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913200000004

第4章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

党的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党的纲领 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反映一个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向何处去。党的纲领是党的理论体系的最集中反映,是对党的长远奋斗目标和当前任务的明确规定。党的纲领是维系党的团结统一的政治基础,也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和分水岭。

党的最高纲领 我们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自己奋斗的最终目标。十九大《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表明了党的最高纲领。

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不仅仅因为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的理想社会,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我们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没有动摇。在共产主义大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党在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1)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2)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3)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大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党的十九大《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其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则是迂回的、曲折的。社会主义也不例外。列宁曾用“历史活动并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这个比喻来描述社会主义运动的规律。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之所以要经历长时期的历史过程,是因为:这是由社会主义的历史的短暂性所决定的;这是由社会主义革命的彻底性所决定的;这是由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所决定的;这是由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性所决定的;这是由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这也是由资本主义不甘灭亡的顽强性所决定的。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步伐,其步幅的大小、步速的快慢,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调整,其预定的行进路线虽不能不作程度不同的调整,但其发展的大趋势是根本不变的。当1871年巴黎公社武装起义正在进行的时候,马克思便科学地预言:无论公社在巴黎的命运怎样,它必然将遍立于全世界。40多年以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证实了这一点。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由于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国内武装叛乱而陷于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列宁坚定地指出:不论革命有什么样的困难,可能遭到什么样的暂时失利,不论反革命掀起什么浪潮,无产阶级的最终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当中国革命初期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有人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时候,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苏东剧变后悲观情绪在一些人中流行开来的时候,邓小平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郑重地指出:“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正是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低潮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通过改革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风景这边独好”。党的十九大号召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邓小平曾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所谓“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机器大工业,列宁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全国电气化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对生产力水平的要求则更高,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思想准备,从而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九大修改通过的《党章》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党的基本路线内容十分丰富而深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是邓小平生前最大的政治交代。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对于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一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二要全面执行,一以贯之。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正如邓小平所说:“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改革必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走到邪路上去;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或最低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广开言路,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法律实施工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保持社会长期稳定。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通过若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推进共产主义宏伟事业。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形成阶段性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共产主义既是一个伟大的社会理想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现实的运动。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归根结底都是在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条件。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实践最低纲领不是也不能只顾眼前忘记远大理想。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毫不动摇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致力于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未来推进。

新时期的特点、成就和标志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基本经验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就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概括提出的“四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四个坚持”的重要经验,分别从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和改革的方法论方面,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指导,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

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一系列具体道路共同构成的道路体系,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和平发展道路;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体现的特点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要不断推进这一伟大事业,就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它所包含的各方面目标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此,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提出: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不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两个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在此基础上,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明确表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总体布局。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结合起来,使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更加明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总体布局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思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一项重要内容确立下来,使总体布局发展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按照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基本纲领,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正式确立。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即党的十六大报告总结概括的“十个坚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上十条,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于六个方面:一是要从新起点、新阶段来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过去长期努力的基础上,我国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二是要从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新的与时俱进上认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是要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来认识。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四是要从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来认识。今后五年将是我们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将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五是要从党的新的历史使命上来认识。十九大报告鲜明地提出,在新时代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凸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六是要从党的建设新要求上来认识。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有新气象,要有新作为。报告所说的新时代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来讲的。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四个伟大”,即: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明确宣示了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治国理政;“建设伟大工程”明确宣示了我们“以什么样的主体力量”治国理政;“推进伟大事业”明确宣示了我们治国理政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伟大梦想”明确宣示了我们“朝着什么样的目标”治国理政。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共同构成了实现伟大梦想总目标的战略支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伟大梦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攻坚克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样的精神状态和锐利武器以提供强大动力,也需要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打造坚强领导主体力量以提供组织保证,还需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确保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四个伟大”的形成 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命题。党的十四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沿用至今。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五大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正式写进党代会报告。十七大报告提出“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进行阐述。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将“伟大梦想”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放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重要理论概括。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四个伟大”进行了系统阐述。

