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11000000032

第32章 艺术(17)

天池石壁图元代山水画,多以点、线来构成物象,点、线的组合方式多样,变化多端,方、圆、粗、细、长、短、燥、湿等相互交织,看上去似乎无从捕捉,但却极富笔墨趣味。从元代绘画开始,画作要表现的形象已经是次要的东西了,线条、皴墨本身却目益成为人们所欣赏的对象。《富春山居图》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除了它萧疏简淡、清雅宜人的文人风格外,还在于那些横竖不一、浓淡相间的点线组合之中,积淀着浓浓的生命意趣与情感,足以使观赏者驻足流连。黄公望山水画杰作还有《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

倪云林这样称赞黄公望,“大痴画格超凡俗,咫尺关河千里遥”。南宋山水画之变,始于赵孟頫,成于黄公望,黄公望遂为百代之师。继赵孟頫之后,他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院画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一代画风。黄公望虽受赵孟頫的影响,但他专意于山水画,且更多地着意于董源、巨然风格,水墨纷披,苍茫潇洒,境界高旷,皆超出赵孟頫之上,并最终把董源、巨然一派山水画推向画坛主流地位。

追魏晋风神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宋人首倡书画“尚意”之风,主张不拘常法,追求性灵之意趣,强调自出新意,叛逆传统。但自苏、黄、米、蔡之后,书风渐渐空疏荡逸,直至元代的赵孟頫奇峰突起,书法方始进入一个新境界。

赵孟頫(1254—1322)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他博学多才,善于诗文、考据学,精通音乐,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南宋王朝当时已如大厦将倾,他是在坎坷忧患中度过自己青少年时期的。他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是元代当之无愧的书坛盟主。他推崇简约的书画风格,其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他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其“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传世书迹较多,传世画作有《鹊华秋色图》、《红衣罗汉图》、《幼舆丘壑图》、《秋郊饮马图》、《江村渔乐图》。著有《松雪斋文集》10卷(附外集一卷)。

赵孟頫一生与书法为伴,曾反复学习与临摹过钟繇、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米芾、智永、褚遂良、李邕等人的作品,对王羲之、王献之的书帖更是情有独衷,临写过数百本。在广泛学习古人的基础上,赵孟頫的书法遂能集晋韵、唐法、宋意于一体,并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他是篆、隶、楷、行、草样样精通的书法大家,其晚年创作的集中了金文、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六种书体的《六体千字文》长卷便是一座琳琅满目的艺术宝库,这其中最具有创造价值和影响力的当属楷书和行书。

赵孟頫创立了楷书史上独具特色的“赵体”,与唐楷的欧体、颜体、柳体并列为楷书四体。赵体不像欧体或者柳体那样高长而是字形偏于扁方,结体宽绰而不失古朴;也不像颜体、柳体那样比较注重横轻竖重或提按等传统程式,而是用笔圆润,结体娴雅。这种楷书吸收了行书的一些成分,点、横、撇、捺之间动静相宜,流美动人。同时,其用笔不拖泥带水、不含糊暖昧,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都十分清晰,使学书者易懂易学。与唐楷三体相比,赵体楷书既得晋人风流倜傥之神韵,又具唐人法度端严之雍容,读其字,会感到他既能从容不迫地掌控线条,又能在平和澹定之中时露锋芒。就书法风格来讲,如果说欧体险峻遒劲、颜体雍容大度、柳体骨力劲健,赵体则闲雅秀逸,是文人书卷风流气质的典型代表。其楷书代表作有《胆巴碑》、《妙严寺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如《赤壁赋》,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堪称书法传世经典之作。

