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51100000006

第6章 把握他人需求的心理策略(1)

心理学家们指出,个人内心的需求是决定其言行的关键因素。如果能够了解他人内心的需求,就能够把握其行为趋势和活动规律,方便我们采用最合适的模式与对方交往。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导他人的需求来引导他人的行为。了解他人内心的需求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本章将和你一起去寻找人类内心需求的变化规律,去学习探知他人内心需求的方法。

1.从人的共性上把握他人的需求

1924年,克莱斯勒汽车成功地推出了一款新车型,前所未有地受到了大众的喜爱。由于这款新车的畅销,克莱斯勒公司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中的一员,一时间名声大振。那么,克莱斯勒公司怎么就知道这款新车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呢,他们是怎样预测出大众的心理需求的呢?

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因为职业、生活习惯、背景、收入等诸多情况的不一样,需求也就不一样。事实上,需求不但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的需求也不可能一成不变。面对这变幻莫测的需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创建者华尔德·克莱斯勒并没有一筹莫展。他将人数众多的销售对象想象成一个具体的人,这个人身上集成了所有顾客的心理共性,也就是说,他是以一个具体的、典型的顾客为对象,然后综合考虑这个典型顾客的客观观点、虚荣心、道德意识和习惯等一系列属性来设计自己的汽车、决定自己的推销方案的。

华尔德·克莱斯勒从众多的需求中寻找共同点,然后有意识地将这些共同点放大,从而制造出受大众欢迎的汽车。

的确,人的需求虽然多种多样、变幻莫测,但是其根本是相同的。只要你掌握了人类需求的共性,那么把握好他人的需求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是,人的需求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共性呢?

(1)人对同一事物的需求总是随着自己获得程度的加深而减少。这是由“幸福递减定律”所决定的。

生活中,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饥饿的时候吃一个馒头,会觉得馒头非常好吃,很香甜;吃第二个时,会感到满足;吃第三个,会觉得可吃可不吃,吃是为了不浪费;然而,如果还要吃第四个、第五个的话,就会觉得非常痛苦。东西越多,人对它的需求度越低,这跟人们常说的“物以稀为贵”异曲同工。

这就是“幸福递减定律”。它告诉我们,当人缺少一样东西的时候,得到它,会带给我们极大的喜悦和满足;然而,当我们不缺它的时候,每多得到一件,其满足感和幸福感就降低一点,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甚至让人感到厌烦。

(2)人的需求是呈阶梯状分布,并且不断上升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言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了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需求依次形成阶梯状分布。生理需求是人类最根本最直接的需求,但是给人的满足感小;而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往往是在前面四种需求都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去追求,但它带给人的满足感最大,满足这类需求能引出更深刻的幸福体验,达到精神安宁和内在生活的充实。

每个人都沿着需求层梯向上攀登,一个需求满足以后,又会有新的需求产生。而新需求的产生有两个决定性因素:一是个体感到缺乏些什么,即不足感;另一个是个体期望得到什么,即求足感。一般说来,当人们有不足感和求足感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安与紧张的情绪。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驱动力去努力追求,当达到以后,随着满足感逐渐消失,又产生了不足感或求足感,进而引起新的需求。如此这般周而复始,不断递进。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你可以根据对方的事业状况、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来判断对方所需求的是什么。比如:一个其貌不扬却总是衣着光鲜靓丽的人,他多半非常在乎自己的外形,如果你赞赏他很有气质,势必能够迎合他的需求。相反,如果你用钱去酬谢对你施以援手的有钱人,多半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因为,对方此时对钱的需求已经远远低于获得他人尊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如果你能备上一份特产,诚意十足地登门道谢,再配以“如果不是你……”“我真是幸运,能够得到你的帮助……”“现在,像你这样有钱又好心的人真是太少了……”之类的话,往往能够让他心花怒放。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需要揣测对方的需求,但不能没有根据地胡乱揣度,而应以人的需求共性为根据,综合考虑对方的个人情况来把握对方的需求。

