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75800000062

第62章 日中印刷出版交流往事

日本编辑出版学校从诞生至今已走完50多年的历程。其中,在1991年至2001年的10年间,该校持续与中国的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交流。作为这段历史的肇始者、亲历者之一的吉田公彦,不断造访上海,对那些年两校交流的往事总是历历在目。

十年弹指一挥间

2005年11月,由上海理工大学、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的“2005上海印刷出版技术与教育国际研讨会——数字化时代的印刷出版技术与教育”,在中国上海举办。参加国际研讨会的代表,除了中国国内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外,还有来自其他10个国家的印刷、出版方面的专家学者、教育者和从业者。来自日本出版学会和日本编辑出版学校的8位成员也出席了该国际研讨会。这种由从事出版和印刷教育的学校主持的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办,还是第一次。

既作为主办者又作为第一天会场所在地的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位于上海市东北部,在2005年早些时候,还是名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3年制专科大学。这所学校的前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3年创办的上海印刷学校。1965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不得不关闭。到了1978年,又重新开始招生。上海印刷学校与北京印刷学院并称为“全国培养印刷人才的两大基地”。

1987年,上海印刷学校在印刷系的基础上,增加了出版系、美术系,之后又增加了印刷管理系,加强了应用型和工艺型培养教育,以培养出版、印刷、书刊装订、广告设计以及出版印刷管理方面的人才。

在1991年至2001年的10年间,日本编辑出版学校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先后7次或在东京或上海举办了“日中出版教育校际学术交流会”。这个交流会,可以说硕果累累:不仅交流两国的出版教育,而且也交流两国的出版状况、两国出版交流历史的研究等。并且通过出版信息的交流和情感的交流,为日中友好作出了贡献。说2005年的国际研讨会是在“日中出版教育校际学术交流会”的基础上召开的,一点也不过分。2003年,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出版印刷学院,合并到上海理工大学。在2005年的国际研讨会上,吉田公彦作为前日本编辑出版学校代表,为“日中出版教育校际学术交流会”完成历史使命,做了总结性报告。

七次交流情谊深

日本编辑出版学校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开展交流的契机,是吉田公彦当年的上海之行。1990年,吉田公彦应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邀请,以日本出版学会会员的身份,赴中国北京和西安,出席了“日本出版情况报告会”。在归途中,他以个人身份访问上海,受到当时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赵斌先生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龚应荣先生的盛情款待,借此机会,吉田公彦不仅访问了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而且还代表日本编辑出版学校与该校达成了相互交流的共识。

1991年,第一届交流会在东京举办。中国方面的与会者是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龚应荣、该校出版系主任孙国明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翻译沈洵澧。

在第一届交流会上,双方学校签订了“结为姊妹校”的条约,决定每年召开一次交流会,会议地点在东京和上海之间轮流交替。就这样,到了1994年,已经举办了第四届交流会。现在看来,1991年至1994年可以看做是两校交流的第一个周期。在杜飞龙出任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以后,分别于1997年、1999年和2001年举办了三届交流会。10年间总共7次交流会,其中有4次在东京举办,有3次在上海举办。

交流会的名称,前四届都叫“日中出版教育交流会”;从1997年第五届开始,改为“日中出版教育校际学术交流会”。

第一届交流会的主题,是相互自我介绍。吉田公彦作了题为《日本出版教育的若干问题》的演讲,龚应荣作了题为《上海出版印刷专科学校的创立与中国出版高等教育》的演讲。到了第二届交流会,双方没有特别设定统一的主题。随着交流的发展和双方理解的不断加深,接下来的几届交流会都是经双方协商,事先设定交流的主题。例如,第三届的主题是:“90年代出版教育的背景——日本与中国的出版社及其图书出版过程之现状”。第四届的主题是:“市场经济下的出版与出版教育”。第五届的主题是:“(1)计算机发展与出版教育;(2)出版人的职能教育与出版教育;(3)日中出版交流史研究”。第六届的主题是:“21世纪的出版与出版教育”。

第七届的主题是:“迎接新世纪的出版教育及其背景”。

首先应当指出的是,在中国一方提交的论文中,有关“中国国内出版教育状况”的论文很多。这与日本不同,明显反映了中国把出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推进出版人才培养的国情。在中国,由于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各方面都遭到很大破坏,出版印刷行业也不例外。拨乱反正以后,与其他行业一样,人才培养对出版印刷行业来说也是首要而紧急的课题。而日本编辑出版学校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开始交流的90年代初期,恰好是中国出版界渡过80年代的体制准备期、进入上升期的时候。

在这里,不妨以1990年到日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陆本瑞先生的报告作为佐证:“1979年以来,因为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重点抓经济建设,所以,出版教育被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上”,“随着整个出版事业的发展,出版教育也在逐渐展开。从1979年到1989年,出版社从129家增加到536家,出版社的从业人员从1万人左右增加到近4万人。其中,编辑者约占47.1%。根据人才需求的预测,1995年需要补充1000个编辑者”。在1990年的当时,“在大学教育中,全国已有20所大学设置了编辑、出版、发行、装订专业”(摘自1991年72号《日本出版学会会报》)。

