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62900000011

第11章 坛经(2)

神秀思惟B11: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B12,流传供养B13。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着,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B14,不合得法,圣意难测B15。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注释

①生死苦海:佛教认为人都处于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等六道迷界中生死相续、永无穷尽的轮回中。与“涅盘”相对称。生死苦海,指各种苦难的世界,亦即生死轮回之三界六道。众生沉沦于三界之苦恼中,渺茫无际,犹如沉没于大海难以出离,故以广大无边的海来比喻。

②般若:又作波若、般罗若、钵剌若。梵文音译。意译为慧、智慧。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深智慧,即称般若。

③偈(jì):译为颂。颂者,美歌也。泛指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不问三言四言乃至多言,通常四旬一偈。通用于佛教经律论。

④衣法:指衣与法。禅宗传承,师传法于弟子都以付授的袈裟为表征,传衣即传法之义。内传心法以印证宗门的佛心宗旨,外传僧衣以表示师承的信实无虚。衣,指出家人的袈裟。法,正法,指传正法之信征。

⑤思量即不中用:表明禅宗认为若要明白本心,通过思考分析是没有用的,是不能达到的。思量,即思虑度量事理的意思。

⑥轮刀上阵:指上阵作战,舞刀飞转如旋转的车轮一般。

⑦澄心:使心绪澄静平定,集中凝虑。

⑧神秀上座:唐代禅僧(605-706),五祖弘忍弟子之一。汴州尉氏人,俗姓李。身长八尺,龙眉秀目,有巍巍威德,少览经史,博学多闻。至蕲州双峰东山寺,参谒五祖求道。弘忍深为器重,令为教授师,因居五祖门中第一位,有神秀上座之名。弘忍示寂后神秀师迁江陵当阳山传法,道誉大扬。禅门中将之与惠能称为“南能北秀”。禅宗北宗,与南宗的“顿悟”说不同,其教法力主渐悟之说,故而禅史有“南顿北渐”之称。神龙二年(706)神秀示寂,寿一二,敕号“大通禅师”,为禅门谥号最早者。上座,指寺院僧职的名称,唐以前上座是寺院之首,唐以后上座为禅宗寺院住持之下的职位。

⑨教授师:是专门负责教授弟子威仪、作法的轨范师,专门给受具足戒的僧人教授有关行住坐卧等威仪的作法。

⑩依止:即依存而止住的意思。一般指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止。

B11思惟:即思考推度。思考真实的道理,称为正思惟,系八正道之一;反之,则称邪思惟(不正思惟),乃八邪之一。

B12供奉:官名。指被朝廷或皇家聘用的官员,多为擅长文学、美术等各种技艺的人。楞伽经:为佛教经典,全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或《入楞伽经》,四卷本,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楞伽,山名;阿跋多罗,“入”之意思。意谓佛陀入此山所说之宝经,本经宣说世界万有皆由心所造,人认识的对象不在外界而在内心。《楞伽经》对中国禅宗的影响颇大。变相:指依经典之记载,描绘佛的本生故事,或净土庄严、地狱相状等图画,用以宣传教义。又作变像、交绘,略称变。变,乃变动、转变之意,即将种种真实之动态,以图画或雕刻加以描绘。

B13供养: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对下含有同情、怜惜、爱护的意思。又作供、供施、供给、打供,意指供食物、衣服等予佛法僧三宝、师长、父母、亡者等。供养初以身体行为为主,后亦包含纯粹的精神供养,故有身分供养、心分供养之分。

B14宿业障重:又称宿作业。佛教说宿业是指过去世所造的善恶业因。障,指烦恼,烦恼能障碍圣道,故名障。“宿业障重”即指过去世所作的恶业烦恼深重,影响人认识本心。

B15圣意:这里指弘忍的心意。

译文

一天,弘忍大师召集所有的弟子,说:“世人如何解脱生死是很重要的问题,你们整天只知持戒修善追求人天福报,而不知修慧,脱离生死苦海。你们自我本有的佛性如果迷失了,做功德、求福田又哪里能救你们脱离苦海呢?你们各自回去,运用自己的智慧观照本心自性,各自做一首体认佛法的偈来送给我看。如果有谁能明白佛法大意,我就传给他衣钵和教法,他将成为第六代祖师。你们赶快回去做,不得迟缓拖延。费心思考分析是没有用的,因为能体认自我本心、识见真如佛性的人,只言片语就能显现出。像这样的人,即使在战场上将刀挥得如轮子飞舞似的刹那瞬息之间,也能见悟得悟。”

