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62900000005

第5章 金刚经(5)

⑥忍辱波罗密:梵语为羼提,意译为安忍、忍等。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的境。忍不但忍辱,还忍苦耐劳,即认透确定事理。忍有三种,对于人事方面的毁誉,皆能安然顺受,不生嗔恚之心,叫生忍;忍受身心的劳苦病苦,以及风雨寒热等苦,能处之泰然,叫法忍;菩萨修行六度时,了知一切诸法无我、本然不生的空理,将真智安住于理而不动,叫无生忍,无生忍即般若慧。菩萨修此忍力,即能不为一切外来或内在的恶环境、恶势力所屈伏。所以,忍是内刚而外柔,能无限的忍耐,而内心能不变初衷,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佛法劝人忍辱,是劝人学菩萨,是无我大悲的实践,非奴隶式的忍辱。

⑦歌利王:又作哥利王、羯利王、迦梨王、迦陵伽王、羯陵伽王、迦蓝浮王等。意译作斗诤王、恶生王、恶世王、恶世无道王等。佛陀于过去世修行时,歌利王为乌苌国的国王。他的行为非常凶暴恶劣,臣民们都很害怕他,唯恐避之不及。一次,国王带了宫女们,入山去打猎。宫女们趁国王休息时,就自由游玩。在深林中,当她们见到一位仙人在坐禅时,对他生起很大信心,仙人也就为他们说法。国王一觉醒来,不见一人,到各处去寻找,见他们围着仙人在谈话,心中生起嗔恨心并责问仙人,且不分青红皂白地用刀砍下仙人的手脚,看他是否能忍。当时,仙人毫无怨恨,神色不变,不但不嗔恨,反而对国王生起大悲心。这仙人,即释迦牟尼佛的前生。

⑧嗔恨:又作嗔恚、嗔怒、恚、怒。三毒之一,也是六根本烦恼之一。对于苦与产生苦的事物,厌恶憎恚,谓之嗔。嗔恨能使身心热恼,起诸恶业。

⑨无所住心:即其心无住。无住,即无着、不执着。无所住是不滞住善恶、是非、空有、断常、迷悟等等对待的两边,连中道亦不住。

译文

这时候,须菩提听闻了这部经,深刻领会了其中的真谛,禁不住感激涕零地对佛说:“太稀有了,世尊。佛陀宣说了如此甚深微妙的经典,这是从我见道得慧眼以来,未曾听到过的如此殊胜的经典。世尊,如果有人听闻了这样的经义,而能生起清净的信心,即能证悟万法实相,应该知道此人已经成就了最殊胜稀有的功德。世尊,这个真如实相,并不是真实的真如实相,所以如来佛才说它假名为实相。世尊,我今日能够亲闻佛陀讲这部经典,理解其义并受持此经不算难得稀有。如果到了后世的最后一个五百年中,有众生听闻这微妙经义,并能信受奉持,此人才是非常稀有难得的。为什么呢?因为此人已没有对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产生执着。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他已经了悟我相本非真实,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一样本非真实。为什么呢?远离一切对虚妄之相的执着,就可以称之为佛了。”

佛告诉须菩提说:“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如果有人听闻这部经典,而能够不惊疑、不恐怖、不生畏惧,应当知道这人是非常殊胜稀有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所说的第一波罗密,实即并非实有的第一波罗密,只是假名的第一波罗密。

“须菩提,所谓的忍辱波罗密,如来说并非实有的忍辱波罗密,只是假名的忍辱波罗密。为什么呢?须菩提,比如我过去被歌利王用刀支解身体,我在当时就没有心存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我当时被节节支解时,在心中执着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就必定会生起嗔恨的心。

