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2400000027

第27章 进军房地产(3)

4月4日,地铁公司董事局主席唐信与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首先签订中环站上盖物业发展协议。唐信并表示,虽然有多家公司对该物业发展兴趣浓厚,经本公司详细研究各家方案,结果长江地产独占鳌头,因为长江实业之方案对本公司最有利。

被问及是役成功的秘诀,李嘉诚娓娓道来:

其实没有秘密可言,但我觉得,顾及对方的利益,为对方着想,考虑对方的需要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益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合作方得利,最终还是会为自己带来较大利益。占小便宜的不会成为朋友。这是我小的时候就明白的道理,做生意也是这样。

大意失荆州的置地,下层愤愤不平,中层莫名其妙,高层恼羞成怒,继而发生内讧,据说后来纽璧坚卷起铺盖走人,便是祸起是役。

李嘉诚啊李嘉诚,你害苦了投资大鳄纽璧坚。置地的投资策略,一开始就集中在商业最繁盛的中环,自此成为传统。李嘉诚顺利投得中区物业发展权,无疑是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头上抓虱,大大地将了置地一军。

李嘉诚自踏入地产后,就从未忽略中环这块肥肉。中环的车水马龙,正好印证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结识汇丰大班

商界的人常说:“谁结识了汇丰大班,谁就高攀了财神爷。”

1978年,李嘉诚的事业再攀高峰,与汇丰银行联手合作,重建位于中区黄金地段的华人行。当时的汇丰集团董事局常务副主席为沈弼(MichaelSamdberg),李嘉诚寻求与汇丰合作发展华人行大厦,正是与沈弼接洽的,两人还由此建立了持久的友谊与信任。

一个多世纪来,经汇丰扶植而成殷商巨富的人不计其数,甚至还包括包玉刚、李嘉诚这样的华人巨擘。20世纪60年代起,刚入航运界不久的包玉刚,靠汇丰银行提供的无限额贷款,而成为著称于世的一代船王。

在取得中环地铁上盖物业发展权后,香港地产界金融界再也不能不正视神奇小李李嘉诚的存在了。现在,李嘉诚取得汇丰银行的信任,建立了合作关系,未来极有可能在汇丰的鼎力资助下,成为香港地王。

李嘉诚收购华人行后,便与控有部分业权的汇丰银行达成协议,重建华人行。因为,这毕竟是当时所有华商所瞩目的专案。

荀子在《正名》中说道:“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李嘉诚对华人行不可谓不深知。

1976年2月10日,旧华人行开始拆卸,面对矗立中环核心地段的华人行的再建,多少地产商都想沾手,与业主汇丰银行合作兴建新华人行。

相传华人行的由来有这么一则掌故。自香港开埠以来,中环便是洋人横行的天下,更是洋商操纵香港的风水宝地。当时有一位地产商在皇后大道中兴建一座写字楼,楼建成后,华人竞相入伙承租。洋人一贯自以为高人一等,不屑与华人同楼出入,已付订金的洋人纷纷退租。于是此大楼便成为华人的“独立王国”,大楼便改叫“华人行”,成了名副其实的华人行走的天地。

百年殖民地的历史,“华人与狗不准进入”的屈辱历史,活生生展现在世人面前。更为屈辱的是,人们习以为常,完全不当回事。香港人的殖民地心态由此可见一斑。

1963年,香港股坛教父李福兆,与友人在华人行成立与香港会抗衡的证券交易所,秘密安装150条电话线至华人行,并于1969年年底宣告远东交易所开业。由此,华人行成为华商的标志与象征,成为华商的大本营,成为华商的骄傲。

重建华人行势所必然,但是,拆建过程势必严重影响华商的经营活动。那么,如何将重建时间压缩至最短,便是将华商之损失减少到最少。

长实与汇丰合组华豪有限公司,以最快的速度重建华人行综合商业大厦,大厦面积24万平方英尺,楼高二十二层。内装修豪华现代典雅,集民族风格与现代气息于一体。整个工程耗资2.5亿港元,写字楼与商业铺位在极短时间内全部租了出去。当然,绝大部分是租给了华商。

