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29600000002

第2章 道德和刑法的关系

理论认识篇

中国古代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早在春秋末年,孔子就针对以刑政治国的现实,提出了“为政以德”,“遭之以德,齐之以礼”的主张,把道德教化看作为政治国的基本手段,认为刑政不足以使社会安定,只有进行道德教化,才能使百姓自觉遵守社会秩序,达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尽管当时的诸子百家对此看法不尽相同,以致德治与法治、王道与霸道之争,成为先秦百家争鸣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特别是在社会变革、动荡、冲突尖锐激烈的条件下,法家的法治主张一度为统治者所接受,而儒家德治主张暂时受到冷落,但是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统治者就接受了儒家的主张,以后2000年的封建社会里,这些思想一直成为历代统治者治国的基本原则。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讨、阐发,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和理论,形成了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在古代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代封建统治者重视道德教化,无疑是为巩固封建等级制度服务的。后采,道德教化演变成封建礼教,愈来愈成为禁锢人们的精神枷锁,阻碍了历史的进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就是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这一点应当肯定;在今天,对于封建礼教的残余影响,也还要发扬“五四”精神,继续予以批判和肃清。但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道德和道德教育是任何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在解决封建社会的道德建设问题的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对有关道德和道德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道德的社会功能、特点,道德与刑、法的关系,以及道德建设中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道德风气养成之间的关系等等,进行探讨并作出回答。我国古人在这些问题上所取得的认识,凡经实践证明曾对社会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都有着普遍意义,可资我们借鉴。

人们的认识总会受到历史的限制,即使是古代思想中可资借鉴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那一部分思想,也有其局限性,甚至有某些错误的成分。一些正确的有价值的思想,往往存在于错误的、甚至神秘的思想形式之中。比如,古人基本上正确认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却又常常以抽象的人性,或以天意来加以说明,没能对之作出科学的解释;古人重视道德和道德教育,这值得我们借鉴,但在封建社会中又往往以“人治”来代替“法治”,因此并没有全面正确地解决道德与法的关系问题;如此等等。继承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思想,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认识,对之有所发展,以便使我们的认识更深刻、更科学。

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有着很强的历史意识,特别重视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在德刑关系问题上形成的传统,更是以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为基础的。特别是汉初对秦王朝短命夭亡的经验的总结,有着关键的意义。历史的经验和古人对这些经验的总结,今天也还有其可资借鉴的意义。

1德教乃为政之本

中国古代的一个基本思想:道德教化是为政治国的根本。先秦时期,在治国问题上,有依靠刑政还是依靠德教两种主张的争论。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管子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思想。他们的主张为后代政治家、思想家们所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以道德教化为治国根本的传统。汉初贾谊说“教者,政之本”;唐代名相魏征说“人君之治莫大于道德教化也”,都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

正是从这个基本原则出发,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和众多思想家,都重视对道德理论和道德教育的探索,形成了关于道德教化的一整套理论。这个理论体系涉及到许多重要问题,诸如道德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道德教化与刑、法及经济生活的关系,社会道德风气的重要性,社会风气与个人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等等。

2道之以德有耻且格

为什么道德教化是治国之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对道德的社会功能及其特点的认识。

第一,孔子说依靠刑政只能使百姓“免而无耻”,不敢做坏事却没有羞耻之心;依靠道德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耻且格”,有知耻之心而自觉走上正道。这一认识基本上正确反映了道德不同于法律的特点,指出了道德教化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贾谊说教化是“禁于将然之前”,刑罚是“禁于已然之后”,教化的目的和功能是“使民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这都是对孔子思想的阐发。董仲舒把“圣人”和“天”的作用过分夸大,持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他把教化喻作“堤防”,也有一定合理因素。王符提出心与行的关系,认为心是本,行是末,“行起于心”,行为是由思想支配的,由此说明治国要“务治民心”,是对这一问题进一步的论证。贯穿于这些思想中间的一个基本精神是重视道德的教育作用,认为刑罚只能治标,教化才能治本,不应停留在消极的惩罚犯罪、禁人不得为非上,而应当积极地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引导人们自觉从善。应该说,这个思想或原则很重要,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孟子、荀子等人单纯从人性来说明道德教化问题,固不足取,但其思想中也含有一些合理的成分。孟子说人类无教则近于禽兽,把有无道德提高到人与禽兽的区别上来认识,是很有意义的(这个问题还可参阅本卷第二篇第三节)。荀子、董仲舒说人待教而成善,强调了道德教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董仲舒还说“王”是以“成民之性为任”的,把国家的职责归结为对百姓进行教化,这是片面的,但把教化看作国家的一个重要职责,却是正确的,可以说是卓见。

