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91400000002

第2章 中国历史的变奏曲

对话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Jonathan Spence(史景迁)

时间:2009年8月

地点:耶鲁大学TD College

Jonathan D. Spence:中文名字史景迁。出生于英国的中国历史研究学者,耶鲁大学Sterling历史学教授,是公认的16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汉学家之一。在过去半个世纪西方看中国的过程中,史景迁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和“头号中国通”费正清齐名,对西方所有想了解中国的人来说,他的著作都在必读之列。作品包括《曹寅与康熙》(1965)、《改变中国》(1969)、《康熙自画像》(1974)、《王氏之死》(1978)、《利玛窦的记忆宫殿》(1984)、《胡若望的疑问》(1987)、《皇帝与秀才》(2001)以及《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2007)等等。2009年,史景迁从耶鲁大学退休。

历史的一项功用,乃在于提醒世人,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能够不可思议到何种程度。历史的另一项效用还在于,它能够显示,人们在面对极端匪夷所思的情形时,其反应是何等的实际……

——史景迁《皇帝与秀才:皇权游戏中文人的悲剧》

游走在历史和文学之间——史景迁和张岱

我最近的一本书是关于明末清初的史学家、散文学家张岱的书《前朝梦忆》。很多人问为什么会选择张岱,我也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这本书和我以前写的人物的确有所不同,比如康熙大帝、王氏或者利玛窦、胡若望。

其实我对很多东西都比较感兴趣,也一直比较关注社会问题。我有几本书是关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问题,比如胡若望,一个有些困惑的天主教徒;王氏,一个一生非常艰难的女性;或者洪秀全,一个反叛者;或者毛泽东,一个革命领袖。不过从还在耶鲁大学读博士的时候起,我看中国更多地是以清朝为立足点。也许是四五年前,我开始关注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崛起。但是,我其实没有真正看到明朝的衰落到底意味着什么。明朝那时大概有1.5亿人口,在16世纪是非常大的国家。那么到底怎么衰落的呢?这让我很想努力去猜测,中国人那个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

张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名士。他拥有非常奇妙的思想和强烈的探索精神,是非常好的学者,可以说他代表了同时代所有最好的学者。因为想了解明朝衰落的情况,所以我想追寻张岱的生活,探询明朝的衰落及其带来的变化。复兴明朝的梦想永远也没有再实现,张岱却能够通过他的回忆回到他在明朝的生活。

张岱在明朝末年曾经非常富有,但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张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包括财产、家庭和很多亲人。我很喜欢他的诗,那些诗歌表达了他对旧时代的怀念。张岱很喜欢陶渊明,我则很欣赏张岱喜欢陶渊明的方式。

我很惊讶的是张岱对父亲持批判态度,但他非常喜欢祖父。中国的传统美德是孝,而他不是很受父亲喜欢。可以说,他的父亲代表了中国一些旧的方式,张岱代表那些竭力想改革的人们,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张岱的书《夜航船》就是讲中国人生活的智慧以及如何思考和反省。

和我的另一本书《曹寅与康熙》相比,关于张岱的书好像是达到一个平衡。还是继续探索历史,但视角从清朝转向了明朝。这本书大概花了四年的时间,因为同时也在写太平天国,以及《皇帝与秀才》(Treason by the book)。我对雍正很有兴趣,他处理湖南儒生曾静的谋反事件,采取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

张岱是很想用他的方式和语言写一部明朝的历史。有人说我在研究中国历史时,也是游走在历史和文学之间。至于问我和张岱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张岱喜欢写作,我也喜欢写作。但张岱是一个比我强几百万倍的学者,他的著述非常多,我都不可能全部读完。他在表达历史方面也非常了不起。我只是认真读他的作品并努力去理解他。

