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10500000034

第34章 纳家户回族民俗调查(3)

24.烩羊肉

纳家户回族民间传统宴席十大碗之一,将熟羊肉切成一寸半的大片,放入盛鲜汤的炒锅里调入香菜、粉丝、姜末、花椒粉等,快出锅时调入味精,装碗即成。吃时汤鲜肉烂,香味扑鼻。

25.盖碗茶

“金茶、银茶、甘露茶,比不上回回的盖碗茶。”盖碗茶是回族茶文化的一大特色。盖碗茶的花样甚多,随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夏季以青茶为主,冬季以花茶为主,需要保健时可饮用八宝茶。八宝茶配料有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开水冲泡,茶味浓酽甘甜,饮用时将茶碗盖与茶碗轻轻错位,用三个指头端起,轻轻吸一口,清香四溢,回味无穷。

四、回族服饰习俗

回族在服饰上既有伊斯兰文化的特点,又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就西北回族人的服饰而言,青海、宁夏、新疆、甘肃、陕西都会有地域性的差异。云南的白回、傣回、彝回,西藏的藏回,内蒙古的蒙回,国外的东干回、秦回(Chin Ho,又译“中国回”,是居住在缅甸、泰国的回族后裔)等更是各具特色。一般而言,回族服饰由头饰、体衣、足衣三大部分组成。“头饰”就是帽子、盖头,“体衣”就是上衣、裤子,“足衣”就是鞋袜。我们从头饰、体衣、脚饰三个方面来看纳家户回族服饰习俗。

(一)头饰

回族头饰分男性头饰和女性头饰,在形制和要求上各有不同。头饰是回族服饰最鲜明的表征,也最具有同质性。无论是在江南水乡,还是在西北的黄土高原、东北的黑土地上,只要是回族聚居的地方,天南地北的回族人都可以看到同样的回族头饰。这一习俗与中国汉族的服饰习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是各地回民族群认同的依据,更是回族族群符号的突出标识。纳家户村回族服饰的特点体现在头饰,即男人白帽、用于礼拜的“戴斯塔尔”、已婚妇女的卫生帽、女人围盖头或纱巾等。

1.回回帽

男子戴的无檐小白帽,亦称“礼拜帽”或“号帽”。回族传统男帽是一种无檐小圆帽。回族在礼拜叩头时,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戴无檐帽更为方便,遂发展成为一种服饰习俗。纳家户男性所戴的圆帽主要是平顶或棱角的,颜色各异,有白、灰、蓝、绿、红、黑等颜色,有的是纯色,有的还在圆帽上刺绣精美的图案。在布料选择上,一般用的确良、涤卡、棉布等,也有用白棉线钩制的。不同年龄的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帽形与颜色。

已婚女性也经常戴这种帽子。戴帽子不仅是妇女结婚与否的一种符号表征,也是其是否遵守伊斯兰教教法的一种体现。纳家户妇女,一旦结婚,第二天就开始戴帽子,帽子有点像医院医生带的卫生帽,尺寸有大小,颜色主要有三种,白色、淡红色、蓝色。过去主要是戴白色,现在受外界影响,妇女中戴淡红色、蓝色者亦不少。妇女戴帽子,很有讲究,不能随意来戴,帽子必须将头发全部遮住,因为在穆斯林看来,妇女的头发属于羞体,只能让自己的丈夫看见,不能让别人看见。现在纳家户的中老年妇女,几乎都戴这种帽子,而且恪守甚严。但一些年轻妇女,尤其是参加工作的妇女,在单位几乎都不戴帽子。

2.戴斯塔尔

“戴斯塔尔”(Dastār),穆斯林头饰之一,波斯语音译,意为“缠头布”,阿拉伯语称“尔玛麦”。原为阿拉伯人防暑用的头巾。伊斯兰教兴起后,缠用此巾被列为圣行。中国穆斯林遵圣行,在礼拜时,一般有戴“戴斯塔尔”的习俗。《藩部要略》记载:回人自呼白帽,曰:达斯塔尔。戴斯塔尔长度一般为9尺或12尺。缠头时有许多讲究,前面只能缠到前额发际处,不能把前额缠到里面,这样不利于叩头礼拜,缠巾的一端要留出一肘长吊在背心后,另一端缠完后压至后脑勺缠巾层里。纳家户人一般戴“戴斯塔尔”者主要是阿訇、满拉和一些经常上寺的老者,阿訇、满拉一般将其放在教长室和宿舍里,其他人平日里则将其放在清真寺大殿内,在礼拜时,缠戴在头上,礼拜完即取下。

