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678600000001

第1章 总序

◎程光炜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2009)有“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之分期。后三十年中,又有“七十年代文学”“八十年代文学”和“九十年代文学”等不同段落。本丛书的选编对象,是后三十年文学。然而,文学发展脉络除不同段落之外,还应有先后出现的流派、现象和社团将之串联成一个整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仅二十年代的文学就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沉钟社、未名社等大大小小的社团或流派,从这些现象中,既可观察这一段落文学的起伏跌宕、相互排斥与前后照应,也能对它们的纹理组织和贯穿线索有清楚的了解。

由于当代文学史的历史沉淀不够,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历史距离还较短,它作为一个历史河床的激流险滩就来不及显露出来,供研究者做准确的测量、计算和评估。按照我做历史研究的习惯,凡是漂浮在文学批评和各种文坛传说中的文学现象,都不会列入研究目标,我会耐心地等它逐渐沉淀下来,待纹理组织和脉络线索都清楚显露出来之后,才把一个个作家作品这种单位摆放进去,设置一个位置。观察思潮,也应该强调它的历史稳定性,否则宁愿放着不做。但是我们知道,自所谓新时期文学开始运作之后,被文学批评推出的文学现象就层出不穷,例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女性文学等等,而且它们大都被已经出版的许多文学史著作所采用,在大学中文系文学史课堂上讲授了几十年。我没做过统计,关于它们的各种论文不说上千万字,少说也有几百万字。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研究论文详细讨论它们之间的承传关系[1],或者对某现象的内涵外延加以界定[2],也分析到某现象在向另一现象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3],如此等等。由此说明,当代文学史历史分期、段落传承、概念界定、现象、社团和流派等等的历史化研究,也并不像有些悲观者认为的那样犹如散兵游勇,布不成阵。[4]

因资料整理和学术研究没有跟上来,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先锋话剧、朦胧诗、寻根文学、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女性文学、第三代诗歌、文化散文、九十年代长篇小说到60后作家三十年来的文学史序列,除作家主动提倡、文学批评和杂志组织等推动因素外,是否还有社会思潮的刺激、外国文学的影响和文学圈子的催发,还都没有被认真清理和反思。关于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太阳社、沉钟社、新感觉派、乡土小说、京派、海派等社团和流派的文献史料,是经过几代学者数十年来默默无闻地爬梳、搜集、辑佚、整理和研究,才逐渐浮出历史表面,最后被确定下来,成为学科的概念、术语、范畴的。而我知道,对当代文学史上这些重要现象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还只是处在启动的状态,更不用说以一所大学之力,几代学者之力,开辟为研究领域了。虽然如上所说,零星的“关系”“转型”“段落传承”等研究已有不错成果,但与现代文学史如此大规模、长时段和投入几代学者之力的宏大工作相比,远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个事实,必须引起学界同人足够的重视。

本丛书的编撰是一项进一步充实当代文学史文献史料整理的工作。它分为《伤痕文学研究资料》《反思文学研究资料》《改革文学研究资料》《寻根文学研究资料》《先锋小说研究资料》《新写实小说研究资料》《新历史小说研究资料》《女性文学研究资料》《朦胧诗研究资料》《第三代诗歌研究资料》《先锋话剧研究资料》《文化散文研究资料》《九十年代诗歌研究资料》《茅盾文学奖研究资料》《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研究资料》和《外国文学译介研究资料》,总计十六种,基本涵盖了当代文学史后三十年的重要现象。如果按照本文第一部分讨论现代文学史社团、流派、现象的观点,可以将十六种资料略作分类。第一类为文学现象,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新历史小说”“先锋话剧”“文化散文”“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外国文学译介”等;第二类为社团,如“朦胧诗”“第三代诗歌”“九十年代诗歌”等;第三类为流派,例如“寻根文学”“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女性文学”等。所谓文学现象,是指受到当时社会文化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影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创作现象,集中反映着当时作家、批评家的思想状况、文学观念和审美意识,尤其是文学探索的精神。随着这些思潮的转移、跌落,这些现象也随之弱化和消失。所谓文学社团,按照既定的文学史认知,它一定有社团章程、组织、文学主张和相对固定的文学圈子,有固定的批评家和文学受众,关于这一点,“朦胧诗”“第三代诗歌”和“九十年代诗歌”都符合这些条件。