张岱是文学家,同时也是历史学家,那正是我在读博士的时候特别想做的。张岱把历史和文学融合在一起,他的《陶庵梦忆》是一部非常优美的作品。一些学者经常说,不能把《陶庵梦忆》当作历史的佐证,因为张岱的很多文章是想像的。但《陶庵梦忆》的很多内容,其实都标明了年月。我决定考察一下,按照《陶庵梦忆》的日期和当时的官方日志对照,就可以判定张岱写的东西是不是很精确。让我惊讶的是,它们完全吻合。张岱并没有虚构什么东西。

几年前我在北大做讲座,我告诉学生们怎样通过第一行或者第一个字来了解我的作品。有些书对我来说比较容易开始,比如说康熙,但是有些书比较困难,比如说洪秀全或者曾静。对我来说,张岱是最困难的,我甚至不知道该怎样开始。最后,我想到了狂欢节(carnival)的感觉,这本书就是从绍兴的那些灯光开始的。

张岱在他的《陶庵梦忆》中写道,他小时候被家里的仆人扛在肩膀上看灯笼。他记忆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灯笼的光亮,就是他在仆人的肩膀上看到的。那就是为什么我会把灯笼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张岱喜欢灯笼,同时永远都有水的元素,因为他生活在绍兴。所以,我选择灯光还有水作为象征。对我来说,这是特别纯粹的很精彩的象征,并带动了很多故事的后续发展。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当找到这个象征的时候,我就可以开始写作了。

历史是了解那些隐藏在背后的故事

我通过张岱了解明朝的衰落,但不太清楚有多少东西是新的发现。张岱把明朝的衰落说成是一种疾病。他觉得明朝的中国就像得了一种疾病。那种在皮肤上的疾病,肿瘤在皮肤下面不断长大。皇帝就是那种人,在皮肤下面长了肿瘤,从后背到脖子或者肩膀,但自己很难发现。也许会有人提醒,但很容易就被忽略了。然后疾病蔓延到脸上或者其他的部位,这时候必须认真地对待,挽救生命。但是明朝没有这样做。最后,病症已经非常明显,但想努力救治已经太晚了。

其实,明朝在早期有很多办法让自身变得更加强大,但他们没有在金融、行政或者军事,甚至道德方面做更多的考虑。明朝衰落的教训是,他们缺少对自己的认知和反省,缺少对国家的认知。我想可能这就是张岱想要传递的讯息之一吧。

我不是一个道德学家,但是我的确会在书中传递一些道德理念。人性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有很多方向。通过张岱,我想要传递的信息是,如果不能深入地了解明朝和中国文化,我们就不能真正地了解清朝。

当我还是学生时,我读曹寅的故事,也读了一点儿康熙的故事。对于清代的汉人必须要决定是否要入朝做官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这些汉族必须要更实际一些,不能只考虑道德操守。比如,让他们的孩子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张岱的人生也是充满了这类的选择。一方面他忠于明朝,另一方面他也在考虑,怎样在不受到良心责备的情况下和新的清政府和平相处。同时他也给了孩子们自由,让他们去参加科举考试。

为什么用这样一种方式讲述历史,我也不太清楚。历史对一些人来说,非常枯燥和无趣,的确有些话题可能比较枯燥。但是,历史从本质上讲,是关于人们的生活和想像、奋斗以及那些家庭的故事。我们想像王氏之死,其实也是观察当时中国社会结构的方式。对张岱的观察也是一样。我对于了解那些惊世骇俗的事情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那些隐藏在历史中的故事,就好像是那些历史都在等待着被发掘出来的感觉。

康熙和王氏

每一段历史和人生一样都有很多的悲喜剧。但同时,你可以从历史中提升很多故事。比如王氏(《王氏之死》)是我从地方志中找到的。从英国剑桥图书馆中看到《郯城县志》,发现了这一段历史,的确非常偶然。我做学生的时候,读中文还是很慢的。但是我读到了这个县志的中文复印本,读到一个姓王的女性,在山东被杀,此外就没有什么别的细节了。