2.人人都期望得到别人的赞美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为获得他人的肯定而努力。当一个人获得别人的赞美时会心情愉悦,同时,也对赞美自己的人充满好感。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代替我十天的口粮。”美国心理学家之父威廉·詹姆斯说:“得到别人的赞赏是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在人际交往中,恰当的赞美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社交带来神奇的效果。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请真诚地用掌声为他人喝彩,赞美他人。

古人常说:“士为知己者死。”因为别人真诚地为自己的才学喝彩、鼓掌,所以自己愿意将生命都交给对方,这就是掌声和赞美所带来的效果。

现实生活中,一句赞美之言虽不能够让对方以性命相交,但赞美对方,一定能获得对方的好感。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有一个说客,自荐到一个高官家里当门人,高官问他:“你有何才能?”

说客答道:“小人虽不才,但极能奉承。”

高官听后摇头说道:“恰好,我平生最不喜人奉承。我倒要看看你怎样奉承能让我受用。”

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大人说得极是,不才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大人这样秉性刚直、不喜奉承的人的确少见!”

高官洋洋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

说客就这样赢得了对方的好感,如愿以偿地做了对方的门客。

由此可见,人们是很难拒绝赞美之辞的。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是赞美能满足人们的自我。如果我们能以真诚的赞美去满足一个人的自我,那么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变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达理、更乐于与人交往。美国的一位学者这样提醒人们:努力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为对方鼓掌、喝彩,这样,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和睦。

不过,赞美也是一门学问。赞美得好,就会发挥积极的效用;赞美得不好,难脱献媚之嫌不说,还会阻碍人际关系进一步发展。因此,赞美他人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赞美他人要真诚。对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你必须是真心真意地佩服,虚情假意的赞美只能让人觉得你是在嘲笑或嫉妒对方。

(2)赞美内容要具体。因为越具体越有效,越具体越显得真诚。模棱两可、含糊的表述只会让人觉得你虚伪,或者没有鉴别能力。

(3)赞美要间接。间接地赞美可以让自己彻底同献媚、别有用心等划清界限,使效果更加显著。比如:在众人面前,对人说:“我相信你,这次就全仰仗你了。”

(4)赞美要显得“无意”。“无意”的赞美更显真实。比如:“我当下就跟他说,你要是这样,我早就不理你了。你知道,我这个人对朋友的要求很高的。”

(5)赞美不能太频繁。太过频繁的赞美一方面会降低对人的刺激效果,另一方面也有谄谀献媚之嫌。

(6)不要在别人明显犯错时去赞美。没有人会认为被人同情怜悯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此时沉默更可取。

(7)不要同时赞美很多人。人与人是不同的,就算具有相同的优点,其优秀程度也有差异。同时赞美很多人,会让相对更优秀一些的人有一种你贬低他们身价的感觉,从而破坏了赞扬的积极效果。

(8)不要在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才去赞美别人。这样别人会认为你很势利,进而疏远你。

总之,赞美人越真心越有效。真诚是赞美取得效果的前提。

3.用希望激励他人做事

曾有过这样一个新闻报道:

在一片没有尽头的沙漠中,阳光剧烈地照射着,空气仿佛都快燃烧起来了。一支探险队正在负重跋涉,他们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喝过一口水了。又走了一段路程,有队员开始瘫在地上,说自己不可能活着离开沙漠了。这时,队长从行囊里拿出一个沉甸甸的水壶,说:“我们一定能活着离开沙漠,我们还有最后一壶水,我们死不了。但是,由于水很少,如果不是快死了,我们都不能喝它。”听完队长的话,队员们从地上爬了起来,继续前进。尽管很渴,但他们谁也没有去喝它。每当谁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抱一抱装着水的水壶,然后又继续前进。就这样,一直到他们穿越了沙漠,那水壶的盖子也没有被打开过。事后,队长才告诉队员们,其实那个水壶里根本就没有水,里面装的是沙子。

然而,正是“一壶水”的希望支撑着他们超越了生命的极限,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活了下来。