从文学史的角度说,凡文学社团都有社团章程、组织、文学主张和固定的文学圈子,有固定的批评家和文学受众。例如“朦胧诗”,它源于1969年出现于河北白洋淀插队知青中的“白洋淀诗人”,主要成员有姜世伟(芒克)、栗世征(多多)、岳重(根子)、孙康(方含)、宋海泉、白青、潘青萍、陶雒涌、戎雪兰等,在北京工作或在外地插队的北岛、江河、严力、彭刚、史保嘉、甘铁生、郑义、陈凯歌等,也曾与这些诗人有交往。1978年12月,创办了诗歌小说和美术杂志《今天》,而以发表诗歌为主。杂志主编是北岛、芒克,成员有方含、江河、严力、食指、舒婷、顾城、杨炼等。由北岛起草的“发刊词”代表了该杂志的章程、组织和文学主张,他们宣称:该杂志是要“植根于过去古老的沃土里,植根于为之而生、为之而死的信念中。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尚且遥远,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讲,今天,只有今天!”[5]《今天》这个文学社团从1978年到今天,已经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存在时间最长、杂志延续至今的一个社团。虽然,它的主编、编委和成员几度变化,该杂志后来还转移到国外,但仍然一直坚持了下来。在我看来,“寻根文学”“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是可以作为文学流派来研究的。首先,它们都曾有自己的“文学宣言”,固定的作者圈子,相对统一的创作风格,不仅影响了后来一代作家的创作,而且通过创作转型,当年的创始者后来也一直延续着当年的文学主张、审美意识和创作风格,例如莫言、贾平凹、韩少功、李锐(寻根),余华、苏童(先锋)等。

鉴于上述社团、流派和现象的史料非常分散,缺乏系统整理,本丛书拟以“资料专集”的形式出版。作为同类著作的第一套大型工具书,我们力图通过勾勒后三十年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展现大量而丰富的历史信息。同时意识到,这套丛书的出版,将为下一步更为细化、具体的史料整理工作开辟一条新路。如果从当代文学史文献收集、辑佚和整理工作的长远考虑,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社团史”“流派史”等,也应在不远的未来启动和开展。比如,“白洋淀诗人群”与《今天》杂志的沿革关系,至今还是众说纷纭,有一些模糊不清的诗人回忆文章,但缺乏详细可靠的考证。又比如《今天》杂志编委会在八十年代的改组和分裂,也是各执一词,史料并不可靠。“寻根文学”的发起是1984年12月在杭州召开的那次文学的“当代性”会议,然而这次会议由哪些人发起、组织,具体策划是什么,与会人员名单是如何选择、确定,没有翔实材料予以叙述,零星片断的叙述倒是不少,仍不能令人满足。另外,散会后,韩少功、阿城等是如何产生写作那些“宣言式”文章念头的,具体情形包括活动情况,研究者仍然不得而知。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大量的建立在考证基础上的“社团史”“流派史”史料丛书的陆续问世,仅凭简单材料写出的同类著作不仅价值不高,历史可信度也很低。这套书的工作,仅仅是为这一长期并意义深远的学术工作,打下一点初步基础而已。

在编选体例上,我们在遵循过去文学史史料丛书规则的前提下,也对这次编选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一、每本书的结构,分为主选论文和资料索引两个部分。主选论文是全文收录,资料索引只选篇目和文章出处。在资料索引部分,要求编选者尽量穷尽能够找到的资料,当然非正式出版的报刊不在此列。

二、视野尽量开阔,观点具有历史包容性,强调点与面的结合。主选论文,应以当时文学思潮、论争文章和后来有价值的研究文章为编选对象;突出主要作家作品,一般作家作品可放在资料索引部分,作为对主选论文的陪衬,但也要求尽可能地丰富全面。

三、鉴于每本资料只有三十万字左右规模,这就要求编选者具有“选家”的眼光,用大海淘沙的耐心和精细触角,把对于历史来说,值得发掘和发现的文献史料贡献给各位读者。

由于各位编选者都在大学工作,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尽管这套丛书筹备了好几年时间,还经过开会商讨和电子邮件的多次协商,但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丛书,仍有不少遗憾之处,它的疏漏也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2015年5月11日于北京

同类推荐
  • 作为学科的文学理论: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问题研究

    作为学科的文学理论: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问题研究

    该书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转型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学科反思这一学案为研究中心,梳理了文学理论学科反思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其所涉及的文学理论研究对象、思维方式、价值立场、身份认同、知识构型和未来走向等——系列问题进行了较为深人的讨论。作者认为,当代文学理论学科反思以文学理论自身为研究对象,此乃文学理论学科走向自觉的表征,有助于彰显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历史感。其所建构的反思性文学理论知识形态甚至代表了文学理论的一种发展方向。 只是无论如何,我们不可遗忘对“好文学理论”的追问。这一“追问”恐怕既是文学理论学科反思将要持续下去的一个理由, 又是“作为学科的文学理论”题中应有之义。
  • 我为什么要写作(小经典系列)

    我为什么要写作(小经典系列)

    乔治·奥威尔不但是最著名的反极权小说的作者,还是著名的英语文体家、第一流的散文家以及头脑清醒、目光犀利的文学评论家。《我为什么要写作》选入作者《如此欢乐童年》等著名忆旧、纪实作品以及《我为什么要写作》、《政治与英语》等著名论文。
  • 风中的日记

