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904800000030

第30章 管理战略(8)

同时,为了促进“微软文字”的销售,比尔·盖茨还策划了一个可以称之为集束轰炸的广告大行动。那一年,著名的《PC世界》杂志打算出一个“畅销软件专辑”,想选择三五个软件制成盘片,随杂志送给订户试用。得知此事后,微软的销售经理当即登门造访,大包大揽,独家购买了全部盘片的录制权,以35万美元的巨额代价,录制了45万张“微软文字”的试用版。所谓“试用版”,其实具备了正式版的几乎全部功能,唯独不能用来写文章。在如何包装磁盘的问题上,微软和杂志社绞尽脑汁,前后试验了17种方法,最后才选定硬塑料盒作为邮寄的最佳载体。一声令下,“微软文字”盘片,就随着《PC世界》杂志的“畅销软件专辑”,飞向四面八方,“炸”遍整个美国。

比尔·盖茨和微软的全体员工,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微软文字”畅销的消息。然而,微软和《PC世界》杂志社都万万没有料到,如同“多元计划”一年前的遭遇,取代WordStar而在市场上畅销的软件,不是“微软文字”,而是另一个名为“完美文字”(WordPerfect)的软件。

“完美文字”是WordPerfect公司的软件产品。该公司是一位名叫布鲁斯·巴斯廷(B、Bastian)的大学生和他的计算机教授艾伦·阿斯顿(A、Ashton)在1979年共同创办的。从公司名称与产品名称完全一样这一点上,不难看出他们创办公司的目标,就是要生产出“文字之星”的产品,超越和取代“微软文字”。阿斯顿有一种想法,他设想屏幕上显示出来的文件看起来像一张书页,而浏览整个文件就像把书一页页翻过去一样容易。他们最初在通用数据公司(DG)生产的小型计算机上写出了自己的文字处理软件,后来又不失时机地移植到IBM-PC上,并逐渐使其功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微软文字”败给了“完美文字”。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完美文字”1980年就已经面世,比“微软文字”抢占了先机。1983年,MicrosoftWord1、0打入市场,比WordPerfect公司整整晚了3年。可是微软对于这个早已存在的“完美文字”,却似乎浑然不知。不能“知己知彼”,何来“百战不殆”?比尔·盖茨认识到了这个原因,并且在后来文字处理软件的竞争中,能针对这个原因采取措施。比尔·盖茨指出,他们增强竞争能力的唯一方法,是必须做到像知己一样地知彼。我希望我的小伙子们能清醒过来仔细地考虑一下,比尔·盖茨说,……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WordPerfect公司,甚至能说出对方孩子们的名字和生日。

第二,WordPerfect公司的销售员非常贴近客户,服务热情周到。WordPerfect公司聘用一批又一批的在校大学生,挨家挨户进行推销,示范表演,耐心地为每一位顾客排忧解难。布鲁斯·巴斯廷等人也不厌其烦地回答每一个询问电话,连邮寄包装这样的琐事也“事必躬亲”。他把公司每月巨额的电话费账单,作为宣传资料公之于众,无声地塑造出该公司热情服务的企业形象。该公司特别强调,必须对顾客讲的每一句话负责。有一次,阿斯顿无意中听到一个销售人员告诉客户,可以在文件上加脚注的“完美文字”新版本3个月内即可上市,他立即一本正经地教训他说:“你得打电话给那位客户更正这个说法,正确的估计时间应该是6~9个月。”

对比之下,“微软文字”的展览演示和大量散发盘片,虽然也有激发购买欲望的作用,但是挤在博览会里看软件演示,究竟不如坐在家里看得真切;盘片对用户的指导,究竟不如面对面或在电话里一对一的指导那样具体而有针对性。

博览会上一次就向几十甚至几百观众演示,几十万张盘片如同洪流一般邮寄散发,固然轰轰烈烈,但只能给社会大众形成一个总的印象:“文字之星”已经陨落,一个更好更新的文字处理软件已经出现。至于这个更好更新的软件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大众很难看一遍就形成深刻的印象。特别当实际上有两个更好更新的软件出现时,就会把两者当成同一个东西。有人分析说:“或许,‘微软文字’对‘文字之星’的宣传攻势反而为‘完美文字’扫清了障碍。人们从微软宣传中得知‘文字之星’即将退场,但亲眼目睹的换代产品却是‘完美文字’。”这是有道理的。

第三,“微软文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很差。这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