心理学家从大量的观察事实中发现:那些满怀希望的人,做事往往更有效率,成功的概率也更大;即使在逆境中,他们也更容易从中脱困而出。这就是“希望效应”。

针对希望效应,心理学家以“你有哪些希望”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查。问卷分析的结果表明,希望越多的人,往往生活更快乐,事业更成功,即使那些暂时无所作为的人,在不久之后也会取得成就;而那些没有明显的或者较少希望的人则大都平庸、碌碌无为。

其中,一位富翁的答案是:“我没有希望,所有的希望都已经满足了。”原来,这位富翁患了严重的忧郁症,其事业也呈下滑趋势。后来,心理学家对他进行了心理引导,培养他的希望,比如引导他燃起对外孙成才的希望等。经过持续的希望的“煎熬”,这位富翁终于又恢复到年轻时办事雷厉风行的状态。

所以说,希望是人类生活的动力所在。

从前,有一老一小两个相依为命的盲人父子,他们靠弹琴卖艺维持生计。

一天,父亲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便把儿子叫到床头,紧紧拉着儿子的手,吃力地说:“孩子,我这里有个秘方,它可以使你重见光明。我已经把它藏在琴里面了,不过你一定要记住,必须在弹断第两万根琴弦的时候才能把它取出来。否则,你是不会看见光明的。”儿子流着眼泪答应了父亲。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盲人儿子始终把父亲的遗嘱铭记在心,他不停地弹啊弹,他收藏的弹断的琴弦日益增多,而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响,财富也越来越多。当他弹断第两万根琴弦的时候,当年那个弱不禁风的少年已经到了垂暮之年,变成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用颤抖的双手,慢慢地把琴盒打开,取出秘方,请别人念给他听。

可是,别人却告诉他,那只不过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都没有。

显然,盲人父亲“骗”了自己的儿子。可是这位过去的盲人小孩、如今的盲人老者,在拿着这张什么都没写的白纸时,非但没有气恼,反而淌出感动的泪水,露出幸福的笑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就在知道“秘方”内容的那一瞬间,他突然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觉得父亲的无字秘方是为了告诉自己一个人生的真谛——只有不放弃,不丧失信心,始终活在希望中,才会看到光明。

的确,每个人都需要有希望,希望能够引发人类巨大的能动力。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定不要忽视时时给他人希望。如果你是管理者,你就要给员工升职加薪的希望;如果你是家庭的顶梁柱,你就要给家庭其他成员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如果你为人父母、为人师长,就要给人努力后就会成功的希望……无论你在社会中扮演哪种角色,都要注意这一点,因为掌握了人的这种心理,你希望他们做某事时,往往会容易实现。而倘若你不懂得给别人希望,那么,在需要别人做某事时,你就很难达到目的。因为,没有希望的生活不会产生激情,没有希望的前途不会激发潜力,当人们看不到自己经过努力后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的时候,便没有动力去积极实施。

4.被尊重是人最本质的需求

在心理学上,平等就意味着平衡。只有交际双方的心理同时处于平衡状态,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更深层次的交往。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希望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人的“尊重需求”是源自本性的需要,它包括了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独立自主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人对自身社会地位和威信的渴望,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信任和肯定。

平等是尊重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人的本性需求使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平等对待。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尊重别人是获得别人尊重的前提条件。马斯洛曾说:“平等之餐可以滋润心灵。”要想从他人那里获得外部尊重以滋润自己的心灵,我们就必须先用自己对他人的尊重去滋润别人的心灵。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对方对我们的认同,才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诸多心理学家明确指出,在人际交往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谁不平等待人,谁就会被大家排斥。

同类推荐
  • 年轻人必知的66个人生建议

    年轻人必知的66个人生建议

    一个人生活没有目标,就会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甚至听凭别人的摆布。反之,如果找到恰当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就会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展现自我,直至到达胜利的彼岸。
  • 从断舍离到极简主义:从管理空间到驾驭时间的智慧

