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42300000002

第2章 反应

本章主要讲述了刺探情况的谋略,就是利用事物相反相成的规律,从反面达到正面的方法。

反应第一

古之大化者[1],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2];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3]。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4]。

言有象,事有比[5]。其有象比,以观其次[6]。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7]。以无形求有声[8],其钓语[9]合事,得人实也。

若犹张置网[10]而取兽也,多张其会[11]而司之。道合其事[12],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13]。常持其网驱之[14]。其言无比,乃为之变[15]。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16]。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17]。

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18]。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19]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20]。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21]。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22]。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欲高反下,欲取反与[23]。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24]。

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25]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26];喜怒由此,以见其式。

【译文】

古代教化众生的圣人,是同无形无影的天地一起产生的。回首观看过去,返回来验证未来;回首考察历史,返回来了解认识现在;回首了解知道对方,返回以后认识自己。

动静、虚实的道理,如果与现在的情形不符合,那么就要返回到古代的历史中去寻求答案。对事情的考察,要返回过去,再来验证现在。这是圣人的思考方法,对事物不可不详细审察。

别人的讲话为动,自己的沉默为静。因此根据对方的话探知他的主张、意图,假如发现他的言辞有不合理、前后矛盾的地方,马上反问他而探求其真意,对方的反应必然出现。

言语有法相,事情有类比,既然有法相和类比,就可以从对方的谈话中了解法相和类比,然后才可以观察其他的东西。所谓象是指言谈中某类事物的象征。比是指比照言辞中的同类事物,是借助无形的道来求得有声的言论。引诱对方说话,把对方所说的话与做的事相对照,就能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

这种情况就好像张网捕捉野兽一样,尤其要在野兽密集的地方多张网等候。一旦引导方法得当,对方必然会吐露真情,这种用语言诱导的方法也是一张“钓人之网”。

可以用这种钓人的网去引诱对方谈话。假如对方有所察觉而不再说真话,就要改变方法。做出某些表象而用语言去打动他,去迎合他的心意,从而了解他的真情,控制住他。自己又回去检查自己,对方一定会再来,所说的话有了法相和类比,因此就有了基础。

如此多次重复它,因袭它,反复验证它,再三审察不使谬妄存在,那么任何事物的真实情况都可以从对方言辞中察知。

圣人用不同的方法诱导愚者和智者,所得到的任何事情全是真实可靠的。善于从反面观察判断的人,能够通过运用变化来探得事物的真实面目。如果所运用的变通方法得当,那么就能掌握事物而加以审察。不能明察对方真情,得到的情形就不真实,就不能明了对方的真实意图,基础就不稳定。

因此,一定要用手法使对方言辞中的法象、类比信息改变,而后顺着他的变换言辞去反问他,让他回答,然后静默地看对方的反应并加以分析。在谈论中,要想听对方讲话,自己反倒要保持沉默;想要使对方张口讲,自己就要收敛闭口不语;想要升高,反而要先使自己低下;要想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自己反而要先给予对方一些实惠;想要打开对方心扉,就要自己先设表象比对去引动对方,待他情志启动,想要发表意见时,便认真去体会对方的言辞。主张相同就会彼此呼应,道理真实就会彼此接受。谈话中,或者从这件事谈起,或者从那件事谈起;所谈之事可以是侍奉君主的事,也可以是教化百姓的事。

在这些谈论中,要辨别真伪,分析了解性质同异,分辨真情与欺诈。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会流露出一定的感情,喜、怒、哀、乐也都以一定的形式显示出来。这一切都是考察他人的依据。

