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237600000001

第1章 作者简介

杨献平,河北沙河人,1973年生。作品见于《天涯》《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山花》《诗刊》等刊,已出版的主要作品有长篇文本《梦想的边疆——隋唐五代时期的丝绸之路》、《匈奴帝国:刀锋上的苍狼》,散文集《沙漠之书》、《生死故乡》等近十部。现居成都。中国作协会员。

故乡的责难(代序)

几个人相约在我们家院子聚拢。挑头的有三个,一是铁柱叔。论起来,他父亲和我爷爷是亲兄弟。二是赵二爷。是村里仅剩下的一位“爷爷”。三是刘东哥,当年与我父亲一起光屁股长大。另外几个,也是本村的,有堂哥也有大伯,属于跟风凑热闹的。统共五六个人。那是2008年初冬的一天,草木败尽的南太行乡域莲花谷村沉浸在淡阳冷风之中。我母亲正抱着我弟弟第三个孩子,在院子里来回颠动转圈。哄她不要哭。弟媳妇正在庭除。弟弟常年被人雇佣,往返于河北沙河和陕西神木,主业是运送煤炭。

“献平咋能干这样的事儿呢?还是不是咱村人?”铁柱叔劈头就说。献平是我的名字。爹娘就生养了我和弟弟。十八岁那年以参军的方式去了西北的巴丹吉林沙漠。孩子哭得让我母亲的心情跟旧棉絮一样。铁柱叔劈头一责问,母亲先是怔住,抬起脸,惊诧地看着他们。

自我记事起,因为房基地、田地浇水等等生存琐事甚至空穴来风的几句闲话,爹娘就常年处在高压状态中。铁柱叔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两个妹妹。近三十年时间,他母亲、两个哥哥和两个妹妹就和我们家时常摩擦,恶语相向、拳脚相加。铁柱叔一家倒和我们一家相安无事。

我爷爷奶奶只生养了我父亲和姑姑。农村人争斗,吃亏的肯定是人少的一方。祸延子孙,仇及全家,是中国人的一贯思维,也是传统中最凌厉的打击和“消除异己”手段。在与我们家的矛盾当中,铁柱叔嫁到几里外村庄的两个妹妹也同仇敌忾,与他母亲,即我的大奶奶、两个哥嫂并肩作战。在这力量悬殊的漫长“对垒”中,我们家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状态。我个人的成长时期也被暴力笼罩、仇恨贯穿。

赵二爷早年当过村支书。其一个儿子在政府部门任职。若在旧时,肯定是一位有名望的乡绅。他二儿子和我同岁,还同学。与我们家基本没有过冲突。2005年到2010年,在其他人的蛊惑下,赵二爷以其官宦之家的“影响力”和“威力”,与村里其他人合伙,提出要瓜分我们家名下的一片橡栎树坡地。那时候,整个南太行乡域都被板栗的效益带领,人们纷纷将石头深嵌、荒草遍布的山坡刨松软,栽种上板栗树。板栗树苗刚成活,他们就开始闹。大队和乡干部也参与其中。我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养尊处优的老人家,怎么还会在乎那点荒坡呢?刘东哥性情直率,有名的大老粗,他参与甚至主导一些事情,背后站着的往往是他老婆,一个凶悍而又有心计的乡村妇女。

“恁家献平在报纸上,网上写咱村的事儿,说俺们不好,说咱家乡不好!这不是败坏咱村、咱家人名誉吗?”铁柱叔说。赵二爷本来瘦小,做了胃癌手术后更为羸弱,也掐着腰说:“好歹也是这儿生的人。”刘东哥说:“老人们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咱这再不好,可也是咱家啊!”其他人附和说:“就是,就是,献平做这个事情太没有道理了!”

