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37300000010

第10章 不败的竞争力来自于不止步的创新精神

放眼现今社会中,每一个取得辉煌成就的公司,无不都是具备着充沛创新精神的公司,甚至有些公司一直以来都以创新精神作为公司的不变信仰来对待。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一个人、一个公司,都应该具备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永不满足于现状

不是第一就要努力成为第一,而即使你是第一,也永远可以做得更好。没有常胜将军,哪怕你是第一,你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这样的挑战来自于他人,同样也来自于自己。

一个人一旦满足于自己目前获得的成就,便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不再追求更高的目标。而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不前进便意味着后退,就可能被无情地淘汰。一旦你停止前进,便会被别人所赶超。

从西点军校毕业的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坚持不懈、不断进取对成功的意义更大。西点的著名名言也是这么说的:“You will shape up or shake up”,即你要不断进取、发挥才能,否则将被淘汰。

“如果你们认为自己做得够好了,那么,微软离破产就只有15个月!”这是比尔·盖茨时常训诫员工的话。这话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然而,细细品味,确实发人深省。

现在很多的职场人士对工作持有“只要称职就足够了”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做到最好。然而,恰恰是这样的想法,让他们永远无法得到老板的青睐,永远难以获得提升自己的机会,甚至可能等到被解雇的通知单。

在查理进入麦克森公司的第三年,他没有接到公司续约的通知,反而接到了公司的解雇通知。查理非常不解,自从进入公司,他一向中规中矩,无论与上司还是同事相处都很有分寸,没有得罪过什么人,按照岗位职责来说,他绝对是一个称职的人,为什么要解雇自己呢?他找到经理询问缘由,经理说:“确实,你是一个称职的员工,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的是在这个岗位上能创造更多价值的卓越员工。”

查理的遭遇告诉我们,在工作中,仅仅称职是远远不够的,公司需要的是大量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员工。满足于现状很容易成为温水中的青蛙,危险来临的时候浑然不觉。

很多员工在没有一点成绩的时候,刻苦努力,像老黄牛一样踏踏实实地劳作,但一旦取得一些成绩之后,就欣喜若狂、得意忘形。这种自我满足的心态只能让自己重新回到以前,甚至变得一塌糊涂。大家都知道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兔子败就败在自满。因此我们必须提醒自己:工作中切忌自满!尤其不要被已有的成绩遮蔽了广阔的视野,从而失去奋斗向前的动力。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认为:“员工的成功需要一系列的奋斗,需要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而不会一蹴而就,但是拒绝自满可以创造奇迹。”不满足于现有成绩,就要敢于质疑自己的工作。

在通用电气公司的一次项目会议上,总经理让他的下属们针对自己的工作谈一些看法,有一个部门经理站起来慷慨陈词:“我现在对自己所从事的这项工作产生一些怀疑。在这两年之中,在首席执行官的指导下,每个部门都接到了上百个项目,有许多项目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资源和资金,但往往进行到中途便不了了之,这样下去,会毁了公司。我们难道不能抓一些大一点的项目?或者我们能不能为每一个部门分配一些不浪费人力资源和资金又能迅捷见到效益的项目?这些项目不必太多,只要能见到效益,又不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这对我们的发展有莫大的好处。”

这位经理的一番话,震动了总经理和坐在周围的各位部门经理,他们都为这位经理勇于负责的工作精神所感动。整个下午,大家放弃了原先开会的议题,针对这位经理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重新制定战略目标,结果经过重新调整战略规划,为公司节省了许多开支,加快了公司发展的步伐。

质疑自己的工作是完善自己工作的前提。很多人都满足于自己的工作状况,习惯于按照上司的安排埋头工作,不想学习,也不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详细的思考,认为自己按照上司的指令,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了,纵然出现了失误和漏洞,也不关自己的事。其实,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时间长了,这种行为将会让自己的头脑中充满惰性,失去了创造的活力和创新的思想。

