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4100000064

第64章 领袖无能,等级森严 (1)

太平天国从建都天京之日起,以天王洪秀全为首的领袖层就集体丧失了进取心,实行无为而治。作为第一领袖的洪秀全,其腐败不但表现在生活的糜烂上,在政治上也是一塌糊涂。在起义后的十几年里,洪秀全多数时间生活在虚幻的世界中。他从1853年3月进入天京到1864年6月五十二岁时自杀(一说饥饿病死),十一年中从未迈出过天京城门一步,只有一次坐六十四人抬的大轿出宫,去看望生病的东王杨秀清。其余时间都在他的天王府里,享受着极具威仪和奢华的帝王生活。

1864年,当淮军和湘军包围了天京以后,李秀成等一些较为清醒的将领劝说洪秀全突围再求发展时,他不但拒绝突围,还幻想天兵天将来帮助他。直到天京即将告破前,他还说自己的江山是“铁桶江山”,幻想着“朕之天兵过于水,何惧曾妖乎”(曾妖指曾国藩)。试想,这样一个整天生活在虚幻生活中,腐败透顶的领袖,怎么可能领导太平天国走向最后的胜利。

太平天国的封建等级之森严,也是史所罕见的。君臣上下之间称呼、服饰等个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违者都要受到惩罚。在洪秀全旨准颁行的《幼学诗》中充满“生杀由天子”、“王独操威柄”的帝王思想。洪秀全本人以“朕”自称,自比“太阳”、“日头”。太平天国还给诸位王排定座次,依次为: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王长兄洪仁发,巨王洪和元,长王洪瑞元,王次兄洪仁达,次王洪锦元,天四驸马黄栋梁,天西驸马黄文胜,西王父蒋万兴,南王冯云山,等等,说明太平天国十分讲究上下尊卑。官员朝见天王时必须下跪三呼“万岁”,见王爵则要下跪三呼“千岁”。当诸王外出时,所有官民都必须回避或跪在道路两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倘若有继续步行者则斩无赦,一些高官也因此受到惩罚。

当一个政权中所有的人都把精力放在严苛的排座次、讲规矩上时,这样的政权显然不可能长久。

太平天国的王爷数量之巨也是空前绝后的。太平天国前期共封了五个对起义和建朝有过贡献的外姓王。这五王是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以及翼王石达开。这其中除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战死之外,其他人则死于内讧。天京事变中,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所杀,随后天王洪秀全又捕杀了北王韦昌辉。

天京事变后五个外姓王就只剩下翼王石达开一个人了。事变后,石达开回朝辅政,受到满朝文武臣民的拥护。此时洪家兄弟不是忙着安定政局,而是急于封王。洪秀全先是封其长兄洪仁发为安王,又封其出狱不久的次兄洪仁达为福王,用以牵制石达开。石达开忿然领兵出走,发誓不再回来。此举引起满朝文武臣民的抗议,洪秀全不得不把两个王兄的爵位革掉以谢天下,但还是未能把石达开及其率领的几十万精兵召回天京,从而丧失了一次振兴天国的机会。

天京事变让太平军损失了几万名精华骨干,加上翼王石达开分裂出走带走了几十万精兵,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大为削弱,形势岌岌可危。此时,曾国藩统率的湘军四路围攻安庆,扬言年内攻破天京活捉洪秀全。幸而有新起的青年将领陈玉成在安徽重振军威,与李秀成及捻军合力向敌人反攻,解了安庆之围,保卫了天京上游的门户。陈玉成又回师皖北,大破清军于庐州,活捉了清朝安徽巡抚李孟群,这才把天京事变后两年来十分危急的局势扭转并稳定下来。

洪秀全鉴于封王兄引起的风波,宣布天朝永远不再封王,在原来的侯之前,增设义、安、福、燕、豫,共六等爵位。天京之围解除后,陈玉成因功被封为成天豫,李秀成被封为合天侯。同时恢复前期的五军主将制,以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其他各个人等也有不同的封赏。不久,陈玉成再次破格被封为成天义,再封为英王。

