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11000000013

第13章 文学(12)

苏轼的一生,思想集儒、道、释于一身。平生倾慕贾谊、陆贽,在政治上从儒家思想出发,排斥道家老庄为异端。然而他又喜读《庄子》的文章,老庄“无为而治”的思想同他的“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的主张相一致。他又喜欢和僧人交往,向佛修行。在生活上认为“游于物之外”,则“无所往而不乐”。“听其所为”而“莫与之争”。表现出佛、道两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洒脱人生观。然而儒家比较现实的生活态度又影响他积极进取地生活着。虽然在政治仕途上受打击排斥,屡遭贬谪,他始终没有消极颓废。力所能及地做善事。在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孜孜不倦地追求进取,虽贫困而不潦倒,虽挤压而不屈从,虽暮年而“不见老人衰惫之气”。这种豁达的心胸,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便形成了风流倜傥的豪放风格。

苏轼的散文同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政治论文《策略》、《策别》、《策断》各篇,从儒家政治理想出发,广引历史事实加以论证,针对当时封建社会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他认为:“当今之患。外之可畏者西戎北胡,而内之可畏者天子之民也。西戎北胡不足以为中国大忧,而其动也有以召内之祸。内之民实执存亡之权而不能独起,其发也必将待外之变。”基于他对当时政治形势的认识,他主张对内施行宽仁之政,通上下之情;对外主张“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从而争取对敌斗争的主动权。他的历史论文《平王论》、《留侯论》是另一种表现形式。《平王论》反对为避寇迁都,在政治上起到了积极的影响。由于各种局限,苏轼早年的进策和史论,议论多流于空泛,也看出其政治上的保守态度。《劝亲睦》主张恢复小宗来劝导人民亲睦;《武王论》以汤武革命为非圣人;《商鞅论》以商鞅变法为破国亡家之术等,皆为书生之见,思想内容方面无甚可取。然而,在写作方面,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对士子的科场考试颇有用处,一直以来,成为应举士子的敲门砖。当时秀才们的口头禅是:“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于苏轼在政治斗争的历练,在元祜、绍圣年间,针对具体政治问题写的奏议《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奏浙西灾伤第一状》等,议论贴切,从实际出发,改变了空论习气。

苏轼的书札、杂记、杂说、小赋等,大都夹叙夹议,随笔挥洒,不仅袒露出作家的胸怀,也表达出对人生对艺术的见解和追求,成就远远超过他的政治论文。《传神记》写僧惟真画曾鲁公像,初不甚似,经过细致观察,于眉后加三纹,就十分逼真,说明细节真实,对传达人物神情的重要性。《书吴道子画后》说,画家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就是说,既要掌握艺术的规律,又要有创造性,自出新意而不为规律所束缚。在豪放的笔墨之外,表现一定的思想深度,这就是所谓的“妙理”。虽然讲绘画,其他艺术门类何尝不是如此,至今仍有启迪意义。在黄州时写《答秦太虚书》、《答李端叔书》,在惠州写《答参寥书》,谈生活、谈文艺、谈谪居时的心境,都很亲切有味道。在语言文字上毫无装腔作势之嫌。他不仅摆脱了汉魏以来辞赋作者“以艰深文其浅陋”的文风,也避免了韩愈等古文家“力去陈言夸末俗”的矜持习气。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谈“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的艺术见解的同时,他回顾了与文与可往来唱和的交情,表现出文人之间坦率而富有风趣的性格。全文不过700字,有诗、有赋、有书札、有叙事、有议论,似乎随笔漫游,不着边际,然而,表现作者和文与可亲密深厚的交情以及对亡友的深沉悼念这一主旨,贯穿全篇,形散而意不散。他所作的名篇《赤壁赋》用诗的语言,抒写江山风月的清奇怡人,感慨赤壁之战的历史英雄人物。其实,周瑜击败曹操的赤壁在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和苏轼所游的“赤鼻矶”不是一个地方。苏轼泛游长江,浮想联翩,借题发挥,通过主客对答,水与月的譬喻,探讨宇宙与人生的哲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表现出苏轼在政治上受到挫折时的矛盾和苦闷心情。然而,当他用老庄和佛家的思想来观察宇宙人生时,又豁然开朗,表现出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赋中的主客,实际上代表苏轼思想的两个侧面,他虽沿用汉赋以来“抑客伸主”的作法,但是,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更像一首美妙的散文诗,尽脱汉赋刻板的句法和齐梁骈俪的作风。《后赤壁赋》与《赤壁赋》同为苏轼的名篇。前一次游赤壁是元丰五年初秋七月。后一次游赤壁是在同年初冬十月。前一次游赤壁,活动仅限于船中,《赤壁赋》虽然也描绘江上景色,主要内容还是谈玄说理。后一次游赤壁,主要活动在江岸,《后赤壁赋》以叙事写景为主。“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天然句法,景语不俗。文末梦境,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为景物又平添了朦胧的浪漫色彩。