3.盖头和纱巾

纳家户回族妇女也多戴盖头和纱巾。戴盖头主要是一些老年妇女,戴纱巾则以年轻的未婚女性为主。盖头用丝、绸、纱、绒等精细料子制成,能把脖颈、头发、耳部及首饰全部遮盖,前面稍短,遮住前额,后面略长,垂在后背。回族妇女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纳家户回族民俗街的一些穆斯林用品店,专门销售穆斯林妇女使用的纱巾,色泽鲜丽,清秀大方,深受当地回族女性的喜爱。

(二)服饰

过去纳家户回族男子爱穿白色对襟上衣、白色衬衫配黑色或藏青色坎肩。坎肩俗称“马夹”。在雪白的衬衫上套一件合体的黑色坎肩,黑白鲜明,表现了回族简朴清新、文雅大方的民族服饰特点。夏天的布坎肩在襟边、袋口处用针缝扎出明线,使衣服各边沿挺工整,突出服装的线条美。冬季的皮坎肩则选用胎羊皮和短毛羊皮缝制,讲究轻、柔、平、展。回族常做礼拜,洗大净、小净时要挽起袖子,穿上坎肩既方便,又保暖。回族有练武的习俗,穿坎肩习武,显得轻便豁达,潇洒干练。

在礼拜时,回族阿訇、满拉和老人喜欢穿“准白”,这样显得庄重。“准白”是阿拉伯语音译词汇,意为“袍子”“长大衣”,其款式近似大氅(即现代大衣),但不翻领,多为制服领口。满拉在举行“穿衣”仪式时,本坊教民会赠送给他一件新“准白”及绿帽等,祝贺他在清真寺学习毕业。

过去,纳家户村的回族老人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年妇女有扎裤腿的习惯。男青年喜爱穿白色或青色的“中摆”,即直领对襟中式大衣。老年妇女,特别是农村老年妇女,喜欢穿蓝布大褂或青布大褂。青少年女子则喜欢穿红、绿、蓝色衣裤。有的还在鞋帮、袜底上绣花。回族姑娘从小就有佩戴金银首饰的习惯,一般在7岁时就扎耳朵眼,戴银耳环,回族成年男子还喜欢留胡须。

(三)鞋饰

在纳家户回族中,老年人有在秋冬季喜欢穿皮袜子的习俗。皮袜子,阿拉伯语音译为“麦赛海”,故又称“麦赛海袜”,俗称模靴、模子等。一般用近似皮夹克软、薄的牛皮制成,洁净光亮,结实耐用。如果穿上麦赛海袜子可以免去小净中的洗脚程序,只需用湿手在袜子的脚尖至脚后跟摸一下,即等于洗脚。所以回族穆斯林一般比较喜欢麦赛海袜子。

旧时回族男子的鞋,春夏多为自制的方口或圆口布鞋,也有用麻线钩制的凉鞋。冬天则多穿棉布鞋或手工制作的“毡窝窝”鞋。且袜跟、鞋垫多绣花。回族老人喜欢扎绑裤腿,这样显得干净利索,行动方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多数回族群众都到商店购买各种布鞋、皮鞋和凉鞋等。

(四)佩戴首饰

纳家户回族妇女有佩戴手镯、耳环、戒指等金银首饰的习俗。其戒指戴法与土耳其、埃及、巴基斯坦等伊斯兰国家穆斯林的讲究基本相同: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婚,戴在中指上表示未婚,戴在小拇指上表示已有对象还未结婚。在中国回族及伊斯兰国家穆斯林中,女子订婚时,男方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将金银首饰作为聘礼送给女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服饰受汉族服饰文化的影响愈来愈大,在农村回族聚居区和散居在城镇的回族居民中,回族服饰已发生很大变化。除回族的头饰和宗教人员、老年穆斯林的服饰外,聚居区的中青年回族和散居在城镇的回族的服饰特点不明显。过去手工缝制的回族服装已很难见到,回族男子服装已由单一的白汗衫、青坎肩向着款式新颖的西装、牛仔裤、夹克衫等时尚服装发展;城市甚至农村的回族女子穿短袖衫、紧身衣、长短裙、高跟鞋、流长发、烫卷发已成为平常现象。现在已很难从日常服饰打扮上分辨出不同民族来。但在回族重要节日和宗教仪式上,多数穆斯林无论老幼都会穿上具有回族服饰特点的服装。

