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45100000015

第15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当世界鄙视卑鄙者,可怜可怜虫的时候,当世界有能力的人能有发挥他能力的位置而不让他削尖脑袋去想歪主意的时候,当世界无能力的人能感兴趣做自己能胜任的事而不被人瞧不起的时候,社会就真的进步了。但是,现在还不行,现在没有人去可怜可怜虫的,这个现实宋襄公没有搞明白;或者看明白了,还想充当好汉,力挽狂澜,不过力挽狂澜是需要条件的,他不知道他的大脑对身体的指令,超越了他身体的执行程度,结果就成了螳臂当车。

宋襄公见齐国发生内乱,就通知各国诸侯,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并不把他当回事,他宋襄公算个老几?所以他们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只有三个小国带了点人马前来。这时候,他就应该反思了,想一想为什么,然后在怎么做。但是他没有,他也许只是生气,然后,还没想清楚为什么,他就开始要怎么做了。

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兵马,不计后果地打到齐国去了。瞎猫抓住个死耗子,齐国一批大臣一见四国人马打来,就投降了宋国,哈哈,他们迎接公子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不该成功而成功的人,其实先别高兴,这种成功往往是一种伤害,因为大多数不会想清楚,这是一种侥幸,不会收手,结果不知道见好就收。

这三个小国是卫国、曹国和邾国,曹国在卫国的东南、宋国的西北,它夹在卫国和宋国之间;邾国在宋国的东北、鲁国的南边。

卫国,在它最艰难的时候,在它已经被灭国的时候,是宋襄公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让很多中原的大国汗颜。这是卫国,卫国是真心的在帮助宋襄公,不过,你宋襄公可不能经常犯错误,否则任何朋友的帮助也是有限度的,是有耐心的,不是你想怎么办,朋友就必须每次都跟着你怎么办。

曹国跟宋国是邻居,但这哥俩似乎关系并不那么好。以前好过,但那是以前。春秋初期,齐桓公想称霸诸侯,这时的曹国和宋国,都是齐国的小弟。首先他们认准了这个大哥,相信跟着大哥不会吃什么亏,这是是关键。于是两国跟随齐大哥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击败了楚国的跟班陈国和蔡国,联军像涛涛的洪流顺势南下,对楚成王不尊周王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那时候也算是风光无限。这一时期两国的关系还算是融洽,虽然是两个小妾,但也没有什么非分之想。本来相安无事,还能相互照应,然而,往往好事会变成坏事,这坏事要变成好事却有点艰难。好景不长,管仲死了,这也无所谓,还有齐桓公呢。齐桓公还是会听管仲的,不过他们想错了,这公子小白,没有听遗言,而且他齐桓公也死了。死了也算,这么大一个国家,总该有个新的明主诞生吧,希望落空了,他们等来的是齐国内乱,中原的这些小诸侯开始群龙无首。

总会又大国来当家吧,可惜,大国都在忙拣土豆,顾不上这里的遍地黄金。这时的宋国国君宋襄公,他该怎么办呢?他是个君子,这是他的书呆子师父说的,也是他父亲说的,也是他的国人说的,也是他自己认为的。他几乎不顾后果,遵从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时的嘱托,他向各诸侯国发出了讨伐齐国,拥立公子昭的通知。然而树倒猢狲散,过去的小弟看见老大倒了,都作壁上观。大哥们呢,都忙着呢,还有的想从中渔利,在等时机,不过时机错过了。大国一定很后悔。只有曹国、卫国、邾国这几个国家出兵帮助齐国来平定的内乱。

宋襄公成功了,不过成功以后也是应该总结的,他没有想明白是为什么成功的,更不知道层就有多少未知的风险,更不知道又很多大国虎视眈眈地准备吃掉他。为了让宋襄公多做一会好梦,我想介绍下曹国和邾国。我是真不想打扰了这个能主持正义、公道正派的不自量力的现在还是个好人的梦。

曹国是周朝的诸侯国,开国国君叫曹叔振铎,他是周文王的第六子,他受封于曹。建都在陶丘,也就是菏泽定陶。曹叔振铎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克殷纣后,给了他曹县这块封地。

西周的时候,曹国是一个大国,与鲁国共同守护周王朝的东土,对周王朝起过重要作用。春秋时,曹国与周围的大国列强相比,国力较弱,但还是较强大的国家。在东周时期,曹国发生了内乱,国势下落。后来,公子武杀死兄长曹君石甫自立,谥为曹穆公,从此以后的曹国君主谥号全部称公。

春秋时期,曹国成为晋国和楚国争霸的对象之一。在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落难的时候,曾经经过曹国,却受到曹共公的无礼对待。六年后,晋楚的城濮之战,晋国伐曹、卫救宋,把曹共公俘虏了。楚国失利后,曹国也就听命于晋国。后来,曹国与宋国交恶。曹悼公被宋景公禁锢死在了宋国,当时曹国再次发生内乱,继任国君的曹声公和曹隐公先后被杀。后来曹伯阳继位,还不自量力敌背弃了晋国,又来干预宋国的政务,导致宋景公伐曹,而晋国冷眼旁观,见死不救。公元前487年,宋国俘虏了曹伯阳,曹伯阳被杀死,曹国覆亡。

曹国经历了二十六世,享国636年。曹国的后裔都以国名为姓,曹操就是曹叔振铎的后裔。

曹国的国都是定陶,与齐、晋、宋、卫、郑等国接壤。这里水草丰美物产丰富,他作为诸侯村里的小个子,应该活的不错。本来曹国不算小,也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但机会没抓住,结果就衰败了,衰败后接着就灭亡了。

这里简略补充一点曹国的大事,武王灭商,封其胞弟周文王姬昌第六子姬振铎于曹地。

转眼过去四百年,曹国也传承了十二代,来到了曹昭公时期。也就是齐桓公时期,管仲辅政,采取尊王攘夷的政策,曹国在外交上紧跟齐国。曹国是曹昭公在位,有件大事,狄人入侵邢国了,曹昭公积极配合齐桓公和宋桓公击退了狄人,帮助邢国迁都到聊城。这是曹国的一件大功;不久以后,狄人又攻破了卫国,这件事上一章说过,卫国仅留下五千人,曹昭公与齐桓公及宋桓公再次出兵,保护了卫国,并在楚丘(滑县)帮助卫国人筑城复国,这也是一件大功。

