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868000000003

第3章 如何“让爱变现”

思考16 王健林给我们什么启迪?

2017年的夏天太过炎热,以致我们几乎都失去了关注大事小情的兴趣。但是围绕王健林的几件事,还是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先是贱卖万达广场,后是脱身房地产。对此,万达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轻资产”。但万能的网友不依不饶,甚至有人怀疑王健林摊上了大事,准备跑路。不管是轻资产还是准备跑路,局外人无从知道其中真相。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这就是:王健林需要钱,比我们还需要钱。于是,他急着要做的就是——变现。

变现,经济学的解释是,将非现金的资源、证券转变成真金白银。其实,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存在变现的问题,如我们特别强调的教师对学生的爱。

教育的真谛在于爱。对广大教师来说,这几乎就是一个常识。我相信,这句话不仅存在于教师的开学计划、论文课题中,也一定存在于教师的脑海中。问题在于,为什么学生常常感受不到教师的爱,有时甚至事与愿违?或许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的爱还缺少变现的能力,即转变成学生可感知、可接受、有变化的具体收获的能力。

比如,我们上小学时,教师常常要求每个学生把手背在后面听课,认为这能培养好习惯,加强纪律性。后来,有人质疑这是不是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抑制了学生的个性。近年来,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不断推行,从当初所有学生正襟危坐又转变为五六个学生围桌而坐,目的是方便讨论交流。但是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重视。在当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座位排列方式中,常常有几个学生面向黑板而坐,也一定有几个学生侧向而坐,长此以往,对正在长身体的学生真的好吗?推行新的学习模式,本质上是对学生深沉的爱,可是这样的爱,如果以损害学生健康为代价,我们真的需要吗?真的不需要改进吗?

爱从来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口号,只需要点点滴滴尊重科学的行动。王健林或许想不到,他的轻资产变现行为给我们做教育、带学生的人,也带来一个正能量的启迪:让爱变现!

思考17 留一把椅子给“老虎”

有一位小学生,人虽长得高高大大,但有些先天智障,还有多动症,同学们都不喊他的名字,而是称他为“老虎”。之所以这样称呼,一是因为“老虎”个子大,动不动就会伸出拳头,在别的同学面前比画,以显示力量,吓唬人;二是因为“老虎”“胆子大”,常常上课期间就溜出教室,在校园里闲逛,甚至会跑到正在开会的校长办公室里坐下来,愣愣地看着校长和老师开会。

“老虎”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其实是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但奇怪的是,他特别佩服自己的班主任。因为班主任从不对他发火,总是比妈妈还要有耐心。最极端的一个案例是,在六年级毕业考试时,“老虎”怎么也不服从对调交流的外校老师的监考,几度要溜出考场。最后是教育局领导亲自批准,由校长打电话请正在家休假的班主任赶到考场,三个监考老师共同完成毕业考试的监考任务,也使得“老虎”安安静静地完成考试。

这是我2015年7月在徐州新沂市主持班主任论坛时听来的故事。很遗憾的是,我一下子想不起来那个班主任的名字了。但这个学校的名字我永远记得,就是新沂市实验小学。

记得我当时跟班主任老师对话时,说过一句话:“一所学校的伟大,也许并不在于要把‘老虎’培养成多么优秀的大学生,而在于在校长的办公室里,总是为‘老虎’留一把椅子。”令人感动和钦佩的是,当时这位班主任老师说:“我们校长确实为‘老虎’留了一把椅子。”

留一把椅子给“老虎”,其实更多的是留给教育自身,留下的是公平、尊重、包容……

思考18 摘掉假睫毛之后的“爱情”……

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进入讲颜值、拼脸的时代。一个确凿的证据是,化妆术、整容术正从当初特殊情况下不得已的行为,转变为越来越多人的日常消费。

无意间看到三张网络搞笑图片,第一张是新郎满怀喜悦、得意地看着身边美丽的新娘;第二张是新郎满怀诧异地看着正在摘下假睫毛的新娘;第三张是新郎悲催、绝望地看着摘下假睫毛的新娘。一对小小的假睫毛,成了对当下拼脸时代爱情的莫大讽刺。

图片虽然夸张,搞笑也只是片刻欢愉,但由此带来的思考却值得我们关注。我们不妨站在新郎的角度,想象一下他遇到带假睫毛的新娘之后的选择:要么一跺脚,就此拜拜;要么忍气吞声,接受现实,转变态度,好好和“她”过日子。尽管现在离婚率暴涨,恋人之间分手更是家常便饭,但我还是选择相信,现实永远比情绪更复杂,一定有不少人选择原谅、接受和转变……

说到教育中的爱,我们恐怕必须清醒地扪心自问:我们对学生的爱是否也带着假睫毛?这样的爱,能否变现为学生的成长?

从另一个角度看,既然生活中我们能够对自己和爱人的缺点与不足选择原谅和接受,那么在教育中,为什么不能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何况成人的缺点和不足基本上已经是定型了的,而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尚未定型,有时换一种视角,或许根本谈不上缺点与不足……

摘下新娘的假睫毛,考验的是夫妻之间继续生活乃至幸福生活的勇气和智慧。摘下教育的假睫毛,考验的是让真正的爱生长、传递和变现的态度和能力!

思考19 画蚂蚁的孩子

记得刚到教科所工作时,我第一次到幼儿园听课学习,是后巷幼儿园的一节大班美工游戏课——画蚂蚁。教师先行展示趣味蚂蚁图,让儿童了解相关结构特点。接着,鼓励儿童把喜欢的蚂蚁画出来。于是,他们立即分组活动起来。我忽然发现一个瘦小的孩子行动特别迅速,神情特别专注,让人看了内心充满欣慰。同时,我又看到这个孩子对面还坐着一个小胖子,他却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显得漫不经心,时而左顾右盼,偶尔画几笔。当时我心里暗忖,这个孩子需要帮助,并暗自替教师着急:怎么没有及时发现课堂中的这个微妙的细节呢?

……

不一会儿,孩子们完成画作,教师将每个孩子的作品贴在教室边的白板上,和他们进行有趣的点评互动……

下课了,我请两位小朋友等一会儿,进行了以下对话:

我:(对着瘦一点的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呀?(自感充满亲切)

生:陈×琪。

我:你的画呢?

该生手一指,一张纸上画了四只蚂蚁,验证了我当时的判断,真是聪明的孩子!

我:(转向小胖子)你呢?叫什么呀?(亲切中多了一丝宽容,意味着对他的期望值的调低。)

生:袁×琪。

我:你的画呢?(其实心里已有答案,只是为了等一会儿提醒旁边的教师注意儿童之间的差异。)

该儿童手一指,一张纸上只画了一只蚂蚁,而且和他本人一样胖嘟嘟的。这果然证明了我的预判。在小小的暗自得意中,我突然发现左上角还有一个圆。我以为是没画完的蚂蚁……

我:(继续追问)这是什么?

生:太阳。

我顿感惊愕,同时一丝惭愧袭上心头……

我们习惯于表扬反应灵敏、行动快速的孩子,认为他们聪明,也往往认为那种动作不够敏捷、反应不够快捷的孩子不够聪明。可是谁能告诉我,一个一口气画四只蚂蚁的孩子,一定比只画了一只蚂蚁在晒太阳的孩子更聪明?

爱孩子,不是说在口中的理论,挂在脸上的微笑,而是走进孩子真实内心的发现!

