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73000000005

第5章 三礼

《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左传》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今案《仪礼》与安上治民有关,《周礼》则经国家、定社稷之书也。《周礼》初出曰《周官经》,刘歆始改称《周礼》,然《七略》犹曰《周官》,《汉书·艺文志》仍之。马融训释之作,亦称《周官传》。至郑康成以《周礼》名之,合《仪礼》《小戴记》为三《礼》。三“礼”之名,自郑氏始。今若以《大戴礼》合之,当称“四礼”。称“三礼”者,沿郑氏注也。

贾公彦序《周礼》废兴,引马融传,称刘歆末年,知周公致太平之迹俱在《周官》。然当时今文家不肯置信,林硕以为黩乱不验之书,何休以为战国阴谋之书。今观《周礼》,知刘歆之言不谬。惟其书非一时一人之作,盖如历代会典,屡有增损。创始之功,首推周公。增损之笔,终于穆王耳。

今《逸周书》有《职方篇》,为穆王时作。而其文见于《周礼·夏官》,知周公以后、穆王以前,《周礼》一书,时有修改。穆王以后,则未见修改之迹也。何以言之?曰,《周礼》司刑掌五刑之法,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合二千五百条。而穆王作《吕刑》,称五刑之属三千,较《周礼》多五百条。《吕刑》别行,以此知穆王晚年,已不改《周礼》也。《左传》子革曰:“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今《穆天子传》真伪未可知,然穆王好大喜功,观《职方氏》一篇可知也。《职方氏》言中国疆域,东西南北,相距万里。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依此推算,自王城至藩服之边,东西南北均五千里,为方万里,积一万万方里。蛮服以内为九州,以外为蕃国。九州以内,方七千里,积四千九百万方里。非穆王之好大,何以至此。《康诰》曰:“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是周公作洛时,无所谓要服。《康王之诰》称庶、邦、侯、甸、男、卫,亦无要服。不特此也,汉人迷信《王制》。《王制》曰:“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郑注云:“大界方三千里,三三而九,方千里者九也。其一为县内,余八各立一州,此殷制也。”余谓夏制不可知,殷制则不止方三千里。《酒诰》曰:“自成汤咸至于帝乙,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罔敢湎于酒。”是周初之制与商制无甚差异,皆侯、甸、男、采、卫五等,无所谓要服也。要服本为蛮服,不在九州之内。穆王好大喜功,故《职方》之言如此。《大行人》朝贡一节,与《职方氏》相应,当亦穆王所改。若巾车掌公车之政令,革路以封四卫,木路以封蕃国,可见周初疆域,至卫服而止,无所谓要服,此穆王所未改者也。夷、镇、藩三服,地域渺茫,叛服不常,安知其必为五百里?要服去王城三千五百里,东西七千里,九州之大,恐无此数。

今中国本部,最北为独石口,当北纬四十一度半。极南至于琼州,当北纬十八度。其中南北相去二十三度半,为里四千七百,周尺今不可知,若以汉尺作准,汉尺存者有虑篪尺,虑篪尺一尺,合清营造尺七寸四分。尺度虽古今不同,里法则古今不异。古之五服六千里,以七四比之,当四千四百四十里,与今四千七百里不甚相远。穆王加要服为七千里,以今尺计之,则为五千一百八十里,较今长三四百里。此由今中国本部,北至独石口。而古者陕西北部之河套亦隶境内。河套之地,于汉为朔方、九原、定襄。如并朔方计之,当有五千一百八十里,恐穆王时疆域亦未大于今日也。《汉书地理志》:“郡县北至朔方,南至交趾。”而云南北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以今尺七四比之,有九千六百余里。自朔方以至日南,亦无此数。

自此以后,言地域者,皆称南北万里,东西九千里。其实中国本部无此数,此后世粗疏,更甚于《周礼》也。测量之不精,自周至明,相差不远,惟周人不甚夸大,汉以后夸大耳。

测量之法,古人未精。西晋裴秀作官图,盖尝测量矣。所以不准者,以不知北极出地之法也。唐贾耽作《华夷图》,及关中、陇石、山南、九州等图;至宋,略改郡县之名,刘豫阜昌七年刻之西安,一曰《禹迹图》,一曰《华夷图》,今尚完好。贾耽之作,亦由测量而来,然亦未准者,不知北极出地之法,一也;未免夸大,二也。北极出地之法,周人自未之知。因其不夸大,故所言里数与今相差不远耳。

