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82000000015

第15章 读史札记

一、立信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以上引文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真可谓至德之人。他出使上邦(晋国),途经徐国,徐国的国君非常喜欢季札随身佩带的宝剑,但因为自己是蕞尔小国的国君,不敢开口。季札何等聪明,他察颜观色,便知徐君的想法。但自己的使命尚未完成,宝剑不可一日离身。因此他没有主动挑明此事,以免徐君感到尴尬。待季札完成使命,再次路过徐国,徐君已经作古。季札去坟头祭拜,解下腰间的宝剑,挂在墓边的树上。随从说:“徐君都已经去世了,你这把宝剑还送给谁呢?”言外之意是,徐君已无法领情了。季札回答道:“一开始,我就有意将宝剑送给徐君,怎么可以因为他死了就违背我的初衷呢?”

季札对徐君并没有赠剑的许诺,只是因为他心里这样想过了,就不肯背信弃义,这比起“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来”,更加难能可贵。如果这个故事不是后人编造的,延陵季子就真是一位旷古少有的君子!

现代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缺少信义了,到处都是尔虞我诈和巧取豪夺。凡事虽签订种种合同和协议,到头来也多半是一纸空文。至于口说无凭的事情,更是说变卦就变卦。

倘若延陵季子一开始就解剑赠徐君,结私自欢而废国事,历史自然会有另外一种说法,他的行为毫无可知名人士可赞之处。倘若他出使归来,见故人已死,仅去坟头酹酒相祭,赠剑的事绝口不提,于情于理也无可厚非。但他是一位决不欺心的真君子,徐君若地下有知,该怎样感动呢?

商鞅变法前徙木立信,纯粹是出于政治需要,想借此取信于民。延陵季子的赠剑立信,是完全是高尚人格的体现。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诚哉此言。

二、拜金

“……戎为三公,与时浮沉,无所匡救……性复贪吝。园田遍天下,每自执牙筹,昼夜会计,常若不足。家有好李,卖之恐人得种,常钻其核。”

以上引文见《资治通鉴》第八十二卷。王戎是晋惠帝时的司徒、尚书令,即为一国宰辅,他对整顿朝纲、匡救时弊兴趣不大,而对中饱私囊非常用心。推究起来,王戎“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他为自家理财的功夫堪称一流,有园田遍天下,富埒王侯。王戎既贪得无厌,又悭吝无比。他亲自打算盘,做明细账,尽管日进斗金,仍然觉得不够。家里种了好李子,卖出去,担心别人得到这个优良品种,就偷偷地把李子的核钻破,使它不能发芽,真可谓缺德带冒烟。

像王戎这样的贪官、守财奴和吝啬鬼,虽然忝列“竹林七贤”之一,仍不免为时人所讥。

王戎这样贪财好货的高官,历史上不乏其人。据《资治通鉴》二百三十六卷所记载,唐顺宗时,“……(王)伾尤阘茸,专以纳贿为事,作大匮贮金帛,夫妇寝其上。”

王伾索贿受贿,弄了许多昧心的黑钱,不仅害怕贼来偷,而且对家中的仆佣也防范极慎。他专门做了一个大柜子来贮藏金帛,夫妻就以柜为床,睡在上面,做了货真价实的守财奴。

王叔文的政治集团中混进了这等货色,革新运动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保守派先查抄王伾私宅,起获大量赃证,柳宗元、刘禹锡就一同遭了池鱼之殃。

世间既有视钱如命的,就必有挥金似土的。晋武帝时的宰相何曾“日食万钱,犹云无下箸处”。他吃的肯定不是寻常的鸡鸭鱼肉,至于席上是否有熊掌和双头鲍之类的山珍海味,你就得发挥想象力了。当代深圳爆出十八万元一桌的新闻,除了公款吃喝,谁会这么疯狂?可惜何曾生不逢时,否则他就不会嘴里淡出鸟来,说什么“无下箸处”了。