可能是在乡村受委屈和欺辱多了的缘故,母亲也怕,一看这么多人到自己门前兴师问罪,顿时慌了,全身颤抖,抱着孩子,一脸惊恐地说:“俺不知道这事儿啊,啥时候俺问问他。”赵二爷说“这个错不了,白纸黑字都在这儿!”一边说着,一边扬扬手中攥着的一沓白纸。刘东哥也说:“这不是,上面还写着咱村名,二大爷的名,赵二爷的名,……咱莲花谷的人事儿都在上面。这把人都丢到全国世界去了!”其他人嗯嗯说:“可不就是!这下可好,咱莲花谷的坏人坏事可有名挂号了!”

“是?”我母亲皱纹而又黑红的脸上漾着惊恐、疑惑和不安。其他人以肯定的口吻再次加强了刚才的语气。“那聚平回来了,俺让他问问献平。”母亲语气怯怯地说。

众人说:“教育他以后可不要再像这样了,咱都是一家人。”“家丑不可外扬!老人们说了的!”

两天后,我正在办公室为一篇公文手指舞动,心如钢铁。电话响。一看是弟弟,语气也十分沉肃,感觉像警察审讯嫌疑犯。他问我到底有没有写过咱村的人事儿。我说确实写过!他又问,是不是发表在报纸上,还有网上?我说是!

“哥,可不要这样了啊,赵二爷、铁柱叔、刘东哥等七八个人到咱家里来了,跟咱娘说,你写文章骂人家,还说咱村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我也震惊和惊慌。震惊的是,我老家人居然注意到我写的那些东西,惊慌的是,我在外地多年,家乡人再凶,也拿我本人没招儿,可爹娘和弟弟一家还在那里生活,弄不好,我惹的祸会转嫁到他们头上。

一人惹祸,迁怒于其家属,与一人获罪,诛杀九族如出一辙;前者是民间法则,后者为庙堂律令。我立马上网搜索。那些文章都还在,有中国作家网、八斗文学网、榕树下及各种文学网站和论坛。我找到网站和论坛的联系电话和信箱,逐一要求他们删除。心情很激动,也很惶恐,不是怕家乡人如何对待我,而是担心家人。我知道故乡人对待冤家的手段。一种明着来,上门或在田间、路上相遇进行言语攻击或者使用肢体语言;如2000年春天,弟弟就在田间遭到了铁柱叔二哥及其两个儿子的痛击,几成脑震荡;二是暗着来,一损坏对方庄稼、房屋、树木等财产为主要手段,或用手脚拔掉新栽的树苗、践踏庄稼,或以浇灌硫酸的方式,使成材的大树腐烂枯死。

“让他们找我来!”在电话里,我给母亲和弟弟壮胆。弟弟说:“他们不敢找你,就找咱娘!”我叹息一声,心里满是后悔。我最初写那些文章,也是出于一种愤怒心理,还有悲哀、恨铁不成钢、希望借此警告并促使他们文明一些等想法。当然,写具体人事时,也受痛恨情绪影响,将之说得十分可恶而又卑劣,尽管有些也是事实,但总有夸大成分。席勒说“生活是严肃的,艺术是宁静的”,我觉得写人物一定要冷。表面的热和情绪化会导致情感变形甚至虚假。而那时候,我却是热的、激烈的,甚至是仇恨的、鄙夷的,受情绪左右明显。导致了文章的偏狭、失真和不公正。

与之相对,那些年,几乎所有关于乡村的文章,都是唯美的、与世隔绝的,无一不是诗画田野,梦里桃源,干净、古朴、素美、简单、自在、与世无争、人心温暖、草木有灵等等。我写那些充满原始暴力和自相戕害的文章,显然与大的文学环境不合拍。但又觉得自己没错。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一直作为传统文明集结地与堡垒的乡村就开始崩溃了,“向钱看”“抓到手里就是自己的”成为全国人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和群众运动,作为城市文明余孽的乡村虽然在这方面迟钝一些,但也很快加入了这一声势浩大的集体合唱。