【感悟】

要想彻底了解一个人,就要从这个人的过去进行考察,进而探测他未来的发展倾向。其次,要从这个人的正反面去衡量。用言语和事物去刺激他,以探求他的反应和真实意图。

【故事】

力行改革的齐相

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齐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境内),号成侯。后又事宣王。邹忌辅佐齐威王,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使齐国一跃而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他才智非凡,功勋卓著,为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公元前357年,齐威王即位。齐威王继位之初,不理朝政,沉湎酒色,把国政搞得一团糟,致使齐国国力十分衰弱。齐国屡遭三晋侵犯,甚至连弱小的鲁国和卫国也不把齐国放在眼里。邹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直想找机会劝谏国君奋发有为,富国安民。他先是以精湛的琴艺受到了威王的赏识,作为乐师被留在宫中,然后以琴道作喻,成功地劝说威王痛改前非,努力振作起来。他认为,国君好比琴上的大弦,弹起来“浊以春温”;国相好比琴上的小弦,弹起来“廉折以清”;国家的政令好比弹琴的动作,“攫之深”而“释之舒”。大弦小弦五音协调有序,才能弹出悦耳的琴音;君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左右配合,上下沟通,才能保证国家政令的畅通。威王对邹忌的一番论述十分赞赏,三个月就破格提拔他做了国相。

邹忌由乐师一下子升任了国相,在齐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曾经用隐语劝说过威王一鸣惊人的稷下先生淳于髡,听到这个消息坐不住了,他出于对齐国利益的关心,便急急忙忙跑去见邹忌这位新上任的国相。淳于髡见到邹忌后,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切入话题,而是用五个隐语对邹忌进行了试探。淳于髡说:

“侍奉国君能周到无误,你的身名就能兴盛;如果稍有不周或失误,身名都要毁灭。”邹忌说:“谨遵指教,我要把您的话谨记在心。”淳于髡说:“用猪油涂抹棘木车轴,是为了使它润滑,然而,如果轴孔是方形的就无法转动。”邹忌说:“谨受指教,我要小心地在国君左右侍奉。”淳于髡说:“拿胶粘用久了的弓干,是为了将它们黏合在一起,然而胶不可能把缝隙完全合起来。”邹忌说:“谨受指教,我要使自己依附于万民。”淳于髡说:“狐皮袄即使破了,也不能用黄狗皮去补。”邹忌说:“谨受指教,我要小心地挑选君子,不让小人混杂在其中。”淳于髡说:“大车如果不校正,就不能正常载重;琴瑟不把弦调好,就不能使五音和谐。”邹忌说:“谨受指教,我要认真制定法律并监督奸猾的官吏。”淳于髡对邹忌的回答十分满意,认为邹忌完全可以胜任相国的职务。邹忌在答话中提纲挈领地阐述了自己的施政纲领,如维护和加强国君的权威,实行中央集权,弥合君民之间的矛盾,重用人才,严格执法,整顿吏治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邹忌依法治国的主张。

邹忌升任齐国国相后,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富民强国的目标,使齐国强于诸侯。齐威王对邹忌十分信任和赏识,一年之后就把邹忌封于下邳,号为成侯。

在整顿吏治方面,邹忌协助齐威王做了大量工作。他赏罚严明,注重调查,很快使齐国的吏治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最典型的事例当属齐威王赏即墨大夫、烹阿城大夫的故事。即墨大夫治理即墨,由于工作勤勉,不喜欢阿谀奉承,所以一些人天天在齐威王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齐威王对即墨大夫印象很差。在邹忌的劝说下,威王没有听信一面之词,而是暗中派人到即墨进行了周密的调查。通过调查,得知那里田野得到开发,百姓生活富足,官府里没有积压的公事,齐国的东方因而得到安宁,从而证实了即墨大夫是个政绩卓著的清官。于是,齐威王封给他一万户食邑。而阿城大夫治理阿城,虽然朝廷里赞扬他的话每天都能听到,可是威王派人到阿城视察,却发现那里田野荒芜,百姓贫苦。原来是阿城大夫用财物贿赂了威王的左右,来求得赞扬。于是威王当天就烹杀了阿城大夫,并把左右曾经吹捧过他的人也都一起烹杀了。齐国全国震惊,官吏们人人都不敢文过饰非,努力表现出他们的忠诚,从而使齐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诸侯听到这个故事以后,不敢对齐国用兵有20多年。

