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83700000116

第116章 没有秋虫的地方(2)

去年夏天,我曾经说过不大听到蝉声,现在说起月亮,我又觉得许久不看见月亮了。只记得某夜夜半醒来,对窗的收音机已经沉寂,隔壁的“麻将”也歇了手,各家的电灯都已熄灭,一道象牙色的光从南窗透进来,把窗棂印在我的被袱上。我略微感到惊异,随即想到原来是月亮光。好奇地要看看月亮本身,我向窗外望。但是,一会儿月亮被云遮没了。

从北平来的人往往说在上海这地方怎么“呆”得住。一切都这样紧张。空气是这样龌龊。走出去很难得看见树木。诸如此类,他们可以举出一大堆。我想,月亮仿佛失掉了这一点,也该列入他们认为上海“呆”不住的理由吧。假若如此,我倒并不同意。在生活的诸般条件里列入必须看月亮一项,那是没有理由的。清旷的襟怀和高远的想象力未必定须由对月而养成。把仰望的双眼移到地面,同样可以收到修养上的效益,而且更见切实。可是我并非反对看月亮,只是说即使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罢了。

最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那时在福州的乡下,地当闽江一折的那个角上。某夜,靠着楼栏直望。闽江正在上潮,受着月光,成为水银的洪流。江岸诸山略微笼罩着雾气,好象不是平日看惯的那几座山了。月亮高高停在天空,非常舒泰的样子。从江岸直到我的楼下是一大片沙坪,月光照着,茫然一白,但带点儿青的意味。不知什么地方送来晚香玉的香气。也许是月亮的香气吧,我这么想。我心中不起一切杂念,大约历一刻钟之久,才回转身来。看见砺粉墙上印着我的身影,我于是重又意识到了我。

那样的月色如果能得再看几回,自然是愉悦的事,虽然前面我说过“即使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

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

[精品赏析]

这篇散文以情景隔离、今昔对比为格局,抒发了一种出入自然、超脱环境的观念和情趣。上海的“弄堂”把人和自然的距离拉远了,以至情难入景。正是这种隔离,使人对大自然渐渐地淡漠了;遗忘了,对月亮的态度便是这种现象的集中反映。也许正是月亮在大都市被贬了值的原因,所以作者才有了意欲发现月亮价值的念头。夜深入静、窗幽室闲,闹市的喧哗隐没了,大自然才重又回到人的面前。作者“好奇地要看看月亮本身”,这朴实的话里却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感情内容呀。只可惜,天不作美,眼看就要情景融合了,却偏偏流云遮盖,又坠入情景隔离的局面。作者在写了自己的失望之后,又写了“从北平来的人”的失望。为了不使这种失望过于沉重,所以才超脱地写遒:“清旷的襟怀和高远的想象力未必定须由对月而养成。”这种超脱正出于情景隔离的无法弥补,或者说,作者在严重的情景隔离面前,不像有些人那样失去心态平衡,而是持一种比较客观的超脱态度。当然,超脱并不是断绝,况且在作者心灵深处,毕竟留下了“最好的月色”的刻痕,他对于往昔的时光有着深情的眷恋。这仿佛是对现实的情景隔离状况的补偿,但它终究不能替代或改变现实。于是,他又最终归于超脱。

文章题为“看月”,却两次使用“即使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乍看矛盾,实则统一。这个统一的前提便是一开头所提到的:“环境限定,不容你有关心到月亮的便利。”从章法上讲,它成了前后呼应、承接流转的一环。从命意上讲,它既对客观环境对人类的压抑侵扰暗藏讥刺,又申明了既能入境、又能出境,既眷念过去、又接受现实的主观态度,从而具有一种超越环境,驾驭自己的能力。

读过此文,不仅会感到作者情怀往复,心肠九曲,而且会惊叹于他的想象力、表现力,例如“有月亮吧,就象多了一盏灯。没有月亮吧,犹如一盏街灯坏了……。”这足见月亮遭贬蒙屈的程度了。处在这样境地中的“月”,自然也就很少有人去“看”了。难怪作者后面要发出那么多的感慨出来。