人们找矿像疯了一样,我故乡蓝峡乡内外的数百座大小山坡都被铁鞋踏破,凡是有些铁矿石、石英石的地方,哪怕用?头刨、架子车推,也要弄出来,变成钱。有了铁矿石之后,就要建选矿厂,黑水就趁势加入了泱泱向下的河水,从蓝峡乡到沙河市之间的数十座村庄被“黑线串起”。几乎与此同时,早些年很少听说、鲜有人罹患的细病(即癌症)汹涌而来,几乎每十个逝去的人当中,有4个亡于癌症。

1995年之前,家乡人走出农门倒城市谋生的似乎只有考上大学、由乡政府一跃而到县城部门任职、参军转干这三条通道,几乎与选矿厂同时,村里选择到城市谋生的人越来越多,主要以开杂货、摆小摊和打工等方式,在城市寻求立锥之地。更多的人选择打工,砖厂、煤矿铁矿石膏矿,成为了一般人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人口也不断增长,先前一口人一亩地的格局被打破;新生了孩子的人要求重分田地、荒坡和树木等,逝去亲人的人家则想保持原状,便于继续得到逝者“恩泽”。矛盾由此产生,村人扎堆成伙儿,各不相让。先“嘴仗”,不果,再“战斗”,整个村子仿佛火药桶,杀伐的力度虽然以不出人命为主,但亲邻之间的“仇视”和“仇恨”是人心当中最大毒素和“杀手”。我每次回家,几乎都要参与其中。不是小队内部的派系斗争,就是一家和另一家之间的怨仇清算。

我们家西侧有一道山岭,底部是老坟地,再向西有一面小山坳,是一个盖房子的好地方。先前,小队把那地方分给一个叫赵二成的堂哥。赵二成住在老村,房子旧了,就想在那儿盖几间新房子,动手平整房基地时,遭到铁柱叔二哥一家阻拦。两家各不相让,一方举起了?头洋镐,一方抄起了铁锨棍棒。肉搏战即将展开。忽然,铁柱叔的母亲迈着八十三岁的小脚,一屁股坐在地上,然后看着赵二成说,你要在这里盖房子,除非把我这个老娘儿们砸死埋掉!

这件事令我非常震撼。据我所知,先前,大奶奶也和自己大儿媳妇、二儿媳妇之间有过矛盾,甚至当场互打,头发拽掉一大把,头皮渗血,看起来比外人还要仇恨。可他们却有一个令村人佩服且惧怕的家族传统,即自家人打出脑浆也是自家事儿,别人一旦和自家人闹矛盾,他们就会马上捐弃前嫌,一致对外。这种“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民间传统,在大奶奶一家人身上体现得漓淋尽致。

这是最悲哀的,不仅仅是大奶奶一家,也不是我们莲花谷村,而是一个民族的顽症和痼疾。那块地大奶奶不用,也不准备在那里修房建屋。阻止赵二成的目的,是不容忍其他人在他们地盘上设置任何障碍,理由是“以后走路不方便”。这有点像狮子、老虎等,划定自己领地,一旦有其他同类闯入,必定以暴力方式解决。丛林法则移植到人类社会,便是胜王败寇、强者通吃。更奇怪的是,村人对大奶奶的作为一致赞誉,说那个老娘儿们,真是厉害!弱者和输者不但得不到同情和怜悯,反而被唾弃和嘲笑,甚至成为其他强人的“众矢之的”。

“弱者愤怒,挥刀向更弱者。”鲁迅这句话仍旧没有失效。我还小的时候,母亲给我讲了一件往事。即邻村南垴有一户人家,总无故被邻人欺凌。这家人一个儿子,早年参加八路军129师(曾在太行山区活动),解放初期在部队当了连长。忽有一日,乡公所忽然召集群众召开大会。台上有人宣布,把南垴村的那伙人揪出来!几个民兵不由分说,就把还没分清东南西北的几个人扭送到台上。县长说:这些人长期无故欺负某某某一家。现在是新中国,他儿子又是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全中国的部队干部。官兵在前方流血,为了我们的新中国。可在后方,他的家人还受自己村里人欺负……。县长最后宣布,这只是一个警告,如果再犯,就关进监狱,情节再严重的,枪毙!

