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13000000017

第17章 万魔不退菩提心

舍身饲虎

布施源自大悲悯

很久很久以前,在南瞻部洲有一个大国,叫摩诃罗檀囊,统率着五千多个小国家。国王有三个王子——摩诃富那宁、摩诃提婆和摩诃萨青。在三个王子中,小王子摩诃萨青天生具有一副慈悲心肠。有一天,国王和王妃带着王子,率领群臣出外去游玩。国王久居深宫,很少远行,游玩了一会儿便觉得有些疲劳,就找了个地方休息。而三位王子如同出笼的小鸟,快活地穿梭在丛林之间。忽然,他们发现了一窝老虎。一只雌虎正给两只小虎喂奶,雌虎面黄肌瘦,虎仔活泼可爱,但雌虎为了充饥似乎正要吞食小虎。

小王子见此情景,就问两位哥哥:“哥哥!你们看那只雌虎瘦得皮包骨头,快要饿死了,但他仍然给爱子喂奶。依我看,雌虎在饥饿的逼迫下,一定会把虎仔吃掉的。”

两个哥哥也同意弟弟的看法,说:“如果雌虎饿死了,小虎没有奶吃也同样会饿死的。”

小王子难过地说:“那么,怎样才能让雌虎不吃掉虎仔呢?”

“依我看,除非有新鲜的肉和温热的血,否则它一定会吃掉虎仔。”两位哥哥说。小王子听后进一步追问哥哥:“那你们说,如果有人把自己的血和肉施给那只饿虎,这只饿虎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吗?”

哥哥肯定地说:“当然能够活下去了。但如果谁把身体施给了饿虎,这个人却是不能复活的!”

兄弟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而小王子的内心却有一番考虑,他打算牺牲自己,救活母虎与虎仔。小王子决心已定,陪着两位哥哥走了片刻,向两位哥哥说:“哥哥,你们先走一步,我有一点儿事情要办,随后就来。”

说完他独自走入小径,回到刚才那只饿虎停留的地方。他走到饿虎面前,毫不犹豫地将身体投向虎口,不料,饿虎只朝他望了一眼,却闭着嘴巴不吃他。看到饿虎的神情,小王子若有所思:他早已下定决心舍身供养,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小王子干脆找来一截尖锐的木头,往自己身上猛戳,使鲜血汩汩流淌而出。一直咬着嘴唇的饿虎看到鲜血,立刻恢复了精神,吐出鲜红的舌头,开始舔食王子的鲜血。饿虎喝足了血,又继续吃王子的肉体。

先行几步的哥哥,迟迟不见弟弟跟来,十分担心,忍不住走回来搜寻,他们边找边喊:“摩诃萨青弟弟!”然而除了风声,四周没有一点回音。两位王子忽然想起刚才弟弟提出的问题,于是两人不寒而栗。他们急忙跑回雌虎停留的地方一看,天哪,可怜的弟弟已经被饿虎吃得精光,只剩下一架带血的白骨散落在一旁。

饿虎吃完小王子的肉身,一不小心竞从悬崖上跌下,晕了过去。待它醒来后,回想起刚才的事,又跑回白骨旁不停地徘徊,十分难过。

再说国王休息时妃子也不知不觉睡着了。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三只鸽子在丛林里游玩,忽然飞来一只大老鹰,抓住最小的鸽子吃掉了,她忍不住惨叫一声,立刻惊醒过来。妃子立即对国王说:“大王!我刚才做了一个不吉祥的梦。俗语说,鸽子即是王子,我梦见三只鸽子中,最小那只被老鹰捉来吃掉,以至于惊醒。是不是小王子摩诃萨青有什么意外呢?”

国王听到妃子的话,也觉得心惊肉跳,赶紧令随从分头寻找王子们的行踪。不久,两位王子哭着回来了。国王见两个王子这样,就知道事情不妙,着急地问:“你弟弟呢,他怎么没有回来?”