有些谨小慎微的员工认为,要想保住自己的一切,就要按照熟悉的一切工作,不要打破工作的秩序,也不可轻易尝试新的方法,更不要承接那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否则,就有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固然,循规蹈矩的人用大家习惯的做法处理自己的工作,一般不会犯大的错误。但仅做到不犯错误,是不能成为一名优秀员工的。

在现今这种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里,公司和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只有对公司持有认真负责态度的员工,在工作中不断质疑自己的工作,才能够帮助公司完善体系,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力,推动公司向前发展。

除了敢于质疑自己的工作之外,还要让自己从“出色”做到“卓越”。在公司中,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认为自己做得可以了,当任务完成得不理想时,他们总是习惯说:“我已经做得够好了。”

工作中习惯于说自己“做得够好了”的人是对工作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每个人的身上都蕴涵着无限的潜能,如果你能在心中给自己定一个较高的标准,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那么你就能摆脱平庸,走向卓越。

事实上,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个人都不应该满足于现状,要不断地超越平庸,追求完美,事物永远没有“够好”的时候,只有把它“做到最好”才能真正成功。这也是500强企业优秀员工的经验之谈。

当每个员工将“做到最好”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并获得更多的回报。

当然,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把“我已经做得够好了”当成一种习惯时,其后果将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机取巧也许只会给你的上司和公司带来一点点的经济损失,但它将影响到你个人前途的发展。

勇于打破常规

习惯,是指人们对某事物过去时的常规认知。不可否认,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生活中形成的一些优良传统习惯,在一定的情况下具有合理的一面,值得他人借鉴或继承。但事物总是会发展变化的,一些传统习惯、历史经验的局限性会越变越大,往往会影响人们的创造力,甚至阻碍事业的发展。

切苹果一般总是以果蒂和果柄为点竖着落刀,一分为二。如果把它横放在桌上,然后拦腰切开,就会发现苹果里有一个清晰的五角形图案。这让人不免感叹,不少人吃了多年的苹果,却从来没有发现苹果里面竟然会有五角形图案,而仅仅换一种切法,就发现了鲜为人知的秘密。

创新的前提是不迷信“常规”,理性地扬弃“习惯”。创新,就是对某些“常规”、“习惯”的质疑、否定、求异。安于故习、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自我陶醉,只能跟在他人之后亦步亦趋,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即使有了新发明、新创造,也会因不合“常规”、“习惯”而夭折。

麦克·乔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座停车场的电信技工。一天早上,调车场的线路因为偶发的事故,陷于混乱。

此时,他的上司还没上班,该怎么办?他并没有“当列车的通行受到阻碍时,应立即处理引起的混乱”这种权力。如果他胆大包天地发出命令,轻则可能卷铺盖走人,重则可能锒铛入狱。

一般人可能说:“这并不干我的事,何必自惹麻烦?”可是乔丹并不是平平之才,他并未畏缩旁观!

他私自下了一道命令,在文件上签了上司的名字。

当上司来到办公室时,线路已经整理得同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一般。这个见机行事的青年,因为露了漂亮的这一手,大受上司的称赞。

公司总裁听了报告,立即调他到总公司,升他数级,并委以重任。

工作中还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主持会议的领导是一个铁腕人物,大家因崇拜而磨灭了自己的见识,于是会议顺利进行。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当你谨慎地发现决议有问题,若按此办将来可能出大乱子,就应该鼓足勇气提出来。

要知道,你可能穷尽毕生努力,也不会得到别人的赏识,而抓住这个机会,你的能力和价值就会充分地展现在同事和领导面前,尤其是意见未采纳,人们更会在后来的失败中忆起你的表现,赞叹你的英明。