五、婚姻习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对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来说,是每一个人的神圣义务。伊斯兰教以宗教律法的形式规定了穆斯林的婚姻伦理。伊斯兰教不主张独身主义,并主要实行教内婚,回族的婚姻一般都是族内婚。在与外族通婚的问题上,一般都是回族男子娶外族女子,但回族女子嫁给外族男子的却甚少。回族婚俗在具有伊斯兰教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融合了中国本土汉族婚姻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二元特征。这在纳家户回族婚姻习俗中有明显的表现。

(一)提亲

传统纳家户人婚姻,重视门当户对,婚姻能否成功,必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人的婚姻具有父母包办的性质。当一个家庭中男子到了适婚年龄,父母就开始为其张罗着找对象。传统回族社会中,姑娘一般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多数家庭为儿子张罗对象时,主要是靠亲戚和熟人介绍。在一些宗教节日或婚礼时的宴席上,一些家庭会有意安排待嫁的女儿去露面,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将此谓之“(cù)姑娘”。当一家父母或其儿子看上一家姑娘时,首先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其家庭背景、父母的为人以及姑娘的针线和茶饭等方面打听了解,待一番考察之后,觉得合适才找媒人去提亲。为了能促成婚姻,男方家一般请女方家的亲戚为媒人,或男或女,也有找两个媒人的。一般都是先让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媒人到女方家后,将男方及其家庭情况进行介绍,并转达男方家与女方家结亲的意愿。在整个过程中,媒人会发挥其巧舌如簧的作用,积极撮合。女方家为慎重起见,考虑到女儿终身幸福,要对男方家进行考察,一般由女方的亲人亲自到男方家登门拜访,抑或从侧面了解男方家的相关情况,纳家户人称之为“家”,如果对男方家的情况满意,就答应女儿与男方见面相亲;如果对男方家不满意,就会拒绝相亲。现在,一般都是青年男女谈好后,才请媒人给女方家说媒,媒人在这里只是一个形式上的中介。

(二)合口

这一程序有点像其他地方回族婚姻中的“说赛俩目”,由媒人带着男方及其父母,亲自到女方家去,女方家到时候会款待来客。在家里,女方也会不时出现,尤其是在吃饭时,女方要端茶。如果女子对男方有意,就会将杯子里的茶倒满,如果不中意,就倒上半杯子;如果男方看上姑娘,就喝点姑娘倒的茶,看不上就不喝茶。如果双方都有意,就会在当天说“赛俩目”,男方家向女方家要“口唤”,女方家一旦答应,就意味着亲事成立,这时男方及其父母都要给女方给见面礼,有多有少,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此时双方家庭达成了婚姻的初步协议。

(三)道喜

当合口后,很快媒人和男方及其父母就到女方家,两家就开始商定男方家给女方家的财礼、女方的衣服和首饰、各种份子等。财礼有多有少,不同时期,数量不一,现在一般都是在两三万元。除此之外就是活羊一只,宰过的羊一只,再另外准备半只羊给媒人。给女方的还有60~100个不同的份子,基本上都是半斤,有茶包两个、核桃包两个、枣子包两个、葡萄包两个、花生包两个、白糖包两个、黑糖包两个等,如果种类较少,则增加每一种类的数量,基本上达到要求的份数。在具体的商定中,尤其是对于聘礼,也会存在着两家间的博弈,时有讨价还价的事情,纳家户人有句俗语:“说媳妇夸富贵,娶媳妇告艰难。”说的就是道喜中的聘礼博弈。

(四)定亲

男方要按照女方的要求“纳礼”。聘礼俗称大礼,一般在定亲时由男方家长给女方家长一定数额的现金和数身质量较好的衣物、家具摆设、家用电器、金首饰、手表等。送聘礼的这天,男方家请来阿訇和媒人,由亲属3~5人带着聘礼和宰好的羊和活羊各一只送往女方家中,女方家中也请一位阿訇和亲属在家中恭候,俗称“接盒子”。阿訇根据《古兰经》,结合两家情况,讲述结亲的好处。然后诵读《古兰经》,祈求真主保佑亲事平安顺利。诵完经,众人接“都哇”,双方互道“赛俩目”,并入席就餐。这时男方家不再给女方给见面钱,女方的爹妈要给女婿给钱。男方家这天就要和女方家定好结婚的日子。