后来,齐国为了遏制楚国北上,防止它侵略中原国家,齐桓公联合诸侯军队南下,打败了亲楚的蔡国,接着进攻楚国,曹国在曹昭公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此后,诸侯军队又相继进攻和楚国眉来眼去的陈国、郑国。再后来,齐、鲁、宋、曹、卫、郑、许七国在葵丘会盟,就像蜜蜂找到了蜂王,他们在齐桓公的带领下,你恩我爱、畅想未来。

曹国长期支助齐国,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宋国联合曹国、卫国、邾国三国军队进入临淄,平定了齐国内乱,拥立太子昭继位。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事情。宋襄公自恃定齐有功,是有功,大家都有功。这时候,宋襄公要为几个小弟弟讨点好处,我估计齐昭公不会不答应。

比如,要点粮食,要点车马或者刀枪,或者人口,更甚至可以要一点土地。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人说你不对,因为你出兵,不是你自己,你是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国家舟车劳顿,总要给点好处才对。不过大家心里这样想着,但不能说,说该来说呢?宋襄公,这次活动是你宋襄公组织的,我们冒险跟你来,难道就是付出完事?不过宋襄公似乎忘记这次行动的朋友了,他在想什么呢?他在想天上的海市蜃楼。他企图承袭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唉,猴子吃月亮,你也要有个翅膀呀,这个人开始疯了,失败往往能让人清醒,但胜利会常常让人脑袋进水,导致灭亡。

宋襄公时期,曹昭公已死,是他的儿子曹襄继位,也就是曹共公。曹共公十年,宋襄公求霸心切,会曹共公、邾文公、鄫子等在曹国南鄙会盟,史称“曹南会盟”。曾国的曾子(也就是曾国的国君)到的晚了,宋襄公就令邾文公将曾子绑架,押到次睢之社(临沂城东北),以祭次睢之神的名义,杀死了曾国的国君。

现在,还有谁认为宋襄公是个好人吗?这种行为可不是冲昏头脑,这是禽兽。好,先让宋襄公当他的禽兽,我介绍曾国。

曾国,实际是鄫国或者缯国,为了适应汉字的简化字,所以就用曾国。曾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度,他能追溯到夏朝的泰康时代,他是大禹的嫡系后裔。曾国源自夏代少康次子曲烈的封国,因始封地名为“鄫”而得国名,所以这样称呼,它历夏商周,存世时间超过2000年,在鲁襄公6年,也就是公元前567年被莒国消灭。

鄫国从建国到灭亡,曾多次迁国。始封地在方城县北,最后的封地在临沂的兰陵县文峰山东部向城镇境内。鄫国灭亡以后,太子巫逃到了鲁国,曾国的后代为了纪念故国所以就以国名“鄫”为姓氏,后来去掉了邑字旁(“阝”)就成了“曾”,成为勒“曾氏”的姓氏起源,后人尊曲烈世子巫为曾氏第一世祖。读者也许嫌俺唠叨,不过对曾姓的朋友,也许能有所帮助。

从夏周到战国初期,方城境内一直存在着缯国。历史记载,夏朝的少康帝有九个儿子,曲烈是他的次子。这也说明了夏代就有缯国。现在方城县一带依然还有缯国是姒姓,是夏禹的后裔。方城八里桥的夏代遗址就是缯侯曲烈侯国国都的所在地,也是曾氏的起源地。

曾国从开国到鲁僖公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644年,已经大约有1300多年了。这年的十二月,鄫国遭到南方淮夷的入侵,他向鲁国求援,鲁僖公不出兵。鄫子又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以霸主的身份与鲁宋陈卫和郑许邢曹八国的国君商量,策划救鄫。齐国征召了各盟国大批役人,赶至鄫国来修城池。不过也许是因为劳动太繁重了,役人暴动了,城也没有修好。四年后的六月,宋襄公欲称霸主,就邀请滕曹邾鄫等四国会盟,宋襄公杀死鄫国国君。

五十年后的秋天,鄫国又遭到了邾国的侵犯,鄫国败,鄫子被邾国杀害。邾国已经杀死两个曾国的国君了。太子即位,便请求鲁国的庇护,鲁国派军队在向城和兰陵等地驻扎,从此鄫国成了鲁国的附庸。

二十二年后的春天,莒、邾两国结盟,反对鄫国属鲁。为了得到当时的霸主晋国的支持,鲁襄公专程去晋国,请求晋悼公同意曾国归属鲁国,唉,不向周王请示了。他向晋国解释:“曾国不向晋国交纳贡赋,主要是因为鲁国地域褊窄狭小,交纳贡赋少,无法满足晋大哥的合理要求,鲁国因此希望得到曾国的贡赋来支持晋国。”这晋悼公也不想想对不对,居然同意了鲁国的请求。

同年十月,莒邾两国又从东西两面,出兵进攻曾国。为了救援,鲁国派出了大夫臧孙纥,率领鲁国军队攻入邾国,但狐骀一战,鲁败。大家看看这孔夫子的国家多无能。一年后的夏季,曾国太子巫和鲁国大夫叔孙豹一同出使晋国,经晋悼公正式批准,达成曾国归属鲁国的秘密协议。周王呢?

到了九月,东方各诸侯国在戚地(濮阳)会盟时,鲁国仍叫曾国大夫以独立身份参会,但须听命于鲁国。大家说说这个鲁国是什么东西,养个婊子还不敢承认。

又过了一年,到了秋天,莒国军队再次攻入曾国,因曾国疏于防备,莒国军队占领曾国城,杀死曾子,鄫国灭亡。

国家是灭亡了,但战斗仍然在继续,在莒国灭曾国后的六年里,鲁国和莒国边界武装冲突四次,旧曾国的城池被反复争夺。最后在晋国新立国君,晋平公的干涉下,莒国才正式承认鲁国对曾国土地的兼并。

现在在说说莒国,莒国的莒地在三皇时期,文明就很发达,当时应该比周的祖先更进步些。无论在农耕制陶,还是酿酒历法等方面,都属于领先的部落,莒是伯益的后裔,属于东夷的一支,莒国自周初始封,至春秋鲁隐公元年的莒国历史没有记载,这个空缺俺不能胡乱改编。这段历史成了一个谜,虽然让后人无法猜测,但也给了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也许这是老天故意对华夏历史的留白。在这里加一段莒国的历史,是因为以后俺刘邦起兵,会用到,那时候再补充怕就来不及了。

很早以前,文明的三要素,文字、城堡和铜器,就都在莒地出现。但在这里曾经生活的人群已经不可考,似乎任何事也从来没有发生一样。周灭商后,周武王开始分封诸侯。莒国也作为少昊后裔的一支,他们也参加了对商纣王的作战,莒国的国君兹舆期被封为子爵,国都介根(胶州西南)。莒国作为东夷的方国,常常被周人视为蛮夷,由于莒国人不服王化,多次受到了周王室的攻伐,而且始终受到齐鲁两大国的监督和胁迫。西周末期,莒国从介根迁都于莒。