请务必谨记,看准了就说,千万不要顾忌面子。如果在这时你还想“我说出来大家会难堪的”,那么说明你是一个注定没有什么作为的人。

不断尝试,不怕犯错

创新意味着从无到有,开风气之先,因而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有可能遭到挫折或失败,但风险往往又意味着机遇和未来。麦当劳连锁店的创始人克罗克认为:“成就必须是在战胜了失败的可能、失败的风险后才能获得的东西。没有风险,就没有取得成就的骄傲。”所以,美国企业热情地鼓励尝试和冒险,积极支持员工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行动,同时又能宽容地对待失败,甚至鼓励犯错误,以保护员工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

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成功之路》中总结出的美国最成功公司“革新性文化”的8种品质中,“贵在行动”和“鼓励革新,容忍失败”就是其中的两项。

硅谷流传的名言是“It’s ok to fail”(失败是可以的)。那里的企业普遍推崇的价值观就是“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要奖赏敢于冒风险的人,而不是惩罚那些因冒风险而失败的人”,以致有人认为,“失败是硅谷的第一优势”。

美国时代华纳公司的已故总裁史蒂夫·罗斯曾说过:“在这个公司,你不犯错误就会被解雇。”

IBM公司一位高级负责人,曾经由于在创新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造成1千万美元的巨额损失。许多人提出应立即把他革职开除,而公司董事长却认为一时的失败是创新精神的“副产品”,如果继续给他工作的机会,他的进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过未受过挫折的人。

结果,这位创新失败的高级负责人不但没有被开除,反而被调任到同等重要的职务。公司董事长对此的解释是:“如果将他开除,公司岂不是在他身上白花了一千万美元的学费?”后来,这位负责人确实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公司对待创新失败抱着宽容的态度时,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创新理念。

不要死守自己的专业

每个升入大学的学生都会选择某个专业作为自己大学时期奋斗的课程。然而,这些课程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理论学习,是为踏入社会做铺垫的。如果你认为靠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改变命运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

这是加拿大一所大学毕业前的一次考核。在教学楼前,这群机械系大四的员工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怀着对四年学校教育的肯定,他们觉得心理上早有准备,能征服外面的世界。他们的脸上显示出很有信心。在他们看来,即将进行的考试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考官说可以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不能彼此交头接耳。

校铃响了,他们鱼贯地走进教室。考官把考卷发下去,考生都眉开眼笑,因为他们注意到只有5个论述题。3个小时过去了,考官开始收集考卷。他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有可怕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

而此时,考官手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并端详着面前考生担忧的脸,问道:“有几个人把5个问题全答完了?”没有人举手。

“有几个人答完了4个?”仍旧没有人举手。

“3个,2个?”员工们在座位上焦躁不安起来。

“那么1个呢?一定有人做完了1个吧?”

仍然是沉默。

考官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所预料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完成四年工程教育,但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于是,考官带着微笑说:“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优秀的毕业生,你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时间流逝,这位考官的名字已经模糊,但他的训诫却在员工们的心中永远闪亮。

如果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跟你专业有关算你的福气,因为,你很快找到位置了。如果没有找到,如果你最初的工作跟专业无关,但也可能是崭新的机会,你可以学更多的超越你专业的东西。即便你的专业是管理学,在工作中真正应用起来的,都是实践出真知,所以你去做就行了。跟专业有点关系,其他都可以从头学,更何况现在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结构与社会脱节的速度越来越快。

在此想告诉大家,现在不行的话未来还是行的,所以赶紧反思和总结,这对于职场持续发展最重要。

有些员工可能为一时的荣耀而故步自封,殊不知,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里,今天你还是老板跟前的“红人”,明天你就有可能要加入到求职大军的行列里去了。职场的成功,不在于我们过去曾经取得了多么令人羡慕的成绩,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获得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任何人都会面临职业危机,即使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也有被别人取代的可能。或许,整体而言,某一行业是朝阳产业,但大多数从业者都知道,任何行业都会有被淘汰者。因此,只有时刻具有危机意识才能获得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灵活变通工作中的“不可能”

