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71400000001

第1章 学而第一

我认为,《学而第一》是课堂实录。老师:孔子。学生:有子、曾子、子夏、子禽、子贡……上课方式:讨论式。老师和学生辩论,老师和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的对话。他们围坐在一起,似教非教,亦师亦友;多一分自然、自由,少些许害怕。这是真正的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在中国已经存在2500多年,今天还鲜有会用的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上课伊始,孔子提出问题: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对待同学?如何对待社会的评价?这三个问题是很有针对性的。有的学生读死书,不能学以致用;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时会发生冲突,特别是互相瞧不起;孔子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学生们可能会到孔子面前发些牢骚话,埋怨社会不公平,埋怨人们不尊重老师,不尊重知识。

此处的“习”,并不止于复习,当有“习作”之意,也就是有“应用”之意。孔子强调学以致用。唯有学以致用,才能越学越明白,越学越有兴趣。

“同师曰朋”。同学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诸侯国家,学生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甚至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行为。以学论友,互相尊重,就能和睦相处,快乐共进。

孔子说:“读书人就要会学以致用,要热情地对待客人,要乐于接纳同学,要尊重提不同意见的人。别人不认识你,不知道你有什么学问,这不是很正常的?你们天天说要学做君子,君子就是要‘人不知而不愠’嘛。”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首先发言。

有子是孔子晚年的学生,无论在相貌上,还是在言行上,都与孔子生前十分相似,深得孔子的器重,但有信口开河的习惯。

有子说,老师,您是在批评我们吗?我们同学之间那点小事,值得如此小题大做吗?您不是这样教导我们的吗?一个人只要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就很少会去触犯上层统治者,更不会喜好造反。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才是仁的根本!

有子对孔子的观点提出质疑。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有子却偏偏拿仁来说事。孔子可能有点生气,他说:像你这样巧言令色,还有多少仁义道德!有子挨这一顿批,伸伸舌头,做出调皮状,坐在一旁不再出声。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看到老师生气,知道有子的批评不合老师的原意,便回到老师原初的问题上,询问老师是不是可以这样做。曾子说,我不会说大道理,我每天就做这么三件事,不知道老师觉得如何?第一,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对事对人有不尽心的态度?教书是否误人子弟?第二,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言而有信?与学生交往是否讲信用?讲了的话是否都兑现?第三,老师教我如何读书、作人和做事,我真正去实践了没有?

李泽厚说:“最后一句今天无妨释作:自己所讲授所写作的东西,认真思索过、研究过或实践过吗?很好的自警语,今日之‘谬种流传,误人子弟’,特别是言行不一,品学分离者,盖亦多矣。”

对于教师,就是是否忠于教育事业?是否尽心教育每一位学生?是否像朋友一样与学生交往?对学生的承诺是否都兑现?是否讲信用?是否认真温习要教给学生的知识?是否教育学生要学以致用?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没有回答曾子的问题,而是继续就有子的问题进行分析。

有子指出社会问题的根源是老百姓,是兄弟和睦,人民团结。孝悌是仁的根本。

孔子却指出统治者的行为才是社会问题的根源。在这里,孔子指出统治者必须做好的五件事:敬事、信用、节俭、爱人和把握时机。

孔子说,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政府官员要诚心诚意的为老百姓办事;不要失信于民;要节约开支,防止社会资源的浪费;要爱护民众,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要把握发展的时机,不要瞎折腾。

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孝悌也者”是夸夸其谈。

管理一所学校,带好一个班级,上好一门功课也是如此,那就是:

认真工作,说话算数,勤俭节约,爱护学生,及时教育。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是孔子对学生的要求,是孔子“德育为先”的教育观,也是孔子对自己提出的三个问题的一种结论。

孔子说:“同学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敬重兄长,为人处世要谨慎,要有信用;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要博爱,做人处事要符合伦理道德,讲究仁义。在此基础上,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就要认真读书,学习如何做文章了。”

孔子要求他的弟子立言要先立德,立德就是要做到孝顺、尊敬、谨慎、诚信、博爱和德行,形成习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做文章,为民众立言。

教育以德为先,今日已成幌子,重智轻德的教育要不得,是时候大力倡导孝顺、尊敬、谨慎、诚信、博爱和仁义的教育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孔子说,同学们,我说得怎么样呢?你们还有什么补充吗?

