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45100000006

第6章 昂首阔步,赴汤蹈火

为了故事的连续,我不得不再列一些无聊的历史,不爱看的,请跳过这段。

我二十四岁,韩非使秦,被李斯加害,秦王后悔莫及。

韩非是个不得不写的人物,虽然当时俺刘邦还不知道他,但他的很多观点,被秦始皇采纳,所以不得不提及。但要写韩非子,就要再重复提一提他的老师荀子。

记得春申君黄歇吗?他回到楚国,灭掉鲁国以后,就委任荀况为原来鲁国的兰陵令。荀况就是儒家历史上有名的荀子,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任命这样一个儒学大师,来担任昔日的鲁国地区的行政首长,无疑能够达到稳定人心、维持安定的目的。

荀子在做兰陵令时候,究竟做出了哪些贡献,历史没什么记载,说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成绩。不过由于荀子的知名度,还是为春申君挣足了面子。一个是能说会道威震诸侯的权相,一个是彪炳史册的儒学大师,春申君和荀况这对组合,看起来近乎完美,也给楚国带来希望,不过结局是令人大失所望,这对完美组合不但没有善始善终,也没有令楚国的形势有所好转。

春申君黄歇在用人方面不但缺少主见,而且还任人唯亲,他的思维缺陷制约了他的措施。荀况本来不是黄歇的嫡系,出于荀子在社会上的显赫声望,他委以重任,不过这次任用,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春申君门下的食客们,就开始向春申君打小报告,说荀况贪污,不过还好,荀况这个人相对来说品行端正,打小报告的人,一时也找不到他贪污腐化的真凭实据,不过这些小人却不善罢甘休。他们不是对荀子有什么杀父之仇,是对兰陵令有深仇大恨,谁做兰陵令他们就对谁有意见,除非他自己来做。社会就这样,只要是个肥缺,别人就都有意见,不是对坐在肥缺上的人有意见,而是对肥缺本身有意见,除非他自己坐上去,可惜很多官员不明白。

既然是小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因此干脆直接散布荀子威胁论,揭露荀况对春申君先生构成的极大的政治威胁。他们对春申君说:“商汤当年凭借着亳的小地盘,周武王依靠着镐的小领地,他们开始都不过百里的土地,最后却得到了天下。现在的荀子是天下闻名的人,您资助他百里土地,我认为这对您不利。周武王封大诸侯,大诸侯又开始分封小诸侯,社会就由一阶一阶的诸侯们,从上到下来维持。不过到了后期,有时候小诸侯总是会出一些优秀分子,由于有些小诸侯能力出众,往往会出现取代大诸侯的现象,当年的晋国分裂成赵、韩、魏三国就是案例。”

春申君不是楚国的王族,他是因为对楚考烈王登上王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所以才苦尽甘来,得到了楚国的相位和淮北十二县的封地,成为楚考烈王手下的小诸侯。

现在,随着春申君在楚国的地位逐渐巩固,以及他在政坛的多年经营,春申君黄歇虽无楚王之名,却已经有了楚王之实,楚王是谁,很多楚人不知道,但不知道春申君黄歇的却很少。楚国的军政大权几乎都被春申君牢牢控制。因此这些食客的挑拨,立刻拨动了春申君心里,那根脆弱而敏感的政治神经,既然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分享楚考烈王的权力,那为什么荀子就不能分享春申君的呢?

荀子的声望用众望所归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但具体能力如何,没感觉出来。可是黄歇等不及了,这事情能等吗?既然有苗头,就要防患于未然,这是一条用人的原则。从理论上讲,黄歇能完成的事荀子也能完成。于是春申君恐慌了,他很快免去了荀况兰陵令职务,直接把荀子解雇了。所有为官的,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就是看看脚下面有没有危险,有没有代替自己的人。然后才能向上看,看看有没有机会向上爬。这就像登山,不过这山是叠罗汉,你想踩着别人,踩稳了,才有机会拉下你肩膀上面的人。

众望所归的人才当然不会失业,这是真的。不过,真有能力的人,往往会失业。很多人把众望所归与能力画了等号,这是非常错误的。众望所归往往名不副实,这是宣传的结果,就和眼见为实一样,眼见的也许是魔术而不一定是现实。有能力往往是上位的障碍而不是动力,为什么呢?读者自己想吧,反正我要用韩信,就要让他知道感恩而且不懂政治;我要用张良,就要让他道德高尚而且没有兵权;我要用萧何,就要让他没有胆量而且不懂军事。

荀子到底是荀子,他很快就被赵国聘为上卿,这个职务廉颇和蔺相如都担任过,属于赵国的核心成员。遭到春申君解雇的荀子,他的职业生涯不仅没有走下坡路,反而更上一层楼,他的官是越做越大了。