创新不是被动行为,而应成为每个人的主动追求,做到“整天想着去发现”。要创新,就要求我们主动地去思考,去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洞察创新的时机,把握创新的机遇。同时还要勇于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便打开了一条思路,因为问题是创新的先导。企业家们经常讲,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能力。所以,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善于质疑,善于提出问题,这本身就打开了创新之门。

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不受常规和现成的思想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日常工作中,技术上的改进,小小的发明创造就是创新。服务观念的更新,服务项目的改变,千方百计满足客户的不同消费需求也是创新。

争做一名创新型员工,就要善于用新思维、新方法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事实上,创新空间存在于每个地方、每个人、每件事上,凡是做出优异成绩的人,无不是创新的体现。

一天,一家建筑公司的经理突然收到一份账单,账单上所列的东西不是任何建筑器材,而是两只小白鼠。总经理不由心生疑惑:公司买两只小白鼠干什么?他有些生气,找到那个买小白鼠的员工询问:“你觉得小白鼠很好玩是吗?你为公司买两只小白鼠到底要做什么?”

员工并不急于为自己辩解,而是问了经理一个问题:“上周我们公司去修的那所房子,电线都安好了吗?”“安好了。”经理没好气地说,“你问这个干吗?快说你买白鼠的原因。”

员工回答道:“我们要把电线穿过一根10米长但直径只有25厘米的管道,而且管道砌在砖石里,并且拐4个弯。当时,小赵和小邓费了很大劲把电线往里穿,却怎么也穿不进去。后来我想了一个好主意,到一个宠物店买来两只小白鼠,一公一母。然后把一根线绑在公鼠身上并把它放到管子的一端。另一名工作人员则把那只母鼠放到管子的另一端,并且逗它吱吱叫。当公鼠听到母鼠的叫声时,便会顺着管子跑去救它。公鼠顺着管子跑,身后的那根线也被拖着跑。我把电线拴在线上,小公鼠就拉着线和电线穿过了整个管道。”

经理听了恍然大悟,惊喜万分,他想不到这个员工原来这么聪明。从此,这个员工就成了经理身边的红人,一直被重用。

同样一件事,小赵和小邓想尽办法没能解决,而这名员工却轻而易举地把问题解决了。原因何在呢,那是因为他懂得用非常规的方法去解决一件用常规的方法无法解决的难题,要懂得巧干不蛮干。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就在于善于开动脑筋去想办法,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巧干是指在工作中懂得挖掘技巧,灵活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它是一种解决问题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是一个人敏锐机智,灵活精明的反映,也是充满活力,随机应变的表现。

一个知名企业的老总时常这样对员工说:“我们的工作,并不是要你耗费体力,耗费时间去拼命,而是要你带着大脑去工作,要巧干,而不是蛮干。”这就是说,一个优秀员工应该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巧妙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出蛮力。不论工作有多么繁忙,也要腾出时间来思考,找出最为省力有效的解决方案。

缜密观察,创新源于发现

有些人总抱怨自己找不到创新的机会,那是因为他们不会从细小处着手。

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往往会激发创新的灵感,从而能够让一件简单的事情有超常规的突破。我们的产品或服务的最终享用者是客户,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十分重视客户的意见,从客户出发,换位思考,客户头脑中的想法常常能够成为我们改进产品或服务的创意来源,使我们收获许多平时想不到的意见。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成功是从思考如何节省一滴小小的焊接剂开始的。

洛克菲勒毕业后在一家石油公司工作。由于他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技术,因此,老板只能安排他做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那就是查看生产线上的石油罐盖是否自动焊接封好。洛克菲勒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注视一道工序:装满石油的桶罐通过传送带输送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从上方自动滴下,沿着盖子滴转一圈,作业就算结束,油罐下线入库。

每天从清晨到黄昏,要过目几百罐石油,也不是件轻松的事。一周时间过去了,洛克菲勒就对这单调的工作厌烦至极。他觉得如果自己一辈子做这样的工作,无疑是浪费生命。他想过改行,却又找不到别的工作,只好坚持下去。他开始想自己是否可以找点事做呢?