1978年4月25日,华豪公司举行隆重的华人行正式启用典礼,汇丰银行大班沈弼出席典礼剪彩,并发表讲话:“旧华人行拆卸后仅两年多一点时间便兴建新的华人行大厦。这样的建筑速度及效率不仅在香港,在世界也堪称典范。”李嘉诚以自己的实力再次创造了香港第一,赢得了华商乃至英商的尊重与仰慕。

新行正式启用的3月23日,也就是香港传统的“生易生”的大吉大利之日,李嘉诚的长江集团总部,迁入新华人行大厦。长江正式立足大银行、大公司林立的中环,确定了自己的江湖龙头地位。长江的位置愈来愈靠近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大班沈弼与香港新贵李嘉诚成了左邻右里,他们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1985年,汇丰银行邀请李嘉诚担任非执行董事,后来更任非执行董事副主席。

在地产发展战略与策略上,李嘉诚长期坚持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加速建房进度;他尽量不向银行抵押贷款,或会同银行向用户提供按揭。他兴建收租物业,资金回笼缓慢。但他看好地价楼价及租金上升的总趋势。

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

看来,李嘉诚哲学方面的书平时读得不少。收租物业,虽不可像发展物业(建楼卖楼)那样牟取暴利,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物业增值,时间愈往后移,愈能显现出来。而且,可以确保公司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现金流,虽然没有售楼那样一夜暴富,但却能够保证公司在稳健的财政基础上稳步发展。

李嘉诚总的原则是谨慎入市,稳健发展。今天,掌控万亿王国的李嘉诚,娓娓道来他的理财经。据他本人透露,他有三个秘诀:

二十岁以前,所有的钱都是靠双手勤劳换来,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三十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到中年时赚的钱已经不重要,这时候反而是如何管钱比较重要。

要有足够的耐心。理财必须花费长久的时间,短时间是看不出效果的,一个人想要利用理财而快速致富,可以说是一点指望也没有。理财者必须了解理财活动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要想投资理财致富,你必须经过一段非常漫长时期的等待,才可以看出结果。

先难后易。每年年底存一点四万元,平均投资回报率有20%,即使经过了二十年后,资产也只累积到二百六十一万元,此时仍然距离亿元相当遥远。只有继续奋斗到四十年后,才能登上亿万富翁的台阶,拥有一亿零二百八十一万元,但赚第二个一千万要比第一个一百万简单容易得多。

李嘉诚料事如神,洞若观火,预测无误。李嘉诚再三提醒自己,每当购入一样东西时,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要考虑其不利因素,做最坏打算,只有百分之一的时间在考虑能赚多少。

李嘉诚决定破釜沉舟,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在市场大幅集资,扩张地产。1976年冬,长实通过发行新股,集资1.1亿港元,大通银行更应允长实随时取得二亿港元的贷款,再加上年盈利储备,李嘉诚持有可动用的现金约四亿港元。

正如李嘉诚在1986年度和记黄埔的业务报告中所言及的:

本集团坚持不渝之目标是不断茁壮成为一家基础广大,而主要业务以及控股权利中心仍牢固植根于香港的国际性集团。

李嘉诚从不觉得自己的地产之道有什么不能公开的秘诀。他认为:

我不会因为今日楼市好景,立刻购下很多地皮,从一购一卖中牟取利润。我会看全局,例如供楼的情况,市民的收入和支出,以至世界经济前景,因为香港经济会受到世界各地的影响,也会受到政治气候的影响。所以在决定一件大事之前,我会审慎,会跟一切有关人士商量,但到我决定一个方针之后,就不会变更。

我会贯彻一个决定,我在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projects(工程)上做到这一点。比如,以过去数以百计的地盘而论,更改的情况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我不会今日想建写字楼,明日想建酒店,后天又想改为住宅发展。因为我在考虑的期间,已经着手仔细研究过。一旦决定了,就按发展计划,除非有很特别的情况发生。