在举荐人才方面,邹忌唯才是举,大量提拔选用有才干的人出来为国家效力。他推荐田居子去守西河,结果使秦国、魏国不敢东进;他推荐田解子守南城,楚国人就吓得赶紧来齐国朝贡;他推荐黔涿子去守具州,燕国人、赵国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他派田种首子去治理即墨,结果政治清明,人民安定;他让北郭刁勃子担任大士的官职,齐国就出现了团结和谐、繁荣稳定的社会局面。由于邹忌知人善任,能使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再加上齐威王一向以人才为宝,所以齐国的国力日盛。

在广开言路方面,邹忌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劝谏威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广泛听取臣下和普通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在《战国策》里,记载着一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脍炙人口,传为千古美谈。故事里面说邹忌身高8尺以上,体形容貌俊美。有一天早上,他穿着礼服戴上帽子对着镜子细看,问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谁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太自信,就再问他的侍妾:“我跟徐公哪个美?”侍妾说:“徐公哪能赶得上您美啊!”第二天,客人从外边来,一块儿坐着说话,又问客人说:“我跟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明明自己不如徐公美,可周围的人却都说自己比徐公美,邹忌从这件事上悟出了治国的道理,那就是如果一个君主只是听左右的进言而不广开言路,广采博收,往往就会得不到事实的真相。于是他进朝廷见齐威王,说:“臣子确实不如徐公美,臣子的妻偏爱臣子,臣子的妾怕臣子,臣子的客人想对臣子有所求,都说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120座城邑,国王的后宫嫔妃左右亲信,没一个不偏爱王;满朝大臣,没一个不怕王的;一国之内,没一个不有求于王的。从这点看来,国王看清真相就很严重了!”齐威王说:“说得好。”就发布命令:“当官的、当差的、当老百姓的,能当面指责我过错的,得上等奖;呈上书信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能在公共场所指出我过错并传到我耳中的,得下等奖。”命令刚发下时,臣子和百姓们都争先恐后地上朝进谏,从宫门到殿堂好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经常有人断断续续地来进谏。一年以后,大家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以向威王提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这件事,都来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谓“战胜敌国于朝廷之内”。正是因为齐威王在邹忌的劝说下,能胸怀宽广,兼容并蓄,齐国才令顺民心,国力大增,一举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一分为二地说,邹忌这个人在政治上确实很有才干,但在人格上却有些致命的缺陷,相比起齐国先贤管仲和晏子来说,他显得嫉妒成性,心胸狭窄,缺乏容人的度量。邹忌与大将田忌关系不好,按理说应该在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下,通过正常渠道解决两个人的矛盾,甚至应该互相包容,彼此理解。可邹忌没有这样做,而是利用种种不光彩的手段,欲置田忌于死地而后快。他采用了小人公孙阅的计策,阴谋除掉田忌。先是怂恿齐威王让田忌领兵去攻打当时的强国魏国,如果战胜有功,就去抢功,说自己的计谋正确;如果打不胜,就让田忌去白白送死或者回来治他的罪。可这条计策没有成功,大将田忌在著名军事家孙膑的帮助下南攻襄陵,救援邯郸,并取得了桂陵之战的胜利。不但没有被治罪,反而因功获得了齐威王的更大信任。一计不成,公孙阅和邹忌又生一计。他们让人假扮田忌的仆从,拿着10斤黄金到街上去找人占卜,到处宣扬占卜的目的是“田忌想要做国君,想找人算算,是吉利还是不吉利?”当问卜的人一走,就派人逮捕为他占卜的先生,押着他到齐威王那里讲明情况。齐威王信以为真,对田忌产生了怀疑。田忌听说这件事之后,非常气愤,就率领他的部下袭击临淄,捕捉邹忌,但没有取胜就逃跑了。后来,田忌被迫逃到了楚国。邹忌还不甘心,又使出阴谋诡计,让楚王把田忌封到了遥远的江南。邹忌因私废公,制造莫须有的冤案来诬陷、迫害田忌,直至用阴谋诡计逼走了田忌,可谓是邹忌人生中的一大污点,也使齐国的人才外流,使齐国的利益遭受了损失。