这新的爵位的制订及封号,大体上反映了天京事变后,各路太平军的隶属关系,以及按照军事才能而形成的指挥系统,上下悦服,太平天国又一次出现了乱后重建的中兴景象。可是陈玉成被封王却又引起其他有功的战将攀比。首先是驻在浦口防守天京北大门的后军主将李秀成,与他原来的部将、而后叛变投敌的李昭寿秘密通信,被人发现后报到天朝。天王洪秀全骇得不知所措,一面下令封江防变,一面亲书“万古忠义”的手诏把李秀成封为忠王。接着封中军主将杨辅清为辅王、左军主将李世贤为侍王。然而,封王并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剩下的右军主将韦俊因是韦昌辉之弟受封较晚,一怒之下,率部数万人叛变投敌。

到了后期,洪秀全给无功、无才、无德的洪氏族人大肆封王,引起他人的强烈不满,互相攀比,纷纷要求封王。几个王兄更是仗势卖官鬻爵,随便滥封。结果,总共封了两千七百多个王,形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特权阶层,大大加重了平民百姓的负担。

这些被封的大大小小洪家王爷成为京城一霸。尤其是当了“京内又正总鉴”的信王洪仁发、“御林兵马哥”勇王洪仁达为首的洪氏家族王党,总揽朝政,横行天京。如他们规定进出城门的人须持“洪氏票”进出,结果,有一次忠王李秀成出城调兵也得拿出十万两银子的买路钱才得出城。又如在天京陷入最后一次重围前,朝中有人建议提前购运粮食回京储备,以备战时之需。但由于进出城门的“洪氏票”价格昂贵,运粮回来后须交纳重税,运粮无利可图,贩运粮食的人不肯去购粮,以致后来天京被围后出现粮荒。此时,洪秀全号召军民吃草,美其名曰“甜露”。他本人就是因吃草生病,无药医治而死(有的记载是服毒自尽)。

不但滥封王,太平天国的各王、从高官到基层官员如两司马都世袭,打破了封建统治者只袭爵位不袭职位的惯例,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些受封为王的人得到封号后,立即修王府,选美人,办仪仗。至今浙江还流传说,侍王李世贤出门坐五十四人抬的龙凤黄轿,轿上可以召集部下开会。王爷轿舆所到之处,小官和军民百姓都要回避,回避不及的要就地低首下跪迎送,如果不小心撞了仪仗,轻则杖责,重则斩首。因为当时王爷太多,百姓们迎不胜迎,遂流传出民谣:“王爷遍地走,小民泪直流。”

这么多的王爷需要大量的杂役服侍,人不够就抓兵拉夫,招降纳叛。反过来为了养兵,为了营造安乐窝,他们又巧立名目,设置各种苛捐杂税,诸如店捐、股捐、月捐、日捐、房捐、局捐、灶捐、礼拜捐、门牌税、人头税、犒师费等等,不下二三十种。

为了敛财致富,新封诸王一个个拥兵自重。当陈玉成为保卫天京上游门户安庆而浴血奋战的危急关头,拥有百万大军的李秀成、李世贤兄弟一心经营其苏浙领地,始终未发一兵一卒前往皖北助战,坐视安庆和庐州相继失守、陈玉成牺牲而不顾。直到庐州失守后十七天,天京再一次陷入湘军重围的时候,李秀成才看到大局动摇的危险性,组织起十三王、六十万大军,救援天京。但因诸王各怀私念而消极畏战,对阵四十六天,竟未把饥病交加的二万湘军打退,借口缺寒衣而各自散去,直到天京沦陷为止,再也没有哪个王来解围了。

这些王爷们各回到自己的安乐窝,享受荣华富贵,小王不听中王,中王不听大王,最后纷纷叛变。李秀成苦心经营的苏州,也被其叛变投敌的心腹部属四王完整地奉送给李鸿章了。算起来,李秀成也是一个卓越的将领,可是他从占领苏州到苏州失守,仅隔三年半时间。并非他能力不足,是腐败吞噬了他的百万大军。

李秀成最终还是栽在钱财上。

在苏州失守后只率数百亲随狼狈逃回天京,但天京也在半年后失守。他在天京的两座新旧王府被抢后也被大火夷为平地,与天王府一样只落得一片废墟。天京失守时,李秀成保护幼天王突围出城后,与大队离散,孤身逃到方山。当他解下缠在腰上的百宝囊休息时被人发现,宝囊被人哄抢,他也被捉住送到清营成了阶下囚。想来,这个时候,他会为自己当年的贪婪、愚蠢而悔恨吧。