3德主而刑辅

在强调道德教化的同时,怎样处理教化与刑政的关系?孔子虽曾说过“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政是以和”,并不完全否定刑杀的作用;但他追求一种“胜残去杀”,“必也无讼”的理想,有轻视刑政的片面性。荀子的思想进了一步,他既指出单靠赏庆刑罚势诈不能尽人之力,致人之死,也指出了尧舜不能改造奸险诡诈之人,教化不是万能的;提出了要把教与诛、礼与刑相结合的思想。但其基本的立足点还是在道德教化,强调以教为本。《荀子·议兵》中的一段,论述赏罚必须以教化为其基础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充分说明了他的这个基本立场。他对德刑关系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理解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很有启发。董仲舒进一步明确提出“刑者德之辅”,“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由此确立了德主刑辅的传统模式。而他提出的断狱之是非会影响到教化的施行等观点,补充和丰富了德与刑的主辅关系的理论。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一般认为他的思想有非道德主义的倾向。但他提出的“誉辅其赏,毁随其罚”,“赏誉同轨,非诛俱行”的原则,强调道德舆论的毁誉必须与法的赏罚相协调,实际上提出了道德与刑、法的关系问题,与荀子的论述可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他的立足点是法,而不是教。他提出了关于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与旧道德之间的矛盾,这一点是很深刻的。但在看到了这种矛盾之后,他不是以新道德来代替旧道德,而是得出了道德无用甚至有害的结论;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企图用法来代替道德,陷入了非道德主义的错误。今天我们也处在改革时期,韩非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的方面和错误的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

到了宋代,提出德刑不可偏废,对德刑关系的认识更趋全面和深入。可见,在这个问题上古人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片面到全面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当然,在古人那里这个过程并没有完成。无论“德主刑辅”还是“以法为教”,都没有完全科学地解决德与刑的关系问题,不能适应今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需要。但在认识和处理道德与法的关系问题上,确实可以从传统思想中吸取到许多合理的东西。我们要在继承古代优秀遗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实践,发展我们的认识。

4民富易教

除了道德教化与刑、法的关系,为政治国还要考虑教化与经济生活、经济政策的关系问题。管仲有一句名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但这话讲得过于简单,似乎生活的贫富直接决定着人们的道德水平,这有一定的片面性。孟子对这个问题有较详细的阐述。他提出,当政者应当做到使百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家中存粮像水、火一样永远不感匮乏。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再来进行教化,百姓就“从之也轻”,容易接受。否则,百姓整天被温饱问题所困扰,“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把道德教化与解决百姓温饱问题联系起来,认为正确的经济政策要照顾到百姓的物质利益,这是进行教化的基础。这种认识很深刻。尽管他提出的使“黎民不饥不寒”的理想在古代封建社会里难以实现,但他提出这一思想,批评了当时一些不顾百姓疾苦的暴政,有其积极意义,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治乱在风俗匹夫与有责

据《孝经》记载,孔子已经提出“移风易俗”这一命题,只是没有做具体的论述。荀子对社会风气极为重视,认为社会习俗可以改变人的志向以至本质,使人化恶为善,从而提出要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注错习俗”。宋代苏轼也重视风俗,把风俗比做国家的“元气”。特别是明末顾炎武等,有见于世风不良,对社会风气问题从各方面进行了阐发。顾炎武区分亡国和亡天下:改朝换代叫亡国,道德沦丧、风气败坏叫亡天下。认为国家治乱关键在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士人的自觉,因此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以后一批士人继续发挥顾炎武的思想,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社会风气、国家治乱和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其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天下之治乱,系乎风俗”。其二,“风俗之厚薄……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士皆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其三,社会风气之好坏,可以改变人心,“风俗美则小人勉慕于仁义,风俗恶则君子亦宛转于世尚之中,而无以自异”。其四,以自己的言行“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是士人的责任。他们脱离社会经济、政治看社会风气及治乱问题,想依靠少数人的道德表率作用来改变社会风气,挽救社会危机,自然只是一种幻想;实际上也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但是,他们对社会风气重要性的阐述是深刻的,至今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他们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自觉,把自身的道德修养看作个人对改善社会风气所应尽的责任,主张从自己做起,这很值得我们学习、提倡。

6正人先正己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认为,优良道德风气的形成,虽然人人有责,但是在位者身教的作用尤为重要;进行道德教化,养成良好的道德风气,关键在于在位者。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些话,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认识这一点,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孔子又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句话为后世儒者反复引用,以说明民风之好坏,全在为政者。在这些言论中,把百姓形容成被动的、任人捏合熔铸的东西,反映了统治者对人民群众的偏见。但这些言论的主旨是强调了为政者的责任,其中包含着这样的思想:没有不好的百姓,只有不好的政治和不好的官吏;民风不良,责任不在下而在上;改善民风要从改善施政和吏治入手。这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7以史为鉴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但他的主张并没有能够实行。当时在治国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主张,即孔子儒家为政以德、以教化为本的主张和法家以威势为本、以法治国的主张;而在实际生活中,法家的主张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儒家的主张则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秦先用商鞅,后用李斯、韩非的法家主张,由弱变强,终于吞并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王朝——秦王朝。然而秦王朝只存在了14年,就被农民起义所摧垮,短命天亡。这一情况引起了社会上的极大震撼,促使汉初的统治者重新考虑治国的方略,寻求长治久安之道。其首先是认真总结秦所以速亡的原因。总结、思考的结论,集中到一点,就是陆贾所说“秦二世尚刑而亡”,贾谊所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要之,归结为没有以教化为治国的根本。从而,我国古代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重新又被肯定。了解这一历史过程,就可以懂得,重视教化的传统并不只是由少数思想家、政治家倡导而形成,而且是历史经验的结晶。古代的历史经验,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唐朝继隋的乱世,某些方面与汉初有类似之处。唐太宗李世民也很重视对隋亡的教训的总结,很重视道德教化。唐初关于大乱之后教化能否有效的讨论,对我们颇有启发,所以也选录在这里。

