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416300000008

第8章 欧洲之谜

罗得岛太阳神巨像失踪之谜

爱琴海上的罗得岛,西距希腊大陆45000米,北距土耳其大陆19000米,属希腊,面积1400平方千米,人口70000多。

罗得岛被认为是古希腊文明发源地之一。在神话传说中,远古时代,希腊诸神争夺神位的战争结束以后,宙斯成为最高之神及大王。宙斯便给诸神分封了领地,惟独忘了出巡天宫的太阳神阿波罗。直到阿波罗归来,宙斯把隐没于爱琴海深处的一块巨石,封给了阿波罗。巨石欣然升出海面,欢迎太阳神来居住。阿波罗对这块领地很满意,用他的妻子爱神阿芙罗狄蒂之女罗得斯的名字命名为罗得岛。他的三个儿子卡米诺斯、莫诺利索斯,林佐斯也分封在岛上,各自建立自己的城邦国。岛上繁荣富足,文明兴起。这种繁荣招引雅典、斯巴达、马其顿、波斯、罗马等大国相继入侵,城池屡次遭到破坏。到了公元前227年,岛上的所有城市在一次毁灭性的大地震中被毁。

岛上其他三个城邦被地震摧毁后,未再重建城市,只在遗址附近建了若干小村落,因此保存了一些墙基、石柱。只有阿波罗居住的罗得城几度重建扩建,已见不到当年毁城的痕迹,只有是从该市历史博物馆众多出土文物中,可以窥见昔日的繁华。其中最为丰富的是大理石雕像,公元2世纪雕刻中的阿波罗头像,公元1世纪雕刻的爱神阿芙罗狄蒂的裸体全身像都保存在这里。只是那座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的阿波罗铜像却不知去向了。

这座太阳神巨像的铸造过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00年。波斯人入侵罗得岛,全岛居民撤守岛东端海岬上的林佐斯城堡,最终打退敌人的进攻,将敌人驱逐出岛。胜利之后,人们将敌人遗弃的武器收集到一起统统熔化,由雕刻大师哈利塔斯铸成阿波罗铜像,立于港口,雄镇海疆。同时代的罗马哲学家安蒂培特将其列入“世界七大奇迹”。

在2200多年前的那场大地震中,太阳神巨像震坍倒地,有人说铜像无法重新竖起,于公元7世纪被分解熔化制作成其他器械;有人说铜像被盗走,贼船在海上遇风沉没了。后人只能从史书简略的记载中构思它的规模。据说,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就是从太阳神巨像联想而来,那手擎火炬,头戴光冕的姿势略带有太阳神像的影子。

威特郡的巨石之谜

提起英格兰威特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看过英国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人,一定对小说结尾苔丝被捕时的背景——巨石遗迹印象深刻,那便是驰名世界的人类遗迹——斯通亨奇巨石堆。

威特郡的巨石之谜鸟瞰埃夫伯里的巨石巨石堆距今已有50多个世纪的历史,它由40块近4米高的直立巨石构成两道同心圆圈,中间夹着一圈约1米高的小巨石堆。这些石堆到底用来做什么,至今仍是无从所知。大部分人倾向于天文观象之说,同时,它也是一座祭坛,是远古人们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在外星人的帮助下建成的,作为外星人着陆地球时导航之用。在巨石堆东北,有个叫艾文伯的小村,那里也有巨石阵,同样有四五千年之久。用石阵作为宗教仪式的祭坛,流行于全世界,但很少像英格兰这样,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巨石从很远的地方运到这里,并在此建起引人注目的巨石庙宇巨石堆建在一片隆起的荒原上,起伏无边的索尔兹伯里平原的田野之中,但见一堆错落有致的史前巨石蓦然出现在地平线上,那分惊喜与震撼,若非身临其境是难以体会的。巨石堆周围交通很便利,坡下数百米便是一条主要公路,建在洼地上的停车场,隐蔽得十分巧妙,令你很难从其他方向看到,不致影响景观。

索尔兹伯里平原东边的索尔兹伯里城,既是巨石堆一日游的出发点,也是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大教堂建于艾汶河畔的草地上,拥有全英格兰最高的尖顶,历史上的英国著名画家,如康斯泰伯等都曾以它入画。两百年后的今天,对照原画看,恢弘的大教堂和周围葱茏的环境竟无太大变化。