《红楼梦》中,探春说过一句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唯有从其内部杀死,才是死透了。太平天国就是如此,它不是被清军所灭,而是自己从内部烂死的。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成为清末四案之首的玄机

清末有四大奇案,其中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居首,盖因为这个案件历时最长、涉案人员最多、酷刑最重、影响也最为广泛。此案始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十一日,止于光绪三年(1877年)二月十六日,历时三年零四个月,先后历经县、府、按察司、省、刑部等七审七决,最终在清朝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亲自干预下才得以终结,有一百多名涉案官员被革职查办。

这究竟是怎样一起案子,牵扯面竟至如此之广呢?

杨乃武是浙江余杭人,同治年间的举人,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当时有“天下文章数浙江,浙江文章数余杭”之说,而杨乃武的文章又被公认为余杭第一,此人文采之高可见一斑。杨乃武这个人生性刚正,喜欢打抱不平,为贫穷百姓写诉状,帮助受欺负的百姓对付恶霸贪官,因而得罪了很多权贵。

小白菜本名毕秀姑,因容貌俏丽,又喜欢穿白衣绿裤,人送绰号“小白菜”,后嫁给豆腐店伙计葛品连,又称葛毕氏。葛氏夫妇租住在杨乃武家(另有说法称小白菜自小在杨家帮佣),时间久了两家相处得非常亲密。小白菜生性活泼,杨乃武经常教她识字读书。这样一来二去,邻里间就传出“羊吃白菜”的闲话。

同类推荐
  • 单说宋齐梁陈

    单说宋齐梁陈

    南朝,一个充满故事,充满诗意的“朝代”。却很少在作家笔下留下“蛛丝马迹”,也许是因为它的混乱,也许是因为它的不羁,也许是因为“名士风流“,也许是”**不堪“……有太多的也许也许,更也许就是因为有这么的也许,才造成这样的局面。然而,有谁知道在这样的场景下,有多少人在坚守自己的阵地,或许他们换来的结果不是很好,然而正因为有了这么些人,才有我们今日的所思所想,你可以批判,但你却不得不承认,不是吗?
  • 我在隋朝当皇帝

    我在隋朝当皇帝

    杨侗穿越到隋王朝,被拥立为皇帝,但他吐血的发现,杨广在江都嗝屁了,他没保护伞,朝臣将他推上皇位,是把他当挡箭牌,而他的地盘只剩下洛阳,还被瓦岗寨围住了,程咬金正在城外叫阵。镇压反贼,铲除门阀,北驱突厥,东征高句丽,再修修大运河,搞搞科举,开拓一下西域商路,攀下科技树……这个故事要从一个光杆皇帝说起。
  • 九曲遗恨

    九曲遗恨

    五代枭雄朱全忠覆灭大唐王朝,攫取历代帝王象征着皇权的传国玉玺(和氏璧),末代皇帝李柷和他的“九王”兄弟,连同李唐家最后的妇孺老幼,九曲池畔几至被斩尽杀绝。曾被皇族卖身为奴、出家道观的吉王侧妃挺身而出,从此开始了一场看不见刀光剑影的孤女复仇,三代夺宝。本篇为《皇家夺宝记》三部曲《九曲遗恨》、《宣武楼迷案》、《传国玉玺的最后线索》之第一部。
  • 寒门狂婿

    寒门狂婿

    谁言寒门无贵子?一介寒门书生亦能纵横文坛,名扬天下。
  • 金枝攻略:影响中国历史的公主们

    金枝攻略:影响中国历史的公主们

    历朝历代的公主们,因为她们特殊的身份、人脉、资源,即便是在数千年前的男权社会,也仍不可避免地成为一股或大或小、或强或弱的社会力量、政治势力——尽管她们可能碌碌无为——当然,更有一些公主,她们顺势而为,充分利用其特殊身份所带来的优势,努力去追求去实现她们那林林总总的生活欲求人生理想。无可避免地,她们之一举一动,她们之所作所为,自然会对家人,对身边人,对国家,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她们那美丽的身影与缕缕印痕。历史有时也会因了她们而不得不打个旋儿或拐个弯儿,显现出别样的曼妙风景。她们的非凡人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赋予新的解读,新的内涵,这早已让她们跳出那个时代,成为一种流芳千古,值得我们去深度挖掘、探究的历史文化现象了。
热门推荐
  • 登天九步

