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504000000007

第7章 得失(3)

袁绍是贵族之后,也就是被袁术说成是“、r鬟之子”的那位,地广兵多的他仪表出众而气宇不凡。跟曹操比起来,具有很多天然的优势,可是他的目光很短浅,没有看到打着汉王室旗帜的现实意义。于是献帝这个16岁的少年便捏在了曹操的手中.袁绍开始大跌眼镜了,因为看似不经意的举动竟为曹操赢得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还让其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英雄,任命官吏、讨伐异己、打击敌人,都可以名正言顺地以皇权的名义来进行,袁绍则开始被动了。

曹操的讨伐是“正义”力量的“发言”,别人攻打曹操则是“于义则违”,“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后悔不迭的袁绍琢磨出折中的办法,他以许昌低湿、洛阳残破为由,欲迎献帝至鄄城。这让曹操哭笑不得,只好以献帝的名义责备袁绍:“地广并多,而专自树党。”袁绍只好忍气吞声地上书辩解,但是说什么也没用了,早干什么去了!曹操的事情做得漂亮,他打了对方耳光,又以献帝的名义任命袁绍为太尉,位居大将军曹操之下。袁绍拒不接受,还到处诋毁曹操,曹操见状很大度地让出了大将军一职,却赢得了非常好的社会舆论,而不在朝中的袁绍大将军能有何作为?

袁绍徒有其表,当年的董卓进京就是他出的主意,而洛阳成为一片火海也是他干的好事。无论当时还是在后来,很少有人说他的好话,曹操认为他“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郭嘉则觉得他“繁礼多仪”,“以逆动”,“外宽内忌,所用多亲戚”,“多谋少决”,“专收名誉”,“恤近忽远”,“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比如官渡之战就很能说明问题,袁绍的举动师出无名,当曹操在阵前质问他“今何故谋反”时,他竟说不出子丑寅卯来。

他的兵力70万对敌7万,只是数量上的对比,并不意味着力量上的高低已经确定。曹操已经把他看得很清楚了:“绍兵多而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等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这个判断绝对不是无稽之谈,结果恰如其所料,袁绍的大量辎重、财宝、图书都落入曹操掌握之中,包括某些内应的书信,这让很多不忠实的人整天提心吊胆。但曹操做得非常漂亮,他把这些书信付之一炬,事情做得很体贴人,反正袁绍已经失败了,何必把还没有成为敌人的人非逼成敌人呢?而且通敌的人数量着实不少,真的较起真来也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大家都糊涂点儿,以后见面也不至于尴尬难受。

袁绍把曹操当做敌人,似乎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因为他根本不是奸雄的对手。他的政治短见、军事弱智和组织低能注定了他难以把握机遇,统领人才,以成大事。其实他的身边也有过很多高水平的人才,比如说沮授、田丰、许攸,可无一例外地没有得到重用,料事如神的田丰甚至被关了起来,曾经建议他迎接献帝以渔利的沮授也基本处于养老的状态,许攸干脆投奔了曹操,而得到重用的不是缺德的文官就是愚莽的武将,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够不失败?更何况,他从不愿意承认错误,认识到田丰是对的后,觉得“今回去,有何面目见之耶”!竟残忍地将其杀害。“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袁绍的过错多矣!

正如陈子昂所看到的:“得贤须任,既任须信,既信须终,既终须赏。”袁绍一点也没有做到,临终前的田丰都已经看透了:刚愎自用的袁绍徒有个宽厚儒雅的外表,实则猜忌刻薄,如果打了胜仗,还可能释放田丰,也让其体验主恩浩荡;若是打了败仗,证明田丰正确无误,肯定要以杀正确者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错误,有谁敢给这样的人出好主意?这样的人又如何能一统江山?他的努力大抵也就是做做白日梦罢了。

