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1400000010

第10章 烦恼即菩提

【无苦集灭道。】

在佛教中,苦、集、灭、道被称为四谛法门。谛,为真实义。四谛,即四种真实不虚的道理。佛陀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就是对乔陈如等五比丘开示四谛法。此后,佛陀一生说法四十九年,施设种种法门,基本没有离开这一纲领。正因为如此,四谛被视为修学佛法的大纲,在修行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谛,含有两重不同的因果。其中,苦、集二谛为迷的因果。集是因,苦是果,由集感苦,是凡夫的杂染因果。灭、道二谛为悟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由道证灭,是觉者的清净因果。这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一是以情为本的人生,一是以智为本的人生。学佛,正是转迷为悟、转染为净的过程。

佛陀又有大医王之称,因为他所施设的教法可对治有情生命中存在的病态。四谛法门的施设,正是佛陀根据良医治病的程序而建立。良医给人治病时,首先要清楚病人的状况,然后找出患病的原因,接着弄清此病通过治疗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最后是开设药方。医生所能治疗的,只是人类的身病。而佛陀所医治的,则是众生的心病。其治疗程序,就是四诗法门。

一、苦诗:苦,是有情生命的现状。佛教认为人生是苦,认为有漏皆苦。因为这一点,有人就说学佛是逃避现实,是自讨苦吃。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佛陀说人生是苦,正是为了帮助我们正视生命的现实。我们面对的现实是什么?是家庭、财富、地位吗?那些固然也是现实,却只是现实的一部分。其实,人生最大的现实,是生、老、病、死,是无常、因果、苦空。认清这些现实,才能有效改变现实,逐步解决痛苦,改善生命品质。那些没有学佛的人,虽然每天都在为眼前的“现实”忙碌,却不曾发现、也不敢面对生命真正的现实。

比如说“病”,人们要是得了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多半都能保持镇静。一旦得了晚期肝癌等不治之症,就很少有人能坦然面对了。不少病人在没有了解自身病况前,还能谈笑风生,一旦得知真相,就会痛苦不堪,乃至精神崩溃。原本病情还不致命,还能存活数年,却因巨大的精神负担压迫,使病人几个月就一命呜呼。所以,医院查出不治之症后,一般都是通知家属,却对病人保密,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多数病人不敢面对真相。

“死”更可怕。关于死,鲁迅先生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家喜得贵子,许多达官贵人、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有人说孩子将来会当官,有人说孩子将来要发财,有人说孩子有长寿相,这些人因为说了吉利话,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最后来了一位客人,却说孩子将来是要死的,结果被主人大骂一顿,赶出门去。其实,孩子将来能否当官、发财,都是未知数。但无论这个孩子多么飞黄腾达,将来必死无疑,所以,这句才是唯一的大实话。可是,这样的人生现实,又有几个人愿意接受呢?事实上,人们不仅不愿面对,还以种种好话刻意掩盖,刻意回避。平时相互招呼时,说的总是恭喜发财、健康长寿之类的客套,要是问一句“你什么时候死”,听者必定觉得十分晦气,觉得问者不通人情。

对待烦恼,人们也同样采取逃避方式。现代人喜欢说,换个心情,换个活法。烦恼来了,就去跳舞、唱歌、喝酒,再或者就去上网、聊天、旅游。换来换去,却还是换汤不换药。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烦恼虽能得到暂时缓解,但问题并未根治。真正的解决之道,是从问题产生的根源着手,在烦恼生起时,不再借助外物,不再寻求依靠。而是冷静地面对自心,观照烦恼的生灭。唯有自身具备相应的免疫力,烦恼才会得到有效对治。否则,都是治标而不治本。

佛法教导我们,要正视人生现状,勇敢地面对它,而不是消极回避。苦,正是佛法对人生实质的透视。佛陀为我们阐述了人生的种种苦恼,如前面所说的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等,不是要我们被动地接受苦,而是在认识人生痛苦的前提下,积极消除痛苦,超越痛苦。

二、集谪:是招感苦果的原因。集的内容,分为烦恼杂染与业杂染两类。佛经中,根据烦恼特点而有种种异名。或将烦恼称为缚,即系缚义,能系缚有情于生死中不得出离。或将烦恼称为漏,即漏泄义,有情生命因烦恼故,从六根不断漏泄种种过失。