众人听了吩咐后,退回来相互议论道:“我们这样的人,没必要静心思索花费心力来作偈,呈给大师看了,有什么用处?神秀上座现在是教授师,第六代祖师之位一定是他的;我们这些人冒昧轻易地作偈实在是白白浪费精力。”大家听了这话,都打消了作偈的念头,都说:“我们以后追随着神秀禅师就行了,何必费心作偈呢?”

神秀心中思虑:大家都不作偈呈交大师,是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我则必须作一首偈呈交师父。如果不作偈呈交,五祖大师怎么知道我对佛法的见地是深还是浅。我作偈呈交五祖,如果是为了求法,那就是好的,如果是为了获取六祖的位子,那就不对,同凡夫俗子的费尽心机去谋求圣位有什么差别呢?但如果不作偈呈交,终究不能得法,真是太难了,太难了!

五祖大师的堂前有三间走廊,本来准备请供奉卢珍在这里画《楞枷经变相》和《五祖血脉图》,用来永久流传、受人供养的。神秀作好偈以后,好几次想呈送给五祖,一走到大堂前,就紧张得心中恍惚,全身流汗,想呈交偈子总不成功。前前后后过了四天,共十三次想呈送,都始终没有勇气交上去。

神秀心中又想:不如我把所作的偈写到堂前走廊里,任由五祖大师看到,如果猛地称赞这个偈好,我就出来向五祖大师致敬行礼,说明这是我神秀作的。如果五祖大师说这个偈实在不行,那就算我白白在山中修行这么多年,枉受大家礼敬,还再修什么道呢?

当天夜里三更时分,神秀不让别人知道,悄悄地自己持着灯烛,将作好的偈子写在南廊的墙壁上,表明了他对佛法的体认。偈是这样说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神秀写完偈,便回到自己的房中,全寺上下都不知道这件事。神秀又想:明天五祖看到偈后,如果心生欢喜就说明我与佛法有缘。如果说实在不行,那就是我自心仍迷,前世罪业太过深重,不该得到佛法,五祖的圣意真是难以预料。神秀在房中思考,坐卧不安,一直折腾到五更时分。

原文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①。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②。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③,尽诵此偈,即得见性。

门人诵偈,皆叹善哉④。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

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⑤,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⑥,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⑦,于一切时中⑧,念念自见⑨,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⑩。如如之心,即是真实B11。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萨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复两日,有一童子B12,于碓坊过B13,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

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惠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B14,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

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

时有江州别驾B15,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

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注释

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出自《金刚经》,意为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虚幻不实的。相,指能为人们所感觉到的一切有形体的事物和现象。虚,即无实。妄,是不真。虚妄即虚假、非真实的意思。

②恶道:为“善道”的对称,与“恶趣”同义,即指生前造作恶业,而在死后所去往的苦恶处所,主要指地狱。在六道之中,一般以地狱、饿鬼、畜生三者称为三恶道,阿修罗、人间、天上则称为三善道。

③炷香:即烧香、燃香。礼敬:又作敬礼,即礼拜恭敬的意思。

④善哉:称赞之辞,为契合我意的称叹之语。古印度在开会议决之际,表示赞成时皆用此语;又释尊或其他诸佛在赞同其弟子的意见时,也发此语。

⑤慈悲:与乐目慈,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拔苦曰悲,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二者合称为慈悲。佛陀之悲就是以众生苦为己苦的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又因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

⑥无上菩提:指至高无上的觉悟。菩提有三等,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的觉智,称为菩提。此中佛所得的菩提,无有过之者,为无上究竟,故称无上菩提。