我知道香港有的人把几万英尺的一个地盘,可以计划更改几次,十几年之后才完成,有些人喜欢这样做,但我负担不起。

赚钱法则

李嘉诚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屋村是黄埔花园。早在1981年,李嘉诚就开始筹划推出这一庞大发展计划。

黄埔花园所用地盘是黄埔船坞旧址,按港府条例,廉价的工业用地改为住宅与商业办公楼用地,应当补交地皮的差价。而当时正好是地产狂热的阶段,按协定的价格,和黄需补地价28亿港元。由于代价太大,李嘉诚不得不按兵不动,暂缓实施,静待时机。

时隔两年,1983年,香港地产业出现低潮,李嘉诚立即抓住大好时机,与港府讨价还价。结果他仅用3.9亿港元就获得了商业住宅的开发权。这样,李嘉诚大大降低了发展成本,屋村的每平方英尺发展成本不及百元。也就是说,在前后三年的时间差里,李嘉诚少支付25亿地价。相信主持有关工作的港府官员,面对如此结果,面对如斯精明的李嘉诚,只能徒叹奈何,惭愧不已。

眼不过人,技不如人,不说也罢。1984年9月29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订。香港前景骤然明朗,恒生指数回升,房地产再度活跃飙升。

1984年年底,黄埔花园兴建计划是中英签订联合声明后香港首项庞大地产发展计划,和黄将在六年内投资40亿港元发展整项计划。该计划包括兴建一百多幢住宅大厦,总楼面面积765万平英尺,另有商场面积170万平方英尺。这样宏伟的屋村工程在香港地产业史上前所未有。和黄公布黄埔花园发展计划时,李嘉诚亦亲自到场,主持动工仪式,可见李嘉诚对这个项目的高度重视。

地产低潮补地价,地产转旺大兴土木,地产高潮出租楼宇,而且要分期逐年推出(整个计划分十二期,首期1985年推出,1990年全部完成),每期楼花还根据市场波动不断调整推售的数目、价格、时间、层数、座向,等等。

这就是李嘉诚在香港地产界立于不败之地的秘密所在。

黄埔花园由1985年4月推出第一期,至1989年8月售出最后一期,售价由每平方英尺686元升至1755元。

据粗略估计,整个黄埔花园平均售楼价为每平方英尺1220元,以黄埔花园住宅楼面积共765万平方英尺计算,和黄在约四年半时间内总收入达93亿港元,扣除约40亿港元发展成本,税前利润高达53亿港元。如此高的回报,实属罕见。此外,和黄还持有170万平方英尺商场做收租之用,为集团提供稳定租金收入,以确保集团运作之正常稳定现金流。

和黄拥有黄埔船坞地皮这一烂泥荒地,经李嘉诚之手开采、挖掘,妙手回春,点石成金,终于显山露水地发出绚丽多姿的缤纷。面对如此结局,已经离开怡和的纽璧坚,也不得不点头称是,拱手称颂。

话说某一天,开完业务会议,李嘉诚的秘书洪小莲(后为长江实业董事,现职李嘉诚基金会董事)说:“依目前的发展势头,我们将来一定要做成最好的华资地产公司。”

李嘉诚却说:“我们要做到能与置地(当时香港实力最雄厚的英资地产商)较量。”

洪小莲听后不以为然,有可能吗?

