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72300000019

第19章 张爱玲——苍凉的传奇(1)

引言

她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家族的纷繁变迁留给她的是满目苍凉;她是胡兰成有名无实婚恋中的一支插曲,个中有多少恨又仍有多少不了情?《金锁记》中的金锁今天还在困惑着人们,《倾城之恋》的缠绵透彻依旧剪不断理还乱。

1.绚丽红尘,一世倾情

24岁出版《传奇》,并因此而轰动了整个上海滩的张爱玲,不曾想自己也成了大上海的一个传奇。

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正是因为如此,大家闺秀出身的一代才女张爱玲才有了与三个男人——父亲、胡兰成、赖雅的爱恨纠葛。

张爱玲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她的童年却是阴郁的,像旧上海的阁子楼,偶尔有阳光射进来,也被灰尘遮挡得细碎而且灰暗。她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去了法国,父亲是个沾染了一身恶习的没落少爷,后来的后母也和张爱玲水火不容。

桀骜不驯的她,身在俗世却也摆脱不了俗世的纷扰,更无法逃脱那俗世姻缘宿命的作弄,于是,她渐渐活成了她笔下的那个凄美而苍凉的女人,与“花花公子”的不期而遇,也算是宿命的安排吧,用她自己的话说:没有早一点,也没有晚一点,刚好就在那里。就这样,他成为了她认定了的那个男人,即便他有着典型的风流特征。

台湾女作家三毛的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描写了一对世间男女在战乱年代里悲欢离合、欲仙欲死的爱情,这部角逐金马奖的电影剧本即是以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故事为蓝本创作的。时光虽已流逝半个多世纪,张爱玲与胡兰成之恋仍在红尘里亦真亦幻地流传着,成为令人扼腕叹息的人间佳话。

张爱玲的爱,爱得纯粹,恨得彻底,她洞察幽微,洞若观火,一应猥琐可笑可怜之处总逃不出她的眼睛,再体面光鲜的爱情也能让她看到尴尬之处。她体贴女人,更了解男人。她看男人看到骨子里,她本是不该爱错人的,偏偏就爱错了。

我们这一生,都会爱错人,可能会悔恨,更有可能,待时间拉开距离打上柔光,再不堪的人与事也成了明信片上的平面风景,看上去挺美。而张爱玲不能,她碰到的是这样一个人——自恋,爱卖弄,又会写文章,恨不得把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向全世界直播,因为觉得自己哪怕吐痰如厕都姿势优美,有人说,他是对一辆自行车都会声泪俱下的人。这样一个人,对张爱玲来说,躲不开,自然忘不掉,一场错爱,别后经年还要承担代价,碰上这样的人,也许便是她的不幸。

她的一生,如同她擅长的小说的底色:悲凉、苍凉、残酷。1995年的中秋节前几天,张爱玲一个人在纽约的公寓孤独地离去。

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有人说:“她要的就是没有一朵花、没有一瓣眼泪送她退场,一个世纪的喧嚣华丽风流云散的寓言。”

20世纪的那个女子走了,寂寞地走了,身后的世界依旧喧嚣热闹,这热闹与喧嚣却早就不属于她了。即使她被推为20世纪的一个传奇,那传奇也透着凄凉。张爱玲,惨淡地爱,寂寞地死,有关她的传奇便只剩下一些文字,和那些陈旧的苍凉的暗香罢了!

2.橙红色的童年

1920年9月的一个夜晚,张爱玲出生在上海的公共租界的张家公寓里,伴随着她出生的,是她那显赫的身世。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清流派”的重要人物,她的祖母便是声名显赫的清朝重臣李鸿章的长女,这一显赫的身世使她从小就带上了“贵族血统”的烙印。

然而,这华丽的门庭在她的记忆深处,却只是一片苍凉的孤寂,正如她所说的:“是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蚤子。”她要用尽力气,搏一个清高孤绝、遗世独立的姿态。

缺少爱、缺少温暖的童年使得张爱玲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她的想法总是很奇特,她的行为总是惊世骇俗,让人捉摸不透。童年的生活不幸在张爱玲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深深地影响到她的性格,从她的作品里,常可看到童年的影子。

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是个典型的富二代,而张爱玲则是那些面容苍白的老宅孩子之一。在她父亲的那个年代,老上海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说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是一个福音,而对旧官宦家族遗孑的张廷重来说,却不折不扣是一场个人悲剧。

张廷重儿时的家教甚严,背不出书就会挨打。然而,那个时候常规的仕途已走不通了,清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于1905年废除了科举,张廷重为做八股而学的一肚子学问,完全成了无用之物。他的一生也就如失舵之舟,再也没能找到方向。