管仲治齐,略变《周礼》之法。《小匡篇》及《齐语》并载桓公问为政之道,《管子》称:“昔吾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武之远绩,以成其名。”《周礼》至穆王乃定,此亦一证。又,《周礼》萍氏掌国之水禁,几酒、谨酒。其法不甚严厉,其职殆如今卫生警察。如言《周礼》之作在周公时,则萍氏显违《酒诰》之文。《酒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不仅几酒、谨酒而已。此亦可见《周礼》之屡有修改,盖百余年中,不知修改若干次矣。

六官之制,古无异论。清金鹗作《求古录礼说》,言六官之制,实始于周。《曲礼》云:“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此与《周官》不同,当为殷制。又云:王者设官,所以代天工,故其制必法乎天。三公以法三光,五官以法五行。引《左传》云:“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明自少皓、颛顼以来皆五官。余谓少皓、颛顼之制,确为五官。前乎此则未可知。至商,恐已六官矣。《曲礼》之言,不知何据。郑注《礼记》凡与《周礼》不合者,皆曰夏殷之制。其实五官是否确为殷制,不可知也。余谓,与其据《曲礼》,不如据《论语》。《论语》云:“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年。何必高宗,古人之皆然。”此所谓冢宰,当如《周官》之冢宰,为六官之首,否则,百官何以听之。冢宰于《周礼》曰太宰。太宰之名,不见虞、夏之书,殆起于商。《说文》云:“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从宀,从辛。辛,罪也。”具食之官,见于《左传》者曰宰夫,或曰膳宰。《汉书》有雍太宰,为五时具食上官。宰,本罪人之称,庖人具食,事近奴隶,故以“宰”为名。然太宰、小宰,位秩俱隆,而□被宰名,当自伊尹始。《吕览·本味篇》称伊尹说汤以至味,极论水火调剂之事,周举天下鱼肉菜果之美,而结之曰:天子成则至味具。《史记·殷本纪》亦谓伊尹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二家之说,与《孟子》“伊尹以割烹要汤”符合。据《文选》李善注引鲁连子曰:“伊尹负鼎佩刀以干汤,得意故尊宰舍。”盖伊尹参与帷幄之谋,权势虽尊,本职则卑。后以其功高而尊宰舍,故有太宰、冢宰之名耳。又《商颂》称伊尹为“阿衡”,《周书》曰“保衡”。保阿,女师也。阿,《说文》作“妿”,在女子曰保阿,在男子亦曰阿衡、保衡,其为媵同也。伊尹为媵臣,故尊保阿。伊尹为庖人,故尊宰舍。此说虽为孟子所不信,然其为实事至明。周因殷礼,故设太宰之官。今观太宰所属之官,与清之内务府不远。惟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太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人,为与国计有关。自余宫殿之官如宫正之属,禁掖之官如内宰之属,饮食之官如膳夫之属,衣服之官如司裘掌皮之属,皆清内务府所掌也。

周官三百六十,太宰所掌六十,位秩最崇。然治官之属,仅司会、大府为有关于国计者,以太宰本之殷制而来,其本职不过《周礼》膳夫、内宰二官。由饮食而兼司衣服,由禁掖而兼司宫殿。是故周官太宰无所不掌,而属员仍冗官耳。后儒不明此理,谓周公防宦官用事,故立此制。不知宦官用事,必不在贵族执政之世。周公时贵族执政,断无防及刑余擅权之理也。由此论之,天官冢宰,周袭殷制,后世未必可法。至春官宗伯主祭祀,非今之要职。地官司徒掌地方行政,兼司教育,如今内务、教育两部。夏官司马掌行军用兵,如今军政部。秋官司寇掌狱讼刑法,如今之司法部。皆立国要典,可资取法者也。

