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12000000009

第9章 伦理的追问与学理的批评(1)

——对西方电视批评理论的一种解读

■时统宇

电视对社会注意力资源的大肆掠夺,特别是电视的商业化和庸俗化倾向,使得电视批评成为电视研究中的一门显学。从表象上看,在印刷媒体日常对电视收视热点的新闻批评中,在大大小小的电视研讨会之后,我们总想静下心来研读一下电视批评的书面文本,以便在“武器的批判”时获得“批判的武器”。电视是典型的舶来品,于是,我们自然不能不注意到西方电视批评理论这一重要的思想资源。因此,我们的注意力便逐渐聚焦于这样两点上——伦理的追问和学理的批评。

一、“文化的颠覆者”——对电视的伦理追问

将电视称为“颠覆性传媒”的是大名鼎鼎的美国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他在《力量转移》一书中的第27章的标题就是“颠覆性的传播媒介”。托夫勒认为:“在全世界各地,人们在利用新的传播媒介或使用老传媒的新方法来对国家的权力提出挑战—有时是推翻这种权力。”托夫勒在这里说的“新的传播媒介或使用老传媒的新方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指的就是电视,因为他详细地描述了电视在东欧剧变、马科斯倒台等重大社会变革和政权交替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将电视视为“颠覆性传媒”,正是托夫勒在研究分析了8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后得出的结论。

“文化的颠覆者”是美国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给美国的影视制造厂家下的结论性的断语。他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好莱坞影片和电视制作厂家已成了文化的颠覆者,正是他们——毫无顾忌地利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提供的保护——一直不断地传播自我毁灭的社会伦理。”相比较而言,如果说托夫勒提出电视是“颠覆性传媒”,以此来表明一个学者的“政治热情”,那么布热津斯基对电视的文化角色的评定,则更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学术情结”。

曾经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布热津斯基,在充分注意到电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同时,对电视的批评可谓入木三分。布热津斯基对电视的批判的深刻和尖锐,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是十分少见的。一方面,他对电视影响的正面评价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随着全世界观众越来越多地盯着电视机屏幕,不论是在强迫的宗教正统观念的时代,还是在极权主义灌输教育的最高潮,都无法与电视对观众所施加的文化和哲学上的影响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布氏在列举20个美国需要兴利除弊的基本难题时指出:“通过视觉媒体大规模地传播道德败坏的世风——作为吸引观众的手段,以娱乐为幌子,事实上宣扬性和暴力以及实际上是传播瞬时的自我满足。”布热津斯基认为:西方的电视逐步地越来越成为感官的、性的和轰动性的,电视在破坏代代继承的传统和价值观念方面起了特别大的作用。电视的娱乐节目——甚至新闻节目——都拼命渲染现实,使之产生脱离道德支柱的有新奇感的刺激,同时把物质或性欲的自我满足描绘成正当的,甚至是值得赞扬的行为。电视对美国价值观念形成所起的特别消极的作用,它迎合最低级的尽人皆知的本能。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价值观念一再表明,它完全有理由可被称之为道德败坏和文化堕落。在这方面,电视尤其是罪魁祸首。布热津斯基这种对电视的激愤之情,并没有影响到他曾作为美国政府的高级谋士的“预警”职责,在他看来,“丰饶中的纵欲无度”是西方国家面临的历史性危险,在西方社会里,物质享受上的纵欲无度越来越主宰和界定着个人生存的内容和目标。因而,对这个问题表示认真的和正当的关注是不无道理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布热津斯基提出的“丰饶中的纵欲无度”,堪称所谓追问“现代性”的一个著名命题。它与马尔库塞提出的“虚假需要”等命题一样,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贪婪和欲望的无限扩张,不仅塑造了独断的主体,而且也塑造了工具和手段意义上的客体。布热津斯基得出的这一结论是十分耐人寻味的:一个以自我满足为行事准则的社会也会成为一个不再有任何道德判断标准的社会。人人都认为有权利得到他所要的东西,不论他应不应得到。这样一来,道德判断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了。这种道德真空状态界定了精神空虚概念的基本定义——一种看来越来越扩散到所谓西方文明的大部分领域的空虚之感。

电视是20世纪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伟大发明之一,从文化发展的意义上说,电视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革命性变革,电视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当。