荀子到赵国,也算是叶落归根,荀氏的传承为荀林父,荀林父曾为晋国中行将。荀子的高升很快就被消息灵通的春申君门下食客打听到了,所以有人开始想春申君辞退荀子的决定是否正确。

他们向春申君提出质疑:“当年伊尹被赶走,离开夏以后,进入了殷,殷就称王而夏就灭亡了。管仲被迫离开鲁国后,来到了齐国,鲁国就变得衰落了,而齐国强盛起来。所以贤人在哪里,哪里的国君就能得到尊重,就能做个贤王,哪里的国家就能兴旺。现在的荀子是天下闻名的贤人,您为什么要辞退他呢?”读者看到这里,也许感觉到解气,其实,说这话的人,并不是为荀子打抱不平,只是为了卖弄自己的一贯正确。

这几个食客的观点,虽然和以前那几个截然相反,但是都异口同声地强调了荀子者,天下贤人也。相同的事实在不同人的眼里,当然就有不同的解释和看法,这不能怪盲人,只能怪大象,哈,大象太大了,我摸不全而已。可见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人心、对己的有用程度及其心态是多么的重要。

难得的是,春申君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概从善如流,万一今后楚国真的走向衰落甚至灭亡,我春申君岂不是历史的罪人?其实,春申君从来不这样想,黄歇想的是楚国假如成了我的多好,秦国假如也是我的多好,或者都实现不了,能保持现状也好,但保持现状的最大危险在哪里?这才是他最关心的,至于其他,他才懒得管,大不了我再找个新的李园,再找个李园的妹妹送给楚王罢了。

春申君犯错误快,改正错误也很快,因为他要顺应民意,他要保持他从谏如流的风格,主要是从谏如流的形象,可不是真的从谏如流,你可别当真。于是他立刻派人前往赵国要把荀子请回来。你们看,我春申君对国家多好。

其实春申君不要什么荀子,他要的是像狮子一样勇猛的斗士,像猎狗一样忠实的绅士,像黄牛一样老实的烈士,像狐狸一样狡猾的谋士,像李园妹妹一样的女士。他需要的是水平要比任何人都高,但还不能比他高;能力要比任何人都强,但还不能比他强。所以他很痛苦,他痛哭流涕地大声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春申君种下梧桐树的行动,当然没有凤凰归来。其实荀子也没有想让他真回来,正因为他知道荀子不回来,他才邀请他回来,真要回来可就麻烦了,还得找理由把他赶下台。荀子已经坐上火车,他又不是傻瓜,你请他回来做牛车,谁愿意呢?只是白白让春申君得了个好名声。荀子谢绝了春申君的邀请,他写了一封回信,让春申君的使者带了回去讽刺春申君。

荀子在回信当中说:生癞的人还会去可怜被臣子杀死的国王,这虽然是一句很不礼貌的话,但请思考。这是针对一般被臣子杀死的国君的。如果人主年轻,而且又矜持自己的才能,还没有方法和手段,来识别奸邪的人,那么有些大臣就会专横跋扈、独断专行。为了防止自己的灾难,他们就要杀死有才能而且年长的君主,去拥立那些年幼弱智的君主,废弃正直的人,启用不义的人。春秋曾经告诫人们说:楚国的王子围,到郑国去访问,还没有等到他走出国境,就听说父王生病了,于是就返回来探问。谁能料到,他的探问是乘机用帽缨把他父亲,老楚王勒死,而自立为王。齐国的崔杼夫人长得很美丽,那个齐庄公和她私通,崔杼很生气,就率领家臣攻打庄公。齐庄公请求和他共分齐国,崔杼不答应。齐庄公又请求去祖庙自杀,崔杼也不答应。却要庄公逃命,可他刚跳过外墙,崔杼就射中他的大腿,并杀了他,于是立庄公的弟弟景公为王。近来,李兑在赵国专擅朝政,在沙丘让赵武灵王饿死;淖齿在齐国掌权,竟然抽了齐闵王的筋,然后还把闵王挂在庙梁上,把闵王活活吊死。因此说长了癞疮,即使是胎带的肿毒,但要和古代的帝王相比,还不至于被臣子用帽缨勒死,或者被臣子用箭射死;如果往下和近代帝王相比,也不至于被臣子抽筋吊死,更不会被臣子绝食活活饿死。对吧,可见被臣子杀害的君主,心神所受的忧劳以及形体所受的痛苦,一定比生癞病的人还厉害。所以,连生癞疮的人还可怜国王也有道理。

荀子意犹未尽,他不忙于赵国给他的责任,而是忙着发泄,他苦思冥想,写出一首诗歌,附在信尾;荀子说:珍贵的隋侯珠,不知道佩戴。皇家的龙袍和粗丝,不会分开。梁国的美女闾姝和郑国的美女子奢,没有谁迎娶,却向丑女嫫母求婚,还很喜爱。把瞎子说成眼光明亮,把聋子说成听觉灵敏,以是为非,以吉为凶。唉!天啊,为什么不分好坏!”