《石钟山记》是苏轼所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石钟山,在今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的东岸。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在县城的南边,叫“上钟山”;一部分在县城的北边,叫“下钟山”。各距县城约1里,高600尺左右,方圆10里左右。苏轼这篇文章,重点辨明“石钟山”名称的由来。先提出郦道元、李渤的说法,认为他们的说法让人怀疑,同时加以辩驳。然后写亲自月夜实地考察,发现石钟山附近水中有许多石穴罅,中流又有“空中而多窍”的巨石,波浪冲进石穴里,就像钟鸣一样发出响声。苏轼认为,这才是石钟山“独以钟名”的真正原因。并引申议论,强调对任何事物作出判断,必须“目见耳闻”,必须作深入的调查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这是正确的。

苏轼的诗歌,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他历经从仁宗到徽宗五朝皇帝,足迹几乎遍及当时中国的重要州郡,远至大西北、海南儋耳。一生顺境、逆境,荣辱、祸福,穷达、得失集于一身,他把写诗当成日常功课,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写作,一直到老。而关心国计民生、同情民间百姓疾苦是苏诗的重要内容。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主张“诗歌要有为而作”,因此,创作了许多为黎民的悲歌。《许州西湖》谴责地方官吏役民开湖为游春,不顾连年饥荒,视百姓如草芥的贪鄙嘴脸。《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抨击官府挥霍钱粮,百姓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黑暗现实。在凤翔时作《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揭露朝廷摊派徭役给百姓造成的灾难。在杭州时作《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诗,对为糊口奔走贩盐,身陷囹圄的穷苦百姓表示同情。被贬黄州时作《五禽言》、《鱼蛮子》借渡河农夫和渔民之口,控诉地租剥削的残酷性。被贬惠州时所作《荔枝叹》借控诉唐玄宗、杨贵妃的罪恶,抨击用人民血汗来“争新买宠”的当朝权贵。

苏轼有些政治讽刺诗,针砭时弊,同情人民疾苦,往往和不满王安石新法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以致得罪权臣。《山村五绝》皆针对盐法、青苗法等,讥诮朝政:

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

当时贩私盐者多带刀杖,故该诗取西汉龚遂令人卖剑买牛、卖刀买犊之事,讥讽盐法太急。有些诗夸大了新法之弊,有失偏颇。但他写《石炭》、《答吕梁仲屯田》等诗,涉及社会问题,表现出他关心国事、民事,也是难能可贵的。

苏轼的写景诗以及由此生发的哲理诗,最是脍炙人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诗亦来自“江山之助”,他漂泊所到之处,饱览山川奇景,三峡的奇绝、长江的壮阔、西湖的妩媚、钱塘的怒潮、北国海棠、南岭荔枝、儋州黎寨、草木人情,无不尽收笔下,写入诗中。构成了独特而新颖的意象和境界。《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写西湖晴雨,好景奇景。用拟人化手法,把西湖比做西施,意境深远。于是,后人遂称西湖为西子湖。苏轼两度任职杭州,每览江南山水,必要写诗,《游金山寺》、《望海楼晚景》、《望湖楼醉书》等诗,长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胜景,在苏轼笔端,都留下了美丽动人的形象。在密州、彭城、胶东,他写的《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诗,描绘江北名胜和地方风物令人过目不忘。远放惠州、儋州时,不但以浓厚的兴致再现岭南风情,而且能寓情于景,表达自己的哲思理趣。《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惟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