今其他任何文化形态,电视成为改造社会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力量。然而,电视对文化的影响并非只有积极作用,许多有识之士早就指出了收视率、销售量等市场营销术引入“电视文化生产”,其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异化。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消费文化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精英文化的巨大冲击,“物质丰裕,精神痛苦”这种“病态社会”中人们被异化了的生活也通过电视表现出来。因此,研究电视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批判精神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检索电视批评的理论线索时,我们发现,在对电视乃至对大众文化的声讨声中,理论源于土生土长的本土话语并不多,更多的是来自西方现当代文化批判理论,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这一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特别是阿多诺、马尔库塞、弗罗姆等人的理论,更是时常被人用来引经据典。这是因为,法兰克福学派标榜社会批判理论,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有趣的是,这一学派的不少代表人物就生活在电视大发展的年代,他们的观点明显带有对包括电视在内的现代传媒的批判色彩。比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这部著作中就特别指出,科学技术越发展,当代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就越具有控制性。社会可以借助各种媒介和舆论工具——无线电、电影、电视、报刊、广告等加强对人们心理的控制和操纵,使人最终丧失那种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内在的自由”。

如果说,法兰克福学派对电视的批判还显得吞吞吐吐的话,那么当西方社会思想发展到了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时,对电视的批判已经变得相当尖锐。在他于1978年出版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这部对中西方产生了广泛影响的著作中,贝尔尖锐地指出:“传播媒介的任务就是要为大众提供新的形象,颠覆老的习俗,大肆宣扬畸变和离奇行为,以促使别人群起模仿。传统因而日显呆板滞重,正统机制如家庭和教会都被迫处于守势,拼命掩饰自己的无能为力。”“整个视觉文化因为比印刷更能迎合文化大众所具有的现代主义的冲动,它本身从文化意义上说就枯竭得更快。”他用“滥情”、“假冒”、“虚假”等词来形容电视传播,除了一个文化学者的精英意识之外,也表明了人文主义学者视野中对电视的基本判定——没文化。

在梳理西方电视批评理论中的伦理的追问这条线索时,我们注意到了这样一种现象,这就是对电视进行了尖锐批评的非传播学家们,在涉及电视的问题时总是表现出一种“宏大叙事”的特点,亦即将电视传播中的问题置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严重缺陷的抨击之中,这种开阔的视野较之单纯的大众传播学层面的电视批评显然要深刻得多,敏锐得多。而且,这种来自非传播学、非电视学的话语,由于是在全面探讨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和经济、社会组织结构的命运以及出路问题时表达的,所以,其直白叙述的特点较之学理的分析更容易有阅读的顺畅感并产生直接的联想。在这方面,美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瑟罗在《资本主义的未来》一书中对电视的负面影响的分析,具有代表性。

瑟罗在阐述世界经济变化的内在动因时,提出了“五大板块运动”的观点,并将电视的影响置于“人工智能产业时代”这一板块,表达了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对电视的影响和作用的深刻洞察:“人类的文化和人类的价值观有史以来第一次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电子媒介所左右。人类社会几乎彻底地让商业市场来决定他们的价值观和模仿的榜样,这是前所未有的。无论从深度(看电视花去的时间)还是广度(看电视的人口比例)上说,电视创造的文化渗透力也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是更严重的程度在于:“电子媒介正在改变我们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反过来将会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瑟罗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媒体世界里,除了警察和贩毒者外,谁都吃不开。电视世界是一个不事生产只讲消费的世界。过去什么都不必做就能有今天的消费,今天什么都不必做就能保证明天的消费。根本没有什么为了将来的投资。”只要我们看一看屏幕上常见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腰缠万贯、佳丽云集,再将真实的社会与屏幕上的人物生活作一个简单的比较,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个屏幕为人们虚拟了一个多么虚幻的空间。正像这位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缺陷进行了猛烈抨击的瑟罗指出的那样:“如今,最经常被邀请来你家的邻居并不是你真正的邻居。电视上的家庭比真实的一般美国家庭大约要富裕4倍,这就误导了许多真实的美国家庭,给他们留下一个夸大了的概念,好像一般美国家庭真有多富裕。把自己的家庭和这种虚构的家庭相比,结果大家都有一种丧气的感觉。”“4倍”这一数字足以使人获得一种简单的清醒,4倍放在中国会是几倍呢?相信一切智力正常的人都会作出自己的正确判断。

或许我们会对这些道德范畴的伦理追问产生情绪化的印象,但只要将这些对电视的批评置于一个更广阔、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与框架中来做完整解读,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些大师级人物的良苦用心——认清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形成向未来投资的共识,表达他们对时代性和体制性问题的真知灼见。因此,这些对电视的伦理追问,其着眼点仍不失为探讨电视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问题。