两位王子呜咽悲泣,上气不接下气,一面流泪,一面回答:“弟弟被饿虎吃掉了。”果然不幸被言中了,国王和妃子顿时晕倒在地。片刻,国王和妃子才缓缓醒来,由两位王子在前面引导,率领随从,直奔小王子摩诃萨青惨死的地方。但见血迹斑斑的草地上,只剩下尸骨的残骸。妃子和国王抱头大哭。两位王子和百官随从也都痛哭流涕,一片凄惨。

其实,舍身饲虎的摩诃萨青王子,死后投身到兜率天上。当时,他还有些疑惑,不知自己有什么功德,竟然能投身到优美的天界。他对眼前的善果感到疑惑,于是运用天眼察遍地狱、饿鬼、畜生、修罗和人间等各个世界,才发现自己前生施舍的残骸散落在一座山林里,而父母、兄弟正围靠在尸首旁边,痛不欲生。摩诃萨青王子心想:“这样过度的悲伤下去有可能会令父母丧失生命,不能让他们这样下去,我要下去劝导他们。”

摩诃萨青王子即刻离开天界,立在空中,向父母亲百般规劝和训喻。国王和妃子听到空中的声音,仰天央求:“刚刚规劝我们的是哪位神明呀?”

“我是摩诃萨青,不久前施身给了饿虎。由于这种功德,现在才能投生在兜率天上。父王啊!有生就有死,这是人世的常情。凡是为非作歹的人,都会下地狱,凡有善行的人,都会居于天界。你为什么还沉陷入忧愁与烦恼之中,而不能够觉悟呢?为何空自悲叹,不去修持各种善事呢?”

国王和妃子当下仍无法明白王子讲的道理,继续问:“因为你心怀慈悲,怜悯万物,即使将自身施与饿虎,也毫无懊悔之心。可我们身为你的父母,一想到你惨死的情状,就为之心痛。这种苦恼与哀叹,不是用语言所能说明的。纵使你持守大悲之愿,可为什么要让我们这样苦恼呢?”

王子为报答父母的恩情,竭力开导父母。经过王子的一番说法与教化,国王夫妇才逐渐醒悟。国王吩咐家臣赶造七重宝函安放小王子的遗骨,并建造佛塔安置其中。摩诃萨青王子看到父母从悲伤的低谷中走了出来,才安心地返回兜率天宫。

佛对阿难说:“过去之世的王子,难道是别人吗?就是今天说法会场中的我。我于久远的过去之世,救拔接济种种急难恐怖,令大家获得安全与快乐。如今我已成佛了,亦令众生远离苦难,让众生永远地远离生生死死的大苦恼。”

基督教常常说耶稣为了人类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佛陀为了众生而甘愿以身饲虎……这些行为让人赞叹、顶礼。现实中,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许很难有此大善行,但是如果我们能心生善念,对周围的一切有一种同情和悲悯之心,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勇于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在佛家看来,就是一种布施和功德。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念念为别人,不为自己,就是布施,就是供养。所以人人天天都在修布施波罗蜜,天天都在行菩萨道,只是不懂得,不知道而已。如果能存这样的心:我今天努力地工作,是布施这个公司、是供养社会大众,加薪与升迁非我所求,那是在行菩萨道。以菩萨的施舍心做工作,永远不疲不厌,会愈做愈快乐。假使事情是自己不愿做又不得不去做的,就会疲倦、会讨厌。反之,欢喜、高兴做的事情,会愈做愈有精神。

欲证无上菩萨

应先行布施

停留在世俗水平上的布施,为布施而布施,并不是佛家真正的布施。因为这种布施没有实相。

禅宗达摩祖师与梁武帝相会交谈不契的公案,就是围绕布施这个题目展开的。

南北朝梁武帝普通八年(公元527年),达摩祖师泛海经广州至建业,会见粱武帝。梁武帝是当时有名的佛心天子,崇尚佛教,大兴土木,建寺造院,广赐度牒,剃度僧尼,并且自己三次出家,以身侍佛,均被臣子重金赎回。他觉得自己为佛教做了广大的布施,所以,他问达摩祖师有何功德。

没想到达摩祖师严肃地回答他:没有功德。

梁武帝急了:为什么没有功德?