父亲张廷重在张爱玲幼时的印象里是这样的:那是一个神态沉郁的夫子,终日绕室吟哦,背诵如流,滔滔不绝,一气到底,末了拖起长腔一唱三叹,算是作结。然后,沉默踱步,走了没两丈远,又起头吟诵另一篇。听不出那是古文、八股范文,还是奏折,总之从不重复。连小爱玲听着也觉心酸,因为毫无用处。

尽管张廷重受清末维新之风的熏陶,学过英文,能读会写,甚至能用一个手指头在打字机上打英文函件,但是,他还是没法走出宅门去就业谋生。因为他做生意外行,蚀不起;当官、入政界更不行。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却截然不同,她出身在官宦名门——祖父是清末首任长江水师提督黄军门黄翼升,从小就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她的世界里,全是那些西方的油画、钢琴、世界名著、话剧……她的生活多姿多彩、温暖而又富足。孩提时的爱玲,只有在母亲那里才能得到一丝温暖,这也是她唯一的希望和寄托。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母亲,爱玲从幼年便开始接受中西方文化,并由此根深蒂固。

父母完全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他们身上也散发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气质,因此,两个人结合的结果是无休无止的争吵,张爱玲的童年则是在父母的“战争”中慢慢长大,幼小的她,时常会躲在屋子的某个角落里瑟瑟发抖……

没多久,父亲和母亲就理所当然地离了婚,母亲远走他乡,幼小的爱玲留在父亲身旁,继续着自己的不幸童年,而那个瘾君子父亲也愈发颓废和无助起来,对张爱玲的感情也愈发地淡薄。在那个灰色的童年里,偶尔只有母亲一些消息和信件,才能给她一丝温暖和希望。

在这种阴沉冷酷的环境里长大,张爱玲的内心也因此而发生着畸形的变化,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和怀疑,在心里筑起一道坚硬的屏障,把她与世界隔开。“人是最靠不住的”,是她从青春磨难中总结出来的人生信条。冷酷无情杀机四伏的家庭,在张爱玲的心灵里留下了一只阴郁的“虱子”,成了她一生不能克服的“咬啮性的小烦恼”。此后,她的冷艳、她的冷漠世故、她的清高孤傲,都与此有关。

百无聊赖的童年之中,张爱玲终于找到了此生最大的乐趣——写作。七岁时,当家族中的其他孩子还在淘气,小爱玲就已经着手写了一篇历史小说,一开头便来了句“话说隋末唐初的时候”,颇有些历史沧桑感。

就是这样的成长环境,这样的一个风雨飘摇的城市造就了一个传奇艳绝、才华横溢、苍凉孤傲的张爱玲。她站在人生的舞台上,远远地俯视芸芸众生,然后再用她固有的苍凉与略显残忍的笔触抒写着他们世俗的人生。

3.出 逃

1937年,整个中国都笼罩在一场悲剧之中,在上海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淞沪抗战”。当时,日军进攻闸北,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后来被迫全线撤退,上海就此沦陷,而上海租界区则成为一座“孤岛”。

这对于张爱玲来讲,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她依然住在那个没落得泛着腐朽味道的房子里,此时她的父亲则依然是那个瘾君子,只是挂上了监狱长的头衔,而这个临时监狱也正是他的家——张公馆。

没过多久,稍见起色的张家家长张廷重便迫不及待地给张爱玲找了一个“后妈”,这个整日里和父亲一起“吞云吐雾”的继母自从进了家门,便成为了那个传说中的“恶毒的后妈”。于是,张爱玲的生活再次陷入到一片灰暗的颜色里,这灰色让她艰于呼吸,甚至让她感觉到:也许,只有死掉才会安静下来。

那一年张爱玲才十几岁。她原本就没有和别人处好关系的俗世本领,给这么一个后妈当女儿,更不是她的强项。有一回后妈认为她眼里没有自己,就给了张爱玲一记耳光。张爱玲本能地想反击,被保姆拉开。这个后妈却大嚷着吃了亏,说张爱玲要打她,故意大声让张廷重听见。张廷重因此对张爱玲拳脚相加。张爱玲觉得自己不认识这个父亲了,她要离开这个家。张廷重更愤怒了,他拿起花瓶朝张爱玲打去。花瓶没有打中张爱玲,她的心却像瓷片一样碎了一地。

张爱玲因此被父亲软禁了起来。她得了痢疾,也没有人给她治病。当时痢疾是会死人的,张爱玲人瘦了下去,气弱了下去,一天一天死下去。保姆避开张爱玲的后妈找到张廷重。张廷重避开张爱玲的后妈弄来一些针剂,偷偷给她打了下去。不知这个男人是因为还残存了一点做父亲的人味,还是觉得女儿死在自己的手里有些不吉利,张爱玲终究活了下来。