荀子对春申君展开了文学攻势。我不知道赵王怎么想?哈哈,荀子对春申君有眼无珠,抛弃自己的做法非常愤怒,但他哪有时间来发泄,难道他不该把时间用到赵国给他工作的业务上吗?荀子先生的脑袋正在忙着思想一系列的类比呢,也许读者会说,人家荀子聪明,出口成章,不需要时间来想这些句子,我不同意,他也是人,不是神。他忙着思考,宝珍隋珠,不知佩兮。杂布与锦,不知异兮呢。他哪有时间去研究明天秦国要攻打赵国呢?哪有时间去研究赵国百姓的生活呢。这样的人,你们喜欢,但俺刘邦不喜欢,假如让我碰到他,不摘掉他的帽子撒尿,就够他偷笑了。

这不是和平年代,假如赵王用荀况是去做教师,那也罢了,假如使用荀况做文学研究,那也罢了,问题是让荀子做赵国的上卿呢,上卿就忙这些?大家说,能不亡国?

春申君对待天下贤人荀子的态度,简直像负心汉对待爱情一样不负责任,不仅是始乱终弃,而且弃了之后还想再乱。这不是俺刘邦的话,不过我能看出荀子这个小女人的心态。

荀子给春申君的回信,毫不客气地指出了春申君的愚蠢,而且暗示了春申君在楚国专权谋私的事实。其实呢,到底是谁傻,还真说不清,春申君当然不对,但荀子您老先生也不对。您忙着发泄自己的情绪呢,您哪有时间去想想兰陵令该做什么?兰陵令的百姓需要什么呢。假如荀子是在兰陵令的时候,这样说春申君,那我会另眼相待的,可惜不是。

实际上,春申君后来把怀了自己孩子的李园妹妹,送给楚考烈王的目的,就是荀子总结的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于己也,就是担心自己遭到清算,而把自己的儿子瞒天过海过户给楚考烈王成为楚王的继承人,从而可以继续掌控楚国的政权。只要了解了这个信息,楚国的老百姓谁不懂呢?还用的着您之乎者也一大堆废话。

说了荀子一大堆不是,现在说他的功劳,他培养了两个徒弟,李斯和韩非子,他的帝王之说对不对,俺不评说。

荀子后来曾入秦,对秦国政治予以肯定,但同时也对秦国重视刑法吏治,轻视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还好,他没有死于他弟子之手。

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李斯是秦国的宰相,先不介绍。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他比我大二十五岁,出生在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至于黄老学术俺从来不相信,所以不提。

他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他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少年老成,他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的现状,他非常担心韩国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他的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

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所以推出政坛,回家著书。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嬴政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后来,因为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

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在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的时候,问题来了。韩非子文采斐然,他不亏为辞赋之祖的弟子。

当时,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有点妨碍秦国统一大计的嫌疑,于是,李斯就向秦王上疏辩驳。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韩非子又和李斯是同窗,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他担心嬴政被韩非的计谋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陈述其中利害。

他说:“韩非前来,不能不怀疑他的目的是让韩留存,是为了韩国的利益而来。他用辩论辞藻,掩饰诈谋,一定是想从秦国取利,窥伺着让陛下做出对韩有利的事。”

秦王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了韩非,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始皇帝,可是被拒绝了。后来始皇帝有点后悔,就派人去赦免他,但,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风格。属于人类的艺术精品,他的十万余言,字里行间都是叹世事之难,人生之难。韩非子假如真的是为韩国谋利益而死,也不失为一条汉子,那样即使不死,也早已断绝了活路。但我刘邦会喜欢他,假如他是为普天下人谋利益,我更喜欢他,但假如是为秦国谋利益,那我反而就没什么佩服他的了,韩国,毕竟是他的根。

韩非留下很多作品,他在国家的政体方面,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韩非继承了他的老师荀子专制的思想,并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他是专制主义思想的倡导者。韩非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他的思想很容易被有野心的帝王接受。韩非肯定臣子妻对君父夫的从属关系,他把三者的顺逆,看成了天下治乱的常道。这就是常说的三纲。

韩非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为此,他主张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来清除世袭的贵族,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官吏,来取代他们。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天下废先王之教,要以法为教。他说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事实上,这是假话,皇帝犯了错,谁来惩罚?你韩非难道敢给皇帝定死罪吗?别说的那么好听,你一定会举出一万个理由,说什么皇帝犯错自然有老天来惩罚,对不对,骗人而已。

韩非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这就是秦王能一统天下的原因,但也是秦王朝转眼崩塌的原因。

对于民众,韩非吸收了他的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为萌”。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人爱不爱劳动,这个话题总该说一点,人喜欢和乐于自己感兴趣的劳动,不喜欢自己厌恶的劳动。俺刘邦不认为恶劳而好逸是人的本质,不相信,让大家从当皇帝和什么也不用做中来选择,十有八九大家会选择当皇帝,不对吗?这算是动物的本性!

