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99600000005

第5章 卷五 交往中品行为气质——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如果说一个人的外表体态不容易分辨,声音言语能够骗人,那么他做出来的事、散发出的气质是绝对骗不了人的。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所有肉眼识人的方法中,通过行为气质来辨别人的品质是最准确、最有效的手段。行为是心理的反映,当一个人心里想什么的时候,自然而然会通过行动表达出来。气质则是人们通过长期的积淀培养成的一种内在涵养,能充分地体现一个人的素质高低。

书读百遍,气质自现

“曾文正公全集如是说”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并言读书可变换骨相。

——《曾文正公全集》

“原文可以这样读”

人的气质是先天生成的,所以很难改变,但是通过读书却可以改变。古代精于相人术的人,甚至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的骨相。

“曾文正公全集活学活用”

曾国藩之所以如此注重读书对一个人的作用,是因为他自己就是读书的受益者,曾国藩的仕途就是因科举考试而逐渐发展的。多读书确实对每一个人都有益处,宋徽宗曾经说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几千年来为官的也绝大多数是文人,不过这些都是读书的表面好处,读书更深层次的好处还在于能够增长见识,培养气质。

一个饱读诗书、知识丰富的人与一个不看书的人站在一起一比较,差异立马就显现出来了,无论从行为举止、仪态仪表、谈吐,还是从风度气质上来说,读书多的人都要更胜一筹。因此,我们能从一个人是否经常读书来判断其内涵深度,考虑是否可以与之交往,考查其是否能委以重任。

曾国藩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快满三十六周岁时成为正二品高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他在镇压太平天国时以文人、文臣、文官的身份带兵打仗,书生特征显著,终其一生,手不释卷。他还有典型的儒缓毛病,做什么都慢吞吞的,说自己生性鲁钝,别人顷刻间办好的事,他“沉吟数时不能了”,连好朋友都嘲笑他“儒缓不及事”。受他的书生气质影响,以他为旗帜的湘军及洋务集团,其重要成员三分之二都是书生。有学者曾列出一个曾国藩集团主要成员的名单,总共240人,其中159人是书生,比例为66.25%。正是这个以书生为骨干的政治、军事集团,把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下去了。相反,由李鸿章所率领的淮军则大部分是由武夫所带领,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中,明显没有湘军的战斗力高。

不能说读书培养气质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完全看不到实际用途,因为这是一个内在的积累过程,只有等到有用的时候才会爆发。从上面的例子就能看出,多读书有显而易见的好处。读书到相当程度,人面部散发出来的气息就会与其他人有所不同,仿佛有光,而在历经风雨变幻的考验之后,气质神态又有所不同。

三国时东吴少帅周瑜历来被人们视为儒雅的典范。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小肚鸡肠、气量狭窄,而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气度优雅、平易近人的美男子。在当时就有童谣唱道“曲有误,周郎顾”,可见其文学艺术造诣非比寻常。

东吴老将程普一开始并不喜欢周瑜,但与之相处久了,竟会由衷赞叹与周瑜交往“如饮醇醪自醉”。所以在后来的赤壁之战中,老将程普等一干大小将领全都听从周瑜这个书生的派遣,在周瑜的英明指挥下,最终打败了曹操号称八十万的大军。由此亦可想见周瑜的风采是何等迷人。

甚至就连周瑜的对手蒋干也要夸上两句:“与公瑾交,如沐春风。”宋代大词人苏轼更是在其《赤壁怀古》中高唱:“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此众多的人赞誉周瑜风采,足见其优雅风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颂。

清朝的乾隆皇帝可谓是一位才子皇帝,他一生风流倜傥、气宇轩昂,也是一个饱读诗书之人。通过查看现今保存下来的乾隆皇帝的画像不难发现,他的确是一个很有气质的皇帝,明显胜于历史上大多数的皇帝。

乾隆作为皇子,从六岁起就开始接受一套很正规和严格的教育,这种教育一直持续了近二十二年。乾隆在读书学习中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也培养出了作为一个皇子应有的气质,他把这些成功地运用到了自己的统治中,使他成为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

在乾隆十二岁之前,已熟读《诗》、《书》、四书等书,接下来又学习《易经》、《春秋》、《戴礼》、《性理精义》等书,还对《资治通鉴》、《史记》、《汉书》及唐宋八大家之文研究颇深。乾隆从这些书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儒家经典和理学精义,在此基础上还对社会现实、民生疾苦有所了解。

