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2400000036

第36章 收购港灯(2)

西门·凯瑟克接下怡和置地的管理大权,同时又接下了前任留下的累累债务。面对困局,西门绝对不是一个一筹莫展的人。

1984年,西门·凯瑟克出台“自救及偿还贷款”一揽子计划,即出售海外部分资产以及在港的非核心业务。这是置地为求自保而采取的迫不得已的悲壮的壮士断臂之举。尽管西门·凯瑟克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把西门看作一个败家子。如果还有哪怕是更下下策的招数,西门都不会考虑这一步。

使不得,但,又能奈何,前有追兵银行,后有股东吵闹,中有华资虎视眈眈。150亿元的沉重债务压得怡和顾此失彼,狼狈不堪。为港灯找买家,西门·凯瑟克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初恋情人”李嘉诚。他知道在置地购入港灯不久,李嘉诚已经觊觎这只肥肥白白的羔羊,将肥羔羊卖给李嘉诚,他憧憬能卖得好价钱,起码,不会太惨。就算认输,也输得有面子。他知道,李嘉诚不会把价压得很低。

对白手兴家的推销员李嘉诚,西门此时要收起敌对情绪,硬着头皮,全力做一个最好的推销员。

幸运与智慧,孰轻孰重?

李嘉诚对这个有所求的年轻人自然不会放过,对这个千载难逢的绝好时机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更不敢轻视自己面前的这个高高瘦瘦目光炯炯的年轻人。他也早摸透了西门的“底”,知道他虽是英国贵族出身,作为凯瑟克家族后人,虽然喜好风花雪月,但是全身充满了商业细胞,在生意场上熏染已久,绝对不是外行,既曾就读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剑桥大学,也有力全心发展家族企业怡和集团,并对怡和集团之运作非常清楚。

知已知彼,西门心里虽希望港灯能卖个高价,但也明白置地已到“弃车保帅”之苦境,肉在砧板上,只能任由买家鱼肉宰割。

怡和及置地主席西门·凯瑟克会主动与和黄接触,但要价在每股6.5至6.6港元,比当时市价约高出12%。李嘉诚看到事态一如预料,正向他所期待的方面发展,遂还价以低于市值13%收购。当时置地手上的港灯股份平均成本连同利息计算为每股6.6港元,如以李嘉诚的还价,账面损失将超过4亿港元,因此有关谈判再度搁置。

及至1985年年初,置地的财政危机日深,怡和的幕后舵手、前主席亨利·凯瑟克遂亲自从伦敦飞抵香港,会晤怡和高层,决定毫不犹豫抛售港灯。统揽怡和地产业务的置地自然是核心业务,置地的旗舰地位无论如何要保住,而置地又是欠债大户。置地不保,怡和势危。

汇丰银行在商言商,逼债穷追不舍,没有丝毫的怜悯同胞之意。债台高筑的置地大班西门·凯瑟克不得不断其一指——出售港灯减债。西洋人做生意,通常都很现实,很少会顾及面子问题。置地不能不再次面对来者不“善”的李嘉诚。

没有选择的余地,只好硬着头皮主动打交道。

然而令西门·凯瑟克深感不解的是,这一年来,李嘉诚好像失去了对港灯的任何兴趣,从未有过任何倾心的表示。对港灯不闻不问,视如陌路,似乎毫无雅兴。难道他真的不想要这盏明亮的灯?难道落花有意,流水无心?难道李嘉诚改变初衷?移情别恋,对港灯不感兴趣?抑或,老谋深算的李嘉诚别有所图?难道李嘉诚胃口大到要将整个置地吞落肚皮?莫不是小李欲擒故纵?凯瑟克着急了,黄皮肤黑头发的李嘉诚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打的什么小九九?