有时候,我们真的要向孩子学习怎么爱他们……

思考20 换个角度看“优势”

有A、B两所学校,A校地处城中,地段好,生源好,教师好,家长好,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每年都是择校大热门。B校地处城郊,生源、教师流失严重,家长资源更是乏善可陈。两校的优势对比显而易见,而且落差极大。记得有一次,与B校校长聊天,说到社会资源的欠缺,他感叹自己的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子女”,家长中更是“一个科长都没有”。

“一个科长都没有”,不理解的人听上去或许会以为校长太功利,但它却道尽现实中的办学困境,以及困境中不懈努力着的人的内心苍凉。

但是再困难,学校还要办下去,再心塞,孩子也不能耽误。所以,在与校长的后续研讨中,我们发现,所谓学校和学生的优势其实是相较而言的。从学生角度看,其实取决于评价标准而有不同的优势判断。如果单纯从学生的平均学习条件、基础看,无疑A校优势明显;如果换一把尺子,看学生在家做饭、劳动的次数和能力,很可能B校拔得头筹。而从家长角度看,家长素质高对学生学习有较大的支持力度,但“一个科长都没有”的学校,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度、依靠度或许更强。

所以,教育发展其实充满辩证法,没有永远的办学优势,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办学劣势。说到底,还在于我们认清现实,扬长避短,实现精准和个性化的发展。

这样说绝不是无视现实中学校之间的落差,也绝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空谈。我们所想表达的不过是:学校条件有优劣,但有爱就一定有出路……

思考21 开学“三事”

又到开学时节。经过一个暑假,校园有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年级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功能区域进行了新的划分……不要说刚入学的新生、刚入职的新教师,即使已在学校学习、生活了好多年的学生和教师,也有点儿找不到北。但是,不同学校对师生开学过程中的要求、表现及其背后的理念、主张,却略有不同:

有的学校和教师主张“少让学生干事”。理由是,反正学校的很多劳动已经社会化,与其让学生装模作样、蜻蜓点水地干一点活,倒不如省出更多时间来学习。

有的学校和教师主张“让学生勤干事”。理由是,劳动本来就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习惯的现实途径。更何况绝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基本上不做事。

区别于以上两种,有的学校和教师却主张“让学生的开学变成一段故事”。理由是,既然开学劳动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就必须以课程建构的视角对待开学过程的一系列工作。比如,贵州思南塘头小学倡导开学游学课程,开展“开学三日游”,让学生以旅游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开学之初的种种任务。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青岛市山东路小学,他们开发了一种“开学通行证”制度,通过以大带小的混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完成开学的种种任务。这种“开学三日游”“开学通行证”的实施,实际上是让学生以实际行动经历并体验一段属于自己的“开学故事”。

不同学校,开学有“三事”。第一种是“让学生少干事”,不能说对孩子没有爱心,也不能说对学校紧张的教学实际没有现实的考量,只是显得目光还不够长远。第二种是“让学生勤干事”,这是一所优秀学校必备的优良传统,只是问题在于,它仅仅把开学当成各种活动的简单叠加。如此看来,或许只有第三种“讲故事”的开学,才真正体现出时时处处皆是教育资源、学习背景和成长平台的理念。

从“少干事”到“勤干事”再到“讲故事”,仿佛并不起眼的开学“三事”,恰恰从根本上体现了对学生成长的更加深沉的关爱。

思考22 你以为你理解的就是你所理解的?

毫无疑问,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一种相当微妙的心理活动。但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

斯坦福大学的斯科特·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教授曾会同国内有关专家,专门比较研究了东、中、西部0—3岁儿童的智力发育情况,结果发现,西部甘肃等地的儿童IQ值与东部江苏等地同龄组儿童相比差距惊人。其根本原因不是人体脑部结构存在差异,很大程度上与不同地区儿童的平时营养有关。于是,他们在西部地区发起“一个鸡蛋”的活动,即给试验地区的儿童每天赠送一个鸡蛋。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儿童的IQ值提高很快,不同区域之间的落差开始趋平……

无独有偶。几年前,我曾经见到几位家长就不足月龄儿童提前入园问题与某幼儿园园长交涉,理由是自己的孩子聪明活泼,智力发展跟大月龄的孩子不相上下,为什么不可以提前上小班?园长没有立即拒绝,而是请家长观察一个现象:为什么不少幼儿园、小学低年段的儿童喜欢汤泡饭?同时提醒,这不只是一个习惯问题,首先是一个孩子的咀嚼功能开发不完善的问题。由此推广,虽然表面上不同月龄的儿童在智力表现、情感表现上看不出什么差别,但实际上,从手的握力到脚的行走都有明显的不同……

一席话说得家长心悦诚服,放弃提前上小班的要求,高高兴兴去小小班报了名。此事对作为旁观者的我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习惯于将学生学习不好归咎于不聪明,将他们的种种“不听话”行为归咎于德育工作不到位,就是没有冷静想一想,这可能与学生的体质有关。想到这一点,我们对学生是否多了一层理解,教育教学活动是否就多了更精确的针对性……

学生的成长充满各种可能性,套用一句网络俏皮话:你以为你理解的就是你所理解的?

思考23 做个“懒”教师

这两件事都是我亲身经历的。

两位同事平时关系很好,但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却各有主见。A的孩子从小就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事小事都由大人代劳,所以直到上初一,连鞋带都不需要自己系。而B的孩子从小都是同事自己带,加上他们夫妻本身工作很忙很累,所以上一年级的时候,孩子就可以在周末的早上下楼,为爸爸妈妈买油条豆浆,而到了初中,就已经能够为家人展示厨艺,烧几个拿手好菜……这样的案例,生活中几乎比比皆是,充分证明老祖宗的一句话:懒妈儿勤快。

养儿育女如此,教书育人何尝不是如此?我刚工作时是在一所农村高中做班主任。一次,我受学校指派去外地参加学习培训一星期。临行前,我们召开了班委会,将班级管理的重任托付给几位班干部。同时又实在放心不下,悄悄请几位科任教师暗地里密切地关注班级动态。让人欣慰的是,这一个星期全班平安无事。更令人感动的是,我回到学校后,值日校长告诉了我他的一个发现。有一天已经放学很久了,其他班级都已打扫完卫生,关上了教室的门,只有我班的教室依然灯火通明。走近一看,全班学生一个都没走。班长正在主持召开一场全班同学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会议,主题是如何在班主任不在的日子里不给我们高一(1)班抹黑……

这是发生在1992年秋天一所农村高中普通班的真实故事。学生虽然来自最普通的家庭,却因为自觉担当了使命,在班主任老师不在的日子里,展现了自主管理、自觉管理的生动画面。如果不是校长偶然发现,这样精彩的画面可能就永远湮没在校园的人来人往、春去秋来中了……

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些学生有的成了领导,有的做了老板,还有的当起了老师。每每说起往事,我们每个人都觉得特别幸福。尤其是对我而言,启迪尤为深刻:做个“懒”教师,让学生自主生长。

思考24 从“对付”作业到“看待”人

有学习就要有训练,要深度学习就要有巩固、检测。所以,小至小学低年级,大至高中生、大学生,大概都必须做作业。

但是布置了作业就得收,收上了作业就得改。于是,教师的劳动就超越了一般的8小时工作量,常常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精力。

麻烦的是,一个班总有一些人布置了作业就是不完成,也总有一些人不是抄就是乱写一气。

于是,学校各部门行动起来,在班主任的协调下,科任教师和家长配合起来,见招拆招,纷纷拿出应对之策:一是正面教育,从讲诚信、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警醒那些“顽固分子”“悬崖勒马”;二是动之以情,从学习心理角度暗示学生“感恩回报”;三是技术干预,强调即时作业、小组检查,甚至以考代练;四是适度惩戒,要么罚抄若干遍,要么喊家长,要么要求回家拿。凡此种种,都是警告“顽固分子”“回头是岸”……

一边是职责所系必须布置、收发、批改作业,一边是现实所困必须“对付”的拖、抄、糊弄,书声琅琅的校园里,不得已时常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作为“老鼠”的“顽固分子”,未免过于难堪,作为“猫”的教师更是苦不堪言。学海无涯,苦海无边,这样的“对付”与“游戏”,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但是,一次偶然与已是资深高中教师的学生的一通微信,给了我很深的启发:

——忙什么呢?

