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08200000025

第25章 李奇微开始出重拳了(1)

在联合国军大反攻的事实面前,这位拉佐瓦耶夫,脑瓜子似乎清醒了。

刚停止追击,李奇微就展开了大反攻

按照彭德怀的设想,志愿军的三个连环拳打出后,联合国军个大体重,虽不至于被打趴下,也一定被打得踉踉跄跄,晕菜了。

快速后退到三七线附近就是明证。

因此,估计在志愿军快速收手后,短期内联合国军没有反攻的可能性。

这次超出彭德怀的预想,就在志愿军停止攻击,开始休整后不到15天时间,李奇微就化被动为主动,对志愿军重拳出击了。

李奇微告诉联合国军将领:“志愿军停止进攻,那是没有力量进攻了。现在,该轮到我们进攻了!”

李奇微命令:“联合国军,扬起美国军人之精神,丢掉对中国人的神秘和恐惧,反攻!反攻!大反攻!”

李奇微的确是有真知灼见的大军事家,在没有确切信息的情况下,他预判到了志愿军的实际困难。

这也是中国出兵以来,联合国军统帅第一次对中国军队作出的正确判断。

尽管彭德怀有预感,但仍然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彭德怀料到了,但没有料到这么快。

毛泽东也没有料到这么快。

李奇微这一拳打过来,如果不是彭德怀脾气硬,当时不听拉佐瓦耶夫的话,战争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结局了。

因为再坚持两天,志愿军的力量就完全用尽,连基本的防御力量都没有了。到那时联合国军再猛烈出击,志愿军就只有挨打的份儿了,就像联合国军仁川登陆时的朝鲜人民军一样。

接下来的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志愿军被迫打了不得不打的第四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是前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唯一一次被迫打的防御战。这一仗打得彭德怀好被动。

此时,彭德怀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来最为困难的局面。因为,志愿军的力量基本用尽,而联合国军则恰恰相反。志愿军作战部队极度疲劳,刚刚进入休整,一线军队很少,加上朝鲜人民军也只有28万人。而此时,“联合国军”一线作战部队已达到23万人。这仅仅是人数方面,在军力和后勤保障方面的准备差距就更大了。

关键是,这次李奇微将军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

他选择了主动出击。

有学者认为,第四次战役志愿军的被动及其后的战争结果,是毛泽东的判断和决策出了问题。

他们的观点是:通过几次大仗,美国人在没有闹清中国军队实力的情况下,就被打到三七线附近,已经被打蒙,于是想与中国人讲和。当时讲和对中国最有利,如果那样,中国也就可以在最好的条件下结束战争了。而毛泽东却低估了美国人的实力,不想和,不想谈,继续打,想把联合国军赶下海,赶出全朝鲜,结果随着第四次战役的进行,志愿军的实力被李奇微搞清,志愿军的战术被李奇微摸透,美国人从晕头转向中清醒过来。

这样,中国再想和,就困难多了。

这样,就使抗美援朝战争多付出两年时间,志愿军多付出了十几万人的生命。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其中还有一些有名的冷战史专家。

我认为,这是事后诸葛亮。

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认识有所偏颇,且不符合认识、提高、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论规律。

因为,只要是人,不论多伟大,其认识都要建立在基于事实判断的基础上,战略家也不例外。

中美军队初交手,打了三仗,都是美国军队败,中国军队胜;且美国人败得很惨,中国人胜得很顺。

在现实面前,毛泽东认识到似乎美国人不那么难打。既然不那么难打,最起码能打,何必不继续作战,将美国人赶下海,解放整个朝鲜呢。

当然,现实不等于客观,现实发生的不等于客观情况;

客观需要充分、全面地了解现实;

而了解,一需要时间,二需要信息。

由于时间和条件都不具备,远在北京的毛泽东及中央军委虽然对美国军队非常小心,也对战局作了多种估计,但毕竟对其作战能力不完全清楚,对麦克阿瑟和李奇微等美军军官的判断力和素质不完全清楚。

特别是,战争的进程似乎证明,经过艰苦努力,是可以实现击败美国军队这个作战目标的。彭德怀和志愿军司令部认识虽然谨慎一些,但也基本持这样的观点。

于是,美国人想在三八线讲和的选项被否决、被排除,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毕竟军事实力太强大了,当李奇微摸清了中国军队的战略战术,拿出务实的应对策略,尤其是趁志愿军进攻无力,突然展开大举进攻时,便将志愿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对志愿军而言,面临这种情况,不但进攻暂无可能,且打退敌军,守住汉城、仁川,似乎也无可能。

此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等中国领导人开始意识到,美国军队这只真老虎的威力的确非常大,打晕菜可以,打趴下就很难了。