韩非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这个没觉得不对,但当代胜过古代也要看是那各方面。国人习惯于尊重过去经验,这个传统对人有巨大的影响。韩非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的,这在诸子百家中难能可贵。

韩非子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秦始皇在初见韩非著作部份篇文内容,就佩服地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意思是说,寡人如果能见此人,与其同游谈论一番,那就是死也都无憾了!哈哈,结果秦始皇没有死而无憾了,但韩非是死而有憾了。亲爱的读者,请好好品味下秦始皇发自内心的话和他发自内心做的事,值得品味呢!

在韩非死后,各国的国君与大臣竞相研究其著作《韩非子》,秦始皇也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统一六国的帝业。唯独没有人去研究韩非子可能带来的灾难和危害。

韩非子反对治理的原则建构在私人情感上,他主张将人的自利本性,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前提,强调君主统制权,把君权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君主应当运用苛刑峻法重赏来御臣治民。说实话,我要是君主,我也喜欢,因为韩非子的东西,就是为了取悦君主。谁敢反对呢?反对我就杀了你。法是应该比天大,但可能吗?人每天吃牛肉,你让牛每天吃人肉看。

思想上,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政治上,商鞅是法家最杰出的人物。商鞅以其思想和行动,创造了一个国家的富强,奠定了天下统一的基础,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但也把秦人转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禽兽,他们毫无道德修养,只要能多杀一个人,绝不放弃。法家这两个巅峰人物,就说这么多。

最后说一句,韩非师徒们的名言典故,值得读者学习。不过我不学,因为俺不考状元。

下面该说樊於期了,他是战国末期将领,原来是秦国的将军,后因伐赵兵败于李牧,在燕人的劝说下,畏罪逃往燕国,被燕国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时,荆轲向太子丹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获悉,自刎而死。

公元前238年,吕不韦为报五国联合攻秦之仇,决定攻打五国。他派蒙骜同张唐督兵五万伐赵。三日后,又命令长安君成蟜连同樊於期率五万精兵为后继。秦兵出函谷关后,蒙骜率领前军,急行军取路上党,然后径直进攻庆都,驻扎在了屯留,作前面秦军的声援。赵国派庞媛为大将,扈辄为副将率兵十万抗拒秦军。尧山一仗,秦军未能取胜,蒙骜派张唐督到屯留催取后队军兵。

成蟜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长安君,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当时,他只有十七岁,特不谙军务,忙召请樊於期来商议。樊平时就憎恨吕不韦纳妾盗国的事,他看不惯吕不韦和赵姬私通,便乘机对成蟜说:“今王非先王骨肉,惟君乃嫡子。”还悄悄揭露说,吕不韦这次派他出兵的目的,最主要就是想借机除掉他,并进而献计道:“今蒙骜兵困于赵,急未能归,而君手握重兵,假如传檄以宣淫人之罪,明宫闱之诈,我们的臣民谁不原奉嫡嗣的。”成蟜考虑良久,接受了樊於期的计谋。

樊便假意对蒙骜的来使说大军即日移营。使者去后,成蟜让樊于期草拟了一篇檄文,将檄文四下传布。

秦国人早就听到过吕不韦与赵姬不干不净的传闻,等见到檄文中有怀妊奸生等语,才信是实。尽管惧怕吕,不敢起兵响应,但也都采取观望的态度。

张唐知道长安君已反,星夜奔往咸阳告变。秦王政见到了檄文,顿时大怒。马上召尚父吕不韦来计议。商量完毕,就派王翦为大将,领兵十万,去讨伐长安君成蟜。成蟜在屯留叛秦降赵。

秦军攻占屯留后,成蟜的部下全部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临洮成蟜投降赵国后,被赵悼襄王封于饶阳。

樊於期曾经有功于秦,他曾是王翦的部下,率兵攻打赵国的时候,取邺城,继而攻占磁县,曾经斩杀赵国大将扈辄。秦军在平阳大败赵军,攻占了赤丽、葶城,进逼邯郸,赵王迁急命北部边防名将李牧为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

李牧是当时赵国的名将,他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与部将分析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所以采取了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无论秦兵如何挑衅,拒不出战。面对赵军的坚垒,樊於期认为,秦军远出,不利持久。所以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等赵军脱离营垒后,在趁势将其歼灭。李牧洞悉了敌情,不为所动。

