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67900000064

第64章 第一个市场及其他

一、一种错误认识

文化批判中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是重视商业的文化。中华文化是黄土文化,黄土文化是重视农业、轻视商业的文化。

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在于没有弄清中华文化的源和流。源头的中华文化是既重视农业又重视商业的文化,西汉以后的文化,是重视农业、轻视商业的文化。

源头的中华文化即中华元文化有一个发展问题,同时也有一个变质问题。两个文化两本账,不能混在一起算,这是文化研究者应该注意的基本常识。

二、神农氏创造的市场

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交易市场是神农氏创建的。神农氏是《周易·系辞下》所记载的五大圣人之一。这里记载了他的两大功绩:一是发明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先进工具——耒耜,二是建立了交易市场。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下》)

从时间上看,神农氏所建立的这个市场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交易市场。从规模上看,这是个容量非常大的市场,市场里面容纳了两个“天下”——天下之民与天下之货。从性质上看,这里的贸易是自由贸易,“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欺行霸市的行为、指令性的计划在这里并不存在。“日中为市”,一切交易都在阳光下进行,黑幕下的交易是不允许的。进入市场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行贿受贿,凡是可以上市的货物都可以上市,不需要烦琐的申请与批文。

神农氏是黄帝之前的圣贤人物。之所以称神农氏,因为其重视农业。神农氏重视农业,是人所共知的事。神农氏尝百草,也是人所共知的事。然而,神农氏创建第一个交易市场的事,却是很多文化研究者应该知道却不知道的事。

三、重商的文化

打开一部部早期的经典,部部都有商业贸易的记载。

周武王革命成功后向箕子请教治国之道,箕子向武王讲了九条大法即洪范九畴,其中第三条为“农用八政”。“八政”食为首,由此产生出了“民以食为天”的格言。食之后就是货。《汉书·食货志》对“货”做出了商业贸易的注释:“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商的重要性在“八政”里仅次于食。

《尚书·酒诰》中有鼓励农民在农闲的时候经商的政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贾者,商也,贸易也。年轻人在农事完毕之后,可以牵牛赶车到外地去从事贸易。赚到钱好好孝顺赡养父母,自己也可以办丰盛的膳食,祭祀之日还可以饮酒。《尚书》有多处鼓励贸易、鼓励商品流通的政论。

《诗经·氓》中记载了一位做布丝生意的坏小伙儿,不好好做生意,却去挑逗人家小姑娘:“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之中有贸易。

《逸周书·文酌》记载了文王治国的政治主张,其中三次提到商业商人之“商”:要使商贾交易货物,要为流通货物提供便利,要解决商人资本短缺问题。重商为文王行政的“五宝”之一。解决商人资本短缺问题为文王“七信”之一。一部《逸周书》,有十几处关心商业贸易的论述。在《程典》一文中,还明确指出官员不能经商:“士大夫不杂于工商。”由此看来,中华民族祖先在周代已经知道了官员经商的危害性。

《周礼·地官》中有十种管理市场的官职:有管理摊位与度量衡的;有管理交易契约的;有管理成交情况的;有管理税收的;有巡查市场,防止暴力捣乱的;有拘捕在市场上犯罪的……值得注意的是“泉府”一职,其责任是收购那些卖不出的货物,然后卖给不时之需之人。《周礼·冬官》开篇指出,国有六职: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国有六职,商居其一。商旅与王公、士大夫并列为伍。《周礼》重商,重到了如此程度。

《春秋榖梁传·成公元年》中记载了关于“士商农工”的划分: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单单从位置排列上看,“士商农工”之中,士排第一、商排第二。“士商农工”四大阶层,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注意,这里所记载的是“古者有四民”,古到什么时候,古到“成公”之前。成公之前的中华民族已经知道了商业与商人的重要性。这里的商,位于农工之前这里的排列顺序不涉地位高低的价值判断。

《管子》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论断:“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管仲作为治世之能臣,其清楚地知道“士农商工”四大阶层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所以他认为“士农商工”都是国家稳固的基石。《管子》里的土农工商的排列顺序揭示的是分工不同。同样不涉及地位高低的价值判断。

《论语·子罕篇》中记载了一段关于“卖美玉”的对话。子贡问孔子这样一个问题:“手中有美玉,是把它收藏起来呢,还是把它卖掉呢?”孔子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卖掉它!卖掉它!有个识货的人就卖掉它。”——“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这里的对话,有两重意思:言外之意与言内之意。言外之义是用学问去求官,言内之义是做买卖。“沽”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卖”,“贾”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商人”。求官之道,用买卖之道来表达,孔夫子也是赞成经商的。

《孟子·公孙丑上》中对商业、商人提出两项轻税政策:一、市,廛而不征;二、关,讥而不征。前者的意思是,在市场上为商人的货物提供场地而不征税。后者的意思是,关卡上只是稽查而不征税。孟子推行仁政,轻税薄赋是仁政的一项重要内容。轻税薄赋,不单单是对农民而言的,也包括商人在内。孟子还主张,如果市场上货物一时滞销,政府应该依法征购,不能让货物长久积压,这样,天下的商人就会愿意到这里经商。

《荀子·王制》篇中由天理论人理,论及“农士工商”时,论出了“一也”的道理。荀子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一也,农农士士工工商商一也。”荀子论“农士工商”,有“一”之论,没有“本末”之论。