被软禁的日子里,在那些不眠之夜,当她举目四望,只觉黑沉沉的屋子里到处都潜伏着杀机,随时要将她吞噬。

死,第一次离得这样近,仿佛一只咻咻的小兽,磨磨蹭蹭地挨近。她甚至可以感觉得到那小兽伸长了舌头发出的贪婪的热气。“我父亲扬言说要用手枪打死我。我暂时被软禁在空房里。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忽然变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白的粉墙,片面的,癫狂的。

“Beverley Nichols有一句诗关于狂人的半明半昧:‘在你的心中睡着月亮光。’我读到它就想到我们家楼板上的蓝色的月光,那静静的杀机。

“我也知道我父亲决不能把我弄死,不过关几年,等我放出来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了。数星期内我已经老了许多年。我把手紧紧捏着阳台上的木栏杆,仿佛木头上可以榨出水来。头上是赫赫的蓝天,那时候的天是有声音的,因为满天的飞机。我希望有个炸弹掉在我们家,就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张爱玲的散文《私语》)

这日日夜夜的生死纠葛,让张爱玲下定了决心——她生在这屋子里,总不能死在这屋子里。于是,她决定出逃,想过许多方案,好像三剑客、基度山伯爵,或是简单一点,垂了绳子从窗户溜出去,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有个王子可以骑着白马,在公主的阁楼下接应。

可她终究不是白雪公主,虽然遇到了童话里的恶后母,却未能得到那拔剑来救的白马王子。

没有人救她,除了她自己。

那一年,爱玲18岁。“隆冬的晚上,伏在窗子上用望远镜看清楚了黑路上没有人,挨着墙一步步摸到铁门边,拔出门闩,开了门,把望远镜放在牛奶箱上,闪身出去。——当真立在人行道上了!没有风,只是阴历年左近的寂寂的冷,街灯下只看见一片寒灰,但是多么可亲的世界呵!我在街沿急急走着,每一脚踏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而且我在距家不远的地方和一个黄包车夫讲起价钱来了——我真的高兴我还没忘了怎么还价。真是发了疯呀!随时可以重新被抓进去。事过境迁,方才觉得那惊险中的滑稽。”(张爱玲的散文《私语》)

那一年,偷逃出来的张爱玲来到了母亲的家。然而,经历了百般折磨后的张爱玲,在她的内心深处已经修筑了一道无法穿越的墙,即便是昔日的母亲,也不能通过!

那个时尚而艳丽的母亲,在张爱玲来到后不久,给了张爱玲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嫁人,要么继续读书,张爱玲毅然选择了后者。然而,母亲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而母女间的矛盾也慢慢地,以一种不易察觉的形式在一天天激化。张爱玲说:“这时候,母亲的家亦不复是柔和的了。”

好在,还有一种东西不那么隔膜,那就是母性的本能和责任感,母亲黄逸梵不是一个母性泛滥的人,但是那一点点就够用了,足够让她不那么情愿更谈不上欢天喜地地接纳女儿。不过,作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她为女儿准备了一份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完美的规划,她要在女儿身上实现自己所有未申的抱负,打造一个理想中的自己,从这一点说,她又很像一个中国式的母亲了。

张爱玲也不负所望地考入了伦敦大学,正在她踌躇满志地准备赴英留学的时候,自己竟然走不掉了,因为二战爆发,于是就改投香港大学,可就连她在港大的生活也被轰隆隆的炮火击得灰飞烟灭。

那是1942年的下半年,她在炮火声中无奈地离开了香港,回到了那个已经沦陷了的孤岛上海。

常德公寓坐落在今常德路195号,常德路、南京西路和愚园路交界处。这是一座七层建筑,临街和左右的几面墙在建国后都刷上了一层漆,漆的颜色被陈丹燕形容为“肉粉色”。就是在这座公寓里,张爱玲拥有了一段静逸的生活,也正是在这座公寓里,她写出了她的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

在那个已经在战争中如荒漠般的上海文坛中,她那寂寞而冷艳的沉静,便随着她的文字,将她的人生慢慢地沉淀,凝聚成朵云轩信笺上的一滴泪珠,在那些凄美而苍凉的情绪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儿。一时间,整个上海为她的文字疯狂了。

然而,她并没有察觉,在她的文字倾诉之下,自己也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自己的小说里,成了那些为了爱情而不顾一切的“飞蛾”,以扑火的姿态,一头扎进了爱里,而那个终于让她打开心扉的、众人心中的花花公子似的人物,便是人们嘴里的“汉奸人物”——胡兰成。