何以汉儒谓《周礼》为黩乱不验之书也?以汉初经师之说,与《周礼》不同,故排弃之耳。《马融传》云:“秦自孝公以下,用商君之法,其政酷烈,与《周官》相反。故始皇禁挟书,特疾恶,欲绝灭之,搜求焚烧之独悉,是以隐藏百年。孝武帝始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既出于山岩屋壁,复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案马谓秦烧《周礼》独悉,其言太过。秦所最恶者为《诗》《书》,而不及《礼》。孟子曰:“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可见《周礼》自七国时已不甚传,虽以孟子之贤,犹未之见。故其言封建与《周礼》全异。汉初儒者未见《周礼》,而孟之说流传已久,故深信不疑。又以贾谊有众建诸侯之论,故虽见《周礼》,亦不敢明说。

周之五百里,为今三百七十里。其封域不过江浙之一道,川云之一府。汉初王国之广,犹不止此。夏、商二代,封国狭小,故汤之始征,四方风靡。文王伐崇戡黎,为时亦暂。以四邻本非强大,故得指顾而定之也。《逸周书·世俘解》称武王翦商,灭国六百余。若非小国寡民,安得数月之间灭国六百余乎?周公有鉴于此,故大封宗室,取其均势,以为藩屏。其弊至于诸侯争霸,互相争伐,而天子不能禁。以视武丁朝诸侯有天下如运诸掌,本末之势,迥乎不同。由此可知商代封国尚无五百里之制也。贾谊患诸侯王尾大不掉,故不肯明征《周礼》。惟太史公《汉兴以来诸侯年表》云:“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汉书·韩安国传》,王恢与安国论辨,称秦谬公都雍,地方三百里。并与《周礼》相应。盖史公但论史事,王恢不知忌讳,故直举之耳。然《孟子》之言,亦未为无据。周之封建,有功者,视其功之高下以为等级,无功则封地狭小。滕、薛皆侯国。滕,周所封。薛,夏所封。考其地不出今滕县一县,犹不及《孟子》所言之“百里”。齐、鲁、卫、燕,亦皆侯国,而封域不止四百里。盖于鲁、卫为褒有德,于齐、燕为尊勤劳,其地皆去周远,亦所以固吾圉也。以此知五百里、四百里之制,不过折衷言之,非不可斟酌损益也。明乎此义,则可知《周礼》非黩乱不验之书矣。至谓《周礼》为六国阴谋之书者,汉人信《孟子》,何休专讲《公羊》,故有此言耳。

后之论者,以王莽、王安石皆依《周礼》施政而败,故反对《周礼》。余谓二王致败之由,在不知《周礼》本非事事可法。即欲采取,只可师其意,而不可袭其迹。西汉之末,家给人足,天下艾安。莽之变法,可谓庸人扰之。宋神宗时,国势虽衰,民犹安乐,安石乃以变风俗、立法度为急,而其法又主于聚敛,宜其败矣。宇文周时,关陇残破,苏绰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曰先治心,曰敦教化,曰尽地利,曰擢贤良,曰恤狱讼,曰均赋役,盖亦以《周礼》为本。终能斫刁为朴,变奢从俭。隋及唐初,胥蒙其福。贞观之治,基础于此。夫变法之道,乱世用之则治,治世用之则乱,况《周礼》不尽可为后世法乎?陈止斋、叶水心尊信《周礼》,当南宋残破之时而行《周礼》,或有可致治之理,然不可行之今日。何者?今外患虽烈,犹未成南宋之局,若再变法,正恐治丝而益棼耳。

《中庸》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器》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礼仪、经礼谓《周礼》也。威仪、曲礼,谓《仪礼》也。《仪礼》篇目不至有三千,故郑康成云,其中事仪三千。然《汉志》言礼自孔子时而不具。《杂记》言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然则在孔子时,《仪礼》早有亡失,“三百”“三千”云者,约举其大数云尔。

秦燔书后,汉兴,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又于孔壁得《礼古经》五十六篇,其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同。《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以古《礼》仅存五十六篇,故学者无不重视《礼记》。今五十六篇又散佚矣。汉儒说经,为《仪礼》作注者绝少。马融但注《丧服》一篇,至康成乃注全经。自汉末以逮西晋,注《丧服》者,无虑二三十家。而注全经者,仅王肃一人而已。