虽然如此,但当问及李嘉诚,经商多年,最引以为荣的是什么事情,他说不是击败置地,而是“我有很多合作伙伴,合作后,仍有来往。比如,投得地铁公司那块地皮,是因为知道地铁公司需要现金……你要首先想到对方的利益:为什么要和你合作?你要说服他,跟自己合作都有钱赚”。

洪小莲后来回忆起当初李嘉诚那番话,发现原来梦想可以成真,如果连梦都不敢做,那么,只能在原地踏步。

李嘉诚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之道:“管理一间大公司,你不可以样样事情都自己亲力亲为,首先要让员工有归属感,使得他们安心工作,那么,你就首先要让他们喜欢你。”

1974年5月,李嘉诚领导长江实业与实力雄厚、作风稳健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由李嘉诚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加拿大怡东财务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李嘉诚与加拿大方面各出资2500万元。同年6月,得力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保荐,长江实业在温哥华顺利上市。

联营公司的建立,不仅为发展中的长江实业引进大量现金,而且为长江实业在接下来的拓展海外、横向发展的过程中,开辟了一条潜力深远的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1978年5月,李嘉诚中标所建的环球大厦开盘,总价值约5.92亿港元的物业,于广告刊登后8小时内全部售完。一个香港开埠以来少有的神话,6亿商品8小时售罄。神奇小李再次以自己的神来之笔改写了香港的神奇历史,写下了香港地产发展史上的又一个神来之笔。

1978年8月,李嘉诚投标所建的金钟海富中心开始出售,交易总价为9.8亿港元,创造开盘售楼一天交投最大的纪录。

做任何事,心中都要有一个“全”字,这样才能办好事。80年代,李嘉诚先后完成或进行开发的大型屋村有:黄埔花园、海怡半岛、丽港城、嘉湖山庄。李嘉诚由此赢得“屋村大王”的称号。李嘉诚由此成为香港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地产大王。

同类推荐
  • 朱新礼如是说

    朱新礼如是说

    1992年,朱新礼在山东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创建汇源果汁厂,后迁址北京,汇源果汁目前已经发展成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汇源果汁在港联合公告,可口可乐拟以约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已公开发行的股份。这一业界最强并购的消息一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轰动(尽管收购案未获审批)。本书忠实记录并深入剖析了朱新礼从一个县经贸委副主任成长为果汁行业(甚至中国当代)顶级企业家的艰辛过程,从创业精神、经营理念、资本运作、商战智慧、品牌推广、营销攻略、质量控制、渠道建设、企业家精神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关于中国企业家智慧的饕餮盛宴。
  • 鲁宾斯坦(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鲁宾斯坦(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鲁宾斯坦是位相当长寿的演奏家,而正如他源源不绝的活力,这位堪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萧邦诠释者确实是维持了八十多年的演奏生涯。鲁宾斯坦在13岁时就和柏林爱乐合作莫扎特第23号钢琴协奏曲及圣桑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但很有趣的是,他却一直等到39岁时才开始录音,此外,他还亲自写了一部长达千页的自传,这都是和其它演奏家大异其趣之处。鲁宾斯坦为波兰犹太商之子,三岁开始学琴,四岁登台演奏,十岁的时候,经由小提琴大师姚阿幸的介绍,师事于柏林的名教授巴尔托。然而在1904年,当时鲁宾斯坦17岁,因感受到老师巴尔托有讨厌犹太人的迹象,而离开了他,1905年,鲁宾斯坦在巴黎演奏,圣桑预言他必成为伟大的钢琴家。
  • 特蕾莎修女传

    特蕾莎修女传

    特蕾莎修女,一位穷其一生为贫穷的人当中最贫穷的,孤苦的人当中最可怜的人奔波服务的伟大女性。特蕾莎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本书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她传奇而伟大的一生。本书是特蕾莎修女的第一部中文传记,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调及充沛的激情,不仅真实还原了特蕾莎修女善与爱的一生,而且为读者带来了许许多多亲切温暖的心灵感动。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 原来雍正