当时我正在写关于康熙皇帝的书,想通过康熙的眼睛观察世界。很多人都觉得奇怪,说你怎么可能做到那一点呢?但是我想,康熙也要向他的老师学中文啊,他也认识很多外国人,比如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等,所以我决定把康熙作为第一个我要写的人。中国历史上,只有皇帝能把自己称为朕,我觉得那实在是太酷了。那个时候,康熙是中国最有权威的人,恐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威的人。那么,有这么大的权力意味着什么呢?我研究康熙的权力有多大,比如和俄国谈判、平定复明的叛乱、发展经济和治理黄河等等。但是,虽然拥有如此大的权力,他却完全不能掌控他自己的孩子们。我对于这种反讽特别感兴趣,作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却完全管不了自己的孩子。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讽刺。

在上世纪60年代末、上世纪70年代初写康熙的时候,我就问自己,和康熙相对照的穷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差不多和康熙同时代,相对于非常富有、高高在上的康熙,一个穷困的、被拴在土地上的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很想了解这样的一个人,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写这样一个人,怎样才能得到一些证据。所以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我看到关于王氏的记载,一个与康熙完全不同的人的生活,我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康熙的自画像》从自然开始谈起,谈康熙的狩猎、野生的鸟类。但是《王氏之死》我从大雪和地震写起。我不知道我是否把王氏和雪以及张岱和水连接起来,但是,象征符号对我的写作非常重要。比如武士和利玛窦,我总是在找这些象征性的东西,我一直在寻找。

感情是历史中非常有力量的一部分

通过研究历史,我想要了解社会历史的细节。不是说我是一个社会历史学家,而是社会历史就是我们的生活,历史就是这些细节,是这些生活细节的累积然后互相影响的结果。

我不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独立的、分离的部分,社会历史是历史研究和写作的一部分。有时候,历史就是能够触摸到多少细节,细节就有多丰富。毕竟只有很有限的史料存活下来。我这样一个英国人来做这些研究,看上去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只是尽我所能去探索中国的历史。但人们总是很惊讶地说,哦,天哪,怎么历史是这样的?这种反应可能是因为,我在写第一本书的时候,还是毛泽东的时代,我虽然研究中国历史,但是去不了中国。直到1974年,我才第一次去中国。那时我正在写康熙。当时中国还是很穷困,看上去很令人绝望。也许那正是促使我开始考虑写作《王氏之死》的原因。毛泽东去世后不久,《王氏之死》就写出来了。

我想努力告诉读者什么?可能是希望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有更复杂的认识。同时,我在写东西的时候并没有努力反对别人的历史观,我只是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去思考,尽力讲述这些复杂的历史故事。

每个人都有感情,如果说历史要尽量排除这些感情,我认为那是不对的。感情是历史中非常有力量的一部分。我的历史书中有很丰富的人类情感,这是很好的事情。

中国历史让我痴迷

我用40年来研究中国历史,但是我比较愿意用普世价值观来思考问题。我不认为有必要在中国历史中寻找某种独特性,相反,我更有兴趣去发现那种感觉——看,这些事情在中国也发生过。

最根本的,我还是更关注人。家庭、孩子、妇女、穷人,当然也包括男人、富人、有权势的人等等。但我并不会改变故事的真实性来迎合这个目的。我喜欢积累资料,然后用我的理论进行研究。对于我的资料,有些人会说,那可能不是真的。我是想挖掘中国历史内部的人的故事,并不是世界和中国的比较,比如说,世界在这里,中国在外面。我想要看的是世界中的中国。我希望人们读到那些情感。

对中国历史有兴趣,一方面因为我在研究中国历史的时候,对中国历史一无所知。在英国时,我了解英国历史和欧洲历史,但对中国历史完全不了解。我到耶鲁大学读书之后,真的是好奇心使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兴趣。当我开始了解的时候,我觉得中国历史实在是难以置信,非常不同于英国历史,但是也都有相似的感情和相似的悲剧。

当时,我的老师是Mary Wright和Arthur Wright夫妇。后来他们又介绍我去澳洲和老先生房兆楹教授学习,并进行论文《曹寅和康熙》的研究。房教授把我真正带入中国史的研究。他教我怎样阅读清朝的史料,比如《大清实录》等,让我开始对清朝历史有了全面的理解。

