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202500000005

第5章 语言与内涵相得益彰

——评陈明秋诗集《时光的门闩》

欣闻明秋大哥要出版一部诗集,于是迫不及待到他办公室索要手稿一睹为快。

尽管认识明秋大哥时间不到两年,但我们早就神交已久。第一次见面是在诗人朋友聚会的酒宴上,他对我说早就在我的长篇文学评论专著《穿越时空的对话》中认识我,我说我也早就在他热情豪爽以及他的诗歌中认识了他。这也许就是冥冥中注定的,是缪斯让我们神交在一起。

明秋大哥年少入伍,是在部队大熔炉的锤炼中不断成长起来的诗人,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创作并发表诗歌作品。部队的特殊生活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大多豪气干云、热情奔放,特别是那些怀念战友、怀念亲人的诗作,情真意切,读来总能让人眼含泪花。应该说,这些诗歌作品所形成的风格,是由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决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生活视野所决定的。

由于多次辗转搬家以及因公务较多而搁笔多年,以前创作的诗歌手稿大多遗失,收录到诗集《时光的门闩》中的这部分诗歌大多是近年来重拾笔端的作品,共分“故乡:无法抵达的地方”“一个站立的誓言”“不愿醒来的月光”三辑。

(一)

“故乡:无法抵达的地方”,这是第一辑的小标题,它本身就是一首诗。

这一辑中的作品,顾名思义,是描写故乡的诗歌。品读这些诗作,你会深深被这浓郁的故乡气息所笼罩,也会被诗行中漫溢出的情绪所感染,使你跟随着作品中的文字回到记忆中的故乡。

人类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当城市高楼林立,信息高速公路把世界缩小为地球村,到处都是城市化时,与之完全异质的怀念故乡的诗歌作品则成为我们的珍爱。这也许是当代人灵魂家园失落后所做出的艰难寻找吧!所以,今天的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深刻感念,唱出了这个时代的最后的田园牧歌。

这一辑的诗歌作品别具一格,淳朴而深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质朴、真情和结实的风格,特别是对故乡亲人的眷顾,深切怀念之情跃然纸上。比如:“拐了许多弯/看到了我的家/斑驳的灰墙土瓦/倚在门边的母亲,满头白发/我伤心、自责/干涩的眼里涌出了泪花”(《家》)“昏暗的地下室隔房/早出晚归刻成了门牌号/两条长长的铁轨/一张儿子的照片/在睡梦中飘泊萦绕//看不见蓝天白云/听不到鸡鸣犬吠/刺耳的轰鸣要把乡愁赶走”“‘爸爸,我爱你’/‘儿子,我想你’/两头的泪滴串成有线信号/希望一一不希望出现短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爱,总这样飘来飘去”(《飘泊的父爱》)“我站在门口/仿佛看到老家的茅屋/儿时的幕幕/还有进城后/父亲在田里的腰直腰弯//对门被枣子压弯的树枝/夕阳拉长父亲驼下的背影/把心深深刺痛/远处奔流不息的赣江/涌进了我的瞳仁”(《父亲》)等。在这里,诗行中的“母亲”和“父亲”这一形象刻画得更加丰满和完整,品读起来让我们深受感染。

同时,这些诗歌作品处处贯穿了作者与故乡同呼吸共患难的真情实感,因此,这些诗作便于平实中见出诚挚,朴素中见出作者精神的闪光。比如:“碧绿的水呼唤游子归来/贫瘠的地不乏聪明才智/掏空的村庄/掏不走故乡的灵气/走出去的人啊,跌跌撞撞/又扑向母亲的怀里//捧起一把脚下的泥土/挺直腰杆将岁月撑起/新生让沉寂的家具精彩/演绎让明清的古典传奇/磨亮斧头、铁锯、雕刀/木兰溪的算盘/正在记录春的序曲”(《故乡的命运》)“多年后,我踏上故土/剩下的长辈又唠叨/乡村有什么好/汽车把城镇都运到田地/天上的星星都去打工了/四处闻不到猪屎狗屎/乡村还有什么味道/你要再不离开/闷死在这,活该/你看,连鸟儿都往山上跑/这个时候/我的感觉连哭都哭不出来”(《错位的乡村》)“推土机开进村庄/伸出它的大手/它抓不住蔚蓝的天空/就逮住了小小的炊烟/连同四季陪伴的老屋旧砖/炊烟含泪挣扎/跑到了山脚/看到一排排戒备的脚手架/跑到了河边/看到一辆辆警惕的运石车/她失望了/把自己浓缩成一团思念/请白云捎给远方的乡愁/弥漫的乡愁开始发愁/没有了炊烟/去哪儿寻找我的故乡”(《炊烟》)等。