这里说的可靠性,指软件按照规定的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行而不发生故障的能力。所谓“按照规定的条件”,主要指软件运行(使用)时所必需的环境,包括:具有符合最低要求的硬件,对口的操作系统平台,其他相关的支持软件,数据的输入符合规定的格式和范围,操作符合规程等。满足了这些条件,系统的输出仍然不能满足预定的要求,那就表明软件的可靠性太差,本身具有某种缺陷。这种缺陷的产生,或是由于没有全面理解用户的使用要求和使用条件,或是由于没有把用户的要求转换成设计方案,或是由于编码时的编写错误。这里所说的安全性,指软件运行时,不会损害计算机中原有的数据。

有人指出:“微软文字”是微软继“多元计划”后的又一次惨痛失败。它的系统有时会无明显原因地崩溃,造成整篇文档丢失,甚至连保存过的文档都无一幸免。Word1、0版本发行几个月后,公司聘请了一位优秀的商业顾问进行产品反馈分析。“报告不容乐观。”当时的微软公关部经理帕姆·爱德斯特姆说,“用户的反馈简直糟透了,读来令人痛心。”

虽然微软看到了这个致命性的缺点,但仍希望克服它,不断推出演绎改进的新版本,例如1984年推出了Macintosh·Word1、0,1985年推出了带有拼写检查器的“IBM-PC·Word2、0”。可是它们在质量上的提高并不显著。

在“微软文字”一而再、再而三失利的情况下,微软夺取文字处理软件市场第一宝座的希望完全落空。据销售统计,1986年的文字处理软件市场,WordPerfect已占31%,雄居榜首;WordStar还占16%;可怜的“微软文字”仅占11%,排在第4位。

微软以出击“文字之星”行占领市场之举失败了,败在“完美文字”手下,甚至经过接下来三年中的一次又一次改进,连“文字之星”都还没能打败。真所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不过,微软雄心未减,不断地修改错误,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取得了成功。

二、MS-DOS在跌跌撞撞中前进

1981年8月12日,随着“IBM-PC5150”的正式发布,MS-DOS1、0也诞生了。由于微软的这个操作软件是一个全面开放的系统,能够为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提供方便可靠的接口,加上它是以赫赫有名的蓝色巨人IBM公司为后盾的,所以吸引了许多软件公司投入到MS-DOS应用程序的开发中来。结果在MS-DOS这个操作平台上,培育出许多能够满足大众需求的应用软件。这就使得MS-DOS成为公众欢迎的产品,成为个人计算机的绝对主流操作系统。虽然如此,但最初的“MS-DOS1、0”实在并不高明,可用的命令很少,甚至连“目录”这个概念也不支持。

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微软原本只是生产编程语言软件,为了能与IBM公司合作,才花钱买进了QDOS,并同时开始学习编写操作系统软件。虽然学习努力,不断推出新的版本,但其基本程序却很少有重大改变。

微软1982年推出的MS-DOS1、1,主要是为了满足IBM-PC兼容机的要求,同时也略作改进,以支持双面软盘并可实现错误定位。

1983年初,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上年度的风云人物时,史无前例地评出一台计算机来代替1982年的风云人物。这台计算机就是“IBM-PC5150”。舆论界给予的这种赞誉,使得1983年成为IBM公司的狂欢年。1983年5月8日,IBM公司趁势推出IBMPC/XT,为个人计算机配置了10MB硬盘和360KB软盘。微软基于这种机型推出DOS2、0,有500多处的改进,主要就是为了增加对硬盘的支持功能。

一切皆在计划之中

微软实行计划管理,使公司的一切经营都在计划之中。

计划管理是什么呢?事实上,计划管理所做的工作包罗万象,形形色色,连微软本身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大体而言,一个计划经理,有点像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项目经理,但可能同时综合管理多个项目,其责任可能是产品功能的设计,可能负责管理开发的进度,可能负责合作伙伴关系,可能负责各项商业事务及与公司内部各部门的配合。尽管计划管理的定义很不明确,它确实在公司内部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决定产品成败的一个主要因素。由其人数占据了产品部人员的25%,可见其重要性。

虽然计划管理的内容很丰富,微软也给它一个规划。按照最基本的规划,计划经理的责任如下:

(1)确定产品的梦想与计划;

(2)估计产品的市场评价及赢利潜能;

(3)领导、撰写及更新《产品规格说明书》;

(4)管理产品开发的进度;

(5)协助产品管理部与软件开发部的沟通;

(6)明确微软的尖端科技以及协调各部门的合作。

由以上计划经理职责规划可见,计划经理基本上负责整个产品或项目的起步、操作与完成,对产品与公司的业务有直接的影响,是身负重任的关键人物。正因为这一个角色对产品及公司极为重要,微软对计划经理的要求也很高。计划经理一方面需要与产品经理合作,了解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另一方面,计划经理需要将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变成产品规格说明,并与软件开发工程师合作,将市场需求翻译成对产品功能的要求。因此一个成功的计划经理不只具备很强的软件开发背景、广泛的科技学识,而且要对市场有充分的理解,还要有很好的交流沟通、待人处世的技能,以及业务管理的能力。除此之外,尚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有创意。