我有一些书讲的是关于西方人的故事,比如“To change China”(《改变中国》)。有一些书是关于西方宗教在中国的命运。我现在在阅读第一次被西方翻译的四书五经,比如拉丁版的《大学》、《中庸》、《论语》,那是在1687年,西方第一次把中国古籍翻译过来。这可能是我最后的一个项目。我现在就是阅读,读到了一定的程度,会觉得一些故事就从这些史料中浮现出来,那还是很让人兴奋的,就像我在写作《王氏之死》时那样,想像这个女人有些悲惨的生活。

能够减少苦难的社会就是理想社会

哪一个朝代是中国比较理想的时代?好像以前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说,也许是明末。但在中国历史上,如果你想生活在某一个朝代,你不得不承认,那首先取决于你是否有足够多的钱。因为如果没有钱,可能很难在中国的古代生活。

如果出身于皇室或者富裕的家庭,北宋比较好。但后来战争太频繁,可能没人想生活在蒙古征服中原的那一段历史时期。中国历史上有太多可怕的战争,似乎比别的国家都要多。作为中国人,如果在学问中长大,生活比较舒适,还是很精彩的。有很多非常好的时代。

一个理想社会的标准总是随着时代变化的。但是从根本上讲,我理想中的社会应该是减少人类的苦难。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即使今天,中国在这方面还是在不断地探索和挣扎。最基本的我希望这个社会减少残暴和自私。尽量找到更有创新和活力的生活方式,还要有很好的家庭,如果你够幸运的话。

我对中国的未来持有一种“谨慎的乐观”。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中国也在变化。有四川汶川地震,也有北京奥运会。盲目的乐观通常是不可持续的。我对中国的未来没有那种压倒性的乐观,因为中国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果你把问题列在这一边,优势列在另一边,很难说中国将来会怎样。即使有非常好的政府和忠诚的百姓,也很难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说合格的饮用水、其他的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教育问题、工业发展问题等。面对所有这些问题,你必须非常谨慎。同时,很明显中国也充满了聪明才智,这些又会让人很乐观。所以说,谨慎的乐观还是合理的。

我是做中国历史研究的,我想更乐观一些。我希望中国人好,我希望中国的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留给世界的遗产

中国历史上有非常精致的体系,比如科举制度。让学者参与管理,在很多国家的历史中是不多见的。中国不是那种被宗教控制的国家,更多的是由政府管理。所以,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非常实际的政策,对很多事情都非常有远见,比如消除饥荒、灌溉和种植。计划和制定政策都是尽量给普通百姓和家庭以平静的生活,这可能有些像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记》里描述的生活。

中国的诗歌辞赋非常美。做学问的人通常有很好的机会,比如李清照,她的诗词充满了细节的美感。古代中国真的给世人留下很多东西。但是,人们必须付出努力使这些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如果你拥有什么东西,就会有人想办法拿走,所以,你必须尽力保护好你的文化和传统。

当今中国会给世界留下怎样的遗产?我也非常想知道。我想可能是一些技术、技能和好的政策。今天早晨我刚刚读了一篇关于中国太阳能利用的文章,中国在这方面投入很多资金开展研发,我相信从长远来看,这将对人类有很大的贡献。

在中国有理想的人为一定的目标而努力,就看他们可以努力到什么程度。现在中国政府也有人在关注民主和自由,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想中国应该更主动地和其他国家合作,知识分子更多地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平等地探索新的思想理念。

西方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巨大,比如宗教和军事上的观念。有些影响是很负面的,但也是迫使中国做出改变的很强的动力。我在《寻找现代中国》(Search of Modern China)一书中写过,西方对中国最重要的影响可能还是在教育方面。

西方教育的影响开始是通过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西方老师,一直到民国期间,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向中国介绍西方的美学、社会科学和政治结构以及科学,比如物理、化学,工程学等等。西方对中国的女性教育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一方面是通过教育、宗教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另一方面,是通过军事,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说明西方的军事力量对中国的影响。然后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所以,西方的顾问们为中国提供了很大的学习空间。最近的影响,就是宪法的思考、法律改革的思考以及投资战略、税收体系等。中国加入WTO以及国际金融体系,都是巨大的变革。

