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07800000029

第29章 他是一棵大树——记华罗庚教授

华罗庚是一棵数学大树。那长须般的树根,扎在知识的沃土上和人民共和国的土地里;那粗壮的树干,交错的枝丫和浓荫密盖的树顶,正是华罗庚和他的学生在数学领域里开拓、奋斗、胜利的象征。

创新精神和勇于攻关

华罗庚19岁时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

从那个时候算起,他在数学领域里整整纵横驰骋了半个多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发表论文两百余篇,专著十本。他是我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个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研究成果,挂满了数学的大树。

1950年,华罗庚率全家从美国回到北京。那时候,关于解析数论的研究在我国还相当薄弱。华罗庚立即在数学研究所举办了一个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他首先预测到解析数论中赛尔贝格筛法及列尼克方法可能有发展前景,并鼓励学生去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王元,当年正是这个讨论班的学员。在华老的指导下,王元选择哥德巴赫猜想为主攻方向。那时,他已写了一两篇论文。华老知道以后,非常高兴。

有一天,华老对王元说:“你有了速度,很好嘛。但还要有加速度。”所谓速度,就是能够做出科研成果来;所谓加速度,就是研究成果的质量要不断地提高。

年轻的王元,当时对华老的话并不完全理解。他又围绕着原来的问题,写了一两篇论文。这下,华老可生气了!他把王元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严厉地批评说:“不但要有速度,还得有加速度。如果你只在这个水平上工作,那你就永远不会有更好的成就。”

王元明白了:这是华老教他不断去创新。

1955年,王元证明了“3+4”;次年又证明了“3+3”;20世界60年代,他和潘承洞各自证明了“1+4”;后来,陈景润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用筛法证明了“1+2”,获得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赞扬。

对于华罗庚勇于攻关的精神和毅力,他的学生,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哲先是体会颇深的。

40年代,华罗庚就着手研究典型群的问题,获得一些漂亮的结果。与此同时,国外一些数学家运用与华罗庚不同的方法,也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他回国以后,这个数学领域里留下的仅仅是一些难题,一些“硬骨头”。要不要啃这块“硬骨头”呢?华罗庚的答复是肯定的。他在数学所又举办了一个讨论班,带领学生攻关。开始,他自己讲课;后来,就由他的学生万哲先讲课。万哲先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继续发展与丰富了华老的工作。60年代初,他和华老合著了《典型群》一书,囊括了师生两人的全部研究成果。国际数学界称赞他们为“典型群的中国学派”,而这本专著就成了“中国学派”的代表作。

律己严,律人也严

华罗庚谆谆教导学生要欢迎别人的批评,而对于吹捧则应该警惕。他说,总之“一句话,包括我在内,对严格要求我们的人,应该是感激不尽的。对给我们戴高帽子的人,我也感谢他,不过他这个帽子我还是退回去,请他自己戴上”。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举办的讨论班里,他常常让学生在黑板上做题。谁做不出来,就挂谁的黑板,让你下不了台。平时,他常到学生的宿舍去检查。有时,清晨五点钟他就来了;有时夜深了,他也来敲门。不是检查学习情况,就是布置新的思考题。他对学生是从来都不放松的!

对于那些或急功近利,或企图一蹴而就的年轻人,他很生气。有时,他的表现就显得有点儿“不近人情”。

一天,华老正与他的学生龚升讨论问题,忽然进来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递过一篇论文,说这是他“一夜未眠的畅想曲”。

华老沉默了片刻,脸上浮起了严肃的表情;说:“把论文拿回去找找问题,找出问题来可以进步,找不出来就没有长进。论文哪有一夜就突击而成的呢?我就不信!”

年轻人走了,望着他缓缓离去的身影,华老深情地对龚升说:“对于幼苗,不能浇温水、热水,应浇冷水。我从来就是对青年泼冷水的。”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许多年,可龚升教授在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后的今天,仍然记忆犹新。近日,他在给记者寄来的回忆华老的文章中,深有感触地说:“看上去华老是对青年‘泼冷水’,其实这‘冷水’的背后,正有着一颗火热的慈父之心!”