同类推荐
  • 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本书共收录民歌二百多首,根据歌词内容分为“生活类”、“传说故事类”、“爱情类”等。
  • 中国圣贤启示录

    中国圣贤启示录

    20世纪初期,由于一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翻译出版,德国文化界出现了一股“中国热”,布莱希特就是在这种气氛中接触中国古典文化的。流亡期间,布莱希特阅读了儒家、道家的部分经典著作,开始效仿中国古典哲学笔法,针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陆续撰写了一系列小故事,假托老子、墨子之名,反映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这就是《中国圣贤启示录》,或名《易经故事》。本书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主题出版”重点图书。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

    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精彩鲜活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由智华编著的《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是一本关于中华传世经典国学名句的精彩汇编,也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语言宝库和良师益友。随手翻过,珠玑遍拾,不知不觉间激活思维,汲取鲜活的智慧营养。《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俗语、谚语、对联、谜语等近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言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
热门推荐
  • 重回现代修仙

    重回现代修仙

    万界仙尊利用禁术,回到都市学生时代,做一个低调的学霸扮猪吃老虎,弥补过去的遗憾
  • 这一生,许给谁良辰美景

    这一生,许给谁良辰美景

    良辰美景,岁月静好!外表特立独行、内心萌蠢的女记者顾美景沉稳潇洒、温柔善良的摄影师方辰兮风流倜傥、帅气霸道的总裁江一帆世界上最美好的暗恋结局:你爱着他时,他也刚好爱你但是最不幸的结局: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王子与灰姑娘的是否能终成眷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品刺客

    一品刺客

    蛰伏三千日,一朝现身,天下动容!利刃袖中藏,待出手,风云变色!
  • 全能大佬草莓味

    全能大佬草莓味

    〖马甲少女&腹黑男主〗身为家里最宝贝的女儿有颜有职有身份还有三位帅到爆炸的哥哥———有人爆料:x集团总裁竟然陪旗下艺人顾颜兮去游乐场!顾颜兮解释:我大哥陪我去游乐场不去吗!有人爆料都:当红明星竟然陪当红艺人顾颜兮去餐厅!顾颜兮解释:我二哥陪我吃饭不行吗!又有人爆料:钢琴王子竟然送顾颜兮去学校!顾颜兮解释:我三哥送我去学校很奇怪吗!还有人爆料:x学校校草竟然去顾颜兮家住宿!顾颜兮解释:我表弟,放心,不可能的!本来狗仔都放弃爆料的顾颜兮竟然有未婚夫!〖甜文&青梅竹马&校园&女强&娱乐圈〗
  • 我和男神有个约会

    我和男神有个约会

    穆雨的爱好就是上上网,玩玩游戏,无聊之余,则是打打球,看看小说。逛逛淘宝,是一个平凡至极的小女生,可是直到某天,她点开了一本名为《我和男神有个约会》的小说后,她那平凡的人生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看她如何由一个内向的小女生,成为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男神终结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唯一真龙

    唯一真龙

    人类孤儿却是真龙之身,在这混乱的世界如何生存?
  • 返回塞尔特金岛

    返回塞尔特金岛

    讲述少年皮诺克和他儿时伙伴在前往萨玛西蒂王国的一段奇幻之旅的故事。这将是这个时代里最非凡的故事,这也将是这个时代里最普通的故事,这里将会有一段神奇,也将会有一些平淡的小温馨,它的创作者将以它为骄傲,希望有幸来读它的朋友可以在这里找到你们愿意找到的东西。看吧,少年就在你身边……——————————————————————写在本书开章之前的题外话:十二画刀客先抛砖引玉在此拜托各位远道而来有缘没缘的诸多老少爷们美女帅哥们:关注!!!点击!!!收藏!!!推荐!!!回评!!!因为,您知道这肯定有一好处:就是一不小心成全了这本书呀,那就万分感激!!!如有兴趣,或有好玩不好玩之事与我们分享,欢迎您前来光顾“造梦者之第530号空间站”——书友QQ群274704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