有一天,他看着不断旋转的罐子发呆,突然有一个想法闪过脑海:这些罐子旋转一周,焊接剂都是滴落39滴,有没有什么办法使焊接剂减少几滴呢?这样可以为公司节省不少成本呢。他开始思考,眼前这简单至极的工作中,是否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就这样,他开始寻找节省焊接剂的办法,在一番试验之后,他终于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该机焊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质量缺乏保障。他的出发点原本是要节省石油,如今却又浪费了石油,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他没有灰心,开始思考如何改进方案,研制出更好的焊接机。

最终,他研制出了38滴型焊接机。公司对他的新发明非常满意,老板说,他简直没有想到一个做着如此简单工作的人能想出这么好的方法,真是一个奇迹。不久公司便生产出这种机器,采用的就是洛克菲勒的焊接方式。

洛克菲勒的新机器虽然只是节省了1滴焊接剂,但是这滴焊接剂每年为公司节省的开支却有5亿美元。

职场就像战场,没有定律,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断开拓,取得领导的信任,很多新的工作领域就可以扩展。这就是很多企业之间相同的职能部门往往做的事情大相径庭的原因。

同类推荐
  • 态度改变一切

    态度改变一切

    《态度改变一切》是奥里森·马登的作品之一。他发现年轻人一般都有对成功的热望,也渴望了解成功人士前行的足迹,希望详细地了解成功者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所以,马登在本书中讲述了许多成功者的故事,然后用这些真实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想从平庸甚至失败中奋起,就必须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人生。
  • 一杯智慧茶

    一杯智慧茶

    喝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怎么喝一杯茶,体现的是生活智慧,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就像中国人的喝茶智慧一样,追求简单的乐趣,以和为美,宁静恬淡。中国人喝茶聊天,聊的也是生活的智慧,把最真实最热情的生活细节拿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自然这聊天中就蕴藏了很多智慧的光芒。在《一杯智慧茶》中,作者收集了一些茶余饭后的话题,轻松自在,妙趣横生,你不妨也沏上一杯茶再来读这些故事,在中国的喝茶聊的话题中间体会中国哲学,关于人生,关于世界……那些小小的故事会带给你智慧的清香,随着茶的清香沁润你的头脑,让你身心舒畅。
  •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本文主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认识与职业选择、迈好人生第一步、就业准备、就业准备、就业准备、就业政策法规、毕业生就业相关规定。
  • 中华处世经典:糊涂大智慧

    中华处世经典:糊涂大智慧

    明代大作家吕坤在《呻吟语》中写道:“愚者人笑之,聪明者人疑之。聪明而愚,其大智也。夫《诗》云‘靡哲不愚’,则知不愚非哲也。”其意是说: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既聪明但是看起来又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者。《诗经》上也说“没有哲人不犯傻的”,可见不犯傻的人并不是聪明之人。
  • 社交礼仪全书

    社交礼仪全书

    成功学历来被人们视为抽象、玄奥的学问,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
热门推荐
  • 嚣张特助擒夫记

    嚣张特助擒夫记

    现在到底谁是老大?这个自告奋勇说要陪他加班的特助,所谓的陪,就是在沙发上直接睡着了?叫她醒来,竟然直接扔一串钥匙给他,让他送她回家。隔天,她竟一脸委屈地跑来责备他没有帮她换睡衣。拜托,他已经很明确地跟她说他不希望有办公室恋情了,怎么她就是不死心呢?还为了他勤学煮咖啡技巧。啊喂!能不能别跟咖啡屋老板那么明目张胆地秀恩爱啊?啊喂!能不能别对他的兄弟不停地抛媚眼啊?啊喂!能不能别在他面前跟别的男人热舞加亲吻啊?啊喂!这个女人知不知道适可而止啊?看来他是不得不关起门来好好教训一下这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禅心