害人者没有好下场,阴谋家不可能永远猖狂。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他对邹忌排除异己、专横跋扈的做法非常不满,继位次年就把田忌从国外召回,重新委以重任。此后不久,邹忌这个在齐国政治舞台上风光了很长时间的人物就郁郁而终了。

【注释】

[1]古之大化者:化指教化,大化者指教化众人的圣人。

[2]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同返,返回,翻过来。覆,翻过去,反面。都是反复的意思,追溯过去的经验,进行研究以面对当前,认识未来。对事物应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思考。

[3]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动静,指言行;虚实,指思想;不合,即反常。全句意谓,言行思想不合情理,出现反常,则可通过周围与以往的情况去推究;理不合,实相求。

[4]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此句陶弘景注:“谓言者或不合于理,未可即斥,但反而难之,使自求之,则契理之应,怡然而出。”

[5]言有象,事有比:象,类比;比,譬喻。陶弘景注:“象谓法象,比谓比例。”

[6]其有象比,以观其次:意谓言谈时通过类比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达到知事明理的目的。

[7]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前者指论证方法,后者指修辞技巧。

[8]以无形求有声:意谓由于借助逻辑方法和修辞技巧,所以能不言理而理自明。

[9]钓语:如钓鱼投饵一般,在交谈时给对方以诱饵,以便引出对方的话头。

[10]置网:捕兽的网。

[11]会:聚集的意思。

[12]道合其事:这里的“事”,与上文的“钓语合事”,均指对方的心事。陶弘景注:“道合其事,被理自出。理既彰,圣贤斯辨,虽欲自隐,其道无由。”

[13]此钓人之网也:象比方法是诱动人心的置网。

[14]常持其网驱之:经常把握象比的方法诱动对方。

[15]其言无比,乃为之变:言谈难作喻譬,就要变化。

[16]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用类比法去触动对方,以合其心意,发现对方的情思所在,慢慢地就可以驾驭对方了。

[17]定基:把握基本观点。

[18]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圣人用象比的方法去诱动愚者或智者,事情都不会有疑误。陶弘景注:“圣人诱愚则闭藏之,以知其诚;诱智则拨动之,以尽其情。咸得其实,故事皆不疑也。”

[19]变鬼神:如鬼神之灵活多变,善于调整自己。

[20]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意谓恰当地调整自己,审慎地引导对方。变,策略调整。审,审慎。

[21]定基不审:确定自己的基本观点不周密。

[22]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此句陶弘景注为:“谓言者于象比有变,必有反辞以难之,令其先说,我乃还静以听之。”

[23]欲闻其声……欲取反与:这是“反听”的具体办法,目的在于“得情”。睑,本作“敛”,通假。

[24]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因此、因彼是讲言谈起点相异;事上、牧下是讲言谈对象不同。

[25]情诈:真情为伪诈。

[26]动作言默,与此出入:意谓或动或止,或言或默,都应以反听之道来调整。

反应第二

皆以先定[1],为之法则。以反求覆[2],观其所托[3]。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4]。

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5]也。符应不失[6],如螣蛇[7]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译文】

用反观别人的方式来复验审察自己,在反复探求中去观察对方言辞中隐含着的真情。谈话中要谋求自己的内心平静,才能听取对方的言辞,进而考察他言辞中涉及的诸事,探讨万物,辨别雌雄。即使对方言辞所谈之事是次要的,不是急于要知道的,也可以从细微的征兆中发现其中隐含的真情。

就像为刺探敌情而潜伏敌境一样,要准确地估量对方的能力,探知推测出对方的意向,像符应一样灵验,像螣蛇所预示祸福一样准确不差,像后羿射箭一样百发百中。

【感悟】

要想探求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必须要用机巧灵变的方法,即“欲闻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以察其真伪,了解其喜怒哀乐。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内心平静,以使自己的判断准确,抓住对方的真实意图。