“须菩提,我回想起我在过去五百世做忍辱仙人时,那时,我就不执着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所以,须菩提,菩萨应该舍离所有一切的相状,生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不应该执着于色尘而产生心念,不应该执着于声、香、味、触、法诸尘而产生心念,应当生起无所执着的清净心。如果心中有所执着,就无法无住而生其心了。所以,佛说菩萨的心念不应该执着于色相而布施。须菩提,菩萨为了利益一切的众生,应当如此进行布施。如来说一切所有的形相都是因缘聚合的假名形相,又说一切所有的众生也不是真实的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讲真话的人,讲实话的人,讲真理的人,而不是说谎话的人、不是讲怪异话的人。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法,既非实有又非虚无。须菩提,如果菩萨心里执着于法相而行布施,就会好像人进入黑暗中什么也看不到。如果菩萨心里不执着于法相而行布施,就好像人有双眼,在日光的照耀下,能一清二楚地看见各种色法一样。

“须菩提,未来之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这部经信受奉行和诵念受持,如来凭佛无碍的智慧可以悉知这种人,也可以悉见这种人,一定能成就无量无边无尽的功德。”

原文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①,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②。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③。如来为发大乘者说④,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⑤,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⑥,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注释

①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犹言一天中的上午、中午、晚上三个时段。约十点钟以前为初日分,十点到下午二点为中日分,二点钟以后是后日分。

②劫:古代印度的时间单位,佛教沿用之。泛指极长的时间。音译为劫波、劫跛、劫簸、羯腊波等。意译为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时等。在印度,通常以一劫为梵天的一日,即人间的四亿三千二百万年。佛教则视之为不可计算的极长时间,故经论中多以譬喻故事喻显之。佛教对于“时间”的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的过程。

③功穗:音译作惧曩、虞曩、求那等。功是指福利之功能,德则指此功能为善行之德。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即意指功能福德,亦谓行善所获之果报。又世人拜佛诵经布施供养等,都叫功德。

④大乘:音译为摩诃衍那、摩诃衍等。又作上衍、上乘、胜乘、第一乘等。乘即交通工具之意,指能将众生从烦恼之此岸载至觉悟之彼岸之教法而言。不以个人之觉悟为满足,而以救度众生为目的,一如巨大之交通工具可载乘众人,故称为大乘。以此为宗旨之佛教,即是大乘佛教。

⑤小法:即指小乘法。佛之说法,实际并无二致,只因弟子发心不同,致使浅者见浅,深者为深,而有大小乘之别。

⑥作礼围绕:佛在世时,弟子来见佛,大都绕佛一匝或三匝,然后至诚顶礼。在古印度,环绕佛塔右行三匝或更多匝,是一种表示虔诚恭敬的礼仪。此作礼围绕的习俗亦随佛教的传播,而在世界各地沿用至今。

译文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上午以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身体来布施,中午也以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身体来布施,下午也同样以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身体来布施,如此经百千万亿劫都没有间断过以身体来布施。如果又有一个人,听闻了此经典,生起不退的信心,他所得的福德胜过前述以身命布施的人,更何况抄写经文、信受奉行、阅读背诵、为他人解说呢!

“须菩提,简而言之,此经具有不可思议、不可估量、无边无际的功德。如来本为发大乘菩萨道心的人而说,为发最上佛乘的众生而说。如果有人能信受持行、阅读背诵、广为他人宣说,如来可以悉知这个人,也可以悉见这个人,一定能成就不可衡量、不可称计、无边无际、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样的人,就担当得起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家业。为什么呢?须菩提,一般乐于小乘佛法的人,会执着于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对于此经典他们不会听闻信受、阅读背诵、广为他人宣说。

“须菩提,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这部经典,一切世间的天神、人类、阿修罗都应该于此虔诚供养。应当知道此经所在之处即等于是佛塔的所在地,就应恭恭敬敬围绕示礼,以各种芳香的花朵和细香散于其四周,虔诚地供养。”

原文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①,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②,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③,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④。”