今人见《仪礼》仅存十七篇,以为《礼古经》五十六篇,除十七篇外,悉已散佚,此不然也。案《小戴记·投壶》《奔丧》二篇,郑目录云:“实逸《曲礼》之正篇也。”又,《大戴记》之《诸侯迁庙》《诸侯衅庙》《公冠》三篇,皆当为逸礼之正篇。又郑注《内宰》,引《天子巡守礼》,注《司巫》《月令》引《中霤礼》,其文虽少,亦《礼古经》之正篇,当在五十六卷之数。依是数之,则十七篇外今可知者又有七篇,合之得二十四篇。《礼经》之文平易可读,汉儒所以不注者,或以其繁琐太甚,或以通习者不多。盖汉人治经谨慎,非有师授,不敢妄说。康成但注十七篇者,亦以三十九篇先师未有讲说故耳。

礼书序次,大、小戴及《别录》彼此不同。其以《士冠》《士昏》《士相见》为次,则三家未有违异。郑氏次第,悉依《别录》。其经文有今、古文之异者,郑于字从今者下注“古文作某”,从古者,下注“今文作某”。所谓今、古文,非立说有异,不过文字之异耳。

自汉以来,传《丧服》者独盛。《小戴记》论《丧服》者十余篇。《大戴记》亦有论丧服变除之言,见《通典》所引。古人三年之丧,未葬,服斩衰,居倚庐,寝苫枕块。既葬,齐衰,居垩室。小祥以后,衰裳练冠,居外寝;大祥则禫服素冠,出垩室,始居内寝。禫服三月之后,则以墨经白纬为冠,得佩纷帨之属,寝有床,犹别内。始饮醴酒。逾月复吉,三年之礼乃成。此即所谓丧服变除。盖古人居丧,兼居处饮食言之,非专系于冠服也。汉人居丧尚合古法,故能精讲《丧服》。

韩昌黎自比孟子,而言《仪礼》行于今者盖寡。沿袭不同,复之无由。考于今,诚无所用之,夫《仪礼》在后代可用者诚少,然昏礼,至今尚用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之名。丧礼,亦尚有古人遗意,冠礼,至唐已废。乡饮酒礼,六朝至唐仍沿用之。昌黎疏于《礼》,故为此言耳。

《丧服》一篇,自汉末以至六朝,讲究精密。《通典》录其论议,多至二三十卷。其中疑难,约有数端。出妻之子为母期,而嫁母之有服、无服,《仪礼》未有明文。或以为应视出母,或以为嫁由自绝,与被出有异。又为人后者,议论纷繁。《传》曰:“为人后者孰后?后大宗也。”大宗不可以绝,故族人以支子后大宗。汉代王侯往往以无子国除,此不行古代“后大宗”之礼也。否则,王侯传国四五代,必有近支可承,何至无子国除。迨元始时,始令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无子而有孙、若子、同产子者,皆得以为嗣。师古曰:“子同产子者,谓养昆弟子之为子者。”如诸葛亮以兄子为子,皇甫谧出后其叔,此皆非后大宗,与《仪礼》之“为人后”者不相应。《唐律》于此亦称“养子”,《开元礼》有为人后者,实即养子也。后人误以养子为即俗称之“螟蛉子”,因疑《唐律》既许养子,何以又有不许养异姓男一条。不知《唐律》所称养子,是养同宗于昭穆相当者也。《仪礼》“为人后”者,为其父母降为齐衰不杖期。盖持重大于宗者,降其小宗也。然魏晋六朝人于三年之内不得嫁娶,即子女嫁娶亦所不许。曹公为子整与袁谭结婚,裴松之曰:“绍死至此不过周五月耳,谭虽出后其伯,不为绍服三年。而于再期之内,以行吉礼,悖矣。”于此可见古人守礼之严。至今所谓养子者,魏时或为《四孤论》曰:“遇兵饥馑,有卖子者;有弃沟壑者;有生而父母亡,复无缌麻亲,其死必也者;有俗人以五月生子,妨忌不举者。有家无儿,收养教训成人,则对于公妪育养者,应有服否?”三国、两晋论议甚多,或以为宜服齐衰周,方之继父同居者。此议斟酌尽善,可补《仪礼》之阙。《仪礼》制于宗法时代,秦汉而后,宗法渐衰,自有可斟酌损益之处。《开元礼》亦有与《仪礼》不同者,《仪礼》父在为母齐衰期,武后时,改为父在为母齐衰三年。《仪礼》为祖父齐衰不杖期,为曾祖父母齐衰三月,高祖之服则无有,《开元礼》改为曾祖父母齐衰五月正服,为高祖父母齐衰三月加服。嫂叔本无服,盖推而远之也。唐太宗以同爨尚有缌麻之恩,增嫂叔小功五月义服。古人外亲之服皆缌,为外祖父母小功,以尊加也。为舅缌,从服也。母之姊妹曰从母,而舅不可称从父,故为从母小功,以名加也。此亦古人之执著。《开元礼》改为舅及从母小功正服。综此四条,悉当情理。