当部将赵葱建议他去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于是坚壁不出。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国的军队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已经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定下计策,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了全部留守的秦军,缴获了秦军的所有辎重。李牧判断樊於期必将回救,于是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果然不出所料,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李牧指挥赵军,立即从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大败秦军。樊於期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秦军损失惨重,樊於期不敢回秦国,最后,逃往燕国,并被拜围燕国大将军。秦王听后大怒,于是将其父母宗族全部杀害。

做个补充:秦国撕毁与李牧签署的和平盟约,东出太行山,攻占赤丽、蒿城,赵军十余万人的大军,在秦军摧枯拉朽修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这时候的秦国军队势如破竹,矛头直指赵国国都邯郸。在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李牧再次受命于危难之中,率大军由雁门关紧急南下阻击秦军。

李牧首先避开秦军的锋芒,在宜安外围安营扎寨,仍然采用对付匈奴的固有战略,在保持高度警惕的同时,拒不出战,力争在僵持中寻找最佳战机。李牧识破了桓齮的战术,不仅不去解肥下之围,反而趁秦军进攻肥下,大营空虚之时,出其不意地偷袭了桓齮的大营。原本设计在肥下围歼李牧的桓齮不得不回师自救。也就是在桓齮回师自救的路上,李牧派出两路大军,一路正面诱敌深入,另一路大军则埋伏在战略制高点,待桓齮主力进入伏击圈之后,两路大军突然合围,桓齮率领的十余万秦军被李牧一举歼灭。桓齮精心设计的诱敌之计,最终被李牧反利用,成为自己的掘墓人。(这段不是俺写的,只是为了方便读者,也为了不误导读者,我贴到这里,我一直怀疑樊於期就是桓齮,所以我把二人合并。)

后来,秦国灭了赵国后,就陈兵至燕国南界。燕国太子丹惧怕,就准备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这个太子丹,还真是个孩子,拿着国家的安危来开玩笑。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的时候,曾经受过秦王的气,但个人的恩怨与国家的安危比起来,简直就是鸿毛,怎么能为了一时的痛快,而出此下策?假如是想刺激秦王先出手攻打燕国,这不失为一条计谋,但假如是处于对燕国的安全想,这只是自取灭亡。

荆轲就对太子丹说:“我若去秦国,没有东西让秦王相信,是不可能与秦王亲近的。现在秦王用黄金千斤,邑万家的重赏想捉拿樊将军,如果我拿着樊将军的人头和燕国的地图去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他就会见我,我这样就可以报太子之恩。”太子丹说:“樊将军穷困来归我,丹怎么能忍心?”看来这个太子丹也不是个好东西,这样的人,如何能称王称霸?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杀害樊於期,就自已一个人去见樊於期,对樊於期说:“秦王对将军,真是残忍恶毒,父母宗族都被他杀害,眼下又在重赏缉拿将军,将军怎么办呢?”樊於期仰天长叹一声,痛哭流涕地说:“我想到这些,真是恨入骨髓,只是没有什么好办法。”荆轲说:“今天我有个一计,能解燕国之危,又可报将军之仇,你看如何?”樊於期就问是什么计策,荆轲就说:“我愿得到将军的头,去献给秦王,秦王肯定开心地见我。我就可以刺杀他,这样将军报了仇,燕国也会得到安定。”这话鬼才信,读者也许相信,反正俺刘邦不信,坚决不信,假如是这样,还不如我拿着太子丹的头去刺杀呢,哼。

樊於期卷起袖子,露出右臂,用左手握住右手的手腕,非常愤慨地说:“我朝思暮想要报这切齿之恨,今日幸得指教!”遂自刎。我本来以为,他会说好的,不过等我安排好后事,然后谋脱身之计,结果就这样死了,哈哈,把生命交给别人,那是需要斟酌的,樊於期呀,你该扪心自问,是不是对不起他太子丹,他凭什么要你的脑袋?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还不如当时就自杀,还能落个烈士,保住家人。

太子丹闻知樊於期自刎的消息后,急切赶来,扶尸痛哭,悲哀至极。读者,您信吗?

后来,荆轲刺秦王虽未成功,但樊於期为国家甘愿一死,至今仍为人们所敬仰。哈哈,骗鬼而已。

后人言“燕赵之地重节义之风,多慷慨悲歌之士,”是对樊於期、荆轲不畏强暴、以身殉国壮举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谁要这样对你说,你一定要小心,这人一定不安好心,这是刘邦的心里话,你爱听不听。

据传说,樊於期与荆轲是好友,亦深得太子丹器重。大家一定要好好品味下这器重两个字。这个世界有很多好东西,但你要小心,若不小心取了不该取的东西,那就这能任凭命运的摆布了,其实,我估计樊於期是被杀,而不是自杀。那样也许自己还在梦里,就被杀了,还好受些,假如真是听了荆轲的话,那也许已经被气杀了,用不着别人来杀。也不能埋怨别人,自己的眼睛错了,但谁的眼睛能看清楚呢?自己在逃往燕国的时候,就该先打听好,太子丹是个什么人,不对吗?他的死,除了对秦王有帮助,对别人没有一点好处。

秦将樊於期叛逃至燕国后,太子丹的师傅鞠武,他曾经害怕秦国以此为借口攻燕。这师傅也够笨了,秦攻燕是早晚的事,与樊於期何干?