【故事】

召陵之盟

齐桓公在北方称霸以来,威望与日俱增。但长江流域的“南蛮”楚国人却不太服气。楚国地处湖北,是天下有名的九头鸟,作为南方超级大国,楚国不断拓疆,成为北方黄河流域的大患。

齐桓公号称东方不败,打算跟楚国人过过招。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联军,直接攻击河南省南部的楚国北境。

八国协同出击,史无前例,给楚人造成心理的威慑力极大,楚人不敢出兵迎击。齐桓公为保存实力亦不敢贸然做深度进攻,只好集结在楚境上休整观望。双方这么干瞪着眼,谁也不敢先动手。

楚方派出的谈判大员屈完,来边境上谈判,商议解决争端。

屈完先生是个南方快嘴子,春秋第二舌辩之士,属于湖北的九头鸟和滚刀肉,极不好对付。他在谈判中出尽风头,创造了一大堆知名成语,诸如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汝之涉吾地也。

屈完说:“咱们楚齐两国一个在荒南,一个在远东,好比一个是马,一个是牛。牛不会找马做爱,马也不会跟牛交配,风马牛不相及也。所以啊,你我没关系。可是您老不远万里来打我们,真就奇怪了。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把齐桓公给质问得哑口无言。

齐桓公回答不上来,管仲就出来找辙,解释自己讨伐楚国名正言顺:“从前,我们祖上的姜太公得到周天子批准,可以征伐天下任何诸侯,维护周室尊严,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你们的穆陵关,都是我们祖上管的地面。我们怎么就不可以到你这里来打!”

屈完回答说:“您说的道理很对。但是,鄙国犯什么错误呢?请您明示。”

齐桓公心想,这个还用问吗?楚国区区一个子爵,居然冒称楚王,跟周天子平起平坐,这还不是有罪!但管仲拦住了他。管仲想,一旦提出这个责问,楚国偏死活不肯去掉王号,不听我们的,我们岂不很失面子。于是管仲找了个不疼不痒的小事由,便于对方改正的:“你们楚国特产苞茅,要上贡给朝廷,可是你们一连三年不上贡,周王室都喝不上好酒了。拒不上贡,是严重的政治问题啊。”

上贡苞茅不是件难事,不过就是割些草送去嘛,比去掉王爵的番号容易得多,屈完看见对方是给自己台阶下,赶紧借坡下驴,承认道:“如果您就为了这点小事,那我们上贡苞茅不就完了,何苦千里迢迢跑来打架?”

管仲听出对方指责自己小题大做,口气还很硬,就搬出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责问楚国:“还有一桩事,周昭王从前南征楚国,死在这里了,我们特来讨个说法。”

周昭王是西周早期的一任天子,曾经出兵征讨长江流域,整理南蛮,平定了26个小国,胜利班师回来时,却在汉水上淹死了,全军覆没。

屈完说:“周昭王老辈子的那点事我知道,那是交通事故谁管得了。”

其实不是交通事故。当时,可恶的楚国人为了抗拒周天子,就拿树胶黏合了船板,拼凑成船,送给周昭王坐。这些流向冥界的船只,到了中流就遭水泡解体了,周天子落地凤凰不如鸡,给淹死了,六军全部覆没。但是,这官司到今天,是谁也说不清的了。

齐桓公听了半天,见两人越扯越远,恼了,吹胡子瞪眼说:“真恼人啊!少狡辩!寡人的大军在此,谁敢抗衡,寡人想灭谁,谁能跑得了!”

屈完说:“您老人家倘若以德服人,谁敢不服?您要动武,嘿嘿——我们方城为城,汉水为沟,兵多将广,正好和您老人家大干一场!”

