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45100000010

第10章 胡服骑射,骑射胡服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第一个成果是灭掉了中山国,这不仅消除了赵国最大的隐患,扩大了地盘,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赵国的实力。

要说中山国,就需要先说说中山国周边的环境,武王伐纣后,死得早,他的弟弟周公旦摄政,沿着太行山东麓,周成王分封了几个诸侯国。邢国、卫国和燕国。

那时候,礼仪很重要,人要没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就和野人差不多了。周成王分封诸侯,不仅是为了开疆拓土,更是为了教化人民。

邢国,是周公旦第四子邢朋叔的封国,国都在邢台。它的疆域包括太行山以东,老黄河已西;滹沱河以南,漳河以北。邢台在周朝以前就很发达,它曾经是商朝繁华的都市,它做为商代的都城又一百多年,商纣王时,在这里的沙丘之地,还扩建了沙丘宫苑为离宫,不过商纣王在这里,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好印象,他在此酒池肉林,胡作非为。周初,邢地是戎狄频繁活动的地区,邢国肩负着阻止戎人东出太行,骚扰周疆的重任,同时也可联络齐、卫,并与北方的燕国遥向呼应。

卫国,是周成王分给康叔的,康叔是卫国的第一代国君。卫国地域大致在黄河北岸,大约包括太行山脉东麓的鹤壁、新乡、卫辉等地。周武王灭了商后,赐同母的弟弟在康邑,历史上称康叔封。后来周公旦,又将原来商都周围的地区和殷民七个大族封给了康叔封,他让康叔迁徙到殷商的故都,建立了卫国,定都朝歌(鹤壁淇县)为康氏最早的发源地。当时胡人和国人杂居,国君需要下很多辛苦,才能巩固自己的地盘。

燕国,是在周成王亲政之间,封给宗室召公的,但召公自己在朝里做官,没有前往,而是让他的长子克,前往就任。因为封地在燕山,故国名称呼为燕。燕国的都城在蓟。周朝的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以及当地土著建立起了联合政权,他们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消灭了蓟国、韩等。而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等民族渐渐融入我们华夏族。

燕国自建国以后,他们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比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几乎亡国。山戎先后南下攻伐郑、燕、齐等国,结果把燕桓侯驱赶到了临易,才躲避了山戎的侵扰。燕庄公时,山戎又对燕国大规模侵略,庄公不敌,向齐国求援。最后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帮助,他们才得以避免亡国的厄运。齐桓公为了救燕,出兵伐山戎,同时把孤竹、令支、无终等国也灭了。扩大了周朝的地盘。

中山国,出自中山武公,他是中山国的建立者。中山国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它的国土嵌在燕赵之间,对燕赵形成很大的威胁。中山国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他们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几百年来,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等很多事件。后来,晋国魏文侯派大将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了三年的苦战,于公元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本来已经被灭了,但后来中山桓公经过努力又重新复国,而且国力鼎盛,最兴旺的时候有战车九千乘。

中山国的前身其实是北方狄鲜虞部落,也叫白狄,他们最早是在陕北绥德一带,后来逐渐转移,到了太行山区。严格来说,这个地方也不是周朝的,那时候,农耕还属于低级阶段,人们不得不以大量的狩猎活动,维持生计。鲜虞名称的来由主要是出自鲜虞水,鲜虞水也就是五台山西南流注于滹沱河的清水河,这一带就是鲜虞最早的发祥地。周成王那时候雒阳四周有十六个姬姓封国,还有六个异姓诸侯国,除了这些国以外,还有南蛮、东夷及西北的戎、狄等部落集团,其中就有鲜虞。中山国虽然是少数民族,其实很多风俗习惯依旧受到中原的影响。

春秋时期,鲜虞的部落联盟主要由鲜虞、肥、鼓、仇等几个部落组成,肥国是现在的昔阳,是作者的老家,哈哈,俺也顺便做个广告,仇国事现在的盂县,鼓国是现在的晋州,大约如此,后来逐渐开始扩张势力。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在具体点说作者是颛顼高阳氏的子孙,也许是因为商朝被灭,他们不愿意被周朝统治,逃进山里和其他少数民族融合而已,其实那时候,周文王姬昌的人应该比太行山旁的商朝人更落后。这个读者游戏去了自己去考证。