西晋人鲁褒有一篇十分精辟的《钱神论》,其文如下: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闻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始终。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孔方兄应算作世间的第一神灵,令人疯魔的程度大大超过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各方神圣。它没有德行,却令人尊崇;它毫无权势,却炙手可热;它可以转危为安,它可以生死肉骨,它可以使富贵沦为贫贱,也可以使无辜遭到戕杀。它有足够的本事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因此之故,没钱,则官司肯定会输;没钱,则职位升迁不了。有了钱,则冤家路宽;有了钱,则名声大振。无论如何,那些权贵们都不会与孔方兄闹僵。也许他们干别的事情多半是“靡不有始,鲜克有终”,但一旦与金钱结缘,则从一而终者多矣。李太白希冀“千金散孓还复来”,他的这个态度必然会激怒孔方兄,因而穷困潦倒。

本文过于辛辣,打击面也相当宽,可能并不讨人喜欢,但从近乎油滑的文字当中,我们看了金钱的本质。

拜金主义的言行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由于金钱的煽惑,人性中恶的成分已呈几何增长的趋势,它的魔力是无限的,它的魅力是无穷的。最初,它从潘朵拉的匣子里飞出来,迅疾使人间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剧场。在当今社会里,金钱往往凌驾于道德、良心和法律之上,它傲视人寰,大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之慨。“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之类的俗语也把世人的心态描画得分毫不差。

在拜金主义的大题目下,作此小文,只能算作点到为止了。我也不敢过分得罪孔方兄,惭愧惭愧!

三、适志

“……张翰、顾荣皆虑及祸。翰因秋风起,思菰菜、莼羹、鲈鱼脍。叹曰:‘人生贵适志耳,富贵何为?’即引去。”

以上引文见于《资治通鉴》第八十四卷。张翰身处晋惠帝昏乱之朝,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权贵们照旧醉生梦死,根基原本就不稳的晋王朝更加风雨飘摇了。张翰眼见国势已危,廊庙将毁,恐遭鼎鱼幕燕之厄,于是,他想起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萌生了归意。他叹息道:“人生贵在随心所欲,我喜欢江东的闲适生活,富贵有个屁用?”

“人生贵适志耳”,此言不虚。但那些蝇营狗苟的人就如同鬼迷心窍一般,死死地追着那些钓钩上的鱼饵去咬,很难有张翰这样一番憬悟。到头来,就像李斯临刑前对他儿子所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陆机赴死前也曾浩叹:“华亭鹤唳,可复闻乎?”诚可悲之至也。

在《世说新语》中,张翰还留下了一句名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魏晋名士自任放达,不肯受传统礼教的约束,追求身心合一的自由。他们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以直赴醉乡和谈讽吟啸为平生快事。阮籍和刘伶都是有名的大酒徒,嵇康的酒量和酒兴虽不及二人,但傲劲数他最大。贵公子钟会去拜访他,他只顾自己埋头打铁,对来人连正眼也不瞧,待钟会不堪冷遇而离开时,嵇康又存心寒伧他,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怀恨在心,这就为嵇康日后的杀身之祸埋下了种子。阮籍的白眼也得罪了不少权贵,但他三天两头“泡巴”,醉时还比醒时多,想找他的茬不太容易。

他们长醉不醒,狂傲不羁,除了对黑暗的现实不满,对司马王朝抱有抵触情绪,还有另一方面,他们不许别人来干扰他们的心灵自由,更别说侵犯他们的人格尊严。眼看着那些混迹官场的人奴颜婢膝,他们丝毫也没有去同流合污的意思。这也就是嵇康最终与好友山涛绝交的原因所在。

也许有人会说,张翰、嵇康都毫无政治责任感,不能以天下为己任,救焚而拯溺。身处昏乱之朝,怀才被弃,有志难伸,就是孔子再世,也仍然会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人生贵适志耳。”这话或许能唤醒几个陷溺不深的人去远离机括,回归自我。

四、诲淫

宫闱秽乱,一直史不绝书。更远的且不说,秦始皇之母赵氏与大阴人嫪毐的丑剧就让暴虐的秦王嬴政大动了一回肝火,狠下了一把毒手(扑杀了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唐代武则天的淫行从宫禁中漏泄出来,骆宾王的檄文骂她“秽乱春宫”,史有实据。妙就妙在武则天看了这篇极具煽动力的檄文,不仅没有恼羞成怒,反而动了爱才之心,说什么“宰相安得失此人”。