总结一下,燕太子丹自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已经过了五年,他对自己在秦做人质,受了秦王政的冷淡对待,一直耿耿于怀,不是出于国仇家恨,而首先是出于私愤。出发点不同,目的就会有偏差,结果往往不同。假如太子丹首先是出于保护燕国,我刘邦来推导一次,大家看是不是这个理。

先说说天时:今年是公元前227年,韩国灭亡三年了,赵国也灭亡两年了,韩赵两国基本已经成了秦的一部分,已经掀不起什么风浪了。假如燕国要投降,那就干脆点,其一少让百姓生灵涂炭,其二,自己也有个好结局。否则,那就反抗到底,宁死不屈。那该怎么办呢?那谁可能是朋友呢?只有匈奴和魏国!

再说地利,这个不用多说,燕国有利。秦人就是有间谍也没有燕人熟悉自己的地形,燕国和秦国的战争,基本上是内线作战,但不是城市战,不是土地得失的战争,而是运动战,不是小范围的运动战,而是纵横几千里的战役。燕国需要大后方,不能死守城市,燕国的大后方,不在燕国境内,而是在匈奴那里。

说说人和,除非自己亏欠百姓太多,那活该,你就该死,你要作恶多端,老百姓盼着你灭亡,那没办法。假如不是,那就自己先对百姓再好一些,要和百姓同甘共苦,做不到,那就投降算了。要加强基层组织,要实行连坐法。至于将领,有能力的多得是,只是你没发现而已,战争的将领并不难找,难的是你不能发现。人的天性里有一种东西,就是欺骗,具体的战役的灵魂,就是抓主动权,就是欺骗。没有主动权的战争,坚决不打。

先派人,到赵国生事,生不出大事,就生小事,主要搞敌后工作,搞情报,搞破坏。然后,和匈奴合作,做出适当的让步,组建骑兵部队,(是强大的骑兵)成立大后方,和匈奴人交换,换一些荒无人烟的地方,作为被消灭后的游击去,只要地方大,能保证生存就行,这是燕国的大后方,要学会坚壁清野,要让百姓习惯过军队生活,要学会忽聚忽散,要建立基层组织。然后联合魏国,因为现在秦国最容易消灭的就是魏国,除了燕国,没有其他国家帮你的,一定要清楚这点,看看野牛是如何被狮子杀死的就明白了。说完了,读者们,你们补充吧,俺要睡觉去了。

抽了支烟,咱们再继续。

燕太子丹立志要报复。于是向他的师父鞠武征求建议,鞠武认为燕国力弱小,地处偏僻,应该邀请赵,魏,楚,齐合纵同盟,同时向北方匈奴借兵,联合抗秦,这样才能成功。首先地处偏僻不是坏事,这是战争,不是让你来享福,你要赶紧偏僻,那秦人就会感觉更偏僻,还有比偏僻更好的吗?说明这个师父不怎么样。战争弱的一方,最喜欢偏僻,不对吗?邀请四国,别浪费精力了,努力争取而已,但要做最坏的打算,做没有盟友的打算。不过这时候,还真应该联合你的死敌赵国,别老想着以前它欺负你。秦国比他狠多了,但愿我没说错。赵国现在最容易被消灭,燕国应该死命相救。联合匈奴,这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措施,先把用于修工事的钱拿出来,买马,哪怕不是战马,能驮点粮食也好,回来后马上组建骑兵兵团,没有好手,就到匈奴那里招,高新聘请。

燕太子丹认为鞠武的建议很好,但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合纵又不能保证一定成功,遂不应鞠武计划。是的,时间不等人,现在最该做的是,去救赵国。不要等赵人来求你,那就玩完了。

不久秦将樊于期逃亡多年后,来到燕国避难。说明燕国没准备好,秦国将军逃跑,为什么不知道?说明燕国的间谍不行,要加强。

燕太子丹待之为上宾,并在易水河畔,为樊於期建一豪华公馆,人们称之为樊馆。哈哈,小孩子的把戏,有意思吗?樊於期需要的是兵马,给他百姓呀,让他去操练部队,他最清楚秦军,为什么不让他去做教练?还有比他更好的教练吗?你却把他当肉马养着,他现在是你的狮子,先生,这个太子丹太笨。

