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05700000033

第33章 媒介主体的素养与法官的素养(1)

在今天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表现出对于法律普遍性知识的渴望,期望通过法律来解决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然而我们看到,法律的增多并没有使得社会纠纷得以缓解,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律的数量与社会的稳定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媒介纠纷在这些年来不断增多,然而对于媒介纠纷的解决我们的法律准备并不是很充分,我们的司法智慧也远远不够,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更期望有着高素养的媒介从业人员和司法从业人员来弥补法律的缺失和缺陷。

就媒介主体而言,高素养的媒介主体能够把握好自身行动的尺度,他们将以良好的道德素养约束自身的行为,使其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内。就法官而言,高素养的法官可以在法律存在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理论水平和道德素质合理地解决媒介纠纷,从而获得司法认同。

第一节人类认识和行动的前提

人类的任何一种认识活动和对象化的现实行动都有着自身的特性,并且表现出独有的风貌,这是由人本身来决定的。即人的主体世界的结构决定了其认识和行动的特征与风貌。因此,人们只有完善了自身的主体结构,才可能做出富有成效的活动。人的主体结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漫长的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较为成型化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行动结果的状态。

一、固有的认识结构

人的头脑并非白板一块,白板式的头脑不具有任何认识能力。英国的哲学家洛克提出了关于认识理论的白板学说,这种学说试图揭示人的认识的来源,将人的认识奠定在经验论的基础之上。但这种理论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倘若人的认识没有一定的主观前提,认识如何成为一种可能呢?因为无法解释认识形成的主观前提,所以这是一种不完善的认识理论,它的价值在于它解释了认识的经验来源这一认识的合理性取向。之后康德又创造了他著名的先验认识论,认为认识不可能与人们的先验结构完全分离。

当然康德并没有就此否认认识的经验来源,但他主要考察的是认识的先验问题。康德的回答与辩护是深刻的,他以理性的方式捍卫了知识的确定性价值。我们从康德的理论中所把握到的是人脑中先验结构的重要性,这种结构构成了人们一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人类对于认识论的深入研究其目的在于为自己的知识提供确定性,在于为行动提供合理性的前提。无论是人类对于经验论的认识论探讨,还是对于理性主义的知识论研究,都是要追求知识的确定性。知识到底从哪里来的问题,恐怕不能从任何一种片面性的思路中获得解答,而必然是包含经验和先验两个方面。所以知识的生成既不能离开经验的综合,也不能离开先验的分析,没有经验就无法把握知识的实践基础,没有先验零散的经验也不可能真正地具有知识的品格。正是因为其中有一种先验的结构的存在,才决定了其对知识所具有的整合能力。而这些知识的形成又增加了人脑的能力,正是在知识不断先验化的过程中,人为自身奠定了能动性的基本前提。

我们可以这样说,人是有能动性的存在,而不是被动地简单适应环境的存在物,人的能动性给我们今天的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需要追问的是人何以具有能动性?人的能动性恰恰就在于人脑中结构的存在,空白的头脑不可能对世界产生任何构造力,只有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才能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我们可以拿学生听老师讲课这一日常现象加以分析。一个班有50个学生听同一位老师讲课,而且假定他们每个人都听得非常认真,但是对这50个人来说其听课的结果是不同的,在学期末有的同学可以得100分,而有的则可能只得50分,这种差异是很明显的。除去他们用功程度的差异,必然还有其他的原因,原因之一就是这50个人的脑子里固有的结构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认识结构,但每个人的认识结构又是明显不同的,这就成为效果差异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信念也可能带来效果的差异。一个坚信天人和谐的人不会去有意识地破坏环境,而一个相信人对自然有征服能力的人却总是会破坏环境,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人是能动的存在,其头脑中结构的差异决定了这种能动性所达到的效果的差异,因此对于人而言,有必要树立一种知识合理化的信念,从而运用合理的知识去能动地改变我们的环境,创造性地塑造我们的生活。

由于头脑中结构的重要性,每个人在培育自己头脑的时候,一定要在合理理念的引导下进行。我们的世界需要合理化,倘若没有合理化的头脑,就不会有合理化的社会,就不会有契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的生活空间。“自康德以后,人的认识就不再被看做是被动的,而是人主动建立起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所以,马克思讲,能动的东西被唯心主义发挥了。唯物主义抛弃了能动性,而唯心主义的发挥是在唯心的基础上,它不懂得现实的能动性、实践的能动性,实践的能动性是马克思特别强调的。但康德已经提出了一种先验的能动性,即认识主体的能动性。”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将康德的先验的能动性转化为实践的能动性,从而在合理性上更具有说服力。

二、主体结构的分类

人的主体结构有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都对行动产生相应的效果。在这里我们不可能将主体结构中所有成分都一一列举并加以解释,只能从中挑选几种主要的形式进行分析,即信念、知识、思想理论与道德。