    从断舍离到极简主义:从管理空间到驾驭时间的智慧

    断舍离是照亮我们人生之旅的明灯。我的生活也经历了几次“被动”的断舍离。其中舍得最大一次,从大房子搬到小房子,搬走的东西只有原先的五分之一,捐、送、赠、卖了80%,当时是舍不得的,着实体验了一把什么叫“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如今,时过境迁多年,当年都舍了些什么,居然通通想不起来了,可见都不是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有之徒增虚荣,舍之帮助他人”的事物,不在身边,才真正发挥了它们的价值。更幸运的是,因为这个过程,我才能照见内心的镜子,痛定思痛,反思过往,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去除冗余,化繁为简,也才能有了这本书与诸君共勉。
  • 学生礼仪

    学生礼仪

    本书分专题介绍了各种关于学生的礼仪知识,包括仪容、仪表与举止礼仪、课堂学习与课间活动礼仪、参加班级活动、文体活动和重要仪式的礼仪,与老师交往、同学交往的礼仪等。本书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实用性的帮助。
  • 感恩、敬业、执行

    感恩、敬业、执行

    《感恩、敬业、执行》:提升职业精神的工作哲学,通向职场成功的行动指南,感恩是做人的根本,敬业是做事的根基,执行是成败的关键,学会感恩,懂得敬业,完美执行,你的生活将大放异彩。
  • 向历史名将学谋略与智慧

    向历史名将学谋略与智慧

    本书以《史记》中将领们的故事为底料,吸纳睿智精华成一家之言,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对名将、猛将们的人生作了详细归纳,有十分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书透过生动笔触,通过巧妙裁剪,互相衬托,在现实矛盾困惑中分析历史武将的处事方式及其经验教训,总结和评判其文化性格。
热门推荐
  • 我不入江湖

    我不入江湖

    主人公的江湖路从寻亲开始,他的目的也只是寻亲,但寻亲路上却无处不江湖,一次又一次被江湖之水弄得一身全湿,接二连三的凶险让他不能抽身,最后他是否能从江湖抽身,敬请关注
  • 家常食材饮食宜忌

    家常食材饮食宜忌

    本书分为五谷杂粮类、蔬菌类、肉类、水产类、水果干果类、调味品类、饮品类七个章节,讲述各种家常食材的饮食宜忌。本书基本涵盖了常见的食材,每种家常食材的基本信息全面,全面解读选购宜忌、烹调宜忌、食用宜忌等各种饮食宜忌,还列出对应的相宜食物和相克食物,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各种家常食材的各类饮食宜忌。
  • 神泣天悲

    神泣天悲

    被白虎养大的孩子锦峰,踏入人间经历人生。且看锦峰的爱恨情仇。
  • 超级动漫王

    超级动漫王

    “哈哈,老子终于穿越啦!”某地球宅男穿越到平行世界,惊喜地发现这个世界没有西游记、没有漫威……“什么?宿体灵魂太强?穿越失败?泥嘛,好大一个坑……”一觉醒来,你发现自己多了个超级动漫系统。自此,蓝星诞生了一个IP大王![轻松向、偏日常、偶尔穿去动漫位面维护世界和平]
  • 不会武术的冥王

    不会武术的冥王

    楚风,家中因造灭门,父母失踪生死不明。成为一代冥王。复仇之路就此展开。
  • 混沌灵光

    混沌灵光

    因为灵光,我带着剑灵洪门神功与剑灵系统,穿越世界修炼升级.(第一站是生化危机世界里的学园默示录)QQ群:427768555来进群留下点意见吧
  • 青云御兽

    青云御兽

    御兽文,金手指是能够看到灵兽的品质,血脉和进化方式,不虐主。ps:萌新第一本书,目前每天一更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一夜定情发》

    《一夜定情发》

    灯光迷离,暗影浮动,小白兔苦苦咬着笔尖思索书本上的难题,半晌,回头:“这道题要怎么解啊,好难哦!”大灰狼胸襟半露,目光迷离,笑眯眯抬头:“丫头,我告诉你怎么解,答应我一个要求。”某小白兔思索一秒钟,果断点头。大灰狼目露危光,挑唇轻笑,邪肆出声:“借我睡一晚!”话音刚落,门被人轰然一下踹开,三个美人站成一排,同仇敌忾的看着诱拐小白兔的大灰狼,笑容诡异,目光危险。【这其实就素好多只大灰狼争夺一只小白兔最后成功拆吃入腹的血泪史和励志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