丰子恺

我的年岁上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寒暑表上的热度依然没有降低,然而只当得余威与残暑,或霜降木落的先驱,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实际,我两年来的心情与秋最容易调和而融合。这情形与从前不同。在往年,我只慕春天。我最欢喜杨柳与燕子。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我曾经名自己的寓居为“小杨柳屋”,曾经画了许多杨柳燕子的画,又曾经摘取秀长的杨柳,在厚纸上裱成各种风调的眉,想象这等眉的所有者的颜貌,而在其下面添描出眼鼻与口。那时候我每逢早春时节,正月二月之交,看见杨柳枝的线条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这狂喜又立刻变成焦虑,似乎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我读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等句,曾经真心地感动。以为古人都叹息一春的虚度,前车可鉴!到我手里决不放它空过了。最是逢到了古人惋惜最深的寒食清明,我心中的焦灼便更甚。那一天我总想有一种足以充分酬偿这佳节的举行。我准拟作诗,作画,或痛饮,漫游。虽然大多不被实行;或实行而全无效果,反而中了酒,闹了事,换得了不快的回忆;但我总不灰心,总觉寻春的可恋。我心中似乎只有知道春,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而对于秋,尤无感觉:因为夏连续在春的后面,在我可当作春的过剩;冬先行在春的前面,在我可当作春的准备;独有与春全无关联的秋,在我心中一向没有它的位置。

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然而情形与前不同:并不是在秋日感到象昔日的狂喜与焦灼。我只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且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而对于春,又并非象昔日对于秋的无感觉。我现在对于春非常厌恶。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等到处争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无耻,与愚痴,无过于此了!尤其是在青春的时候,看到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最使我觉得可笑又可怜。我想唤醒一个花蕊来对它说:“啊!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我眼看见你的无数祖先,个个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发展,争荣竞秀;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你何苦也来反复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攀折之苦,而步你祖先们的后尘!”

实际,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得厌倦,感觉已经麻木,热情已经冷却,决不会再象初见世面的青年少女似地为花的幻姿所诱惑而赞之,叹之,怜之,惜之了。况且天地万物,没有一件逃得出荣枯,盛衰,生天,有无之理。过去的历史昭然地证明着这一点,无须我们再说。古来无数的诗人干遍一律地为伤春惜花费词,这种效颦也觉得可厌。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天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对于前者的贪婪,愚昧,与怯弱,后者的态度何等谦逊,悟达,而伟大!我对于春与秋的取舍,也是为了这一点。

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我现在对于这话也深抱同感;同时又觉得三十的特征不止这一端,其更特殊的是对于死的体感。青年们恋爱不遂的时候惯说生生死死,然而这不过是知有“死”的一回事而已,不是体感。犹之在饮冰挥扇的夏日,不能体感到围炉拥袅的冬夜的滋味。就是我们阅历了三十几度寒暑的人,在前几天的炎阳之下也无论如何感不到浴日的滋味。围炉,拥衾,浴日等事,在夏天的人的心中只是一种空虚的知识,不过晓得将来须有这些事而已,但是不可能体感它们的滋味。须得人了秋天,炎阳逞尽了威势而渐渐退却,汗水浸胖了的肌肤渐渐收缩,身穿单衣似乎要打寒衾,而手触法兰绒觉得快适的时候,于是围炉,拥袅,浴日等知识方能渐渐融人体验界中而化为体感。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心境中所起的最特殊的状态便是这对于“死”的体感。以前我的思虑真疏浅!以为春可以常在人间,人可以永在青年,竞完全没有想到死。又以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生,而我的一生最有意义,似乎我是不会死的。直到现在,仗了秋的慈光的鉴照,死的灵气钟育,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欢,是天地间反复过亿万次的老词,又何足珍惜?我但求此生的平安的度送与脱出而已,犹之催了疯狂的人,病中的颠倒迷离何足计较?但求其去病而已。

我正要搁笔,忽然西窗外黑云弥漫,天际闪出一道电光,发出隐隐的雷声,骤然洒下一阵夹着冰雹的秋雨。啊!原来立秋过得不多天,秋心稚嫩而未冒老练,不免还有这种不调和的现象,可怕哉!