二、“形象就是商品”——对电视的学理批评

我们认为,西方电视的批评理论中,学理的批评这条线索比伦理的追问更为深刻之处就在于:后者只是着眼于电视“有什么”、“干什么”,而前者则进一步研讨了电视“是什么”。如果说这也是一种追问,那么这种追问就更接近了问题的要害和实质。在这里,理查德·戴恩斯特提出的“电视,我们时代的机器”的论点颇为引人注目。

戴氏认为:“如果电视仅仅被理解为一种商品或宣传喇叭,如果它在当代资本中的地位能被孤立在一个特殊的消费领域(一个甚至包括享乐在内一切都有可能的领域),那么,它就几乎不值得被叫做机器,也几乎不值得被推崇到偶像物和时代精神载体的地位。但由于我们现在所处的地位更有利于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机器包括价值可以转型的任何转换点,那么也就更容易认识到下列事实:即电视形象本身总是过程中的价值,而不是新异漂亮的二手图画,这种与其他形式的资本的绝对近似,表明电视的特定价值形式在当前是极为重要和必需的。”戴恩斯特将可能受操纵的经济用“机器”和“形象”这两个概念加以规范,其中使用了许多马克思当年在《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论点。尽管这篇题为《形象/机器/形象:电视理论中的马克思与隐喻》的行文有些艰涩,但其中的一些基本观点还是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他提出:“电视与资本的关系促成了从微观模仿到宏观社会总括在内的许许多多比喻活动。在电视的视觉关联中,政治经济与文化即刻并永远借助彼此而传播。”“无论电视经历了怎样的形式变革,它的基本经济使命在于将物质形象通过新的流通框架转换为价值单位。”“首先,电视按照马克思式的基本论述而运作,在已被定为价值的时间量中充当转换点,在形象的时间和观看的时间之间(总是不能完美地)进行转换,由此而进一步促进生产和流通。第二,电视出现在某一特定历史时刻,借助形象媒体将日常生活和文化作为‘自由’时间而纳入资本的机体内。”当今法国社会学大家布迪厄提出著名的概念——“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概念是与他社会学理论中的其他许多概念,尤其是“场域”(field)概念紧密关联的。他认为,“场域”并非指的是物理空间,也不同于一般所说的领域,而是特指社会空间,是“诸多力量较量之场所”,是一个充满了斗争的场所。在场拥有不同资本与力量的人在那里争权夺利。布迪厄还有两个重要概念是“地位”(position)和“行动者”(agent)。每个人在场域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各种地位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场域的结构。场域内之所以充满争斗,就是因为处于场域中的人都为认为,地位是由一个人所掌握的资本数量及强度决定的,而资本的数量则取决于特定社会中资本的分配方式。所以,地位之争实际上就是资本斗争。布迪厄把场域中卷入地位、资本之争的人称为行动者,他甚至认为,一个人只有进入了场域之后才成其为社会意义上的人。

行动者由其拥有资本而获得其在场域和社会空间中的地位,所以地位之争实际不过就是资本之争(拥有量及相对值)。

同类推荐
  • 垃圾有救了

    垃圾有救了

    面对垃圾难以处理、气候变暖、热带雨林飞速消失等种种环保问题,也许,焦虑的我们有了新的指望——高科技。
  • 胡华文集(第五卷)

    胡华文集(第五卷)

    本书是胡华文集的第5卷,收录了胡华关于周恩来等党史人物的研究论文、评论数十篇,系统地研究了周恩来生平、思想、革命历程,是研究周恩来和重要党史人物的珍贵文献。
  • 研究生学风实录——自然情境下的互动与归纳

    研究生学风实录——自然情境下的互动与归纳

    在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研究生学风问题直接影响高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也应该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笔者针对研究生学风现状及相关要素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为建立研究生学风建设机制提供量化数据。以“走向成功之路”。“学业为何搁浅”为题,分别就学风优良和学风存在问题对研究生进行了个案分析。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研究当前研究生的学风状况及其成因,提出了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合理化建议,以作为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工作依据和发展目标。
  • 东莞打工妹:工厂女孩

    东莞打工妹:工厂女孩

    为深入理解东莞工厂女孩的生活,诗人丁燕先后在两家电子厂、一家注塑厂打工,经历了200天最真实、最深刻的工厂生活,记录下这些工厂女孩青春、爱情与梦想的萌生与破灭,也是对裹挟了无数人命运的现代工业洪流的追问。
  • 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本书主要选编了从1998年到2006年浙江大学并校以来8年间60余家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对浙江大学的300多篇各类报道作品。
热门推荐
  • 剑烈三界

    剑烈三界

    世间若有弃子,便是我。世间若有杀戮,便是我。
  • 莫吟江山如画

    莫吟江山如画

    江南才女姜楠溪就这么掉进了夫子的温润中,左胸第二根肋骨下方的小东西只为他而跳,然而夫子竟害她至深。温婉的江南女子执笔在宣纸上画下雄阔江山。
  • 孤僻少女的冷王子

