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你们是博士,虽然是学哲学的博士,但同样要关注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既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也是一个大哲学问题。
对任何帝国、任何王朝来说,民生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帝国的灭亡、王朝的更替,最终都在于人民难以存活。一个社会民生多艰的原因可以是多样的,或是帝国无限扩张和战争导致的民不聊生,或是王朝的徭役和赋税过重导致人民难以生存。如果一个社会不能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这个社会是不能持久的。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解决民生问题,天就会塌。民生的重要性,中国和世界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是知道的。中国书籍中就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但它为什么重要、有什么规律,却并不一定知道。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在于从这个日常生活道理中发现了人类社会的秘密。你们是搞历史唯物主义的,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看待民生问题。
为什么历代统治者都知道民生重要,但又不能真正重视民生呢?因为这不是一个认识问题,而是决定于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实际的政治制度。当统治阶级和统治机器全部要依靠人民供养时,只能是搜刮,越多越好。剥削制度的本质决定了人民的负担只能越来越重。中国历代王朝从兴到亡,都从轻徭薄赋开始,都以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告终。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存在原来意义上的民不聊生的问题。资本主义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这是资本主义制度至今仍然没有发生马克思曾经期待的社会革命的原因,也是它们奉行高税收、高福利的原因所在。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革命的理论已经过时,这种说法似是而非。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这种矛盾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不同的表现。在生产力发展低下的前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矛盾的激化表现为普遍饥饿和百姓为生存而抗争。当生产力提供的东西不足时,饥饿是社会革命最主要的原因,而一部分人饥饿缘自财产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高度发展,不会发生社会普遍性饥饿问题,可是社会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它表现为社会的贫富两极对立和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社会一小部分人占有社会绝大部分财富,并为追逐最高利润而掠夺自然。当代贫富对立和生态恶化,使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可以这样说,前资本主义社会是因为穷,因为比较普遍性的贫穷而革命,任何一次大的自然灾害都会成为革命的导火线;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则会因为富而革命,不是普遍的富,而是富而不均,两极分化,少数人占有绝大多数财富,引起抗议和动乱。这还是民生问题,只不过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民生问题,是富裕社会中的穷人问题。
对发展中的中国而言,民生问题既包括发展生产,做大蛋糕,也包括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中国解决民生问题,同样是调整社会基本矛盾的过程。要发展经济,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就不可能改善民生。要调整分配关系。要反对腐败。政治要清明。只有建立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只有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制,才能充分发挥上层建筑在调解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中的主导作用。单纯的财富增加,并不能保障民生,因为它可能为一小部分人占有。民生问题也包括文化民生。要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文化素质,而不只是满足物质需求,还要有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民生问题实质不单纯是经济问题,不单纯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而是涉及整个社会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总体社会观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你们虽然不是学经济的,但完全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