首先,主体结构中的信念。信念是主体结构中非常重要的成分,它不仅可以实现主体自身内在品质的融合,而且具有相当的对象化力量。就其内在品质的融合而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信念本身就是一种内在品质,而且起着融合人的品质的作用,一个具有共产主义信念的人,一定能够将各种内在品质都集中在共产主义内在品质的引导之下。在这种信念的引导之下,一个人不会感到空虚,不会因琐事而耽误自身对于共产主义的追求。在过去的岁月中这样的人不少,他们的共产主义品质融合了其他的品质,使得自身的行动在品质的融合中转化为巨大的力量。主体结构中的信念对于行动来说,有一种创造性的对象化力量。一个有信念的老师会将生命的全部都集中到教学的艺术上,使其授课活动体现出一种巨大的行动价值,他会千方百计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他会努力地去掌握讲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与理论。

信念是一种原动力,它直接启动了人的精神世界,让人们专注于某项事业,并为这个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从而积极努力地推动整个人类的发展。孔子与孟子为了实现仁政的信念,周游列国,游说各国的君主而无丝毫的懈怠。这种由信念所构成的实践是一种目的性的实践,在信念的指导下实践表达了合目的性的方向。“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性,在于人类是依据‘两种尺度’来进行自己的生命活动。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本质上是以‘人的尺度’去要求客观世界,实践活动的‘合规律性’,则是以‘物的尺度’去规范人的目的与活动。因此,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矛盾,深层地看,是‘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的矛盾。动物只有一个‘尺度’,即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人则有两种‘尺度’,即‘任何物种’的尺度和人的‘内在固有’的尺度;人的实践活动既是以‘人的尺度’去改变世界,又是按照每种‘物的尺度’去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正是在这两个‘尺度’的对立统一中,实践活动实现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对立统一。”合目的性是人类实践的本质性要求,由于信念是一种引导性价值,所以一种实践活动的信念往往与人的目的性追求联系在一起,并且信念本身也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种原动力,从而能够使人类的实践活动真正地体现出一种创造性价值。

其次,主体结构中的知识成分。人从幼年起就开始学习各种知识,经过不断累积,每个人的头脑中都会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尽管这个结构的丰富程度各不相同,但知识对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行动价值。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做很多事情,而做事的前提就是要提取我们头脑中的知识。人之所以要接受教育,就是因为教育可以给人们提供生活所需要的知识。一个人要想当一名工程师,就必须接受专业的技术知识的学习与训练,这种学习是一个不断持续的终身化过程。一个人所掌握知识的丰富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这个人行动的质量。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它一旦被我们的头脑所拥有就会在现实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实践为知识所改变,人类的实践活动有两个基本的尺度,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而合规律性是前提和基础,人类要想使自己的实践活动满足合规律性的要求,就必须形成符合规律性的知识,使得知识成为自身主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以符合规律性要求的知识为前提才可能产生良好的实践活动,实践在满足了知识的要求的前提之下,才可能符合人类的目的性追求,才能真正体现出知识的价值与力量。所以,人们理应不断塑造自身良好的知识结构,以便将来去应对丰富多彩而又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

其三,主体结构中的思想理论成分。思想理论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创造,但人们却可以通过思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使其成为自身头脑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理论是主体结构中的一支重要的分析力量,当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理论加以解释,从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人类思想史上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与理论家创造了不同的体系,他们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困惑,同时也帮助普通民众解决了他们的困惑。通过学习与研究,普通民众将深奥的思想理论转化为自己主体结构的组成部分。理论具有一种分析的力量,它能够帮助我们认清我们所面对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各种社会形态,尤其是它给人类提供了一种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解决我们的知识困惑也是不同凡响的,比如在关于法律的起源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解答思路,而马克思主义则从经济分化与阶级分化的角度给予了相当完满的回答,这种对法律的起源的解答方式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令人信服。这样的理论一旦转化为我们自身主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就会帮助解决我们的知识困惑、理论困惑以及现实困惑。

最后,我们看看道德成分。人的头脑中都具备道德的成分,康德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一生追求两项事业,一是头上的灿烂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令。道德是内在的,是一个人主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拥有着自身的道德,既包括内在的道德,也包括外在的道德。内在的道德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原动力,而外在的道德是他律的,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所作出的一种道德选择。比如某个人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这种帮助别人的道德就是内在道德,它不需要任何强制,完全出于人的自觉的本性,体现了人的主体自我意识的强大力量。具有主体自我意识的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这样的道德确立了人本身的存在价值,拥有这样道德素养的人将会有一种持续的有益于社会的行动。但道德不仅是自律的,也有大量的他律性的道德存在,道德的他律性特性也不容忽视。“道德的他律性是指道德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具有对人之行为的约束与限定。社会生活中个体道德的萌生与起源阶段,其道德多是他律性的。婴幼儿童的道德处于他律道德的阶段,他们被动、顺从地接受着来自于社会和成人的道德训条及其道德约束,个人的价值标准完全依附于社会价值体系,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评判的能力。即便是青少年时期的道德乃至成人的道德,只要他们是顾及名望、身份而勉强地履行道德义务,甚或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迫不得已地遵从道德准则,那么他们的道德就是他律的,处在他律道德的阶段。”这种他律性的道德也是人的主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它基于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但其逻辑起点的非道德性却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社会自然应该予以提倡。以此作为自身的主体结构将可能深刻地造就人类行动的理性化,对于自身利益的关注恰恰是理性人的表现。