——改作业,想事情。

——想什么?

——一些人抄作业,一些人不交作业;一些学生宁可抄作业,也要交作业;一些学生宁可不交作业,也不抄作业……

一些学生宁可抄,也要交;一些学生宁可不交,也不抄。虽不无自嘲、调侃的成分,言语中更满怀诸多苦涩。但是,它无意中却给了我们思考问题的另一种思路:

抄作业、不交作业当然是一种不好的学习习惯,但“抄”与“不交”的背后,却有不一样的原因、不一样的表现。有的未必就是学生“坏”,很有可能是身体、家庭等客观原因,以及教师的原因,甚至还有可能源于那位教师提到的学生个性中的“正能量”:拒绝抄与及时交。

区区一份作业,所代表的不只是答案、书写、时效……越过这些外显因素,背后是远比这些外显因素更复杂、更多元的人。

饭要一口一口吃,问题不会在一个早晨都解决。“对付”作业的“猫鼠游戏”,还会继续下去。但是在“对付”作业的同时,要更多地走向“看待”人,或许事情会变得更好一些。

思考25 应“战”

几个朋友小聚,谈到孩子填报的高考志愿。有个医生朋友说,他宁可让孩子做教师,也不愿让他做医生,理由是医生天天遇到的是愁眉苦脸的病人,而教师天天面对的是活泼阳光的未来。席间,立即有几个教师朋友表示反对,有的从专业化角度指出医生比教师更“吃香”,有的从工作成效的角度指出教师教育成果的显现要比药到病除的医生慢得多、复杂得多。虽说要静待花开,可是一个人一生到底有多少时间经得起等待……真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时,一位小学Y老师说:也许我们这样的讨论都有一个先天的缺陷,这就是信息不对称。我们羡慕医生的高收入、回报快,却忘记了他们必须面对更为糟糕的医患关系;不少人羡慕教师有假期,面对的都是成长中的阳光儿童,却没有看到教师的劳神费力,更没有看到阳光儿童的成长路上,仍然有很多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的人和事。

接着,她讲了两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故事一:刚开学不久,一(l)班就发生了几件大事,出了一个“名人”。有个学生自由度太大,动不动就打人,把周围的同学都“欺负”遍了。有教师教育他,他也会举起拳头。他说,他每天都会与妈妈打几架。遇到这样的学生,不少教师、同学都避而远之,甚至庆幸自己班上没有遇到这样的“奇葩”。

故事二:有一天下午,她巡课来到四(1)班,只看见一个男生哭得稀里哗啦,一边哭还一边跟旁边的教师和同学争辩:“我没有!我没有!”小样儿,还真的一副受了委屈、楚楚可怜的模样。原来,上课的时候,很多同学看到他故意扔餐巾纸团,他就是不承认,不惜以泪自证清白。

故事讲到这里,刚才嘈杂的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做教师的朋友,因为这样的事司空见惯,陷入沉思;其他行业的朋友,也因为这样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现实,而对教师职业的苦、难、烦有了新的体认。不过,短暂的沉默之后,大家不无急切地问那位朋友:“你是怎么处理的?”

Y老师的答案很简单。对第一个孩子,在他张牙舞爪、众人回避的时候,她一下冲了上去,抓住他的手,同时忍住学生抓破她手臂的疼痛。后来,学生安静下来,说:“老师你的力气很大……”

对第二个学生,她把他带到办公室,只说了一句话:“也许你没有扔,但纸团是怎么从你的桌上飞到地上的呢?”学生说自己没有用手“扔”,是用书拍打纸团飞出去的,并反复强调这不是“扔”。

……

故事讲到此,聚会也正好结束,但对问题的思考远未结束。教师的教学生涯会遭遇、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更是充满各种变数和风险。因家庭、个性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师生关系并不总是如电视剧般处于和谐、阳光的氛围中,常常充满冲突与挑战。第一个学生是以“示威”的方式来挑战,以此在教师那里寻找满足自我的“底线”;第二个学生则是以“示弱”的方式来挑战,以此掩饰自己的错误,“保护”自己的“安全”。

面对第一种挑战,Y老师没有选择回避,更没有被教师应当“温暖”“和蔼”的教条桎梏住,而是旗帜鲜明地以适度的力量表明教育的原则。后来,她说爱学生不只是有微笑,讲原则本身也是对学生的爱。

面对第二种挑战,Y老师则选择了更为智慧的“妥协”。先退一步,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所坚持的“扔”和用书拍打的“飞”是不一样的,即使学生可能是在强词夺理,也会首先赢得他的尊重和信任。接着,再进一步指出“飞”的本质还是“扔”,眼泪并不能掩盖自己的错误。后来,Y老师说,这样做不仅解决了师生冲突,还取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就是加深学生对“扔”和“飞”两个词的理解……

每个医生都愿意遇到配合的病人,每个教师都希望遇到阳光、快乐、听话的好学生。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会遭遇来自不同学生形形色色的挑战。用原则敢于应“战”,用智慧善于应“战”,这样的应“战”,不只是为了教师专业发展,更不是为了战胜好斗、爱哭的学生,重要的是,为了将教师的职业价值和无私的爱,浇灌在每个学生的心田,每个学生的成长之路上。

思考26 莫云教师痴

苦吟派诗人贾岛留给我们最深的记忆,大概除了“僧推/敲月下门”外,就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叹。当然这是诗人追求词句准确或者诗词意境而苦苦寻觅、自加压力的夸张写照,用曹雪芹的话说就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诗人的“两句三年得”,总会成为佳话。如果学生学习也有人“两句三年得”,恐怕就要轮到教师滔滔“双泪流”了。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无效学习时间,就成为时下各种高效课堂模式津津乐道甚至自我夸耀的话题之一。

但是,有些人的学习真的不能以时间的快慢来计量。

以下是连云港海州培智学校庄老师在一次座谈会上发言的简要记录:

我教过一个自闭症学生Z。他被医生确诊为认知能力低下,语言单一,行为刻板,脾气急躁,有一定的攻击行为。这个学生到学校来已经年纪较大,大概12岁,妈妈全职陪同。我每天上午、下午各给他一对一辅导30分钟。在启蒙阶段,认识数字“1”。

第一步,我先出示“1”的教具模型,让他触摸,感知“1”的形状,同时教他发音“1”。反复练习,直到他可以和我一起说“1”。

第二步,我请他把“1”拿给我。我发出口令“1”,右手指到“1”,左手伸出表示给我。反复练习,他可以把“1”拿给我。

第三步,出示阿拉伯数字“1”的图片,请他把数字图片和教具模型“1”配对,产生知识迁移。

第四步,指导他把数字图片“1”从两张图片中找出来,并说出“1”。

第五步,指导他拿一个玩具摆在数字卡片“1”上,指导他说“一个××”。

第六步,反复指导他取一个物品,并说出“一个××”。

第七步,指导他看我出示数字“1”,并取出一个物品。

在逐渐深入的学习和反复的练习中,我采用很多方法。比如,在教学中穿插儿歌游戏和他做拍手互动,不停地调整他的情绪,应对他突然爆发的攻击性行为,等等。有时候,两个胳膊都被他抓肿了。可是,一个月下来,他还是不认识“1”。

我当时坐在他对面,真的有点挫败,眼泪忍不住流下来。我想,这个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怎么教都学不会,都记不住!

静下来之后,我想,既然他都来了,不管怎样,我还是要好好教他。于是,继续坚持变换方式,努力创设情境……只为了教他认好、记好、用好“1”。

一晃又半个月过去了。Z总算认识了“1”,基本学会了“1”的用法,并且还会伸出食指告诉我,这是“1”……

但是,这样的学习成效是不是可持续的呢?我心里还是不太有底。正好有一次,我出差培训了几天,刚到校园,Z一看到我,就立刻冲过来把我抱住,非常开心地向我伸出一根手指。我心里一阵温暖,他终于学会了“1”!而且,他终于记得我、认识我了!对于自闭症的学生来说,学会一个知识太难,记住一个人并深切地寄予信任更难。我的眼泪几乎又要流下来。我知道,这是幸福的眼泪,骄傲的眼泪。一个半月的付出没有白费。而这,不就是最好的开始吗?