    登天九步

    登天九步,九步登天。外炼皮肉以作舟,内悟法则度神魂,一重一变一涅槃,定用只手撑破天。这是一个武力为尊的世界,武力就代表了一个人的一切。
  • 破烂王

    破烂王

    “就因为你是收破烂的,我才被人看不起,我恨你!”这句话是我对我爸说的。年少轻狂的我经历了怎样的青春?谁不想做一个让人敬仰的人呢!谁不想给家人带来荣耀呢!有谁天生注定是废品!
  • 年轻人成功必读的老子

    年轻人成功必读的老子

    读《老子》,帮助你打开智慧之门,读《庄子》,让你获得心灵的从容、宁静和快乐,读《老子》,彻底改变你的人生态度和原有的思维方式。
  • 企业品牌管理法律实务

    企业品牌管理法律实务

    品牌的重要性要求企业的领导一方面要树立现代品牌战咯意识,重视品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品牌管理中的法律实务问题。《企业品牌管理法律实务》就是从这些基本的法律事务问题出发,结合企业管理知识,凭借最贴切实际的案例,做了浅显易懂的分析。
  • 重生烈女复仇记

    重生烈女复仇记

    前世,容颜清丽的她,却遭奸人横刀夺爱、渣男抛弃。流产了腹中胎儿,被打入冷宫整整五年。五年后,却因被诬陷天煞孤星,受尽了二十八道酷刑才不甘去世。当她再次睁眼,投身于将军府三小姐——吴秋瑶体内。她,也不再是懦弱无能的炮灰,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腹黑女郎。贱人,等死吧!渣男,等死吧!我在世一日,你便不得为皇!面对世人非议,她却投以冷眼。直到遇到了一个极品!但因一次次的误会,使感情也跌落低谷。男票骂她心机婊!被嫌弃了?她高傲的拂袖,出走两年。待她回来之时,便是这皇朝变天之日!且看吴秋瑶如何演绎她的复仇大计。
  • 白发耀霜雪

    白发耀霜雪

    青萝.天地异变的产物,经天雷洗髓褪去妖性,普通人极难发现原形。性格单纯,后因受到屠城之难性格变换,走上了复仇的道路...
  • 桃李不如松

    桃李不如松

    查未艾很喜欢听戏,在偶然的一次机会,认识了罄都最有名的戏子浣衣囚。本以为是个红尘女子,却是一股清流。
  • 竹马压倒窝边草

    竹马压倒窝边草

    肖琛琛与季长安大家认为他们是青梅竹马,亦止于青梅竹马。没办法,你想象的出势同水火的两人恩爱的么。后来的后来,直到季长安把肖琛琛拐回了家。大家才见证季长安的潜伏多年的狼子野心。可他亦用事实证明,只要认定那个人,便要许她一世长安。携手到白头。新书《一世霸宠,国民娇妻入怀来》已发,希望大家多多收藏支持哟
  • 帝少攻陷之我的暖

    帝少攻陷之我的暖

    冷熙冉...这个名字像躲避不掉的魔咒,牵绊着安子墨的一生,这两个被命运安排在天际两端的人,原本应该遥遥相望的人生,却在那个冷风瑟瑟的夜晚互相紧密交织...这场互相角逐的猎捕,互不相让的二人又该如何发展...
  • 可乐神汤密码(”慢慢长大“系列)

    可乐神汤密码(”慢慢长大“系列)

    这是一本幽默诙谐的成长轻喜剧。一肚子鬼点子的哥哥李多乐,贪吃又捣蛋的弟弟李多米,漂亮姐姐顾小西,再加上麻辣妈咪刘芳和一个一肚子故事的作家爸爸李天明,从家庭到学校,这麻辣一家人的爆笑事儿,荒唐事儿,感人事儿层出不穷。李多乐服用了李多米调制的可乐神汤后陷入重重危机;儿童彩票“刮刮卡”大奖时速惊心动魄,背后又是怎样的邪恶骗局;超爆笑超感人的亲子互动“聪明宝贝俏妈咪”隆重上演;李多乐、李多米为何能凭一个错别字登上了报纸;神秘午夜出现的无脸人是谁,李多乐在古文中又发现了怎样的捉鬼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