在赵孟頫的各体书艺中,传世最多者当推行草。其中包括了大量的书信和题跋。他的行草从各个方面汲取了二王精华,同时又融入己意,秀美潇洒,风流俊赏。传世名作有《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洛神赋》、《赤壁赋》、《七绝诗册》等。晚年行书《七绝诗册》云:“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事,云在青天水在瓶。”最后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借用了唐代李翱向禅僧问道的故事,据说黄药禅师指点李翱当学在天之云逍遥自在,或如在瓶之水恬静淡然。赵孟頫用此语也许正是以之与自己的人生相印证。此帖短短五行大字,字形由收敛而渐趋舒展,由小渐大,最后一句,墨色亦由浓而淡,就如书写者的心境,渐渐在书写中会意升华,洇开一片慧心禅悟。

赵孟頫之于书法史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异彩纷呈、精妙绝伦的书迹,更在于他以自己的书法实践所倡导的艺术精神。北宋四家后,世人追捧“尚意”书风,标举个人性情,但却日益忽视书法技艺层面的积累与练习,从而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粗率单薄、疏野浅露的怪圈。赵孟頫之所以力尊古体、追摹晋唐,显然是看到了这一弊端。赵之一生几乎遍临名帖,对各家书法都了然于胸。综观其书作,钟繇之质朴沉稳,羲之之蕴藉潇洒,献之之流丽恣肆,李邕之崛傲欹侧,皆能融入其笔端纸墨。如果没有如此深厚的艺术积累,就不可能成就这样一位书法大师。如果说晋唐书法给予赵孟頫的是风韵与法度的双重熏陶,那么,宋代书法给予他的就是推陈出新、率性而为的勇气和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赵孟頫既是宋代“尚意”书风的纠偏者,又是最好的传承者;既是晋唐书风的尊奉者,又是最全面的发挥者。因此,后人评他为“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称他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的书法大家。整个元代书法几乎都笼罩在他的荫庇之下,明清许多著名书家也多从他处受益。他是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第三个影响深远的大师。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烦的字在朝鲜、日本也非常风行。

在绘画方面,他开创了元代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新风尚,使文人画走向全面成熟。首先。在创作心态上,赵孟頫作画显得轻松自如,不像他之前的宋代画家那样绘画如视劲敌,不敢有丝毫疏忽。因此,他的绘画形象简练概括,很少细节描绘,而注重整体气势。作为文人画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以书入画。作为一代书法大家,赵孟頫用不同笔法表现不同世象,比如石以飞白笔勾勒,竹以八分,而水用篆体。他所独创的荷叶皴,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他还提倡“作画贵有古意”,也就是以古为门面而创造新意。赵孟頫的古是与工对意的,工指南宋以来院体画“用笔纤细,敷色浓艳”的风格。赵体画在工细中见简率,其画风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跳出工艳琐细之窠臼而别开质朴自然之生面。

《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的一幅佳作,描绘山东济南郊区的鹊山和华不注山一带的秋景,采取平远法构图。画中长汀层叠渔舟出没,林木村舍掩映,平原上两山突起,遛遥相对。本图林木种类颇多,红绿相间,枯润相杂;树姿高低直鼓变化丰富,布置得宜,聚散自然,故多而不繁,疏朗有致。作者用写意手法画诸岸树木,树干简略双钩,树叶用墨随意点成,笔法灵活,书法意趣浓厚。山峦皴法细密,青绿晕染。房舍人畜、芦荻舟帆均精描细点,再渲染青、赭、红、绿,设色明丽清淡,风格古雅俊秀,他创造性地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融为一体。综观全图,水陆交接、林木聚散、平原远近、两山对峙、屋宇人物,诸多景物被安排得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显示了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很客观地评价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赵孟頫儒雅安详的书画姿态也影响了他的家庭,他的夫人管道昇能书,善画墨竹梅兰,笔意清绝。儿子赵雍也精通书画。据说赵孟頫欲置妾,曾作词试探调侃管道舁:“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何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而管道舁则作《我侬词》以答之:“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通篇情重意浓、入骨化血。据说“松雪得词,大笑而止”,从此再未提过纳妾之事。赵孟頫仕途彷徨时,还是管道昇以《渔父词》箴其归去:“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赵孟烦有此才情远见的妻子,也是他一生之大幸。

