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47900000014

第14章 李白(2)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李白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都是在蜀度过的,对蜀地的山山水水怀有深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形离不离。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

此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全诗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囊括长江中游数万里河山景色,汇入诗篇,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绝妙佳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原文

长门①怨二首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②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注释

①长门:即长门宫,汉宫名。

②金屋:给所宠爱的女人居住的华丽房子。

赏析

《长门怨》是一个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者,为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相如为作《长门赋》。……后人因其《赋》而为《长门怨》。”陈皇后,小名阿娇,是汉武帝皇后。李白的这两首诗是借这一旧题来泛写宫人的愁怨。两首诗表达的是同一主题,分别来看,运思、布局各不相同,合起来看,又有珠联璧合之妙。

第一首,通篇写景,不见人物。而景中之情,浮现纸上;画外之人,呼之欲出。

诗的前两句“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点出时间是午夜,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两句中,上句着一“挂”字,下句着一“流”字,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

诗的后两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点出题意,巧妙地通过月光引出愁思。本是宫人见月生愁,或是月光照到愁人,但这两句诗却不让人物出场,把愁说成是月光所“作”,运笔空灵,设想奇特。前一句妙在“欲到”两字,似乎月光自由运行天上,有意到此作愁;如果说“照到”或“已到”,就成了寻常语言,变得索然无味了。后一句妙在“别作”两字,其中含意,耐人寻思。它的言外之意是:深宫之中,愁深似海,月光照处,遍地皆愁,到长门殿,只是“别作”一段愁而已。

从整首诗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以斗柄横斜为远景,以空屋流萤为近景的月夜深宫图。境界是这样阴森冷寂,读者不必看到居住其中的人,而其人处境之苦、愁思之深已经可想而知了。

第二首诗,着重言情。通篇是以我观物,缘情写景,使景物都染上极其浓厚的感情色彩。上首到结尾处才写到“愁”,这首一开头就揭出“愁”字,说明下面所写的一切都是愁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

诗的首句“桂殿长愁不记春”,不仅揭出“愁”字,而且这个愁是“长愁”,也就是说,诗中人并非因当前秋夜的凄凉景色才引起愁思,乃是长年都在愁怨之中,即使春临大地,万象更新,也丝毫不能减轻这种愁怨;而由于愁怨难遣,她是感受不到春天的,甚至在她的记忆中已经没有春天了。诗的第二句“黄金四屋起秋尘”,与前首诗第二句遥相绾合。因为“金屋无人”,所以“黄金四屋”生尘;因是“萤火流”的季节,所以是“起秋尘”。下面三、四两句“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又与前首诗三、四两句遥相呼应。前首诗写月光欲到长门,是将到未到;这里则写明月高悬中天,已经照到长门,并让读者最后在月光下看到了“长门宫里人”。

这位“长门宫里人”对季节、对环境、对月光的感受,都是与众不同的。春季年年来临,而说“不记春”,似乎春天久已不到人间;屋中的尘土是不属于任何季节的,而说“起秋尘”,给了尘土以萧瑟的季节感;明月高悬天上,是普照众生的,而说“独照”,仿佛“月之有意相苦”(唐汝询《唐诗解》)。这些都是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所说的“无理而妙”,以见伤心人别有怀抱。整首诗采用的是深一层的写法。

这两首诗虽然以“长门怨”为题,却并不拘泥于陈皇后的故事。诗中展现的,是在人间地狱的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人的悲惨景况,揭开的是冷酷的封建制度的一角。

绝妙佳句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原文

东鲁门①泛舟二首(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开②,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③寻④溪转,疑是山阴⑤雪后来。

注释

①东鲁门:在兖州(今山东曲阜、兖州一带)城东。

②天倒开: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③泛月:月下泛舟。

④寻:这里是沿、随的意思。

⑤山阴:今浙江绍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寓居东鲁时所作。诗中写的是月下泛舟的情景。

“日落沙明天倒开”一句写景非常奇妙。常言“天开”往往与日出相关,把天开与日落联在一起,则闻所未闻。但它确乎写出一种实感:“日落”时回光返照的现象,使水中沙洲与天空的倒影分外眼明,给人以“天开”之感。这光景通过水中倒影来写,更是奇中有奇。此句从写景中已间接展示“泛舟”之事,又是很好的发端。