在志愿军总部昏暗的山洞里,彭德怀经过痛苦思索,展开纸张,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认识极为到位的电报,指出:“第三次战役即带若干勉强性,此次战役则带有更大的勉强性,如主力出击受阻,朝鲜战局有暂时转入被动的可能。”

第38军副军长江拥辉在回忆录中也认为,由于中国军队第一次面对现代化美军,中国军人“对敌人现代化装备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还认识不足”。

这种说法,符合实际。

居于主动怎么打都好说。被动情况下,且是突然面临被动的情况下,如何化被动为主动,那就真正要考验指挥官的水平和能力了。

考验彭德怀等中国军队将领的时候,到了。

临危不乱乃大军事家性格

无备则乱。

按常理,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联合国军突然大举进攻,彭德怀应该慌神了,应该“乱”方寸了。

但彭大将军就是彭大将军,或许是多年战争生涯的历练,或许是天性使然,彭大将军在出乎意料的变局面前,不但不慌乱,反而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冷静。

他冷静地判断战局:目前,志愿军军力使尽,兵待补,装待发,粮弹俱缺。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做法就是取守势,先稳住战线,阻止敌人进攻,免得后退过多,造成全线溃退。同时,积极准备后备军,在国内调兵遣将,待大批援军上来后,再敲美国人的脑壳。

他提出,对第四次战役,要“力争停止敌人进攻,稳步打开战局,从各个方面加紧准备,作长期艰苦打算”。

这,就是志愿军的作战方针。

如何阻住联合国军的大举进攻?

话好说,办起来难。

志愿军拳头已经打出去,根本没有再出拳之力。

甚至,此时志愿军力量即将耗尽,守的力量都很小。

彭德怀带着志愿军高级将领,彻夜开会,商讨破敌之策。很快,他们统一了认识。认为要打破这种极为被动局面,决不能死打死守,不能敌人在哪里攻我们就在哪里守。

高明的办法是:守中有攻,虽然守,也要有攻;被动中有主动,虽然被动,也要化被动为主动。

具体的,就是在一个地方堵住强敌,取守势;而在另外一个地方,集中优势兵力打弱敌,剁掉敌人的一个手指头,取攻势,从而起到让敌人的拳头缩回去的目的。

彭德怀看到,李奇微进攻的重点在西线,重兵团部署在西线,东线则以韩国部队为多。

且,西线进攻快,东线进攻慢。

于是,志愿军首长实事求是地制定了“西顶东放”的积极防御战略。

就是:用少量部队堵住西线敌人,而将大量部队集结于东线,狠打东线,震动西线,从而解除敌人的进攻。

志愿军的战法是否能够如愿呢?

血染汉江

按照部署,志愿军在西线用两个军(第50军和第38军一部)的兵力,在汉江南北进行了50余天的阵地防御战,阻击向汉城进攻的美军第1军。

这场仗,是一场中国军队最不愿意打,也最不习惯打的仗。

因为,除了被动作战之外,这还是一场防守战、阵地战。

惨烈的汉江防守战开始了。

这次阵地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防御作战。其激烈程度和武器装备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使中国人民志愿军真正感受到打美军与打国民党的不同,真正领教了什么叫现代战争,认识到现代战争的特点、状态和威力,从而加深了对朝鲜战局走向的客观判断。

当时,面对联合国军的现代化攻势,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还差着时代呢,我们一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二没有防御作战经验,三没有强大的防守装备。

而联合国军则不然,他们一具备世界最先进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二具备强大的正面攻击能力,这种进攻从天上到地下、从远战到近战、从白天到黑夜、从炸弹到子弹,是全面立体化的现代化进攻战;三具有丰富的现代化武器攻击经验。这是我们无法企及的。

2月4日夜里12时,周恩来以中央军委名义复电志愿军司令部,完全同意彭德怀的防御作战部署。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在1月28日发来电报后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就根据形势变化改变了原定战略设想,显示出战略的高度灵活性,这一封电报来得非常及时。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共产党军队的这种将帅同心、政治军事高度一致,与美国人的总统指挥不了司令、司令瞎指挥部下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正是彭德怀为司令的志愿军总部能够放开手脚、不拘泥于定式、打胜仗的重要因素。

“经过三次战役后,上下都有产生轻敌思想,对敌人估计不足,认为敌人不可能这样快地向我反攻”,但在联合国军的大举进攻面前,在联合国军的凛冽攻势面前,上上下下开始认识到过去对美军的估计非常不足。2月4日,金日成来到志愿军司令部,与彭德怀就第四次战役进行商谈,统一了认识,制定迎战联合国军的策略。

1月25日,汉江南岸的防御作战打响。

防御战一开始,志愿军就领教了美军的实力:

一是炮火。联合国军用远程、中程、近程火炮向志愿军阵地发泄着前三次战役的憋闷和屈辱,一天到晚几乎没有停歇。那如犁地一般的立体炮火,使志愿军一个团的防御阵地,每天就得承受数万发炮弹,前方阵地都被联合国军的炮火打成了一片焦土。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人,就连石块在阵地上完整地存下来几乎都是非常困难的。

二是飞机轰炸。美军飞机的地毯式轰炸,搞得志愿军无法藏身。在地毯式轰炸中,美军还用上了炮兵校正机(这玩意,中国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规模装备军队),用这玩意指挥发射,非常准确。并且,联合国军的飞机还不停地轰炸着志愿军纵深与前沿阵地的联系和支援通道,切断志愿军前沿阵地与后方的联系。

当时正值地冻天寒,志愿军修筑防御阵地非常困难,而浅表防御阵地根本无法防御敌人的炮弹和炸弹,且志愿军还没有找到防御联合国军现代炮火的有效办法。整个一个干挨打。

再看志愿军的火力,尚不及联合国军的几十分之一,仅靠几门破迫击炮、步枪、机枪等传统装备对付现代化的联合国军,真是太勉为其难了。

传统与现代硬碰硬,就如鸡蛋碰石头,这是被多场战争证明了的真理。

在伊拉克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仅以死亡百人的代价,就将有几十万部队、几千辆坦克、上千门火炮的伊拉克军队打得稀里哗啦,全线溃败,如赶羊一般。

其实,志愿军哪里比得上伊拉克军队的装备呢,他们太原始了。

一支由原国民党军改编的部队,竟将美军打得够呛

在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国民党第60军在长春前线起义。

起义后,这支原龙云属下的滇系部队,集体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除政治委员等极少数人由解放军派来外,上至军长下至士兵,一色地由原国民党部队原班人马组成。

第50军在东北整训了大半年,后随四野南下,始终没有打过什么硬仗,也就没什么特别露脸的战功。

军长曾泽生,在国民党部队中是个能打仗的军人。抗战时期,他指挥部队打日本鬼子很勇猛,台儿庄、禹王山,都留下了他们的血汗。

否定别人容易,否定自己不容易,否定曾经的辉煌就更不容易了。虽说被整编,但这支部队不服气,认为俺也是经历过千山万水的人,打日本鬼子不含糊,虽说被改编,没有打什么露脸的仗,但那是命运的安排、神的造弄,给我一个机会试试,照样能撬动地球。

曾泽生军长毕竟不是一般人,苦闷中的他拿了一大堆毛泽东的著作和共产党的政策进行研究,还下到军队、村庄、工厂了解情况。这一学习一了解,可不得了,他发现共产党的确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别看穿得不怎么好,打仗可不是瞎吹的!第50军在国民党中露脸比较容易,但要在共产党的军队中打出名气来,那还真得瞪眼攥拳头使出吃奶的劲儿来!

上了朝鲜战场,曾泽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志愿军的威力。这支军队,一上战场就嗷嗷叫,个个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绝不像国民党军队那样,战场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顾脑袋不顾腚。

正是亲眼看到志愿军的作战精神,使第50军的大老爷们,挺起眼皮,提起精神,纷纷表示:看俺第50军的,见到美国鬼子照样往死里打!

开局,第50军打的是英军,全歼了英步兵第29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及第8骑兵团直属重坦克中队,很是露脸。这是英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受到的最为沉重的一次打击,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军队歼灭的最大建制的敌军坦克部队。而且,是被步兵分队用轻火器和炸药包消灭的。

这次汉江两岸防御作战,第50军是与万岁军第38军联合打的。打这样硬碰硬的仗,第50军也丝毫不含糊。这一打,不但让彭德怀刮目相看,也让伟大统帅毛泽东刮目相看。

同类推荐
  • 特种兵之狼血沸腾

    特种兵之狼血沸腾

    一代特种兵王浴火重生!什么?居然重生在一个熊兵的身上?什么鬼?熊兵陆超居然破了五公里越野的记录?怎么会?孬兵陆超居然获得擒拿比赛的冠军?我的娘?废兵陆超晋升成了特种兵?兵王之路由我来改写!战士陆超随时接受挑战!
  •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旅途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旅途