宋朝灭亡后,赵孟頫躲回家乡潜心书画,后被元世祖请到宫廷。赵孟烦气宇轩昂,风度卓然,才高八斗,诗书画俱佳,深得元世祖的赞佩。此后,赵孟頫一直留在元世祖的身旁,其排位甚至在右丞相叶李之上。有一次,赵孟頫骑马从宫墙外走过,不小心竟连人带马掉到护城河里去了。元世祖知道后,立刻命人将宫墙朝后移两丈,将道路放宽,以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虽然元世祖对赵孟頫的才华推崇备至,政治上却并不授以重任,其中的苦楚和欢乐也只有赵孟烦自知,他更是寄情于书画之中,求得心灵的慰藉和安抚。

身为赵宋宗室后裔,赵孟烦却入仕元朝,宦海一帆风顺,使其一生毁誉参半。“清初第一写家”傅山最执于“人品高书品自高”,他的画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渗透着孤高品格和崇高气节,“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画征录》)。傅山“一生重气节,以圣贤自许”,认为“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因而痛诋赵孟頫、董其昌之书,评价其作品柔靡轻弱、不足为法。这样“以人论书”,显然有失公允和偏颇。平心而论,赵孟烦不愧为一代艺术宗师,他浸淫于魏晋风度之中,其风雅精致的气质和洗练简凝的技巧,为元明书画开一代先风。傅山也不得不承认赵孟頫墨迹“圆转流丽”,并甚爱之。以人论书的非难使赵孟頫屈沉艺史几百年,但他仍是中国文艺史上少有的全才,大概只有宋朝苏东坡、明代董其昌可以和他相提并论。

“先画后书此一纸,咫尺之间兼二美”,赵孟頫书画诗印四绝,当时就已名扬中外,日本、印度人士都以珍藏他的作品为贵。作为一代宗师,不仅他的友人高克恭、李仲宾,妻子管道舁,儿子赵雍受到他的画艺影响,而且弟子唐棣、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頫的美学观点,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为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绮丽篇章。

鉴于赵孟頫在美术与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卓越贡献。

梅兰竹菊

中国文人善于借景抒情,以物喻人,梅兰竹菊因其风骨韵致而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明代程明政著有《岁寒三友图赋》,黄凤池又辑《梅兰竹菊谱》,于是约定俗成,有了“岁寒三友”和“四君子”之说。清张潮语:“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自宋元文人画勃兴以后,梅兰竹菊便成为绘画界最受青睐的题材,在绵延几个世纪的艺术源流中,梅兰竹菊也成为中国文人独有的一种审美意象。

中国古代士子愿意以梅兰竹菊比况,主要缘于它们傲霜凌寒、孤标自赏、不畏严寒的本质,符合士子所追求的高洁品格。梅兰竹菊这四种花木其实早在宋元以前,就分别被中国文人视作品格的象征。如屈原在《离骚》中就借兰来自况,晋代有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王献之更是不可一日无竹,陶渊明醉心于菊花,王维、李商隐等都留下过咏梅的佳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李商隐)

而梅兰竹菊真正成为绘画艺术的主题是在宋元时期。宋代文人画中,四君子题材开始成型并普及开来,文同、苏轼的竹,僧仁仲、扬无咎、赵孟頫的梅,杨宠的菊,赵孟頫、郑思肖的兰等都为时人所称道。其中又以墨竹、墨梅最为知名。文同是宋代墨竹的代表,他是苏轼的从表兄,苏轼称他诗、词、书、画四绝。他的墨竹清新自然,形神兼备。如《墨竹图》,自画面的左上角倒垂下一枝竹梢,这在构图法上称为“折枝”,画面竹叶纷披,竹节与竹叶都表现得十分逼真,新叶踏雪寻梅图与旧叶的差别清晰可见,表现的不是静止的竹枝。而是因风起势的风中之竹,画家的观察之细、体验之深可见一斑。在技法表现上,文同首创竹叶的画法,他以浓墨画叶面,以淡墨画叶背,层次分明,纸上之竹生机盎然、清韵斜逸。苏轼对文同画竹赞赏有加,说他“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胸有成竹”的成语即出于此。说明文同对竹极为熟悉,作画时不是对竹临摹,而是将脑中清晰鲜活的竹影直接写于纸上。与此同时,文同画竹是身与竹俱化,将全部的人格性情都附着在了写竹的一笔一画中。苏轼形容文同画竹是见竹不见人:“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说的正是这种人与竹合而为一的创作状态。从文同的《墨竹图》上,我们似乎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画者的清雅之风。