一百多年来,巨石堆成为各国游客的必游之地,游人过多和近几年的空气污染,已影响到这些巨石。20世纪60年代,当地人还可以骑车沿着上个世纪留下的马车到巨石堆任意游玩。如今,巨石堆已不许人们走近,只能远远地环绕,最近也只能到10米处。不过这样一来,反倒有利于拍照,否则,背景里人头恐怕要多于石头了。站在巨石堆旁,举目四望,有十几座圆丘或长方形地墩,那便是远古遗冢,在整个索尔兹伯里平原随处可见。最大的一座是艾文伯里村外的瑟尔国工遗冢,它建在山谷之中,站在谷边公路上可以仰视全貌。

巨石堆地区悠久的历史,留下大量伟大的遗迹,也给这片上地蒙上神秘的色彩,这里的人们耳濡目染,代代相传着奇闻轶事,他们本身也制造着传奇。

英国政府从大约八十年前开始修复圆形石林。迄今为止,圆形石林已经成为英国最热闹的旅游点之一,每年都有一百万人到那里游览。参观过后,每个游览者都颇有感慨地说,建筑圆形石林的古代人当中一定有很伟大的发明家和工程师。

琥珀屋奇踪之谜

18世纪,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为了享受豪华的生活,招来天下能工巧匠,决定要建造世界第八奇观——琥珀屋。琥珀屋于1710年建成,约60平方米,室内全部采用带银的琥珀板。建造琥珀屋成了当时轰动世界的一大奇观。

1710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为了得到俄国的保护,将琥珀屋送给了彼得大帝。礼物于1717年运到彼得堡。彼得大帝不久病逝,继位的女皇把琥珀屋运到查斯耶西洛,安装在宫内,还设计安装了特制的窗间镜。琥珀屋成了叶卡特林娜皇宫里你能探询其远古的踪迹吗的一颗灿烂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占领叶卡特林娜皇宫后,把宫里的琥珀屋洗劫一空,琥珀屋被拆卸装箱,用火车运到了哥尼斯堡。

战争结束,苏联立即成立了一个专门寻找琥珀屋的搜寻队,他们在战争的废墟中到处寻觅。1949年底,搜寻队获悉,皮奥内斯克城德国人格诺斯知道琥珀屋的下落,于是他们找到了这个德国人。

按照他的介绍,搜寻队从波罗的海海底打捞上17只箱子,然而里面并没有琥珀屋,而是一些轴承之类的东西,令人失望。

搜寻队在研究了大量的材料之后,发现德国人罗德对琥珀屋的研究造诣匪浅,他任哥尼斯堡美术馆馆长时,是哥尼斯堡琥珀收藏品的管理人和保护人。

纳粹分子把琥珀屋从叶卡特林娜皇宫盗出来,偷运到哥尼斯堡后交给了罗德博士。一个目击者说,他亲自打开箱子,把自己关在屋里鉴赏这个独具匠心世上稀有的工艺品,甚至到了废寝忘食、入迷忘我的程度。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后,纳粹头子纷纷撤离蒂尔西特和哥尼斯堡等地。英国飞机不断轰炸哥尼斯堡,王宫也在轰炸中中弹倒塌,设在王宫对面的博物馆面临被炸的危险。

在王宫被炸的当天,罗德博士就下令拆御琥珀屋,装箱待运。可是,没有什么地方是安全的。他找了冯·施威林伯爵密谈,经同意后,他把博物馆的部分展品转移到了施威林的维尔霍夫庄园,可是,琥珀屋却没有转移到那儿。这是为什么呢?