讲的时候,母亲的表情特别振奋。

讲完又叹息说,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咱家受人那么大、那么多的欺负,怎么也没人管管?要是像当年那样,估计那些人就不敢再随便欺负咱了!我笑笑,也很想有公权力介入,对民间的一些事情做一些必要的调解和警示。尽管乡政府都有调解员,可基本上形同虚设,甚至附庸于权力和物质。

母亲有事直接说,从不会绕弯。讲究做事策略、注意说话方式、借力打力、攀附依靠等等生存方法,她永远学不会。父亲又是一个木讷人,除了干活、挣钱,从不管家里任何事。即使母亲和我被人当众打一顿,吐一脸唾沫,在场他也不会吭声。等我长大,这种情况还没有多大改变,母亲的屈辱是对儿子尊严和承受力的最高考验。而我又在外地。一个当兵的,在村人乃至更多人眼里,和外出打工的乡亲没有任何区别。

正因为这样,我才将自己的无奈和痛楚诉诸于文字。而且,对一个平民而言,能用文字来表达已经很奢侈的了。文字带有愤怒、偏狭也不可避免。直到我成为军官,我们一家在故乡的境遇才有了些许改变。但在赵二爷看来,一个部队的,管不到地方的。我又距离远,还不是一个军兵种,和北京军区、河北省没有任何关系。该怎么着还怎么着。因而瓜分我家荒坡、纠集人到我家“兴师问罪”。

但我本人回去之后,一切又风平浪静。那些议论和谴责销声匿迹,片帆不起。我知道因为什么,但很困惑。有一次,抱着与之辩论、说理和受诘难的心理准备,我去了铁柱叔家。他和我们家一山之隔,有两个身强力壮的儿子,一个女儿。再加上两个儿媳和成年的孙子,“战力”还是很强悍的。说了一些家事、社会事、国事(南太行虽地处偏僻,但参与和了解社会和政治的兴趣很高,大致与北方长时间作为政治中心的历史传统有关)。沉默的空挡,我等着铁柱叔的责问。但他却没有。起身告辞。他们送我到院子外,态度还很客气。

我再去刘东哥家。他家开着一个小卖部,我去看亲戚,或者买日用品都在他那里。进门,也说了一些类似的话,抽了几棵香烟。他也没提。到赵二爷家。情况如前。我对母亲说,他们都没说。以后再遇到那样的事情,不管他,把一切责任推到我头上就好了。母亲舒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忽然放松。这个在乡村受苦,又在诸多的乡邻矛盾、倾轧和争斗中活了大半辈子的人,笑了一下,抬手拢了拢鬓边花白的头发。看着她的背影,我忽然想哭。对于一个农民来说,生存和生活的苦是注定的,无可非议。她自己也坚持认为,人生下来就是要受苦的,只要好好去干活,才能活下去。而乡邻之间的矛盾和诉诸暴力的解决方式,才是她真正悚怕和不应当经受的。

回家时路过另一个叔叔家。那位叔叔叫祝圆融,老家河南。1960年逃荒到我们莲花谷村后,被一个有一女而无子的爷爷收养,改姓为祝。在村里,他也是弱者之一。后来笃信基督,前两年在武安打工时突发脑溢血而死。他妻子很聪明,意识到自己实力弱,就依附于村里更强悍的人,一个是刘东哥,一个是赵二爷。瓜分我们家荒坡、指责我写文章丢村人丑等活动她也积极参与。但从不主动靠前,刘东哥和赵二爷怎么说、怎么做,她照葫芦画瓢,亦步亦趋。