鲜虞最初实力薄弱,经常受到邢国的抗击。邢国经常打败戎狄,这有效地捍卫了西周的疆域和中原诸国。公元前652年春,鲜虞出击邢国,次年又征伐卫国,邢君出逃,卫君被杀。周王朝的诸侯们谈虎色变,后来在齐桓公联合宋、曹、邢、卫等国才挫败鲜虞,并且将邢、卫两国从灭亡中挽救出来。这事春秋初期的事情,到了出去牛晚期,鲜虞的主要敌人就成了晋国,唐叔虞的后代,采取了先吃掉鼓、肥、仇由等鲜虞属国,最后再消灭鲜虞的战略,于公元前530年,晋将荀吴借道鲜虞,进入鼓都昔阳(晋县),但是并未灭掉鼓。当年八月,晋灭肥(藁城县)。我要补充一点,战国策搞错了,肥国就是昔阳,鼓国就是藁城,为什么呢,俺自己的故乡,所以用了四十年时间来考证,你们不相信,那你们就自己去考证。结果呢,俺的老家就没了,成了晋国的一部分。

第二年冬,晋昭公得知鲜虞边境空虚,就派遣荀吴统率大军进攻,破了鲜虞的中人城(唐县西北峭岭)。到了公元前527年秋,荀吴又率军攻鼓,俘国君鸢鞮,使鼓成为晋的属国。六年后,鼓被彻底毁灭二十年后的秋天,鲜虞出兵晋国平中,大败晋军,俘虏了晋国的勇士观虎,报了晋灭肥、鼓,占领中人城的一箭之仇。再补充一句,荀吴就是荀瑶的先人,荀瑶就是大家熟悉的用大水灌晋阳的智伯。在公元前506年,鲜虞人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建国。因中人城的城中有山,所以叫“中山”,这便是初期的中山国。接下来的几年中,晋国曾两次进攻鲜虞中山,想报“获观虎”之仇。但晋国内部发生了内讧,中山从晋国的重压下,获得了喘息之机,又开始介入了列国的纷争。

到了公元前494年,中山学会了联合周王朝的诸侯国,他们与齐鲁卫共同伐晋,夺得晋国的赵县。又过了三年,晋的大夫荀寅,因晋内乱逃奔鲜虞中山,荀寅原来是中山的死敌,但这时候中山为了削弱晋国,帮助了他,就将荀寅接纳到新占领的晋国属地隆尧县。

为了报复中山国,在公元前489年春,晋大夫赵鞅帅师大破中山,这次晋国的进攻对鲜虞的中山国的打击极为沉重,以至此后20多年,史籍对中山国没有只字记载。哈哈,不过从中也能看出,西周并没有把商朝的残余部落全部归化,还是很多部落宁愿和少数民族融合,也不愿意被养马的同化掉。

再后来,晋国又把矛头指向中山国的最后一个属国仇由,也就是现在的盂县,晋国的智伯(名荀瑶)诡计多端,唯恐仇由国路险难行,心生一计,他新铸大钟一口,诡称送给仇由的国君,让仇由国斩岸堙溪以迎钟。仇由国的臣相赤章蔓,他看透了荀瑶的诡计,曾经多次劝说国君,但仇由国君得钟心切,不听劝阻,七天之后就被智伯灭亡。看来那时候,青铜器是非常难得的宝贝,我想这不是为了炫耀,而是青铜器也已被融化为铜,那样就能做农具和兵器。

晋国把外围扫清后,又开始进攻中山国的本土。晋国把重点转移到中山国,公元前459年至457年间,荀瑶帅兵伐中山,攻占了穷鱼之丘(易县)。晋过又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占领左人、中人(唐县),一日下两城,中山国受到致命的打击。

真是祸不单行,公元前453年,中山国还没有缓过劲来,又遭到智伯的打击,那时候的中山国真是人人惶恐度日如年。不过事情都有个适可而止才好,老天看不过去去了,就晴天霹雳,给晋国个灾难。是什么呢?韩、赵、魏三家分晋了,晋国名存实亡了。公元前403年,赵、韩、魏被封为诸侯国,中原也形成了秦、齐、楚、燕、赵、韩、魏七雄争霸的局面。中山国借着这个动荡的年代,开始了艰难的复兴。