中国的现状

在上世纪80年代,有很多人说那时候的中国和清朝有些相似。但不是那些存在的问题方面的相似,而是指洋务运动、光绪年间的向西方学习,或者戊戌变法等方面。在邓小平时代的中期,中国的领导层又一次希望,能通过西方的大学、金融机构以及军事合作从西方学到一些有益的知识。当时那些经济改革和法律改革的确非常让人鼓舞。

有些人认为,现在的中国和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比较相似。因为目前面临的很多问题,国民党政府当年也面临过。上世纪20年代后期到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也是非常集中在解决经济问题、金融问题、社会组织、反对不同政见者等等。那个时候,主要是反对左翼思想。现在,反对的东西更多元吧。

这两个阶段都在改革关税政策、建立出口市场、稳定货币,向全球性的体系转变。中国的银行系统现在的举措和上世纪30年代的情况相似,比如努力控制通货膨胀、努力控制货币汇率等。当今中国是一个比上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强大很多的国家,然而那些问题,政府同样非常担心。

中国的领导人

我写过一个很薄的《毛泽东》传记。毛泽东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西方很多人认为他一无是处,让中国人遭受那么多完全没有必要遭受的苦难。也有些人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因为毛时代才会有今天的改革和发展。我完全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毛泽东首先是一个人,我想揭示他怎样到达成某一个目标的,而不是去判断哪一点是错的。

我在写洪秀全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不想说洪秀全真的是发疯了。我想知道的是,洪秀全到底为什么那样想的呢?我努力去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不是心理学家,也不想作价值判断。我只是想知道,洪秀全为什么会认为《圣经》是这样的?为什么毛泽东认为“文化大革命”可以改变中国人?我所有的书都想讲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事情在中国的不同的时代最后都成为现实。

我通常都是用这种方式告诉读者这些故事,比如我想知道在毛泽东时代怎样做出那些决定,我就回到毛泽东的过去,探究那些政策问题以及那些侮辱和悲剧。出版社要求只有150页,不允许有更多的哲学思考在里面。所以在《毛泽东》这本书中,我只是简单地讲述故事。

对于今天的中国领导人,如果说我有什么建议的话,就是希望他们能更加有智慧地对外面的世界开放。还有两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要太恐慌,不要害怕不同的意见。更多地相信人民,更加用宪法说话,看看有什么可以提高和改进的。还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比如对穷人的教育、社会公平的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解决。

我的这些建议有一部分是建立在理解中国历史的基础上。有些问题在历史上都发生了,也解决了。关于中国宪法,我认为中国应该更加信任那些法律学者。同时,想做一些改变的人,也要更加实际,看看到底什么可以做。

致中国读者

在中国,我不是Jonathan Spence,我是史景迁。在中国大学访问的时候,经常有人问我一个不那么友好的问题——“为什么你在这里给我们讲中国历史?”我通常回答说:“首先,你们的教授邀请我过来的。同时,我对中国历史着迷了很多年。”外国人为什么不可以研究中国?四川人为什么不可以写浙江的事情?当人们开始努力这样做的时候,就会让这个世界越来越小。研究中国历史,激发了我的想像力。现在,我的书同样激发了中国读者。

事实上,我不想给中国的读者们一个道德标准,我不想说你们必须这样看历史。但是我希望他们说:“看,这就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父辈;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中不断成长。”中国在历史上非常有试验性,不断扩张或者收缩,不断地变化。中国人有丰富的内涵、巨大的潜力以及聪明才智,他们从不后退。所以,如果一个中国读者通过我的书能够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认识到中国历史上已经战胜的无数的困难,中国在历史上得以生生不息的神奇,那就是对未来的鼓舞。如果中国读者从我这里得到对中国历史的一些认知,我会非常高兴。

采访后记:

在正规历史课上学到的中国历史,不是太多反帝反封建、批判与继承,就是单纯的关于四大发明的爱国教育。那个历史真的是努力把最有趣的东西剥离出来,留下那些最枯燥的、让人想像力枯竭的年代和事件。记忆中开始对中国历史有兴趣,最早是柏杨的《中国人史纲》,然后是钱穆的《国史大纲》。从这些书里,才真的看到了我们祖先鲜活生动的过去和光辉灿烂的文化。

之后,史景迁的书又帮助我打开了历史的另一扇窗子。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是那些似乎就生活在你身边的人。可以看到小人物为生存而挣扎的苦难(如《王氏之死》),也可以看到康熙讲述自己的故事(《康熙自画像》),还有让中国人可以骄傲的儒雅生活的代表张岱(《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史景迁的中国史是关于中国人的故事。不管他们是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无论是称呼自己为“朕”的康熙还是颠沛流离的王氏,他们都是普通的活生生的人,是我们的祖先。而这样的历史,是我们想知道的,也是让我们骄傲的作为中国人的历史。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喜欢这样一个来自西方的中国史学家。

史景迁不久前刚从耶鲁退休,我发了一封采访邀请的邮件后,一直都没有回复。问了一个他的学生,说他是很久才查一次电子邮件。但是,只要收到,一定会回复,请耐心等待。10天之后,我得到了回音,并安排了我们3天后的采访。

我们约好在耶鲁大学的Beinecke图书馆见面,Beinecke图书馆因为收藏了大量的古籍史料以及手稿孤本而享有盛誉。夏天的很多时间,史景迁都在这里阅读史料。在从图书馆去他的办公室的路上,我们谈到了他的退休。他说,很多学生给他发邮件,询问为什么在秋季的课表上找不到他的名字。他微笑着说:“我告诉他们,因为我退休了啊!因为是退休的时候了!”但话语中还是掩饰不住很多的留恋。

史景迁的授课在耶鲁大学历来都是一道风景。在法学院最大的报告厅,永远都是课前10分钟爆满,课后有掌声。中国历史在史景迁的英式幽默中栩栩如生。他说康熙就是雍正的老爷子(Old Man)。他说:“别把我下面的话写在你们的期中考试试卷上,康熙喜欢吃面条,但是乾隆对面条从来都不屑一顾,这可能会说明我对这两个皇帝的不同感觉。”

更重要的一点,在史景迁讲述的中国历史中,个体的人永远都是放在最中心的。他认为感情是历史中非常有力量的一部分。所以康熙在他的书中以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的面目出现。“康熙是当时中国,甚至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可是,他对他的那些皇子们却无能为力。我对这些人性中的纠葛感兴趣”,他说。当他从剑桥的图书馆中看到《郯城县志》,看到王氏被杀的内容,他觉得“那个故事好像在那里等待着要走出来”。

采访后和史景迁道别,我看到他在图书馆外面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开始他简单的三明治加矿泉水的午餐。史景迁高大清瘦,态度谦和,景仰张岱的学术生活。我恍惚觉得,如果有前世今生,他也许就是中国哪一个朝代的文人墨客。

告别时我说:“史景迁教授,我有时觉得你比我更像中国人,因为你在精神上比我更接近我们的祖先,这让我很是惭愧。”他听罢哈哈大笑,不无得意。

同类推荐
  •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学习读本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学习读本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学习读本》以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队伍”的新要求为指引组织编选。全书共分为四章:增强“四力”,根本在提高政治素质;增强“四力”,关键在提升业务本领;增强“四力”,紧要在锐意创新创造;增强“四力”,基础在锤炼优良作风。每部分既有理论文章,又有学术探讨并配以案例解析,有助于广大宣传思想干部学习对照,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用三国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用三国