乾隆还号召皇子和臣子们读经,他认为经学是做人的根基,士人要“先道德而后文章”,“至于学问,必有根柢方为实学。治一经必须一经之蕴,以此发为文辞,自然醇正典雅”。他还要求人们读宋代周敦颐、程颐、张载、朱熹等人写的理学著作,说从这些著作中可以得经书真谛,“知为灼见,得为实用,明体达用”。

这里并不是说只有读书才能得到好处,也不是说一定要任用读过书的人,只是想证明一个道理——读书能让一个人的气质得到升华。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肯定比不读书的人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他们往往能在必要的时候给出中肯的意见,这样的人当然是有一定才能的,值得交往。

可曾注意过走路的气势

“冰鉴如是说”

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

——《冰鉴》容貌篇

“原文可以这样读”

行路之时,仿佛背负了重物,一步一个脚印,这样的人必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走路若像老鼠般步子细碎急促,两眼左顾右盼且目光闪烁不定,必是贪财好利之人。这些都是固定格局。

“冰鉴活学活用”

估计很少有人会特别留意到一个人走路的姿势,一方面是因为走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容易观察,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人认为走路姿势没什么可看的。其实不然,一个人的走路姿势中包含了很多信息,观察走路姿势也是识人的一个方法。古人说:“龙行虎步,必主大贵;蛇行雀跃,卑贱非常。”走路时沉稳大气、昂首阔步,能显示一个人的气魄、威风、志向与定力,而鼠辈小人走路,必然是急促匆忙的,自然可以显示其内心的狭隘,显示出其紧张、提防与警惕的心理。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位大名鼎鼎的帝王被称为有“龙行虎步”之姿,他就是南朝时的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东晋后期,桓温专权,欲效禅让之举,但终究未敢轻举妄动。桓温去世后,桓家颇受猜忌,其子桓玄在朝中屡受排挤,但最终还是坚忍不拔、一步一步地再次操控了权力之中枢,并逐步显现出欲完成其父未竟事业之志。

在桓玄欲篡未篡之时,刘裕驻守京口,势力庞大,颇为桓氏所忌。桓玄即位后,本想除去刘裕,但考虑到天下未稳,正是用人之时,所以决定先利用刘裕平定关洛,再徐图除之。当时,桓玄的妻子刘氏对他说:“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桓玄没有听从妻子的建议,放虎归山,终成覆灭之患。

后来,刘裕以恢复晋室之名起兵讨伐桓玄,尽诛其族,迎回晋安帝。其后又展开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攻南燕,灭慕容,逼秦魏,夺洛阳,光复长安,几乎一统中国。后来因个人权力欲望膨胀,放弃中原父老,急匆匆回江南建国,而大失人心,没有成为平定天下的一代人杰。但其人以布衣寒门之身历经艰险而成为刘宋开国之君,拥有南朝三百年最可观的半壁江山,其威武之姿在历史上亦是饱受褒扬、久负盛名的,所以,辛弃疾用“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来盛赞刘裕北伐时的赫赫气势。

不是每一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好看,这一点足以证明走路的姿势能区别一个人的优劣。如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行姿,在走上天安门城楼的那一段路上,他步履缓慢但是很坚定、沉稳,两眼注视前方,仪态大气从容,这些都是一个成大事者应该具备的。

还有一位被称为“龙行虎步”者,就是宋太宗赵光义。《宋史》记载,太祖赵匡胤曾经有一次对周围侍从说:“晋王龙行虎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非吾所及也。”这里的晋王即是指赵光义。赵光义在尚未称帝前,被封为晋王,军功、能力、威望皆不凡,政治地位在宰相之上。

没过数年,太祖突然背伤复发,迅速不治,离去时只有其弟赵光义在身边,赵光义最终继承了赵匡胤的帝位。他确实是一位优秀的皇帝,在位期间无论是文治武功都比宋太祖赵匡胤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也是北宋王朝中少有的几位有作为的皇帝之一。赵光义在位期间,还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丰功伟绩。