微软重视计划经理的创意是有原因的,因为计划经理往往是产品的创造人,为产品奠定灵魂。在产品与软件开发过程中,计划经理对产品的设计,尤其是对产品所应该具有的特点,有很大的影响力。产品经理和软件工程师虽然也有他们各自的看法,但是在阐述理念、规划特征方面,计划经理是主要负责人。每一个大型软件开发工程起步时,都先需要准备一份产品规格说明,微软也不例外。微软的软件开发都是根据产品规格说明进行,而计划经理便是这份产品规格说明的主宰,也往往是这产品的内部代言人。在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牵涉各个部门,一个成功的产品,是集中多人的构想组成,大部分技术上的构想与设计,都是软件工程师们的贡献;界定产品运用场合,对比竞争产品的优劣,则是计划经理的责任。当产品雏形已定,还会有很多关键性的决策,都需要讨论推敲。这些讨论会议都是由计划经理推动及领导。计划经理在这方面需要扮演多种角色,一方面要负责时间与进度的管理,另一方面要推动整个团队合作创造,还要能提出新的议案与构想来激励创作,强化产品的构思。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计划经理是最能够影响产品形态的人,因为他拥有产品规格说明与进度的最终决定权,可以否定软件工程师与产品经理的建议。

在公司内部,由于计划经理经常需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因此需要具备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性格。在这一点上来说,微软与其他公司不同。事实上,计划管理是微软的特点,它将科技和市场联系起来。公司内有不少高层领导,都是由计划经理起家。这其中包括了总管应用软件部分的保罗·马瑞兹(PaulMaritz)。当初他由Borland到微软,是由计划经理开始,在成功推出Windows后,职级步步高升,最后坐上微软的第三把交椅。在公司外部,计划经理也往往需要担当重任,代表微软产品的领导。因为微软在软件行业内的强大地位,外界对微软的计划经理也颇为器重,尤其是负责主要软件的经理。在微软的全盛时期,有时候一些微软重要的计划经理的公开表态,足以影响软件市场对某种科技的看法。微软也自然充分利用计划经理在外界推销微软,经常派他们参与行业大会,鼓励他们发表科技方面的言论。

纵然计划经理职务广泛,当中自然有层次上的差别。最正统的计划经理负责产品功能设计以及开发进度的策划与管理,他们的层次较一般计划经理为高。他们控制整个软件的开发,对产品的成功与失败,扮演决定性的角色。这些计划经理通常都具有软件开发工程师背景,也有项目管理的经验。最强的计划经理,更是在高科技发展界中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能同时管理数个项目,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其次是管理过程步骤的计划经理。这一类的计划经理负责对产品提供支持的工作,确保产品能成功地发行并得到软件行业人士的支持。他们一般负责与外界的软件和硬件开发公司交流,为这些公司提供微软的最新科技信息以及开发上的支持。

随着微软公司的扩张,人才的素质开始下降,计划经理也不例外。以往微软的计划经理都能同时管理数个项目,但随着计划经理的数目增多,每一个计划经理管理的项目越来越少,到后来甚至变成数个计划经理来管理一个项目。这种现象被一些高层领导所重视。据说一次,有位新到任的计划经理在洗手间遇到当时微软的第三把交椅——保罗·马瑞兹,与他打招呼。保罗·马瑞兹问这位先生在公司内担任什么职位。这位先生回答说是计划经理。马瑞兹当时没有置评,但是离开了洗手间之后便向和他一起的属下发火:“我们公司内怎么来了那么多的计划经理,现在连到洗手间去都能碰到—个!”

虽然计划管理的职务广泛,实际上也有许多既定步骤。这些步骤积累了微软竞争的经验,不单适用于高科技程序管理,也往往能够在其他工程项目管理上大派用场。一个项目始于一个项目计划,融合所有有关的档案文件,为项目开宗明义。

1、梦想

梦想(Vision)是用来描述该项目的基础方案的文件。其主要内容可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同类推荐
  • 男人的战争

    男人的战争

    七年前一场微不足道的错位成就了四人今天的爱情轮回。在三番五次的情感猜疑和信任危机的重压下,深爱李越的安楠因接受不了千疮百孔的爱情,最终伤心欲绝地选择了分手。然而此时的李越却通过苏锐当年的离开对自己现在的爱情有了新的认识,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救赎中,他是否能赢回属于自己的爱情?陆浩军与苏锐又将如何面对彼此?是苦心经营,还是命中注定?当男人和女人之间产生了爱情,那么随之而来的也就有了战争。
  • 放下就是幸福