或将烦恼称为瀑流,能令众生漂流于三界生死,沉沦颠倒。或将烦恼称为取,即执取义,能执取生死之果。或将烦恼称为盖,即覆盖义,能覆盖清净善心。或将烦恼称为垢,即染污义,能染污真性,无所明了。或将烦恼称为轭,这是令牛与牛车不离的颈木,烦恼亦能令众生与生死境界和合不离,长劫受苦。从这众多异名中,也反映了烦恼在生命中扮演的角色。

关于烦恼的种类,经中说有八万四千烦恼。简单归纳,主要有十种,分别是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贪,是对事物的贪求和占有之心。嗔,是对不喜欢的境界生起仇怨、苦恼、损害等情绪。痴,是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从而引发错误的观念与言行。慢,是执着自身长处而轻视他人。疑,是因缺乏智慧而对真理产生怀疑。身见,是执五蕴身为我。边见,是执此身为永恒或断灭的两种片面认识。邪见,是否认因果规律,否定凡圣之别。见取见,是将身见、边见、邪见等执为真理。戒禁取见,是遵守一些错误戒律,以为能由此解脱。在佛教中,将这十种烦恼称为根本烦恼,是其他烦恼生起的基础。

业:是在烦恼基础上产生的行为。通常分为三类,分别是身业、口业、意业。一种行为的产生,是由意识与思心所相应,对之进行抉择判断后,付诸身口行为,从而构成业力。从伦理性质而言,业可分为善、恶两类。善行,是能利益自身和他人的行为,也是能够利益现世、他世的行为。反之,则是恶行。善恶的定义,须贯穿三世进行说明。此外,因有善恶,果唯无记。如天界乐果或地狱苦果,虽对现世或违或顺,但苦乐果报本身并没有善恶属性。

善恶行为千差万别,最基本的,是十善行和十恶行,两者是相对的。在此,首先对十恶行作简单介绍:一、杀生,以恶心断除有情生命;二、不与取,未经允许而将他人物品等私自占为己有;三、邪淫,不被法律或社会道德认可的男女关系;四、妄语,欺骗性的语言或行动;五、离间语,又称两舌,即挑拨离间的语言;六、粗恶语,又称恶口,是以恶心伤害他人的语言;七、杂秽语,又称绮语,能诱发他人烦恼的淫词艳曲和污言秽语;八、贪欲,对于他人财富、地位等起非理希求;九、嗔恚,因烦恼而对有情起伤害之心;十、邪见,否定因果,否定圣贤。与十恶相反的,便是十善行,即不杀生乃至不邪见。

三、灭谛:灭,为寂灭义,是由止息生命内在的迷惑、烦恼而证得的涅盘境界。

四、道谙:证得涅梁不是凭空而有的,需要踏踏实实地修道,这便是道谛的内容。修道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其中,又以八正道为主,这是修学佛法的常道,也是众生趣向涅药的不二中道。八正道的内容如下:

(一)正见,即如实看待世界,看待人生,是相对T世人颠倒的认识而言。世人因无明所惑,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五蕴无我,却执有我;世间无常,却执永恒;事相虚假,却执实在;人生是苦,却执以为乐;不见因果,却道无因无果。拥有空性正见,就能破除迷惑,如实通达人生真相。

(二)正思维:即正确的思考。思考与自身认识有关,一个无知的人,一个对人生充满困惑的人,一个执着错误观念的人,不可能有正确的思维。要使我们的思考与真理相应,就必须以正见为基础。如此,始能逐步趋向正思维。所谓“听闻正法,如理思维”,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正思维,又称正志。志,有志向义。正志,就是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以此引导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三)正语:是语言的德行,这就必须避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四种不良语言。我们要说的,是真实语,是利益语,是爱语。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语言,既要符合事实真相,又要能够利益大众,还要本着对他人的关心爱护来说。不是对方爱听什么就讲什么,也不是将自己要说的强加于人。

(四)正业:是行为的德行。业有三种,即身业、口业、意业。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都要远离十恶行,远离烦恼,远离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仅如此,还要通达无我,勤修戒定慧,广行六度四摄,这才是菩萨应行的正业。