一九二九年秋作

[精品赏析]

这篇散文,作者通过厌春而喜秋的叙议,抒发了对旧中国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表达了对“超尘脱俗”生活的感情。作者的这种感情,源于他一度对佛教的皈依:一九一八年秋,他所崇敬的老师李叔同(弘一法师),在杭州虎跑寺出家,这对他的影响很大。因此,他于一九二七年(三十岁生日时),也因看破“红尘”而遁入了“空门”。

作者为表达他对“超尘脱俗”的思想感情,便借助于对春与秋的对比叙议:先写“在往年,我只慕春天”,“而对于秋,尤无感觉”的情状;接着写“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的情形。为什么呢?因为“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等到处争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无耻与愚痴,无过于此了!”作者用草木昆虫的滋生扰攘,比喻可恶的人生世相,不仅十分形象贴切,而且寄寓了‘他对黑暗现实的愤葱之情。自然景物既是客观存在之物,也是作者心灵的感受之物。作者根据“景”与“情”的这种艺术辩证法,运用“物著我色”、“景与情融”的笔法,叙议了他由慕春到厌春,由对秋尤无感觉到喜秋的感情变化过程。通过这种情绪变化的心理描写,意在表现他对人生、对世态的看法。

此文的艺术特色,除表现在叙议结合的抒情笔法之外,还表现在作者擅长作形象与抒情相结合的议论,使作品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如:他把自己已,过“而立”之年的心境,形象的比喻成:“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再如:他用拟人笔法,对一个花蕊说:“啊!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我眼看见你的无数祖先,个个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发展,争荣竟秀;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你何苦也来反复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攀折之苦,而步你祖先们的后尘!”由于作者的议论,是缘物而发,把物象与抒情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一大段的议论,不仅使人一点也不觉得空泛和概念,而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同类推荐
  •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我把一个农业报的临时编辑工作担任了下来,正如一个惯居陆地的人驾驶一只船那样,并不是毫无顾虑的。但是我当时处境很窘,使得薪金成了我追求的目标。这个报纸的常任编辑要出外休假,我就接受了他所提出的条件,代理了他的职务。
  • 地下

    地下

    1995年3月20日,日本发生震惊世界的地铁沙林事件,事件发生后,村上春树亲自花了一年时间,面见亲历事件人士,进行录音采访,加以必要的文字加工,集结整理成这部《地下》。这是村上春树追踪地铁沙林事件的纪实文学作品,描写逼真,也是村上春树首部非虚构类作品,意义重大。《地下》是村上春树转型之作,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是对日本这一“责任回避型封闭性社会”的深刻反思。《1Q84》是《地下》的遗址。始自《地下》并不断发展的物语理念在《1Q84》中努力付诸实践,但并未充分实现。也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下》比《1Q84》更成功。
  • 《零点乐话》主持伍洲彤:听话

    《零点乐话》主持伍洲彤:听话

    生命中总有一些事,一开始就意味着不会结束,比如黑夜与白昼,比如我与你。这是一张青春散场时的记忆票根,这是一封思念枯萎前的告白情书,用眼睛聆听的情感日记——20年不变情怀,20年真情写就,这是伍洲彤为全国历史最悠久的电台午夜直播节目《零点乐话》20年纪念而作的唯一随笔集。情感、音乐、故人、往事……那些年陪伴过我们的歌,那些年陪伴过我们的人,如今还好吗?在哪里呀?快乐吗?六亿光阴,永不能忘;六亿光阴,别来无恙。它们被一一珍藏在了这部书里,只待有一天等你发现:原来你的故事一直被铭记,原来你的青春并不孤单,原来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上所经历的困惑、迷茫、了悟、释怀……其实都一样。
  • 说不完的红楼梦