达摩祖师说: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善因,不是实相。

梁武帝问:怎样才是功德?

达摩祖师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由于与梁武帝相谈不契,于是,达摩祖师不辞而别,折苇渡江。

达摩祖师认为梁武帝的布施没有实相,那么什么样的布施才具有实相呢?达摩祖师开示我们,“净智妙圆,体自空寂”的布施,才是具实相的布施,才是真正修行意义上的布施。说得再通俗一点,布施是为了整治贪心,为了修行净心,为了去“我执”、“有执”,为了体证世间万事万物的空性。布施是外在的,布施者的修行功夫是内在的;布施只是修行人舍离诸有心、体证诸有空性的自然流露而已,即我们平时常说的“三轮体空”。

布施中有一种是财布施,在佛法里面又把它分为内财与外财。外财是身外之物,内财就是身体。在医学界里,有许多捐赠眼角膜或捐赠内脏者,这是内财的一种。再者,我们以体力去帮助别人,也是内财布施。如果我们为别人工作不求报酬,就是义务的工作,这也是属于内财布施。由此可知,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做布施,只是因为没有布施的心,所以不是行菩萨道。假如我们有一颗布施的心,那么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修六度,都在修菩萨法。

布施就是种福田

业乃诸事起因之一,并且显示出所做与所受之间的关联。

佛住世时,印度有一对老夫妇,生活十分穷苦,只靠一小块田地聊以饶糊口。一天,他们感觉到自己越来越老,离死越来越近,应该利用为人的宝贵机会,在去世之前做一件积达福德和增长觉慧的事。他们商量如何做最为妥当。碰巧舍利弗(佛陀最有智慧的弟子之一)就住在附近。于是他们决定邀请舍利弗尊者到他们的家中接受午餐供养,然后在舍利弗面前祈祷,以得其加持。

于是,这对老夫妇做好准备,请来舍利弗,以午餐供养,陈述所愿,并且得到舍利弗的加持。事后一切如常,只是当稻米成熟,他们也像别人一样去收割时,却发现他们那一小块稻田所产的根本不是稻米,而是纯金。

不久,人人都在谈论金稻田,这件奇闻很快就传到信佛的著名印度国王阿闪世耳中。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完全不应该。我是国王,我应该是那块地的主人。”于是他立刻命令大臣没收老夫妇的土地,而将另一块同样大小的稻田赐给他们。阿闪世王的使者奉旨前往,找到了老夫妇,叫他们搬到另一块土地上去居住。但是这样一来,没收的金谷又变成稻米了,而在老夫妇移居的那块新地上的稻米却又变成了黄金。获悉此情,国王说:“去,再照样做一次,把金米没收。”

这样连续做了七次,每次当使者没收了老夫妇的地,而把另一块给他们时,都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国王得米,老夫妇获金。

七次过后,人们特别想知道这件奇怪的事情的缘由。于是他们去见佛,把情形描绘一番,佛听后,为他们解释了老夫妇今生做功德与其今生得果报之间的业缘。

六度万行,“布施”为首。布施如同在田地播种,因缘和合时,就会开花结果。然而,发心布施要有智慧,若能以清净心供养三宝,如同在沃土播种,果实必定丰硕肥厚。三宝是度脱众生舍离老、病、死海之坚牢船,以清净心、恭敬心、欢喜心供养三宝,令正法久住,必能为自己及大众开创光明的未来。