    孤僻少女的冷王子

    本想低调的傲珊,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冷峻冰山东方拓给盯上了。一直以为会和如哥哥那样温柔的温羽在一起的傲珊,竟会对对任何事漠不关心,总对人冷冰冰的东方拓产生了淡淡的情愫。一直以为会和东方拓相守一生,重新相信爱的傲珊,却因为他青梅竹马的柳菲絮介入,再一次,粉碎了她那一丝希望。
  • 殊华归

    殊华归

    有朝一日九止,好不容易从冥间来了人间,原以为终于摆脱某狐族族长。呵,原来是她想多了,潇洒了几千年。结果某个王八蛋,终于在某个月黑风高夜,在九止回家的路上找上门来。九止白皙的手握着方向盘开着车,突然眼前出现一抹身影。一不留神给撞上了。丝毫不慌的下了车,目光落在车前。结果连半个人都没看到。转身上车。呵,一张俊容赫然出现在她面前。她不分青红皂白握拳直接往他脸上唬。某个不要脸的家伙,居然还委委屈屈的来一句:“阿止,你是不是不爱我了?”她什么时候爱过,她才不承认。来日方长,阿止~最终,可怜的小阿止,还是落在了白祁这只臭狐狸手上。
  • 天才宝贝:妈咪的婚礼多磨

    天才宝贝:妈咪的婚礼多磨

    木景柒一个整夜被噩梦纠缠的女孩,她每天晚上都会梦见她被人从山崖上扔了下来,可是她却看不到那个人的脸。她的经纪人帮她约到了墨朔集团试镜的机会,而自己的救命恩人和最好的闺蜜苏果从国外回来了,为了跟苏果庆祝她的回归,两人在酒吧疯玩了一个晚上,认识了墨朔集团的总裁墨凌朔和蓝氏的接班人蓝少冥,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问候,让木景柒对蓝少冥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但是有不知道在哪里见过。在木景柒去墨朔集团签合同的时候再次遇见了墨凌朔,那个时候她才知道,他就是墨朔集团的总裁……
  • 侍君策:浴火权后

    侍君策:浴火权后

    她,丞相长女,奉旨为后,不为荣华无上,只为常伴心爱的男子身旁。后宫风波她谨慎辗转,帝王恩宠她小心祈求,只是那颗心啊,在无数误会和陷进堆砌的深渊里终是被碾落成泥。不,她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这个故事,那些推波助澜的贱人,那个薄情帝王,她必定要叫她们付出血的代价!
  • 顾小姐不要哈士奇

    顾小姐不要哈士奇

    一场奇拉美现象的乌龙导致本就千疮百孔的婚姻彻底破碎“离过婚的女人”“带一个拖油瓶”“年龄30+”顾浅被世俗打上了标签离婚的时候她没哭没钱又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时候她没哭孩子高烧,半夜打车去医院她没哭小区大妈给她介绍老家跑了老婆的老光棍她哭了离过婚怎么了?活该被打上标签吗?带孩子怎么了?我经济独立养得起。年龄大了又怎样?不婚不育就能保平安吗?孩子生病了依旧会手忙脚乱,关于孩子的一切也不是只有单身妈妈会遇到。顾小姐说,男人就像哈士奇,自己养个孩子就够辛苦了,没精力再教哈士奇学做人!顾小姐说:人啊,一辈子会遇到无数问题,生活偶尔也会遭遇逆境,怎么把逆境过顺了才是本事,结不结婚离不离婚,只要自个儿清楚了,谁又有固定答案呢?离婚带着孩子,从刚开始的患得患失,到后面的舒适自在。不再做那个被动等候命运的姑娘,昂起头,往前走,未来水远山长,不回头……
  • 暴力传奇

    暴力传奇

    拳头打不到真理,但是,诉说真理是要用拳头的。——安德
  • 欧神分身

    欧神分身

    你消耗了百分之零点一的气运在斗破苍穹世界生成了一个主角分身。你消耗了百分之一的气运在遮天世界生成了一个主角分身。 你消耗了百分之五的气运...陈长歌:我觉得分身就是工具人,帮我修炼下副本夺宝…… 某分身: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 像是答应了一件轻松的事

    像是答应了一件轻松的事

    “在高中要快乐呀!”成阳对林晴说道。“放心吧,我会的!”阳光暖洋洋地照耀在她的脸上,她扬起了嘴角,眼里的笑意能在小河中荡漾出一圈圈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