与文同相比,苏轼的墨竹写意特征就十分明显,也十分符合他自由率真的个性。《枯木竹石图》画一盘曲的枯树,一块顽石,石后二三小竹参差伸出,枯树、顽石的形状扭曲怪奇,自石至树,一气呵成,似乎蕴含着一股郁结不平之气。画作并不重视形似,而是以意驭笔,竹、石、树收纳于苏轼胸臆之间,散出人性的芳洁气质。

扬无咎擅画梅花,据说他在居住之地曾“植梅数本”,每当开花之时,就睡于梅树下,月夜看到梅枝疏影映于窗上,即执笔写影。由此深得画梅三昧,其墨梅图也名重一时。前人所画梅花花瓣是用墨晕的画法,梅花是黑色的,扬无咎则加以变化,他以墨线勾勒出花瓣的轮廓,这样梅花就转黑为白,既在外形上肖似,又能表现出梅花清气逼人的特性。现存《四梅图》为其代表作,绘写梅花含苞、将绽、盛放、衰残的四种状态,表现了梅花自含苞至凋零的全过程,每枝梅枝上,花朵都不多,有疏瘦之韵致,新枝挺秀,用直线一笔写成,粗枝峻拔,用飞白法皴擦,富有质感,画面墨色浓淡干湿,变化丰富,画意孤傲清高。

在四君子题材勃兴的过程中,南宋宋伯仁创作出了第一部木刻梅谱《梅花喜神谱》。“喜神”是宋代俗语,意指画像。在这部梅谱中,宋伯仁共画了一百幅梅图,将梅花生长的全过程包揽殆尽。而且每幅图都配有一个标题、一首五言绝句。诗书画相结合,呈现一派文人画风。

南宋郑思肖的墨兰独具一格,宋亡后,他居于苏州,常借诗画表露亡国之痛。他画墨兰,从不画土,并独创“露根兰”画法,即把根画出,原因是“土为番人夺去”,这是典型的借物寓情。纸上墨兰寄予了画家无限浓厚的故国情思。

同类推荐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西乐鉴赏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西乐鉴赏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阶段的鉴赏讲述西乐的发展: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二十世纪等。
  • 最美国

    最美国

    本书以对美国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的近距离观察为基础,深入生活的细节,还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 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

    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

    本套书收录秭归县8位作家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作品,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中大部分作品已公开发表过。
  •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名山名水藏神奇。中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有大量的优秀故事有待发掘。本书就是一个新的尝试。本书选取20多个中国山水新奇故事,带给你最有益的启示,使你每天都都有进步。它激发你头脑中的探索求知欲望。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青少年。
  • 中国回族金石录

    中国回族金石录

    《中国回族古籍丛书:中国回族金石录》所收录的碑记和匾额楹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回族的发展演变和主要特点,从而为研究和编写中国回族通史、回族伊斯兰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参阅资料。然而,分布于全国而未收录进《中国回族古籍丛书:中国回族金石录》的回族碑记还有很多,我们希望各省、市、自治区古籍办和热心人士继续收集、整理这方面材料,为在21世纪初推出《中国回族古籍丛书:中国回族金石录》的续编而共同努力。
热门推荐
  • 修真界学霸

    修真界学霸

    博士生穿越到修真文明。两种知识文化的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呢。
  • 神农的吃货传承者