……

记得那次座谈会的参加者绝大多数来自普通教育口的校长、教师。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庄老师讲完她的经历后,大家并没有立刻给予热烈的掌声,而是有那么一小会儿,会场陷入短暂的沉默。这是最难能可贵的沉默,是最催人反思的沉默。沉默里,有对言说者由衷的敬重,有对自身使命与实践深切的追问……

一个半月,一个“1”,这不是诗人遣词造句的风流佳话,也不是高成本、低回报的经济计算。这是真真切切的教学生活,是真真切切变现到一个学生身上的爱。

枯燥难免,烦恼亦难免。但是怀揣爱心,肩负信任与期待的教师,只会轻轻地对自己说声“好好教他”,也许会无意间哼起一句歌词:爱了就爱了……

莫云教师痴,自有其中味。

思考27 爱给谁看?笑在何时?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贵阳一所小学流出来的一张照片引发了一阵并未引起多大轰动的议论:全体教师穿戴一致,列队门口,向每一位进校学生鞠躬如仪,学生再鞠躬回礼。校方的解释是,通过仪式,强化师德形象,密切师生关系,同时将“八礼四仪”教育落到实处。这正是贵州国学教育进课堂的一个缩影。对此,赞之者大有人在,认为这是学校服务理念和师德建设创新的具体体现。弹之者也不乏其人,认为这不过是吸引眼球、做做样子的“爱心秀”。

超越对错是非,我们宁可认同校方的出发点是认真的,动机是纯正的。而且,在这日益多元化、个人化的网络时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正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很难建立起“道德法庭”判定一个很难界定的爱心行为和德育理念。但是话又说回来,凡事总得看主流。有时候,在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下,回到常识恐怕是拉近鸿沟、寻找共识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为此,我们不妨试着回答几个问题。比如,表示尊重学生的礼仪除了鞠躬还有其他的吗?这种鞠躬礼就是“八礼四仪”的礼仪,或者是人们所理解的国学“正统”吗?教师平时都穿照片中的衣服上课吗?……当然,问题还有很多。常识一点点回归,真理也就一点点接近!事实上,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礼仪,这样的爱,即使出发点再认真,终不是给教师、学生看的,很大可能是给领导、社会看的。再看看现在许多学校在搞大型活动时,大多会挑选一些面容姣好的女孩,穿着旗袍,佩着绶带,笑不露齿,动手如仪,款款而行……这真的是学生的体验式教育吗?又是给谁看的呢?

再从礼仪活动回到课堂学习。所有的领导、专家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用微笑面对学生”。这当然是正确的。当学生苦恼的时候,教师的一个微笑或许就能扫除他们心里的阴霾;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的一个微笑或许就能鼓励他们继续攻关。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不只是知识,更不只是教师的微笑,而是生活,是人生的全部体验。教师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正是学生了解和体验全部生活滋味的有效路径。单一的微笑,甚至为笑而笑,有时候不仅不能帮助学生了解教师的内心,反而会拉大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只有与学生真正拥有同一种心跳,同一个表情,才会真正走进学生,在师生间激发出真正会心的、幸福的微笑。所以,请相信学生的判断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不以你微笑的程度为标准,而恰恰以满足他成长的需要为前提。教学生涯需要笑,可未必总是需要笑,更不需要装出来、堆出来的笑。

爱给谁看?笑在何时?貌似这是小问题,却关联着教育和教师的大格局。还是那句话:常识一点点回归,真理就一点点接近!

思考28 表扬的成本

大概人之为人,就没有不喜欢被鼓励、被表扬的。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对感性思维相对发达的中小学生,他们更需要通过具体、及时、真诚的表扬,激励学习的自信心,强化成长的动力源。为此,无论是专家,还是局长、校长,甚或家长,无不要求一线教师多表扬、多鼓励学生。因为对教师而言,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鼓励的微笑,是很容易做到的。

表扬学生理所当然,需不需要成本值得商榷。

首先,就表扬本身而言,表面上看,表情与语言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什么时机表扬,表扬什么内容,表扬后的跟进措施如何,以点带面的影响力如何评估……所有这些,无不需要教师及时作出判断与选择。为此,看似随机的表扬,其实是教师自身专业积淀的综合反映。这样看来,计算表扬的成本,不能只算单次的身心付出,要看整体的生涯付出。就好像计算上大学的成本不能只算高三一年,而要计算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这应该是同一道理。人们夸奖演员常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表扬又何尝不是如此?

其次,就表扬的后续反应来看,教师往往要付出更多。扬中市外国语小学的耿老师讲过一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

早上在楼梯上遇见了方同学,这是一个作业拖拉大王。但是他今天却用他独特的大嗓门告诉我,他第一个交的是语文作业。我知道,这大概是因为他昨天的默写又得了全班最后一名。但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说:“大概你以前不喜欢耿老师,所以不交语文作业。从今天开始,你是不是有一点喜欢耿老师了呀?”他不说话,就是继续“傻笑”着。但是第二天早上,他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不仅交上了作业,还给我看他写的一首诗:“风,你是什么/我看不见你/但你让我们凉爽起来/一定是你轻轻地走过”。

我大声赞叹道:“这是绝对的原创啊!”虽然这首小诗有点前言不搭后语,但我还是告诉方同学:“老师最喜欢最后一句,‘一定是你轻轻地走过’,仿佛真的有微风轻轻拂过,沁人心脾。我给他加了十颗星,并请他在班上朗诵。不过,这下麻烦了。后来连续很多天,只要他一看见我,就会取个小本子,让我看他写的诗……”

在这个故事里,教师的表扬触动了学生发展的心弦,但学生发展的兴趣,客观上又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挑战。从这一点上说,表扬是有成本的,而且有较大的成本。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是教师自找苦吃,尽管这个苦吃起来是甜的。

再次,从表扬的后果看,恐怕正负两方面都有。适度适切的表扬,往往带给学生正向的激励,前述耿老师的故事可算是“甜蜜的烦恼”。但是我们千万别忘了,当年的方仲永少有才名,后沦为庸才,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被表扬太多、夸得太滥导致的……

表扬学生,鼓励学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师爱的基本体现。但是表扬也有成本,爱更需要付出代价。付出成本的表扬,付出代价的爱,往往才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

思考29 一只调羹,一面镜子

午餐时间差不多快结束了。五(1)班依然传来值餐教师略带犀利的喊声:“方××,你是吃饭还是数星星啊?!”原来方同学的吃饭拖延症又犯了。任凭其他同学已经吃完了饭开始收拾桌子,任凭值餐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他就是不紧不慢,把一粒粒米饭当作敌人,嘴里还不停地自言自语,叽里咕噜,也许是在表达不愿吃饭的委屈,也许是在低声向值餐教师表达抗议。

就在这时,担任年级总值的耿老师走了进来。她和方同学已是“老对手”了。只见她带着微笑无声地走到方同学身边,拿起他的调羹,舀了一勺米饭,轻轻地用右手抚摸着小方的头,作出要喂他吃饭的架势。说时迟,那时快,方同学立刻用右手来抢调羹,并用左手捂住嘴巴,生怕耿老师把饭喂进去,同时含糊不清地说:“我自己吃,我自己吃。”只见方同学接过调羹,把所有的菜和饭拌在一起,然后用力挖起满满的一勺,努力地往嘴里狠狠一塞,两个腮帮子立刻鼓了起来。耿老师看着他一边翻眼睛,一边伸长脖子,一副难以下咽的模样,又好气又好笑,便递给他一碗汤。方同学接过汤喝了一大口,咕噜一声,仇人一样的午饭全部落到肚子里……