现在,仅仅知道从兹舆期始封,至鲁僖公年间的莒平公为止,共历十一世。平公之后,才开始有了国君世系的记载。他们承袭了东夷风俗,国君无谥号。从中看出,自周初到春秋初期的300年间,周人想用周鲁为代表的华夏文化去同化东夷孑遗,实际并没有显着的效果。

自鲁隐公二年以后,《春秋》经传才有了莒国的事迹。战国,楚简王灭莒(公元前431年)。莒国与齐鲁两大邻国关系很不稳定。这也说明夷夏之间的斗争与民族融合,是多么漫长。

进入春秋,周王室王权衰退,地位下降,诸侯豪强向雨后春笋,星罗棋布,他们开始争霸,莒国远处东海,位置相对优越,莒国的文化得以发展,莒国在政治上相对独立,开始他们不媚鲁不服齐,军事上也不畏强权,经常参与会盟征伐,并且干预他国,与齐鲁成三足鼎立之势,有东夷之雄之称。

从公元前720年开始,莒的疆域比初封国时有所增加,也有可能是因为莒国的彪悍,逐渐恢复了周公东征以前的旧疆域。它北伐杞国,后又灭亡邾国,以杞为旧国。周武王重封夏的后代楼公于杞,开始建都于杞县,春秋前,不知何故,他们东迁了。先迁到新泰,然后又迁到安丘。杞的国土,东起诸城、西至安丘,正好横亘于莒的北部。

莒欲扩地,向南已灭向,向北不能灭杞国,所以使用蚕食手段,先占领一邑。杞本夏族,但因处东夷故地,用夷礼,所以齐国、鲁国等国很鄙视杞国,不与杞国建交。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他后来返回齐国,当了君主之后,不念旧德,不久,齐国向东方扩张。莒国和杞国首遭打击。莒国出于情势所逼,以后不再向北方发展,转向西、南两方,开始与鲁国和鄫国发生纠葛。

当时,莒国是除齐国和鲁国以外的东方大国,附近的贵族与国君等,假如在本国住不下去时,都喜欢来投奔莒国避难。这时候,在莒国的外国贵族很多,除了齐公子小白之外,还有谭君、鲁庆父等。曾经因为鲁国人,贿赂莒国交出鲁庆父,但鲁国又食言不送贿款,所以两国经常发生战争,莒国被打败。不过,鲁国这样做无异于自打嘴巴,自称是文明的国度,却连个东夷也不如,又不是什么大事,就失信以天下。这样,鲁国也有了戒心。

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由于标榜他的尊王攘夷,他几次主持会盟,莒都不得参加。后来宋襄公欲霸诸侯,也领导了几次会盟,莒也没有获准参加。从这里也能看出宋襄公的小肚鸡肠,这怎么能办成大事。

后来,晋文公继齐桓公后当了霸主,莒国先后参加了,中原各诸侯国的几次会盟,外交上开始活跃。晋文公虽然也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但却在会盟中采取包容的态度,所以莒国得以参加了,当时非常有名的践土之盟。此时,齐国继续向东方扩展,公元前601年伐莱国,占领了根牟。

莱国也是东夷的一支,根牟又在莒国的边境上,离得近,齐国在接下来的两年中,连续两次对莒用兵。还找借口说是莒国凭借这和晋国关系好而不给齐国好处,这是什么理由,哈,这就是华夏族的所谓礼仪?与莒国搞好关系的同时,晋文公还邀请小国邾国会盟,邾国本是鲁国的禁止别人染指的肉,所以鲁国非常痛恨晋国,但因为惹不起,也只有恨的份。此后,齐国想吞并莒国,鲁国想吞并邾国,二个大国的首领,经常派使者或亲自会晤来狼狈为奸。鲁国出兵伐邾国后,第二年,就和齐国连兵攻打莒国。

第三年,南方的楚国在邲打败晋国,齐国见晋国失败,莒国失去强有力的盟友和援助,就无所顾忌,在第四年再次侵略莒国。此后的十几年间,齐国自持强大,也开始欺负鲁国,唉,这时候的鲁国国君不知道发如何的感慨。而且齐国又侮辱晋国派来的使臣。晋国生气了,虽然新败,但也无伤大碍,于是和鲁国、卫国及曹国合兵伐齐,败齐于鞍。齐国老实了,莒国也得以恢复,莒国又参加了以晋国为盟主的马陵之会及蒲之会。

后来,由于齐国和鲁国的相继攻击侵略,也可能是因为莒君渠邱公无能,莒国的三座城池,经常为楚国所攻破,但楚国也不能把这块肉独吞到自己的肚子里,楚国不能据而有之,不久后就退出了。

再后来,晋悼公领导的晋国重新称霸。莒国与齐楚晋三个强国的关系,更为复杂,三个大国都想控制莒国,莒国经常遭到三国的轮番讨伐和威逼。当时,晋国与楚国争霸,宋国向戌建议晋国、楚国罢兵和好,争霸局面稍得缓和。晋国势力重新强大之后,在三十年之内,举行了大会盟二十四次,莒全部参加。由于晋国的照顾,莒国多次参加盟会,莒常常以大国自居,莒的君主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也开始对外用兵。开始先与邾国联合,侵略郐国。

郐国在莒国的西南方,离鲁国较近,就向鲁国求援。鲁国出兵来救,却被打败,郐国终于被莒所灭。在我的印象中,鲁国出来玩点卑劣的小聪明,没有见它在战场上得胜过。鲁国随后被莒三次用兵。夺取了两国边境上大量的田地,当时,晋国、楚国继续争霸,齐国、鲁国也参与进来,不过莒不算钻空子,这更像是鲁国无能。春秋无义战,莒也不例外。这个时期是莒国最好的发展时期,这主要与他们彪悍的性格及当时的外部环境有关,公元前555年,以晋为首的十二个国家搞了个大联合,他们一起讨伐齐国,莒国曾经要求,以车千乘从东南方袭击齐国,可见莒国发展的不错。这次,齐国吓得不敢出战,晋军带着这些小伙伴焚烧了临淄。十二个诸侯国的属下之兵,又入侵齐国的南方边境。但齐军坚守城池不出,才没有导致惨败。不过从这以后,齐国对莒国就怀恨在心,极为不满,总想找机会收拾它。