由走路的姿势观察一个人主要是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态、性格以及责任感。行路,一定是某人要去做某件事之前的必然行为,与做事之间有密切而必然的联系,由此也可看出此人一贯的行事作风。一个胸有成竹、胸怀大志的人,走路一定是昂首阔步、步伐稳健,步频不快但是步伐很大,眼睛总是直视前方。自卑之人走起路来,一般都是低头曲背,步伐缓慢。小人走路肯定总是脚尖着地、步频很快,步伐细碎仓促,而且总是左顾右盼。一个心态淡定之人,走路时虽然步伐缓慢,但是很有节奏感,很稳重得体,眼神偶然环顾四方。

观其言更要观其行

“曾文正公全集如是说”

观人当就行事上勘察,不在虚声与言论;当以精己识为先,访人言为后。

——《曾文正公全集》

“原文可以这样读”

看一个人到底有多大才能,必须考察做事,不能只考察言论。应当先丰富自己的见识和能力,再听取他人意见,能讲大话者不一定就能办大事。

“曾文正公全集活学活用”

自古以来,识人用人都要看重其行为能力,不能只闻其言观其貌就委以重任。孔子曾经提倡过“要听其言,观其行”,这两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行为是一个人在思想品德、道德情操支配下做出的表现,既然是由思想道德支配的,那么肯定也能够充分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这个世界上夸夸其谈的人太多,真正能干实事的人不多,所以我们万不可以在看到一个人实际行动之前妄下结论。有的人虽然其貌不扬,却有真才实学;有的人沉默寡言,则可能是少说多干;有的人口若悬河,多半都是光说不练。一些胸怀大志的人是不会在乎别人怎么看他的,他们只是在等待机会行动,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机会他们也不会放过,这样的人值得特别关注。

常遇春从小在家种田,家里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但他的抱负却不小。他在耕田之余,苦练武艺,练就了一身好功夫。他对人说:“大丈夫就要出将入相,这样一辈子才不白活。”听到他的话的人就笑着说:“你不过就是个穷种地的,能成就什么大事呢?”常遇春仰天大笑,说道:“给我十万人马,我就能够横行天下!”人们都笑他异想天开,但是常遇春却暗暗发誓,一定要率领千军万马横行天下,让笑他的人好好看看。

元代末年,人们不满朝廷的横征暴敛,各地纷纷起兵反元。常遇春听说朱元璋有帝王气象,就去投奔。走到半路,他正好遇上朱元璋带着水陆大军沿江而上,想去攻打应天。常遇春没有了盘缠,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了。他见了朱元璋,连声叫饿,朱元璋就叫人拿饭给他吃。常遇春一连吃了几大碗饭,吃饱了,就把嘴一抹,对朱元璋说:“感谢你收留我,让我做大军的先锋吧!”周围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朱元璋见他两臂修长,目光炯炯,气宇轩昂,料定是一位壮士,就故意说:“我手下猛将如云,你刚刚来,哪里轮得到你做先锋呢?”常遇春说:“不做先锋也行,但你总得让我指挥一条船吧。”“那好吧。”朱元璋就下令让他指挥一只舢板,“好好干,你要是立了功,我会让你做先锋的。”

大军到达采石矶,元军的将领蛮子海牙让士兵占领了江中心的大礁石,据险力守,朱元璋大军久攻不下,伤亡很重。常遇春看到这种情况,就对手下说:“快把船划到礁石边上!”士兵们说:“这又有什么用?礁石那么高,谁能上得去呢?”“少废话!你们把我送到礁石下面,一切就看我的了。”士兵将小船划到了礁石下面,常遇春操起一根长矛,支在甲板上,双臂用力一撑,身体像燕子一样腾空而起,一跃跳上礁石。元军看见一位像天神一样的汉子冲了下来,都惊呆了。常遇春大喝一声,挥刀砍杀,礁石上的守军很快就被他杀光了。蛮子海牙见到礁石失守,就带着船队前来攻击。常遇春跳回小船,命士兵操桨,杀入敌人船队,元军立刻被冲为两段。

朱元璋站在战船上观战,见常遇春左冲右杀,连连赞道:“真是一条好汉!”朱元璋抓住战机,下令船队夹击,元军大乱,死伤无数,很快明军就攻占了采石矶,又势如破竹,夺取了太平。战后,朱元璋为常遇春记下了战功,果真提升他为总管府先锋。