“波摇石动水萦回。”按常理应该波摇石不动。而“波摇石动”,同样来自弄水的实感。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时,往往会产生各种错觉。波浪的轻摇、水流的萦回,都可能造成“石动”的感觉。至于石的倒影更是摇荡不宁的。这样通过主观感受来写,一下子就抓住使人感到妙不可言的景象特征,与前句有共同的妙处。

月光映射水面,铺上一层粼粼的银光,船儿好像泛着月光而行。这使舟中人陶然心醉,忘怀一切,几乎没有目的地沿溪寻路,信流而行。“轻舟泛月寻溪转”,这不仅是写景记事,也刻画了人物的精神状态。一个“轻”字,很好地表现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

到此三句均写景叙事,末句才归结到抒情。这里,诗人并未把感情和盘托出,却信手拈来一个著名故事,予以形容。事出《世说新语·任诞》,说的是东晋王徽之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时,在一个明朗的雪夜,忽然思念住在剡地的好友戴逵,便连夜乘舟造访,隔了一宿才到达。王徽之到后,却不入见,反而掉过船头回去了。别人问他何以如此,他答道:“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乘兴而行”,正是李白泛舟时的心情。那时,他原未必有王徽之那走朋访友的打算,用访戴故事未必确切;然而,他那忘乎其形的豪兴,却与雪夜访戴的王徽之颇为神似,而那月夜与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无怪乎诗人不禁糊涂起来,我是李太白呢,还是王徽之呢,一时自己也不甚了然了。一个“疑”字运用得极为传神。

绝妙佳句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原文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①。

却下②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释

①罗袜:丝织的袜子。

②却下:放下。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前两句写无言独立玉阶,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主人公却还在痴痴等待。“玉阶”二字可以看出主人公居室之豪华,足穿罗袜,可见她的身份、仪态均与众不同。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

后两句写寒气袭人,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以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既下矣,却更难消受此凄苦无眠之夜,于更无可奈何之中去隔帘望月。“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工力。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胜于正面描写。

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有幽邃深远之美。

绝妙佳句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原文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①文章建安骨②,中间小谢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④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⑤。

注释

①蓬莱:汉时称宫廷著述藏书之所东观为道家蓬莱山,唐人用以代指秘书省。

②建安骨:指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作品风格刚健清新,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③小谢:即谢眺,与其先辈谢灵运分称大、小谢。

④览:通“揽”,摘取。

⑤散发弄扁舟:指避世隐居。

赏析

这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谢眺楼是南齐著名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

诗的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以往的岁月已经弃我而去,无法挽留;如今的岁月却只能使人心烦意乱,忧心忡忡。这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排比句式,生动宣泄了李白内心的忧愤。

三、四两句陡然一转,写秋高气爽、寥廓明净的天空,万里长风正吹送鸿雁远去,如此壮阔明朗的景色,使诗人不觉烦忧顿释,精神为之一振,“酣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五、六两句又从胸中情转到眼前景。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眺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眺楼和校书。

七、八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摘取明月。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

然而诗人的精神尽管可以在理想的王国里飞升,诗人的身体却无法离开污浊昏乱的尘世。而当他从幻想中回到现实,就更加强烈地感到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从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情感转折,正是理想与现实巨大反差所造成的必然。最后两句是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诗人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遂产生归隐之心,表达了他为坚持自己理想,保持人格清白,誓不与昏乱现实妥协的决心。

全诗感情瞬息万变、波澜迭起,结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语言清新自然、雄奇奔放。

绝妙佳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同类推荐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明式家具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明式家具

    形态各异的家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致说来,世界上的家具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东方系统以中国家具为主,而西方系统则以英国家具为主。由于受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地理气候、制作技巧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传统家具走着与西方家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一种工艺精湛、耐人寻味的东方家具体系,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在中国的古代传统家具中,明式家具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家具的杰出代表,它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家具及室内装饰的发展。
  • 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文集