在这些诗歌作品中,作者以对快速城市化而被肢解的故乡的关注,建构起自己的精神主旨和文化内涵。由于快速的城市化,故乡熟悉的炊烟没有了,曾经嬉戏的小河谷场也不见了,汽车把城镇都运到田地,四处闻不到猪屎狗屎,连鸟儿都往山上跑……作者以自己的良知关注,表现出他对故乡自然形态的憧憬和追寻,这既是对当前生存环境的拷问,又是对我们灵魂归属的渴望。

又比如《蝉》这首诗歌作品,作者这样写道:“怀念笑声/追随孩童的欢歌/感叹寂寞/听到哀怨无奈的沉默//厌倦城市嘈杂的狂热/伤心钢铁水泥般的森林/期盼过去蛰伏的松土/追忆黑夜隐藏的树梢/寻觅脱壳新生的小屋/热望滋润歌喉的晨露……如果能有一片泥土/如果能有几排林树/让风捎去我的诺言/明年邀你同台演出/你是台前的主角/我是幕后的鼓手。”

这首诗歌作品,作者沿着夏日的蝉鸣飞回故乡,淡淡的思乡之情与感怀在质朴的诗行中流淌,让人颇能感受到那故乡蝉鸣的温情。那故乡的恩情与故乡的旧梦,成为支撑着作者在尘世中跋涉的情感依托。

应该说,这一辑的诗歌作品,作者或绘局部,或以主观意志入诗,或以客观事物切入,均不无特色。

(二)

“一个站立的誓言”这一辑,有着浓郁的军旅色彩,均是作者怀念部队生活的诗歌作品。

如果你是一名现役军人或者曾经是一名军人,读了这些诗歌作品,你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也一定会眼含泪花。有几次诗友相聚,在把酒言诗的朗诵过程中,这些军旅诗作让在座的战友泪流满面。

比如作者在怀念七九年自卫反击牺牲的战友时所创作的诗作《思念》:“那年二月,一曲“再见吧,妈妈”/你把生死抛在脑后/那年三月,一个美丽的花环/遮住了你照片里的双眸/你用鲜血擦亮了军功章/母亲的泪水一夜染白了头//用白发穿针,用凄凉引线/风在呼叫,树在颤抖/缝啊缝,补啊补/每年一次的缝补/你可知否/缝补了你粘稠的军衣/缝补了你带血的伤口//很想去看看你/你让星星捎话,说山高岭陡/很想去抚摸你/你让墓碑转告,不能让母亲难受/面对南方,喃喃自语/好好睡吧/等你哪天醒来,母亲/再吻吻你冰凉的双手//放心吧,孩子/知道你饿/每天给你熬粥蒸窝窝头/你已是年过半百的人/哪能空腹远行奔走/母亲老了,不需要别的/只盼清明节,梦见/听到你轻轻说/母亲,我还没有活够。”

虽然我不是军人,但当我今天写这篇评论文章再次把这首诗歌作品的部分诗句引用到这里的时候,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悄然留下两行热泪。

为什么这些诗歌作品能感人泪下?

这是因为作者那高尚或优美的情感是本真的,所以这些诗作中的情感境界也就越美越感人。王国维说:“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真情实感方有真境界、真意境。这种情感,虽然摈弃了一切映衬之物,我们却可将心屏上接收的作者情感信息,迅速还原或幻化出一个“象”,这“象”便是主人公“你”或者“我”的形象。当然,有时候这些抒情诗的主人公往往是作者自己,但我们作为读者从诗歌作品中情感信息转化出来的作者形象是透明的,也就是说,作者的形象是作者精神世界的显现,表现于诗歌作品中的情感意境也就是立体化了的形象。于是,就通过情感信息直接呈现作者的自我形象而言,就诗作的情感意境与作者的精神世界密切关系而言,就诗品与人品的一致而言,这些诗歌作品要比托物寓情的诗作表现得更为主动、明显和直接,情感信息反馈的频率与速度也更为敏捷。