诗篇以荷、菊、橙、桔4种花木的不同形象和色彩。概括秋去冬来的时空变化,暗示时间和人生之宝贵,告诫人们要珍惜美好年华。曲尽其妙,寓意委婉,清新可爱。《题西林壁》哲理诗更是意象丰富,议论精辟自然,饱含理趣:

四川眉山县苏轼塑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通过写游山观景的感受,说明只有超脱局外。才能看清事物全部真相的道理。《琴诗》、《泗州僧伽塔》、《洗儿》诸诗或暗喻满意的成果有赖于主客观的统一,或指明大自然的变化并非由于神灵的主宰。寓深刻的人生哲理于意象之中,以奇趣哲理取胜。《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像这种“人生恰似燕爪泥”的诗,即景寓意,因物寓理,情理交融,意在不言中,情、景、理三者有机统一,意蕴无穷。苏轼的创作,开拓了哲理诗的新时代。

苏轼以文为诗,以超乎寻常的艺术创造力作诗,想象丰富,比喻新颖贴切。奇趣横生。他各体皆工,尤擅长七言。《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

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赢牛踏旧踪。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

诗人用春来归鸿、赢牛旧踪的形象,比喻人生飘忽不定,生动深刻而又明白通俗。以皎月祝愿老师把清辉洒满人间,人们在水瓮前与老师相逢。这里人、月、水互相转换映照,通过人与物空间位置的循环切换过程,产生联想、形成比喻。从而寄托对法芝老师的深情厚谊,既出入意外,又合乎常理。真是别开生面,令人拍案叫绝。

苏轼不仅诗、文写得卓有艺术成就,他的词作也表现出了精湛的艺术创造性。他冲破了词专写男女恋情、写离愁别绪的框框,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凡是怀古、感旧、记游、说理、写景、状物等题材,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实绩。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他在射猎中所激发出来的要为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不满弥漫词苑的浮艳柔媚之气,于柳永和婉约词派之外,另立门户,成为宋词豪放派的卓越开创者。最能代表豪放词风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面对长江,畅想古代英雄人物,感叹自身失意之情,雄奇阔大,豪放恢弘。上片咏赤壁,即景状物,极尽江山之胜。下片缅怀周瑜,因景生情,爱江山更爱美人,突出英雄本色。衬托自我,抒发身世之叹。结尾“人生如梦”貌似颓废,实乃不平之鸣,激愤之词。同样表现豪放词风的名篇还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幻想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浮想联翩,笔势奇转,由天上到人间,逸兴洒脱,面对现实,理解人生,热爱生活。有理想色彩。又不乏现实根基,不愧为“中秋词”的千古绝唱。

苏轼的词,风格多样化,也不乏缠绵妩媚之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宋代词坛上第一首悼亡之作。苏轼这首词是为悼念妻子王弗而作。感情沉挚婉曲,思念之意令人回肠荡气。儿女情长尽在字里行间。而所作《蝶恋花》则又是清雅绮丽,色彩纷呈: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写佳人嬉戏欢笑,无意中勾起了墙外行人的春思,驻足传情,却惹恼了本来无情的佳人。风情妩媚动人,于曲折细腻之中独具凝重淳厚之笔。正如清人贺裳所言:“如此风调,令十七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

婉约低吟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著名文学家、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出身于一个书香仕宦之家。父亲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是著名学者,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李清照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吟诗填词、琴棋书画做文章无所不能,少有诗名,以才女著称。当时有宋徽宗时宰相赵挺之子,太学生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18岁嫁与赵明诚为妻。结婚后,夫妇情投意合,每日除唱和诗词而外,致力于收集和研究金石书画,整理校勘古籍,生活优裕,家庭幸福美满。44岁遭“靖康之变”,金兵入据中原,夫妻被迫渡淮南奔,所携图书文物,在乱离中散失殆尽。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在移知湖州途中突然病故。李清照颠沛流离,身染重疾,在病得“牛蚁不分”的情况下,右承奉郎张汝舟“强以同归”。但不到百日即行离异。她孑然一身辗转漂泊于杭州、越州、金华、临安一带,孤苦无依,整日里抑郁寡欢,以酒浇愁,在饱受国破家亡之痛的煎熬中,度过了不幸的晚年。