在求取利益的时候,每个人都渴望能够获得更多,可并不总是能够实现最初的愿望。因为并不是谁都能够真正看清楚得失的实际格局,看似“得”的很多事情实际上结的是“失”的苦果,袁绍一心一意要求“得”,却总是看着别人有所得的同时而“失”去良机。在进攻的时候,他忘了自己的实际操控能力和进攻的时间优劣,不知不觉间同曹操完成了优劣的转化,人家是越来越有实力,他是越来越窝囊,这样的事情又总是按部就班的。这可能让袁绍非常不解,其实大可不必,“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举兵不当,被患无穷”,“谏而受赏者,兴之祥也;谏而受杀者,亡之兆也”,历史的规律都已经写得明明白白了。祸莫大于轻敌,孤莫孤于自恃

“威震华夏,未逢对手”的壮士有脾气不足怪,但美髯公的结局也是“祸莫大于轻敌”、“孤莫孤于自恃”的真实写照。刚愎自用的他根本不经判断,即使对待内部的同志,孤傲也从不减。其胆量气魄值得赞赏,智谋运筹过于失常。

关羽确实创造了很多“无敌”的壮举,比如说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水淹七军……曹操也不得不叹其“威震华夏,未逢对手”。这样的壮士有点儿脾气也是不足怪的,但是任何孤傲总得有个限度,这位同刘备、张飞三结义的美髯公的结局正是“祸莫大于轻敌”,“孤莫孤于自恃”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结局是日常言行的积累所致,“谦受益,满招损”,武艺超群的关羽正是因为“无敌”的良好感觉而“损之又损”,意气用事,遭致祸患也合情合理。

以史实为基础的“演义”将关公的性情挥洒得活灵活现。比如说当诸葛瑾代表东吴来索要荆州时,刘备和诸葛亮出于政治考虑,答应“分一半荆州还之”,但是关羽却“持顽不肯”,蛮横地赶走诸葛瑾,感到愤怒的孙权为此设计诱其赴宴以诛之,关羽以“藐视吴臣若小儿”的态度独往,尽管平安而返.但其间“险象环生”也着实令人后怕。孙权其实并不愿意与之为仇,义特意来求亲,以图并力破曹。谁知关羽竞勃然大怒:“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这种态度就有点逼友为敌的味道了。即使对待内部的同志,关羽的孤傲也从不减。当刘备重用马超之时,他派儿子关平千里迢迢地致书刘备,说要与马超比试高低,多亏诸葛亮委婉劝说:马超“不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加之“倘一入川,若荆州有失,罪莫大焉”,关羽这才放弃最初打算。当刘备封他做“五虎大将”之首时,关羽大发脾气,因为听说自己与老将黄忠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又觉得张飞等人跟他有很大距离,执意不肯受印。好在大家多方面劝说,才使他不至于弃荆州而闹成都。

高傲自满的关羽过于膨胀了,当王甫提示他吕蒙有吞并荆卅I之意的时候,他只建几个烽火台就草草了事。他应该很清楚,传播消息的烽火台是不能作为抵御的重要战备设施而存在的,其实他是觉得东吴根本不敢夺荆州,因此也不必过于防范。当敌人磨刀霍霍的时候,采取了很多蒙蔽关羽的手段,比如用陆逊取代吕蒙,关羽不禁大笑:“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当陆逊差人送来“书辞极其卑谨”的信和厚礼时,关羽“仰面大笑”地接受,还“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听调”。按着主帅意旨,守备的军士根本没有足够的警惕,当吴军长驱直入时竟无人知晓。当荆州已经失守时,关羽还以为有人在传播讹言:此“不足为虑”,“军士再言者斩之”。直至面对实际情况时,才“怒气冲塞,疮口进裂,昏绝于地”。

关羽曾经有过两次中箭经历,第一次是与庞德决战的时候,关羽对其不屑一顾而斥之日:“天下英雄,闻吾之名,无不畏服:庞德竖子,何敢藐视吾耶!”说着便要去亲自迎战,关平觉得不可以“泰山之重”“与顽石争高下”,可是关羽执意要去,“吾不杀此人,何以雪恨?吾意已决,再勿多言!”与庞德争斗了50多个回合之后,关羽不顾防范地去追击敌人,终于被对方射中左臂。好在中箭不深,但也已经挫伤了蜀军的锐气。第二次则是在水淹七军之后,已经杀r庞德的关羽感到意得志满,好了伤疤忘了疼,亲自到敌军北门喊话:“汝等鼠辈,不早来降,要等何时?”敌人见这位立马扬鞭的红脸将军丝毫不加防范,便领五百弓箭手放箭,关羽右臂中箭落马。这种自信实在有点儿行为艺术,两军对战的时候,主将怎么能毫不防备地亲赴前线呢?这次中的是毒箭,若不是华佗刮骨疗伤,他的右臂很可能废掉。“虽有埋伏,吾何惧哉!”毫无惧意的他真正是“向死而生”,从胆量气魄的意义上,值得赞赏;从智谋运筹的把握上,那就有点儿神经病了。