1945年4月8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哥尼斯堡。令人奇怪的是,政治上反共的罗德博士却没有离开哥尼斯堡。红军方面负责寻找文物的巴尔索夫教授找到罗德博士,罗愿意提供咨询。一天,罗德把巴尔索夫带到一个入口被堵死的地下室旁边,悄悄地告诉他说:“里面藏有博物馆的展品。”然而巴尔索夫却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认为他是随便说说而已,不久就传来罗德博士夫妇暴死的消息,寻找工作又断线了。

搜寻队从情报资料上得知,有个叫库尔任科的苏联妇女,曾在罗德博士的博物馆工作过。1958年,搜寻队在科斯特罗马教育学院找到教美术史的库尔任科。她向搜寻队提供了一些极为重要的情况。

库尔任科回忆说:“1945年初,我跟罗德博士一起,到了维尔登霍夫。认识了施威林伯爵。罗德指着房间里的许多大箱子,告诉我哥尼斯堡美术馆的展品都在这些箱子里。我曾问到过有关琥珀屋的情况,可他们却从不正面回答我,此后,我们的话题就再也没有涉及到琥珀屋了。”

“1945年1月22日,施威林一家打算离开维尔登霍夫,而且希望我跟他们一块去,可我决意不去,要留下来照管这些博物馆的财产。1月23日,开进维尔登霍夫的德国军队住进了博物馆。德国人一见到这些箱子,便歇斯底里地发作起来,他们说箱子不好搬运,要用来作燃料。一群德国兵狂呼乱叫起来:‘决不能把这些东西留给俄国人。’他们一边叫,一边开始破坏,我企图上前阻止,可无济于事。”

“突然,城里燃起熊熊大火——德军开始撤离了。我望着熊熊的大火一筹莫展,心想那些箱子完了,我就这么站着,直到苏联红军入了城。我立即找到红军首长,要派人抢救那些财产。可是,什么也没有找到,整个城堡已烧成了一片灰烬。”

以后,有不少外国朋友寻找琥珀屋,许多来自柏林、莱比锡、慕尼黑等地的信件转到了前苏联。其中,化名鲁道夫·林格尔的信颇引人注目。

此人在信中写道:“我父亲叫乔治·林格尔,他在希特勒的卫队和秘密警察里工作……在他去世前一个月,向我讲述他的生平经历时提到过琥珀屋。父亲死后,我在家里地下室,发现了一个记有100条命令的笔记本,其中有一条与琥珀屋的转移有关。”

现在,哥尼斯堡已成为楼房林立的加里宁格勒。根据鲁道夫·林格尔提供的情报,琥珀屋并未转移出哥尼斯堡,它还是人们心中的一座海市蜃楼,使人们扑朔迷离,它到底在哪呢?

水下教堂之谜

1991年,法国潜水员偶然在水下发现了一条岩石隧道,没想到一个月后,这条隧道得到了法国文化部长的高度评价,称它是“一座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丰碑”。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科斯凯将在水下发现岩石隧道的秘密透露给了考古学家让·库坦后,他当即决定与科斯凯一起冒险再次潜入水下,探索这一秘密。由于淤泥不时泛起,搅得海水又稠又浑,他们俩先小心翼翼地游过了一条37米长仅1米宽的管道。然后,又穿过一条150米长、2米宽的隧道,接着挤进一个窄洞,最后才进入一个5米高的石屋。

借助自带灯光,他们看到了一个奇幻世界:石屋四壁有石器时代的雕刻,人们所绘的各种马的图案,这些马有的仅能看到露出水面的头部和背部,而浸在水中的则已经无法辨认了。

科斯凯和库坦不满足这些发现,又摸索着从石屋游入另一岩洞。岩洞高约30米,直径为50~60米,呈拱形。借助灯光,科斯凯发现洞内天顶上饰有色彩斑澜的钟乳石。洞内四壁所绘动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库坦在事后承认,他以前从未见过年代如此久远、绘制如此精美的绘画。据他估计,洞内的绘画大约形成于1.2万到2万年前。因此把这个水下岩洞称之为“水下大教堂”。

据初步考证,岩洞内的这些画是远古时代艺术家以动物脂肪和矿物为颜料,用动物毛制作的画笔绘在岩石上的,其中有鹿、鸟、马、牛等。最令库坦惊异的是,这里的欧洲野牛头部画法与石器时代的岩石绘画迥然相异,那时一般只画牛头的侧面,而这里的牛头竟绘出3/4的面部。库坦说,这种画法在旧石器时代也是非常少见的。

库坦推测,远古时代的画家们在此岩洞内绘画时岩洞尚位于海拔80米处。在以后的岁月中,地中海海水不断上涨,终于堵塞了通往此洞的入口。因此这个岩洞一直没有被人发现,至今保存得完好无损。