李嘉诚欲擒故纵,使急不可耐的西门·凯瑟克如坠云里雾中,百思不得其解。李嘉诚犹如姜太公钓鱼,稳坐钓鱼台。

西门·凯瑟克终于按捺不住性子,沉不住气了。毕竟,他还是太年轻了些。

按照老祖宗的话来说,太嫩了点儿。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身不由己。或者说,势不由人。

中国人有句俗话,姜还是老的辣。李嘉诚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姜。

1985年1月21日傍晚七时,西门·凯瑟克主动派员前往李嘉诚办公室,商议转让港灯股权问题。非我求蒙童,乃蒙童求于我。这一次是置地自己主动求上门来,送货上门,正中李嘉诚下怀。一切都在李嘉诚的神机妙算之中。

真诚以待,凯瑟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出售港灯。虚晃一枪,李嘉诚避实就虚,欲拒还迎,质疑港灯。彼此之间,心照不宣。知彼知己,不言而喻。

由于港灯市价已上升,李嘉诚提出较市价低百分之十三的条件,且该次交易包括港灯的末期息。这一切,绝不是李嘉诚一手导演的空城计。胜负早已经揭晓。

港灯——这个英人长期把持的、握有专利权的厚利企业,终于被李嘉诚不动声色收入囊中,易帜换主。

大约16小时之后,李嘉诚决定拿出29亿港元现金收购置地持有的34.6%的港灯股权。

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第二天上午,李嘉诚在和黄行政总裁马世民陪同下,前往康乐大厦四十八楼怡和主席办公室,与怡和方面就收购港灯股份签订协议。结果李嘉诚通过和黄以29亿港元价格收购置地名下34.6%香港电灯股权,每股作价为6.4港元,仅是港灯市价的八成半。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匆匆忙忙拍板此项大生意,足见李嘉诚早已成竹在胸,胜券在握。港灯摇身一变,由英资股过户为李嘉诚的囊中之物。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想不到不足三年,李嘉诚便以和黄买起港灯,每股作价仅六元四角,比当日港灯的牌价七元四角五分大幅折让一成三,置地可谓“连息都蚀”。对于一个盈利前景稳定可观的企业,通常其收购都是溢价完成,李嘉诚居然能反其道而得之,折价收购,而且还是送货上门。李嘉诚的韬略与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相信当时置地想起自己买入港灯的价格较市场价高出三成,三年时间却要贬值四成出售,也会感叹自己“时运不济”。

事实上,港灯在80年代已经两度易手,1982年年初香港仍未出现九七信心危机,怡和对香港的信心爆棚,故虽然当时股市和地产不景气,怡和仍大举投资香港。

1982年4月,怡和便通过置地购入港灯的控制性股权,满以为可以独霸香港“武林”。

人算不如天算。岂料买入港灯仅短短三年,怡和便要被逼变卖产业,李嘉诚于是轻易尝得甜头。

鸿硕先生曾专门探讨过李嘉诚的“幸运”,其书颇值得把玩。他在《巨富与世家》一书中提到:“1979年10月29日的《时代周刊》说李氏是天之骄子,这含有说李氏有今天的成就多蒙幸运之神眷顾的意思。英国人也有句话:‘一盎司的幸运胜过一磅的智慧。’从李氏的体验,究竟幸运(或机会)与智慧(及眼光)对一个人的成就孰轻孰重呢?”

鸿硕先生接着发表宏论:“由此可见,李先生认为勤奋是成功的基础仍是自谦之词,幸运也只是一般人的错觉。从李氏成功的过程看,他有眼光判别机会,然后持之以恒,而他看到机会就是一般人认为的幸运。”

收购港灯,李嘉诚开出的是一张总值29亿元的支票。和黄当年以29亿港元现金收购港灯,当年被形容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交易”。后来,李嘉诚也承认,过往从未试过一次签发一张如此大面额的现金支票。交易达成,收购过程无“战”发生,烟消雾散,买卖双方都各得其所。

置地忍痛割爱,可以借此套现,纾缓债台高筑的苦况。和黄顺手牵羊,亦乐得执平货,而且在前途危机出现时做巨额投资。既稳定了香港人心,又赢得了北京信任。更为和黄集团增添了一个赢利前景广阔的业务。一石三鸟,何乐不为。

