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55400000123

第123章 东南卷及其他(24)

大边河向东流经湾岭镇,河水平缓了许多。2009年3月31日,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播放的《海南琼中县教师王文周、王升超33年背学生过河上学》的专题片,讲的就是两个老师与大边河的一个约定。离琼中县城30多公里外的湾岭镇大墩小学,被大边河环绕着,河上没有桥,住在南岸的学生一天必须4次涉水过河到北岸上学。1976年9月1日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也是黎族青年王文周成为大墩小学民办教师的第一天。他发现对岸高田村和高湾村有3个学生没来报到,中午的时候,他趟过齐腰的河水,去学生家询问缘由。家长的理由只有一个:“我们也想让孩子上学,可是过河不安全。”王文周沉吟片刻后,爽快地说:“这样吧,我来接送他们上学。”从那天起,王文周用一个人半辈子的时间来兑现一个承诺。1984年,同样是民办教师,同样是黎族青年的王超升加入进来,兑现文周老师的承诺。

每年9至10月,是黎母山区的大雨季节,大边河水暴涨,漫过两位老师的鼻子、眼睛,以至头顶也看不见了,只见两双大手举着两个孩子向对岸艰难地移动。河水涨至10多米的时候,他们就用木盆、竹排、轮胎,让学生趴在上面,推着过河。冬天是大边河河水最浅的时候,但是几摄氏度的水温,踩下去也冷啊,更何况河底下都是扎脚的石头,两位老师只好继续背学生过河上学。2月底,这条河水仅仅没膝,两位老师依旧背那些个头小的学生过河。一个33年,一个25年,这两位老师多少次趟过大边河,他们自己也记不清了。就按雨季算吧,一年只算45天,一天来回4趟,每回各送10个学生,再分别乘以33年和25年。乘出来的数字超过10万次。令人欣慰的是,两位老师在河中经历了无数次险情,从未发生过一次事故。

大边河是王升超的媒人。22年前,一位叫陈海霞的女青年到高田村访友,回家的时候被骤涨的河水拦住了去路,急得在河边哭起来。正在背学生过河的王升超看见后,二话不说把她也背过河。两年后,陈海霞成了他的妻子。王升超对大边河是充满感情的,他说:“刚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工资只有10多元,肚子里没油水,我下河摸螺、捉鱼,半小时下来,也够一家人吃上一餐。”即使转为公办教师而且当了校长的今天,他依然靠大边河改善生活。王文周讲了最让他感到高兴的事:大墩小学历年入学率均达到99 .8%,至今已走出4位大学生。两位老师的事迹传开后,全体海南人被感动了。在有关领导过问下,从大墩小学通往对岸的桥梁已经动工了。

乘坡河吸纳大小河流后出现一个深度

乘坡河从五指山下来,途经琼中县上安乡和长征镇,走了将近50公里的山路,到了和平镇南茂岭山谷一改东流之势,向北拐了一个将近90度的大弯,落差也变大好几米,湍急的河水发出“隆隆”巨响,站在河边对话必须大声“吼叫”,否则听不清楚别人再说什么。水下情况复杂,各种各样的石头和石臼布满在一段长约1000米、宽约300米的河床上,这就是著名的七步水石臼群。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叫龙牛湾,河水有十几丈深,有一头水牛牯经常上岸找别的水牛打架。河里的石头有的像牛,有的像马,有的像虎,有的像龟……到底像什么,全凭你的想象。由于下游建起了水库,除了旱季,人们很难见到这一景观。近两年天旱,河面水位下降,不时碰上雨季,千奇百怪的石头和石臼也可看到。石臼槽状的最长达10余米,成为河床上一道道小“水沟”;圆形的直径在20厘米至2米之间,好像是一个个圆盘子或大簸箕;筒状的有的深可蓄水,像是一个大“水缸”,有的底部穿透,浪花从下面飘过……