    普通军迷江天,七刷士兵突击,意外穿越到士兵突击世界,从此走上一条特种兵之路QQ书友群:1098895225
  • 惊涛骇浪智慧多之宋真宗君臣篇

    惊涛骇浪智慧多之宋真宗君臣篇

    惊涛骇浪智慧多―宋真宗君臣篇(长篇小说)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从即将登基的那一天起,他的人生历程即受到一连串挑战:宋时契丹百万铁骑厉兵秣马南侵.小说展现双方制订战略战术的筹谋,后勤保障的施行,攻城略地的生死肉搏,金鼓连天、短兵相接的腥风血雨,烽火连天的边防,间谍战、新式武器给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千军万马造成阻遏.在西北,党项部族越来越强大,如何在战斗与和平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和把握机会?已经式微的吐蕃重又日渐堀起,如何加以制衡?小说展现宋朝君臣努力做到炉火纯青的平衡术..连年征战将宋朝的经济拖垮,经济上入不敷出,而发展骑兵,巩固国防,需要巨额经费.小说描述宋真宗如何挣得到发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巨额财富.小说展现了宋朝茶马古道的开辟,沿海港口的设立,丝绸及粮食、茶叶、瓷器等商品生产的细致过程.小说以重墨描绘汴京、河北、陕西、山西、宁夏、甘肃、四川、江西、广东、浙江、辽国等地区的地形地貌,风俗人情,当时各行业的繁荣程度.文笔细腻似乎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让读者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小说是一卷宋时历史的小百科全书,力图让读者领会做事和做人的窍诀.
  • 乱世枭雄之兵临天下

    乱世枭雄之兵临天下

    奇怪的被人推下了大海,穿越来到一个陌生的时代,却不幸原来是战乱将起的世代为了活下去,为了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他拿起了长枪,跨上了战马纵横驰骋,兵临天下。
  • 世界军事百科之古代军事

    世界军事百科之古代军事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热门推荐
  • 总有一种柔软,让人生坚定从容

    总有一种柔软,让人生坚定从容

    这是梁晓声先生的一部温情主题的作品。本书中,梁晓声先生怀着一贯的良知与责任感,用最朴素真挚的笔触记录人世间的最柔软动人的片段。文字依然率性真诚,字里行间饱含理想主义的光芒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从芸芸众生的酸甜苦辣中体悟人生哲理,守护好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和回忆,我们终将学会如何在漫漫人生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从容。值得一说的是,梁晓声先生在“朗读者”节目上朗读的《慈母情深》,正是本书所收录的《母亲》的一个片段。本书进行了完整呈现,让读者感知这些动人心弦的文字里所饱含的绵绵不绝的力量。
  • 牧歌诗

    牧歌诗

    璀璨的星空,金黄的麦田,黯淡无光的生活。纷乱的长街,哭泣的孩童,风中飘扬的旗帜。杂乱的小屋,幽静的山谷,忧郁释然的天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我不太萌

    重生之我不太萌

    苏小萌重生了,OMG,她居然重生在一个十八岁少女生上。身边还都是帅哥,小小的脑袋大大的疑惑,没办法谁让她多才多艺呢?既然这样那她是时候改变一下自己了“唉,那个帅哥站住,爷,叫你呢”某女怒吼付辰溪内心汗言,这女人真的太猛了惹不起猛女落泪
  • 离火争原

    离火争原

    穿越了,但穿越成小乞丐是几个意思?一阵忙活之后,温敬白才明白小乞丐开局只不过是一个玩笑而已。当一切明朗,温敬白穿越后的人生迎来了一次重大转折!是福?是祸?还是福祸相倚?且看温敬白如何排除万难,成就霸业!
  • 浩瑜星空

    浩瑜星空

    这是一部从女主成长角度,贯穿整个家族真实发展历程。具有纪实性历史意义,且贯穿全文由女主寻找爱情的发展主线的纪实文学作品。
  • 皓月虎啸刀

    皓月虎啸刀

    江湖盛传“塞外虎啸明月刀,武林名剑风流郎,关内英豪尊七门,隐秘市井有三仙。”“塞外邪虎”朱猛得皓月虎啸刀,惨遭七大门派嫉妒,杀人夺宝。流浪孤儿范临风流落至此,姻缘际会。两人相依为命,传授武功。十年后,范临风携皓月虎啸刀,浪迹江湖之日,所遇“武林名剑”周道的女儿相恋,却阴阳差错,发现了周道的阴谋,捍卫中原武林的和平。
  • 启黎

    启黎

    他铁血手腕,赏罚分明,为国为民。她热情似火,军事奇才,不屑天下。她:“我可练出铁血骑兵,让你启黎江山如画,永无大患”他:“一届女流,你就这般着急战死沙场!”一朝心软,救下一世魔障一夕相处,舍下半生自由他与她,究竟是缘,还是孽?
  • 油纸伞下美人眸

    油纸伞下美人眸

    少女官子衿是一枚妥妥的学霸,直到有一天,她在即将离开人世的奶奶手中得到了一把油纸伞......
  • 忘忧酒馆我是芍药

    忘忧酒馆我是芍药

    荒无人烟的大漠,几个商人正驱赶着骆驼艰难的前行。“那是……海市蜃楼?”正牵着骆驼的张家老二眯着眼睛,指着前方高声问道。“不!那是传说中的忘忧酒馆!”回答他的是在队伍里不起眼的一个护卫。似乎大家都叫他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