线面先详细说说中山国的复兴过程,在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部落离开了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定州建立了新都。吃一堑长一智,武公经过沉痛的教训,开始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了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治理。但,武公不久后就去世了,然后是桓公即位,这桓公年幼无知,也不恤国政,因此有一次被晋国抓住机会,遭到晋国的进攻。魏文侯派遣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魏文侯派太子击为中山君,后来击被立为魏国国君,就是魏武侯。中山国的残余退入太行山中。

中山国被灭后,桓公经过二十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380年重新复兴了中山国,他定都灵寿。复兴后的中山国,地理位置更加重要,它位于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的领土分割开来,赵国就像个被人挖掉肠子的狮子,太痛苦了,中山国因此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

赵国在公元前377年左右,曾两次进攻中山国,均遭到中山的顽强抵抗,没有成功。这反而提醒了中山国,他们于是开始了足有成效的的防御,中山国开始修筑长城,那时候的长城是很管用的。

消灭不了敌人,就被敌人消灭,这是迟早的事。中山国在经过了风风雨雨的八十年后,他们没有等来幸福,却等来了一个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继位后,只要能腾出手来,就一直对中山国用兵,后来啊采取胡服骑射的变革,使赵国的人们焕然一新,军队也逐渐强大起来。由于实行胡服,赵国建立起了以骑兵为主体的军队,它在战争中的作用,立马就显示出威力来。就在行胡服的次年,赵国就向中山国发动了进攻,一直打到获鹿县。当然,赵武灵王有点贪心不足,又西攻胡地,到达榆中,而且辟地千里,逼迫林胡王投降,而且让他向赵贡献良马以求和。赵武灵王也见识了骑兵的威力,于是就让代地的相赵固,专门主管所占领的胡地,并且让他向内地提供骑兵。

赵武灵王二十一年,赵军又分三路大军进攻中山国,夺取了中山国的丹丘、华阳东垣等大梁国土。中山王没有任何办法,最后献四邑请和,赵王其实也已经疲惫,所以见好就收,赵军停止攻击。但是赵武灵王要灭掉中山的决心并没有改变,他只要喘息过来,就对中山国实施打击,经过八年多的努力,在公元前296年,终于最后灭掉了中山。他把中山王迁到肤施。

赵国在加紧进攻中山的同时,还向北方的匈奴出击,攘地北至燕。他还向西边林胡楼烦用兵,到达云中和包头。可以说,经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在当时成为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赵武灵王的成果不是偶然的,这个以后再说。

战国中期,中山桓公复国以后,领土曾经进一步扩张,他强盛时期的军力,有千辆战车和几万兵力,还有二十多万民兵。中山国建立后,鲜虞部落在思想上积极与汉文化融合,它在保持游牧民族剽悍雄健的传统的同时,又吸收了华夏柔和婉丽的风格,阳刚与阴柔同存并济。特别是在思想方面,中山专行仁义,贵儒学,积极接受儒家文化,他们的国君尊贤重士,不过也感染上了中原一些坏的毛病,比如大谈天命。

中山国在华夏大地,背靠太行山,抒写了他们的历史,他们曾经活着面对强敌,在二百多年风风雨雨的峥嵘岁月之中,为燕赵大地抒写了绚丽的浓墨重彩的一章。中山国生于患难之中,他们的积极变革,主要原因还是被大国所欺所致,虽然他们能在为强国占领下复生,虽然不屈不挠、顽强自立的精神世所少见。但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经验教训,来启示后人。他们在强国的包围之中,努力发展经济、壮大自己,几乎就要跻身强国之列,他们的经济和文化之辉煌,却是令人刮目相看。他的灭亡,不仅是因为国土面积太小,不只是因为被列强包围,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小国常常是可以利用强国之间的矛盾,争取发展的时机,谋得生存的空间,并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中山国从一开始,也正是遵循这样落而后起、死而复生的规律的。他们曾经成为赵的傀儡政权,然而他们并没有屈服,后来乘赵地内乱,在定州又重建独立政权。但为时不久,经过改革而强大的魏过,已经对他们虎视眈眈,他们没有很好地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错失了机会,在魏国先后击败齐楚并占领秦西河之地后,他们还没有拿出可行的办法,魏国派乐羊、吴起于灭掉中山。特码才有所悔悟。