    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文集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本反映江汉大学教育学院和武汉市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近年来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成果的文集。这本文集饱含了各级领导对江汉大学教育学院和武汉市中青会的真心关爱和热情支持;凝结了江汉大学教育学院全体师生和武汉市中青会广大会员的长期努力和辛勤汗水。这本文集从教育理论、教学教改、管理育人、教师教育、心理健康五个方面,比较全面而又有代表性地记录和反映了我们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中所作出的不懈探索。
  • 学生青春期摆脱烦恼的教育艺术(下)

    学生青春期摆脱烦恼的教育艺术(下)

    我们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规律,特别编辑了《学生青春期教育与培养艺术》,主要包括性知识教育、性心理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健康心理教育、摆脱青春期烦恼教育、健康成长教育、正确处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坚强意志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知识性和指导性,能够全面指导广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 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自由体操·技巧体操

    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自由体操·技巧体操

    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自由体操·技巧体操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自由体操·技巧体操
  • 新课改·高一思想政治备课素材

    新课改·高一思想政治备课素材

    《高1思想政治备课素材(全1册)(新课改)》内容科学全面,素材直观生动,针对性强,目的是提高教师拥有知识的水平和数量、深度和广度,使教师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教学工作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尽情地畅游,从而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热门推荐
  •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讲述了在春秋五霸中,秦穆公最具多面性。他是一个以吃亏为福,三置晋君。甚至助其对手登上霸主之位的大智若愚的君子:是一个打破禁锢。以五羊皮举百里奚于奴隶之中,君臣戮力,一统六合的霸主:是一个超越一己之私情,对曾经背叛过他的女人姚圆圆信任如初的伟丈夫:是一个大赦农民之过。赐其马肉调料的和蔼长者……《春秋五霸秦穆公传》由秦俊著。
  • 暖一冬的阳光

    暖一冬的阳光

    苏子凌想要一份薄荷般的爱情,却陷在宋翊東那句“你是暖翊東的阳光,而我只愿向阳而生”的告白里。
  • 捕神系列紫龙须

    捕神系列紫龙须

    情感使人强大,也能够令人变得脆弱,因情所伤的人往往会陷入黑暗的心渊,有些人能够自拔,却不愿跳出,且看盛极一时的神捕如何在善恶对错间挣扎。
  • 平凡人生之成长

    平凡人生之成长

    年少的幻想会随着年龄增长被平凡的生活所磨灭,此谓之曰,成长
  • 桃魔人

    桃魔人

    他十指十印,怪异诡谲却一身正气,罕见的桃色双瞳蛊惑人心,是仙麟稽大陆上年青一代的骄子;她眼中藏着毁灭与生存,同样的桃色双瞳带来的却是死亡与诅咒的力量;他们机缘巧合走到一起,如同阴阳两面,被世人称为桃魔人……
  • 山中客

    山中客

    老张扛一捆稻草,从山上下来。稻草干燥而蓬松,在清晨清冽的空气中香味依旧不散。下了几日冻雨的山路变得湿滑,一旁的粟米草上还留有细微的霜粒。其实从昨天起,天就阴干起来,像块风吹肉。谷地里的风硬硬地,打落了不少枫香的叶子,扎入脖子,有几分像稻草劐人的边沿了。
  • 我的极品冰山公子

    我的极品冰山公子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她——木卷耳,穿越异世,遇见了她的极品冰山公子。异世纷乱,是否情深缘浅?还是早已注定……
  • 今生很幸运遇见你

    今生很幸运遇见你

    瞎编一波。叶公子叶辰和顾柒月一见钟情,原本浪荡的人生因为有了她而有了光彩,顾柒月也终于从心结中走了出来。两个人携手前行,共同努力,最后成功走到一起。
  • 你是谁的太阳

    你是谁的太阳

    这是一部80后心灵反思之作。这是一次穿越理想与现实之行。这是一首慷慨激越的生命之歌。故事发生在2007年东海之滨的宁波,以及华中腹地大别山南麓的西陵城。故事以诗人景远林和作家景唐父子为线索,交替展开故事,将两代人的成长历程置于同一语境之下,形成强烈的文化反差和地域反差,引人深思。全书语言洗练、诗意、新锐、幽默,故事性强,可读性强。
  • 穿越异界搞团建

    穿越异界搞团建

    终于穿越了,我要成为主角啦!咦,你也是穿越者?好巧,我们整个班都是穿越者?看穿越者之班——龙明九舍如何在异界上课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