供养财富不仅是种福田,更重要的是断除贪心的修炼。物质财富的供养,不在质量和数量,重在无私的诚意。

舍离与布施的一体两面

在王舍城内,有一位非常富有的长者,这位长者的历代祖先都十分乐善好施,但是,传到第八代时,行善的工作却完全停顿下来,因为第八代的主人认为,自己的产业为什么要不断地去布施?家财应该要不断地累积下来才对,为什么要不断地消耗掉呢?他一直都想不通。

他执著于自己的想法,认为现在有一万贯的家财,可以累积为两万、三万、五万,甚至更多。所以,他打定了主意,将祖先留下来的一间大斋堂烧掉,这个斋堂有很大的厨房、食堂,原本是供贫困者用餐的地方,每隔三天即发动很多人来煮食粥饭,供应城内贫困的人,这是他的祖先代代传下来的布施方法。

第八代主人认为这太浪费了,因此,他就一把火烧掉了斋堂,决心不再行善布施,除此之外,还一毛不拔,三餐都吃腌制的食物,连一滴油都舍不得拿出来用。他对自己都这么严苛,可以想象,他对妻女、佣人更是十分刻薄。

有一天,他在路上看到一个人,穿得很破,手中拿着已酸掉的酒,坐在石头上喝着酸酒,自得其乐。当他走过时,闻到一股酸酒的味道,突然觉得十分羡慕,心想:如果有一口酸酒喝,一定非常过瘾。但是,他又一想:如果在家中喝酒,酒味被别人闻到,每个人都想来喝一杯,那家里的酒很快就会消耗完了。所以,他就忍着不喝。这种忍馋的心态,比没想到喝酒时还要苦上好几倍。

过去他都没有想到酒窖里有酒,日子也是一天天地过了。现在他想起了地窖里的酒,越走肚子越饿,越觉得口渴,一直想:如果有一杯酒下肚,一定可以精神百倍,体力大增。他愈想身体愈无力,也愈无精神,好不容易回到家,一进房里整个人就倒下了,无力、饥饿、口渴,只求一杯酒喝下——这种心态使他仿佛得了重病一样。他太太看到他的模样吓了一跳,以为他病得很严重,急忙唤他,这第八代主人却有气无力地说:“现在我很想喝一杯酒!”

太太说:“这很简单啊!我们家的酒非常多!”

他赶紧摇手说:“不、不,我不能在家里喝,如果在家中喝酒,酒味一出,别人闻到会去酒窖偷酒,那些酒就会消耗掉,所以我不能在家里喝酒。”

太太说:“要不然到阁楼上喝也可以。”

他又说:“那也不行,我还是到离家远一点的树林里去喝,你用密封的瓶子去取一瓶,然后帮我做一些菜,千万要记得盖好,不要让任何油味、菜味、酒味跑出来,然后送到树林里让我享用。”太太觉得很无奈,但也只好照着他的话做了。

这第八代主人走到离家有一段距离的树林里,四处看看确定毫无人影,才叫太太将酒菜摆在树林里,独自一人饱餐了一顿既油腻又丰盛的酒菜,他吃得十分安心,因为他觉得没有被人闻到香味。

此时,有一位天人乘机化成那位主人,外形跟他简直一模一样,从大门直入,向守门及每位佣人露出慈祥的笑容。他对管家说:“我今天想打开大门,开粮仓、酒库,将大半的财物做一个大布施。”

管家和家丁们听了都非常惊讶、面面相觑。他看到夫人也告诉她:“我今天要做大布施。”太太也十分惊讶,心想:可能是丈夫喝酒后,柔和了他的心,所以才会想到要布施。太太非常高兴,急忙取出钥匙,让管家、佣人打开粮仓、酒库、财库,又听丈夫的话,叫人敲着鼓,至城内宣布某某长者今日要大布施。

自从他继承家业后,已经有很长一段日子,不曾有贫困的人跨进他们家的大门了,好不容易今天要开大门、行大布施,因此,全城的贫困人家都来了,他们把酒库的酒一坛一坛搬出来分发,一会儿就送完了;粮仓的米也是一包一包地布施出去;还有金银财宝也同样做大布施。