    神农的吃货传承者

    她吃掉王爷的碧落果,啃光万年紫竹,连定情的三生石也咬下一块。洛尘东看着三生石上的一排牙印,摇头苦笑:“这就是本王帮她吊打白莲脚踩炮灰,舍弃身份放弃天下得到的回报?是不是哪天她一不高兴,连本王都要被咬一口?”……你以为这是个甜美的爱情故事?并不,实际上:痴情亲王为爱入了魔,却不做她的救世主,反而要她死。
  • 海火龙珠等多世界大混战

    海火龙珠等多世界大混战

    一名名为o人将所有世界的强大热聚合到了一个世界,去看各个世界的强大者会演绎出怎样的故事吧!
  • 星际法师日常

    星际法师日常

    三千岁的老法师寿终正寝了,没想到一睁眼回到了自己曾经的故乡地球。现在的地球不再是她当年生活的地球而是进入星际时代的地球联邦,虽然时间不一样了,老法师却看的很开,于是这位老法师就开始了她平坦但却不平淡的一生PS:没有CP,主要是写不来感情戏。因为作者菌都是想到啥就些啥很有可能脑洞上天,不喜欢的小伙伴请慎点。
  • 生死狙击之灭世英雄

    生死狙击之灭世英雄

    一次意外让我瘫痪在床从此再也离不开病床,但在某天早晨当我再次睁开眼看着这世界的时候我奇迹般的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而同时我又发现这个世界不是我原来那个世界,这个世界叫——生死狙击。当神一样的对手遇上猪一样的队友这是人性的变化还是坑比的降临让我们走进生死狙击之灭世英雄。
  • 彪悍皇后:异世倒追爱

    彪悍皇后:异世倒追爱

    肩挑国仇家恨,单瑞滢放手了爱情。浴火而亡,有让那人重生的途径摆在她面前,要抓住吗?当然是必须滴!穿越异世?可以!历经多个世界?可以!完成不同的高难度任务?可以!一切条件都可以,通通放马过来吧!只要能够重塑爱人三魂七魄,使其重生,她单瑞滢愿意付出一切!(注:这文本质上是个快穿文,穿越的世界还不少,作者脑洞强大……1V1,金手指貌似蛮粗?雷者误入的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恶魔爱人:冷酷贵公子

    恶魔爱人:冷酷贵公子

    他,是一个寂寞的少年,傲慢狂妄是唯一的保护色;她,是一个坚韧不服输的少女,执着等待是对爱情唯一的期许,为他,也为自己。然而,一场命运的错乱,在爱情来不及深刻之时,一切都被打乱。多年后,少年成为冷酷无情的商人,唯一的执着便是——教训那个曾经以爱为名,伤害他的女孩儿!爱或不爱,恨还是遗忘,早已模糊不清,唯有执念不悔……
  • 法医娇妻,有点甜

    法医娇妻,有点甜

    她是沉着冷静的法医,执手操刀,让凶手无所遁形!却总因为他心神错乱,频频失守……他是成熟稳重的温润公子,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却总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他很高傲,也很随性。某日他在她的耳边,轻声呢喃:“整日解刨,给你犒劳!”当他欺身而上欲行不轨的时候,她在他耳边缱绻低语:“我解剖过很多男性尸体,自认为男性已经对我没有吸引力,直到遇见你,我才知道凡事都有例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柏桦讲清代奇案

    柏桦讲清代奇案

    清王朝有268年的历史,留下数以亿计的案例,从中选择一些“奇案”,是因为案情离奇带有悬疑,在破案过程中,不但有非常正规的侦察,也有合乎情理的推理,还有出乎意料的审讯方式。奇案中既有惊天动地的密谋黑幕,又有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还有变幻离奇的人情真伪,更有鬼神莫测的司法弊端。通过奇案的解析,可以看到人性的善良博爱,人心的光明磊落,人际关系的互敬互爱;也可以看到人性的软弱怕事,人心的谨小慎微,人际关系的冷漠无情;还可以看到人性的卑鄙龌龊,人心的阴险毒辣,人际关系的尔虞我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