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海军决定将全通甲板巡洋舰改称为航空母舰,于是1980年7月正式完工的“无敌号”被称为“无敌号”反潜航空母舰。
英国海军拥有三艘反潜航空母舰后,原打算将首舰“无敌号”卖给澳大利亚海军。正在谈判时,爆发了阿根廷马岛事件,“无敌号”反潜航母因此被推迟了出卖期,而作为航空母舰参加了英阿马岛之战。战争中,以“无敌号”航母与“竞技神号”航母为主的特混舰队充分发挥了作用,显示了垂直短距起降飞机与轻型航母的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武器。
不过,马岛海战也看出“无敌”级航母仅搭载一种舰载机的弱点。与搭载各种飞机的大型航空母舰相比,“无敌”级综合作战能力较差,而且搭载飞机的数量也太少,致使英国在战争期间损失了很多精良的舰艇,伤亡了不少士兵。为此,英国在战后加快了另外两艘航母的建造步伐,使该级舰的二号舰、三号舰分别于1982年6月、1985年1月服役。
该级舰的最大长度为206.3米,舰体总长192.9米,甲板宽32米,舰体宽27.5米,吃水6.4米,标准排水量19500吨,飞行甲板长168米,宽13.5米,最大航速28~30节,在航速为18节时续航力为5000海里。舰员685人,航空人员366人。
该级舰采用燃一燃联合动力装置,配以双轴双桨,四台燃汽轮机成对地布置在左右舷主机舱内,每两台主机经液压联轴节驱动一个三级减速齿轮箱,带动一个定距桨,不用停车就可实现倒车,操纵为全自动化。该级舰还配有八台l750千瓦发电机组,同时还配有五个助锅炉,以提供蒸馏、空调、加热和炊事所需蒸汽。
“无敌”级航母的航空设施包括飞行甲板、助降设备和机库等。飞行甲板设在左舷,为有利于“海鹞”飞机的有效载荷和航程,飞行甲板首端设有跃飞跳板,其斜坡部分为27.5米,上翘角为7。,重量约55吨,而且在舰首左侧,有利于平衡右侧上层建筑的重量。“皇家方舟号”的跃飞跳板坡度增至12度,这样可使飞机比从平台面起飞增加900千克作战载荷。当然,跃飞跳板坡度也不可增加太大,否则会影响“海标枪”导弹的射界,同时还会影响舰桥视野。该舰采用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加设跃飞甲板,故无需设置弹射器和拦阻索,从而大大降低了舰体重量。
英国“无敌号”航空母舰飞机控制和着舰助降设备是舰载雷达系统和一个微波助降系统。操纵飞机的甲板设备有牵机车和叉式升降机。在舰桥上层建筑前方有固定吊车,用于搬动损伤或迫降的飞机,飞行甲板周围设有服务设施和消除设备,配备有燃油软管、输电线、高压空气、蒸馏水等,它们分布在两舷走道上。
“无敌”级航母的主要武器是20架战术飞机,平时,他们全都装在机库内,战时由升降机引上甲板,其中八架用于防空和对舰的“海鹞”垂直短距起降飞机,12架用于反潜作战的“海王”反潜直升机。当然,根据战争的不同,载机种类和数量均可作调整。
此外,该级舰的舰首还有一座主要用于反导弹的双联装“海标枪”对空导弹发射装置,三座30毫米速射炮。同时,该级舰主桅装有电子支援装置,并采用ADAWS6型战斗数据自动化武器系统。
该舰的电子设备主要有六部雷达、水下探测设备和综合通信系统,能较好地完成探测、通讯与导航任务。“无敌”级航母标准排水量才19500吨,比俄罗斯海军“基洛夫”级巡洋舰的排水量还少8000多吨,但由于搭载性能优良的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均能完成反潜、制海、编队区域防空和对陆攻击等多项任务。在执行反潜任务时,该级舰可综合运用舰上的九架“海王”大型反潜直升机吊放声呐和机载鱼雷进行搜潜、攻潜,为编队提供反潜保护或实施区域反潜作战。在执行制海和对陆攻击任务时,可使用九架装有空舰导弹及炸弹的“海鹞”飞机,对370千米范围内的海上、陆上目标进行攻击。在进行防空作战时,可综合运用“海鹞”飞机、舰载“海标枪”舰空导弹和“守门员”近防武器系统,分别在舰艇周围构成300千米,70千米和五千米三道防空火力网,并配以直升机预警系统和电子战系统,进一步提高舰艇对敌反舰反导弹的能力。由于“无敌”级航母装备了独具特色的武器和设施,是世界上第一个装设跃飞甲板的航空母舰,故其尽管排水量小,但仍具有较强的作战能力。“无敌号”航母和“皇家方舟号”航母分别在马岛和海湾战争中有过出色的作战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