这里以滩多水急而闻名。据《琼中县志》记载:1950年9月的一天,乘坡河上游暴雨成灾,夜间河水突涨,冲走什介、顺作、林田、堑对村民和小学生20余人,淹死牲畜9头;1971年5月29日,乘坡河上涨5 .4米,损坏农作物621亩,冲掉秧种3至8吨,小船一艘,毁房6间,溺死牛两头,猪一头。

在河的东岸,有一个农场,一栋栋瓦房围成一个方形,中间空出好大一个院落,两棵高大的龙眼树下,倒扣着一艘废弃的小船。接近中午,不少农场的人正在那里扎堆闲聊。面对我们的到来,他们多少有些惊喜。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这里是和平镇农场,始建于1960年,占地550亩,农场的人来自镇上的黎族村,现在有100多人,以种植热带作物为主业,以前也捕鱼,现在鱼少了,不捕了。

一位叫吴大禧的老人回忆说,1982年以前,河里河鳖、河鳝、鲶鱼、鲤鱼和鲮鱼都很多,在河边就能捉到鱼,人们趟水过河时,一些鱼儿竟敢游过来啄人。1982年,下游的牛路岭水库蓄水后,乘坡河水面急剧上涨,下游的堑对、槟榔和万道3个村成为水浸区被迁往高处,镇农场地势较高不受影响,但要过河和捕鱼必须靠船,于是就有了渡船和渔船。这两年干旱,水位下降,鱼儿跟着少了,渔船也用不上了,搁久了也就坏了。

牛路岭水电站:20世纪80年代海南最大水电站

乘坡河自西向东一路奔跑,潇洒自如,过了牛路岭才出现一个新概念——深度,这就是位于琼海市会山镇的牛路岭水库。乘坡河在这里与从琼中县南部下来的中平溪、南茂溪汇合,很快形成清澈平静的水面,倒映出沿岸的森林和当空的蓝天白云。“万泉河九十九道弯,流过九百道险滩,就到我们美丽的会山。这里建起一个大电站,分秒发出强大无穷的交流电,照亮苗寨千家万户的夜晚。”这是会山镇一位年轻的女歌手为游客唱起的一段山歌,足见牛路岭水电站在海南电力版图上的重要地位。

上世纪70年代,海南虽然拥有海口火电厂、潭口火电厂、南丰水电厂,而输送的电量却远不够全岛使用,而且因设备老化,发电率仅达70%左右。当时海南的经济还比较落后,工业项目少,却连城市居民的生活照明用电都无法保证。因此,海南行政区决定在牛路岭兴建一个总装机容量8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2 .8亿千瓦时的水电站,这是当时海南的重点工程。水电站建于琼海市西南与琼中及万宁县交界处,万泉河上游的牛喉滩峡,因库区有座山叫牛路岭而得名。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1236平方公里,总库容5 .3亿立方米,是年调节水库,以发电为主,兼顾下游防洪的大【二】型水电工程。因为是重点工程,凡是牛路岭工程急需的钢材、水泥、木料、炸药等建设物资,只要海南有的一律优先供应,海南缺乏的,则派人到岛外采购。

1975年8月牛路岭水电工程指挥部成立,一支由海南行政区水电局副局长姜成岱等人组成的20多人小分队,跋山涉水开进了牛路岭山区。1976年9月,大批干部、退伍军人、知识青年、农民,从海南各地来到牛路岭参加水电工程建设。据统计资料显示,到1982年,参加的人数超过10万,几乎海南的每个市县都有人参加,堪称是举全岛之力。

在工程机械紧缺的情况下,水电工程建设唯有依靠“人海战术”。“干工用肩扛,睡觉木板房,人人吃着定量粮,十万儿女英雄郎。”这是当时工地流传的顺口溜,却反映出当时的真实情形。参与电站建设的年轻人,在那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些人在那里找到终身伴侣,有些人在那里改变了人生轨迹。牛路岭水电工程要建一个高程115米的拦河坝,厂房为内坝氏,厂房内装4台机组,每台发电2万千瓦,大坝所在地还没有通公路,因此,建设电站之前必须修筑通往大坝的公路。