孔子说,子夏,你来说一说。

子夏说:“见到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能肃然起敬;对父母能尽心尽力;对社会、对国家能尽忠职守;和朋友交往能信守承诺。这样的人,虽然他自己可能没有读什么书,我却说他很有学问。”

在这里,“贤贤易色”的第一个“贤”作动词,第二个“贤”作名词;“色”不是色情形的色,不是美色的色,而是指态度或神色。“事君”的“君”不是指“帝王”,在日本至今仍尊称成年男子为君。李仪子的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其中的“君”并不是指帝王。最后一句第一个“学”作“读书”,第二个“学”作“学问”。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夏的回答,虽然强调以德为先,强调如何进行品德修养,但也有轻视学习,有以实践代替读书学习的倾向。

孔子说,你不能只顾道德的外在形式。如果你不重视研究学问,你的威信将丧失,你的自尊心也将丧失,读书学习也将犯下浅尝辄止、囫囵吞枣的毛病。做人做事要以忠信为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没有人比你差,不要看不起任何人,也就是说要尊重别人。如果你有什么过失,要正视它,要不怕改正它。

孔子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自重,要重视自身学问的积累提高,提高自己的威信;二是尊重,要尊重他人,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三是自新,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过失,及时改过自新。

品味孔子的这句话,实际也是对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回答。

孔子当时没有回应曾子的问题,因为在孔子看来,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是远远不够的。

李泽厚对“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标点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并翻译为“君子不严肃、自重,就没有权威,所学习的东西就不稳固。”对此,他加注说:“‘不重则不威’,为什么?因为此‘学’乃指实践,如果不严肃认真,那么他的行为、实践便不会真正牢固,便不能‘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进,而别人也不会信任、尊敬他。

所以这里的‘威’不作外表容颜的庄重威严解。后世好些人装出一副威严面目,道貌岸然,煞有介事,其实内心猥琐,行为卑劣,所谓‘假道学’是也。君不见,彼官场傀儡、左派先生,不皆如是?”我的理解部分受此启发,但我不把“重”作“严肃”解。因为严肃与做学问、读书学习没有必然联系。特别是,作为老师,更不应该如李泽厚先生批评的那样,对学生“装出一副威严面目,道貌岸然,煞有介事”的样子。

我认为孔子的这句话,是针对子夏对问题的理解,针对子夏的特点,换一个角度对自己一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的解释。从学生回答问题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回答,这是孔子教学方法的鲜明特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情节:孔子回答完子夏的问题之后,心想自己已经间接回答了曾子的问题,就转向曾子,问曾子明不明白?还有什么想法?

曾子还真不客气地抛出一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作为一堂课,孔子和他的学生至此讨论的问题,无非是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读书做学问?讨论到人,无论是父母、朋友、国君都是还活着的人。如何对待逝去的人呢?曾子终于抓到一个老师和同学都还没有提出的问题,直接作出结论,把如何对待逝去的人与社会风气直接挂钩。孔子的学生真是不简单,一个个都是思考大问题的能手。

这句话非常美,无需翻译,翻译就没有韵味了。朱熹注:“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谨之;远者,人之年易忘也,而能追之,厚德也。故以此自为,则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则其德亦于厚也。”南怀瑾先生不同意朱熹的解释,他认为“‘终’就是结果,‘远’就是很远的远因。用现在观念的一句话来讲就解决了,‘一个人要想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南怀瑾先生的解释不足取,因为:

第一,与《论语》的上下文不相符,容稍后再说。

第二,孔子时代,“慎终”与治丧是有关联。荀子(与曾子差不多年代)说:“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第三,“丧礼极为重要,是远古先民氏族的共同特征。征之于世界人类学文献,俱然。”当然,如果我们顺着南怀瑾先生的思路,把曾子的话作西方式的解读,问题可能也好理解。也就是说,我们把“慎终追远”当作追求理性生活、敬畏因果循环来理解,也是行得通的。

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没有认真听课。他悄悄拉住子贡的衣角,打听老师的私事。

子禽说,子贡,我们老师每到一个国家,都要打听人家官场的事,是老师想谋一官半职呢?还是想给人家出出主意?

子贡显然有些恼怒,子贡说,夫子以温和、善良、恭敬、俭朴和谦让而得到他应得的东西。你不觉得夫子要求的东西与别人要求的东西不相同吗?

从子贡的回答来看,子贡并不否认子禽所提问题确实存在,也即孔子确实想“有所作为”,这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人有些许矛盾的。

然而子贡为了维护老师的形象,还是用“温良恭俭让”来形容自己的老师,表明老师的所有所得都是实至名归的。

“温良恭俭让”是孔子的教学目标之一,子贡将其作为对老师的评价。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是孔子对“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解释。

从孔子的话来看,他对曾子的说法是肯定的。首先,孔子把曾子的说法理解为“孝”,如果人人都能行孝道,民风自然会变得纯朴,社会风气自然会变得清明。其次,孔子显然认为曾子没有把问题说清楚,令人费解,或者故弄玄虚,不能深入浅出。

作为老师,孔子既要启发学生思考,提高思维水平,还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应用语言的技巧。于是,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个非常有趣的场面:

孔子:子舆,你说的“慎终追远”是什么意思呢?

曾子:就是说对逝去的人也要守孝吧?

孔子:你能不能表达得清楚一点呢?

曾子:嗯?!

孔子: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因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样,就可以说尽孝了。

曾子:是的,是的。老师说得对。

做孔子的学生还真不容易。试想想,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不认可,因为只是知的层面,还不能行,知行不能统一。而说“慎终追远”,又太玄,华而不实。当然,这也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对于孔子的这句话,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我比较倾向于李泽厚先生的解读:“所谓‘不改’,是承继父业,不轻易改动,这是氏族传统的要求,即使改动,也得慢慢来,所以要‘三年’即多年之后才能动。……保持本氏族的生存经验的重要性,才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一传统的真正原因,这才是关键。”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第一个发言便受到老师的批评,他只好乖乖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讨论。但他没有停止自己的思考,也没有人去亦云。

他在等待机会。机会终于来了。孔子问完曾子,又转向有子。

孔子:“若,你现在觉得怎么样呢?”

有子:“不怎么样。老师,我还是不同意你的观点?”

有子这次是有备而来。他用“礼”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礼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元素,在古代,“知礼”、“用礼”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以“礼”为据,可以使老师找不到批评自己的借口。有了前车之鉴,有子这次还真下了工夫,不再泛泛而谈。

有子说,礼的作用,和为贵,什么是“和”?“和”就是一个度,列祖列宗的礼数,讲求“度”最美,大事小事,都要把握礼数这个度。为求一团和气,为礼而礼,不讲原则,而忘记礼数的度是不可取的。

对待朋友,不能因朋友的远近而有亲疏;对待社会也是这样。有朋自远方来,尽礼数就是了,乐什么乐?被社会误解,生气也很正常。

至于读书学习,也是要讲究原则的。有子说,符合道义的书,才可以去实践。就如讲恭敬要符合礼节,礼节不可太过或不及,才能恰到好处而远离耻辱。

兄弟不和,交友何益?因此,只要能处理好家庭、亲戚关系的人,也是值得尊敬的。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听完有子的发言,可能还是觉得有子的话有些言过其实。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追求饮食的饱足,不应该追求居处的安逸;君子要勤于做事,慎于言语,事可多做,话不可乱说。要向社会贤达学习,以匡正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为好学,也只有这样读书才有好的效果。

一节课两次提到有子,一次严厉批评,“巧言令色鲜矣仁”,一次却循循善诱之。

孔子的教育是有批评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孔子与子贡的对话。

子贡针对孔子的话,提出两个问题。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吗?君子就一定要追求贫困吗?