这样的孤傲导致其处危难时,不该背叛的人背叛,应该救援的人装糊涂。关羽实在太不宽容人,当傅士仁、糜芳驻屯不慎失火时,关羽责骂:“如此误事,要你二人何用!”要将之立即斩首,经人讲情之后,仍然加以重责,且扬言早晚还得处理。这等于把这两位部属推上了绝路,他们只有背叛,以求找到活路。当时有很多将士都看出了美髯公的问题,很多人在途中都投奔了东吴,他的“手下将士,渐渐消疏”。当他被包围时,“军心尽变”,“关公止喝不住,部队只有三百余人。”兵败如山倒已经不可避免了,“虽子牙复生,亦无计可施。”当关羽走麦城的时候,正巧在半路上被糜芳和其旧仇刘封所害,“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视卒可以随意杀之,则终不免被卒所害,更何况,他是那样不顾一切地承认自己而忽视他人,其境遇值得引以为鉴,糊涂的功业,尴尬的人生其词已到达高水准,可是做皇帝却只能算是票友,这个票友皇帝偏又遭遇亡国之危。缺乏政治家的治国之术和抵御外侮的良策,诛杀忠臣和听任奸佞,终于使他走进自我及国家的困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传神之笔“语尽意不尽”,波涛起伏而悲思难平,大词人李煜对“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的原因似乎没有加以追问,只看到“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穷奢极欲的他每每纵情声色,从不励精图治、谋划抵御之策,一味地哀叹有何意义?

这位南唐后主在青年时代受到长兄太子弘冀的猜忌,因为“幼而好古,为文有汉魏风。母兄冀为太子,性严忌,后主独以典籍自娱,未尝干预时政。”既然不便于参与政治,也就更把才智精力倾注于文艺和娱乐之中。后来,太子弘冀和其他四位兄长早死,李煜被徙封为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排行老五的他突然日理万机,不免因为政治锻炼严重不足而感到不适应,最终给后来的治政带来危机。当时南唐国力每况日下,起初是臣事于周,后来宋朝代周建国.南唐政权也就岌岌可危了。

李煜确实是才华横溢,如果做个自由的诗人,在中国诗坛的位置很可能是举世无双的。但是这个词人做了亡国之君,就注定了悲惨的结局,对于创作来说,他已经到达专业水准,可是做皇帝却只能算是票友。这个票友皇帝偏又遭遇亡国之危,这便有了更多哀叹的理由,哀叹促进其诗词水准的提升。但沉湎于酒色的他荒于朝政,仅仅寄希望于能够在对宋的委曲求全中苟且偷安,宋灭南汉之后,李煜上表赵匡胤,自愿改称为“南唐后主”,继而不断朝贡于宋朝。由于其统治毫无作为,军事惯于疏漏,虽然“常常以国蹙为忧”,但是缺乏政治家的治国之术和抵御外侮的良策,遂使得国家处于灭亡的危境。当时南唐也有忧国忧民的忠贞有识之士,比如说南都留守林仁肇提出收复淮南故地,可是,李煜缺乏辨别忠奸的眼光和能力,竟然听信谗言,派人将林仁肇给杀了。

诛杀忠臣和听任奸佞,终于使他走进自我及国家的困境。内史舍人潘佑鲠直敢言,上书议论时政,因为言辞愤切而触怒了李煜,最终被迫自杀,还连带着好友户部侍郎李平缢死于大理寺狱中。他把军旅和机要的重担都委任他人,自己却过着晨昏不知的生活,他的这种生活态度为其后的困厄设置了伏笔,政治上的昏庸加速了他的灭亡,以至于后来宋朝屯兵其城南十里时,李后主竟然“犹不知也”。李煜笃信佛法,还曾经广建佛寺,甚至在宫禁中建造僧尼精舍,继而多聚徒众。谁知这一点被宋朝所利用,派出了小长老为间谍,作为破城时的内应。