    原来雍正

    他人到中年才登上皇帝宝座,却一直背负着弑父杀弟的骂名;他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却少被后世史家赞誉;他处事果断凌厉,却痴迷于佛道的修身养性……在雍正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神秘。雍正是不是篡位登基?改诏说?弑父说?一段历史,几多疑问。勤政爱民的是他,杀戮功臣的也是他。昏君乎?暴君乎?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本书作者张研教授兼具史识和才情,以丰厚的学养、通俗的笔触,从历史大背景、人性层次以及权力斗争的微妙细节着手,通过对雍正身心、雍正信仰、雍正功过乃至雍正之死的分析,向读者娓娓讲述一个原来的、真实的雍正。在历史的天空中,还原一个被妖魔化的帝王。
热门推荐
  •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梦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梦

    相遇是一种缘。在车水马龙的世界里,我们能够在茫茫人海中相遇,便是我们前世积攒的一段缘,话说:“前世多少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遇见”我们从相逢到相遇再到相知之间历经了太多的故事,渐渐的熟知,我们一起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相伴着走出了一段唯美的路途
  • M的世界

    M的世界

    退役的士兵王朗来到都市当保安,暗自喜欢上同一个大厦的前台莫琳。为打发无聊的夜班时间,王朗学人写小说,结果某天发现自己和喜欢的女人一起卷进了小说的世界里。在那个世界里,莫琳成为了杀手M的第三个目标,而那个杀手竟然是小说里的那个凶手...,此后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人惊诧不已。
  • 仙家学校

    仙家学校

    张东。生活在五行昌盛年代,天生五行齐缺的他,偷得一本魔族功法……修习禁忌的张东,被清幽老道流放到凡尘世间……人非人,魔非魔,满腔热血唱哀歌!魔族至,人间乱,乱世陈述悲与欢!闯南天,成魔仙,爆发一场仙魔战!新书求收藏、点击、推荐……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 日光微凉

    日光微凉

    他说:“我能感觉你的悲伤,我能体会你的痛苦,我爱你。”一直以来,那样熟悉的感觉,究竟从何而来?他说:“秦子兮,你过去爱谁,现在爱谁,我都不再计较,只是下一秒开始,我要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只有我,你只能爱我!”他孤独了那么久,能得到幸福的垂青吗?她说:“我累了,很累了,我要的,只是一个家。”她的愿望,能实现吗?在现世沉浮,哪里才是命定归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日光微凉,沉吟至今。
  • 萌学园短篇合集

    萌学园短篇合集

    关于各种突然其来的脑洞,和一些奇奇怪怪的cp
  • 儿童营养食谱

    儿童营养食谱

    《吃出聪明智慧丛书》针对不同年龄婴幼儿生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发育期婴幼儿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婴幼儿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
  • 病娇之恋

    病娇之恋

    高中生的云明,从初中开始就是出了名的怪人,这样的他自然就没有什么女孩喜欢他。但是他非常的冷酷,即使这样的他也有一颗善良的心。自从有一次从一个小混混的手下救下一个女生开始,他的生活逐渐的发生改变。云明与这个女孩展开了特殊的爱情。他与这个女孩的结局究竟会怎样呢。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皇妃嫁到

    皇妃嫁到

    小特工穿越成平民农女,本以为这一世可以平安长乐,偏偏又遇上了他……无奈拖着一个被流放的皇子种地发家,可为什么又要让她发现那么多的秘密?而最大的秘密竟然是……
  • 快穿:拯救学渣计划

    快穿:拯救学渣计划

    别人家丢笔丢纸丢袋子,再严重也就丢个人。主神家真丢人了。主神把他媳妇弄·丢·了!!!记忆连渣都不剩的洛格冷漠脸:“这位大叔,我认得你吗?”一脸年轻哭得稀里哗啦的主神同志:“媳妇我是你结婚证上面的另一个人。”洛格式看神经病的眼神:“我可以帮你打110。”主神哭晕在厕所。正所谓虐妻一时爽,全家火葬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不能作死!!!*咱(并不)可爱讨人喜欢的洛格同学,身为上课睡觉都能考年级第一的顶尖学霸,被002看上,忽悠着上了贼船。002:格格你相信朕,拯救一百个学渣中的战斗机你就能解放全系统。洛格呵呵:那你解释一下我莫名多的一张结婚证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