正如前面提到的一样,受“文革”的影响,上海印刷学校在1965年至1977年被迫关闭,“文革”结束后,重新开始招生。1978年,招收新生118名;1987年,增加设置了出版系、美术系等系科;1993年,由“上海出版印刷专科学校”改名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截至1994年底,在校学生828名;截至1998年,在校学生1500名;到了2001年,在校学生更是增加到3600名。近些年来,中国一般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很困难,但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总在95%以上,这无疑是非常高的。

其次,在中国一方提交的论文中,有关“中国国内出版教育的特征及其发展”的论文很多。在过去几十年,中国传统的出版教育把编辑、出版、发行(销售)严格分开,以培养这些环节的专门人才为目标,但是,随着出版行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和数字化的发展,中国的出版教育正在朝着培养具有多媒体应用能力的人才的方向转移。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其他从事出版教育的学校(院、系、专业)之所以招生情况好、分配情况好,就在于其工科、文科、艺术等多学科结合的特点,顺应了时代的要求。“顺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拓宽出版印刷人才培养的视野”,正是典型的描述。

第三,在中国一方提交的论文中,有关“转型期”的论文也很多。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上半期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后,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图书出版业”和“中国图书发行新结构的特征与倾向”等关注热点中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出版业正在从出版社自身只是进行出版物的生产,而出版物的印刷、销售册数由国营新华书店决定的体制,朝着出版社自己决定印刷册数,销售不仅通过新华书店,而且也通过自有的销售渠道——从所谓的单纯“生产型”向自己也要负责销售的“生产经营型”转移的剧烈变化时期。生产与销售结合,是第一次意识到“出版物”作为商品的存在,第一次意识到“读者”(消费者)对“出版物”(商品)质量的要求。在长期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中国,在实行市场经济之前,有必要首先倡导观念的转变,做体制转变的准备。不仅如此,从社会主义的价值判断出发,出版物这样的“意识形态商品”也不是简单的商品。对于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中国出版教育的应对是灵敏的,甚至还是超前的。比如提交论文中提出“从提高图书的综合品质看出版教育的改善”的问题,可以认为是抓住了“转型期”出版教育的根本。

与此相对,日本一方的论文,主要还是尽可能详细地介绍日本的出版情况。在全部7次交流会中,其中有两次主要是介绍日本的出版情况。一次是第三届“日本的书籍出版社——工作与结构”交流会;另一次是第七届“日本的出版界——检验近10年的结构变化”交流会。

在第三届以“日本的书籍出版社——工作与结构”为子主题的交流会上,日本编辑学校以在此之前中国一方汇总的问题为基础,按“国家与出版发行管理”、“出版”、“发行”三个部分,设计了35个问题,由本校11名老师执笔回答。像这样撰写介绍日本出版社的报告(论文),在日本也属于首次尝试。这次交流会上的成果,在1998年被翻译成中文,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原中国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刘杲先生亲自作序。

在第七届以“日本的出版界——检验近10年的结构变化”为子主题的交流会上,日本一方主要向中方介绍了在泡沫经济破裂、数字化发展的影响下,日本出版产业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日本编辑学校的老师和日本出版界相关人士共14人执笔撰写报告(论文)。这些报告分别回顾了过去10年包括关联产业在内的出版产业的动态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从1991年到2001年,10年中有8年产生了“共同执笔”的“综合报告”,要不是这些与中国交流的机会,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这些“综合报告”意义深远。

两国报告产生的背景虽然不同,但涉及的问题还是有共同之处。比如,在出版及出版教育中的数字化问题。数字化问题可以说是全球性的问题,但在论述日中数字化与出版和日中联机实时出版的问题时,考虑到同样在传统图书出版业务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两国的不同国情,以及处在衰退期的日本经济和处在上升期的中国经济的两大格局,相似点和相异点却又都是明显的。

如果说10年七届的交流会只有一个大主题,那就是“交流”。在七届交流会上,也有日中出版交流史的研究成果。论文的数量虽然不多,但质量很高。例如围绕商务印书馆的诞生与发展,展开对作为中国现代出版发祥地的上海与日本的出版交流史研究,领域新,难度大,显示了执笔者的学术勇气和出众才华。从另一方面来看,位于东京和上海的两校交流,恰好又是在续写这种历史。因此,不妨认为,研究日中出版交流史,既有现实意义,更有象征意义。

盛开出版印刷教育之花

随着东京与上海不断相互举办交流会,彼此的友谊也不断加深。吉田公彦以为,尽管盛开的是“出版教育研究”之花,但实际上结出的都是日中友好之果。今天的结束是明天的开始,过去的句号是未来的逗号,吉田公彦坚信,日中间的国际性出版教育学术交流,今后还会持续下去,到什么时候也不会终止。当年,吉田公彦访问上海时,受到以校长龚应荣先生、其后任杜飞龙先生为首的各位友人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至今令他难以忘怀。同样,上海与会者来到东京,日本编辑出版学校老师们与他们认真交流的情景,也历历在目。