注释

①业:音译为“羯磨”。最早见于印度的古奥义书,是婆罗门教、耆那教等都袭用的术语。佛教中一般解释为造作。意谓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的力量。此外,“业”亦含有行为上善恶苦乐等因果报应思想,及前世、今世、来世等轮回思想。一般而言,业分身、语、意等三业,以身体之行动与言语表现其意志者,即是身业、语业;内心欲行某事之意志称为意业。业生灭相续,必感苦乐等果,果是业果,结果的因即是业因。业虽由人的身口意所造,但受烦恼的支配。若造善恶之业,其后必招感相应之苦乐果报。以有业因,故招感业果;非善非恶之无记业则无招果之力。佛教所说的恶业(罪业)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五恶业和十恶业。五恶业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和饮酒,反之,则称五善。十恶业则包含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和邪见。离以上十恶,则为十善。恶道:为“善道”之对称,与“恶趣”同义,即顺着恶行而趋向的道途。即指生前造作恶业,而于死后往生的苦恶处所。在六道之中,一般把阿修罗、人间、天上称为三善道,地狱、饿鬼、畜生则称为三恶道。

②阿僧祗:印度数目之一,又作阿僧伽、阿僧企耶、阿僧、僧祗等,意谓无量数或无穷极之数。此词多用于计量劫数,而计量劫数时,有小阿僧只劫与大阿僧祗劫两种。

③那由他:数目名,又作那庾多、那由多、那术、那述等。指极大之数,有说是相等于今天的百亿,也有说是千亿,或更大之数。

④果报:由过去业因所招感的结果。又作异熟、果熟、报果、应报、异熟果等。由于过去的业因造成现在的结果,所以叫做果,又因为这果是过去的业因所召感的酬报,所以又叫做报。譬如米麦的种子是因,农夫之力或雨露之润等是缘。当来年米麦成熟时,对于之前的米麦种子而言,则是果,对于过去农夫之力、雨露等而言,则为报。

译文

佛接着又说:“再次,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这部经信受奉行和讽诵受持,反而受人轻贱,这个人前世所造的罪业本应该堕入恶道,因为现世被世人所轻贱,他前世的罪业就因此而消除,他也可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我想起过去无量无尽的劫前,在然灯佛前,曾遇到过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的佛,我全都一一亲承供养,一个也没有错失过。如果有人于未来之世,能够受持读诵此经,他所得到的功德,和我过去供养诸佛的功德相比,我不及他百分之一,千万亿分之一乃至数字、譬喻都无法达到的无数分之一。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未来世中,能够受持读诵此经,他所得到的功德,我如果一一具体细说,也许有的人听到后会心慌意乱,狐疑而不相信。须菩提,应当了解此经的内容意义是不可思议的,所得到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①,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②。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同类推荐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 《神圣家族》导读

    《神圣家族》导读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的一种,主首先介绍了《神圣家族》的写作缘由及其成书过程,然后分析该书的文本结构及其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要旨,随后依照原著结构逐节进行解读。书稿主要阐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变化脉络和理论发展逻辑,描绘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初始形态,进而指出《神圣家族》的理论意义及现实影响,提倡真正理解和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本书通过多篇禅意故事,告诉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当下、知足常乐、珍藏本钱、顺其自然等积极健康的观念。
  • 了解伊斯兰教

    了解伊斯兰教

    《了解伊斯兰教》是《回族研究》创刊二十周年精品书系之一。《了解伊斯兰教》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伊斯兰文化,是回族文化的核心文化,为回族提供了彻底的一神论信仰、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伊斯兰教与回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 人生的阶梯

    人生的阶梯

    本书是“星云大师人生修炼”丛书之一。作者星云大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应积极看待生命、正确对待金钱与财富、注重培养待人接物的人生修养、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对社会知恩图报等等。
热门推荐
  • 盛世宠婚:总裁强势溺爱

    盛世宠婚:总裁强势溺爱

    她是A市商业翘楚之后,继承亿万家产,却唯独倾心于他。嫁入他家,本以为换来甜蜜幸福的生活,却不想,他竟于她庶妹暗度陈仓,一心想要她命丧黄泉。无奈在她发现为时已晚。一朝梦醒,她坐上婚车,那些莫须有的记忆充斥着脑海,她要将一切尽数讨回!一场意外她与他相遇,她的坚强刺痛着他的眼眸。“郁澜,做个交易?”“有什么好处?”“以身相许”
  • 吸血伯爵的神秘新娘