实现伟大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进行伟大斗争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建设伟大工程 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推进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概括为“十四个坚持”,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14条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体现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两个百年”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做了重申。党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重申“两个百年”目标是进一步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可以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宏伟,意义重大,但它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党的十八大给我们勾勒出了清晰的图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定下了实实在在的指标。如:在经济领域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在时间、收入水平上给予具体量化,在增收主体上有所侧重;在社会领域的公平三原则,在表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等关乎国家管理、社会运行的根本理念的同时,提出“规则公平”这一具体抓手,找到了重建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和落脚点。换句话说,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让大多数老百姓生活得更好,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我们已经有了可依循的路子,再加上30多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党的十八大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的十九大“两个阶段”的新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自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之后,又一次提出重大的制度体系建设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重大部署,是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布局的内在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径,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跨越发展关口的迫切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可以从“贯彻一个理念,坚持两个优先,抓住一条主线,推动三大变革,加快四个协同,健全三有体制”来把握。“一个理念”,就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两个优先”,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条主线”,就是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由静态供需平衡向动态供需平衡的跃升。“三大变革”,就是要切实把提质增效放到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四个协同”,就是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行业供求衔接和产业优化发展。“三有体制”,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主要是: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和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动员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地位投身国家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能实现广泛的民主参与,集中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智慧,促进执政党和各级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又能实现集中统一,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又一重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主要包括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广大城乡群众通过基层自治制度,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成为我国最直接、最广泛、最生动的民主实践,有利于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和民主素质的提高。这四项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框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规定党和国家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对人类政治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以及鲜明的特点和巨大的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应始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使之越走越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之越走越宽;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使之越走越活;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建设,使之越走越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关键的是方向一定要正确,政治保证一定要坚强有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总体来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切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方向指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为我们描绘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又给我们提出了扎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它们共同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也是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总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人为本贯彻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通过民主法治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上述六条重要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包含丰富内容,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谁建、靠谁建、怎样建的问题,指明了我们应当遵照什么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什么原则统筹全局、根据什么要求推进发展、运用什么方式保证和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十九大报告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七项任务,主要是: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走和平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上的集中体现。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道路,就是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就是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同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长期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就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做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将为国际关系的历史带来新的范例和素材,证明人类可以以理智与和平的方式处理好国家之间的冲突这一千古难题。

“一带一路”建设 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中国提出两个符合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1)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两者合称“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相互连通、遥相呼应的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十三五”时期是“一带一路”建设从起步到提速的关键阶段,必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扎扎实实的进展。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报告关于国家安全论述最突出的亮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我们应对国内外安全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推动。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挤对。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十九大修改通过的《党章》,在总纲部分增加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

疑难解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如何理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4.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两个阶段”新目标的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向全党发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员令。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两个阶段”的新目标,调整变化的意义在于:

一是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我们党过去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次提出到2035年就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表述更加完整。原来的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对此作出了两处小的调整,一是加上了“美丽”两个字,一方面是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统一相对应,另外将“美丽”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有利于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第二个小的变动就是把原来的“国家”改成了“强国”,这样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

三是不再提GDP翻番类目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高速度增长的阶段了。在这一阶段,我们不是不要增长速度了,而是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来实现,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不提GDP翻番目标,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四是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战略目标,前两步目标早已提前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再过三年也即将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从2021年到2050年的30年将分两个15年安排。

这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就完整了,实际上分成这样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初到1990年主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阶段,1991年到2000年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阶段,2001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阶段,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五阶段,2036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思考题

1.怎样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

2.十九大《党章》增写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何重大意义?

3.十九大《党章》增写新发展理念内容的意义是什么?

同类推荐
  •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共分为理论篇、实战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评价中心、案例分析概述、公共管理案例、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等。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以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为背景,力图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 中国内部控制改革与发展

    中国内部控制改革与发展

    本书总结了我国内部控制的过去和现在,展望了内部控制的未来发展;展现了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并剖析揭示了发展进程中的深层次问题;摘要回顾了会计控制和工商企业内部控制。
  • 中国共产党执政问题简论

    中国共产党执政问题简论

    本书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过程的阐述以及东西方执政能力的比较,表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取得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 冷战年代的危机和冲突

    冷战年代的危机和冲突

    本书充分利用新近解密的多国档案,从“国际史”的多维角度探索冷战中的中美对抗,考察中美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讨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分析了中共对美国压力的反应,揭示了国际第三方对中美互动的影响和牵制。
热门推荐
  • 行尸走肉

    行尸走肉

    上帝创造了人类和世界,创造了这个游戏这个工程,有一天他发现有人即将穿越防火墙,于是进行了抹杀。但是,他错了……小生本是一名科学领域针对细胞再生的研究者,一次彻头彻尾的背叛,家人被杀死研究成果被抢走,他被当成标本浸泡在营养槽里一百多年,侥幸的逃过了世界大劫。面对僵尸横行崩坏的世界,主角艰难的挣扎,拾回曾经的拥有……
  • 选夫大作战