也许,华老曾经退过一些青年同志的学术论文,也许有些同志至今仍心存芥蒂。那么现在应该明白了,理解他了。

提携学生的美谈

20世纪80年代初期,华罗庚和他的学生陈景润在英国伦敦偶遇。当他们与英国数学界朋友交谈时,一位英国数学家问陈景润:“陈,你能取得1+2这么重大的成就,又有这么好的英语,一定在哪个国家留过学。你的老师是谁啊?”

陈景润含蓄地笑了,答道:“我是在中国上大学的,并没有留过学。我的老师就坐在这里,就是华罗庚老师。”

不大会说笑的陈景润,此时却说出了一句使大家哄堂大笑的幽默话。

20世纪50年代初期,陈景润在厦门大学向塔内问题发动了攻势。他写了一篇论文,得到了厦门大学数学系教授李文清的欣赏。李教授把他的论文稿寄到北京,来到了华罗庚的桌面上。

正如当年熊庆来慧眼识英才一样,华罗庚发现了陈景润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断定这个青年助教是可以造就的人才。从此,书信在北京和厦门之间频繁来往。第一步,请陈景润到数学年会上宣读论文;第二步,干脆把陈景润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陈景润像鸟儿扑入山林,得到了施展才能的天地。而华罗庚却因做了这件好事,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批判,说他重视“只专不红”的人。对此,华罗庚沉默着,忍耐着。他毫无怨言。

在半个多世纪里,数学界受华罗庚教益的,早期有他的合作者段学复、闵嗣鹤、樊畿与徐贤修;新中国成立后,受华老直接影响而后颇有成就的学生就更多了,有赵民义、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王元、许孔时、陈景润、吴方、魏道政、严士健与潘承洞等。华罗庚对自己的要求特别严格。他希望学生对自己的讲课和论文提建议,哪位学生提得越多,师生的关系就越亲密。师生之间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也常见,有时正因为这个不一致的“碰击”而冒出火花,在科研上燃成大火,获得显赫的成就。

50年代末的一天黄昏。王元拿着一篇文章去找华老。恰巧华老刚从外面回来,一天的思考和奔波,使他累极了。王元把自己的文章递给华老,说:“请您看看。”

华老说:“今天太累了。我不看了。”

王元坚持地说:“您就看一行,好吗?”

华老说:“好的。”看完第一行,他就因这有趣的数学而激动了。他高兴地说:“啊,蒙特卡罗方法不就是一致分布吗?咱们来搞搞。”这就开始了他俩长达20年的合作。

在华老的指导下,王元边干边学,终于把二维数值积分问题解决了。1960年,他们合写的第一篇文章问世,师生一道踏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964年,他们发表了用分园域计算多重积分的方法,并在电子计算机上加以实现。1972年,他们又恢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提出方法的理论证明。国际数学界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称为“华—王方法”,并认为“这些工作对整个理论是价值连城的贡献”。

(写于1985年8月)

同类推荐
  • 成电科研团队风采

    成电科研团队风采

    聚沙成塔,众多团队形成合力助推学校快速发展。电子科技大学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科学之花,使电子科技大学在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步。
  • 爱悦与规训

    爱悦与规训

    作者以同性欲望为视角探析爱悦、法律与中国现代性的关系。作为跨学科的法学研究试验,作者提出并运用有机结合了“社会学的想象力”与“文学的想象力”的“法理学的想象力”,力图描述同性欲望与中国现代性之间互动所形成的法律文化表征,指出中国在与外部世界互动过程中如何围绕着同性欲望来建构和重构现代性的。
  •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本书收录了《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改革开放30年与城市发展的战略转型》、《中国城市正进入品牌价值时代》、《五大趋势预示中国城市新价值》、《生活质量是检验城市价值的唯一标准》等文章。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成为教学骨干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成为教学骨干

    我国的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承担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任务,从总体上来讲,他们都是很优秀的。而从近距离来看,我们常常把在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那些职业素质相对优异、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了骨干作用的教师称为骨干教师。
  • 给新教师的忠告

    给新教师的忠告

    本书分为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人际交往三部分,内容包括:课堂上的忠告、关于作业、课堂外的忠告、评优课的好处、班级工作、学生问题、与学生监护人的交往等。
热门推荐
  • 余生应你之邀