常遇春从此跟随朱元璋一路攻战,每打下一个城池,他的官职就被提升一级。等大军打到常州时,他已经当上了中翼大元帅,在武将中的名次仅仅排在徐达和邵荣的后面。

隐藏得再深的人,也有忍不住出手的那一刻,行动是每一个人必然的选择,无论是有真才实学的还是夸夸其谈的。考查一个人到底是人才还是庸人,只需要把他放置到困难的环境中,考查其是否会畏惧退缩,是否能迎难向前。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善于与人分享者堪当大任

“曾文正公全集如是说”

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

——《曾文正公全集》

“原文可以这样读”

凡是有利益的事情,应当与人共分;凡是能赢得名誉的事情,应当与人共享。

“曾文正公全集活学活用”

凡是欲成大事者,首先要避免的就是心胸狭窄。眼中只有自己利益的人,是绝对不能委以重任的。观察一个人是否可以重用,是否让其独当一面,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看他懂不懂得与人分享。懂得与人分享的人才有凝聚力。

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之所以最终失败,除了他个人本身不能克服的困难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懂得与人分享,自私自利。他虽然有坚定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但是对待手下的人总是妒忌猜疑,心胸极为狭窄。

陈胜举事后,农民军力量日益壮大,陈胜便有了独揽大权、称王称帝的想法。所以与他一起举事的吴广便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他虽然嘴上没说,但是心里却一直想排挤吴广,削除他的权力。后来帮了他很大忙的吴广被部下杀死了,这正好遂了陈胜的心意,陈胜不仅不正法谋害吴广的凶手,反而重赏了那个部下,封他为上将。

陈胜称王后,当年与他一起耕田的同乡们去找他,想要谋取一个差使,还没见到陈胜先被门卫挡住了。同乡们无奈,就守在路边,待陈胜车队经过时大呼其名,终于见到了陈胜。但是陈胜对于这些人的举动很不满意,认为有损他的威严,心中很是不悦。

当部下对陈胜说他这批患难朋友整日里大呼小叫,提陈胜旧事有损王威时,陈胜心中的怒火就再也压制不住了,立刻派人斩杀了其中一个,其余人见陈胜心胸如此狭隘,纷纷离他而去。渐渐地他周围的将士都看出了陈胜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再没有人愿意亲近陈胜。陈胜最终众叛亲离,被身边的叛徒杀害。

客观上看,陈胜的起义军名正言顺,又得到百姓的拥戴,本来可以大有作为,甚至推翻秦朝的暴政,建立新王朝。但是正是由于陈胜在得势之后心胸越来越狭隘,不懂得与一起举事的将士分享利益,最终导致了失败。在这一点上他远不及汉高祖刘邦,刘邦正是因为懂得赐予属下权利,才最终获得了成功并建立了汉朝。在平定天下后还不忘论功行赏,分封了一大批异姓王,帮助他巩固江山。

历史上诸如陈胜之辈大有人在,他们的结局往往都是悲惨的,也是咎由自取。当然,懂得与人分享并非局限于与人分享利益、分享荣誉,更要懂得与人分担困难,共同承受失败的结果。同甘苦共患难的人才是真正能成就大事的人,而那些只会分享荣誉,不能担当责任的人顶多算是圆滑世故、后劲不足的阴谋家,只能委以一时的责任,不能委以一贯的重任。

知人必先晓事

“曾文正公全集如是说”

知人诚不易学,晓事则可以阅历黾免得之。晓事则无论同己异己,均可徐徐开悟,以冀和衷。不晓事则挟私固谬,秉公亦谬;小人固谬,君子亦谬;乡愿固谬,狂狷亦谬。重以不知人,则终古相背而驰,决非和谐之理。

——《曾文正公全集》

“原文可以这样读”

知人的本领,的确是不容易学到的。晓事,则可以通过增加阅历和勤奋学习而做到。晓事,则无论是志同道合的人还是异己之人,都可以慢慢地开导和教育他们,以求得和衷共济。不晓事则挟私怨,从而办错事,即使秉公执法也会办错事;小人不晓事会办错事,君子也一样;没有原则的人会办错事,狂狷之人不晓事同样会办错事。如果再加上不知人,则办事始终都背道而驰,这绝不是和谐之道。

“曾文正公全集活学活用”

辨别人才的确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有些时候几个能力相当之人摆在你面前,你肯定也无所适从,犹豫到底应该选哪个。诚如曾国藩所说,知人不易学,但是晓事是可以做到的。但凡要观察一个人能否被任用,先要通过了解他所做过的事情来判断,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

周襄王三年(公元前649年),襄王的异母弟弟倚仗着母亲惠后的势力,勾结伊川、洛水一带的戎、狄,围攻洛阳,想要抢夺王位。管仲奉齐桓公的命令带兵去援助周襄王,回来不久便病倒了。

齐桓公很着急,常去看望他。有一天,齐桓公又去看望管仲,见管仲骨瘦如柴,病情严重,十分难过,握着管仲的手说:“你的病越来越重了,万一你一病不起,谁能够替我管理国家呢?”