2005年,吉田公彦刚刚把本次国际研讨会的演讲稿交给主办方,就听到了不幸的消息:上海出版界的前辈宋原放先生在当年6月逝世,享年83岁。从两校最初开始交流,宋原放先生就给予了极大关注。他不仅参加了在上海的交流会,也尽量参加远在东京的交流会,可以说为了日中的出版教育交流,为了日中两国的交流,他是殚精竭虑。2000年,宋原放先生主编的《上海出版志》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页码超过了1200页。在该书的《大事记》栏目中,有这样的文字:“1992年4月14日,日本编辑出版学校代表团吉田公彦一行25人来沪与上海出版印刷专科学校进行出版教育学术交流。”

吉田公彦觉得,2005年访问上海感受最深的就是,与十几年前相比,上海的面貌大大改变了。高速公路横贯城市中央,两旁是林立的高层住宅楼,外滩和南京路使人饱尝步行者的乐趣,黄浦江对岸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其高度号称世界第三,简直美不胜收。中国的经济、上海的经济高速发展由此可见一斑。作为日本编辑出版学校交流对象的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也在其中飞跃发展,现在升格为上海理工大学的一个学院,这也印证了上海市发展的轨迹。

日中两国两个学校的交流意义深远,本文的记述只能算是开头,还有待日中两国的亲历者、见证者继续丰富。当然,更重要的是从“定格”的过去的历史中走出来,为开辟未来设计道路。

(孟斯咏梅三友编译)

同类推荐
  • 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本书分为三部分,包括:自我开发的能力、习惯和性格决定一生、社会交往和生存能力,旨在为父母提供一些观念和方法,让孩子学习社会生存的能力。
  • 妄谈疯话

    妄谈疯话

    诠释豪情人生的态度,剖析官场弊事的怪象,演绎男女情爱的风韵,解读处世哲学的智慧。
  • 常用公关文案写作规范与实例

    常用公关文案写作规范与实例

    本书精选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最常用的公关文种,根据不同需要进行细致归类。具有内容全面、案例规范、简单易学、查找方便等特点。简单明了的定义界定,直观易学的规范模板,实用丰富的范文实例,便于人们迅速掌握相关文种的写作技巧,是一本公关文案写作中的必备工具书,更是职场人士不可不读的文书写作宝典。
  •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当代民生新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广受社会大众喜爱,也是目前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既是政治民主化、媒介市场化与传播平民化的产物,又是中国新闻媒介“新闻本位”、“受众本位”观念的革新与强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媒介与社会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一种传播范式。平民化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使民生新闻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三贴近”的社会政治话语与新闻媒介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热门推荐
  • 我们一起走过时光

    我们一起走过时光

    水千潋,水家嫡长女,身份高贵容貌倾城天赋异禀,奇迹大陆千年难得一遇御音御灵双修的超级天才,当代著名影后之一,于奇迹大陆公元2017年八月九日,陨落!消息传出,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哀悼,长长的队伍排满整个大陆。二十一世纪,中国大陆,一俊美男子紧紧盯着水镜中那辉煌景象,朝自己旁边的一绝色女子说到“看来你的追随者不止这有,连异空间里也有不少了啊”女子轻笑一声“再怎么厉害还不是被你追到手了。”男子邪魅一笑“老婆我们去奇迹大陆活动活动筋骨咋样?”某女脸一黑“为什么要找他们练手?”某男“单纯的看他们不顺眼而已......”某女“...吃醋吃的不要这么明显...”本文男女双洁,男强女强1v1,欢迎入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嫡女要翻天:娶个太子当夫君

    嫡女要翻天:娶个太子当夫君

    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一个架空王朝,成了帝都第一纨绔,墨家的唯一一个嫡小姐。妈蛋!刚穿越就被表姐庶姐陷害,还摊上一个腹黑美男。谁他妈可以告诉我,说好的第一纨绔呢!怎么都是我被别人欺负的份!还他妈是一个闷骚到极致的男人?流连异世,看她如何活死人,肉白骨,脚踹渣男剑指白莲!
  • 老婆请安分

    老婆请安分

    我小心翼翼地活着,就是怕蝴蝶效应让我失去你。…………这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ps:单女主,日常文—————新书《我家老婆来自一千年前》已发
  • 九霄断雷剑

    九霄断雷剑

    一代少年天才陨落,带着混沌神器九霄断雷剑穿越异世,从此,逆天神兽归降,混沌秘典在手,且看他如何纵横这片天地……
  • 白雨

    白雨

    甫跃辉,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他来过

    他来过

    贺放是个网络维护员,平凡到底却有个大明星的同学,云泥之别的两个人兜兜转转,藕断丝连,数不清道不明的缠在一起。
  • 风土记

    风土记

    一场即将到来的变故,改变了汪洋孤岛上所有人的生活,知晓真相者,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机会争取;不知真相者,仍然浑浑噩噩过活。茫茫海岛,演绎出了风雨飘摇中的人世百态。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他们的命运将有怎样的转变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