    古今中外,还没有人像毛泽东那样善于运用三国故事,赋以《三国演义》、《三国志》以时代的涵义,传播他那深邃的哲理思想。毛泽东曾说过,读《三国演义》这类书,让让人对社会了解多一些,也会对事物增强分析能力。三国故事汇集了农耕社会几千年的智慧,写了各种善恶观,也写了各路人马的众生相,和以他们为载体的文化道德观。《毛泽东用三国》(作者孙宝义、刘春增)系统梳理了毛泽东以史为鉴,《毛泽东用三国》运用“三国”的智谋,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些实践问题。
  •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三)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三)

    本书内容包括: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作用,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公务员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务员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关要求,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做法,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和实现途径等。
  • 工会小组长工作手册

    工会小组长工作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概览(2012~2013)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概览(2012~2013)

    本书由国防大学的资深专家编撰,全面介绍2012-2013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深人分析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北部诸方向一些国家的战略意图和军事防务情况,据此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未来发展变化做出预测。本书体现了当今我国安全防务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为读者特別是关心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和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士提供了独到的参考,有利于提高读者战略思维层次,帮助读者对纷繁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
热门推荐
  • 你是我青春里的一场微风

    你是我青春里的一场微风

    他一直偷偷喜欢着她,尽管她不是最漂亮的,但是在他眼里她是最动人的,甜甜的笑,就如同午后的冰淇淋,让人留恋不已,他们又会有怎样的故事……
  • 不不不好了

    不不不好了

    现代人与架空的武侠世界。有狗血,有奇葩。本想做个调戏少女的富二代却慢慢走上武林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死神之朽木之子

    死神之朽木之子

    朽木梨明,朽木白哉和绯真之子,出生三天后失踪。
  • 汉末的陌刀铁骑

    汉末的陌刀铁骑

    大乔:“夫君,还不投子认输?你这五子棋终究是下不过我们姐妹的。”典韦:“大人,铁甲军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启程。”“好!”杨云掀掉棋盘,大义凛然的走了出去,“走,让曹、孙、刘尝尝我们钢铁洪流的厉害!”小乔:“……又来这套。姐姐,这次夫君出征会赢吗?”大乔:“你何曾见过夫君输过。要担心的话,你还不如担心这次夫君会带几个新姐妹回来。”小乔:“……”
  • 道战无敌

    道战无敌

    经过大半年的准备,新书《地书之主》终于上线了,兄弟们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觉得还行的话,支持一下!
  • 一夜回到2010

    一夜回到2010

    2015年7月8日,股票的继续大跌让4倍杠杠配资的乔靖云年内第二次被强制平仓,这一次,自以为跟上了中央救市步伐的他无可避免的破产了,一无所有了。伤心欲绝的乔靖云彻夜买醉,喝到了忘记了时间,喝到了不省人事。一觉醒来,他回到了2010年,他大一的时候!一切从来,乔靖云将如何改变命运呢?
  • 火影忍者之重回三代

    火影忍者之重回三代

    经历过种种事件后,火影世界到了第十九代火影。正如团藏是暗,是根。亦如三代是光,是火。有光就会有黑暗。身为八门传承的第不知道几代传承者。李叶在第十次大筒木战争中死亡,意外穿越回到了第三代火影所在的年代。和七代始祖旋涡鸣人、宇智波佐助一个年龄段,而且,自己的存在十分自然!居然是八门的传承者吗......故事开始有意思了起来。八门,开!今天,那句最强,你说不出来了,让我一脚,踢个大结局吧!
  • 我是死神不是死人

    我是死神不是死人

    指导老师:“你的能力?”姬夜:“死神,拳皇,游戏王。”指导老师:“死人?拳王?邮寄王?”姬夜:“是死神,拳皇,游戏王。”老师:“死神?拳皇?游戏王?”姬夜:“死人......草!随你怎么理解好了。”下一刻,荒咬,月牙天冲,羽翼栗子球迎面砸去。——————————————Ps;本书全名《我是死神不是死人,我是拳皇不是拳王,我是游戏王不是邮寄王》
  • 终结的炽天使之胜绝裁判官

    终结的炽天使之胜绝裁判官

    本书是以终结的炽天使为基础,添加人物爱夏-一个半人半吸血鬼的炽天使实验失败品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