    吸血伯爵的神秘新娘

    为了保住岌岌可危的孤儿院,她答应嫁给一个神秘的男人,是一家大型集团的CEO,据说甚少露面,其实嫁给谁她无所谓啊,但是对方能不能是个正常的男人?不对,应该是说,对方能不能是个人?能不能?为毛用那种眼神看着她?一双冷澈的眼眸没有一点情绪,只是看着她的脖颈,感受着皮肤下面滚动的血液,慢慢向着她靠近!“口下留人!”她大喝一声,紧紧捂住自己的脖子,“我我我贫血,还刚刚来过大姨妈,我没血,没血!”“你活着。”陈述的语调,似乎没有情绪。活着就代表有血!对,活着,活着就能跑!一定要跑!绝对不能被吸死!我跑我跑我跑跑跑!
  • 梦里有你易爷爱死你

    梦里有你易爷爱死你

    虞初梦从来也没有想到自己如此幸运,自己一直喜欢的人也一直喜欢着自己。如果你愿意让我进入你的世界,我一定死皮赖脸,这辈子就赖上你了。傅寒易一直觉得“深情不被辜负”这句话是假的,无论自己怎么靠近她,她都是避之不及。直到有一天,她说喜欢他。如果你要星,我就摘星,如果你要游水,我就行船。
  • 逆世邪凰:杀神女帝

    逆世邪凰:杀神女帝

    南沐国嫡出公主本是万人敬仰之尊,却因天煞孤星入命而神憎鬼厌,爹爹不疼,娘亲不爱甚至连宫女都可尽情的欺负于她,最后还因无法忍受宫女的虐待撞墙而死。重获新生,软弱人生彻底改变,说她是克父克母的天煞孤星,那她就要做克尽天下的杀神。要她李代桃僵深入虎穴?那她就取而代之夺天下。杀兄弑父谋权位,领兵战敌定八方。凤眸轻睨,万里山河臣服脚下。
  • 魔法世界的日常冒险

    魔法世界的日常冒险

    这是一个充斥着魔法的世界,魔法早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方方面面,而在这之间,有一群利用魔法生活的人们,他们被称为魔导士,隶属于各个魔法公会接受委托执行任务。各个国家内都有很多这样的魔法公会我们的故事就从圣兰王国的麦东克利特城开始。。。
  • 铁与血的英雄传说

    铁与血的英雄传说

    只有经历过铁与血的洗礼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在英雄辈出的世界里,正在上演一场铁与血的试炼。
  • 异界查克拉之王

    异界查克拉之王

    想学忍术吗?想成为火影吗?那就加入万界查克拉系统吧!写轮眼、万花筒写轮眼、永恒万花筒写轮眼、轮回眼,妖兽、通灵兽、尾兽、神兽,忍术、体术、幻术、仙术、法术、神术,这些统统都不是梦。不用修炼、不用夺舍,轻轻松松成为查克拉之王你还在等什么?
  • 沧海遗珠

    沧海遗珠

    以龙族和羽族炎黄大战为背景,羽族公主需北方天帝颛顼演绎出缠绵凄美的爱情故事,呈现华美宫廷神话风。苍山万重:在调遣自然之力的巫术世界,李寄和大巫云将在奉献和牺牲中彼此成全,演绎出富有南国异族情调的蛮荒传说。苍穹霞想:诸龙吐骨形成的浮岛方丈山是仙人乐土,却因为妖物狂鸟而濒临毁灭,失忆的术士鸫咏,与方士严君平捕来天人雏小七对抗狂鸟,牛郎织女、七仙女董永,八月浮槎等传说将在这个故事中融会贯通,演出一段霞想海游的仙道传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爱伦堡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爱伦堡

    本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