当时齐国有名的大臣宁戚、宾须无已经先后去世。管仲叹了口气说:“唉!可惜宁戚早死了。”

齐桓公问:“除了宁戚之外,就没有别人了吗?我想任用鲍叔牙,你看怎么样?”齐桓公心想,鲍叔牙是元老重臣,对国家有很大功劳,而且又是管仲的朋友、大恩人,他肯定会同意。

不料管仲却说:“鲍叔牙虽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您不能让他做相,管理国政。因为他对别人的过错老是记在心里,这谁受得了?做相的人,度量不大一些怎么行呢?”

齐桓公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便问:“隰朋怎样?”

管仲说:“隰朋为人很谦虚,遇事不耻下问,又能公而忘私,做相是可以的。”说完,长长地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可隰朋年纪太大,活不了多久了。”

齐桓公又问:“那么易牙怎么样?”

管仲十分严肃地回答:“您就是不问,我也要讲的。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人,您千万不要亲近他们。”

齐桓公听管仲说得有道理,便问:“这三个人在我身边已经很久了,为什么从前没听你说过呢?”

管仲说:“河岸的大堤挡着水不让水泛滥成灾。我管理政事的时候好比大堤,总挡着他们,不让他们在您面前为非作歹。现在大堤要垮了,水就要泛滥起来,您一定要当心啊!”齐桓公点了点头。

过几天,管仲的话传到易牙的耳朵里。易牙气坏了,马上跑去找鲍叔牙。他说:“老将军,谁不知道管仲是您推荐的啊!可是管仲这个人却忘恩负义,国君让您做相,他却说了您一大堆坏话,推荐了隰朋,我真替您抱不平!”易牙满以为鲍叔牙听了这番话会恨死管仲,谁知道鲍叔牙反倒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说:“管仲忠于国家,不讲私人交情。这正是我推荐管仲的缘故啊!隰朋比我强多了。”易牙碰了一鼻子的灰,满面羞愧地溜走了。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了。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任用隰朋做相。没过一个月,隰朋也死了。齐桓公请鲍叔牙做相,鲍叔牙认为自己不合适,坚决不同意。齐桓公说:“现在朝廷里没有比你再强的人了,你不同意,那么让谁来做相呢?”鲍叔牙这才说:“我的缺点您是知道的,您一定要我做相,那得把易牙、竖刁、开方赶走。”齐桓公说:“这事管仲早已说过,我一定照办。”当天齐桓公就把这三个人赶走了,并且不许他们再入朝。

鲍叔牙做了齐国的相以后,继续施行管仲的政策,所以齐国还能保持霸主的地位。

并不是说根据某人做过的事情就能判断其品质好坏高低,不排除那些偶尔做错了事的人才。了解一个人是否能为己所用,关键在于看他做的事是不是符合你的标准,是不是适合目前的情况。并非是一个做了很多好事的人你就一定了解他,而做过几件错事的人就应该被“一棍子打死”。

陶朱公原名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以后,功成身退,转而经商。后来辗转来到陶地,自称朱公,人们都称他为陶朱公。后来他的二儿子因杀人被囚禁在楚国。陶朱公想用金钱赎回二儿子的性命,于是决定派小儿子带着许多钱财去楚国办理这件事。长子听说后,坚决要求父亲派他去,他说:“我是长子,现在二弟有难,父亲不派我去反而派弟弟去,这不是说明我不孝顺吗?”并声称要自杀。陶朱公的老伴也说:“现在你派小儿子去,还不知道能不能救活老二,却先丧了长子,可如何是好?”陶朱公不得已就派长子去办这件事,还写了一封信让他带给以前的好友庄生,并交代说:“你到那儿之后,就立即把钱给庄生,一切听从他的安排,不要管他怎么处理此事。”