我对母亲说,这就是一种生存智慧。当你自己力量达不到,甚至不能立身时,依附更强的人,未尝不是好策略。

活生生的例子,可母亲就是学不会。

学不会就得吃眼前亏。

2010年后,村子逐渐空了。不断有人去世,癌症;有些老了,或者身有重疾。自顾不暇,和我们家的摩擦也随之减少。我和弟弟年龄渐长,乡亲们也有了一些肯定和惧怕。永远向着强者低头,并顺从于更强者,这是中国农民的一个生存惯性。我也知道,所谓的惧怕,绝不是因为这个人,而是我目前所能达到的某种效果和后果。比如,托一些关系去做一些让他们受损失,借助公权力让他们也得不偿失等等。这是最悲哀的,如同他们以人多势众这个“民间法则”或者借助于某个对公权力有一定支配力的人,对更弱者施以无端的打击和掠夺……他们自己也害怕遭到同样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很多的儒学教条始终是空话,从没落到过实处。

我写故乡人事的文章,早期的有《我的故乡莲花谷》等十多篇。其中《我的故乡莲花谷》(至今还挂在中国作家网上)写得最差,将莲花谷人事和盘托出,没有一点提升。惹怒家乡人的,也是这一篇。现在再看,当时心境跃然纸上。其中愤怒和悲哀情绪简陋、直接还粗糙,语言和结构也差到极点。作为文学作品,它显然是劣等的。如果作为一种个人记录,倒有些时代特征和个人成长痕迹。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对美化、诗化乡村的文章和宣传品就很反感。也觉得,住在城市的知识分子根本不知道乡村发生了什么。即使经历过上山下乡和文革的那批人,也只是将阔别经年的乡村作为一种精神乌托邦,用极度怀念的心态,寻找“家园”的士大夫思维,强加给乡村一些子虚乌有的浪漫与简朴原始色彩。

我们的乡村一直在崩溃。农民作为最基层的社会人群,即使没有那些自相戕害,其现实生存也是艰难的,他们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间,是烈日毒照、雷电滚击、风雨兜头及地震、泥石流、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唯有强体力劳作、祈天拜神,他们才能有的吃、有的穿。何来简朴诗意,何来宁静复古,何来恬淡幸福?有相当一些写乡村和边地的散文随笔,诗意的嘴巴里,嚼着的是农民和游牧民的现实苦难;伪饰的行头上,悬挂着农村和边地人群的疼叫与贫贱。而大批知识分子的美誉乃至无形的引导,更是雪上加霜。

鼓吹乡村和边地宁静祥和,天人一体,大地寥廓、美景永在的时候,有没有顾及到他们的真实生活境遇,有没有真正地了解和理解当代农村和边地?

作为一种文学书写,大致是可以的(尽管会给大众乃至决策者以错觉);如果上升到一个意识形态,那就是罪孽,更是对乡民的真实生存境遇的遮蔽和篡改。我2000年前写故乡的那些文章,确实很偏狭,情绪化也很重,谈不上什么提纯和境界。曾有几年,我放弃了对故乡——南太行乡村的文学书写,主要原因就是一时无法解决自己的偏狭认知和仇恨情绪。2009年3月,父亲罹患癌症辞世,我忽然放下了很多仇恨,心境从没有过的平和。在一个资源匮乏、生存艰难、劳动获得愈发艰难的乡域,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使得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像个人而已。尽管其中有些人性恶的具体呈现和实施,但那也不惟一时一地,一个和一群人,而遍及全人类。

人和人之间最理想的境界是宽容和理解,一个人最好的品质是宽恕。同情和悲悯是强者对弱者的。而中国农民,尤其北方,整体上都是弱者。弱者和弱者之间最好的关系是合作,合作才会形成更强大的力量,合作也才会创造更符合理想的生活。