    说不完的红楼梦

    本书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红楼梦》随谈。《说不完的红楼梦》三十六篇。前四篇为综合谈,谈及《红楼梦》的“石头”神话意象、真假立意构思和诗化叙事风格;中间二十六篇为人物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和不同问题切入,分析宝、黛、钗及王熙凤、秦可卿、贾母、湘云、探春等人物形象或人物间的种种关系;后六篇为艺术谈,谈及《红楼梦》美女形象塑造特点和叙事中的双关话语、人物视点、人物诗词、“影子”笔法、艺术得失等问题。
  • 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谁?一个纵情声色的浪荡公子,一个才华横溢的知识青年?奥涅金出场时只有十八岁,但仿佛只剩下一颗老灵魂。他活得仓促,也感受得匆忙,受过良好的教育却无所作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空虚、迷茫、虚掷光阴。他愤世嫉俗,蔑视周围只知道喝酒养狗的庸俗村民,有时也瞧不起他天真的诗人朋友连斯基——听连斯基讲他幼稚的恋爱故事,自认为成熟世故的奥涅金嗤之以鼻,他相信连斯基总会有清醒的一天,看清人生空无所有的本质。和这届年轻人一样,奥涅金对结婚生子的世俗生活毫无兴趣。作为一个接受西式启蒙教育长大的贵族青年,理性、自由才是他所在的上流社会追逐的时髦风气。他冷漠地拒绝了乡村少女达吉雅娜炽热真诚的表白,因为婚姻在他看来只是无意义的承诺和无止境的束缚。就这样,他亲手埋葬了爱情,不明不白地开枪杀死了自己的挚友,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当奥涅金再次遇到了解他并依然爱着他的达吉雅娜,重新燃起自己生命的激情时,一切似乎已经太晚了……《叶甫盖尼·奥涅金》被认为是普希金文学的最高成就。这是一部根据十四行诗的形式创作的诗体长篇小说,兼具小说跌宕起伏的叙事性和诗歌的抒情性。在这段阴差阳错的爱情悲剧之中,蕴涵着对青春、时光、生命的惆怅认识——幸福近在咫尺时,反而最飘忽不定。
热门推荐
  • 绣花王爷(小男人系列)

    绣花王爷(小男人系列)

    没人说亲王世子就不可以喜欢绣花吧?他是小男人没错,他就是不想成亲没错!直到遇见她,一个跟他一模一样的她,心立刻就掉了可她是不是误会什么了?
  •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北京三部曲之1: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以散文的笔触,讲述了“我”在青春期的躁动中迷恋一个叫做朱裳的姑娘的故事。作者试图通过自己的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一个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内心里那种熊熊燃烧的感觉。记录作者在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最初接触暴力和性时的感觉。《北京三部曲之1: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叙述一段中学生活的情爱断代史。
  • 极品捕快肖逸

    极品捕快肖逸

    身体瘫痪的肖逸,在向往自由的意念下,无意间穿越到一名捕快的身体里,且看他如何一步步利用自己的现代知识,笑傲朝堂与江湖。
  • 凤倾天下

    凤倾天下

    现世英武干练女警,变成懦弱无依,惨遭退婚的丞相府庶女——那她……就痛改前非,把嚣张跋扈进行到底!!不长眼的王爷退婚还嫌弃她,三番四次来挑衅她,呵呵,给你好看!斗渣男,报复家宅中多次暗害她的人,老虎不发威,你当姐是helloKitty!一次宫宴,遇上了墨流云,这个注定要在她的生命里掀起波澜的男人,蓝颜贴心,但流言毙命。家族大难当前,她会接受渣牌前未婚夫的“好意”,还是冒着被卷入皇子暗斗势力的可能铤而走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会用斗气的孙悟空

    会用斗气的孙悟空

    斗气,永恒不削的力量……斗气版西游记,不过,这次的西游却不同,这一次西游的目标不是取经,而是获得无上力量,帮唐三藏获得后宫,称霸世界……
  • 沉沦:征途

    沉沦:征途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味的懦弱,只会成为他人欺辱自己的根源。懦弱者,先天已败,何谈成功一说?从懦弱无能的败者,成长为铁血果断的成功者,究竟付出了多少?让曾经的懦弱无能者,张倾言来告诉你……
  • 紫薇行者

    紫薇行者

    妖魔鬼怪我不是,心中万物幻化中。自在仙妖修一个,看我人间红尘中。科技社会中,天生一个奇异孩子,不是仙妖魔与怪,却有一妖魔不近的本领。看他如何在现代社会羁绊,又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使命,完成人生的真谛。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无敌保镖

    无敌保镖

    因老头任务派遣,叶辰宇前往华海市保护千金大小姐,却不知道波澜壮阔的人生已经拉开序幕。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猥琐是猥琐者的墓志铭.
  • 诸天最强龙帝

    诸天最强龙帝

    我有系统,可以抽取,诸天万界任何物品,功法、武技、神通、人物、灵药,神兵,都可以抽取过来为自己所用,为朕征战诸天,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