说实话,那时候什么道德正义,全不起作用,人们嘴里说着仁义道德,肩膀上却扛着屠刀,单价心里都清楚,这是一片原始森林,既然是森林,就逃不开丛林法则。不过大家也别太迷信武力,这时候也是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老子曾说,水至柔弱,却无法被消灭;金虽坚实,却脆而可断就是这个道理,我刘邦也经常想想人生,想想哲学,也想想这老天为什么要这样,既然你容忍残忍,那为什么还要人们懂得怜悯,既然让人们知道了怜悯,你为什么还助长残忍?丛林法会让人普遍痛苦,也许吧,人们只能在痛苦中进步。弱者被强者欺负,但任何强者,都有它脆弱的封面,都有它的命门。所以这个法则迟早会被取代,这也许就是人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要努力的原因,也许你们不相信,不过俺刘邦信。食物链是个与爱截然相反的东西,如何统一,是人类的难题。食物链是一个循环,但爱却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法则。在这个世界,食物链的最顶端,现在还是时间,时间这个怪兽,还没有任何生命体找到它的弱点,也许有一天吧,算了,俺刘邦不说了,俺继续写。

莒君黎比公治理国家,他不顾国力,不想百姓安危,经常与齐国、鲁国争战,导致民不堪命。黎比公时期,莒国处于齐国和鲁国两国大规模开辟疆土的时候,莒国利用强大的晋国为援,以攻为守,也不失为一种策略,有时候,策略的对错真不是凭借人的聪明能控制的。这一阶段,是莒最活跃的时期。黎比公死后,莒逐渐走向衰亡。

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晋国的公室逐渐强大,国力内耗不断,六个公卿内斗不止,已经不复外顾,莒国也失去了援助,其实莒国最大的事情应该是外交,从军事转入外交,可惜它没这么做。公元前431年,楚国灭莒。

在莒国走向覆灭的这段时间内,莒国的国土,经常被齐鲁两国占领,国势日渐衰落,国力虚弱。由于国君的昏聩、国策的失误和大臣叛逃等原因,莒国内外交困,它疆域日削,沦为弱国。而且又发生了内乱,展舆当国君后,夺走了秩的权利,群公子怀恨在心,把公子去疾从齐国召回,立为莒国君主。展舆在吴国避难,他的党羽务娄奔赴齐国,带走了二邑。后来,牟夷又投靠了鲁国,也把两个邑送给鲁国。

再后来,鲁国伐莒,攻占了郠这个莒国的门户。国君去疾死后,蒲余侯杀公子意恢,从齐国迎回了去疾之弟庚舆成为国君,此后莒国成为齐国的附庸。后来,莒想摆脱齐国的控制,两次被齐国攻击。楚国的势力也扩张到淮河上游,灭亡了蔡国,进而灭莒。这是公认的一种说法,即公元前431年,楚国北伐灭莒。但根据《越史丛考》,他们认为是公元前343年,齐灭莒,后楚国侵齐取莒地。总而言之,因为莒过离楚国还是比较远,楚不能长期占有莒地,莒国的全境最终成为了齐国的疆土。

说完莒国的故事,咱们接着说跟着宋襄公打酱油的曹国。因为曾国的国君会盟来迟,宋襄公就诛杀了曾国的国君,这也让曹国看清了宋襄公的嘴脸,曹国对宋襄公开始阳奉阴违。

由于曹国不服从宋国,宋襄公开始出兵侵略曹国,但最终未能攻克。宋襄公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宋襄公了,他对周围国家滥施暴虐,弄得众叛亲离,导致人心丧尽。最终,楚宋泓之战,宋襄公大败。

曹共公十六年,逃亡的晋公子重耳,从要齐国返回晋国,到了曹国,曹共公听人说重耳的肋骨是连在一起的,出于好奇,他就忘记了礼貌,他想要趁重耳洗澡的时候看看,结果被重耳发现。当时曹国有一个大夫叫僖负羁,他的妻子听说了,就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重耳的随从人员,都是能够担负辅佐国君的大任的人,是些英雄豪杰,如果那一天他们回晋,重耳做了国君,他们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假如他们真的在诸侯当中称霸,一定会来讨伐曾经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其中的一个。您为什么不早做打算,表明你和其他曹国人不同呢?”僖负羁听了妻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派人给重耳送去一盘晚餐,而且把一块碧玉,藏在晚餐里。公子重耳接受了晚餐而退回了碧玉。

果然,曹共公的无礼对待,遭致重耳怨恨。五年后,晋文公就来进攻曹国,他先向卫国借路,但是卫国人不答应。晋文公想忍着,这已经是第二次忍让卫国了。

以前,重耳逃难,来到了卫国,卫文公本来就是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何况他刚复国不久,又怕惹火烧身,现在看到重耳几个落魄的样子,哪能舍得救济,他没有好好的招待重耳,重耳已经见惯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也不是太在意,人家没有落井下石,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恩施。他们离开了卫国,一路走到五鹿,这时候,重耳饿得头晕眼花,实在没有办法,就向沿途的村民讨吃的,这卫国的村民也是,不给就算了,他要奚落与他,他们看到他那穷困潦倒的样子,就给了他一盒饭,但是等重耳打开饭盒,里面那有什么吃的,饭盒里是一块土坷垃。重耳大怒,但跟随重耳的赵衰却过来安慰他说:“土,是土地,他们是表示对您的臣服,咱们应该行礼接受它。”于是重耳拜谢了村民,并把土块装在车上,去往齐国。重耳遭到羞辱,但我想重耳不会放在心里,人世间本来就是如此,他看多了。

现在卫国不给借路,晋军只得迂回到河的南边渡水,重耳带兵侵袭曹国,并且攻打卫国,攻下了五鹿。二月,晋侯与齐侯在敛盂结盟。卫侯后悔了,请求与晋结盟,晋人那里能答应。卫侯又打算与楚国联合,但是他的国人又不愿意,结果卫侯被国人赶走,以讨好晋国。卫侯住到襄牛,公子买驻守卫国。与卫国关系不错的楚国想来援救卫国,却已经来不及了。接着,晋侯包围了曹国。三月,晋军攻入曹都,重耳向曹国的国人列举了曹君的罪状,并且重赏了僖负羁,以报答当年的恩德。然后抓走了曹共公。