专家们认为,这个保存下来的水下岩洞是古代祭祀场所,它与法国拉斯高岩洞相比,或许更有价值。

欧洲黑人之谜

意大利的西部格里姆山洞是一个著名的山洞,在这里曾发现过远古时代人类生活的遗迹。但是更为吃惊的是这个山洞居然有许多的考古地层,而每一层都显示着人类不同的生存时期。考古人员分析,在遥远的史前时代,这些山洞就被古代人当作生活居住地。目前从这些山洞里发掘出来的最早遗物属于旧石器时代,大概是公元前三万五千年左右,这里发掘出的头骨属于克鲁马农人,也是欧洲真正的原始人。然而在格里姆山洞发掘的所有骸骨中,最令考古学家们费解的是还有两具史前的黑人化石。这两具化石一具是老妇,一具是小女孩。她们合葬在一起,头顶上还有保护板。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们研究了这两具骸骨,根据她们头骨的形状特点、颜面骨的结构和下额的宽度以及前臂的长度,判断他们属于尼格罗人种。确切地讲,就是非洲黑人。

这个发现令考古学家们极为诧异。尼格罗人一直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欧洲并没有黑人存在。据记载,直到1441年,葡萄牙海军军官安东尼奥在非洲南非海岸掳取了一男一女两个黑人,带回葡萄牙。后来安东尼奥又和另一船队再去非洲,在那儿捕获了10名黑人,带回葡萄牙贩卖为奴隶。这是黑人被带到欧洲的最早记录。

可是这两具骸骨却属于四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如果那时的欧洲就有黑人在生活,那么他们是从哪儿来的呢?又是怎么来的呢?有人说是史前欧洲的土著,那为什么后来又完全消失了呢?

史前巨石柱之谜

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帕台农神庙以及罗马的圆形剧场,这些都让人浮想翩翩,从伟大的古代文明,法老和哲学家,想到皇帝和史诗传说。

史前巨石柱却不会令人产生这些遐想。

索尔兹伯里平原上有大规模的石头建筑遗址群,它们被现代的高速公路所环绕,并向东一直延伸到伦敦,这儿没有象形文字来破译,也没有苏格拉底的语句去解释。建造了史前巨石柱的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的人们还建造了一些石头纪念碑,这些纪念碑的遗迹散布于乡间。但是他们为何或者是怎样设法建造了像史前巨石柱这样独具特色的惊人建筑呢?他们没留下任何东西作为解释。而且,考古者发现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古代居民在其他方面显示出他们的文化仅仅位于生存线之上,直到20世纪后期,史学家还心安理得地称这些人为“野蛮人”。但是,难道是这些“野蛮人”建造了举世震惊的史前巨石柱,如果不是他们那么谁是真正的建造者?

毫无疑问,从中世纪起,那些研究这个古代建筑群的人们在设法解释谁建造了这些东西时,眼睛并不是只盯着索尔兹伯里平原,他们把目光伸得更远,从历史到地理,从航海到天文,一切可能的因素都被进行详细的阐述。12世纪时,蒙默斯的牧师威尔士·杰佛里就曾把史前巨石柱的建造归功于亚瑟国王的宫廷男巫默林。根据杰佛里的《不列颠国王的历史》,这些古代建筑群是受亚瑟王的叔叔——一个名叫奥里利厄斯·安布罗修斯的人委托建造的。安布罗修斯想寻求一种适当的不朽的方式来纪念反盎格鲁一撒克逊侵略者战争的伟大胜利。默林建议,在爱尔兰的一个名为基拉罗斯的地方取出一些石头,造成纪念碑,然后再用船把它运到不列颠。

17世纪,国王詹姆斯一世对史前巨石柱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就委派宫廷建筑师伊尼戈·琼斯去调查。在对纪念碑进行一番研究与分析之后,琼斯只好赞同杰佛里的理论,这里的石器时代或铜器时代的居民不可能建造出这种石柱。“不可否认,他们缺乏知识,即使给自己穿上衣服”,琼斯推理说,“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建造像史前巨石柱那样结构雄伟、令人惊叹的作品”。