六朝人天性独厚,守礼最笃。其视君臣之义,不若父子之恩。讲论《丧服》,多有精义。唐人议礼定服,亦尚有法,不似后世之枉戾失中也。服有绛服、正服、义服。斩衰无降服,衰以缕之粗细为等,斩者不缉也。为父正服,为君义服,故为父斩衰三升,为君三升半。父子之恩固重于君臣之义也。魏太子会众宾百数十人,太子建议曰:“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人,当救君耶?父耶?”众人纷纭,或父或君。邴原在座,不与此论。太子谘之于原,原勃然对曰:“父也!”南朝二百七十余年,国势虽不盛强,而维持人纪,为功特多。

《丧服》一篇,师儒无不悉心探讨,以是团体固结,虽陵夷而不至澌灭,此所谓鲁秉周礼,未可取也。宋代理学家亦知讲求古礼,至明人而渐不能矣。今讲《仪礼》,自以《丧服》为最要。

《隋书经籍志》云:“汉初,河间献王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篇献之。至刘向校书,检得一百三十篇,第而叙之。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篇、《王氏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戴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而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马融传小戴之学,又足《月令》一篇、《明堂》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篇。”今大戴记存三十九篇,小戴记四十九篇。《投壶》《哀公问》两篇,二戴所同,合得八十六篇。《大戴》亡佚篇目,今不可考。钱晓征以为小戴实只四十六篇。今《曲礼》《檀弓》《杂记》俱分上下,故为四十九篇。以《小戴》四十六合《大戴》八十五,即古记之百三十一篇也。其说殊未谛。《乐记》二十三篇本不在古记之数,今《乐记》断取十一篇为一篇,以人《礼记》。《月令》与《明堂位》,同属《明堂阴阳记》。《大戴·盛德篇》亦应属《明堂阴阳记》。古记百三十一篇之数。决不如钱氏所举也。

又二戴所录,有非《礼》家之言。如大戴之《千乘》《四代》《虞》,戴德《诰志》《小辩》《用兵》《少闲》七篇,采自《孔子三朝记》。《汉志》“儒家”《子思》二十三篇,《曾子》十八篇。大戴录《曾子》《立事》以下十篇,而小戴之《中庸》《坊记》《表记》《缁衣》四篇,当为子思之书。又大戴《武王践阼》录自《太公阴谋》,《汉志》以太公入“道家”。此皆二戴所采诸子之文,凡二十二篇。又小戴《王制》,乃孝文帝令博士所作。大戴《公冠》后附孝昭冠辞,并非古记旧有。更去其属于《明堂阴阳记》及《乐记》者,删其复重《投壶》《哀公问》二篇,则二戴记中可说为古记之旧者,不及百三十一篇之半。又如通论之篇,若《儒行》《大学》等,是否在百三十一篇中,尚难言也。