(五)正命:是谋生的德行。这里所说的命,指我们选择的职业或生存方式,有正命、邪命之分。所谓邪命,即不正当的谋生手段,如贩毒、赌博、诈骗等违背法律与社会道德的行为。作为一个学佛者,不仅要遵循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更要遵守戒律的规范。依戒律来看,凡与杀、盗、淫、妄相关的行业,皆属邪命范畴。反之,能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利益的职业,对眼前和将来都有利益的行为,才是正命的生活。

(六)正精进:是努力奋斗的德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努力。由于目标不同,这种努力也有不同性质。有的努力是道德的,能为自他带来利益;有的努力却是错误的,会导致犯罪,导致灾难。在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中,就反映了一个战争狂人企图征服世界的努力过程。但这种努力却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极大苦难,恰是正精进的反面。佛教反对从事犯罪的努力,鼓励趋向德行的努力。正如“四正勤”所说的那样:“未生恶令不生,巳生恶令断,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正精进,是以舍恶修善作为努力方向。

(七)正念:是心念活动的德行。修行修什么?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对观念和心念的修正。因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取决于念头,世间一切事态也根源于此。念头有善恶、迷悟、染净之别,所以,世间才有凡圣、良莠之分。《六祖坛经》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佛与众生,相距如此悬殊,差别却只在一念。俗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恶徒到成佛,也只在放下这一念。由此可知,把握念头正是修学的关键。

因而,佛陀特别提倡六念的修行,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这是修学佛法应具的基本理念。念佛,是念佛德行,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念法,是念法的真相、空性和涅盘,念断惑证真的方法;念僧,是念贤圣僧的德行和威仪风范;念戒,是令自身行为符合法律、戒律的规范,从而趋向解脱;念施,是外舍财物培植福田,内舍烦恼健全人格;念天,不是现慕天福,而是忆念天人福德,了知修习善行的重要性。此外,经论还说到十念,在六念外增加念休息、念数息、念身无常、念死。

念休息,是止息妄念,使心念趋于平静;念数息,是观自己的呼吸,知息粗细、长短、冷热,系心于息,心息相依;念身非常,时时忆念色身危脆无常,命在旦夕,不再贪着尘世;念死,则是忆念死神随时都在身边觊觎窥视,准备乘虚而人,故当勤精进,如救头燃。

从趣向解脱的意义来说,佛陀又为我们说了四念处,即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是观照心念的无常变化,调整心态,安住正念,不随恶缘所转。观法无我,是观照一切法缘生缘灭,无我和我所,如实观察,不执以为我。观身不净,是观照我们的色身,虽假沐浴更衣维持表面干净,内在却充满浓血粪便,九孔常流不净,从而不起爱恋;观受是苦,是观照有漏的苦乐等受,实质皆是苦,不可贪着。常修四念处,能对治凡夫于心、受、法、身所起的“常乐我净”四种颠倒。

(八)正定:定是心一境性。通常选择一个善的所缘境,通过不断观修,将心念安住其中,从而止息掉举、昏沉,令心持续地安住、稳定、寂静。定,又有正定与邪定之分。所谓邪定,是贪着定乐,沉溺于此。修定会带来禅悦,但这种禅悦同样不可贪着。《瑜伽菩萨戒》说:“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贪味静虑,于味静虑见为功德,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声闻贪着禅悦,则不能趣向解脱;若菩萨贪着禅味,则不能利他。因此,菩萨戒视贪着禅味为犯戒。此外,为追求神通而修定,也属于邪定。神通仅仅是一种能力,需有健全的人格作为基础。否则的话,拥有神通就像幼儿玩火,是极其危险的,很可能玩火自焚,为其所伤。正因为如此,在佛教修行中,慈悲、道德、智慧远比神通更为重要。忽略德行而一味追求神通,绝对是不可取的。

佛教修行是依三增上学,即戒增上、定增上、慧增上。其次第,是依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此可知,修定是为了开发智慧,而不是以定为目的。唯有开发智慧,始能断除烦恼,解脱生死,证得涅盘。因而,引发无漏慧的定才是正定。八正道是修学佛法的常道,也是趋向解脱的不二中道。佛陀告诉我们:“一者心着欲境而不能离,非解脱因;二者不正思维,自苦其身而求出离。”及至世尊人灭,更谆谆告诫阿难“自依止,法依止,不余依止”。也就是说,解脱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依照佛法的指导。这个法,就是以八正道为核心的种种法门。

四谛法门,佛陀主要对声闻人而说。佛陀为五比丘初转法轮时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概括起来,四谛法门的修行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换言之,在声闻境界中,是有苦可知,有集可断,有灭可证,有道可修。