这小小的一件事,引发了耿老师深入的思考。在后来的教学随笔中,她写下如下内容:

看见小方,我想起这几年接触过的有着特殊吃饭嗜好的学生。有的学生光吃饭不吃菜,只要弄点汤泡泡米饭,就可以吃几碗;有的学生,一开饭就拼命喝汤;有的只要吃起蔬菜,就仿佛要他的命;有的遇见喜欢的猛吃,不喜欢的一点不吃……如果一个人连饭都不能好好吃,还怎能专心做事、健康成长呢?我不禁感到担忧。

一只调羹像一把无声的手枪,“打败”了学生的吃饭拖延症。后来耿老师又告诉我:这些五年级的学生,既是“耍无赖”的高手,又是特要面子的人。如果直接命令他吃饭,就会助长他的“耍无赖”;而如果采用激将法,假装喂他,为了面子,他也就必须吃饭……

听到此处,我满怀感慨和钦佩。真的要好好谢谢耿老师,将学生吃饭当成课题。针对学生的不同吃饭表现,她使出不同的“绝招”。爱学生,爱到吃饭喝汤的细节,爱到对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这不仅是变现了的爱,更是科学的爱,最深沉的爱。

感谢那一只把羹,它不仅是耿老师“对付”学生的“无声武器”,更是教师践行人师诺言的最明亮的镜子……

思考30 幼儿家长会3.0

一次颇具新意、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引发我更为深切的感动和更为深刻的思考。镇江市润州区凤凰家园幼儿园是一所才兴办五年的幼儿园,教师大多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但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创新,办成一所深得家长信任、颇具社区号召力的幼儿园,办成一所坚持《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方向、夯实发展基石的幼儿园,办成一所基于问题引领、善于改革创新的幼儿园。其间付出的努力与汗水令人钦敬,取得的进展与实效令人羡慕。具体到本次家长会的创新,我想除了朱园长介绍的三点初衷外,更在以下四个方面给了我们诸多启发:一是真正有效的家长会,必须针对幼儿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幼儿父母与班任教师,将二者的责任心切实连接起来,二者的发展目光切实交织起来;二是真正有效的家长会,必须回归幼儿成长的基本纲领,努力让《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成为家园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三是真正有效的家长会,必须突出幼儿一日活动的整个流程和基本内容,从活动参与到言语倾听,从餐饮习惯到个性表达,努力让家长既成为沉浸式的培训对象,又成为相互交流促进的学习资源;四是真正有效的家长会,必须聚焦现实的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进而促进教师专业与家长亲子教育水平的共同提升,努力让家长、教师甚至社会,不再成为彼此隔阂的“单面人”,而是成为不断促进幼儿成长的“合伙人”。

从更深层次上说,家校关系从来就是推动学生成长、提升办学水平,甚至建设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大概有了学校、幼儿园,就必须召开家长会。尤其是在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儿童父母自身学历水平提高、家庭社会对儿童成长个性化需求愈加强烈,但各种批评声音又不断涌现的“互联网+”时代,改进家长会的召开形式,优化家长会的实际成效,就更有了必要性与紧迫性。

在我看来,早期的家长会大多停留在教师讲、家长听的“布置性层面”,属于幼儿家长会的1.0版;后来的家长会往往变成家长的批评建议会,逼着幼儿园不得不召开类似说明辩解,甚至不无刻意展示、作秀成分的“应对性层面”的家长会,可看作家长会的2.0版。今天凤凰家园幼儿园所做的有意义的探索、创新,不仅将家长会开成一次隐性培训会,更是开成一次显性研讨会;不仅开成一次教师、家长间的观摩交流会,更是开成一次多主体的学习会;不仅开成一次潜移默化的办园成果展示会,更是开成一次塑造愿景、巩固共识的发展展望会。至于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以及对家园关系、学校与社区关系的融洽作用,是可以确证和确信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次“立体性层面”的家长会,属于家长会提档升级的3.0版。

从幼儿家长会的1.0、2.0版到真正走向3.0版,变化了的是时代,是家长会的立意、设计、形式与成效,不变的是学校与家长的共同责任,是始终基于人、立于心、见于行的对每个幼儿最深切、最根本的爱。年轻的凤凰家园幼儿园,以实际行动推动家长会的变革,更变现了对幼儿成长的爱!

思考31 判断的自信与选择的尊严

场景一:午餐结束了,六(1)班学生纷纷拿出自备的小抹布,小心翼翼地把刚才吃饭时弄脏的桌面擦干净。调皮的男生小L走上讲台,连抽了几张纸来擦拭。这时作为小队长的女生小Y对他说:“你怎么不用抹布?班上的抽纸不是用来抹桌子的。”小L说:“我看到别的同学抽纸了……”小Y继续严肃地说:“你这样不对,我明明看到只有你一个人去抽纸……”

两个人的争吵引起正在值餐的T老师的关注。她朝两个学生看了一眼,又埋头批改起作业来。而争吵随着大多数学生擦拭整理桌面完毕而结束。

场景二:一大早,T老师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原来是小L的母亲。她对T老师直言不讳:“我们小L昨天回家不高兴……”

“为什么?”

“昨天小Y冤枉了我们孩子,你作为值餐教师没有及时干预,是失职。”

对于家长这个明显带有责问和偏袒自己孩子的电话,T老师苦笑不已,但她依然请家长给她一点时间,让自己进一步了解情况。

T老师先询问了其他同学,大家一致认为Y做得对。

T老师问小L:“你回去告诉你妈妈Y同学冤枉你了吗?”

小L答:“我没有。”

“那你妈怎么说是你说的?”

“她猜的。”

……

场景三:T老师与小L的家长通电话:“我向您说明一下我了解到的情况……”

“不必了。不好意思,T老师,是我护子心切,错怪您了……”

……

这不是电视剧本,是发生在一所小学里的真实故事。抛开这件事的其他视角不谈,单就教师与家长关系而言,不知从何时开始,家长成了“常有理”,甚至不讲理。一言不合,稍不如意,就打着孩子的旗号对学校、教师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有的甚至还是无理的要求。还有极端的家长会聚众堵校门,带着孩子变相罢课,以此逼迫教师、学校让步。相较而言,教师和学校成了弱势群体。不少教师和校长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委曲求全,一再让步。家校关系的这种紧张与不信任,最终损害的不只是教师形象,更是学生的成长。

难能可贵的是,T老师面对学生间的小矛盾并没有感觉如临大敌,更没有考虑会不会有家长借题发挥、大做文章。她只是微微一笑,继续做她的事。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吗?这是不在乎家长挑刺吗?不是的。T老师在QQ空间里这样写道:“这两个学生都已不小了,平时关系也不错。与其武断干预,不如把解决矛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交给时间,相信他们一定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对他们是更宝贵的成长经历。”

更可贵的是,面对家长的片面乃至不礼貌的指责,T老师没有惊慌失措,更没有一味退缩,而是努力用事实说话,让家长自明。她继续写道:“哪怕家长提出的是无理要求,也有他的理由。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有判断的自信和选择的尊严。毕竟,教师的专业告诉我,我不是为某个家长教书育人,而是为了学生的成长……”

判断的自信与选择的尊严,是教师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集中体现,更是教师对事业、对学生更负责、更科学的爱。从这个意义上说,T老师不仅给了两个学生一次成长的机会,给了一位母亲一次反思的机会,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让爱变现的样板……

思考32 亲妈为什么不敌老师?