《礼记》一书,杂糅今古文之说。《王制》一篇为今文家言,其言封建采用《孟子》,言养老不知所据。惟《丧礼》《丧服》无今古文之异,《礼记》言此綦详。自明以来,读经所以应科举,以《丧礼》《丧服》不在程试范围,则删节不读。其实读《礼记》以《丧礼》《丧服》为最要。余如《儒行》《大学》《表记》《坊记》《缁衣》等篇,皆言寻常修己治人之道,亦无今古文之异。凡此,皆《礼记》之可信者。若言典章制度,则宜从古文不从今文,古文无谬误,今文多纰漏也。

《三礼》郑注之后,孔、贾之疏,已为尽善。清人以贾疏尚有未尽,胡培翚作《仪礼正义》,孙诒让作《周礼正义》。由今观之,新疏自比贾疏更精。《礼记》孔疏,理晰而词富,清儒无以复加,朱彬作《训纂》,不过比于补注而已。《大戴礼》自北魏卢辩作注,历千余年,舛不可卒读。戴震校之,孔广森作补注,但阙佚已多耳。说《礼》者皆称“三礼”,而屏弃《大戴》不道。其实,《大戴礼》亦多精义,应与《小戴》并举,而称“四礼”。理学家最重《小戴》,以《大学》《中庸》并在其中故。独杨慈湖以为《大戴》多孔子遗言,所作《先圣大训》,录《大戴记》特多。二戴《记》中《哀公问》《儒行》《仲尼燕居》《孔子闲居》《王言》诸篇,皆孔子一人之言,七十子后学者所记。《汉志》不入“论语”家,独《三朝记》入“论语”家,殆以《三朝》七篇文理古奥,与余篇不同,或是孔子手作,或是孔子口说、弟子笔录者尔。

同类推荐
  • 伟大变革: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伟大变革: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 桂林人

    桂林人

    桂林有两样东西是谁也搬不走的。第一是山水,所谓鬼斧神工,那是老天爷的手工作业,可能因为比较得意,一直留到今天;第二么,就是桂林米粉,越是小家小户小老百姓的纯手工经营,就越是让人一吃难忘。“好耍”是桂林人面向生活的招牌式态度。在桂林,你会遇到很多人说这句话,说这话的人拿这话当泥巴,多难的处境,泥巴一糊,万事大吉。“好耍”传达的轻描淡写和四两拨千斤,正是桂林人小城大志的心性的写意浓缩。写意的好处在于并不落在实处,没落在实处,也就无从追究。不要以为桂林人志大才疏,他们只不过更愿意营造避实就虚的情境罢了。桂林人,心向往之的最高境界,就是胜也要胜得不显山不露水,最好就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中华歇后语(第二卷)

    中华歇后语(第二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倪湛舸文集·全2册(异旅人+夏与西伯利亚)

    倪湛舸文集·全2册(异旅人+夏与西伯利亚)

    倪湛舸文集包含《异旅人》和《夏与西伯利亚》。《异旅人》是学院故事,是影响一代人的动漫神作的同人作品,也是最纯粹的爱的故事,能唤起许多人关于青春的记忆、关于爱而不得的追忆。《夏与西伯利亚》是旅美学者倪湛舸的随笔集。书中她评论石黑一雄、帕蒂·史密斯、乔纳森·弗兰岑、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等时兴作家,也介绍像米兰·迪奥迭维奇这样杰出而我们却陌生的诗人,谈论经典及其衍变,也谈论神话、宗教、科幻乃至亚文化,视野辽阔,探究深远。这些文章背后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学术眼光和对世事人心的洞察,她的文字戳破文艺幻象,让人看到文学如何是一套与现代社会共同生成的概念、话语与体制,但也让人知道文学是对所有被伤害被剥夺的人补偿,平衡了社会与历史、心灵与性情双重的考量。
  • 时光清浅,微雨在檐