这个柔中带刚、不卑不亢的家伙把对方噎得一愣一愣的,脑袋上直冒冷气。说实话,齐国还真不敢打个鱼死网破。回顾齐桓公进行过的20多次战争,都是胡萝卜加大棒吓唬吓唬,齐国当时的国力尚不足以真打狠打。于是订立盟约,齐楚讲和:“我不打你,你也不打我。你该给周天子上贡苞茅还得上贡,我认你是哥们还是哥们。”一场来势汹汹的暴风骤雨,被屈完的外交辞令在顷刻间化为万里晴空。

【注释】

[1]先定:先审定明确的言谈起点与目标。

[2]以反求覆:反,指语言信息的发出。覆,指通过语言反馈回来的对方心理信息。

[3]观其所托:分辨出主张的本意。

[4]见微知类:从微小的事情上,观察出种种事物的变化。

[5]射其意:猜度别人的心意。射,猜测。

[6]符应不失:内符与外应相合。

[7]螣蛇:亦作“腾蛇”,传说中一种能兴云雾而飞的蛇,能准确地指示祸福。

反应第三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1]。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

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取燔骨[2]。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3],圆以道之;既形[4],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己不先定[5],牧人不正,事用不巧[6],是谓“忘情失道”[7];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译文】

了解别人先要从了解自己开始,只有了解了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真正了解别人,彼此之间感情自然和睦,就像比目鱼并行一样形影不离。

掌握他人形象,如光与影相随,观察对方言辞,不可有所疏忽,就像磁石吸引铁针、舌头舔食烤熟的排骨一样。

与人相交也不在深厚,只要方式得法对方就会很快地向我敞开情怀。这其中的关系,就像阴与阳、圆形和方形一样有一定的规则。在对方迹象尚未出现之前,用圆通、灵活的方法去引导对方;当对方形迹已经出现时,就用一定的原则去衡量他。进退左右等各种行动都应按这种法则去掌握。

如果不能自己确定下来,制定一些考察人的准则,就不能很好地管理人才,统治别人,处理事情就会笨拙,运用的技巧就会不够,这就叫作“沉迷于感情迷失正道”。只有先严格审定自己,确定好一种考察他人的准则制度,而后才能统治他人而无形无迹。在管理上施用谋略,使人们根本看不见整个制度的所在,未见其门却又自然地进入这扇门,这就达到了最高境界。

【感悟】

想要了解别人,先要了解自己,想要审定别人,先要审定自己,掌握了别人而别人还未觉察才是最高的手段。既了解别人,又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掌握全面的人,才能真正制胜别人。

【故事】

邹忌照镜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善鼓琴的人,名叫邹忌,齐威王爱其才学,拜其为相,封成侯。邹忌为相期间,择君子,修法律,惩奸吏,对齐国的政治进行了改革,使齐成为可和魏相抗衡的强国。

邹忌是一个高大潇洒、风流倜傥的美男子。有一天早晨,他在镜前整顿衣冠,顺便问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哪个更美?”其妻说:“当然是君美了,徐公哪里比得上!”邹忌听后心想:城北徐公是齐国第一美男子,我怎么比得上他呢?于是,邹忌又问其妾:“我与徐公哪个更美?”妾答:“徐公怎能比上君呢?”

这日午间,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宾主坐定,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哪个美?”客人答道:“徐公不如君美。”第二天,徐公来到邹忌家做客。邹忌仔细看他,越看越觉得自己不如他,便对着镜子自看,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徐公美。

到了晚上,邹忌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想了很多很多,为什么自己明明不如徐公貌美,可妻、妾、客人却都反说自己美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明白:妻子之所以认为我美,那是她的偏爱;妾之所以认为我美,那是因为她惧怕我;客人之所以认为我美,那是因为他有求于我。邹忌想啊想。又由这件生活小事,想到了国家大事,想到了齐威王身边众多的阿谀奉承者,不禁为国之安危深深地担忧起来。