⑦不生不灭:生灭,指生起与灭尽,与“生死”同义。离因缘而永久不变的常住存在为无为法,无生无灭、不生不灭。依因缘和合而有,叫做生;依因缘分散而无,叫做灭。有生有灭,是有为法,不生不灭,是无为法。“不生不灭”乃“生灭”的相对词,是常住的别名,也是永生的意思。凡佛经均不外此意。

⑧于一切时中:指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时间,即时时刻刻。一切时,指从无始以来相续无穷的时间,称为一切时。无论何时,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时间,都称为一切时。

⑨念念自见:佛教认为事物和现象变化之迅速莫过于人的心念的起灭。念念者,刹那的意思,意谓极其短暂之时间。

⑩万境自如如:万境,指一切的境界,即人们感觉和思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如如,即“如于真如”。是不动、寂默、平等不二、不起颠倒分别的自性境界,即如理智所证得的真如,故而称如如。万境自如如即指万事万物都真实平等,没有分别。

B11真实:离迷情、绝虚妄称为真实。与“方便权假”对应。身口各异,言念无实,称为虚伪。若表里如一,更无虚妄,则为真实。

B12童子:对寺院中尚未正式出家的青少年的称呼。

B13碓坊:舂米的房间。

B14上人:上德之人。是对智德兼备而可为众僧及众人师者的高僧的尊称。《释氏要览》卷上谓内有智德,外有胜行,在众人之上者为上人。后逐渐成为对出家僧人的尊称。这里是惠能对童子的尊称。

B15别驾:官名。汉代设立,为州长官的辅佐。因随从州官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而得名。

译文

五祖本来已经了解神秀是还未真正人道,还不能识见自心自性的。天亮后,五祖请来供奉卢珍,带到南边廊下,准备请他绘制壁画,猛地看到神秀书写的这个偈,便向卢珍宣称道:“供奉,不用再画了,劳驾你远道而来。佛经上说:凡是一切有形体相状的东西都是虚幻不真实的。只留下这首偈,让人们念诵持奉,依照这个偈去修行,可以避免坠入恶道;依照这个偈的道理去修行,会有很大的利益。”于是,五祖让门下弟子们焚香敬礼,都来念诵这首偈,可以识见自性。

弟子们依照五祖大师的话去念诵这个偈,都心生欢喜称赞不已。

五祖当天夜里三更时分把神秀叫到堂上,问道:“偈是你作的吗?”

神秀回答道:“确实是神秀我作的,不敢奢望求取第六代祖师的位置,只希望师父发发慈悲,衡量弟子我是否还有一点智慧?”

五祖大师说:“你作的这个偈,还没有认识到本性,你只到了门外,还没有登堂入室。依照这样的见解,要想获得无上的觉悟,是不可能的。所谓无上的觉悟,是必须当下识心见性。认识到本心佛性没有生起和毁灭,于任何时候、在每一念中,即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能清楚明白地了知。一切事物现象相互融通而无滞碍,事物本性真实因而一切万法真实不虚,如实呈现。体现真如佛性,自心如实呈现,就是真实。如果有了这样的见解就是体证无上觉悟的本性。你姑且先回去再思考一两天,作一个新的偈给我看。如果重写的偈表明你真的入门了,我就将衣钵传给你。”

同类推荐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

    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

    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点亮心灯的善缘

    点亮心灯的善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变得越来越冷漠,本书作者星云大师以朴实无华的笔法,讲述了人生在世和善与幸福的关系,以此温暖这个社会。
  • 禅说心得

    禅说心得

    这婆娑世界便是一片苦海,无论如何都难逃尘世的重压,却又一切尽如镜花水月,繁华过后终成空。无论悲喜,哭过笑过之后,亦为罔然。所以,看惯这尘世浮华之人,苦求解脱,却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依附于禅。那么禅为何物?事实上,禅的本质极其简单,只要放下知见分别、远离价值判断取舍贪著,透彻地直指事物本身,就可以明心见性。
热门推荐
  • 江山做嫁:半面帝妃请深爱