这是小学G老师的一篇随笔,征得本人同意,将部分原文照抄如下:

早读时,我到班上拿作业,孙源(化名)递给我一个小盒子,很是复古、可爱。我猜:“是本子吧?”他憨憨地笑了笑,还吐了吐舌头,不说话。回到办公室,我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支笔和一个记事本。笔是一只小兔子的模样,本子不大不小,正好可以放进我的包包里。我非常喜欢,以为是他妈妈让他带来的。于是,我给她发了个微信表示感谢。哪知道,这礼物竟是孙源在校外得来的奖品。回家后,他喜滋滋地给妈妈看。妈妈也很高兴,以为要送给自己,哪知道小家伙说要送给自己的语文老师!天哪,这是多么大的恩赐啊!孙妈妈有点吃醋地说:“亲妈不敌老师啊!”刹那间,感动满满地充盈了我的整个心田。

下课后,我特意跑去班上向孙源表示感谢,并承诺送给他一个礼物。问他要什么,他又憨憨地笑,最后还是选择了书。

我很享受学生带给我的小礼物,这些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想着孩子在家里尽心尽力地为教师准备礼物,然后来到学校鼓足勇气送到教师手上,得经历多大的犹豫、挣扎!有的时候可能是一颗糖,可能是自己手工做得不太完美的作品,但其中包含着的情意远远超过物品本身的价值。所以,每次收到礼物,我都会表现出十万分的喜欢和感谢,然后找个机会回赠一份礼物。

本子的背面有一段话,我更喜欢: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保持善良,我要像孩子那样善良,用最纯粹的心对待世间万物。

其实,今天一早我还收到了佳艺(化名)的梨子。她说:“老师,我放了一个很甜的梨子在你的桌子上。”现在我还没吃,明天一定要尝尝,并且要告诉她,梨子很甜。总之,学生的心离我越来越近,我真的很开心、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其实很简单。只要用心对待每一颗幼小、单纯的心,就足够了。

读完上面的随笔,我的心情也随着G老师的文字流转而变得舒朗起来,时而轻松微笑,时而陷入沉思。我甚至顾虑,在师德条例严苛、严禁教师收礼的今天,我输入上面的文字,是否真的合适?是否会引起一些网络舆论的热炒?但又转念一想,什么样的条例能禁得住师生间的真爱?什么样的舆论能阻挡教育花朵的生长?

我们这个时代总是走得太快。一些貌似有理的观念、一些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束缚甚至几乎左右了当下的学校和教师。比如,切实加强师德教育,就必须坚决拒绝收受学生和家长的礼品。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是让我们疑惑的是,这样的规定是否也包括G老师随笔中提到的一个学生得奖的本子,或者一个梨、一颗糖?当然,有人会说,学生完全可以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对教师的感情。事实上,这是不尊重学生意志的包办心理。师生之间有意义的小礼物交流,既是情感的自然表达,又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过分强调师德规定而否定师生间的小礼物交流,实在是因噎废食,得不偿失。

抛开这方面的疑惑不谈,回到问题本身,小学生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奖品送给教师?为什么“亲妈不敌老师”?

一是学生感谢教师。没有教师平时的付出,哪有学生哪怕一张纸、一颗糖的回报?收到礼物的快乐,恰恰是对教师辛勤劳动最有说服力的报答。往远处说,对学生而言,拿出的不只是自己心爱的物件,更是一颗懂得感恩的心。这正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养。

二是学生需要被认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了奖,不是将礼品送给妈妈,而是送给了教师。其中的潜台词或许是:老师,你看,我行不行?而教师收下这个特殊的礼物,就意味着对学生的肯定,是无声的鼓励。这个“转手”的礼物,其实成了师生间继续合作共进的契约,又成为家校之间深化心灵沟通的桥梁。两颗真诚的心,一次令孩子妈妈“嫉妒”的“转手”,不经意间让礼物本身的价值实现极大的“增值”。

三是人在潜移默化中成长。学生将最珍贵的奖品赠给教师,是自己纯洁、真诚心意的表达。教师收到这个特殊的本子,不是将其置之一旁,也不是停留在感官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上,而是发现她更喜欢本子上的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说实话,读到这里,我心里油然升起对G老师的敬意,一个能对学生礼物的每个细节都如此在乎的教师,她真的配得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更令人感慨的是,G老师写道:“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其实很简单。只要用心对待每一颗幼小、单纯的心,就足够了。”我想,有了这样的思想和追求的教师,她心中装着的学生就远不止孙源“这一个”,而是她天天、月月、年年遇上的“每一个”。这就是教师在反思中自我激励、自我成长的无形动力。

G老师在随笔中说到幸福,一个在学生心目中“亲妈不敌老师”的教师,固然是幸福的,但更幸福的应该是那些真诚的学生和对他们付出更多心血、寄予厚望的“亲爸”“亲妈”……

思考33 从“不速之客”到“永久居民”

丹阳普善幼儿园是一所交付使用刚满一年的新幼儿园,但是班级规模从去年的3个班一下子扩容为12个班,生源从开始的一百来人扩充为370余人,仿佛不经意间就从一所默默无闻的小字辈一下子成长为百姓热衷的焦点“大热门”。这固然有所在小区入住率提高以及所在区域公办幼教资源紧缺等客观原因,但也与该幼儿园团队自身的努力及其自觉发展、内涵发展密不可分。

何以见得?或许从我听到的一只画眉鸟的故事中就可见端倪。

一早于绵绵秋雨中走进普善幼儿园,在葛祥梅园长的带领下走进宽敞明亮的门厅,一下子被门厅中简洁的装饰吸引住。几根柱子边,包围着真真假假的绿植,屋顶上还有一些树枝造型。我想,这真的是一所注重环境课程建设的幼儿园,将一个家长接送孩子的门厅变成一座小型“童话森林”。完全可以想象,每当幼儿早晨入园、下午离园经过这里时,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新奇与愉悦。这大概就是一种沉浸式学习,一种儿童的生活体验吧。

刚想跟葛园长交流几句,表扬她们做事用心,耳畔忽然传来一阵阵鸟鸣,细听好像是画眉的声音。循声找去,果然在一根柱子的绿植旁挂着一只美丽的鸟笼,里面有两只漂亮的画眉,一浅黄一淡绿,见到人来,顿时活跃,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心头一喜:这门厅,这“童话森林”,因为有了鸟鸣,才更加名副其实,充满灵性。我甚至能想象出早晨孩子雀跃着向小鸟问早、下午雀跃着和小鸟再见的生动画面。继而,我的眉头又微微一皱:刻意地买鸟装饰门厅,会不会禁锢了小鸟的自由,显得不那么自然?葛园长仿佛猜到了我的心理活动,笑着告诉我,这其实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原来有一天,已过了放学时间,保安师傅忽然发现大门边围墙上停了一只画眉鸟,身形漂亮,站在墙头“引吭高歌”,过了差不多半小时也不愿离去。保安师傅猜想这一定是哪一家失散的宠物鸟,就跑去把它捉了下来保护起来,等待失主前来认领。可等了一个多小时,一直没有人来找,直到最后一位值班的王老师离开幼儿园。保安师傅就问王老师这鸟怎么办。王老师说等明天再看看有没有人来找。就这样,一直等到第二天中午,依然没有人来。保安师傅急了,又找到王老师、葛园长问怎么办。大家一合计,既然是只无主的画眉,不如就给它在门厅的“童话森林”里安个家,使这个“森林王国”变得更加名副其实。

可以想象,又一个早晨,幼儿雀跃着走进门厅,突然听到一阵鸟鸣,该是多么惊喜!直到现在,葛园长在向我描述那种情境时,依然充满欣慰和神往。而这“童话森林”里的鸟鸣启发了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大家又自发去花鸟市场买来第2只、第3只、第4只画眉。如今的“童话森林”,真正充满鸟语花香,更让幼儿体验到百鸟和鸣的情景……

葛园长的话打断了我的遐思:我们这样做,让一只画眉从“不速之客”变成幼儿园的“永久居民”,就是想努力使幼儿园的环境变成幼儿学习的资源,让清脆婉转的鸟鸣成为幼儿成长的课程。