如此整齐排列的石柱究竟在昭示什么琼斯得出结论说,如此精巧雄奇的构造只能出自罗马人之手,而且象征着一位未明身份的罗马神的庙宇。

在接下来的一些年代里,人们试图把史前巨石柱归功于不列颠以外的建筑师。就像古代凯尔特牧师被人们认为是德鲁伊特人一样,丹麦人、比利时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都有他们的支持者。

所有这些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虽然直到20世纪人们才发明了放射性碳元素来测定年代,早期考古学家的粗陋的年代测定法却已表明史前巨石柱极有可能造于公元前1500年以前。大部分学者也意识到,德鲁伊特人的到来不早于公元前500年,而罗马人在他们之后。那意味着在他们两者到达英国之前1000年,史前巨石柱就已被建造出来了。

因此,直到20世纪,谁建造了史前巨石柱仍是一个谜。

1953年,一位考古学家的偶然发现给这一问题找到了答案。7月10日,作为对遗址调查的部分,理查德·阿特金森准备给位于大垂里森旁边的一块石头上的一些17世纪的刻画拍照。因为希望得到光和阴影的鲜明对照,他一直等到下午很晚。当他透过照相机的镜头观看的时候,阿特金森注意到在17世纪的刻画下面,是一些其他的雕刻。其中有一个刻的是指向地面的一把匕首。附近是四把斧头,斧头的类型是大约史前巨石柱建造时期在英格兰发现的那种。

那把惟一的匕首而不是那些斧头令阿金森最为激动。与此类似的东西以往从未在英格兰发现,也从未发现于北欧的任何地方。最能与之相比的典型物品来自希腊迈锡尼城堡的皇家坟墓。

这是与一个更加高级文化的联系,是一个人们有理由期望能建造像史前巨柱这样建筑的文化。足以让人乐观的是,在迈锡尼发现的那些匕首,其制造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这个时间与史前巨石柱的建造时间恰巧吻合。与丹麦人和德鲁伊特人的说法不同,有关迈锡尼的说法从年代上而言有一定意义。

阿特金森形成了一个较为详尽并且有说服力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史前巨石柱是由来自更加文明的地中海地区的拜访者——一位建筑师设计的。他推算甚至可能还有一位迈锡尼王子埋葬于索尔兹伯里平原。考古学界欣然接受了这一理论,他们为最终能找到了史前巨柱问题的答案而感到骄傲和欣慰。

但是就像有关迈锡尼的一致意见迅速形成一样,它很快又被摧毁。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一种新的放射性碳元素测定年代法,表明史前巨石柱比原先设想的要古老得多,而且比迈锡尼文明也要古老得多。考古学家们突然面对一个更加严肃的问题,新的放射性碳元素测定年代法证实迈锡尼城堡建于公元前1600至1500年,这样就使史前巨石柱的起源往前推移,远远早于任何地中海文明的可能影响。

根据这个最新推断,史前巨石柱周边的河床和外部沟渠大约开始于公元前2950年。周边内的一些木结构大约建于公元前2900至2400年之间,之后不久的某个时候被我们熟悉的石头结构所取代。

新的年代测定法动摇了迈锡尼理论的根基,也动摇了该理论的传播者们的整个思想体系,他们的探查、研究,他们为之欣慰的一切成果也都付诸东流。史前巨石柱如此古老,它根本不可能是由任何伟大的欧洲文明建造的,而且非欧洲文明也离此太久远。大部分学者不得不第一次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建造史前巨石柱的是那些居住在石屋附近的人们,而且他们完全是在没有外界的帮助下做到的。这些原始的人们是如何建造成世界上最为持久的纪念碑的?

但这还不是给人最深印象的地方,因为建造史前巨石柱的人们所使用的石头来自威尔士东北150英里以外的普里斯里山上,这就使他们的建造工作更加困难。

1932年,地理学家H·H·托马斯探寻到了他们使用的原料蓝砂岩(实际上,说它是一种污渍斑斑的灰色物更为适当)。这些蓝砂岩中的三种岩石类型跟在史前巨石柱附近发现的任何岩石都不同,但是托马斯发现同样类型的三种石头却能够在威尔士的卡梅宁山和富尔·特里冈之间山峰上的露出地表的自然岩石中找到。

索尔兹伯平原上的人们是怎样把这些重5吨的石头从威尔士运到英格兰的呢?