长子到楚国后,发现庄生家徒四壁,院内杂草丛生,按照父亲的嘱咐,他把钱和信交给了庄生。庄生说:“你就此离开吧,即使你弟弟出来了,也不要问其中的原委。”但长子告别庄生后并未回家,而是想:这么多钱给他,如果二弟不能出来,那不是吃大亏?欲留下来听候消息。庄生虽然穷困,但却非常正直,楚国上下都很尊敬他。陶朱公的贿赂,他并不想接受,只准备在事成之后再还给他,所以那些钱财他分毫未动。陶朱公长子不知原委,以为庄生无足轻重。

庄生向楚王进谏,说某某星宿相犯,这对楚国不利,只有广施恩德才能消灾。楚王听了庄生的建议,命人封存府库,实行大赦。陶朱公长子听说马上要大赦,弟弟一定会出狱,而给庄生的金银就浪费了,于是又去见庄生,向庄生要回了钱财,并暗自庆幸。庄生觉得被一个小孩子欺骗,很是恼怒,又进宫见楚王说:“我以前说过星宿相犯之事,大王准备修德回报。现在我听说富翁陶朱公的儿子在楚杀人被囚,他家里拿了很多钱财贿赂大王左右的人,所以大王并不是为体恤社稷而大赦,而是由于陶朱公儿子的缘故才大赦啊!”楚王于是下令先杀掉陶朱公的次子,然后再实行大赦。结果陶朱公的长子只好取了弟弟的尸骨回家。

长子回家后,陶朱公悲切地说:“我早就知道他一定会杀死他弟弟的!他并非不爱弟弟,只是因为他年少时就与我一起谋生,手头不宽绰,所以吝惜钱财。而小儿子一出生就看见我十分富有,所以轻视钱财,挥金如土。以前我要派小儿子去办这件事,就是因为他舍得花钱啊!”

范蠡虽然知道自己大儿子的行事风格,但还是糊涂地派了他去处理这件事,最后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悲哀。由此观之,想要了解一个人,看他曾经经历过哪些事情就十分重要。既然通过晓事坚定了自己对其人的看法,就应当贯彻自己的看法,不要动摇,要相信你观察到的一个人的行事风格是正确的。

仅凭是否守约便可评价一人

“曾文正公全集如是说”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杂,切身日夕用得着的,不过一两句,所谓守约也。

——《曾文正公全集》

“原文可以这样读”

修心养身,道理没有必要太多,所知道的也不必太复杂,与自己切身相关,每时每刻都用得着的,只要一两句话就行,这就是守约。

“曾文正公全集活学活用”

诚信是每个人立身的根本,而是否守约又是评价一个人有没有诚信的关键,所以仅凭守约这一条我们就能评价一个人。不要跟那些不守约的人打交道,他们自己觉得无所谓,你却深受其害,这样的人自私自利,往往不会替别人着想。

尤其是在商界,守约是最关键的,如果一个商人有一次不守约的行为,就不要再与之来往。“世界船王”包玉刚常说:“签订合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惯例手续。纸上的合同可以撕毁,但签订在心上的合同是撕不毁的。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应该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包玉刚恪守信用,从不夸海口,而是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扩展他的业务量。1970年,航运市场看好,许多公司都积极争取在日本造船,船厂几乎不肯接受订单。没多久,市场状况发生逆转,许多船只都租不出去,建造中的船只总吨位急剧下降。可是包玉刚仍然不断地向日本订船。1971年,差不多是在船运市场最糟糕的时候,包玉刚订造了6艘船,总吨位是150万吨,从而解了船厂的燃眉之急,所以,后来包氏在日本造船总是能一帆风顺,而且被日本的造船界称为“我们最尊贵的主顾”。

商界需要守约,政界也同样如此,一个政客如果不守约就证明这是他的本性,其施政时绝对也会经常出尔反尔,这样的政客绝对不能够与之同盟。

魏昭王六年,秦国约赵国一起攻打魏国,说定取得胜利后,把魏国的邺城分给赵国。魏王受到秦赵两国的威胁,心中十分焦急,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芒卯说:“大王不要忧虑,臣下有一对策可退敌兵。”

魏王连忙请芒卯说下去。芒卯说:“赵国和秦国本来就有矛盾,这次联合,无非是为利益。大王可派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出使赵国,对赵王阐明利害关系。再抛给他一点甜头,要他与我们联合,共同对付秦国。以后的事,臣下自有办法。”

魏王说:“好倒是好,先生可愿担此大任?”