贫困的人拿到东西都欢天喜地地回去了,经过树林时,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感恩长者大发慈悲,今天我所得的东西,让我一辈子都不用愁了。”又有人说:“对啊!长者自他的祖先以来都非常慈悲,难怪他家会如此富有。”有人说:“原本以为这第八代的长者是一毛不拔的人,他祖先所累积的德被他给败掉了,今天却很特别,能够开仓、做大布施,他的善念原来是要累积在一起才布施出来啊。”那一群群的人都不停地赞叹第八代的长者。

当时他喝得醉醺醺的,可是听到那么多人一个接一个走过时都在赞叹他,这时他忽然惊醒了,急忙跑回家,一看——粮仓门竟然大开着,空米袋都聚集在门口,酒桶也散落满地,尚未收拾。他气得破口大骂,质问道:“是谁出的主意?为什么要做大布施?”大家看到主人回来,都怔在那儿,感到莫名其妙。主人不断地叫骂,进到房内,猛然看到一位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坐在主位,他大声说:“你为什么进入我家?为什么将我的财物布施出去?”

坐在屋里的长者故意对他说:“你是谁?这个家本来就是我的啊!”悭吝的主人气急败坏地说:“谁说的?这家产是我的,叫我太太出来问就知道到底谁是她的丈夫!”

太太走出来一看,为何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但是屋内这一位是那么慈悲,懂得施舍,让大家欢欢喜喜的,她就指着屋内的这位说:“当然这位才是我的丈夫。”

看到太太不承认他,于是又叫管家来,对他说:“我每天请你做账,与你接触,你认清楚谁才是你的主人。”

管家就说:“当然是原本坐在屋内这位才是我的主人,他的祖先都非常仁慈,这位长者才像他的祖先,所以他才是我的老板。”

长者又急着问仆人:“你们说,到底哪一位才是你们的主人?”

此时,所有的仆人也一致认为大开酒宴,让他们吃饱、又喝了酒的这位和善的长者才是他们心目中的主人。

这第八代主人顿时觉得万念俱灰:自己的太太、管家、奴仆竟然都不认我!这时他想:能做主的只有国王,所以急忙跑到王宫向国王投诉。国王认为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即派人去请另一位长者来,天人化成的长者来到国王的面前,即说:“第八代的主人是他,不是我。不过,他的祖先非常有善心,一直以来都在国内帮助国王照顾贫困的人,但是,他们的子孙不懂得祖先传下来的德意,守住财物,不肯善加利用,违背祖先的本意,我觉得这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代替他的祖先来教训他。希望他能继承祖先的德业,爱护国内的人民。”

第八代的长者听了十分惭愧,领会到:人生确实没有所有权,没有永久属于自己的东西,以往一直与人结恶缘,因此碰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人肯认我,这样守着万贯的家财又有何用呢?他如梦初醒,知道应该利用自己现有的一切,好好地布施,与人结一份善缘。于是,他向国王发誓:“今后我要好好做一位真正护国、助民的好长者。”

佛陀说:“尽管他的祖先已替他播下许多的福因,他本身如果不会造福缘,果报也是不堪设想啊!”

好好把握、爱惜缘分,努力经营福缘,才能修得福慧之果。

在佛家看来,懂得舍弃,行布施之道,才能修得福报;在现实中的人看来,懂得合弃,才能抓住更重要的东西。

花若要结果实,就得合去美丽的花瓣;女人要成为贤妻良母,就要舍弃任性骄傲的女儿性情;小孩要独立成长,就得离开曾经依赖的父母,这就是现实的人生。

人的成长,必定要经历一个舍弃、放下的过程,才能真正地成熟起来。

去除贪婪心方得真布施

有一则关于佛陀住世时代一个乞妇的故事。她是当时印度最穷的乞丐之一,因为她不但生活穷苦,甚至连心灵也很贫乏。她贪求很多东西,这使她愈发觉得自己贫困不堪。有一天,她听说佛陀被须达长者(译者按:即给孤独)请去。须达长者很富有,并且乐善好施,因此她决定也跟着去,因为她知道佛陀一定会将剩下的食物分给她。