晋楚争霸,历时二百余年,曹国成为受害者之一。晋楚城濮之战,楚国失利,晋国放回曹共公,诸侯瓜分曹国土地,国势日下。此后,曹国亲近并听命于晋国,跟随晋国征战诸侯。

曹共公死后,他的儿子曹寿继位,也就是曹文公,曹寿五年,诸侯军队讨伐不服晋国的邾国;六年,齐军侵略鲁国,并攻打亲鲁的曹国;十年,诸侯军队讨伐郑国;十八年,讨伐不服晋国的陈国;十九年,诸侯军队讨伐郑国。唉,当时就是这样的现实,你看这个乱。

曹文公死后,儿子曹疆继位,也就是曹宣公,曹宣公六年,诸侯军队在“鞍之战”打败齐国;七年,诸侯联军进攻郑国;十一年,楚国侵略郑国,诸侯出兵救援郑国;十四年,诸侯出兵讨伐郑国;十七年,诸侯出兵讨伐秦国,曹国也参与其中。

曹宣公死后,他的弟弟负刍继位,也就是曹成公,这时候,晋、楚争霸,曹已经和晋国修好,他们经常参与晋会诸侯,随晋而征战。成公三年,也不知是什么缘故,晋厉公伐曹,虏成公以归,后来又释放了,这估计是曹成公得罪了他的主子。曹成公四年,诸侯出兵进攻郑国;六年,诸侯联军又联合讨伐齐国、进攻郑国、侵袭楚国和陈国;十年,楚国入侵陈国,诸侯又出兵救援;十二年,楚国包围陈国,诸侯出兵救援;十四年,诸侯联合进攻郑国;十五年,诸侯出兵讨伐郑国;十六年,诸侯进攻郑国,郑国求和;成公十九年,诸侯联合攻打秦国;二十二年,卫国石买擅取曹国重丘;二十三年,晋国拘捕石买、孙蒯,诸侯联合进攻齐国。曹成公在位二十三年,不仅要看主子的脸色,还劳民伤财每次跟着晋国出征,也许这是宿命,他虽然没有让曹国富强起来,却也没有丢掉国家。那时候被灭的小国数不胜数。

曹成公死后,他的儿子滕继位,也就是曹武公,曹武公七年,诸侯联合进攻齐国;八年,诸侯联合讨伐卫国;九年,诸侯在宋国举行“弭兵之会”。曹武公死后,他的儿子湏继位,也就是曹平公。曹平公死后,他的儿子午继位。也就是曹悼公,曹悼公遇到一个难题,他需要每年给宋国进贡。虽然付出的钱粮不少,但也暂时保住了国家的平安,他不是个聪明的人,但还是想把国家治理好。现在又到了给宋国朝贡的时候,宋国邀请他,让他去。这本来是件大事,假如他自己拿不定主意,那就应该和大臣及宗室们商量后再做决定,他去后,是有被扣押的风险的,也有被本国的宗室取代的风险,他只要找个合适的理由,绝对可以不去。宋国也对他没办法,如果逼急了,他还有很多选择主子的机会,至少不会灭国。不过他去了,为了他的国家,去了,那就身不由己了,他到宋国朝贡,却被宋国扣留,做了囚徒。

曹国立曹悼公的弟弟野,也就是曹声公。悼公却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宋国,宋国人把他的尸体还回来下葬。

曹声公,姬野,平公演子,悼公午弟。继悼公而立。平公之弟通杀声公而自立,是为曹隐公。曹隐公,姬通,平公湏弟。继声公野而立。参与晋于召陵(今河南郾城东)会诸侯之盟,谋伐楚。是年,声公之弟露杀曹隐公自立,是为靖公。曹靖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502年,靖公逝世,曹伯阳继位。

大家看看,由于自己的一个错误决定,引起多少纷争。兄弟不再是兄弟,亲人不再是亲人,国家跟着你死了多少人,受了多少灾难。作为一国之君,很难,真的,假如你没有那么多智慧,其实不如隐退。读者也许会想,如果自己是曹悼公,也许比他做得好,也许吧。

曹伯阳六年,宋国军队进攻曹国,攻下陶丘,俘获曹伯阳和公孙彊,将二人杀害,曹国灭亡,享国636年。下面我再介绍些曹国的情况。

曹国在济阴郡,它的疆域约在曹县城南二十里一带,并与宋国接壤,它的北边到鄄城南境,西到东明与当时的卫国相连,东至巨野和成武西,边境与鲁国毗邻。它的版图大约相当于菏泽得定陶、牡丹和曹县。曾经扩大,西南到了开封以东,东南到了巨野以南地区。

陶丘是它的国都,这里是水陆交通中心,它地处平原,道路易修,车辆易行;国都又位于济水南岸,济水又是当时的主要水路通道。顺济而东,可达齐鲁;溯济而西,可抵宋韩魏秦;济水向南经菏水再入淮入江,可抵吴楚;济水与黄河相通,沿济水入黄河,可至赵燕。陶丘是当时天下的经济商贸中心。人称陶为“天下之中”。地方是好地方,但要想守得住,却需要每代君主的付出。这里四季分明,沃野千里,是典型的春种一粒粟,秋收成万颗籽的富庶之地。所以人们并不愁吃穿,那愁什么呢?愁守得住守不住,这应该是曹国每一位君主面临的课题。古书记载有富比曹卫的说法,足见曹国的富庶为世人所钦慕。但这敬慕往往不是什么好事,它需要大智慧,大人物,还需要有一帮有血缘关系的能臣武将,可惜当时没有,不过只要大家知道曹操,就知道我在说什么。曹操就是曹国的后裔,他一定了解很多曹国的心酸衰败史。

据说,在曹伯阳三年,国人梦见很多君子立于社宫,要灭亡曹国。曹的始祖叔振铎出来劝阻他们,说:“请到了公孙疆的时候,你们再来攻杀。”君子们答应了。第二天,这个国人就四处去寻找这个公孙疆,但是没有找到。后来,他悄悄告诉他的儿子,说:“我死了以后,你要听到公孙疆这个人,就一定要带家眷离开,不要遭受灭国的灾难。”这虽然是个传说,但也能看出国人对曹伯阳的失望。这也许是曹国将要灭亡的前兆。

曹伯阳喜欢射箭打猎,曹国有个乡下人,叫公孙疆也好打猎,一次,他射下一只大白雁,就去献给了伯阳,两人说起打猎的事情,非常投机。后来两人聊起了国家政事,曹伯阳非常喜欢他,就让他掌管都城的防御,参与国政。那个做梦的儿子知道了,匆忙带着家眷离开了曹国。