在重商的文化氛围中,政治家可以弃政从商,大儒也可以亦儒亦商,前者有范蠡(陶朱公)为证,后者有子贡为证。民间传说的姜子牙既贩过猪又贩过羊,从事过小本买卖。

四、文化的变质

轻商抑商是文化的变质而不是中华文化的本源。第一个从理论上贬低商人的是韩非子,在中国历史上,是他第一个把商人骂为蠹虫。在这里,有必要说明这样一个事实:秦始皇喜欢韩非子的理论,但并没有接受其贬低商人的主张。《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了一个巴国寡妇清,因经营丹砂而富甲一方。秦始皇曾用宾客的礼节接见过她,而且还为她修筑一个“怀清台”。

从政治上、政策上轻商抑商是西汉的晁错,他为汉文帝写了一篇陈述政见的奏疏,名为《论贵粟疏》。篇中把战争造成饥饿的责任,推在了商人身上。晁错把货物流通以及商业利润看成了罪恶,“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晁错根本没有把商业流通看成是一种劳动,认为商人“男不耕耘,女不蚕织”,却“衣必文采,食必粱肉”,完全否定了商人在货物流通中的辛苦劳动及积极作用。这篇文章文笔流畅,但是把道理讲歪了,晁错抑商的主张,在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里一直被当政者所推崇。两千年来的皇帝大都主张“独尊儒术”,但是没有哪个皇帝知道晁错所学所主的是申不害之术,而申不害恰恰是属于法家。

汉《傅子·检商贾篇》居然出现这样一个谬论:商业是不可废除的行业,但商人却是贱人。《傅子》曰:“夫商贾者,所以冲盈虚而权天地之利,通有无而一四海之财,其人可甚贱,而其业不可废。”《傅子》在《百子全书》中是以儒家的身份出现的,这真是令人费解。有《周易》在,有《尚书》在,有《周礼》在,也有《逸周书》在,还有孔孟的典籍在,真正的儒家以及儒家推崇的经典里有商人“甚贱”的说法吗?神农氏开创市场为圣人,为什么后继之人为贱人呢?与儒家的理论相悖却又要挂儒家的旗号,这是汉朝以后学术界的一大特色。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两千年来的文章一大堆,居然少有为“商”正名的文章,以至于国人不了解中华大地上曾经有过重商的元文化,这是否可以证明西汉以后这个民族的文化水准已经完全下降?

同类推荐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本书对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基本架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从生产力、资本、世界市场、世界文学、共产主义等五个维度分析和探讨了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与当代“全球化”思想的共性;着力挖掘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理论意义;从“世界交往”的视角探讨和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球化、中国政治发展、国家经济安全、民族文化安全、中国“和谐世界”外交等几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作为20世纪走红的哲学家,尼采是一个大学教授,一个诗人,一个哲学家,一个孤独的漂泊者。他杀死了“上帝”,但他不是传说中的那个恶魔。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他的癫狂和孤独之下,是面对人生难题的无比真诚——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本书把尼采当作一位人生哲学家看待,以生命意义之困惑和寻求为主线,把尼采思想的各个主题,包括权力意志、价值重估、超人等,贯通起来加以阐释,饱含知识分子的个体感悟和时代激情,重现一个真实的尼采——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伟大哲人、一位无比真诚的人生哲学家。本书曾引起广泛而热烈的时代共鸣,深深影响吴晓波、王军等一代知识分子。
  • 我说参同契(上册)

    我说参同契(上册)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炉——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它既是哲学又是科学,也是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参同契》素有“天书”之称。这部因深奥而埋藏已久的天书,因南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而重新散发光芒。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娑婆世界之地皇战记

    娑婆世界之地皇战记

    所有秩序皆由强者制定,三界概无例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魂穿梦语

    魂穿梦语

    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王尔德幼小心灵的摧残,种种祸因的开端,在时间的流逝下,助长成犯罪萌芽,即将到来的不是杀人,而是人心的巨大突变。小芷需要支持需要鼓励~~
  • 倘若地球能修仙

    倘若地球能修仙

    2120年,两个天才降生,他们从两眼一抹黑找到修仙的办法。他们爱上了同一个女人,他们亦为了女人开始了斗争。在这个残酷的修仙世界里,谁得到了女人和超脱,请关注下去吧!一个瑰丽神奇的世界将在你的面前慢慢展开。
  • 我的老爸退休了

    我的老爸退休了

    该书描写了一个退休教师退休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有关于工作的,关于子女的,关于社会的,关于人性的,涉身其中,百味陈杂。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生活终于归于平静!一家人过上了开心快乐的生活!
  • 九玄诛魔记

    九玄诛魔记

    一万年过去了,人们都忘记了曾经的伤痛,没人知道现在的大陆岌岌可危.....黑衣人,魔族,修真功法争相出现了......十大势力八大门派还在争相争斗中,却不知危险已经降临。云山派已经被不知势力覆灭...许峰带着重生的灵魂,逃亡在追杀中...宁雨婷在哭泣,上官雪柔在迷茫....
  • 滴血的大朝代:1368-1398的政治困局与人性解读

    滴血的大朝代:1368-1398的政治困局与人性解读

    洪武开国三十年,到底是谁在为帝国添堵?这是一道有头绪却始终无解的历史命题。该书秉承了作者宗承灏一贯平缓流畅、由浅入深的行文风格,讲述了朱元璋建国后的权力困局、靖难之变前夕的政治斗争,以及文官集团的内部斗权、宦官乱国等历史大事件。作者撷取了一个个对明朝政治产生巨大影响的标志性事件展开叙述,深刻揭示历史事件彼此的因果关系和潜在的运行规则。在作者的笔下,帝王、将相和宦官之间的权力博弈有了更加人性化的解读。
  • 俗人生活

    俗人生活

    原本以为,踏出想死就监牢般的校园后。走上为了生计奔波的道路后,人生会变的璀璨如花。整个地球都应该围绕这我转动,却始料未及。血淋淋的现实,一点接着一点,将李三的理想,许下无数的诺言都给磨平了!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