(五)娶亲

在结婚当天,新郎家会在早晨邦卜达结束后干尔曼里,请高目来吃油香并舍散乜贴。尔曼里结束后,新郎家就开始准备娶亲工作,娶亲工具过去是骡马等,现在一般都是小轿车。在纳家户,接亲的任务一般都是新郎的直系亲属来承担,通常都会选择生过男孩的女亲,要带两大红包东西,包括喜衣等,新郎不去新娘家接亲。接亲车前挂个用红绸被面绾的花结,以示喜庆吉祥。这天去男方家的人一般都是新娘的直系亲属等,包括新娘的父亲,但新娘的母亲是不去的。新娘上车前要洗“乌苏里”(为大净)、梳头、绞脸、戴耳环,头搭一块红头巾,到新郎家下车时男方要给新娘若干“开箱钱”。纳家户人把这个钱叫做“撞新钱”,只有给了“撞新钱”,新娘家人才允许新郎新娘入洞房。

同类推荐
  • 笔墨纸砚的故事

    笔墨纸砚的故事

    为了使读者对笔墨纸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笔墨纸砚的故事》按笔、墨、纸、砚的顺序(内部又以历史年代为序),用故事的形式,以著名历史人物对笔、墨、纸、砚的发明、改造和使用为中心进行介绍,并在介绍中配以相关实物图片、书法作品、故事插画加以说明,用浅显朴素的语言‘对每种文房用具的产生、发展及文化价值进行叙述,使读者存了解器物的同时,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 中国圣贤启示录

    中国圣贤启示录

    20世纪初期,由于一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翻译出版,德国文化界出现了一股“中国热”,布莱希特就是在这种气氛中接触中国古典文化的。流亡期间,布莱希特阅读了儒家、道家的部分经典著作,开始效仿中国古典哲学笔法,针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陆续撰写了一系列小故事,假托老子、墨子之名,反映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这就是《中国圣贤启示录》,或名《易经故事》。本书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主题出版”重点图书。
  •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史实,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超值白金版)》取材广泛,着重选取了实用性强、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并集知识性、准确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 西洋文化简史

    西洋文化简史

    本书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形成、发展、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是从古希腊文化讲起,涉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以最简洁的方式概述了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
  • 读懂日本:菊与刀

    读懂日本:菊与刀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书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并且深入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人双重性格产生的根源。全书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热门推荐
  • 天创奇才

    天创奇才

    五族动乱,人族式微。机缘巧合,天创奇才。看万血之血,千魂之魂如何在乱世中带着人族能人终结这乱世,成就一番霸业。
  • 百世成神

    百世成神

    金蝉子十世转生究竟为何。斗战圣猿陨落的背后是仙界的阴谋还是还是无奈的堕落,张晓天一介凡人为何以天为敌,这故事的背后,是作者的没节操,还是生活的太枯燥,尽请期待本书《百世成神》
  • 北月仙缈

    北月仙缈

    北月清莫名重生了,回到了家族测灵之前。前世遭人嫉恨,根基被毁,为了重新修炼吃了不少苦头。此生当然不会重蹈覆辙。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修成大道,方为真理。
  • 风雨路忧人

    风雨路忧人

    一位年轻女歌手,一段坎坷难忘的青春生活。她因為靓丽而遭围猎,也就因为善良而被欺骗。她是从偏辟农村走出来的女孩,身不由己的嫁给镇长儿子。去县城学习,受到骚扰和诱惑;到省城深造,又被蒙骗,险些走上绝路。离婚后她到北京发展,在逆境中她顽强的拼搏。她拒绝浪荡女人的游说,断然处置金钱的诱惑。在好心人的相助下,她走上了歌之路;不过命运依然对她不公,让她在爱情的旅途中,又遭到了巨大挫折。
  • 仙王尊临

    仙王尊临

    一位招人遗弃的练气境修士,因某种原因获得了地球人的记忆。拿着这地球人的记忆,在这修真大路上开始了一段神奇之旅
  • 加油!梦想家

    加油!梦想家

    一个叛逆的少女在个性疯长的青春期里肆意挥洒青春,原以为期望美丽的梦想一定成功,穿越未来后才知道寂寂无名的自己早已面目全非。带着17岁的青涩和30岁成熟的外表她拾起梦想再次奔跑,江离,加油,我的梦想家。
  • 法印通则

    法印通则

    一位蓝发少年,出生惨遭毒手,只得修炼身体强度,后来却站立在了杀手榜巅峰。后隐退红尘,一心过凡人生活,却被卷入一场浩劫之中......
  • 颜寒花开

    颜寒花开

    青梅竹马,你等?我等?诶,谁知道呢!你给我等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EXO的鬼精灵公主

    EXO的鬼精灵公主

    千辰陌璃作为集万千宠爱为一身的小公主,在童年遇到了同样集万千宠爱为一身的EXO他们会擦出怎么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