虽然时间的流逝,曹国没有变强大,反而虚弱下来,曹伯阳本来是个得过且过的人,他没有什么理想,就忍气吞声的看着身旁大国的脸色活着。但是这个公孙彊的猎户虽然打猎是行家,却更会吹牛。他在曹伯阳面前天花乱坠的一顿胡吹,高谈阔论了一些自以为是的治国之道。本来也就侃侃大山,发发牢骚,可没想到,这曹伯阳却肃然起敬,深以为然,以为自己得到了个姜子牙,还将他委以重任。

公孙彊在曹国算是六卿之一了,不过把一个国家的重权,交给一个不深刻了解的人,是可怕的,至少俺刘邦不会这样做,不相信,你们等以后看看我是如何启用韩信的。对于一个君主,识人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公孙疆干了几年,曹国的国力不增反减。这时候曹伯阳还蒙在鼓里,这太奇怪了,国家也就拳头大,居然能被蒙在鼓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要你想做大事,这句话就是真理。但是曹伯阳却被公孙疆吹捧的自我膨胀起来。

曹伯阳得意洋洋,问公孙疆下一步该怎么走。公孙疆忙着享乐呢,哪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继续吹呗,于是他说:“国君啊,我们虽然强大了,但还是经常受别人的气,他们以为我们曹国,还像以前一样无能呢。我们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我们应该撕毁与晋国的不平等条约,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然后我们再率兵攻打那个小小的宋国,等占领宋国以后,咱们再做更长远的打算,怎么样?”公孙疆一顿乱侃,把曹伯阳吹得云里雾里找不着北了,大家说这样的人物当王,这不是侮蔑咱们的智商吗,曹家的子弟那么多,就是都不爱学习,那为什么不选个有点心计的人呢?算了,俺刘邦懒得评他。接下来,曹伯阳撕裂条约,开始向宋国发动进攻。

听说曹国来进攻了,宋景公吓了一大跳,以为是晋国指使的呢,这可不好玩,怎么办呢?他告诉自己的将领们,我们坚守不出,别无事生非、自找麻烦。宋景公思考了半天,怎么也想不起来是如何得罪晋老大了。当时的时代,就和城市里的几派混混们差不多,你想欺负谁,那样看看他背后是谁,宋景公才准备派遣使者去晋国送礼,密探回来报告,说曹国和晋国闹僵了,本来晋国要来讨伐曹国的,但怕其他老大们说,他晋国欺负小的,所以在等机会。

宋景公笑了,又有密探回来报告,说曹伯阳用的这个公孙疆是个大草包,也就欺负个鸭子呀,雁子呀,女人呀还行,其他事真不行。宋景公大笑。他想:以前你有晋老大罩着,我不愿意得罪你,现在你独立自主了,好,我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还真拿俺宋国是绣花枕头呢。于是命令军队出击。结果曹军被打了个丢盔卸甲、落花流水,慌忙退了回去。

本来曹国和宋国是两个小国,他们一直抱团取暖是联盟和姻亲国,后来,也不知道被那个大国挑拨,曹国与宋国就交恶了。曹悼公被囚,且死于宋国,曹国内乱,曹声公、曹隐公也相继被杀。所以曹国人,一听宋国就来气,但毕竟宋国比自己大,不好惹。这次曹伯阳自找麻烦,曹国人是欢迎的,老百姓毕竟是老百姓,他们哪知道吃凉粉还要看看天气,这不,仇没报了,反而引火烧身了,狼来了。

曹伯阳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487年的正月,宋景公率军来攻打曹国,不费什么功夫就包围了曹国的国都定陶。眼看兵临城下形势危急,曹国狗急跳墙,这时候什么也顾不上了,没皮没脸地向晋老大求援。

这时候的晋老大,泥菩萨过河,自身还难保呢,由于晋顷公的软弱,到了他的儿子晋定公继位,晋国像个精神病人,脑袋指挥不了四肢,晋国的六大卿,忙着混战呢,晋国的左手砍右手,左腿杀右腿,忙着呢。晋国国内动荡,卿大夫家族四处混战,韩赵魏和荀氏家族之间打来打去,多少年没消停过了。晋国的国君晋定公,长吁短叹,他的存在感已经非常之弱了,只不过仰仗着晋国的余威,尚且还为卿大夫们所尊重而已。他的故事我们以后再说。

现在看到曹国的救援信,晋老大呸,就是一口,手都不待抬,就让侍卫扔到了火里。

于是曹国又向隔壁的郑国求救。这时是郑定公在位,郑国在子产为国相其间,小有复兴,子产的事情以后再说,郑声公虽然很有理想,但百余年来,郑国受晋国的牵连,战火连年。七年前,晋国范氏和中行氏在晋国造反,向郑国告急,他派军队救援,结果晋国军队攻伐郑国,在濮阳击败郑国军队。这几年他励精图治,但一个小国,恢复过程相当艰难,现在曹国来求援。郑声公感觉是个机会,他欣然同意了曹国的请求,他没有直接去救曹国,而是发兵攻打宋国。这事情可比围魏救赵早一百多年,所以大家也别迷信什么孙膑。

宋景公看到郑国在背后捅刀子,心里有点慌,这被人端老窝可受不了,于是就下令撤军。不过这宋景公走的时候,还留了一手,他怕曹伯阳捣乱,暗地里,埋伏下一支劲旅。这时候,看到宋军开始撤退的曹伯阳喜出望外,他竟然登上城楼,对着宋景公大骂。这也算了,公孙疆见立功的机会到了,忙建议开城出击。曹伯阳先生呀,气憋屈的太久了,现在总算长舒了口气,但这新鲜的空气中,也许氧气太多了,这大脑就发烧。他下令,给我追击!结果,我也不用说了,这士兵除了城,再回去,可就比登天还难了,宋军的伏兵暴起,景公也下令大军调转方向,对曹君全力进攻,定陶瞬间被破,宋军杀死了曹伯阳,曹国从此灭亡。

至于那个郑国,本来也没准备好,本想偷个鸡,现在看来也不好吃了,于是退兵。

这是公元前487 年发生的事情,宋终于灭掉了曹。曹家出过很多名人,后来,曹国的后裔就以国名曹为姓氏,成为曹姓的主要起源。

曹国的故事讲完了,但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心高气傲舍近求远、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的还大有人在,这不宋襄公又来了。哈。

成功拥立了公子昭的宋襄公,经过干涉齐国立君这次事件,竟然膨胀起来了,宋襄公的脑袋膨胀的比天还大,他想自立山头,从齐国手中继承中原霸主的名位。公元前641年,宋襄公号召诸侯在雎水会盟,但以宋国的号召力,只有曹国、藤国、邾国和鄫国等几个小国参加了会议。