另外,作者还创作了一首想念对越自卫反击牺牲的亲人的诗作《牵挂》:“羞愧的过去/儿子用欠单嫁接父母的生计/难言的今天/父母锯短岁月把欠款凑齐//现在,我来到你身边/看见,你的屋子很小/装不下幼时的童谣/只装下陵园的静谧/看见,你的房门已经松动/乡愁洗白了门牌和名字/我带来了红油漆/用颤颤的手给它除旧/要让春风认识你/邀请你去踏青/要让阳光记住你/温暖你的呼吸/要让你尘封的心/苏醒在父母的梦里。”“时过三十年才来看你/会让你责备,叹息/父母用跌跌撞撞的星辰/叠加起长长短短的过去/理解吧,儿子/今天,我不敢痛哭/我怕,怕无法关闸的泪水/淹没你今后回家的轨迹。”

应该说,作者在这首诗歌作品中表现的情感意境,是他的精神世界因怀念军旅生涯的“灵感”降临的时刻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在我们阅读者的心目中,则是作者自我形象一次亮相的特写镜头。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七情”的互相融合和渗透,在作者不同境遇下产生的各个作品中,可以形成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情感意境,从而给我们阅读者以多种多样的审美的感受。

(三)

对于“不愿醒来的月光”这辑,作者则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底层老百姓身上,这体现了作者真正的良心和社会责任心。

这一辑中的大多数诗歌作品饱含着对底层老百姓的感情,毫不掩饰作者对他们的敬重、赞美、关怀与同情。比如《山区学校·升旗仪式》《变迁》《守望茶海》《环卫工人》《霓虹灯》等诗作,我们只需要看一下诗题,就知道作者所关注的是什么。

他在读到《请不要让山区学校农村教育无路可走》之后,写道:“管事的同志们,请把建纪念墙的钱省出/给孩子们修建教室/不要让他们在昏暗的危房/朗读《可爱的中国》”;他在看到都昌鹤舍村袁家“油盐杂货”铺之后,写道:“弯弯的阡陌,挑着昏暗的岁月/一筐是苦涩,一筐是希望/捎书经给孩童,留咸淡给百姓/把阴冷燃烧成温暖/把生疏飘泊成笑靥”;他在见到为城市美容的环卫工人之后,写道:“一把小小的笤帚/带着你的博大/亲吻大街小巷/吻出了大地的整洁、天空的清新”;他在遇到霓虹灯下迷路的乡下老汉之后,写道:“一个乡下老汉/彳亍在街头/他被闪烁的世界包围/头晕目眩/只记的两种颜色/稻谷小麦的金黄/农舍墙壁的灰白/白天走的进这个城,买化肥/晚上出不去这条街,迷了路//走遍了田间阡陌,现在/让焦急蹲在街边的旮旯/返青的秧苗喊主人回家/老屋的炊烟又几起几落”等等。这些人对生存与命运的追求,在作者笔下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作者也对客观世界保持着与这些普通民众近距离的接触和感悟。

从这些诗歌作品中可以看出,这是作者的人品和人格、思想和情感最本真的地方。这些诗歌作品所体现的情感境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凝缩与感性显现,而且诗行中所透溢出来的本真,其内蕴就是作者最本真的艺术美。

应该说,作者的精神世界是由真、善、美所主宰着的,所以他的这些诗歌作品的情感境界,就呈现出一个真、善、美的氛围。而且就算这样的诗歌作品使人读后没有精神昂奋之感,但只要能给人一点艺术美的享受,那它就同样有存在的价值。

(四)

在品读完这部诗集后,我们不仅被这些诗歌中透溢出的真、善、美所感动,更被这些作品中优美的意境所吸引。

明秋大哥作为从20世纪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中走过来的诗人,我惊讶于他在创作诗歌作品时所运用的技巧和诗意的语言,因为在我的习惯性思维中,在那个年代里,全民皆诗的诗歌艺术几乎是一体化的生产,它所带来的是那个年代中比较单一的带有民歌风味的某种特定的品质。所以,当前的明秋大哥是年轻的,因为他的诗歌带给我们的是年轻,是跟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

为什么说在我读完这部诗集之后会惊讶?