“当然,这只是我们鸟鸣课程建设的第一步,‘童话森林’听鸟鸣,可算作我们的体验课程。”葛园长继续介绍,“第二步,我们要让区角、走廊成为鸟类知识大观园,逐步为幼儿建构趣味认知课程。第三步,我们要将小鸟请进幼儿的课堂和游戏中,让幼儿不仅能识鸟,而且能画鸟、唱鸟、演鸟,不断丰富我们的游戏课程……”

颇为奇怪的是,虽然葛园长的介绍非常精彩,但有那么一刻,我却有点“走神”,在寻找这所年轻幼儿园的成长“密码”:

当一所幼儿园的保安没有将一只捡到的画眉据为己有,娱乐自己的孙子孙女,而是把它献给幼儿园、献给更多的幼儿时,我知道,这实际上是将每一个自己都自觉拴在幼儿园的航船上。这已经是一个有着共同愿景、强大凝聚力的团队,这是一所学校、一所幼儿园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强劲的动力。

当一所幼儿园不是将一只小鸟作为宠物,而是作为园本化的课程资源,并为之建构出主题鲜明、参与面广、层次分明、拓展多元的课程体系时,我知道,这已经是一个走在自觉发展、内涵发展道路上的建设性、创造性团队。这是一所学校、一所幼儿园发展的最关键的要素和最核心的竞争力。

使一只小鸟从“不速之客”成为“永久居民”,付出的不只是心血,更多的是爱;收获的不只是成长,更多的也是爱……

思考34 孩子的“原则”与“狡黠”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则笑话,说是一对一心要嫁帅哥娶美女,但自身又有明显生理缺陷的男女相亲,女的用门遮住半边脸,闭月羞花地看着高头大马上的帅哥从门前经过;而马上的小伙自然也看中了羞掩门扉的姑娘。谁知洞房花烛夜方知真相,原来帅哥是跛脚,姑娘半边脸是麻子。这一切都是媒婆做的“局”。她为了促成这对青年婚嫁,收取谢媒红包,巧妙地利用马与大门等道具,设计了扬长避短的情境,成功地把二位新人“蒙进”婚姻。对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我已记不大清楚了,大意是二位新人先是彼此埋怨,接着共同将矛头指向“坑人”的媒婆。

当然,故事讽刺的是那些不自量力、欺瞒哄骗的人。但从认知方式看,抛开媒婆的“阳谋”不谈,这一对男女大概都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事实上,这样的笑话只能当笑话听。无论是在遥远的农耕时代,还是网络发达的今天,一对男女要正式走进婚姻,除了自己把关,还不知要经过多少亲朋好友的明察暗访。性格不合或许难以目测,明显的生理缺陷绝难以“蒙混过关”。所以,上述故事在现实的婚嫁中几乎不存在。

但是教育就不同了。教育的目标是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神经学意义上的人,更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人的生理特征各不相同,即使外在生理特征大同小异,神经系统也千差万别,到了思想、生活层面更是亳厘千里。特别是对成长中的学生,教师任何点滴的“想当然”,都会导致对生情和学情的误解与误判。

国庆朋友聚会,一位朋友讲了刚作为普通高中黑马“爆冷”考上名牌大学的女儿的几个成长片段。其中,关于他女儿自主与“狡黠”、原则与担当的不同侧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女儿小时候很顽皮,从来不好好走路,在幼儿园总是从扶手上滑下来,在家下楼还有三四节楼梯,她一定是跳下来。我说:“你为什么不好好走楼梯呢?幼儿园的阿姨都不用抹扶手了,只要你滑一滑就不用搞卫生了。”她的回答是:“这样又快又好玩,还锻炼了跳的能力。”所以,她的体育特别好。

初中学校提出要把女生、男生培养成淑女和绅士。我对她说:“三年以后,你一定会变成一个淑女。”她的回答却是:“你想得美,三年后我一定会成为两面派,在学校假装淑女,出了学校该怎样就怎样,我还是原来的我。”

初中时,女儿自己主动争取当了体育委员。每次广播操比赛,她就忙得不得了。对于做得不好的同学,她都要一一规范训练。在一次班会上,老师让他们讨论什么事,每组有一个组长,女儿不是组长。她们说到组里为什么没有成功时,组长说因为某某同学拉了组里的后腿。女儿很不服气地说:“这是组长的责任,这个同学你安排的位置不对,不应该嫌弃能力弱的同学,是你没有带动大家帮助他,你是组长,你要负全责……”后来,女儿主动和组长一起,督促指导全组同学练习,最终取得了成功。

女儿从小到大成绩都是十几名,不是很突出,但每次大考都发挥得比平时好。我问她:“为什么都是最后一考好呢?”她说:“因为你们大人都很贪心,我不能养成你们贪心的习惯。平时考得一般,让你们对我不要有太多奢望,最后考好了,你我都高兴,考得不好,也在意料之中。”我听了又好气又好笑。

……

听着朋友的讲述,我陷入沉思。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在滑楼梯,从楼梯上往下跳,要么出于安全的考虑,要么出于习惯的养成,会立刻制止,心里还会作出某种类似“这孩子调皮不听话”的判断。而听到孩子说要做“两面派”时,一下子又会产生“这孩子滑头”的印象。事实是,孩子想到的却是兼顾锻炼身体,塑造自己的形象。这到底是一种“狡黠”,还是对自己负责呢?

就是这样一个成绩并不特别突出,甚至还给人调皮、“狡黠”印象的女孩子,在班级荣誉和学生活动的关键节点上,勇敢地站了出来,不仅指出别人的不足,而且担当起应尽的使命。这让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看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的教师,真是要大跌眼镜了。原来,“狡黠”的孩子也有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一面。至于孩子对考试名次的见解与安排,更是让大人惭愧不已:原来我们那么望子成龙,纠结于孩子的名次进退,很有可能真的是大人“太贪心”了!

“狡黠”与原则,自主与担当,构成学习主体的多个立面。警惕父母和教师的点滴“想当然”,都将使结果与出发点截然对立起来。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不是孩子天生就是“跳蚤”,而是大人硬把“龙种”变成了“跳蚤”……

思考35 跌跌撞撞又一天

Y老师的星期三,算是与一位叫孙池(化名)的同学“杠”上了。这些都记在她的随笔里——

A:上午,语文课上,孙池总是嘀嘀咕咕,我已经有点生气。大家都在认真地准备默词,突然从他的身上发出“嘀嘀”的声音,大家都停了下来,朝他张望。他也不客气,站起来说:“我爸爸给我打电话,让我下去拿钱。”我心里的火一下子蹿起来,不客气地说:“现在是默词时间,你去拿钱,语文课就不要上了!你自己看着办!”这学生竟没有任何犹豫,站起来就往教室外面冲。

不管他了,我开始批订正的作业,谁知第一本就是孙池的,而且修订过的还是错误的。我将作业本摔给小凯(化名),让他放到孙池的桌子上。

一会儿工夫,孙池红着脸蛋跑上来了。我瞪了瞪他,没理他。刘涵(化名)看见孙池回到座位,转过头用手指了指他的桌子,意思是告诉他要订正作业。不巧的是,刘涵的这个举动被我看到了,我心想:正默词呢,怎么又来一个多管闲事的?我气冲冲地对刘涵说:“你也别默了,和你的难兄难弟有难同当吧!”刘涵傻了,愣了半天。其他学生估计没见过老师这样声色俱厉,教室里一片安静,都能听到屋外呼呼的风声。

我继续默词,不理他们。默完词,我转到他们俩身边,看见两个人都在默默地抄词呢。我问刘涵为什么抄词,他说知道错了,正罚自己把今天默的词抄四遍。孙池看着我,也说在罚自己。我又好气又好笑,觉得自己也有点莫名其妙的不安与恐慌。学生的懂事,有时是会让教师汗颜的。