芒卯说:“这事臣下不宜出面,臣下推荐张倚前往。”

魏王于是同意张倚出使赵国,临行前,芒卯又对张倚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番。张倚到赵国后对赵王说:“现在大王既然要联合秦国来攻打我们魏国,邺城这个地方我们是保不住的了。为了避免军事争端,魏王情愿把邺城献给大王,不知大王可肯接受?”

赵王心中暗喜,嘴上却问:“魏王的美意敝国领受了,但不知贵国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张倚回答说:“其实也说不上什么要求。魏与赵世代友好,原来出于一国,而魏与秦却有着世仇。秦国是虎狼之国,秦兵凶狠残暴。魏王的意思,不外乎希望与大王永结邦交,如果大王看得起敝国,就请与秦国断绝关系。我们的邺城正等待着大王前去接收呢!请大王三思。”

赵王为了稳妥起见,又征求了相国的意见,相国说:“与秦国联合攻魏,兴师动众,最终也不过是得到邺城,现在不动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何乐而不为呢?请大王接受。赵王于是答应了魏国的条件,立即宣布与秦国绝交,下令关闭关卡,不准秦国人通过。秦赵两国撕破了脸,秦国放弃了进攻魏国的计划,反而把矛头转向了赵国。

赵王派使节兴冲冲地到魏国去接收邺城,芒卯却领兵拒使节于边境之外。使节说明来意,芒卯说:“我国之所以派张倚出使贵国,目的就是为了保全邺城,怎么会把它拱手让给你们呢?如果张倚真有这种说法,那是他弄错了,我可不知道。”

赵国使节垂头丧气地回去报告赵王。赵王一听大惊,才知道上了魏国的当,正要讨伐魏国,又听说秦国正在拉拢魏国要一起来进攻赵国,更加惶恐不安,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反过来自动割让五个城邑给魏国,以求联合魏国共同抵抗秦国。

赵国之所以在这次外交斗争中偷鸡不着蚀把米,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赵王过于贪婪,而忘记了“轻诺者必寡信”的道理。

守约的确是一个人诚信的关键,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稍微宽容地对待。普通人与商人、政客不同,他们没有那么强烈的欲望,所以他们犯下爽约的错误,我们姑且可以原谅一次以观后效,或许有的人真的是情有可原。但是如果一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爽约,那这个人肯定也是不足为信的,这样的人最好不要与之打交道。

同类推荐
  • 20几岁要感谢折磨你的人

    20几岁要感谢折磨你的人

    很多时候,人们只有品尝了成功的滋味,才会想着品尝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但是我们第一次的成功,总是在满足现状的安乐心态中迟迟不肯到来,如此,我们获得成功的期限越拉越长,等到了三十而立的年岁,可能依旧一事无成。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动力,一种推助力,这种力量也许让我们很痛苦,不好受,但只要它出现,我们就会努力地奋斗,振臂高飞,从而攀上成功的枝头。
  • 百年剑桥讲授的人生哲理

    百年剑桥讲授的人生哲理

    本书稿是在深入研究百年剑桥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精心选取剑桥百年积淀、代代相传、引以为豪的最核心教程——剑桥人生哲学,并将之与精彩的人生故事进行有机的结合,叙述生动活泼,剖析鞭辟入里,不但可以轻松舒适地阅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启迪父母的教子智慧、激发孩子对成功的渴望、提升年轻人立足社会的能力。它既是父母的教子真经,又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更是年轻人立足社会的人生向导。
  • 南怀瑾大师的解脱智慧

    南怀瑾大师的解脱智慧

    南怀瑾大师讲道数十年,著述甚多,常人欲学习南大师的无上智慧,就算穷数年之功,亦难得其大全。而且其中大量内容是为学佛修道之人设计,对我们红尘中人并不完全贴切。因此,《南怀瑾大师的解脱智慧》量体裁衣,选择与为人处世、谋事创业息息相关的内容,重点传述。
  • 性格的力量