与会期间,藤国和鄫国的国君迟到了,这让宋襄公大为不满,下令诛杀了鄫君。看到这种情形的曹国的君主心想:丫的,当年,大家都是桓公的小弟,现在桓公才死了没几天,你宋呆子算什么东西?你竟然骑到兄弟们的脖子上,拉屎撒尿,在我们的面前抖威风,哼,我才不怕你呢。于是曹国决定跟宋襄公散伙,不过这曹先生也不知道散伙也要有个散伙的方式。

同样的一个目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口气,不同的话语,那效果是会截然相反的,作为君主,你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总之他没做好,这让宋襄公十分不满,于是发动了对曹国的陶丘之战。

虽然宋国气势汹汹地来进攻,但在曹国的顽强抵抗下,宋襄公一筹莫展,最后只能撤兵。不过你曹君也别沾沾自喜,你得到什么了呢?你难道是真的胜利了?你得到几亩土地几杆枪?至多也就是个两败俱伤。从这次事件开始,梁子是结下了,这使得曹宋两家关系破裂,彼此都耿耿于怀。

有人说:因为宋襄公不合时宜的采取仁的做法,后人把对敌人讲仁义的行为,叫做“宋襄之仁”,可怜这宋襄公,明明是秉承自己的优良传统,却被后人不理解。大家现在还会这么想吗?

曹国没了齐老大的照应,但君主还是操心国事的,虽然没有更大的发展,不过自己的小日子也还过得去,可有些人,就是喜欢没事找抽。这些人又谁呢?当然有个曹公共了。

晋献公时期,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带着自己的小弟们只好去周游各国,寻求政治庇护。他们一行人到了曹国之后,曹共公的故事这里就不重复了,因为没事找抽,想一饱眼福让重耳恶心了又恶心,随后的拳打脚踢,曹国的尖叫求饶,也不重复了。既然卖拐的还没有出生,那就先让他跛这吧。

齐国本来是诸侯的盟主国,可如今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宋襄公哼着曲子,就来到了齐孝公的面前。齐孝公靠这宋国的帮助得了君位,宋国的地位就自然提高了。宋襄公雄心勃勃,开始梦想了,他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事业。他约会诸侯,虽然只有三个小国,听从他的命令,几个中原大国没时间理他。但宋襄公不以为然,不过想起来也可怜,自己虽然浑身是胆,实力毕竟有限,还是想借重大国去压服小国,。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就决定去联络楚国。他认为,要是楚国能跟他合作的话,那么在楚国势力下的那些国家,自然也都归服他了。这不是白日做梦吗?宋襄公是真跟鬼了。

他把自己的宏伟蓝图做成抖音,发放给大臣们来点赞。别人敢怒不敢言,但他的哥哥大臣,公子目夷实在看不下去了,他不赞成,宋襄公皱皱眉头,他忍着性子继续听。哥哥认为宋国是个小国,想要当盟主,不会有什么实际的好处,怕是要找麻烦。宋襄公哪里听得进去,他邀请,不是命令楚成王和齐孝公先在宋国开个会,商议会合诸侯订立盟约的事。楚成王和齐孝公都同意,于是决定在公元前639年七月,各国诸侯在宋国的盂这个像痰盂的地方开大会。

痰盂准备好了,那就别怪有人唾。以前宋襄公曾经主持过诸侯的会盟大会,想当年,齐国因为齐桓公的去世,当霸主地位动摇的时候,宋襄公挺身而出、匡扶正义,那是何等的辉煌。他提出在宋国开会,其他国家也不反对,大部分小国想要个名誉,但无奈自己只是小国,招待不起这些大爷。宋国就不同了,虽然也不大,但宋襄公有两点非常受人尊敬,一个是他推行仁义,被国人拥护,而且他很仗义,在各个诸侯国之间,也算是小有名气。更何况宋国是商王朝的后裔,王室和官员的爵位都在顶级,在当时的中原地区,有这样好的条件的也屈指可数,那么多大官会聚在一起,也只有宋国了。

到了七月,宋襄公插着旌旗,驾着龙车去开大会。公子目夷提醒说:“万一楚君不怀好意,可怎么办?主公还是多带些兵马去好。”宋襄公那里听得进去,他说:“我们就是为了不再打仗,才开大会,怎么自己反倒要带兵马去呢?”公子目夷张口结舌,反正说不服他,只好空着手跟着去。这宋襄公到底是糊涂呢还是不机密?俺刘邦说不清楚。

果然,开大会的时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当盟主,于是争吵起来。这世界,谁不笨也知道见风使舵吧,楚国的势力大,依附楚国的诸侯自然就多。宋襄公干等着眼睛,他气呼呼地想争论,只见楚国的一班随从官员,立即脱了外衣,露出一身亮堂堂的铠甲,一窝蜂地扑过来,把宋襄公逮了去。

这时候的宋襄公不会以为是被别人请去做楚王吧?他为什么就不知反思呢?宋襄公是好马不吃回头草,是见了棺材也不掉泪。经过鲁国和齐国的调解,让楚成王做了盟主,苦口婆心才把宋襄公捞回来。可怜可怜你的这些兄弟们吧。宋襄公回去后,哪能顾得上可怜他们,他觉得自己把面子丢尽了,他呀,这一辈子就活一个面子,假如换个真英雄,应该是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或者君子报仇三年不晚,而宋襄公呢。他是怎么也不服气,特别是对邻近的郑国国君,也跟楚成王一起反对他,这更加使他恼恨。这宋襄公当盟主没成功,反而让楚王摆了一道,给抓到楚国的醋窖做了阶下囚。宋襄公是酸的要死,也气得要死,但他想起来了,他的国力不够,他拿人家楚国没办法,他愁啊,这可怎么去见祖宗呢?愁着愁着,脑袋就开窍了,不过这开窍后也不能往里面灌水是不是?他忽然就想起来了,郑国那小子,他居然在大会上,要拥护楚王,哼,楚国我敌不过,就先拿你开刀。这是他在楚国监狱想出来的良策。他总算清醒了一点,他也知道鸡蛋碰不过石头,于是他宋襄公为了出这口气,不敢找楚国算账,他决定先征伐郑国。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自然向楚国求救,其实就是打的过。也会去求救,这样做既能显得我帮助大哥楚国是多吗英勇,又是多么委屈,还能省着自己的兵马粮食,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楚成王可就厉害了,这还了得,他不去救郑国,反倒派大将带领这大队人马,气势汹汹直扑宋国。宋襄公没提防这一着,连忙赶回来。哈哈,你说着宋襄公还能提防什么呢?