有一些地理学家,其中著名的是G·A·凯拉韦,大胆争辩说,这些蓝砂石是通过冰川,不是由人力搬运的。但是,大部分专家一致反对凯拉韦的观点,因为他们不相信最近的冰川作用会向南延伸到普里斯里山或者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即使的确如此,冰川运动可以把威尔士一小片地区的蓝砂石集中起来,然后再把它们沉积在英格兰的另一小片地区,而不可能把它们散落于各地。而且布里斯托尔海峡的南部或东部没有任何其他的蓝砂石这一事实(可能只有一个例外,现在索尔兹伯里博物馆,但对此历史上有争议)从反面证明了冰川理论的不可信。

因此,最通常的解释是来自索尔兹伯里平原的人们把一些独木舟捆绑在一起,然后通过爱尔兰海搬运这些蓝砂石。问题是要找到进一步的证据证明索尔兹伯里平原的人们能拥有如此非凡的、了不起的技术知识。

伴随着知识传播者们认识上的混乱,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更值得注意的关于索尔兹伯里平原人民的提法。这些提法不是来自考古学家或地理学家,而是来自天文学家。

20世纪60年代并不是天文学家第一次发表见解的时候。早在18世纪,威廉·斯蒂克利就曾观察到史前巨石柱的主线是“白天最长时太阳升起的地方”,而且研究该纪念碑的许多其他人发现它的方向是面向太阳、月亮或者星星的。然而这些研究中没有一个能像波士顿大学的天文学家杰拉尔德·霍金斯的研究那样引起轰动。他醒目的著作《破译史前巨石柱》出版于1965年,并且很快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一本书。

霍金斯发现纪念碑上165个主要点之间的定线与太阳和月亮的升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更能引起争议的是,他认为史前巨石柱上的称为奥布里孔的一圈坑穴曾被用作预测月亮的圆缺。霍金斯把史前巨石柱称为“新石器时代的计时器”。

自从发现“迈锡尼”雕刻以来,仍然是史前巨石柱问题的首要专家阿特金森也以同样醒目的标题《史前巨石柱上的月光》进行反驳与回击。阿特金森认为史前巨石柱上的天体准线极有可能是偶然出现的。至于奥布里孔作为月亮圆缺的预测物,阿特金森提出证据说这些洞孔曾被用作火葬坑穴,而且在挖掘后不久即被掩埋掉。

在某种程度上,天文学家反对考古学家的争论伴随着每一种说法而引起频繁纷争,且在理解对方的技术论点上都有极大的困难。天文学家们提出了多种方法证实史前巨石柱可能被用作一个天文观测台。但是,天文学家们有这样一个趋势:他们强调的是不同的点与太阳或月亮如何构成一条直线,而忽视了这样的事实,即这些想当然的圆点中的一个可能比另一个造于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后的某个时候。考古学家们很快就找到了大量理论的弱点。

然而,甚至这不确切的天文学也表明,索尔兹伯里平原的人们研究过天空,并且有某种方法记录他们的发现。显然,史前巨石柱的建造者尽管在某些方面有些原始,但是在其他方面却是高度发达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最近的发现在加深我们对史前巨石柱理解的同时,更加深了围绕到底是谁建造了它这一问题的神秘色彩。

同类推荐
  •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引入“政治文化”这一视角对鲁迅其人其文的特点进行研究,揭示出鲁迅其人其文特点背后潜在的政治文化影响,给鲁迅的特质找到新的依据,提供新的解释;从“政治文化”视角研究“符号化”的鲁迅是如何参与后世文学建设之中,凸显不同时代由政治文化的变动带来的文学思路的“交错”“转换”和“对话”,来探讨现代文学“文学建构”的规律性,丰富对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通过对“政治文化”视角下鲁迅这一典型个案的研究,分析政治文化变迁和作家思想方式、文学策略之间的关系,揭示政治影响下文学建设的规律性。
  • 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本书主要指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包括历史传说文化遗产远古文化历史文化思想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等,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大家家风