李后主算不上政治家,对政治也不怎么感兴趣。既不会抓政治,也不敢去抓政治,那就只有卑躬屈膝以谋妥协。他曾经派弟弟李从善去宋室谦卑地朝贡,结果被扣留为人质。改称“江南国主”,也没摆脱其作为后主的命运,“李煜事大宋礼甚恭,以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听起来颇有诚意,但宋太祖一听就发火了:“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话说得明白之极,盼“宗社之失不在臣身”的李煜似乎感到了冰冷,却仍不知道壮大国家军事力量的必要。

当宋朝将领曹彬率兵攻破金陵时,李煜表示投降。被封为“违命侯”的他被送人汴京,其行动受到严格监控,身边的周后美艳绝伦,宋太宗看后极其迷恋,经常用一顶翠轿将其抬进大内,一住旬日方归。这样的处境使他产生了悔恨、怨痛、欲挣扎而又无力的苦闷,更忘不了当日的豪奢,也反映了宋太宗对降王的阴险残酷。“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直至回首往事时被毒死,他死得非常痛苦,据说其文艺才华也为行伍出身的宋太宗所嫉妒,因为无法达到其水准,就用牵机药将这位后主耗死。

这是怎样的悲剧!既有今日何必当初?苏东坡对此批评得很恰当:“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故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哉!”这正如《西清诗话》所载:“艺祖云:‘李煜若以作诗功夫治国事,岂为我虏乎?”’话说得多明白,这位妇女缠足的发明者怎能不亡国!最终“日夕以眼泪洗面”,只能是自取其辱。其实,努力往往能避免悲剧,不知这位后主在生命最终时是否有所悔悟。

治史与治政的“及”与“不及”

纵观《资治通鉴》,文字的重量无法计算,似乎超然于历史之上,他遇事敢秉正直言,敢在大是大非面前表明态度,说明他是个正直而有一定独立人格的人。作为政治家的他过于保守,同治史才华分居于天平的两端,一功一过引人深思——

封建中国的改革者之所以未获成功,同他们治国才能的缺乏和人格魅力的不足有关,坐而论道的他们大都浮躁偏激。当王安石变法如火如荼之时,来自司马光等人的反对之声也此起彼伏,他们觉得认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王安石很可能是个伪君子。王安石的变法具有超前意识,他的失败有历史原因,但人格上遭到攻击也未必全都是空穴来风。对历史极其精通的司马光的反对就言之凿凿,他看清楚了变法之实,也能够指出变法者的真实目的。

同类推荐
  • 一本复印机闯明末

    一本复印机闯明末

    侠骨仗剑济人困,长策御宇振汉魂。天赋奇脉,绝世谋略。王侯将相,任尔挑选。浙江一位大学生,意外魂穿至明末,附体辽东守将熊廷弼的儿子身上。他凭借一本复印机,网罗当世奇才,结交一帮铁杆兄弟,邂逅几位奇女子,三观正,气血足,偶有不正之风。演绎一回重振大明雄风的文韬武略!
  • 红楼士子风流

    红楼士子风流

    现代人穿越到红楼梦的世界,开启考取功名的科举之路。功名要有,美女也要有!金陵十二钗,都是一家人,一个也不能少!(很抱歉,就这么仓促地完结了,红楼故事太迷人了,我的水平还不够,开这篇文是一个错误。最后,欢迎喷我的新文《龙凤团》)
  • 大唐之特种国师

    大唐之特种国师

    秦朗穿越了,而且是穿越到了最火的贞观年间。做为一名系统在手天下我有的穿越者,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主人,长孙冲今日看您眼神不善,且待我天黑之后取下他的人头!月儿,你杀气太重,快跟哥哥进屋,让哥哥给你讲个故事化解一下心中的暴戾。国师大人,关内最近大旱,可有办法?启禀皇上,且待微臣施法求得甘露。风起,雷鸣,雨落。国师神人也!?
  • 穿越之富甲风流