首先一个原因除了他的诗歌创作能紧跟时代步伐之外,另外的原因就是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但运用了大量的创作技巧,而且驾驭语言的能力也非常娴熟。这些作品中常见的技巧有通感、移情、比喻、象征、词性转换、一词多义、讲究简约、情绪跳跃、意象叠加等。

可以这样说,这些技巧在这部诗集的诗句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其中运用得最多的是通感、移情、拟人、比喻、词性转换等。比如通感:“从山区岩缝里流来的记忆”“现在,短暂的记忆飘在空中”“醉了我的高山,醉了我的大海”“装不下田园牧歌的音韵/装下了潮湿日子的叹息”“把花香放在祖父的坟前”“挑不动一担深沉的目光”“时间卷缩成了图样/烈火催生了年轻雕塑”“把捕获的光线留给梦乡”“把不幸运回自己的洞巢”“把三年的梦呓晒在门外”“喝干了今晚优美的旋律”“五颜六色的街灯点燃了小镇川味”“把王维的绝句盛入酒盅”;比如移情:“哞哞的几声感叹/写满了曾经劳作的记忆”“深深的一串蹄印/拉起了农家的炊烟”“我用眼睛链接短路的思维”“一群白色的鹅/踩着骆宾王的《咏鹅》平仄”“兴奋的水牛在住处/把静夜思反刍在梦中”“洗出了北斗七星的光明/洗掉了忠孝的藩篱”“用沸腾填写年轻的履历/用激荡收藏练兵的迹痕”“让温柔品尝立冬的佳酿”;比如拟人:“决不扯秋风秋雨的脚步”“优美的圆也有坎坷”“海浪叼着灵妃红黑相间的长裤”“小草闪出同情的泪花”“小小的茎须会把坚强抓住”“青色铺满了半池”“老牛兴奋地罗列了脚印”“雨丝把镜头对准了我”;比如比喻:“山下铺满了闪烁的星星”“不忘母亲的脸像风干的腊肉”“天空是一个倒扣的大海碗”;比如词性转换:“鲜活安慰了江南黄昏”“网住你父母拢亮的昏暗灯光”“生动了那田那牛的肤色”等等。

正是由于作者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这些技巧,才使得作品的语言富有韵味,意境优美,让人切实感受到诗歌艺术美带来的享受。

当然,诗意的语言只是漂亮的外衣,最重要的还是主题思想的深度。如果有了漂亮的外衣,没有深刻的内涵,那只是一个美丽的躯壳而已;但如果没有漂亮的外衣,则又很难把深刻的内涵展现出来。所以,创作技巧不能凌驾于主题思想之上,而主题思想又不能束缚创作技巧的运用,只有把技巧融于思想之中,才能使得这两者相得益彰融为一体,这样的诗歌就一定是优秀的作品。

对于这点,我认为,诗集《时光的门闩》中的大部分诗作都基本上达到了这个要求。

(原载《南昌晚报》2015年11月22日,第14版《悦读周刊》)

同类推荐
  • 史不语

    史不语

    这是作者近年来读史札记的汇编。《论语· 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在以孔子为至圣先师的时代,孔子所不语的,即儒家士大夫所不谈论不称道不忍言的,即风气所向。作者借用“子不语”名此书为《史不语》,“史不语”的“史”,就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历史,而是特指我们常见的历史认知,史不语而吾语之,即参考近年来出版的学术专著,用大众化的语言传达新鲜的历史知识和学术观点。
  • 共享蓝天绿地

    共享蓝天绿地

    《共享蓝天绿地》包括《邓小平热爱植树》、《徐秀娟为丹顶鹤献身》、《向猎人跪拜的藏羚羊》等故事,这些具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的哲理,容易使广大读者阅读,也能打动心灵。
  • 蠹鱼文丛系列(套装10册)

    蠹鱼文丛系列(套装10册)

    “蠹(dù)鱼文丛”10册,包括:陈子善的《浙江籍》、徐重庆的《文苑拾遗》、叶瑜荪的《漫话丰子恺》、扬之水的《问道录》、孙郁的《苦路人影》、徐雁的《越踪集》、王稼句的《剪烛小集》、子张的《入浙随缘录》、朱航满的《立春随笔》、李辉的《潮起潮落——我笔下的浙江文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诸多“高峰人物”,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徐志摩、戴望舒、施蛰存、陈梦家、赵萝蕤……都是浙江人,“蠹鱼文丛”的作者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资深研究者,甚至与有些大家有过很深的交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要去见这些大家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一封书信约定,便可欣然前往。
  • 中华千年文萃:曲厅