2010年之后,我又一次开始了对故乡的书写。采取的方式是安静甚至冷静的叙述和呈现,尽量不加入个人感情色彩,自觉屏蔽掉促狭心理,特别是那些对我们家人有过伤害的人,述其事,陈其情,把文章写得好看,能让人读下去,就是最好的效果。2012年,我写了《生死故乡》,以具体人的命运遭际和现实境遇为主要手段,较为艺术地呈现南太行乡域人群在这个时代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其中一些篇章,自己相当满意;如关注乡村突遭他杀而不报案的《后事》;怜悯和表现乡村智障人群生活状态的《张刘家往事》;书写乡村光棍群体情感和生理乃至命运悲剧的《金戒指》;暴富农民在经济崩塌之后妻儿一夜之间消失的《灰故事》;回溯乡村民间历史和文化信仰及传统的《重回莲花谷》;记叙亲人之间仇杀的《奇遇记》等。

现在留在乡村的,大多数是学习成绩极差,进城无望及老、弱、寡、痴、因一时失误而坠入更底层、更贫苦层面的少数人,看书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所谓的文学在他们看来不如厕纸,如果文绉绉地去写纪实文学,而且长篇大论、高举高蹈、再强加给他们一些所谓的高级思想、大套理论,我觉得那是对农民的一种架空和剥夺。尽可能地艺术还原他们的人生现实和悲怆命运,想必是尊重他们的一种方式,也是对那些无能力发出自己声音的人群的一种体恤。

值得高兴的是,近几年来,家乡的一些孩子们,1995年后出生的,有些开始注意到我写故乡的文章。眼界和识见也令人欣慰和刮目相看。其中有一个叫王萌萌的在校大学生写了一篇文章,谈了对我及我写故乡文章的看法。她说:“有一个南沟(我们莲花谷小队隶属于南沟大队)的同学告诉过我,他们村的人并不怎么喜欢杨献平。因为他将他们的生活呈现在光天化日之下,向人展览了他们的隐讳,(甚至)造了他们的‘谣’。人们面上敬他赞他,心里却有些怕他。这对一个热爱故乡的作家来说是十分痛苦的。他热情地歌颂着自己的村庄,用自己最美的文字最真的魂写下了一页页乡村掺杂着血泪的历史,然而他的故乡并不感激他,反而在精神上驱逐着他,使他的灵魂和身心一俱游荡在故乡之外,像一个再也找不到母亲臂膀的孩童般漂泊。”

每读至此,不由潸然泪下。但要声明的是,本书内容均为虚构,与具体乡域和人无关。无须对号入座。

同类推荐
  • 席卷长江

    席卷长江

    改朝换代参与者的最后报告,国共交锋亲历者的往事回忆,时代剧变见证者的战地写真……共和国军史丰碑上镌刻的经典战事!《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席卷长江》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席卷长江》由桂恒彬所著,讲述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粉碎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企图“划江而治”的妄想,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 敦煌与丝绸之路经典名胜故事

    敦煌与丝绸之路经典名胜故事

    丝绸之路是一首古老的歌,是一首浪漫的诗,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路。随着我国开发大西部的号角吹响,必然会带来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守脑如玉

    守脑如玉

    咪蒙,被彭浩翔评价为最幽默的年轻作家。她能把一切正经的题材写得不正经,她能在一切真善美中解读出恶趣味,她能把一切高雅化成庸俗。本书内容分为八个部分:爱情、亲子、剧评、书评、影评、历史、妇道、怪癖。请相信,这是一本正经的黄书,最佳厕所读物,旨在颠覆、瞎掰、扯淡、有趣、好玩。
  • 有些高峰要留给仰望

    有些高峰要留给仰望

    本书会让读者意识到,我们辛辛苦苦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不是为了每天看到那些不美好而伤心的。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哭够了,而且我们谁也不能活着回去,所以,不要把时间都用来低落了,去相信、去孤单、去爱去恨、去闯去梦。你一定要相信,只要努力去爱,努力奔跑,世界就在眼前。
热门推荐
  • 人脉课:人脉就是命脉 人脉就是财富