    风中的日记

    我怀疑许多事情,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在爱着一个他不知道的人。这个世界看起来并不是它表现出来的样子,至于它的真相,也许永远是个秘密。我试图给未知打一个电话,随后是漫长的等待,我听得到遥远的铃声。我紧紧握着手机,在人海里,疲惫不堪。在地铁上,在大巴,在海轮,那个号码还在发送中……
  • 哲人的灵感(下册)

    哲人的灵感(下册)

    当今之人骨子里是有那么一点永远也挤不出去的奴隶的血,在心理和性格中占上风的是一种乐道人善的庸俗气质,是一种公允执中的老好心境,是一种习惯于“服从”的奴性人格,明哲保身和妥协折中成为一种不少人遵行的人生哲学,在领导面前逢迎拍马,遏抑言说冲动,克制真率表达,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人生规训,并且在当今生活中具有主宰的意义。
  •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社科院当代文学研究所的重点研究课题项目。本文从“文学中母题的意义与价值;双重边缘性与母性的声音;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文化母题;母题的艺术变奏”四个方面进行阐释.遵循四个着眼,及着眼传统,着眼整体,着眼文本,着眼‘和而不同’,对于母题的概念特征结合中国当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做出新的理论阐释.打破长期以来各抱一段文学,名守一种文体的惯常研究状态,是跨学科跨文类研究的一次实践。
热门推荐
  • 家园online

    家园online

    不属于这个时空的医生,带着不属于这个时空的能力来到这里。他为什么要当医生?某天晚上,大雨倾盆,夜路昏暗,不小心撞上了一个人。于是他的计划提前了。一个虚拟网游一夜出现,是阴谋还是?
  • 锦瑟空弦

    锦瑟空弦

    绣户锁尘,锦瑟空弦,无复画眉心绪。从七岁开始,她和他,便展开了一条官道。
  • 帝谋之盛世燕还

    帝谋之盛世燕还

    乱世群雄逐鹿,天下波云诡谲。亲王鲜衣怒马,直压东宫太子。女扮男装的亲王谋士与太子幕僚针锋相对,强权与爱恨交织错杂,温情以成败天下为局,至尊皇权醉生梦死,亦或是闲云野鹤缠绵悱恻?他百般忍让,她诡计多端。待她助亲王大业得成,却发现救赎她多年岁月的人,竟然是他……当如玉的公子因她而黑化,她悔不当初,他却让她用一生来还。
  • 风火人间

    风火人间

    作品以大学(学堂)环境为背景进行创作,又带有古代江湖色彩。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学里的社团是作品中派别的原型。王仁、余姬和他们的同学、战友们对整个学堂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矛盾、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进行揭露和反抗,他们不是要推翻什么,也不是要否定什么,只是想让更多的人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互相尊重,人人平等。在王仁的心里一直追求着一个和谐平等的世界,对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不公平的现象。王仁一直在努力寻找,寻找一个能改变,改变这样社会环境的方法,历经种种的磨难,看透了生活在各个阶层的人嘴脸,历经风云变化,在茫茫人海中,漠然回首,却不见埃尘落定。
  • 从召唤开始在斗罗当院长

    从召唤开始在斗罗当院长

    “你个懦夫,给我站起来啊!”“我害怕。”“如果她当初没有跟你在一起,这一切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你或许说的对,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当前世的记忆散去,对着新的世界,你会对以前的事有所感慨吗?还是对以前的事有所愧疚吗?……………还是是一切的新开端。(新人作者,我乐意让大家为我提意见,改善错误)
  • 双重嫌疑人

    双重嫌疑人

    他,双重人格,西郊公园的案子,他到底是目击证人还是凶手?
  • 三月二十六日

    三月二十六日

    曾经以为自己跌落的是地狱不会再看到天堂,而你,就是我的彩虹天堂
  • 我在诸天当龙皇

    我在诸天当龙皇

    一群渣渣想害朕?抱歉!我不是瞧不起你们,而是我想说的是,在坐的各位都是渣渣!!穿越又如何,吾乃龙皇,尔等渣渣可懂!争霸!不!尔等凡人不值得本皇争,本皇的目标是诸天万界。 (群号:333974352)
  • 断天

    断天

    热血燃情才痛快,夹杂着些许伤感,让情感飞一会……天道和我玩了一场游戏,命运总是想要将我压倒,可是我不会让它们得逞,软弱的人被命运玩弄,彪悍的人折磨命运!那些侠女、仙女、女神、女王都是我的,也注定是我的!我没有强大的法宝,我也没有逆天的丹药,我只有一具彪悍的身体,用它来打造一片属于我的彪悍传奇!
  • 沙华蔓珠的呆萌恋爱史

    沙华蔓珠的呆萌恋爱史

    如果爱一个人,却连执子之手的勇气都没有。如果爱一个人,却连与子偕老的誓言都不曾说出口。如果爱一个人,却连保护她的能力都不足够。如果爱一个人,只能无奈的假装决绝的放下她的手。如果爱一个人,就要勇敢的说出口。哪怕天神诛杀,哪怕世间不容,哪怕魂飞烟灭。只要给我一秒钟与你相拥,我也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