同类推荐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 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研究

    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研究

    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是当前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中的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的一项带有核心性质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其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如何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是一个至关重要、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 西藏情歌:雪域神山下深沉炽烈的爱情

    西藏情歌:雪域神山下深沉炽烈的爱情

    江觉迟2005年只身来到极其遥远、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原始深山草原藏区,长期在藏区工作生活,藏地文化已经逐渐沁入觉迟内心。其中最不为人知的藏地婚俗以及随处可闻的藏地情歌更是带给了觉迟前所未有的震撼。深沉博大的藏地情感文化引发觉迟的思考,也促成了《西藏情歌》的收集与写作。这本《西藏情歌》的内容几乎覆盖整个藏地,包括最盛名的情歌分布区域,山南地区,墨脱一带,甘孜地区,迪庆地区,青海地区等,觉迟历时7年,通过走访、观察、收集、整理、修改和编校等方式,形成这本比较完整的情歌集。全书采用情歌+情歌文化、情感故事及历史背景注释的模式,以诗歌贯穿,文字部分则取材于觉迟多年在藏地走访得来的第一手素材,真实而震撼地反应了藏地情感文化,原汁原味,荡气回肠,浸满浓郁的藏式美感以及难以言说的忧伤,是了解西藏地区情感方式、婚恋习俗的最佳读本。
  •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肇始于1980年年初,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广播电视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作为突破口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势在必行。
  •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一个效应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生存智慧;一个效应就是一股不息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修正从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一个法则就是一根魔杖,点开你成功人生的洞天,让你窥见其间的奥妙;一个定律就是一条花香小径,让你从此开始梦想的实现之旅……
热门推荐
  • 我是电脑知识大王

    我是电脑知识大王

    知识的伟大在于它的博大和精深,人类的伟大表现在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已知和未知的世界,这是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
  • 我娘跟我丈母娘过不去怎么办

    我娘跟我丈母娘过不去怎么办

    桥平村的人都知道,萧家媳妇和半家媳妇向来不对盘,一见面就互怼,两三天就互掐。可是有人告诉他们,有一天她们竟然会平平静静的坐在一起?村里人:我信了你个邪!不久他们就收到了喜帖:萧家儿郎娶了半家的闺女!事实证明,真香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本书又名《我娘老是跟我婆婆过不去怎么办?》《亲家一见面就会互掐》
  • 校园情殇

    校园情殇

    萧羽跟唐熏是初中三年的同班同学,从初一到初三都是无话不说男女同学纯友谊关系,直到临近毕业萧羽才发现已经彻底的喜欢上了唐熏,于是他决定向他表白.接下来没想到,表白成功不说,更发现唐熏也一直喜欢着他.于是他们私定终身.盼望高中毕业后就结婚.,然而高中生活危机四伏,荆棘丛生,他们能否挺得过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逍遥傲

    逍遥傲

    穿越者之子沈傲穿越了,带着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北冥神功》、《凌波微步》、《火焰刀》;带着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天山六阳掌》等绝学,他穿越到了神州大陆。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在这里,他将独霸寰宇,笑傲神州……
  • 养狐为祸

    养狐为祸

    狐狸、蛇、刺猬、黄鼠狼在民间被称为四大保家仙,在山里见着要绕着走,不然就会惹祸上身。那天进山,我捕了一只白狐狸,没听长辈的劝阻,将狐狸捆回了家,结果当天晚上狐狸爬上了我的床……
  • 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经商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还是一门复杂深奥的为人处世的学问。傲生意必须先做好人,两者不可截然分开。商场上驰骋拼搏,屡战屡胜的能手,也必然是人情练达的行家。经商不仅需要精明的头脑,更需要丰富的经验。用智慧经商不是耍手腕,而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操作技巧和办事方法。一个人经商成功与否,不只取决于他的智商,还直接受制于他的情商、财商。只有具有过硬的综合能力和经验,才能笑傲商场,立于不败之地。
  • 寻找爱情的猫

    寻找爱情的猫

    爱情,你我互相说爱就可以在一起。相守,不是只有相爱就能在一起。我和你还缺少太多在一起的理由和勇气。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着爱并互相折磨着的爱情最怯懦的地方。当重逢那一天,三个人将上演一出怎样的爱情故事。
  • 浩古混沌决

    浩古混沌决

    弹指一挥间,神魔皆覆灭!少年得前世大盗记忆,修浩古神决,习顶尖玄技。聚混沌之气熔炼神体。炼逆天神珠凝聚神道。斩人皇,灭神宫,以一己之力独战万年天骄。掌乾坤,踏荒古,以无上神力推动命运星轮。苍穹之下,我为最大!遥遥神途,我必征服!纵燃尽鲜血,只要我一息尚存,必将挑翻这天地!记住,我是没有极限的!
  • 风云之逸

    风云之逸

    武技?魔法?召唤?妖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寻伙伴,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