她参加了供佛斋僧的典礼,然后坐在那里,一直等到佛陀看见她。佛陀转向她,问:“你想要什么吗?”佛陀当然心知肚明,这么问只不过是要让她承认并亲口说出来罢了。于是,她回答:“我要食物,我要你将剩下的食物给我!”佛陀说:“可以,不过你必须先说‘不要’;我给你的时候,你一定要拒绝。”佛陀将食物递给她时,她发现说“不要”非常困难,这时候她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生都没有说过“不要”!不论谁给她任何东西,她一向都说:“好,我要!”因此,她觉得说“不要”太困难了,这两个字对她而言是完全陌生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她终于说出了“不要”二字,佛陀于是将食物给她。如此一来,她对于自己内心真正的饥渴是想有、想要、想抓取、想占有的欲望恍然大悟。

私心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如果一个人私心太重,任贪婪作祟,人生的快乐将随之消失。

古时候,有个农民在自家地里耕地,却意外地翻出一个金罗汉,足足有几十斤重。家里人及亲友、邻居都为他高兴得不得了,说这辈子再也不用操心吃喝了。可是这个农民却从此闷闷不乐,整天愁眉苦脸地想心事。大家都很奇怪,追问他到底为什么苦恼。这个农民终于开口了:“我一直在想,还有十七个金罗汉会在哪儿呢?”

听完这个小故事,也许你会笑,笑这个农民太贪心。其实,佛法中的布施就是针对贪心提出的。如果一个人能有这种布施之心的话,就会从自私和贪婪中解放出来,也会享受到人生真正的快乐和意义。

佛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也就是说,布施是无条件的,以别人的痛苦和需要为自己的痛苦和需要,这才是真正的布施。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平常人来说,要拥有佛家这样的境界,先要有正确的金钱观。

人常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可见,金钱对于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是人切忌将钱财看得过重,更不要去刻意追求。因为,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可是在现实中,偏偏有人私心太重,贪婪成性。这样的人不会施舍钱财,救助他人,同样,如果他遭遇到困境,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布施和援助。因此,为了让人生更从容、美好,我们也要正确地看待钱财,取舍有道。

雪中送炭布施要及时

下面这则故事就是一个佛门弟子的真实经历:

外甥两岁就在我家,由母亲一手带大。他四岁那年冬季的一天,患了重感冒。望着他那无精打采、孤独无助、痛苦、疲乏的眼神,我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恨不得能把痛转移到我身上来。为了缓解外甥的痛苦,我突然想起把我最喜欢的宝贝——冰球(当地人称冰陀螺)布施给他。

外甥看着这个五颜六色的圆圆的冰球,一下子来了精神,把它捧在怀里,爱不释手。

外甥病好后,整天摆弄冰球,有时无意识地用嘴巴咬着。“太不卫生了。”我心想,是不是不应该给他这么早,明年再给或许好些。我在为我的吝啬寻找理由。对,明年给他。于是我便对他说:“你现在还小,只知道摆弄,也不会玩,舅舅先把它拿回去,等明年你长大了舅舅一定把它送给你。”外甥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没有拒绝我(其实我也很喜欢这个冰球)。