中山人就像不甘心受周王朝的同化44一样,他们不甘忍受亡国之辱,又在齐国的支持下,重新复国,迁都灵寿。本来领导复国的桓公很有作为,他们几次打败赵国凶恶的进攻,疆土也扩展至五百里,并修筑长城抵御外侵。从中山国的桓公开始,两代君主都能身勤社稷自强自立,富国强兵。中山人通过几次痛苦的经历,具有强大的族凝聚力。如果按照桓公时期的势头,要能发展下去,它是足以以弱胜强、弱而后强的。中山国有地理的优势,虽不比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野的秦国,但也能倚太行之屏障,扼冀晋之咽喉,凭滹沱河之天堑,战守迁之便利,也可保一方平安。他们自殷商以来,就是华夏族经营农业的地方,他们又丰富的农牧业生产的经验,他们不是纯粹的游牧民族,他们能兼收并包,学习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科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拉长,后来的子弟一截忘记了国家的风险,他们政治日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他们学到了中原很多好的东西,但也学到了中原地区人们不思进取放浪颓废的作风,他们的豪强地主贵族官僚只知道自己享乐,不知道为国分忧,他们不愿放弃自身利益,很多关系国家存亡的措施被束之高阁,成了一纸空文。统治者虽然也提出了赋敛平则庶民附的正确主张,也注意到减轻农民负担从而调动其积极性的好处,但因为这样会削弱大官僚的利益,所以并不能执行。

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成败却能说明很多事,一个小国,在四面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边境战争不断,军费开支日益增加,还能二百多年立于不败之地,却是令人难以想像。这说明,即使是小国,只要措施得当,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也是能生存下去的。但弱小,就容不得犯错误,在其他国家是小错误,对于弱小者来说,也许就是要命的大问题,中山国的统治者治国治军,特别是外交等多方面失误也很多,最要命的是思想衰退和政治腐败令人扼腕。本来生于忧患的小国,面临敌国虎视眈眈、随时入侵的危机,如果要丢掉忧患意识,那岂有不败之理?

继承者不是韬光养晦,吸取教训,而是忘乎所以,自我膨胀。灭亡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不相信我举例子说明:公元前323年,魏赵韩燕等四国,为了对抗秦齐楚三个大国的威胁,他们互相称王,这本来是中山国的机会,但他们为了离间中山国与齐国的关系,也鼓动中山称王。中山成王太笨了,他头脑发昏,不顾齐国反对,非要称王不可。哈哈,结果,图虚名而招实祸,他成了出头鸟,他失去了齐国这个基本还算可靠的支持者,而使自己陷入孤立,陷入绝境。到了后来的中山王,还不知死期将至。简直骄横起来。公元前314年,他们忘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们忘记了身后的赵国,竟然趁齐国出兵,去干预燕国内乱之机,大举进攻燕国。这不是找死吗?在这场战争中,老天想给你个大馒头,他们辟启封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克敌大邦,甚至占领了燕下都。这样一来,中山国君更是得意忘形。

其实际的战果呢,首先中山国把燕国推向对立面,燕国当然对你咬牙切齿,你的死敌又增加了一个。而且,你占领的地盘,只是暂时的,你没有办法消化掉,由于各大国出面干涉,施加压力,齐军很快撤出了燕国。而中山国呢,他们以倾国之力,千辛万苦夺取的大片土地又被燕国收回。

再说一个,中山国不能居安思危,中山国后来的君主毫无改革进取之心。当时,秦赵魏等国推行变法,他们是知道的,他们知道别人在改革弊政。赵武灵王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学习胡服骑射,他们不仅不从中吸取营养,而是站在一旁耻笑。为了对付秦国,赵武灵王曾装扮成使者,冒着生命的危险去秦国探听虚实。而中山国,不是卧薪尝胆,却醉心于孔墨学说。儒家的思想是为拯救当时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社会苦难所开的药方。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儒家思想是和平时期的东西,不是几天就能做出成果的!儒家学说并不适应诸侯间所进行的兼并战争,所以在列国中它没有市场。而中山国却奉之为神灵,儒家可以作为治国之术,但是,该抱佛脚也要抱,对不对?这就好比种粮食,种粮食是国家之本,谁也不反对,但是,现在两军正在交战,你能放下武器去种地吗?