李嘉诚以行动投下香港信心一票,也令中、英、港政府刮目相看。有分析家指出李嘉诚购入港灯,亦是一项向北京示好的政治决定,因为在如此风雨飘摇之际以如此大手笔为香港未来投下信心一票,今后大可以大陆为媒,建立长远的战略关系。

李嘉诚对这个揣测极为不满,他不单郑重否认,且多次强调不会影响港灯的公司政策和决定,而港灯的任何商业决定亦绝不会以任何政治考虑为前提。

多少年后,有人怀疑能够一次拿出这么巨额的现金收购港灯的李嘉诚,可能会得到北京资助,甚至由此怀疑李嘉诚是共产党员。李嘉诚听罢也只是哈哈大笑。试问,又有谁相信这一本身已足够荒诞的质疑呢?

“超人”就是“超人”。李嘉诚不愧是李嘉诚。

当年,置地以比市价高31%以上的价格抢入港灯,现在李嘉诚掌舵的和黄以低于市价13%的价格拣了置地的便宜,而且还是被人主动送上门。事实上,目前港灯每年的收益已经大大超过了当年李嘉诚所支付的收购价。

这正应验了李嘉诚所说,自己去找生意,比较难,让生意找上门,就比较容易做。以当时的市值计算,李嘉诚为和黄省下4.5亿港元。也就是说,李嘉诚三年内,以静制动,不发一兵一卒,吃掉4.5亿港元的差价。和黄已完全控制港灯。

港灯易主

同年(1985年)3月,包玉刚收购了大型英资洋行会德丰。此时,四大英资洋行中的两家——和记黄埔、会德丰先后落入华资手中。怡和仍是最大英资洋行,但昔日风光不再,其属下的九龙仓和港灯分别被华资两大巨头控制。四大战役,彻底扭转英资在港的优势,这是香港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李嘉诚、包玉刚声名鹊起,引起全球商界的瞩目。

置地是怡和的核心业务,虽然有不少华资财团,包括长实的李嘉诚垂涎,但万万卖不得,港灯呢?商圣李嘉诚爱你没商量。

李嘉诚曾经说过,收购公司不是买古董,他并无非买不可的心理。“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他也坦承襄王早已有意。

假如我不是很久以前存着这个意念和没有透彻研究港灯整间公司,试问又怎能在两次会议内达成一项总值达到二十九亿港元的现金交易呢?

这就是李嘉诚收购成功后,向新闻界透露的心声。

两次会议,不见硝烟的战争,不见交锋的抗衡,不见面红耳赤的争论,也不见充满敌意的沉默。甚或,不见商战中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历时仅短短16小时,便成就了中英会谈完结后第一宗划时代的大规模的收购。

马世民每每提起港灯收购,对李嘉诚都是发自内心的赞叹:“一共花了16小时,其中,8小时是花在研究建议方面。”

《孙子兵法》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园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收购港灯一蹴而就的关键,在于李嘉诚恰如其分地把握了“势”。

这次收购行动,有关的股票并没有全日停牌,而是在中午十二时左右,买家和记黄埔,卖家置地和港灯自动要求四家交易所停止买卖。由于当时四家交易所各自为政,收到停牌的申请后,各自暂停交易的时间并不是完全一样,故有部分投资者非常不满,认为当局的决定不公平。也有一项消息指出,其中一个交易所的负责人接到消息后,先即时吩咐经纪在市场中扫货,待扫货完成后才中止有关交易。

港灯的收购行动并无对三只股票带来任何利好消息,或许是因为流传收购的消息太久,和黄、置地和港灯在复牌后俱告下跌。况且,和黄以低价买入港灯,反给市场造成错觉,当然难寄望市场有良好反应。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香港当时的悲惨的市场气氛。

怡和西门“痛失爱子”卖子救母,等于送出一个大便宜,为进一步改善经济状况,他再将电话公司卖给英国大东电报局,至此他才算勉强化解了资金周转的困局。

将数项非核心业务卖掉后,西门奋发图强,重组怡置系,采取一系列的脱钩行动。首先置地以配售形式减低持怡和股量,然后再将部分股权转售给怡和证券,为解除怡置互控关系做准备。