下文要涉及的是历史上另外两个不很出名却异常出格的人物。

“贾后淫虐日盛,私于太医令程据等,又以簏箱载道上年少入宫,复恐泄漏,往往杀之。”

引文见于《资治通鉴》第八十三卷。贾后是权臣贾充之女,其父弑魏帝曹髦,是个为虎作伥、心狠手辣的家伙。真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女,贾后长大后果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早年,贾后就心狠手辣,她做太子妃时,因为忌妒,动手杀了几名宫女,用短戟投掷太子宠幸过的女人,使之惊吓过度而流产。贾后姿色平平,只不过因为有一个位极人臣、权倾朝野的老爸,才入主椒宫。

贾后如此淫毒,无人可以约束她,晋惠帝是个天字第一号的傻瓜,非常怕她。说起晋惠帝,有个典故最能说明他是个猪脑子。天下闹饥荒,老百姓没饭吃,晋惠帝却百思不得其解,问臣下:“他们咋就不吃肉末呢?”试想,这种智障加脑残的皇帝如何管得住放荡不羁的贾后,保证绿帽子不上头?

贾后丧尽廉耻,却还想为自己遮羞,她将那些被捉进宫来供她一夜淫乐的少年全都杀掉。西晋有这样的蠢货皇帝和骚货皇后,居然只丢掉关壁江山,还能苟延残喘数十年,倒真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南朝宋明帝有一位姐姐,叫山阳公主,嫁给了贵族子弟何戢。这小女子可不是省油的灯,她的下半身极不安分。有一次,她对皇帝哥哥说:“我与陛下,虽然男女性别不同,但都是先帝的子女。陛下有六宫美人无数,我却只有一个驸马,这太不公平了!”宋明帝并不聪明,他居然为妹妹着想,给她准备了三十个面首,供她取乐。

专制国家的统治者永远都不会压抑自己的欲望,放弃感官享受,皇帝囤集性资源,用与不用均是暴殄天物。宫闱中若不出比丑闻更丑的秽闻,就真叫奇怪了。秦始皇之母赵氏和唐中宗之母武则天年纪轻轻就做了寡妇,余闲太多,营养过剩,力比多超量分泌,如何打熬得住?她们有便利的途径可以解决问题,做些男女偷欢之事,倒不是太离谱。但她们的人性并没有因此得以修复,这才是可怕的事情,贾后和武则天都是魔王级的狠角色。

一个外国游客参观完北京的故宫,不禁发了一句感慨:“这么大的皇宫中却只能容纳两颗睾丸,真是不可思议!”这是局外人的感想,让我们看到那些摧残人性的中国古代帝王为了垄断寻欢作乐的权利和保障皇家血统的纯正,使不计其数的贫苦男孩遭到阉割,变成了妖气十足的太监,岂止扭曲了他们的人格,还斫伤了他们的天性。

一个简单的逻辑摆在那儿,既然皇帝可以有三宫六院,皇后和公主有几个面首就无须大惊小怪,她们让皇帝和附马戴戴绿帽子,也算是有所作为吧。

历史中不只有军阀的打打杀杀,不只有官僚的蝇营狗苟,也该给女人腾出一席之地,看千娇百媚、长袖善舞的她们究竟如何演出卿卿我我的剧目。然而,在古代,女人只有当她不幸或坏到极致时,戏份才足,故事才精彩。那些向来惜墨如金的史家对宫闱秽乱总是大书特书,只有一个原因,他们要借此反复强调“红颜祸水”的定论。

同类推荐
  • 鸦片罂粟通史:欲望、利益与正义的战争(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鸦片罂粟通史:欲望、利益与正义的战争(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叙述了鸦片物种的传播、扩散到收缩的全过程,及其受到烟草影响,从药品到毒品的转换过程。鸦片作为一种“商品”,长期参与人类贸易。本书是一部不同的人为了不同的目的而不断干预下的鸦片罂粟的历史。
  • 现代性视野中的赵树理小说

    现代性视野中的赵树理小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小说的出现的确显得有些异样,陈思和先生言“赵树理是‘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的异端”。《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的发表,使赵树理迅速地成为闻名全国的作家,在解放区、国统区批评家的高度赞扬下,赵树理被树立为“方向”性的作家。然而,在被树为“方向”的同时,“农民作家”的称呼也部分传递出一些批评家对赵树理作品价值的疑虑,由于没能塑造出阶级新物、不擅长表现社会重大题材等“缺陷”,赵树理的作品在建国前后都不断地受到批评。
  • 杜甫文集1