而以般若中观正见观照四请法,则是另一番风光。《心经》曰:“无苦集灭道。”这就告诉我们,若以般若智慧观照,四谛法门也是无自性空,是了不可得的。在此,我们同样可以采用前面的公式:苦不异空,空不异苦,苦即是空,空即是苦。集、灭、道亦复如是。在现象上,四谛法门虽存在染净之别,但从无自性空的本质上看,苦集灭道当下即是空性。在空性中并无染净之别。

从四谛无差别的意义上,可以进一步领悟“烦恼即菩提”之理。世间杂染的苦果,假如是永恒而固定不变的,确实令人烦恼。而以般若慧观照,所谓的烦恼,也是无自性空。就像烦恼生起的时候,假如执以为我,在乎它、纵容它,很快会沉溺其中,备受折磨。相反,如能觉照烦恼生起的因缘,及当下烦恼的这一念,烦恼自然息灭。

同类推荐
  •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原典凡两万余字,以禅宗六祖惠能的生平活动为序,述其形迹、说法及与弟子的机锋对答,共分十品。主旨在宣称人皆白性清净、本有佛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主张自悟自修、无念无住;力倡顿悟说。是禅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据;对人们对佛学的诸多困惑予以坚定明确的开释。
  •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百年佛缘:道场篇

    百年佛缘:道场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热门推荐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女配无敌:白莲花覆灭记

    女配无敌:白莲花覆灭记

    顾花微一直觉得自己能让她长命百岁。可惜,她穿书了。她拥有了黑化绿茶白莲花姐姐,冷酷无情好面子师尊,忘恩负义不要脸师兄,穿越夺舍不靠谱竹马。这日子真是欺负她图样图森破,没法过了。
  • 团宠女主又迷路啦

    团宠女主又迷路啦

    杀手榜第一的许悠落死啦!一朝穿书,成为许家天才五小姐,上有爹妈宠爱,四个哥哥的团宠。却不幸失忆,被人踩着上位。重回十二岁,打脸逆袭,报复渣男,收拾白莲花表姐,灭掉穿书的三观不正杀手女主!不过,你这个大反派不去关注你的女主,跑来缠着我干什么?!!〖貌美路痴扮猪吃虎女主×美貌腹黑强大如你男主〗多多支持!
  • 不能忘却的那份爱

    不能忘却的那份爱

    另一种刻骨铭心的爱情,你对我的爱,我会永远怀念,爱是自私的,你敢爱我,我就敢给予你我的全部。
  • 冰镇杨梅蜜桃冻

    冰镇杨梅蜜桃冻

    这是关于李悦昔追求梦想、努力成为综艺艺术总监的故事,也是关于李悦昔的甜蜜爱情故事。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李悦昔遇到了三个性格迥异的男生,一个小奶狗属性的学弟,一个温柔体贴的男神学长,一个高冷的明星,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突发的奇遇又会带来何种影响呢?李悦昔最终的选择又会是什么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此魔主非彼魔

    此魔主非彼魔

    魔,民间传说,杀人不眨眼,视命为草。魔气所过之处,草木不生。诛魔斩魔封印魔气,贬魔族后裔为奴,欺之辱之。然,谁料想,那黑衣如墨,眉眼笑意,谈笑言语,挥手舞臂,宛若翩翩惊鸿起舞的魔主竟是曾挽救苍穹大地间子民的救世主。“我姓祝不姓猪!再喊错今天中午就吃海鲜!”某女的大嗓门让仰名前来者瞬间石化....
  • 顾我:天降男神

    顾我:天降男神

    她为了追这个男神不幸染指了娱乐圈,可不曾想在家门口捡到了男神。还失忆了,这样的机会不把握怎么对得起各位看官......
  • 网游之重生带着仓鼠幼崽扭转命运

    网游之重生带着仓鼠幼崽扭转命运

    他惨澹的一生,因着重生将在未来刮起旋风。全球火热的虚拟网游“光纪元”,曾经的无名小卒回来了!各种奇遇与人物的相识,渐渐颠覆他对世界的认知。凭藉着上一世的记忆,这一世必将展开属于自己的传奇,他紧紧握着拳头,望向身后的小家伙,这一世一起过好日子!有兴趣的书友们欢迎加qq書友群951728240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