1986年年尾,怡和宣布“动大手术”,重组怡和置地,成立怡策,与怡和证券合并。困扰了怡置系数年的收购危机渐行渐弱渐行渐远。

整项29亿元的交易,和黄只需向银行借款15亿元,李嘉诚表示若市场环境平稳,和黄可在两年内偿还清欠债。

准备港灯收购行动一个多月后,李嘉诚接受一英文财经杂志访问,他强调港灯集团是“真正理想的投资对象”。首先港灯收入稳定,增长也正常。此外,港灯未来很可能成为国内另一间电力公司的顾问和计划经理,甚至有机会与中国其他电力公司合资经营。

李嘉诚收购港灯,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在意的是港灯的地盘。李嘉诚收购港灯后,想方设法将电厂迁往南丫岛。李嘉诚运筹帷幄,获得了两处可用于发展大型屋村的地盘。

1988年1月,全系长实、和黄、港灯、嘉宏四公司,向联合船坞公司购入茶果岭油库后,即宣布兴建两座大型屋村,并以八亿港元收购太古在该项计划中所占的权益。这样,李嘉诚又获得了发展两大屋村的地皮。两大屋村最后盈利100亿港元。

虽然交易涉及29亿,李嘉诚却付钱付得很“爽手”,由于和黄由23日提前至1日还款,以解置地燃眉之急,置地于是答应支付这提前22天的利息,而2月1日至2月23日间的不足一个月利息,已达1200万元,和黄也只收三分之一计400万,其余800万都退还给置地。李嘉诚此举等于变相蚀了800万元,可是他的确觉得港灯很“便宜”,区区800万元蝇头小利,已是微不足道,在所不计,不足挂齿。

当年置地购入港灯,向小股东交代这是一项长线投资,岂料不足三年港灯便待价而沽售部分股份。同样在李嘉诚手上的港灯,易手后约半年便被配售。李嘉诚在1985年8月将港灯一成股权配售,集资11亿,仍紧控股港灯24%股权。

同类推荐
  • 不倒宰相冯道

    不倒宰相冯道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频发,朝代更迭、皇帝更换频繁,冯道不仅能明哲保身还能稳坐皇帝之下第一把交椅,历经四个朝代、十个皇帝而不动如山,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士大夫中最饱受争议、被儒生辱骂次数最多,也是最传奇的一位。本文概述了冯道从籍籍无名到位高权重的奋斗历程,多角度展现冯道的生存智慧、职场智慧、人际关系智慧。冯道独到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对当今的公务员、职场人士仍然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 贡献宁夏:灵州雪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风采录

    贡献宁夏:灵州雪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风采录

    《贡献宁夏:灵州雪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风采录》收录的人物事迹由人物评语、人物档案、人物写真、记者面对面四部分组成。年度宁夏经济人物评选作为宁夏广电总台的一项品牌活动,自2002年开始,已成功举办7届。推出了一大批负有社会责任、具有创新能力、对宁夏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企业家,对服务宁夏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贡献宁夏——“灵州雪”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风采录》一书共分颁奖盛典篇、经济人物篇、创新人物篇和公益人物篇,共26万字。图文并茂的展示了2008年在宁夏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的12位优秀企业家的奋斗历程。
  •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精心挑选出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成才故事,以简明、流畅的语言展示了他们光辉的一生。他们有勤奋的头脑、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如同历史天空的启明星,永远被人们所追求和敬仰。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教益,提高自身素质,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 野哭:弘光列传