太傅鞠武却认为太子丹作这件事无异于玩火,便劝谏太子丹说:“像秦国这样暴虐的国家,对燕国久有积怨,已经够让人心寒的了,更何况我们又收留樊於期呢?这无异于把肥肉送到老虎的嘴上。希望太子急速将樊於期送到匈奴去,来消除秦国攻打我们的借口。”对!我同意,但是,去匈奴的是一个假的,真的,就在我的练兵场上。

太子丹说:“樊将军在其他地方都难以容身的时候,投奔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不能因为屈服于强秦的胁迫,就抛弃我们的朋友。太傅我们究竟有什么办法来对付秦国呢?”鞠武说:“为结交一个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安危,这是把鸿毛方在燃烧的火炉上,当然很快就会被烧光的。看看就知道是个书呆子,这时候还忙着修辞,方法俺提供了,可惜燕太子丹没听见。

鞠武建议太子丹不要直接收留秦叛将,与秦为敌,可以礼送樊于期去匈奴部落生活,不要为一个人,影响两国邦交,不顾国家安危。这话不对,秦的叛将必须收留,但要做的隐蔽点。

燕太子丹出于对秦王政的仇恨,仍收留樊于期,并以礼相待。其后鞠武推荐了燕之“节侠”田光,田光因老,推荐了壮士荆柯。于是有了“荆轲刺秦”的故事。

唉,终于完蛋了。收留樊於期,不是出于痛恨秦王政,而是燕国国家需要!鞠武推荐的田光不来?为什么?哈哈,因为俺不陪小孩子玩!你太子丹是让俺去刺杀秦王,这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吗?那该怎么办呢?

田光,?~公元前227,我把他的生死簿像写在前面。他是邢台人,燕之处士。学识渊博,智勇双全,素称燕国勇士。被时人誉为智深而勇沈的“节侠”。好吧,这样的人,应该参军!不去可以,那就军法从事,杀无赦!但不是让他当刺客。

由于对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现实不满,田光不肯做官,一直行侠仗义,广交朋友。晚年留居燕都附近与荆轲交往极为投机。他与燕国大臣、太傅鞠武相交甚密,经鞠武引见与太子丹结识。看看太子丹结识的都是些什么人?俺刘邦不想评论了,读者自己想吧。

燕王喜二十七年(公元前228),秦灭赵,迟了,赵国被灭了,已经失去了主动权。不过还是有其他的主动权的,要知道战争的主动权,永远在变化!

秦兵屯燕界,燕太子丹震惧,邀田光谋刺秦王,田光自辞衰老,遂荐挚友荆轲,太子允,告诫道:“所言国之大事,愿先生勿泄也!”哈哈,这是什么国家大事,儿戏!

田光急见荆轲,言举荐之事,荆轲应之。田光叹道:“吾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愿足下急见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毅然拔剑自刎,太子丹闻之跪拜哀泣。这个田光,不算勇士,更不算什么智勇双全,你再无能,就是当个太子丹的卫兵也算,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其实死有什么,活着才难!天下何人不死?读者想吧。就写到这里吧,真要去睡觉了,再见。

同类推荐
  • 风卷狂沙

    风卷狂沙

    南宋初年,战火笼罩了神州大地,民妇唐菊花在危难之中生下了一名超级神童。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将其抛弃,饥寒交迫的神童巧遇了一位绝世高手,神通遇到高手,是被毁灭还是随之逆袭?是继续默默无闻,还是踏其通天之路?
  • 不忍细看的五代十国史

    不忍细看的五代十国史

    五代十国时期,在政治上,权位之争超乎寻常,父子相残,兄弟相杀;在文化方面,五代十国时期大不如唐朝,尤其是北方几乎处于停滞或倒退。十多个政权互相攻讦,又互为从属,还有时不时南下搅局的辽国。各方势力为了抢地盘、争名头,打着各种旗号相互角逐、厮杀、攻伐,各路江湖英豪你方唱罢我登场,后人重温这段历史,可谓精彩纷呈,但生逢其时的百姓却叫苦不迭。粗看,五代十国是一部短暂的分裂史、混乱史;细看,它却又是一部部创业史、奋斗史……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背后,展露的却是雄韬伟略,留下的是一段段传奇佳话,印证的历史变迁与局限。
  •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二)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二)

    本书向读者解剖了笼罩在陵寝上的谜团。内容有:曾侯乙墓之谜、秦始皇陵墓之谜、中山靖王刘胜墓之谜、汉武帝茂陵之谜等。
  • 宋末山河劫

    宋末山河劫

    南宋末年,风雨飘摇,山河破碎。金国朝不保夕,南宋宫闱霍乱不断,蒙古人磨刀霍霍。一瞬醒来,竟身陷囹圄。重回嘉定十三年,附身未来的荣王赵与芮。为把握自己的命运,为挽救破碎的山河。赵与芮,该如何抉择?又该如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 这个男人来自盛唐