    中华千年文萃:曲厅

    本书以《全元散曲》、《元曲选》、《元曲选外编》为基础,参酌各家,汇校诸本。选注时扩大了作者的入选面,包含元明清三代中一百一十多位作家的四百多篇作品,并附有作者小传。
  • 世纪留言

    世纪留言

    这本书的内容大体围绕着以世纪末文化和文艺思考为中心展开。“世纪留言”这个题目是出版社想出的,是由于这名字有点“苍老”,而作者则还不愿就此开始“苍老”。论辈分,但若从另一个含义上看,它是“世纪”的留言,而不是本世纪中某“人”的留言。这样,也就释然。这个世纪“留言”给后业者的。
热门推荐
  • 拯救反派后他重生了

    拯救反派后他重生了

    嫁给谢晦的十几年里,景园每每看见谢晦,还是会被他的盛世美颜迷了眼。这样一个芝兰玉树高不可攀的男子,却也会温柔的唤她阿园。景园还记得谢晦求娶她的那天,阳光明媚,天朗气清。谢家三郎立于桃花树下,用那双比花更漂亮的眼睛望着她,“阿园,你可愿嫁我”。可景园想,她是不愿意嫁给他的。
  • 放弃执着

    放弃执着

    我们之间的距离,有时隔着一座山,有时隔着一片海。或者弹指之间皆是你。而所有人的舆论,我们怎么承受得起。舒楚,如果当初我不认识你,你应该会很好。会特别好。
  • 仙道世家

    仙道世家

    一个80后的书呆子拥有了神秘莫测的交易空间,如何在一个同样神奇莫测的仙道世界中搅起一翻风云?
  • 竹马是我的谁也不准抢

    竹马是我的谁也不准抢

    从娘胎里认识的俩人相爱相杀,幼儿园,小学,初中都在一起。陈柒夏一直把季城当哥们。直到一天,有个人加了陈柒夏好友,备注说,我是季城女朋友。这下柒夏可不干了,一个飞速跑到季城面前,说,我不同意你交女朋友。季城把她壁咚在门上,笑着问为什么。她说脸红红的说:我~我也不知道!季城说那你当我媳妇儿吧,我不嫌弃
  • 刀行十三歌

    刀行十三歌

    我有一刀,可入神、可入仙,可劈山、可碎天,你也想做那来去自由仙吗?别问我,问刀。神仙镇儿郎刘小屏,江湖求见。
  • 天行无疆

    天行无疆

    有人说,这是天行大陆最好的年代;也有人说,这是天行大陆最坏的年代。说是最好,那是因为天行大陆已经近百年没有战争,国与国之间的国界也变得模糊起来。说是最坏,也是因为天行大陆的官员开始奢华迷失,处处透露着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
  • 这个怪谈不太冷

    这个怪谈不太冷

    凌晨两点半的昏暗老旧公寓楼内,阁楼上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抬头看不清的楼梯之上,传来了恶毒的对话。鲜红的液体滴答滴答的滴落在地板上。画风一转,“吓我!吓我!让你们吓我!”叮呤咣啷的杂乱碰撞声中,谢谢手里拎着一个铁锤,追着鬼影到处乱跑。
  • 江湖之又摘桃花换酒钱

    江湖之又摘桃花换酒钱

    离奇的凶案牵扯出背后巨大的阴谋,初入江湖的少侠们能否应对这黑暗的魔手。是谁负于谁,谁人他不知,忘掉今生缘,策马挥劲鞭。
  • 末世原体

    末世原体

    别人都死了,我还活着干什么?当173团团长叶天在时代广场的时代大厦地下室里醒来的时候,当他冲破层层危机到达地面的时候,他才发现世界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为了活下去他只有无穷无尽的杀戮;支离破碎的记忆让他痛不欲生,为了恢复自己的记忆他只有选择永无止境的吞噬!
  • 晚风和暮色

    晚风和暮色

    被男友抛弃的贺晚笙割腕自杀未遂,却因此认识了给急诊帮忙的天才医生江暮琛,她算是知道何为一见钟情,也实践了死缠烂打。本以为帅哥是个高冷禁欲系男神,但是斯文的外表下等着贺晚笙的却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