兵不厌诈,楚成王知道现在宋国国中空虚,所以直取宋国老巢,这宋襄公听到楚国要来进犯的消息,又被摆了一道,他是日夜兼程赶回宋国自救。双方在泓水,摆开了战场,宋襄公的大臣们,想劝他与楚国讲和,宋襄公哪里肯答应,当初在楚国蒙受了那么大的羞辱,如今他主动来犯。还任他逍遥法外,我宋襄公颜面何存?

看到宋襄公如此坚决,士兵也就士气高涨,都想为国争光,为君王报仇。于是约定了交战日期,各自磨刀霍霍,霎时间泓水两岸剑拔弩张,双方都进入一级紧急戒备。到此结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古括

    古括

    大学生卢格在一次偶然的考古研究中意外穿越到了古时候,遇见了逝去的女友,但精通历史的他竟不知这是何年何月,在爱情的驱使下,他并未找回去的路,而是对顾思雨展开猛烈的追求,殊不知在他的影响下,一个时代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 隋风

    隋风

    破阵子~隋风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千骑万乘破胡虏,扬帆南国渺烟波。扬鞭笑狂歌。三伐高丽沉戟,万千土贼祸国。仓皇直趋江南日,大好头颅谁可得。木子李唐夺。隋朝开皇初年,杨坚励精图治,大隋百废待兴,天下战乱未平,危机与机遇并存。倒霉穿越者李强,失身跌入这历史的洪流中,懵懂挣扎。北击突厥离间异族的妙计,关陇新贵世家豪族的权争,三省六部科举制度的开创,兴修水利开建义仓的善举,灭陈平叛征战天下的豪情,兄弟阋墙废长立幼的无奈,三伐高丽举国皆悲的国殇,瓦岗李唐天下群雄的并起,精彩的人生不需要理由…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徐世绩,李靖,正太不可缺。张出尘,花木兰,萧皇后,平阳公主,长孙无垢,萝莉不能少。
  • 汉末董氏臣

    汉末董氏臣

    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
  • 唐史演义

    唐史演义

    《唐史演义》为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丛书中唐代部分。本书共一百回,讲述了李渊父子起兵进驻长安、大唐王朝一统天下、贞观之治、武则天代唐立周、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以及中唐时期的宦官专权、藩镇割据、黄巢起义、唐朝灭亡等,煌煌三百年历史。
  • 逝去的中国

    逝去的中国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一个曾经热闹的镇子变得落寞,一个曾经美妙的世界变得苍白。一个正在成长的青年,他见证了一个世界的变革,在经历父母的外出,亲人的离去,朋友的分别。最后,他是否体验到他人生的意义?
热门推荐
  • 世纪新启

    世纪新启

    那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玩家要在其中发掘历史引导世界走向。或许你可以在下一次历史演变中成为传说中的英雄甚至缔造史诗,也许你会是下一个传奇乃至于神。当我们离开自己曾经沉迷的另一个世界之后,回头细数曾经的点点滴滴,你能骄傲地告诉别人:那个世界的绚丽从未让我后悔压上自己的青春吗?
  • 甜心快跑!别被少爷抓到

    甜心快跑!别被少爷抓到

    男二:“佳心,我们去逛街吧!”男主:“你敢?”男二:“那又怎样?”男主:“那我们两个几十年的情谊就这样断了!”俩人好兄弟:“哎哟喂,行了行了!你俩也别吵了!毕竟几十年的情谊呢!”宋佳心站在两个争吵的人中间,已经汗颜。
  • 万界之天宇传说

    万界之天宇传说

    远古时期斗罗大陆九宝琉璃宗第一任宗主当世强者之一,神皇巅峰强者宁天羽测算到神帝之路将在百万年后开启,由于特殊意外返老还童保留记忆变为一个六岁的小孩子并自破修为化为冰棺沉睡至今本想重修一世却没想到灵魂破碎从而消失,十万年后,冰棺融化身体被“日常抽奖系统”带来的来自地球的宁天羽所占据!且看宁天宇如何搅乱这斗罗大陆吧!
  • 暖暖春风微凉夜

    暖暖春风微凉夜

    头回见面被误认为是小偷。她把他抵到墙角,趁她不备,溜走了。呵,这小子有点意思!她偷偷的笑着,下次你一定不会跑的。下一次见面,居然是在颁奖会上,她是女学霸。他是个富二代学渣,经常被校长供着宠着。他俩居然意外成了同桌,然后...呵,女人。居然把我认成小偷,我该怎么罚你呢?俯身,凉凉的唇亲上了暖暖的唇从此就无法自拔...
  • 炼狱冥皇

    炼狱冥皇

    一个市井无赖、街头混混在一次街头斗殴中被击中头部而死,本该下地狱的他也确实是来到了地狱,只是因为地狱通道中一次小小的不稳定空间波动而出现在了另外时空的地狱中,幸运的是他的记忆还在他的灵魂之火中
  • 殇爱

    殇爱

    穿越异世成为曾经惹人厌恶的二小姐,我要改变这一切。端坐家中不是我的本性,驰骋江湖才是我的渴望。温柔如玉的启,霸道邪魅的白狐,还有那神秘的紫衣男子……是真情还是假意,到底哪个最后陪我一马一剑笑傲江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巫山艳史

    巫山艳史

    《巫山艳史》,佚著者。六卷十六回,以北宋末年为背景。尽写文士李芳的艳情。本书作者选取这一内容,并非演义历史事件,阐述某种历史的或道德的认识。而是表现一种才子佳人的结局。
  • 幻路重生

    幻路重生

    破败山庙,强者重生,举世皆敌,一冲出天,万世景仰。
  • 葬尘

    葬尘

    如果过去无尽岁月,天地还能留下什么,是沧海桑田,还是星移斗转。记得一切,也忘了一切,万古岁月长河流淌,葬下无数红尘。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少年郎,过着平静的高中生涯,一场邂逅,一念而动,命运的齿轮却因此而改变…………
  • 十九层灵界

    十九层灵界

    一人持剑闯天下,各路群魔轮舞。兄弟齐心需世隔,无非牵肠挂肚。各路英雄齐出手,只因东一哥哥是个大菜鸟。一个修炼上的废材,一路闯荡,杀群魔,战诸侯,各种神经大条的事迹,只因是菜鸟,被各种完虐,每逢绝境还要结拜大哥来救。他是怎么攀登上人生的巅峰,娶得白富美,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生活,想知道吗?那你就跟着我的更新看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