    这个男人来自盛唐

    这是一本不一样的历史小说,讲的不是争霸,不是杀戮,不是天下无敌的武功,更不是风花雪月。这本书讲的是人。有一个人,一个从盛唐而来,要给这个昏暗的世道,带来自由。这本书讲的是很多人,血溅宫门的三百太学生,披麻骂君的十八大学士,让两国止战十年的汉相马如龙……他们,也只是为了自由,为了有朝一日,人可以是人。
热门推荐
  • 这个奶奶有点甜

    这个奶奶有点甜

    21世纪姑娘周晓甜一朝穿越,竟然变成一个皱纹苍苍满面老人斑的古怪老太太,这老太太还重男轻女的厉害,那不行,既来之则安之,她要改变现状…………
  • 纵宠一世:霸道总裁小娇妻

    纵宠一世:霸道总裁小娇妻

    在五星级酒店华丽的大床上一对绝世的男女映着阳光安详的躺在床上突然一声刺耳的尖叫声吵醒了帅气那名金棕色头发帅气美男男子眯着眼看清了怀里这个娇小的女生面无表情的说:“别吵吵了,再吵滚出去”林允儿连忙裹着衣服下了床,快速跑到卫生间里换上了衣服换好后她大步的走乔易辰身旁用力的拽开他的被子不满的吼道:“你是谁你个混蛋!”说着说着眼泪就不自觉的掉了下来乔易辰突然起身一把抱住林允儿竟然亲上了她的唇!慢慢的把手游走在林允儿的身上!
  • 混沌剑魔传

    混沌剑魔传

    若你拥我入怀,疼我入骨,护我周全,我愿蒙上双眼,不去分辨背后的你是人是魔,只要对我好,管你是神是魔是鬼还是妖,都是我的良人,我愿生死相随,你若让我真心错付,我便让你挫骨扬灰。东有剑仙、西有剑来、南有剑帝、北有剑神、号称“天地四剑”。分别看守通往异界的四扇门。维护世间和平,世间正义。东西南北四扇门被天帝封闭,并托付四剑看守。剑仙之徒剑魔白羽,与魔族芊墨相识相知相爱(上百年前异界之门破裂魔族入侵时,留下的一滴生还的魔血附于竹子),天地四剑除掉魔族芊羽,剑魔求情未果。剑仙为了挽救爱徒剑魔,损耗修为将剑魔封印于东剑门。当剑魔知道芊墨已魂飞魄散毁灭,剑魔深感悲痛,对芊墨的爱化为对人间的仇恨,在魔性作用下打败天地四剑重启异界之门,妖魔异族再次祸患人间。将天地四剑囚禁于异界混沌天河,天地四剑忍受着混沌之水侵蚀,剑魔破天体欲统三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IDR档案旧日

    IDR档案旧日

    南太平洋的海底深处,存在着一个只在雾中出现的村庄。每当海面浓雾四起,村庄通明的灯火就会像催命灯一样吸引着迷路的水手...
  • 灭世疯魔

    灭世疯魔

    在这存在于无数国度的大陆上,皇道血脉,上古百家,蛮夷部落,妖兽王朝...他们脚踏大地,他们俯视众生,在这里,机遇与危险并存,在这里,演绎着无数的生死存亡,少年踏着无数强者尸体,步步迈向巅峰,这天空中的一轮明月,被渲染成赤红的血色。
  • 双界奇缘

    双界奇缘

    被老爸强迫和不认识的女人结婚、乘坐星际穿梭机无法抵达目的地、、得到宝藏不会用……,种种一切算不算倒霉?然而,又要如何才算是幸福呢?出身神秘世家,拥有杰出的武学;随便在星际穿梭机上修炼;拥有四个人见人爱的绝色美女做侍女;刚一进入平行世界,就得到超强的「怪书」……
  • 道友请留步之鸿蒙紫府

    道友请留步之鸿蒙紫府

    道友若不留步,让你血溅五步。道友若是留步,立刻送你上路。道友究竟何路,需要看我态度。道友若想活路,且听贫道摆布!申公豹进入盘古家乡——鸿蒙世界之后的故事,一句话形容:故事很猥琐,剧情很YD,人物很极品,清风很悲催......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 时念深安

    时念深安

    时彧一直在等他的白月光,却忽略了心心念念的那个人才是陆知晚。非你不可和退而求其次是两回事,我希望我是你权衡利弊而心动的人。一往情深换来六年的错过,或许我们都没有错,过去就算了吧。“时彧,祝你们暮雪至白头。如你所愿”“谢了,如你所愿。”“要有多温柔才配得上偏爱和例外,她是偏爱,我不是例外。时间和新欢都不能使我忘却,何况哪有什么新欢啊。”“时彧,终不知晚。”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