外甥五岁那年冬天。有一次,他见许多小朋友在小河的冰面上玩冰球,便拉着我的手央求道:“舅舅,把冰球送给我好吗?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望着他那祈求与等待的目光,我把冰球给了他,并陪着他一起去冰上玩。我教他玩冰球的要领,他也耐心地学着。可是他毕竟还小,无论怎样也不能把冰球玩起来。看着他那被冻得发红的小手、小脸,我似乎又一次找到了吝啬的理由。“我们先不玩它,你还小,天天这么冻着,把你冻坏了怎么办?等到明年你大了,不怕冻,舅舅一定把冰球送给你。”我说道。外甥会意地点点头,但也有些不情愿。

外甥六岁那年冬天,一次我出差回来,一进屋,便见到了外甥,他突然把手背到后面,神情慌张。望着他那惶恐的眼神,我意识到他手里一定是冰球。“冰球被我锁在箱子里,你是怎么拿到的?”我厉声问道。“我……我见你不在家,找到了你的钥匙,就……拿了出来。”他低着头,吞吞吐吐地说,样子就像在认错,又像在准备接受处罚。

“太不像话了,我平时不是教你要懂礼貌吗?别人不在,不要随便拿人家的东西!”“舅舅,我太喜欢你的冰球了,你不是也说要送给我的吗?”“那你也要跟我说一声才行。”“我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再说,你是我舅舅又不是别人……你还敢狡辩!”我冲着他大吼。父亲听到了,冲着我骂道:“你都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要一个冰球有什么用?就给他玩嘛!他又没拿你别的东西,跟一个小孩子发火,真没出息!”我不敢顶撞父亲,便把气撒到外甥身上。

第二天,我看见外甥随便把冰球放到阳台上,就偷偷地把冰球锁到了我的箱子里,然后去找外甥说:“把冰球拿来,我看冰球有没有被你弄坏?”外甥没有把握地到阳台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看你把冰球弄丢了吧,早知道就不应该把它给你。”我恶狠狠地说。从此,他不再提冰球的事了。其实,我也想过几天把冰球送给他,可没等我来得及送,我就出家了。

很多年过去了,前些天,我听说外甥要结婚了,就跟寺院请了假回去祝贺外甥。外甥听说我要回来,高兴得不得了,早早到车站接我。进了屋又是给我脱鞋,又是倒茶,忙得不可开交。看着他那兴奋与欣喜的眼神,往日的一幕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回到房间找出钥匙,打开已有锈迹的锁,一眼望到箱子里那尘封的冰球。我的眼睛湿润了。十六年啦!十六年前由于未能及时布施,让一个人的一生多了懊悔的一笔。如今外甥对冰球这小孩子的玩意儿已毫无兴趣,现在再去布施也毫无意义。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是我心灵深处无法弥补的伤痛。

我突然觉得只有及时布施,把握当下,才会给人带来快乐。不要因一丝贪心缠绕,错过时机,悔之晚矣。为此,我真诚地劝君,布施需及时,莫抱遗憾过一生。

人常说,雪中送炭胜于锦上添花。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失利受挫或面临困境的情况,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帮助,这种雪中送炭般的帮助会让人铭记一生。

同样,我们总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得到别人及时的帮助,我们将会永远铭记在心。濒临饿死时送一只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就人的内心感受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在别人富有时送他一座金山,而是在他落难时送他一杯水、一碗面、一盆火。可见,雪中送炭才能显示出人性的伟大,才能显示出友谊的深厚。

同类推荐
  • 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阳光下的守望

    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阳光下的守望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读心术:可怕的心理学1

    读心术:可怕的心理学1

    你还在为摸不透别人的心思而烦恼吗?其实,万物皆有规律,人心也不例外,而左右人心的正是人的潜意识。《可怕的心理学》作者齐藤勇教授从人际交往、男女关系、梦的解析、家庭关系、现代人的心理疾病以及自我分析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规律,各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直视自己与他人内心最阴暗的角落吧,知心才能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 三分曾国藩七分胡雪岩

    三分曾国藩七分胡雪岩

    在为人为政上,曾国藩是中国古人的楷模;在经商致富上,胡雪岩是中国古人的典范。本书分别以曾、胡为参照,灵活借鉴他们的为人处世智慧,指导人们开创完美人生。
  • 20几岁要懂点成功智慧