现在需要的是骗子,是法家那些治国之才,需要的是杀人如麻的禽兽,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战争,是战争时期!战争时期,那些翩翩君子就是平庸之辈,他们不能解决敌人的脑袋问题。列国都在虎视眈眈奖励耕战,中山国却推行贵儒学贱壮士政策,致使士兵怠于行阵,农夫惰于田地,这不是找死吗?君王不知危险,还悠闲地过自己奢侈享乐的生活。诸如,大修宫殿,大造陵墓等。也许读者不以为然,那好,你们自己去考证。君王贪图享受,必然重用阿谀奉承之辈,造成政治和军士的腐败。

那时候,中山王最宠信的人是相邦司马喜。而这个司马喜是个什么人呢?他擅政弄权,善搞阴谋诡计,这也算,可是他的诡计是用在自己人身上的。季辛得罪了他,他就令人暗杀季辛的仇人爰骞,然后呢,再栽赃到季辛身上。中山王诛杀季辛后,为他排除了异己,还以为是为自己排除异己呢。两个女人,阴姬与江姬,拼死拼活地争夺王后之位,阴姬便重贿司马喜,求其帮忙。司马喜因为这事,能亲自跑到赵国,极力夸赞阴姬的美丽,来诱劝赵王向中山索要阴姬,你说这是什么事。然后这个司马喜再跑回中山,又劝中山王赶快立阴姬为后,以绝赵王之望。你说他累不累?中山王遂立阴姬。内奸当道,岂不亡国!

公元前305年,那个一直把中山国像沙子一样,放在眼睛里的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见条件成熟了,便发动了兼并中山的战役。腐败无能的中山王,哈哈,早已被吓破了胆,虽然割地求和,苟延残喘,却真的没有机会了。两年后,赵军再次进逼,把中山国先打个半死不活。然后,赵武灵王左瞅瞅右看看,见邻居们都在干自己的事情,都没时间管他,好吧,他一口把中山国吞到肚子里,中山国终于灭亡,从此再不能重生。

同类推荐
  • 修罗霸血

    修罗霸血

    挥刀浴血、千里征战,只为求活!
  • 刘备威力加强

    刘备威力加强

    张飞:“大哥,曹操的人去偷营了!”“我们也去偷他营,换家看谁受不了。”张飞:“大哥,曹操的人去劫粮了!”“让他劫,我们给将士们一人四骑中多出来的马就是准备的口粮,马肉吃厌了饿几天就会真香的。”决战阵容对方:曹操、荀彧、贾诩、郭嘉、荀攸、程昱、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许褚、张辽、诸葛亮、庞统、黄忠、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孙权、张昭、陈登我方: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魏延、张郃、孙乾、糜竺、糜芳张飞:“大哥,我们兵强马壮你怕什么?”关羽:“大哥,我看他们是插标卖首之辈,看我破敌。”刘备:“......”马超:“全军突击!”刘备:“孟起别去送死啊。”张飞:“大哥,孟起赢了。”刘备:“......”(╯'-')╯︵┻━┻要什么奇谋妙计,鼠标一圈莽过去就行了。PS:这是一个拥有编辑功能的刘备的一生。
  • 中国名楼

    中国名楼

    本书介绍了中华著名楼阁的来源以及其建筑特色,一些文人墨客、英雄豪杰登楼抒发情怀,如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与名楼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回观中国历史文化,回味无穷!
  • 山长水阔知何处