    余生应你之邀

    传言简小娇生病了,而且病的不轻哦!吃瓜群众表示很懵,那你倒是说得了啥病啊。简小娇弱弱说到:“爱情失忆症,解药是应朝。”吃瓜群众集体哀嚎,没天理啊!再后来的某一天,简小娇问应朝当初是怎样做到不顾一切奔向自己的。“因为娇娇是我的药”应先生宠溺的说到。“啊”?“娇娇,我也生病了”。应先生将求宠爱的小目光投向了懵圈中的简小娇。
  • 国师大大又被抢婚了

    国师大大又被抢婚了

    作为一个穿越而来,外加女扮男装的敌国质子,玩世不恭、全能废柴是她的本分。偏偏这位国师大人不允许她这么低调!……“国师大人,相府小姐又来给您送糕点了!”“东西给小家伙留下,说我不在。”……“国师大人,百里公子来找太子殿下了。”“说小家伙不在。”……“国师大人……”“是小家伙来了吗?”“太,太子殿下又带着百里公子去青楼了!”某人眉头一皱,出门直奔百里将军府邸。随行护卫集结了好几队精兵,到了才发现主子真是只是过去告状,仅此而已!嘴角抽抽,内心表示强烈抗议:国师大人,请您高冷到底好吗!
  • 余生深情只为你

    余生深情只为你

    重生之前,她作天作地,只为了远离那个一心一意对她好的男人,结果却是被渣男贱女所迫害,害得哥哥惨死,自己也被两人联手算计。重生之后,她只想感谢天感谢地,每天的任务就是撩撩撩,每天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扑倒那个男人。“老公,人家手疼,你给人家看看嘛!”“……”“老公,人家腿麻了,给人家揉揉好不好!”“……”在屡次扑倒失败之后,她气急败坏,拖着自己的小行李箱打算跑路。某男人却从背后抱住她,“老婆,我心疼了,给我揉一揉。”“……”
  • 宋镜

    宋镜

    神秘的铜镜不知将他带到了何处,他只想找回铜镜,回到过去,可脑中一片迷茫。
  • 美德培育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美德培育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对翅膀,伴我们勇敢飞翔!孩子的幼年时期在其整个人生成长阶段非常重要,这一时期他们的认知、心理开始成长,开始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其人格和习惯也开始逐渐形成。因此,阅读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教育故事尤其有意义。本选题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基本结构,结合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全面阐述素质教育,包括机遇、健康、美德、命运、能力、文明等方方面面。
  • 漂流女孩

    漂流女孩

    刘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女孩,但故事确实非常不一样的女孩故事。小说从刘海小时候到长大,到出外打工,的爱情系列的故事。故事普通却能引起你与自己经历的感慨。。。。。。。。
  • 归途已陌路

    归途已陌路

    想写一本永不完结的小说。一个故事结束,另一个故事亦开始。就像课桌里的那本厚厚小说一样,有不同的故事,有着不同的心情。
  • 召唤遮天群侠征战完美世界

    召唤遮天群侠征战完美世界

    突然穿越了,而且获得了很牛逼的系统,但和书上说的不一样,我成为系统的奴仆,动不动就要被抹杀,苍天呀,大地呀!我这是造了什么孽。且看我行走于岁月长河,召唤我的兄弟,镇压八荒,横推万古。叶凡吊打仙殿弟子,对决十冠王;段德探索各大教统古老的秘辛,挖掘埋葬于地下的真相……“那个小石头,你不要老是将黑皇放在锅里。”“你怎么还点火了。”“不过话说回来,还真的很香。”……
  • 赶尸追命

    赶尸追命

    鉴于本人目前所创作作品有负“文学”二字,从即日起,本人网络上的所有作品将停止连载,从此与网络文学保持距离。2008年初将由出版社推出本人一部大型乡土题材现实主义小说,敬请期待.由停止连载带来的不便,请起点和各位读者谅解!本人QQ:653034492007年7月
  • 重生之唐华

    重生之唐华

    【重生文,男女主身心干净,一生一世一双人。】她大概是大唐最倒霉的一个公主,在扬州痴等驸马八载,却迎来她“已亡”的消息,随之而来的竟然是她的驸马另娶她人,而新娘竟是她自幼爱护的异母妹妹!最后她中毒身亡,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凄惨结局!许是上天垂怜,让她重生到十岁。重新归来,她不再是前世那个懦弱任人欺负的公主,而是前来索命的恶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