第二天,邹忌入朝见齐威王,说:“臣自知相貌不及徐公美,可是臣的妻子因为偏爱臣,臣的妾因为畏惧臣,臣的客人因为有求于臣,都说臣比徐公美。今齐纵横千里,城池众多,宫中的妾妇和侍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大臣,没有不畏惧大王的;四海之内,举国上下,太多的人都有求于大王。由此而看,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已经很深了。”齐威王听了邹忌这番肺腑之言,不禁高声赞道:“说得好,说得好!”说完,立即下令:无论大臣、百姓,能当面指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写信劝谏寡人的,受中赏;能在人众会集的公共场所评论寡人的,受下赏。

此令初下,进谏的群臣一个接一个,门庭若市;几个月后,想进谏的人,已经断断续续,大为减少了。燕、韩、魏等国听说这件事后,都派使臣到齐国朝见齐王,表示承认齐王的盟主地位。齐国不用出兵作战,不费一兵一卒,齐威王身在朝廷,通过修明政治而战胜了别国。这实在是齐威王礼贤下士、善于采纳他人意见的结果啊!

【注释】

[1]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假如你想要知道他人,就必须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后,才能说他知人。

[2]燔骨:火烤的肉骨头。《谭子化书》:“嚼燔骨者,焦唇烂舌,不以为痛。”

[3]未见形:指对方思想感情的潜在状态。

[4]既形:指对方思想感情已外化。

[5]己不先定:自己如果没有主见。先定,预有的主见。

[6]牧人不正,事用不巧: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引导人,也难以巧妙灵活地处事。

[7]忘情失道:忘,一本作“亡”,是。忘情失道即背情悖理。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尤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世界: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遗憾而可恨的是,喧闹声中混进了一些市井无赖之徒,他们不学无术,宣传迷信,混淆视听,毒害民众,中饱私囊。于是乎,民间传统文化受到了扭曲,显得更神秘、更玄乎、更灰暗、更不可理喻了,甚至日益堕入泥潭。有鉴于此,这套以“倡导科学,破除迷信”为目的的中华民俗文化丛书应势而生。
  • 文学名著(上)

    文学名著(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英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英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谜语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化艺术的伟大创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的文字游戏,也是中华民间语言花园里一枝色彩诱人、异香扑鼻的山野奇葩。它曲折别致,变化多端,寓意奥妙,耐人寻味,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与社会文化功能,而且源远流长,凝聚着民族的丰富智慧和美好情趣。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热门推荐
  • 假面老公宠上妻

    假面老公宠上妻

    我窦依依27岁的一个女人竟然被一个带着面具的男人拐跑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伦汇编人事典讳忌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讳忌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天生死尊

    玄天生死尊

    天衍大陆,宗门林立,天才辈出!有天生圣体者震慑八荒,有气运通天者威服四海!而这一切不过是天门外众神茶余饭后的谈笑之姿,叶玄天自古坟而出,走进这精彩绝伦的世界,且看他如何披荆斩棘步入天门,狩猎众神成生死尊
  • 意拳拳谱

    意拳拳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舞之乖乖女的转变

    凤舞之乖乖女的转变

    她,月家小公主,世人眼中的乖乖女,谁能想到,绝世容颜下的腹黑,一次意外,使她锋芒展露,谁敢再轻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些习惯是必需的

    这些习惯是必需的

    《这些习惯是必需的》告诉你何谓必需养成的习惯:家庭幸福的爱情婚姻习惯、做人成功的良好交际习惯、完善自我的良好职业习惯……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种个性;播种一种个性,你会收获一份命运。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你的人生。
  • 超级模仿

    超级模仿

    仿生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身怀仿生技能的少年来到都市,为师命,为前程,更为了让他神魂牵挂的美女师姐。魔物重出天下,震撼四海,霍乱苍生!天下如何才能安定?且看楚诚如何纵横寰宇,集美于身,枭霸天下!
  • 佛说长者音悦经

    佛说长者音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为反派日行一善

    我为反派日行一善

    一朝穿越,偶像剧女王苏芒变成了只活在回忆里的NPC小角色。加戏加戏加戏……苏芒各种作妖,想方设法与主角们加深羁绊,自以为自己成功逆袭时,一杯毒酒送到她面前……苏芒:王爷,误会,误会……李治:不听,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