    禅心

    一个读了十八年圣贤书的人,一个压抑十八年性格的人,一个从籍籍无名小山村出来的孩子,无悲无喜。烈日下一身布衣布鞋。照不尽的寂寞,只为外公一句:胸中藏卷千万,方可为万人雄。出尘入世,是火候未近,还是尘缘未到。难道芸芸众生,皆有定数,承小凡你亦平凡还是不凡......
  • 丞相大人想要江山

    丞相大人想要江山

    看着脚下深不见底的潭水,坐在谭边的安云烟晃动脚丫,看着波纹一圈一圈的荡开:“你不要找我了,我不想见你。”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烟烟,我可以解释。”“哦。”安云烟没有挂电话,她看着手机在潭水里旋转的弧度,一会就不见了踪影。她站起来背对着着潭水。她脑海里最后的想法是这潭水有点涩。......“来人啊!小姐落水了!!!”岸边的丫鬟只是叫着,并没有实际行动。......(穿越的,嗯)
  • 繁花若樱

    繁花若樱

    还没反应过来,灵魂就已将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了。定睛一看,什么,近代日本。麗雅男扮女装混入近卫馆,成一代绝世剑客,而她和这个空间的缘分却不止如此。如樱一般的少年冲田总司,性格淡漠行踪诡异的阴阳师,老成腹黑的中森医师,美男云集,究竟谁才能陪伴她走完这绝世之路。
  • 本法师超凶

    本法师超凶

    终于不用当扑街作者给人骂了!呜呜呜~啥?上辈子被人害死要报仇?啥?我是一个残缺的灵魂,本来应该是个智障?啥?我不报仇就让我当智障?啥?赚的钱九成要捐出去,不然折寿遭报应?啥?要保持处子之身?老娘不干了!
  • 三国之终极商人

    三国之终极商人

    手握商城系统,横行天下,何人敢于阻挡?娇艳美女,良臣猛将,我秦风从来不缺。刘备:“秦风,我儿被困在长坂坡,请求支援,价格好说。”“发送位置过来,本座直升机救援。”曹操:“重金求秦风将吕布干掉。”“只要价格足够,没有本座不能完成的事情。”袁绍:“乌巢起火,请求支援。”“本座出手,还不是手到擒来。”混乱的三国,因为秦风的到来,而更加的精彩纷呈。
  • 穿越成白莲花怎么办

    穿越成白莲花怎么办

    我是方久久,没想到我穿进了小说中白莲花身上。为了躲开结局中悲惨的命运,只能小心翼翼的躲在女主的光环外。还好,我似乎也有挂。谢谢你帮助我,林总。林总,好巧噢,在这儿碰到你。林总,这,这里是卖女装的,您这是?某总裁“啊,我看你工作就穿那么几件衣服,有损公司形象,给你也买几件衣服吧……”某久“那是工作服啊,林总……”
  • 花海情缘

    花海情缘

    一个小女孩闯进了一片花海里,与一个小男孩说笑。却不知这一闯,不仅仅是花海,更是男孩的心
  • 青兰传奇

    青兰传奇

    未来世界,什么才是永恒的生命形态?肉身成圣?机甲之身?还是.....意念不灭?然而,无论是哪种,强大才是永恒的真理浩瀚宇宙,文明之光处处闪耀。当一个文明误入另外一个文明,两种永恒之念相互碰撞,又会发生怎样的光芒?巅峰之上,是否还有巅峰?路漫漫其修远兮,唯求道者上下求索......
  • 冷意三尺

    冷意三尺

    漫天红日不照世间,三尺冷意可冠天地。冷焰本是曾经一代大神,因为问道而来到太河世界,在这里,他走上了一个与灵气并存,不一样的修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