    放下就是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攥在手里、挂在心里的东西是该放下的!可往往就是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东西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和思想,使我们无法获得自由,无法感受幸福。一个人若一直放不下自己的执念,任凭欲望和贪念无限膨胀,最终会使自己不堪重负,人生也会变成一场痛苦而无聊的游戏。为了获得幸福的人生,我们要学会放下一些东西。《放下就是幸福》就如一位循循善诱的心灵导师,教你找到让自己痛苦的根源,放下那些早已失去、从不曾拥有,却在心里挂怀不忘的东西,解脱心灵、释放自我,在尘世的喧嚣中聆听生命的真谛。
  • 大师的做人笔记

    大师的做人笔记

    《大师的做人笔记》一书收绿了大师们的做人心得体会,让我们在阅读这些充满睿智的箴言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一个真真正正大写的“人”。
  • 带着感恩的心工作

    带着感恩的心工作

    《带着感恩的心工作》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活态度。其实,对生活感恩,就是善待自己,学会生活。
  • 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

    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

    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有过职场工作的经历,但是,很少会有人去想,在大公司或者小公司会有什么样的区别?中国教父级CEO柳传志先生一语道破了成就卓越人生的黄金法则,那就是“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在大公司要想做好事情,首先要学会做人,对大公司而言,各部门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是首要的事情;在小公司首先要学会做事,小公司规模小,人少,大多是老板亲自管理,每一个员工的言行,老板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做事就显得更为重要。当然,大公司也需要会做事,小公司也需要会做人,一点也不懂为人处世道理的人,同样也做不好事情。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在荆棘中成长的小丫头

    在荆棘中成长的小丫头

    一个生活在很贫穷的小乡村的小女孩,如何打拼出来到大城市里,一个小丫头该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江南烟雨弯刀

    江南烟雨弯刀

    看多了重生穿越,看多了犯贱打脸,有时难免会想换换口味;那么,欢迎和我一起进入一个江湖武者的平凡世界;来看看大明王朝的人和事,来看看嘉靖年代的武和侠。他是厌倦了争斗与杀戮的军中精锐,为找寻生死未卜的知己,解甲回归江南故土。在一场诡异离奇的江湖悬案之中,他莫名其妙的由观众变成主角;一场突如其来的惊天阴谋,围绕着他徐徐展开,是巧合?还是必然?被逼入绝境的他,会如何奋起反击?在阴差阳错的感情纠葛之后,在跌宕起伏的悬疑事件终了,身心俱疲的他,将何去何从?在那个倭寇肆虐的乱世,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江湖,没有绝对的正与邪,正邪只在一念之差,没有纯粹的对于错,对错只是立场不一。这是一本需要你慢慢看耐心看的书..
  • 留璃天堂

    留璃天堂

    他们曾有过三年之约,他给了她一个三年的承诺,她给了他一颗最真的心。或许是人生劫数,她因为一场意外把他埋在了记忆深处,直到他七年后找到她,唤起她曾深爱过的记忆。
  • 老娘比你大几千岁

    老娘比你大几千岁

    世上有两种人,一是等待的那个人,二是被等待的那个人,你是这两种人当中的哪一个?陌陌,来世我等你!自己也是妖精当中的一种啊?!为什么,就不能让我去人间呢!啊~!
  • 双向妄想

    双向妄想

    “凭什么,我要独自一人背负这代价?”“你所犯之罪,名为妄想”双重人格,两次妄想深陷囹圄,堕入虚妄一次次选择,一次次付出最后换来的,却是大梦一场空这是一个关于妄想贪婪与自罪的故事一首关于妄想与记忆的狂想曲,现在拉开帷幕……
  • 遇见你,预见爱

    遇见你,预见爱

    来自乡下丫头谢菁菁18岁高中毕业后就来到大城市打拼,好不容易事业稍有起色,谢父谢母却强制要求21岁的谢菁菁回老家相亲。抱着权当回家休假的心态踏上了回乡相亲的路。只是世事难料,假戏真做,真就看上了一个傻大个,还自愿被骗回家当媳妇。谢菁菁在肖家举步维艰,极品妯娌挑拨离间致使婆婆隔三差五找麻烦,好在老公肖承哲一直悉心陪伴在左右共同处理家庭种种奇葩矛盾。
  • 那一片蔚蓝色的海

    那一片蔚蓝色的海

    他来自北方草原,她来自南方小城。他是海军潜艇军官,她是都市白领。漓江河畔回眸一瞥,留下今生不解之缘。我给你婚姻的承诺,却无法给你爱的报答。经历百转千回之后,才明白世间唯你最好。
  • 木瑶传

    木瑶传

    木瑶溺水了,被只天眼救了?来了五百年后的平行世界,可以修道?装神弄鬼,她一步一步的走上长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