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不骄,敏于事而慎于言,怎么样?

孔子说,能做到这样也可以了,当然如果能做到这样更好:贫而乐,富而好礼,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吗?

子贡问,老师,《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与您说的“就有道而正焉”是否不一致呢?

孔子说,子贡啊,你开始把诗读懂了,读诗和读书做学问一样,就是要能旁征博引,触类旁通。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提出的三个问题,前面两个已进行充分的讨论。

关于读书做学问,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告诸往而知来者”。

关于如何对待同学,要“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贫而乐,富而好礼”;“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第三个问题,除了有子发了一点牢骚之外,没有人提出来开展讨论,为什么?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太难做到,你做了大量的创造性工作,名利却都落在别人头上,然后告诉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能做到吗?

孔子不愧为一名好老师,他看到没有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便只好自己修正自己的观点,后退一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总想到别人不了解你,要想想你是否了解别人;不要总埋怨自己命不好,要看到别人的处境也艰难;不要担心没有官做,要担心有没有能力做官。

至此,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同类推荐
  • 拆掉人生的壁垒:听季羡林讲人生智慧

    拆掉人生的壁垒:听季羡林讲人生智慧

    在《季羡林谈人生》中,季老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季老在走过了近一个世纪漫漫人生旅途后道出的质朴真理。但在芸芸众生中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却常常抱着一个理想主义者吹毛求疵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对待人生,其结果只能换来日日焦虑,反而错过了唾手可得的幸福和快乐。
  • 马克思主义说明

    马克思主义说明

    马克思何许人也?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这本小书正是要介绍他的思想、生平与著作,提供一个逻辑清晰而又不失笑点的全面视角,把漫画与哲学、幽默感与整合概括的学术精神相结合,通过其现实性来展现这位反资本主义理论巨匠的思想。马克思长久不衰的名气正是来自于他对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危机的阐释。为了更深一步地了解下去,在本书中我们将读到有关资本的侦探小说——《追忆逝水价值》。我们还将重新追踪资本积累的机制,直到洞悉商品拜物教的秘密。本书既是一份备忘录,也是一堂导论课程,同时还是一本趣味读物,本书是一个思想与行动的工具箱。
  • 列子臆说(上册)

    列子臆说(上册)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人,要我们从一切自设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说禅事,讲禅理,禅里禅外话人生。本书将通过讲述一个个禅理小故事,为你禅释生活大道理。当你疲倦时,当你内心迷茫时,在本书中畅游一番,就会感到有一个风月无边的广大天地。你心中的迷茫便如拨云见雾一般消散开来,啊!原来一切如梦亦如幻!请不要执著,速速把心清净下来!不要让尘境污染你的纯真心,不要让世情剥掠你的爱心,赶快埋弃一切妄想是非,就此泅出生命的苦海,恢复你内心和谐光明的理想世界!
热门推荐
  • 问心道眼

    问心道眼

    传说之中,诸天万界拥有四大神秘天柱,它们是所有世界创造之初的管理者,它们拥有着令诸天万界一批又一批高手门痴迷的力量,可数不尽的岁月里,只有一个人曾拥有过其中一个天柱,然而他(她)神秘出现又神秘消失,无数人寻觅其踪迹却不得其果。只到……竹骛的出现……幂幂之中的命运,不可揣摩的天地乱象,在这即将到来的乱世里,究竟什么才是他的责任呢?他为何肩负的这份力量?是缘分?还是阴谋?红尘万里,艳遇无数,饮酒高歌,战戈不休,且看我们的主人公如何在这诸天万界打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开辟印刻自己徽章的国度!
  • 海龙大陆