    江山做嫁:半面帝妃请深爱

    她,不知从何而来,身为皇帝娇妃,却没有存在的意义。老仙的帮助使她重生,她的人生再次改变。“你们等的,我,一定会‘找’你们的。”她,一次机会去了异国,报仇所痛告结,身世成谜,等待她的有什么?最后一句:“..万岁万岁万万岁。”震撼全国
  • 腹黑王爷冷情妃

    腹黑王爷冷情妃

    前世她就如一个人人疼爱的公主,却变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孤女。遭受至爱背叛,不如从此做过绝情绝爱的人,落入异世,竟成了宰相府众人不屑一顾的三小姐,既然要嫁,要是不搞些花样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她那未来的夫君也是很有一套的。
  • 沐念晨风

    沐念晨风

    异地恋熬过了就是一辈子。他跨越一千多公里来到她的身边陪着她,喜怒哀乐,兜兜转转并没有机会让他们分开。
  • 郡主反穿:复仇千金

    郡主反穿:复仇千金

    北萧三百六十八年,七月。八十万士兵惨死扶沙谷,风王风少华战死沙场!十月,辽夏联军攻破北萧皇宫,在太平岭行宫活捉北萧帝,下令屠杀北萧皇室所有人!并展开了一系列的城池大屠杀,每夺一座城池便下令屠城,不论男女老少,凡是北萧国的人通通处死!其手段血腥残忍无比!次年正月,北萧国覆灭。几百万北萧臣民被活埋!几千万士兵被残忍杀死!此战史上称为“扶沙之乱”!卿歌郡主,风少华之妹。为了报仇不顾师父师兄反对,与凶猛嗜杀的辽军厮杀,以一人之力残杀辽夏联军六万多人,终敌众我寡,被逼扶沙谷断天崖。北萧在,她生!北萧亡,她死!誓与北萧共存亡!纵身跳下断天崖,从此宣告北萧彻底的灭亡,北萧上下千万性命没有一个活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凌云壹剑

    凌云壹剑

    剑气凌然的世界,谁与争锋。酌酒一壶,凌云壹剑。
  • 王妃的赚钱之路

    王妃的赚钱之路

    女主叶臻虽然是叶家的二小姐,但是在A市谁不知道叶臻是私生女,下不来台面。所以叶臻的父亲叶朗不喜欢她,继母更不喜欢,而她的妈把叶臻生下来最后丢弃给他的爸爸,叶臻出车祸死亡叶臻的父亲都没有看一下,只是交钱给医院。后来后来穿越到废柴大小姐开始逆袭之路虐渣男打小三,但是有位面瘫王爷来找我对他负责。叶臻想说不要打捞我赚钱。
  • 令也小词

    令也小词

    情溶词墨,续写真心,惊破梦零丁;悲欢蹉跎,岁月悠悠,泪水在颠簸。
  • 眺眺有乌衣

    眺眺有乌衣

    陈国二十年,雍王以清君侧为由领兵攻入皇城,杀“奸臣”灭“小人”宫变中,皇帝驾崩,雍王对外称“奸臣所害”。大雍元年,雍王登基,国号永安。大雍一年,永安帝以“意图谋反”为由下旨将先帝之子永王,陈王,祁王关押至宗人府。先帝还有一女名曰沈浓衣,封号朝安。此女天赋异禀,备受先帝宠爱。宫变当日,朝安公主奇迹消失。沈浓衣差点死了,救她的人叫江眺。沈浓衣问他为何要救她,那人只回了一句“……你”。大胆!竟敢折辱公主。沈浓衣这样想了也这样说了。那人却不以为然,只飘过来一句”记住,从今往后,你不再是沈浓衣,也不是什么朝安公主,你是乌衣。”声音似不忍,似心疼,更多了些欢喜。“乌衣么……”——“乌衣已往人千古,白鹭依然月一洲。”
  • 生而为杀

    生而为杀

    世间流传着仙人的传说;世人苦苦修行,皆为追寻这长生。有一日,这天地间出现了一个身影,再世为人,不屑那求道问佛与入魔。蹉跎天地间,仙魔不论,正邪皆杀,与世为敌!三尺青锋,名离别,求别离!正所谓,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