是伍子胥却换了一种方式流露出这种想法,他知道吴王僚喜欢自己,于是在谈吐之间,便处处表现出气壮山河和威武豪迈的英雄本色。偶尔提及自己的身世,便对楚平王有一种咬牙切齿的仇恨。吴王僚也是个聪明之人,他明白了伍子胥的真实想法是想要吴国起兵攻打楚国,以报杀父之仇。

可是吴王僚让伍子胥失望了,吴王僚并没想着为他报仇。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国之君,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外国人的私人恩怨而大动干戈呢?

吴王僚的态度给了另一个人可乘之机。

这个人就是公子光。

自从吴王僚即位后,公子光心怀不满,他认为自己才是吴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公子光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表面上他对吴王僚毕恭毕敬,没有泄露自己的野心。但暗地里却物色天下英雄为己所用,以培养自己的势力。

对于伍子胥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公子光怎么可能视而不见呢?他暗地里经常向伍子胥示好,经常请他上府中喝酒。并且送给他不少礼物,把他当做知心朋友。公子光心知伍子胥急着要报仇雪恨,他不失时机地对伍子胥说如果自己是吴王,一定会帮他完成复仇心愿。

公子光的话有弦外之音。

伍子胥是何等聪明的人,一听就明白公子光有篡位之心。

经过几次的交谈,伍子胥对公子光的为人有所了解。公子光绝非等闲之人,他有雄心壮志,有一种霸气。并且善于用人,礼贤下士。其内心潜伏着一种强大的冲动,他的能量远远未释放出来,仍在悄悄地蛰伏。一旦有了一个不受限制的表演舞台,其激情会淋漓尽致地转换为霸业。伍子胥对公子光很欣赏,因为他明白一件事,心灵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正如自己,为了复仇颠沛流离且九死一生,无悔无憾。他也洞悉到公子光的内心同样有着一种强大的力量,这是对权力的追逐,对伟大事业的向往。

对于吴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伍子胥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谁能帮助自己完成心愿。在伍子胥心中,不断地权衡吴王僚与公子光这两个人,他知道自己必须选择一个人帮助自己完成复仇大业。吴王僚这个人,并不能说是个昏君,他还是有虚心纳才的雅量的。可是论及野心勃勃,他就不如公子光。伍子胥要把赌注压在谁的身上呢?他思前想后,最后下了决心,把赌注压在公子光的身上。他必须先帮助公子光夺取权力,实现霸业;同时也借助公子光的力量,杀回楚国,报杀父之仇。

有了这样的想法,伍子胥要有所作为。吴王僚想让伍子胥当官,伍子胥推辞了,这是一种态度。既然想与公子光联手,就必须与吴王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然得不到公子光的信任。伍子胥隐居起来,耕田种地,似乎超然于政治旋涡之外。其实他的真正用意是在市井之间物色勇士,准备推荐给公子光。让他有机会除掉吴王僚,自立为王。

表面上平静的吴国政坛,实际上已经是暗流涌动了。

同类推荐
  • 王者浮云

    王者浮云

    平六国,定天下,兵戈相见,道魔争锋,那是个传承的时代,充满破与立的机缘。
  • 高宫之城

    高宫之城

    时至战国乱世,纷乱不已;高高在上的贵族公卿已无权利;武家原本的秩序已经分崩离析,一个新的时代将在这个废墟中诞生!
  • 烽火戏三国

    烽火戏三国

    事情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条了。话说秦始皇陵怎么和三国扯上关系,这不是瞎搞吗?一个盗墓贼莫名其妙的跑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莫名其妙的多了个弟弟。但不论结果如何,此时此刻,这里就是东汉末年,一个出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先踏踏实实的做自己,不论在那里都要活的精彩,活的绚丽多姿,活的无怨无悔。归根到底,必须在这个时代里好好的活下去,这可是听着都让热血沸腾的三国,铁马金戈,猛将如云,能人辈出的时代,怎么可以默默无闻的在这世上走上一遭。三国,给我听着,爷来了。
  • 大明王朝4

    大明王朝4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 三国伐歌

    三国伐歌

    他,心黑手狠,小肚鸡肠,阴损毒辣,视财如命,好色多情。他,穿越三国,为了一个自己的一个士兵而灭了一个军队,为了一个亲人灭了一个诸侯,为了一个女人宁肯选择与整个国家所有人为敌。他,奸诈至极偏又多情,自私至极偏又大义。他叫唐龙,一个混在三国,以不战为名而战,以不称霸为名却偏称霸天下的阴险小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热门推荐
  • 野区霸王乘