红尘中的人儿,即便是冷漠如她,依然逃不出所谓的命运,接下来,便成了另外一种折磨。

4.从尘埃里开出花儿来

与其说“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不如说是战争成全了她,在那个无法理喻的世界,谁也辨不清到底是怎样的因,铸就了怎样的果。在她的《倾城之恋》中,她如是写道:“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

在灯红酒绿的沦陷区,在奢靡炫彩的大上海,有的人在搞情报、搞暗杀、搞革命,有的人则在十里洋场的艳丽中醉生梦死,有些人在唉声叹气,有些人在奋进……在这个沉浸在战乱中的孤岛上,人们过着有今天而没明天的日子。而那些糜烂的、散发着腐蚀味道的情爱孽缘,也在这个孤岛上此起彼伏地上演着。张爱玲就是在那不知索然的时间里,刚好登上了华丽而又充满了虚幻的文坛顶峰,并因此遇见了那个令她一生缠绵悱恻的人——胡兰成。

同类推荐
  • 民初骈体小说研究

    民初骈体小说研究

    本书选取民国初年(1912—1919)的“骈体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文类研究的典范性研究范式,注重骈体小说作为文言小说一个子类的文体特征,界定并论述了骈体小说的概念、语言体式和美学品格,从题材类型、叙事模式、创作和接受环境等方面系统深入地考察了民国初年小说与骈体的结合带来的形式变革,以及这变革蕴涵的社会及思想史内涵,展示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完美结合。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2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2

    许多人为了领悟人生哲理费尽心机,殊不知一滴水里蕴藏着浩瀚的大海,一则短小的文章中孕育着博大的智慧。本书收录的数百篇读者喜爱的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本书既是文学爱好者的必备读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
  •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收录了《福清城里有座小楼》、《有用或无用的小说》、《散文的精髓是自由》、《中国的惰性》、《文学的作用》等散文、随笔作品。
  • 倾听大地

    倾听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倾听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 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小全集)

    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小全集)

    《人间四月天》收录了林徽因几乎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体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此外,还精选了她谈建筑的三篇文章。在她的作品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交相辉映,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她的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可以说,她的文字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
热门推荐
  • 吞噬雷尊

    吞噬雷尊

    万年前,天地间降下一道神雷,可吞山,可吞海,可吞天地万物。万年后,少年江晨执掌天雷,启神符之道,脚踏星河,独步天下!
  • 墨墨笙歌

    墨墨笙歌

    东海有一处,人间美境,岸上开有一株桃树,妖艳绝伦。潭中藏有一条鲤鱼,美若天仙!桃树绕水而立,鱼儿跃水而欢……等等,打住!实际情况是,某树整日披肩散发,对水撩骚!某鱼终于忍无可忍,跃起撒泼,臭树,不要再撩骚了,偶要流鼻血了!某树,不以为然,撩起秀发,请吐了句,乖,待会摘两朵桃花给你补补血!……,去你大爷的补血!!!
  • 英雄联盟之峡谷人生

    英雄联盟之峡谷人生

    韩四明从一个中学生到峡谷内的所发生的一切的一切。
  • 墨染倾城半妖为王

    墨染倾城半妖为王

    一场意外,让两人异世再相遇,是虐心一场,还是无情的较量?
  • 余生从简

    余生从简

    简洁始终相信,总有一天余生能走出来,拥抱新的、充满温暖阳光的生活,无论那生活里有无她的存在。所以,除非那一天来临,她决不会离开他。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君为谁笑

    君为谁笑

    与君相遇,与君相知,与君相惜,与君相恋;不盼白首不相离,只盼君一世安然。
  • 中国少年科幻之旅:火舞

    中国少年科幻之旅:火舞

    凌晨的科幻小说文笔优美、感情细腻,以女作者特有的敏锐笔触刻画了众多美好而生动的人物形象。《火舞》收录了《火舞》《猫》《要有光》《月瘤》《金星人哪里去了?》等八篇优秀科幻作品。其中《猫》是1998年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获奖作品,作为凌晨的成名作,用童话般的语言描绘了外星人与人类的对抗与友谊,展现了作者极为细腻、准确的心理刻画能力。
  • 霓凛

    霓凛

    记忆里的那束冰蓝的亮光,那束照亮了一个人生命全部的亮光。
  • 爱你那么痛

    爱你那么痛

    两年后,被她狠心抛弃的“穷小子”前男友成为北城最富有的人。他厌恶她,将她踩在脚下狠狠践踏,可还是拿命救了她,却被告知,她跟有钱男人走了。再想遇,她将他忘得一干二净:“我心里一直爱着的人,是我女儿的父亲!”他疯狂报复:“你欠我,这辈子都还不完。”直到他发现,自己就是她女儿的生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