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班:对三班学生背诵课文情况当堂不给任何评价,一直放在第二天上课之前进行评价,同样对背诵课文的每位学生分别进行评价,评价内容、范围与一、二班的完全相同。
【教师评价3】
你们的课文背诵得较流利,但有丢词、加词现象,个别单词读音不够准确,望继续努力。
经过两个星期的实验,每班20人中,平均每天能背诵课文的学生数,基本上稳定在下表的统计数据范围内。
【反思】
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及时评价会产生良好的评价效果,不及时地评价会降低评价的有效性。如同王敏同学说的“马后炮”!
专题六随即评价是建立在一定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目标是行路时的路标,让你永远有方向感,即使睡一觉醒来,也不会迷失方向。
——本书作者
随即评价的目标来源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状况。有了评价目标,就可以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随即评价有利于促进、激励学生努力向其奋斗目标靠近,它不断地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改善学生学习的状态,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提高,获得多方面的成功和成就感,并使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随即评价是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弱项,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办法,它的着眼点在于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使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给学生下结论、排队或检查评比。
【案例描述】
What’s she doing now?
在英语教学中,李老师通过单元小测验,发现学生对现在进行时态的运用掌握得不太好,于是他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对现在进行时态进行运用练习。为了避免复习出现“炒饭”现象,李老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将一个学生的眼睛蒙住,让另一个学生做动作,老师问被蒙住双眼的学生“What’s she/he doing now?(她/他现在做什么?)”该生猜“Is she/he reading/writing?”如果猜对,同学们说“Yes”,倘若猜不对,继续让其猜下去。
【教师评价】
老师说:“好样的,一个比一个说得流畅自然,这样即使单元测验没考好现在也弥补上了。”
【反思】
通过这个游戏活动,使学生对“现在进行时态”的学习达到了《英语课程标准》
的目标要求。这不仅仅是将测验结果反馈给学生了事,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努力向一定的目标靠近,即使是单元测验没考好,通过游戏活动弥补上了知识的缺陷,使其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专题七随即评价与教育教学过程同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随即激励性评价,如同行驶的车辆需要燃料一样。
——本书作者
随即评价不是为完成某种教学任务,而是随着教学同步进行的一个过程,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用来辅助教育教学,调控、促进教育教学健康地发展,它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下面是刘老师通过评价转化“后进生”马超的成功案例,通过这一案例更能说明“评价与教育教学同步”这一事实。
【案例描述】
勇于献花的同学——马超
留级的马超,谁的班都不想要,最终放在了我的班里。经过一番折腾,我认为这对马超的教训是深刻的,他会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和缺点的。还好,开始一段时间他的表现确实不错,可没过多久,他的一些“老毛病”又犯了。为此,我认识到,要转化马超必须通过评价促其转变。
首先,寻找闪光点,进行鼓励评价。
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差,长期受到同学的冷遇和歧视,他们往往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缺乏自信、自强、自尊和自爱的意识。要想改变这一境况,就必须在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加以肯定,给予鼓励,重新唤起他们自尊、自强的意识,点燃其自尊、自爱的火花。
马超,平时遵守纪律意识差,懒散,学习不努力,动辄打架斗殴,甚至打骂女生,时不时地向小学生要钱。我注意观察该生好久了,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有关他的劣迹,这样的学生,难免让我感到一时无奈。然而柳暗花明总有时,一次“美化室容”的活动中,马超表现得最突出,他把家里的发财树、君子兰等四盆名贵花木拿到班上来了。我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及时在班里鼓励、表扬了马超。
后进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忍耐性差、持久性差、往往一时激动,他们慷慨陈词,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大家看看,以示自己的真诚和决心,而条件、环境一变,他们就会把自己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净。马超也不例外,就在他让同学们监督他的言行一个月之后的一天,他又违反了校规校纪,尽管事后他主动承认了错误,但我清楚地意识到,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他仅有的自尊心只能使他经常承认错误,经常犯错误;经常做保证,经常没保证。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设法创造更多的机会使他的闪光点得以显露出来,老师借机表扬,培养他的自信心。而且,一次表扬与下一次表扬不能间隔太长时间,在前一次表扬的热劲没有完全降下来之前,接着找机会表扬,这样“寒气”就没有可乘之机。例如,一次我了解到有一位孤寡老人生活无着落,就号召班上同学去帮助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马超利用双休日去农村给农民干了一整天的农活,把挣来的钱加上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全部捐给了这位老人。