    时光清浅,微雨在檐

    本书用120篇随笔,搜罗生活的美妙与欢喜,带给读者青春的成长与成熟,梳理你躁动的心境,抚慰读者繁忙时紧绷的心弦。本书保留了具有“李丹崖”特色的随笔风格,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篇幅上,都针对高考作文精挑细选,文笔纯熟,警句迭出,一篇篇美文,为读者开启别具一格的阅读体验。信手翻书,精彩的句子比比皆是。一册在手,确保你考场作文“胸有成竹”。这是一部青少年成长陪伴读物,作者通过最强体悟,记录了青春心路;这是一本关照青少年心灵的口袋书,它讲述了如何珍藏青春的记忆,如何走出成长的酸涩,如何练就成熟的心智,如何破解人生的密码,如何走出挫折的滩涂;这还是一部提高写作能力的实用手册,一针见血的点评,开启全文解读,有助于读者迅速掌握写作技巧,把作文与阅读理解当成一种享受。内容十分适合中学生阅读,其中有不少文章入选过全国各省市中高考语文试题,并且有多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和《格言》等文摘类大型期刊转载,是高考与中考的必备书籍,对陶冶青少年的情操,鼓励青少年的斗志,指导青少年的成长和升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书中的大量素材是中学生朋友进行作文之时参考的精彩案例,更是拓展视野的绝好选择。本书不仅有励志美文,还有人物故事,更有一些生活中的感悟美文,这些故事会给你心灵的启迪,适合于各个人群阅读,更适合于参加中考高考的学子阅读,因为这些故事既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又有可能以阅读题的形式出现在考试中。
热门推荐
  • 武道士

    武道士

    江湖凶险无比,一个不小心就会丧失性命。少年们踏入江湖,等待他们的究竟是奇遇还是危机呢?
  • 六世创神

    六世创神

    神仙现世,已经没什莫了,来看看,未来造神的趣味
  • 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本书是一部微缩的人体健康全科全书。含概了人体内外系统的方方面面。使用的重复性高,只要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舒服,都可通过翻阅本书找到相关需要了解的知识。
  • 打造人生

    打造人生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对人生之道的理解与感悟。主要内容包括:磨练心智,提高素质;夯实根基,增长才智;辨识优势,择善而从;求真务实,注重实效;自我把持,趋利避害等。
  • 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

    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

    许多人都曾为学习烦恼过、失落过,甚至流下过泪水。也有许多人曾经叩问:学习真的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吗?学习真的就是为了无穷无尽的考试,毫无快乐可言吗?读过这本书,你会发现,学习不只是校园里的鸟语书香、黑板上无穷尽的公式定理,或是试卷上的喜悦或悲伤,而有着太多太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学习,学习,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绝境中,学习催人积极奋进;困顿中,学习使人豁然开朗;人生起伏中,学习给了我们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 我披风雪来

    我披风雪来

    明珠王朝覆灭后,天下被分裂成200多个城邦,江湖势力逐渐做大,城主,门派,豪强构成的三大势力相互牵制。复国者、军阀,在暗地里蠢蠢欲动。一位音乐老师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多方平衡。
  • 灵宠居老板娘的日常

    灵宠居老板娘的日常

    (这是一本不知道是什么类型的文,男主女主三观正,无后宫,作者已经放弃简介了,但是倔强的求票求收藏???)“客官,欢迎来到益善灵宠居,这里什么都可以卖的,要不要看看白羽鸡,刚刚成年的,可以看家护院喔……”“客官,这只幼年火猿也不错,对主人很忠心的,每天只需要吃点水果就好啦……”“客官……不不不,那个不能卖,超级能吃,相信我,你绝对养不起的……”
  • 最强仙人是怎样炼成的

    最强仙人是怎样炼成的

    天赋?努力?我全都有!阵法?修为?我全都很强!最强仙人养成记。
  • 道化荒古

    道化荒古

    是在一片广袤无垠的天地,没有人能了解天地的伟大,空旷纳百川,哺育孕星际,在时间的洪流下,天地以其自己的方式,孕育了无数的生命,同时也见证了死亡,如同一条没有源头,也不知尽头的长河,一刻不停的在流淌,有无数的强者试图影响这条长河,但在这天地洪流下,如一片浪花,和快就没有了痕迹。天地间人,妖,兽,巫,等无数的种族林立,还有无数的洞天福地,秘境等待着冒险者的探索。
  • 一学就会做宵夜

    一学就会做宵夜

    《一学就会做宵夜》精选了近百种宵夜的做法,实用性强,操作方便,制作简单,一学就会,是喜欢吃宵夜和经营宵夜的人士的必需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