    人脉课:人脉就是命脉 人脉就是财富

    渴望财富是人类的一种正常心理。假如你希望变为有钱人,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那么你千万不要错过这堂“人脉课”。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去积累财富,创造财富,找到属于自己的人脉财富圈!
  • 乱世血皇

    乱世血皇

    他是被人贩残害的孤儿,他是身残志坚的养子,他更是值得托付的男人!原本恢复平静的生活,却因为一次宴会完全改变!曾经的仇人仍旧是那阴险的模样,还想要将他彻底废掉!温馨的家庭,美女的倾心,还有难得的被大家认同……不,这一切绝对不会这样完结!神秘的石头,诡异的觉醒者,又将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新生?
  • 重生蜕变:女王欲戴皇冠

    重生蜕变:女王欲戴皇冠

    墨一辰看着眼前体型肥重的平凡女孩,伸手含笑道:"我是墨一辰,张老师很看重你。"面对男神,尽管范筱熙心里紧张,但依旧从容淡笑道:"我是范筱熙,恩师也很看重你。"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他是高冷霸道总裁,更是金融奇才。而她却是受人嘲讽的肥宅。重生后范筱熙重拾自信,决心成为白富美。她不屑于所谓的嫁入豪门,她坚信寒门出贵子,今生她自己便是豪门。拥有天赐异能的她,通过努力最终登顶巅峰。与之高不可攀的墨一辰比肩。谁说女子不如男……
  • 此瞭凶残

    此瞭凶残

    有心为善善不赏,无心为恶恶不罚。满盈恶贯何时报,业火灼骨月上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帝王绝宠逗逼萌后

    帝王绝宠逗逼萌后

    某男“不小心”遇见某女后,便恋恋不忘了,于是某男写了一首诗送给她:一眼缘定今生人,见眉一秀笑倾城,钟爱今世一人心,情伴佳人永不悔。某女看了后,回了四字:你有病吧很多年后,某男说“余生三目标,有酒有肉有你。若不能得兼,我便舍酒舍肉,只要你。”某女感慨道,“早知道我会这么的爱你,就不去认识你了。”某男一把将某女搂在怀里,“就算你不去认识我,我也会去认识你的,因为你是我的。”时隔多年,旧情如故,恋你如初。(宠文,1V1,男女主身心干净)
  • 我能借钱不用还

    我能借钱不用还

    系统觉醒的时代,吴凌被借钱不用还系统砸中。“什么?你让我还钱?不怕遭报应么?”发家致富全靠借,慢慢走上人生巅峰。全世界都要借给我钱,我好忧伤。
  • 一生逍遥之逍遥时空帝

    一生逍遥之逍遥时空帝

    一生逍遥,一生萧瑶!瑶儿,虽然你是最高级的封号时空帝。但是,我,姬玄,一定会用生生世世来守候你,还有属于我们的爱情!萧瑶,我爱你,生生世世!我愿我们:一生逍遥!
  • 将军大人本宫求虐

    将军大人本宫求虐

    傲娇太子:“小叶子,本宫伺候您更衣。”更傲娇的小叶子;“滚”傲娇太子:“小叶子,你瞧这万里无人,我们是不是该做点该做的事,”更傲娇的小叶子;“滚”傲娇太子:"小叶子,我可以当你的将军夫人吗“更傲娇的小叶子:“你是男的”傲娇太子:“没事,你是女的就好。”更傲娇的小叶子:“。。。。”
  • 神圣纷争

    神圣纷争

    他的邪恶乃是一个传奇,一场叛乱毁灭了他完美的人生,曾经的完美天才已经死去,只留下了极端冷酷的化身,发誓要毁灭所有号称正义的东西!但他并非一直都是如此新书等级灵者灵将灵帅灵尊灵王灵皇灵帝灵圣八个大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