    海龙大陆

    一个贫困家庭和一个皇子去觉醒魔魂,在海龙大陆流下了传说
  • 柔水霸刀

    柔水霸刀

    一个懒散的,胸无大志的水系魔法师。原本只打算平凡的过一辈子但父母被杀的仇恨让他走上复仇之路。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到一个神秘的释龙魂戒。神秘的戒指,神秘的传承,会让他走向怎样的道路呢……书友群:11388554欢迎大家加入~~
  • 秘境巫灵之浩劫重生

    秘境巫灵之浩劫重生

    在这混沌的世界里,风云变幻无常,罗刹、黑泽两国战事不断。作为罗刹国的中心,京都渐渐被邪恶的国师所控制;而被众人所称的妖妃,来自于黑泽远古的神秘部落巫灵族,拥有者族里至高无上的血统,同样也携带着由族里巫师所下的护体蛊毒,原以为深藏宫中化解两国的纷争,谁知由于自身独特的体质与美貌,招致宫中众妃不满,从此被囚禁于冷月楼,招致误会越来越深,也给巫灵族人惹来灭族之灾,正当绝望之时,巫灵族的下一代继承人悄然诞生,她将踏上怎样的救族、救国道路......
  • 我想要杀了自己

    我想要杀了自己

    我已经决定好了,我想要杀了另一个我自己。
  • 数据的世界

    数据的世界

    吃个保健品难道天理不容?居然直接让我穿越!穿越就算了人家美女如云,家财万贯!我?野兽陪伴,一穷二白尼玛这是什么地方啊?啥都说数据,人都带等级的!这是哪个游戏世界里面吗?TM的还是回合的?你打一下,我打一下不适合我奔放的性格喂!哎!不对尼玛说好回合你怎么打这么多次啊!等等!貌似我明白怎么玩了,那不好意思啦我决定做个挂B
  • 欠片世界

    欠片世界

    本来在异世界被当作圣人对待的木花(男),却因为误操作将自己的圣剑给破坏。被驱逐出王宫后与银发的美少女,第三真祖蕾拉.伊西丝相遇。从此展开了一段让人忍俊不禁又热血沸腾的魔王成长史
  • 毁灭尊者

    毁灭尊者

    毁灭尊者林旭!毁灭一个世界,哪怕是一片星空,也只是在挥手之间!天下无人能敌!万千生灵瞬间灰飞烟灭,魂飞魄散!也正是这万千生灵一步步逼迫林旭成魔,成为这令人闻风丧胆的毁灭尊者!
  • 不可或缺的危机意识

    不可或缺的危机意识

    在德国奔驰公司董事长埃沙德·路透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巨大的恐龙照片,照片下面写着这样一句警语:“在地球上消失了的,不会适应变化的庞然大物比比皆是。”英特尔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格洛夫有句名言叫“惧者生存”。这位世界信息产业巨子将其在位时取得的辉煌业绩归结于“惧者生存”四个字。进入商战时代以来,关于危机意识的警言不绝于耳。
  • 妖妃快上轿

    妖妃快上轿

    :"我不去,我不去"我使出浑身的力气也挣脱不开他的手:“唔~女儿啊。你真的忍心看着爸爸被要债的打死嘛,我发誓。我发誓,这绝对是最后一次。我以后再也不赌了。”他满身酒气面部一直不停的抽搐一副可怜样子,苦苦的哀求着我。:“你真的要把女儿输了才甘心嘛?难道母亲的离开你就一点悔悟都没有嘛?”我放弃了挣扎看着满脸不知所措的父亲。:“救救我吧。曼禾,爹还不想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