    性格的力量

    这是一本独辟蹊径的读人记。本书以细腻的笔触品读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影星赵薇、政治哲学家阿伦特、当代作家梁晓声等二十位人物。某一种“弱点”缩影。某一种特性的缩影。某一种风格的缩影。这二十位人物,虽然离你的现实生活如此遥远,但在他们当中,你会发现生活隐匿的一面,你会看见熟悉的身影,你会觉察到自己的影子,你会找到心灵的伙伴。
  • 每天学点创意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创意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创意就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创意是对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大智大勇,是一种智能拓展,是破旧立新的循环式上升。看一看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想一想若干年前的地球,我们不难想象,假如人类没有了创意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热门推荐
  • 萌兔和呆熊

    萌兔和呆熊

    女主叫童梦夕,大一学生,因为一场大病所以只能活五年,而在这五年之间她遇到了一个男生,那个男生是她改变命运的起点……
  • 数字化营销

    数字化营销

    本书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论述了数字化营销对企业结构的影响,数字化营销与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营销等。
  • 星影下的魔术师

    星影下的魔术师

    十年前,一个神秘黑衣怪盗出现,让全球惶恐不安,犯罪手法充满艺术性,却突然失踪。十年后,一个神秘白衣怪盗出现,再度让世界不安,犯罪手法超越黑衣盗,来到了华夏。当他身穿白色西服,身后的白色披风随风飘扬的时候,没有什么人可以阻止他的魔术表演,魔术师是他的称呼,全称是星影下的魔术师,挥一挥衣袖,让众多观众叹为观止,这是一个奇迹,不对,这是一个真正的魔法。“女士们先生们,在星光照耀下的时候,我的天使之翼已经张开,奇迹一般的魔术即将开始。”
  • 我的逗比同桌

    我的逗比同桌

    顾菲和何菁菁是一对闺蜜,她们还是女学霸,不不不,应该叫学神!欧阳宸就是一逗比男学酥!靳斐,就是一个逗比男学渣!他们是一个班级一个组的同学,那么在他们身上,又会发生什么爆笑事情呢?
  • 曾经沧海

    曾经沧海

    本书为长篇小说,以海外国企的一桩收购案为对象,围绕该收购案的发生描写了港资商人康文彬,国企管理者,海外侨胞,秘鲁投资者维拉等人物的形象,描写了保护国有资产的艰难过程。揭示了海外国企的运营状态。该书还配有极富秘鲁风情的插图若干。
  • 我亲爱的幻想家

    我亲爱的幻想家

    琳琅在父亲去世以后患上了幻想症,回到学校的她遇见向她疯狂示爱的段越泽。心动,喜欢,爱上,可是难以启齿的病情和未知的未来,她该怎样取舍?
  • 妖孽王爷江湖妃

    妖孽王爷江湖妃

    她,出生便身带奇香,害人害己,因香而绝情封心,但是那无情的外表下,却有一颗多情的心,一朝江湖,看她如何风生水起,涅槃重生。他,是**国的王爷,是江湖上最大的情报组织索情情主,冷漠,绝情,亦是妖孽,但冷漠绝情的心只为一人顷其所有,传言他是江湖上最大的杀手组织暗魅之主,暗魅之主是他?还是另有阴谋?
  • 这个封神不正常

    这个封神不正常

    比干抬起头,透过房间屋顶能看到遥远的天外,一个巨大的紫色宫殿竦峙着。宫殿里,一个黑暗、混沌的巨大不定形肉块,正不停地发出意义不明的呓语;大群形状诡奇的生物在它的身边嚎叫着。这就是传说中的紫霄宫讲道?比干不由得发出哀嚎:我只想干掉帝乙继承商王之位,免得以后被好侄子剖心,但是这个封神怎么看上去这么不正常啊! 这故事讲的其实是主角想要车翻鸿钧(阿撒托斯)然后在他身上写字的故事╮(╯▽╰)╭
  • 北鸟南渡

    北鸟南渡

    在各族推翻神族统治的一千年后,放逐之地的神王之子突然潜回大陆,意欲破除封印,让神族再度君临,而面对今非昔比的强大人族,回归之路坎坷不平,他该何去何从?
  • 重生商界大佬

    重生商界大佬

    一朝回到了二十年前,李竞作为普通人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了。三十八岁的一个小主管,竟然回到了十八岁的自己身上!并且是在高考的考场上!什么都没有变化,只是这一切需要他的把控!以及一颗强者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