    野哭:弘光列传

    这是一部扎实的史传叙事作品。作者以南明弘光朝短短一年历史为叙事对象,描写了明末上至皇朝政体的崩解下至整个知识分子(文官阶层)的思想觉醒的状貌。涉及当时明、清、大顺三朝鼎立的非常历史时段下的国情民情、文臣武将、新兴的士绅阶层的种种表现,有史据有观点,是一部力求将历史研究引入当代思想文化动态中进行梳理的有分量的作品。
  •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晋献公宠爱骊姬,便废太子申生,立骊姬之子为嗣,重耳(晋文公)也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在其舅舅狐偃、好友赵衰等一班文武贤才的护送下离开了晋国,并流亡国外19年,在其流亡期间先后到达过狄、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狄、齐、楚、秦等国的礼待。这期间,他先后与狄国公主季隗、齐国郡主齐姜相遇,并与她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继而结为夫妻。在流亡的19年里,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也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丰富了政治经验,为他后来称霸诸侯创造了条件。本书为你一一阐述了晋文公的传奇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二十五时六十一分

    二十五时六十一分

    当涩会女大佬遇上喜欢洛丽塔女装的男主路某人煽情的对她说:“你知道吗,其实我对你本是一见钟情。”陈熙涵认真的想了想,回复到:“那你知道吗,我本来想谈一场那种,你妈拿着500万让我离开你的恋爱。”“……”路某人的脸气黑了。
  • 重生之倾世弃妃

    重生之倾世弃妃

    (当重生流遇到系统流,来啊造作啊!) 前世,不顾父亲哥哥的劝阻,顾倾娇对慕容瑛倾注所有。但是,得到的却是……顾家的满门抄斩,青梅竹马的肖哥哥的万箭穿心,十年冷宫的煎熬,以及最后容不下自己的三尺白绫……
  • 欠钱还债

    欠钱还债

    一个癞蛤蟆一样的男子,为吃一口天鹅肉,不仅把自己的老本搭上,还欠了十几万网贷。还不起债的他在自己的狗小强被逼债者绑架后又被车撞死,他附着在生前的遗物上,而遗物正好被肇事者收藏。他跟着肇事者来到一艘游轮上,肇事者意外身亡,他得到肇事者的身体,而船发生了怪异现象,与外界失去联系,他和船上的游客一起流落荒岛,开始了荒岛求生的生涯......
  • 我的神级女友

    我的神级女友

    天地生阴阳,阴阳化两极。两极生四象,四象化五行,五行生八卦,八卦化轩辕。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妖有妖力,鬼有鬼力,仙有仙力,魔有魔气,神有神力,僵尸有尸气。在现在世界上面有些极少数的天才,他们的血液里面继承神魔的血脉,拥有此血脉者,可控阴阳,掌五行。他们被统一叫做”轩辕一族”。他们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该挣钱的时候就挣钱。他或许是工人,或许是商人,又或许只是一个刚上高中的学生.....
  • 重生之花瓶美女

    重生之花瓶美女

    只是不小心摔了一跤,竟穿越到一个历史上没有记载的王朝。从清丽灵秀的小护士,变成为倾国倾城的绝世美女,只是琴棋书画样样不通,成了花瓶美女,花瓶美女又如何,依旧可以玩转天下,魅惑众生。
  • 极品天才妖孽系统

    极品天才妖孽系统

    当穿越后,李然便成了废物,苍天啊,直到有一天,他获得了妖孽系统。从此走向了一条不归的道路。新人新作,多多包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某科学的幻想现实

    某科学的幻想现实

    这本书只是随便写来玩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选择性无视掉=-=。
  • 德云社里的小长辈

    德云社里的小长辈

    我是杨箫,德云社的一名相声演员,这是我每扬节目的自我介绍。很平常的一个自我介绍,但是我的人生……(本人是刚丝,喜欢德云社,喜欢相声,所以我开了这篇文,志同道合的一起看)
  • 魔法默示录、焚冢

    魔法默示录、焚冢

    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一个熟悉了他身上淡淡的薄荷香、一个熟悉了他那冷酷的脸庞、他们约定彼此并肩战斗、用魔法捍卫世界和平、可誓言却总像是一个悲伤的隐喻、前世的轮回、注定了两人最终成为宿敌、逃不开、命运的开端相遇、走上分叉的路口、最后又交集、因为我们无法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