李清照以词名世,她高超的艺术成就,被人们推为宋代“婉约派”词家的宗主。她不仅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中超一流的女文学家。她的作品大多散佚,现有后人所辑《漱玉词》一卷,收词约60首。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有别。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开创了词史上对女性内心世界真诚而深刻的自我描写,委婉细腻,清新活泼,饶有意趣。《如梦令》其一,是世人称道的名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同类推荐
  • 中华圣贤经典——信

    中华圣贤经典——信

    翻看此书,犹如聆听一位睿智而亲切的长者的谆谆教导。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金粟”。读书的人,或者说善于读书的人总是能从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是读书的乐趣,也是读书的智慧。阅读此书,你会发现这里有:最朴实真挚的人生经验最厚重深刻的心灵哲学最广博圆融的处事智慧它是一本让人如沐春风的经典导读读物也是一本让人心悦诚服的道德研修宝典更是一本让人茅塞顿开的人生答疑指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长路漫漫,吾辈上下而求索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崇智求真,虽片刻而不能止成功的缔造、幸福的获取、精神的锤炼往往始于对智慧的探求改变,可以从这里开始……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在民间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在民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婉约词全鉴(典藏诵读版)

    婉约词全鉴(典藏诵读版)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上,婉约词散发着独特的色彩与魅力,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不少光彩,同时也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书特意精选了从唐代到清代婉约词中的经典名篇,同时还特意挑选了一些不甚出名但是颇具风格和魅力的佳作。本书主要分为作者简介、原文、注释和评解四个板块,并配有朗读音频以方便读者了解和欣赏婉约词。
  •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 世界文明奇迹

    世界文明奇迹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云岚渡

    云岚渡

    世人有言:大楚千里江山,不及云城轻眠。世人又言:云岚公子肯笑,不要轻眠也好。谁能料到,这冰霜般的云岚公子,竟是云家痴傻的大小姐?说她不学无术,是个草包?对不起,那她只能扮猪吃老虎,坑你没商量!说她刁蛮任性,横行霸道?讲得好!那她就要贯彻到底,搅得这云城不得安宁!前世是她瞎了眼,把那些蛇蝎心肠当作至亲之人,一步错,步步错,不仅害死了自己的挚友亲朋,辜负了家族的厚望,甚至因此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如今上苍给了她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她定要改写这一切,让他们血债血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混沌

    混沌

    人界出现新的劫难,末日的预言酝酿着悲剧的气氛。只有高二五班的那几个怪胎,才知道整个事件与创世魔头混沌的复活有关。十日雨,十日雪,十日冰。五绝阵现,世界混沌。恐怖的预言是否会成真?人界的崩溃是否会带来六界的失衡?而唯一能与之对抗的,就是身怀星瑶力量的凤青竹。
  • 北马南风

    北马南风

    兰亭集,曲水宴,血漂橹,七庙隳,北马嚣狂,南风不竞。南朝梁国皇孙萧凡遭亲叔挟持,流落北地,任人践踏,又被卷入魏国惊天变局之中,从此满目疮痍,物是人非。百年乱世,萧凡会踏上何种道路?是英雄、枭雄、王者,还是滔滔长河中一朵扑腾的浪花?
  • 太玄战记

    太玄战记

    一名骁勇的士兵,一次离奇的穿越,一个三界不分的混乱年代,一段热血而孤独的修行之路......
  • 铠甲勇士系统之帝临

    铠甲勇士系统之帝临

    终极铠甲-帝临,合体!暗影大帝,这次你将彻底毁灭。
  • 大海星空

    大海星空

    时空英雄出我辈,一入位面岁月催。征战天下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枪架舰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位面几人回。
  • 风起潇月

    风起潇月

    潇扬从小丧失父母,被一对夫妻所收养,家中还有一个妹妹,被收养的那一刻开始他的人生彻底改变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