    选夫大作战

    郁闷啊,竟然重生回到21岁!要知道,她可是做了小半辈子的剩女了,老天让她回到21岁,是为了让她看着自己再次慢慢变老,变成剩女吗?她不要,这次一定要在变成剩女前,把自己嫁出去!优秀男人请接招!*******新书《绣娘》已经上传,打滚求推荐,收藏~^_^讨论群:53220286(敲门砖——任一主角名字),欢迎大家来我家玩;)
  • 圣穹天域

    圣穹天域

    ——你决定要成为仙人了吗?对。——要经过千百次的劫难,才能让灵气注入你的骨,让元神融入你的肉。纵然你有绝深的功力,这些也未必承受得住。我可以。——即使你成为仙人,也无法左右天命。但我可以阻止一切的发生,我可以保护她。冥空中一道流星突兀划过,照亮神魔大战后荒芜的土地。新仙界被撕开的裂缝中,灵力正源源不断流向人界——圣者守护的土地。那是所有修仙者必须经历的历练场。——仙人是不死的,不死的孤独,你可以承受吗?孤独……但是,承受了孤独,就可以一生一世守护她。我觉得很值得。人界之门将开,天地间涌起浩荡的隆隆巨响。圣者至尊祭起风雾,修仙者即将启程。——还有一件事。会有一个秘密在你身上揭开。那是关于你,和你要改变的一切的秘密。秘密?那是什么样的秘密?——只有在你成为仙人的一刻,才会知道。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红枫杀人事件

    红枫杀人事件

    北漂乐手方咏喻在P市一家酒吧任主音吉他手,受失恋打击无奈迁居,却因此结识了嘴贱嗜赌的烟鬼萧烨,两人开始合租一室的生活。在相处中方咏喻逐渐发现萧烨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其真实身份也引起方的好奇。时年,适逢P市著名家族企业阮氏财团大小姐18岁生日,方咏喻所在的乐队意外被相中到生日宴会演出;而同时,萧烨也受到老友委托,调查财团收到恐吓信的事件。看似偶然的巧合下,意外果然发生,恐吓信终于拉开了连环凶杀事件的帷幕,也让方与萧深陷其中……连环杀人案背后,血色的枫叶随风飘荡,唤来如墨一般漆黑、深邃的真相……
  • 谁在改变我

    谁在改变我

    写作背景恰逢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这个时段,无论军队还是地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是把自己放在时代大变迁的背景下来写,看似写“我”,其实是在写时代变迁过程中“我”身边的人和事,从而通过“我”身边的人和事,折射出这个伟大的变革的时代。
  • 1627崛起南海

    1627崛起南海

    担心穿越之后势单力孤难以实现雄心壮志?梦想回到古时称霸一方却无机会大展拳脚?为了英雄霸业,为了三妻四妾,怀着不同心思的各路人马聚集到一起,义无反顾地踏入另一个时空!VIP读者群378375510
  • 温酒成良人

    温酒成良人

    “娘,你可以做我男朋友么……”叶小酒踢踏着拖鞋走到宁良身边,“不可以!”宁良无语的再次重复。叶小酒,到南京某大学的交换生,宁良是班长,就是这么巧,她只是恶作剧的调戏一下宁良,不料一语成谶……温情的陪伴能否换来足够的狗粮?宁良并不像身边的人那样随意施舍感情,尤其是对于小酒这样的“外来物种”,追的艰难,躲得更难……是什么羁绊在隔断月老的红线呢……
  • 俘获你心

    俘获你心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小剧场)在一个布置得十分温馨的房间内,安典宥和陶瓷辞依偎在一起,各自做着自己手头的工作,场面和谐融洽。“点点!”陶瓷辞突然抬头喊了一句,唇角勾起,笑里带着几分调皮淘气。安典宥先是怔愣一下,而后耳垂微红。 陶瓷辞坏笑,调戏良家妇男的口吻:“在一起这么久了,你还是这么脸皮薄啊~” 安典宥摇摇头,“不,我只对你。” 说罢,轻轻俯身…… ——这是一个关于青梅竹马的甜甜小故事~视角可能会较偏向男主。更新不定。
  • 命运维度

    命运维度

    贫瘠的世界,人们相食。山穷水尽的女孩在背水一战中意外地获得了生存的权利。然而这一切却只是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