    穿越之富甲风流

    好吧,这是一个关于发财和美女的故事。嗯,确切点说,是在古代捞银子和泡MM的故事......
  • 无情战神只想回家

    无情战神只想回家

    一定要成功……一定……救救他,拜托……这是哪,这是哪?他要回去,弟弟……弟弟还活着,还需要我保护……这帮老妖精怎么总烦他?额,他好像比老妖精还老。但是他一定要回去。……可他无意间见到了,这个世界的他,像,太像了。
热门推荐
  • 天暗下来,你就是光

    天暗下来,你就是光

    无论我喜欢你的期限是多久,你给予我的光,能照耀到的地方,再短暂,也一定会有光明。华意,天暗下来,你就是光……
  • 乱世封尘

    乱世封尘

    陨天大陆,宗门林立,强者无数。小小少年自乱世而生,封尘缘而起。我名张狂,我本张狂。天道之巅,问鼎中原,谁能陪我征战?儿女情长,佳人遥望,怎可情伤断肠?
  • 三十三天之风起澜沧

    三十三天之风起澜沧

    六千万年前,魔种入侵。三千万年前,诸神之战。如今,一名少年肩负三十三天气运挺身而出………
  • 陵光

    陵光

    南天诸星落,陵光入世时。世有古国,成于混沌,四神守之。妖蛟生祸,朱雀引南离明火,与之俱焚。逾百年,天怜之,生仙胎于西山。幼雀降世,监兵请抚之,至其羽翼丰,复尊陵光。雀念白虎,千载过而终通灵犀。嘉礼初成,异象又起,妖鹏觊觎天,陵光疏忽不敌,折仙骨,愤而效前人,引火焚妖。神君陨,魂魄入世,蹉跎经世而归天。【别被简介吓到,好不好看的,不妨点开就知道】
  • 《辉煌未来》

    《辉煌未来》

    仙风侠骨笑苍天;侣影双双醉红颜;恨天恨地刀剑乱;缘聚人散为情签。
  • 太阳神的自我修养

    太阳神的自我修养

    太阳,科学名称恒星,象征着生命和毁灭来自地球的孤儿晨光,在一次意外的机会下穿越到了这片诡异的宇宙在被等待继承者的氪星战舰内的人工智能改造成氪星人后,他发现自己以为的天胡开局并没有那么简单......【作者小白一只,真的不会写简介,前期文笔可能很稚嫩,请各位见谅,主角走的是种田流和战士流,而且后面会有万界位面出现。不喜勿喷,谢谢】
  • 妖孽请留步

    妖孽请留步

    秦霄喜当爹,可儿子不是他的,心中的女神只是把他当备胎。一枚古董戒指改变了秦霄的命运,空间戒指中有武功秘籍、各种法宝、神奇的仙丹。。。。
  • 梦幻生活在都市

    梦幻生活在都市

    意外从一只梦貘哪里获得了任意穿梭他人梦境的能力,且看小小学生叶枫如何借此翻云覆雨,书写自己的传奇人生
  • 览尽一世风华

    览尽一世风华

    一次意外,让王羽穿越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异界。作为宅男,不代表没有梦想,只是没有施展自己梦想的舞台而已。是苟活一世,还是争这一世风华。一切尽在览尽一世风华。读者群341993638。欢迎前来
  • boss你干嘛,小的先撤了

    boss你干嘛,小的先撤了

    驯服男神很简单系类为躲避追杀,男扮女装潜入凌氏集团。可是,为什么boss对我各种宠溺,各种动手动脚呢?怎么感觉狼入虎口了呢?某boss:林秘书,你来一下。某秘书:是,boss。某boss:林秘书,看你最近挺辛苦,本boss决定慰劳一下你。某秘书:老板你干嘛?小的先撤了。第无数次的“慰劳”后某秘书:boss,干嘛又亲我。精彩片段:“林秘书恭喜你啊,把我掰弯,又掰直了。某boss迫不及待的亲小秘书。”呜呜,总裁,你还是弯回去吧。“小秘书可怜的说。”宝,我弯了,你怎么办,全天下除了我还有谁适合当你老公。告诉我,刀已经磨好了,上来一个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