    山长水阔知何处

    帝京春暖,边关月凉.雁北舟南天边去,山长水阔知何处.相府之后谢溪山,本应守着惊天秘密,一生孤寂.却为社稷万民,以生死相护.一壶清茶,一张棋盘,一双通透眼.两袖明月清风.三生不换.四海五湖任飘摇.辅政皇叔信德王,深受天下人敬仰,承诺必守,立誓不违,男儿两肩如铁.江山如画,水墨姻缘.本书有四不:不以后宫阴暗斗争描写为主(主角压根就不是宫里混的皇帝后妃);不撒华丽狗血作种马咆哮(没有众男爱一女或者一男抱数美的香艳场面);不纠缠于你侬我侬的男女情爱(主人公的感情生活十分清淡含蓄);不堆砌华靡晦涩形容词及外星天语(行文风格上可能略有些剧本风).小仙想要描写的,便是主人公一生在家国之间经历的传奇故事而已.于是,请诸位仙友根据自己口味选择入场吧,呵呵.
  • 回到东汉做军阀

    回到东汉做军阀

    东汉乱,狼烟起群雄逐鹿,悲欢离合战沙场论勇武,拼智计待到头来,往事回首俱成灰东汉末年,群雄揭竿而起,皇权进一步的跌落至谷底。一个迷茫的少年,阴差阳错的被卷入了这场乱世纷争,且看他如何周旋于群雄之间,最终与各路豪杰一争高下!奸雄、枭雄或是英雄,在这场以众生为棋局的战役中,谁能够最终笑傲天下,将中原一统?穿越,或者不穿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位小人物,如何在这波澜壮阔的世界中生存,并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ps:小弟新书,欢迎提建议,如果喜欢,请收藏之……
热门推荐
  • 希瑾

    希瑾

    一朝穿越,力求平凡度日,在古代种种田,找找美男,不求大富大贵,只求细水长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躲过骗子(生活篇)

    躲过骗子(生活篇)

    骗子的一大特点就是胆大,下面要介绍的就是一伙什么话都敢说,什么章都敢刻,什么人都冒充的骗中高手。
  • 与星同行

    与星同行

    江昕做梦也没有想到能够认识著名M男团成员何铭,他是明星,是偶像,是男神!但这仅仅只存在于电视荧幕中……一次意外,江昕认识了何铭,从此以后,江昕便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去看何铭的演唱会,去当何铭的助理,了解何铭在剧组的生活,陪着何铭参加节目,江昕发现了何铭与电视屏幕不同的一幕。当然,何铭跟着江昕也知道了自己很多没有机会触碰的事儿,比如第一次进实验室,第一次玩狼人杀。在一次次的接触中,江昕是贪念何铭的颜,但也不会想到会这么快和何铭结婚,的确,结婚也是一个意外!如果说,和明星做朋友是惊心动魄,瞠目结舌,那么嫁给明星可谓是波涛汹涌,荡气回肠了!江昕本想着先瞒着室友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安安静静地完成学业。可天不随人愿,纸包不住火,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从此作为A大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个学生,一跃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毕竟和她结婚的可是何铭,多少人的偶像和男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御宅闯三国

    御宅闯三国

    一个普普通通的宅男,重生到了乱世,胸无大志,为了猎艳而重生。乱世猎艳有这么简单么?不为了生存活着就得死!有于吉这个金手指帮助?金手指也不是万能的!有了金手指麻烦更大!
  • 那年我们曾相遇

    那年我们曾相遇

    还记得那个夏天吗?告别了充斥着非典警报的高三生活,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六月高考,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们离开父母,离开家乡,走进了梦想中的象牙塔。印象里,象牙塔有阳光、有伙伴、有青春、有初恋。可经历过才知道,阳光会偶尔被乌云遮挡,伙伴要经历时间考验,青春有欢笑但伴着泪水,初恋有时甜蜜有时悲伤。毕业十年,暮然回首,最珍贵的依然是那段回不去的旧时光。
  • 快穿之我家宿主太黑了

    快穿之我家宿主太黑了

    我家宿主是个大佬,虽然为人丧心病狂了一点,但是TAT任务完成率好高哎!只是宿主太黑了,我家宿主就像是被幸运女神扔进垃圾桶一般!!!她气不过就欺负统子!统生艰难险阻,我要换个宿主!“喂,不是说很难吗?”大佬拿着s级通关记录会到空间系统:霸霸再爱我千年!真香
  • 非佛焉

    非佛焉

    玄星有五,南域无佛。“若佛说,放下执着。如何舍得。”自悟神通十万八,人称移动藏经阁。一叶一砂可闻道,不求不得不谓佛,何故唤妖僧,因我非佛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