    杜甫文集1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微观天下事,不负案头书

    微观天下事,不负案头书

    《家·国·天下:微观天下事,不负案头书》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家·国·天下”系列三部曲之天下卷。本书主要收录了梁晓声对当今社会的一些时评、政论类文章,他心怀天下,以一介平民之躯,用笔下的文字为中国社会把脉,呼唤国人觉醒。本书作为梁晓声解读当代世界热点问题的杂文集,着重讲述了在这喧闹浮躁的世界里,作者甘做一个平凡的人,心怀天下。真正有力量的善良,必定包含着对世态人心的深刻理解,而又不染世俗的浊气,梁晓声恰是这样的人。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西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西学精粹

    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篇篇美文、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孑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糟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热门推荐
  • 14号的死亡召唤

    14号的死亡召唤

    苗疆蛊毒,相传已久,吸引着无数人一探究竟。传说如果有谁掌握了蛊的秘密,便能操纵生死,冯柯和他的朋友们为了一时的好奇心,打开了一扇禁忌之门……他们不知道的是,若不小心召唤了蛊,那接连不断的惨案,将随之而来。寂静的深夜,怎样的恐怖潜伏在黑暗中。
  • 异世界的反派之旅

    异世界的反派之旅

    平凡的上班族兼二次元爱好者路启魂,一觉醒来竟穿越到异世界,其身份则是帝国叛军的首领,以一城敌天下,无法投降的反派故事。
  • 千里姻缘天注定

    千里姻缘天注定

    刚认识,三娘:“这个男人好帅!好有型!好迷人!”废太子一脸嫌弃:“滚开,女人!”相处之后,废太子:“我心悦你,从今以后,让我来保护你!”三娘:“谢谢啊,我想活得久一点,你离我远一点……”
  • 鸿蒙一气经

    鸿蒙一气经

    天道不公以天地万物为刍狗,地道不仁以世间生灵为草芥。苍穹之下,芸芸众生,七情六欲,贪、嗔、痴、妖魔鬼怪,活着就要与人争,与天斗。大道争锋,血海无涯,哀鸿遍野,白骨成山,一个普通的少年因为血腥的遭遇踏上修行这条路,历经千辛万苦,披荆斩棘,俯瞰天下,改天换地。
  • 雪落天下

    雪落天下

    寻龙丹现,江湖血染。九天仙门崩摧,八荒魔徒逆乱。一人一剑行天涯,荡平四方,镇仙封魔。我名落雪,天下落雪!
  • 花样总裁的蜜恋甜妻

    花样总裁的蜜恋甜妻

    换女人像换衣服。她不甘心,决心挣脱,可是为了她”,只能换来面包的爱情
  • 迷津

    迷津

    主人公余栋和他的名字一样,一生几乎都沉湎在过去的记忆中,纠结,挣扎,却不能自拔。这些碎片般繁杂而锐利的记忆,包括他对青梅竹马的戴梦归的念念不忘,也包括他与铁哥们儿杨络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尴尬;有他对父母婚姻失败的强烈的耿耿于怀,有他对女儿余虹早逝的痛苦回忆,有他和结发之妻曾巧巧面对的婚姻泥潭——这些挥之不去的纠葛紧紧地束缚着他,压抑着他,成为了他生命中所有痛苦的来源。他最终将如何一点一点地克服这些难以抉择的痛苦,构成了一段漫长的人生旅途,和刻骨铭心的成长之路。
  •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凉未

    花凉未

    她一生下来就是别人手中的棋子,一个棋子能谈什么自由?终于,她的人生至少有一次她能决断……漫漫长路,谁又不是在修行,只是有人破茧成蝶,有人人间白头。
  • 诸天万界超脱群

    诸天万界超脱群

    我见证过万物初始,也见证了万物的毁灭,无论是风华绝代的佳人,还是号称永恒不灭只,手遮天,毁天灭地的强者,最后都化作了尘埃,什么是永恒?什么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