    20几岁要懂点成功智慧

    《20几岁要懂点成功智慧》:20几岁的年轻人总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和问题,比如定位、机遇、竞争、思考……本书正是涵盖了关于年轻人成长、成熟、成功的方方面面。只有透彻领悟了这些基础且关键的人生问题,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得到不断提升自己的动力和战胜困难、问题的勇气,并成长为一个有个性、有魅力的人。
  • 上司下属,两人三脚向前冲

    上司下属,两人三脚向前冲

    本书以“上司与部下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核心理念,通过部下和上司两个视角,针对职场人最关心的“员工激励”、“评价”、“领导力”三方面出现的理解差异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释。书中一方面批评只知道照搬管理理论却不懂沟通的上司,一方面引导部下从整个职业生涯来看待上司或公司的安排,改变上下级互相之间不理解的窘境,让上下之间真正消除隔阂,互相作用,重新怀着共同的目的携手打造一个“幸福”的职场。
热门推荐
  • 豪门弃妇的极致重生

    豪门弃妇的极致重生

    再活一次,只为自己而活,活得精彩,活得快活!看一个弃妇怎样带着‘金手指’,做自己的豪门!至于男人么……呵呵……
  • 谁为夜雨写梧桐

    谁为夜雨写梧桐

    最初良好的开端,一段真挚的情意。明知没有牵手的可能,却也心甘情愿的固守着友谊的神奇。彼此的深情厚意,幻化成各自奋斗的动力。让明月见证了夜雨梧桐的静谧和凄迷以及缠绵的缱绻的心迹。想用什么样的方法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不离不弃!该书不见得能够让你痛哭流涕。但是,多愁善感的人,定会边看边掩面而泣。感动于角色的酸楚,动情于真情实感的流露。不见得牵手才是爱的最终的归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覆盖全球的时代,相见恨晚的痛楚,恪守约定的尊重,也能书写可歌可泣的新时代的梁祝寄语。
  • 逃离命运的诱惑

    逃离命运的诱惑

    写了好几本小说,成绩都不咋的,这个小短片,写的第一人称,是因为我写小说以来,从来没用过第一人称,所以想尝试一下,果然比第三人称吃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算是经历过了。就明白了。完结,洒花。
  • 仙君大大求放过

    仙君大大求放过

    地狱之女流离出世那天,正是天宫围剿魔窟之日。天宫派遣的神将池染,奉命诛杀魔王魔后,因心怀仁善,放过了刚出生的流离,导致妖魔与流离魔心共鸣,成千上万妖魔逃出魔窟,涌向人间。天君发怒,将池染逐出神族,扔进轮回中……
  • 帝王临世

    帝王临世

    在这里,一个“帝”字比天还大。天道,你算个什么东西,一样要在朕的脚下臣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抱外星大腿的穷二代

    抱外星大腿的穷二代

    左手穷二代,右手穷百代,看穷到家的倒霉孩子怎样在拥有战星的外星文明中,凭借一个打工仔的觉悟赚钱养家的。
  • 篮球极少

    篮球极少

    在NBA这个强者如林的联盟中,他一点一点的崛起发光,从一个小菜鸟最终成为一个超级巨星……
  • 我变成了SSR

    我变成了SSR

    穿越者被重装了系统是一种什么体验?满级大号删档重练又是怎样一种感受?莫西含着泪写下答案:浑身难受!我不是SSR么?为什么不给我喂宝宝,装备技能还要自己打?我不是拯救世界的转机么?为什么系统不帮我还总坑我钱?从零开始的SSR莫西,与狗系统再次开始了旅程。
  • 天降帝流浆

    天降帝流浆

    它们卷土重来,让社会秩序土崩瓦解,人类面临灭顶之灾。这一切都源自那场下了整整20年的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