    大家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品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这些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上,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新时代的父母,又该如何树立家风?迷惑之时,我们总能在过往的历史中寻到一些痕迹。民国时期成长的大师、名家,多有其家风渊源,那时的社会,可说是“藏智于民”,许多家庭是文化世家,有深厚的学养。虽然彼时的民国,翻天覆地的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传统制度崩塌,新生力量正在萌芽。新旧碰撞中产生不少智慧的火花,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涌现出来不少杰出的人才,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中很多人来自同一个家族。无论是梁启超“一家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家教传奇,还是宋氏家族中宋氏三姐妹的高雅仪态和成功教育,或是钱氏家族文学大家、科研专家的培养,或是合肥张家对四姐妹的教育,都是值得探究和学习的。本书将讲述那些名门大家的家风传奇,破解世家望族那不为外人所知的传承密码,为今时的家风教育点亮一盏灯火,让迷惘的父母们在这些历史的痕迹中领会家风教育的智慧。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 品三国中的女人

    品三国中的女人

    从历史沉淀里寻找女人,也从历史文化长流里创造女人。通过这些与男人在一起的女人,展示社会百态和价值取向,为了与《三国演义》里的种种男人步调一致,就此将原有史书上的人物和文化人物改造了、嬗递了,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言语,由政治人格渗合道德人格,此种打造了的三国文化女人,颇有伦理色彩,诸如诸葛亮妻相夫教子,徐庶母、姜叙母爱憎分明,曹操卞夫人的贤惠、简朴、孙权长女(大虎)的阴险、刻毒,几都为传统文化圈里妇女的多元模式。它也是三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另类。
热门推荐
  • 境界异人录

    境界异人录

    指缝间的魔晶破碎,时光之墟光暗明灭!无终之门已经开启,命运之轮开始转动!那一天,少年祭剑来到异世界之中……鲜血就是他的战旗,狂风为他唱响凯歌!迎风挥舞着残缺的旗帜,走出壮阔波澜的一生,且看少年仗剑除魔,杀出朗朗乾坤,直到世界尽头!
  • 梦微浅夏

    梦微浅夏

    你真是个笨蛋,说好的呢,你答应过我,我现在不准你流一滴眼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腾冰帝

    龙腾冰帝

    争斗始终没有停止,战争仍在继续。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热血奋斗,然而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机遇和天赋更多的是刻苦的努力,他是一名少年,却肩负起成就大陆的责任,在一步步的成长中带领伙伴为自己的家园征战。
  • 异世界工厂大建设

    异世界工厂大建设

    失事的航班,坠毁的飞船,孤身一人于异星苍穹下睁眼。驱使魔力的土著,吞噬一切的混沌......悄然毁灭的世界中,救世之歌又将如何吹响?
  • 明朝谷雨

    明朝谷雨

    该系列小说共有四部,以四个气节命名,这一部是首部《明朝谷雨》。彭靖泽抓着杨梓椿的手问:“难道你是为了报恩才义无反顾嫁给我?还是为了躲开后妈的咄咄相逼?”被抓得手生疼的杨梓椿不语。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的泪水总是淹没每一个枕头。彭靖泽深不知,每一次的宿醉是谁为他煮醒酒汤,自己父亲每一次找他,是谁为他开脱。终于杨梓椿累了,留下一纸和离书就这样跳河了。跳河前的最后一句话是:“都说我命里犯水,可谁知你命里本就带水?就这样了结一切吧!”命里犯水的她出生于这个春雨滋生的季节,所以唤名为梓椿,梓椿的本意是木克水。杨梓椿跳河以后,彭靖泽在每一个夜晚深刻的反悔自己的所作所为,睡着她睡过的床,枕着她曾经用过的枕头,喃喃自语道:“若心意早就表明,何来阴阳相隔两横泪?”此后他放下一切,做杨梓椿曾经喜欢的事,过她向往的生活。
  • 虚拟构成

    虚拟构成

    幻纹:天灾现世,这将是一场浩劫! 林逸点头:确实,不仅要防天灾,还要防着你,确实挺难的。 幻纹:......ps:本书才不要什么女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男神带我去吃鸡

    快穿之男神带我去吃鸡

    “这是我相公赠予我的发簪!”“小生的花伞还落在你家!”“你是魔鬼中的天使!”新人新文,不喜请绕道,快穿类型,1V1感谢支持!
  • 丰臣秀吉套装

    丰臣秀吉套装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人,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哈尔滨出版社的《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