    野区霸王乘

    (电竞游戏1v1甜宠文)季乘若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回加入电竞圈内顶流的战队SFR中,电竞界不收女生,季乘若是第一个,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你说你们巅峰赛排到的国服第一韩信是女生?还是个十七岁的女生?”“教练,蒂哥要退役了,预备队没一个打野拿得出手,这是个机会!”“我会成为电竞圈第一个女队员,也会成为电竞圈第一个拿冠军的女队员!”
  • 老千的巅峰II

    老千的巅峰II

    作者曾经是一名职业老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老千是一条歧路。无论在赢钱时多么的风光,都无法掩盖背后的凄凉。没有能跟家人分享的成就,不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阳光下,谁知道下一个局会不会要了你的命?谁知道今天还亲兄热弟的朋友,会不会在赌场忽然翻脸无情,设计陷害?作者用那些确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告诉所有心存侥幸的人,赌是万恶之源,不管你暂时是输是赢,最终的结果都是输。
  • 晨眠

    晨眠

    班上的学霸说,“我的梦想是成为医学博士,然后上非诚勿扰。”苏子寞说:“哪里都好,想学工科。”安澜说:“我要去上海外国语学院。”肖予年说,“我爸爸让我也当医生”……而她,她没有梦想,若是非要拉一两个什么东西来充数,那也只能是他。“你去哪,我就去哪。”——青春是什么?对顾遥来说,青春是五楼的天台和黄昏的田径场。
  • 王妃凶悍:冷王跪下唱征服

    王妃凶悍:冷王跪下唱征服

    一朝穿越,二十一世纪叱咤风云的黑道女王变身王府的无脑王妃,上有恶霸王爷,下有绿茶小妾。一朝灵魂转换,风云起,天下乱,无脑王妃惊才绝艳,斗恶王,掐绿茶,伐异己,诛恶奴。一不小心还招惹上了一只颠倒众生的大魔王。“启禀陛下,北国太子摸了王妃的玉手。”魔王淡定一挥手:杀了。“启禀陛下,青云少主摸了王妃的纤腰。”魔王眉头微皱:灭了。“启禀陛下,王妃带着王子去了迦南神宫,说是要跟迦南神君一起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畅谈到人生理想。”魔王再也无法淡定,霸气凛然一挥手:儿郎们,挥师北上,踏平迦南神宫。
  • 通灵女巫:鬼魂男友带回家

    通灵女巫:鬼魂男友带回家

    荷苒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暑期回到家乡实习独自住在父母名下的别墅里,确不经意间发现一直被认为常年无人居住的隔壁,住着一个已经死去的画家。两人的相识是一场偶然,在揭开画家为何死后还存在于世的秘密的经历中,荷苒爱上了画家。但是,一切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死人真的只有那一个画家吗?他们存在于世上是为了在做什么?我们身边到底谁,已经死了……
  • 徐宸,我是你的扫把星

    徐宸,我是你的扫把星

    我自以为是你的扫把星,可你却说:我们互相亏欠。徐宸,这一生,我不愿再做你的扫把星了。方暖阳,你逃不掉。哪怕折磨到死,也别想离开。
  • 苏落尘心

    苏落尘心

    平凡的人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偶遇的爱情生死的友情成就了封神的道路、苏落:“我只是想在平凡的世界里保护我想保护的人,既然你们给予我不安稳的生活,那我将踏平伤害我在乎的人的一切!”
  • 中九流

    中九流

    这是一本写道士的小说,书中没有引人耳目的高超法术,也没有光怪陆离的神仙妖魔。一切只为了让人们看到最真切的道士生涯。
  • 一枝相思煨红豆

    一枝相思煨红豆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若问四海八荒谁最宠妻,魔君景昭说自己排第二,没人敢……呃……他儿子敢排第一……听说这魔界少主在六十六个姐姐的溺爱下长大,是个不折不扣的混世小魔王;还听说这少主为了一位姑娘烧了人间十万月老庙;又听说那位姑娘在出嫁之日失踪了……传说究竟如何,还待细细分解……此文欢脱甜宠,时而高糖一把,时而小虐一丢,但打过巴掌之后必定会给块糖。观者不会伤肝伤肺,请放心阅读……
  • 神州志之风云再起

    神州志之风云再起

    神与魔本非天成。俗话说,事在人为,心性使然。神州浩瀚,千秋万载。总有一些故事无法忘记,总有一些身影挥之不去。正魔交战留下的惨痛已经烟消云散,神州之乱的伤痕仿佛也已经不痛不痒。风起云涌,暗流并不是风平浪静。恩怨、情仇即将碰撞出一出激烈的篇章。兽王宗盘踞天坑,韬光养晦,有着何种预谋与惊天的发现?!无极门、天冷坛、梵音寺与星月宫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与牵连?!神州之大,何去何从?如浮萍之于流,如鲲鹏之于游。沧海桑田笑,我只忆今朝;浩瀚神州志,凭栏看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