B:我的头发一直染成黄色,好几年了,自己都厌烦了。中午我去将头发染成了黑色。一下午,学生都沉浸在教师头发变色的兴奋里。

下午上课前,我到班里收试卷,一进门就听见学生窃窃私语:“老师的头发变颜色了呢!”孙池好像已经忘记了上午的事,跑到我跟前,很好奇地看着我说:“老师,你染发啦?”我点点头,希望他夸我几句,哪知道他并没有下文,就跑开了。

第一节下课,我在走廊走着。孙池和好多学生终于忍不住跑到我跟前,认真地说:“老师,你还是黄头发好看。”好一个实诚的孩子!我愣住了,竟然说不出话来。旁边的小瑞(化名)一脸嫌弃地说:“黑头发好看,你会不会说话啊?”我冲孙池挤挤眼睛:“黑头发也好看,对不?”孙池大声地说:“老师,你头发变成黑的,好像很少女啊!”我定了定神,深深吸了一口气,说:“谢谢你!不过,老师真的只有16岁哦!”我边说边眨眼睛,心想既然大家都很开心,我不妨再逗逗他们。他们都傻傻地笑起来,估计都在想Y老师真是可爱!刘然(化名)忍不住了,说:“哪里呀,你只有10岁!”大家哄堂大笑,算是对我黑发的最好赞美吧。

C:现在是晚上,我在批改学生的随笔。又是这个孙池!我算是与这个家伙杠上了。可是,我分明发现,原来写字一直歪歪扭扭的他,这几天不仅在努力写好字,随笔的质量也有所提升。这绝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功劳,肯定是家长在家里下了功夫,还是不小的功夫。如果父母看见孩子的作业字迹马虎,质量不高,提出让孩子重写,效果应该会更好吧?到了学校,教师发现学生的作业不过关,让他重写,可他实在是没有多少富余的时间,不能挪课,不能占用他下课的时间,很多时候放学了他都还没有写好,只好让他再带回家。所以,我尽量不让学生重写作业,实在看不下去就先严重警告,最后才是重写。但是,仍总觉得这样会浪费学生时间。学生作业马虎,怎样更好地解决,要动动脑筋,要向孙池的爸爸妈妈请教一番。

……

读完Y老师的随笔,我仿佛跟着她度过了跌跌撞撞的一天,认识了一个可气却可爱的孩子,也认识了一个阳光、乐观、有亲和力、有反思精神的老师。这样的一天很普通,这样的师生不完美却真实,充满生气与灵性。当一个教师能将师生关系处理到Y老师这个程度时,或许她跌跌撞撞的一天就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有用的知识让人活着,而无用的诗让人活得更美。有的教师只是教知识,有的教师却将生活教成了诗。

同类推荐
  • 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教你打网球

    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教你打网球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进行身体素质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球类运动是世界上开展的最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广大体育爱好者乐于观赏和参与的体育运动。经常进行此类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而且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团队精神。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真情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真情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 语文新课标必读-西游记精选

    语文新课标必读-西游记精选

    吴承恩是明代著名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性格乐观旷达。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 学生青春期健康成长的教育艺术(上)

    学生青春期健康成长的教育艺术(上)

    我们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规律,特别编辑了《学生青春期教育与培养艺术》,主要包括性知识教育、性心理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健康心理教育、摆脱青春期烦恼教育、健康成长教育、正确处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坚强意志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知识性和指导性,能够全面指导广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 新传媒技术概论

    新传媒技术概论

    本书从传媒技术的演变和发展入手,介绍了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各新传媒技术要素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以电视传媒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存储与管理、安全与监控为主线,详细讲述了各环节的新传媒技术应用,尤其是数字电视系统几种新业务模式中的技术应用情况。另外还讨论了由新技术所催生的所谓新媒体的表现形态和基本技术特征。
热门推荐
  • 墨剑弈长歌

    墨剑弈长歌

    此去经年青山如旧,明月光照征伐客来。长河落日余晖映照,铁马冰河踏梦归来。这里有琴棋书画诗酒茶,这里有爱恨情仇义云天,铁甲寒衣,楚楚夜雨,铁血苍茫,鬼谋诈策,长亭恨晚,英雄日暮,雄心万丈,锦绣山河。
  • 七星天狗传

    七星天狗传

    二郎神杨戬因为工作失误丢了七颗武曲星下凡,哮天犬也追星掉落凡间。凡间二十年后,杨戬找到掉落凡间的哮天犬,教了哮天犬一套狗拿耗子身法让哮天犬帮他收回7颗武曲星。凡间的哮天犬,压根没当回事……。
  • 三国贵公子

    三国贵公子

    穿越在三国乱世,拥有系统可以纵横天下。为啥我也穿越了,我也有系统,却是个鸡肋系统?君生我为生,我生君已老。为啥我生在了一个美女如云的时代却喜欢了一个不该自己喜欢的人呢。
  • 尘世的抚摸

    尘世的抚摸

    本书精选王鸿自1991年以来的现代诗一百首,从中可以清晰辨读出诗人独具一格的美学追求与心灵轨迹。
  • 不想飞升

    不想飞升

    在人人皆以飞升仙界为目标的时候,陆飞却在为了不飞升而绞尽脑汁。但是当有一天,他明白了自己的身世以后。为了报仇,他却强行的破碎虚空!!
  • 巴山散人短篇1

    巴山散人短篇1

    巴山散人短篇小说一——《风波》巴山散人短篇小说一——《风波》
  • 夏有微风号湫缡

    夏有微风号湫缡

    曾把天界搅得一团糟的杀伐剑主有个温柔的名字——湫。在天界安稳了万万年的某一天,这位不安分的剑主,因为一个赌约不得不进入三千小世界的一个位面好好地……吃喝玩乐?!
  • 我技能全是被动

    我技能全是被动

    为啥别人的系统都狂拽酷霸炫吊炸天?我的系统连个经脉都修复不了,给的技能还全是被动?行吧,被动就被动。你技能触发不是有几率么?我能用概率学把被动变成主动,就问你怕不怕?我是科学家,就问你怕不怕? 欢迎加群一起交流:260495819
  • 全能御灵师

    全能御灵师

    当异世界的生灵降临,唤醒了地球古老沉睡的文明。当地球的生死存亡受到挑战,地球战士浴血奋战。一个懒散的高中生,当家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身怀最强天赋的他愤然爆发。热血燃烧,吊打异域天骄,锋芒毕露,脚踩最强王者。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 扮演情敌后我被男主看上了

    扮演情敌后我被男主看上了

    (新书《学霸女神她越变越美》by陆昭昭呀已开,希望大家支持一下)【女扮男装,甜宠治愈~】一句话简介:剧情崩掉了关我这个咸鱼男配什么事?黎颜某天突然觉醒了自我意识,发现自己的世界只是一本小说,而她,只是一个路人背景板NPC,毫无存在感那种。有个系统莫名其妙绑定了她,为了活命,她得弥补世界bug,被迫扮演一个学霸男配促进男女主之间的感情发展,作为头号情敌,还得负责让学渣男主好好学习考上京大。当黎颜得知她要演个男配,黎颜:emmm,她是女的!当黎颜看到了陆霖的分数,黎颜:算了,她还是安详的去世吧,教不起教不起。南城七中转来一个学神级别的转学生,生的雌雄莫辨,唇红齿白,用陆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小白脸。然后,他发现,这个小白脸好像盯上他了。后来的某天,黎颜发现原女主她她她也bug了!于是系统让她把女主剧情也一起走完了,还是在同时扮演男配的情况下……【叮,请宿主在三分钟内完成牵手一次~】【叮,请宿主在今天内完成约会一次~】【叮,请宿主……对陆霖表白一次~】……黎颜:怒摔,一个人演两个人的戏,她不干了!(甜甜甜,不甜你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