再次,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增强其自信心。
学困生能否得到有效的转化,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关键。马超同学的学习成绩差,他对赶上其他同学信心不足,但马超的普通话说得标准、流利,这是他身上的积极因素,我认为增强他的自信心应从这里入手,于是就让他每天早读时领读课文,或在主题班会上选择几首诗让他朗诵,烘托气氛。他的朗诵总能引起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我也常借着他还沉浸在掌声的兴奋和喜悦之中时,鼓励他努力学好语文。我告诉他只有学好语文,对文章理解得越深刻,对文中词语的意味才会体味得越透彻,朗读时才能表达得更真切、更生动。马超慢慢地对语文课感兴趣了,他把课文中许多段落背得滚瓜烂熟。他的语文成绩由不及格到及格,最后赶到班上前十名。看到马超的语文成绩很快赶了上来,我及时肯定他的进步,同时提醒他,不能满足于已有的进步,要有进取心,力争使其他学科也有进步,并给他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我说:“英语与语文课有点相似,都是语言课,都需要多读多练,你的语音不错,相信你像学语文一样学英语,一定也能学好英语。”之后,我经常安排他领读英语,有时还让他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英语课上,给同学们示范读英语短文。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英语成绩奇迹般地赶到了全班前面,同学、老师甚至连他本人,都为他有如此大的进步感到吃惊。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马超的语文和英语课成绩赶上来了。从此,他的自信心更足了,竟然主动找老师谈他的打算,告诉老师他有把其他学科赶上来的决心。
渐渐地,马超变了,好像一下长大了许多。他自己定了一个学习计划,这个计划有一日的作息表和一年后中考的设想。一年之后,马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这对他来说是个质变,是个奇迹。
【教师评价】
针对“美化室容”活动,我说:“大家注意到了,我们的教室变得漂亮了,雅致了,这里有马超同学的贡献,尤其是那四盆花草给我班增色不少。”
之后有意让班干部帮助一位曾被马超打了的学生写了一篇题为《勇于献花的同学——马超》的报道稿,贴在班级好人好事展示台上。当马超得知这个报道是他打过的同学写的,他深感内疚。在班会上,他深深地向这个同学鞠了一躬,表示歉意,并且主动向全班同学做了深刻的检查,一一列举了他本人以前的一些不当行为和过失。马超言真诚,使在座的许多同学流下激动的泪水。我高兴地发现,通过“美化室容”活动,马超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的自尊、自爱之心被激活了。
在“献爱心”活动之后,我又马上对马超从三个方面加以表扬和肯定:其一,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乱花钱;其二,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其三,有爱心。同时,我号召全班同学学习马超这三个方面的优良品质。一段时间后,我估计这件事在他的心目中不会太热了,我对马超说:“我买了些钉子,准备修一下班上的坏桌凳,因工作忙,没有时间修,不知你会不会修?马超说:“老师总是小瞧我,这点小活随便就干掉了。”第二天同学们发现坏了的桌凳修好了,在班会上,同学们对马超大加赞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坏习惯和不良行为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消失了。
老师说:“马超,你创造了我们班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融进了你的汗水和辛劳,我们为你而自豪。”
【反思】
这是一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评价一步一步引导马超这个惜日大家推来搡去没人愿意要的学生,一年之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的成功案例。
随即评价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与教育教学过程同步。
专题八随即评价注重个体差异
你的评价和奖励如果能让学生永远记忆犹新,那么你的评价是高效的、成功的。
——本书作者
每个学生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经历,诸如兴趣爱好、生理特点、心理特征等。每个人发展的速度、早晚及能力表现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随即评价就是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目标、方向。在具体评价学生时,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如有的学生擅长文艺表演,有的偏爱体育运动,有的长于空间想象;对于文化课学习,他们也有的发展较早,而有的发展较晚。随即评价要依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力,引导学生向着各自的方向、目标努力,不能“一刀切”。
【案例描述】
我的英语学得差,不是好学生
马老师新接一个班不久,有一天英语课上,马老师让马凯同学读课文,马凯站起来说:“老师我不会读。”马老师用鼓励的口气说:“别担心,来试一试。”“我确实不会读,老师。”马凯用恳求的语气说。马老师问:“难道你一句也不会读吗?”马凯说:
“我的英语学得差,不是好学生。”
【教师评价】
马老师肯定地说:“不,你是好学生,你修理电器的水平很高,全校同学无人能与你比。”
经马老师的这次评价鼓励,马凯开始学习英语了,他很投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反思】
这个事例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只以其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标准评价学生的标准。美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具有语言、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八种智能。
儿童时期有着多元智能的天赋,每个儿童都有其智能强项。如果我们仅以某方面为标准评价学生,势必泯灭一些学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