肖云昌,1975年7月刚从海口市秀英镇中学毕业,9月就被抽调到牛路岭参加水库建设,那时他只有18岁。他是第一批到达的民工,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修路,而是盖房子,好让自己有个睡觉的地方,也为随后即将到来的民工准备栖身之所。肖云昌回忆说,永兴镇去了30人,他们白天上山砍木材,晚上就睡在河边沙滩上,虽然盖着被子,可仍然冷得受不了,不少人都感冒了。11天后,盖成几间油毡顶的木板房,接下来继续盖了不少这样的房子,分布在半山腰。修路正式开始,肖云昌主要工作就是打石头,用铁锤、钢钎凿炮眼。那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体力活,手上很快就起了一层茧。

在那个岗位上,他一直干到1981年。肖云昌回到家乡后结了婚,现在永兴自来水厂工作。2007年“牛路岭建站30周年纪念月活动”,邀请建站元老“回家看看”,他最想看的是发电机组,那是电站的“心脏”,以前没见过。

周沈是琼海市长坡镇青葛村的农民,1976年夏天被招为牛路岭水电工程的民工,开始是在“清渣班”工作,就是把炸出来的石块、土方装上“倒车”,推到下游倒掉。后来,他被安排到“风钻班”,时而悬吊在半空,时而又钻进洞穴打风钻。有一次,他在工作时,突然山上滚下一块石头,猝不及防被砸到后腰,是班长扶着他上医院,还准他一个星期的工伤假。

1978年,随着大坝日渐升高,周沈等8位民工,在两位科长的带领下,分组下到各水浸区,动员村民搬迁。要搬迁的村民住得分散,苗族居住的加略村,在琼海的最远处,黎族居住的大桑村又在琼中的边远处,走山路要一天才能到达。指挥部要求在关闸蓄水前,务必搬迁完毕,任务很紧。进村的时候,一群猎狗龇牙咧嘴围住,让他进退两难。经过一年多努力,总算完成前期的搬迁工作。

1979年12月26日,牛路岭水电站一二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第二天《海南日报》社论中提到:“我们建设了一个电站,同时也造就了一支很好的队伍。”1982年,这座海南最大的水电站4台机组全部发电,8千瓦的电能通过高压电线输向全岛各地,点燃了海南人民的建设热情。2001年4月,牛路岭水电站正式启动了“万泉湖风景旅游区”。在景区里,你可以泛舟湖上,或观光或垂钓,也可以游目骋怀,看云卷云舒,看日出日落。

松涛水库:“开发海南的第一把金钥匙”

开发海南,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口号,同时也是一个规划。在中央的关怀下,广东省组织力量在海南开展大规模勘查工作,并提出了综合开发方案,水利规划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热带作物也需要水。海南岛的河流,属于山区河流,尽管径流丰富,但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雨季流量骤增,枯水期流量锐减,洪水期间水量未经利用即流入大海,加大了下游防洪压力。为了不让河水白白流入大海,充分利用水资源,就必须兴建水库。1956年,经国家水利部审定,松涛水库为开发海南的第一期水利工程,由水利部广州勘测院规划设计。“松涛水库是开发海南的第一把金钥匙”的说法由此而来。

松涛水库位于南渡江上游,为多年调节水库,库区在儋县【今儋州市】境内,白沙县是它的水源区。白沙县水资源丰富,南开河、石碌河和珠碧江三大水系的主要支流有10条,总流域面积2090 .3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8 .71%,年平均地表水量19 .34亿立方米,可利用潜力很大。仅南渡江的干流南开河,每年向松涛水库提供占其入库总量约70%的水源。1958年4月29日,广东省委正式下达兴建松涛水库的通知。那时,松涛水库已被列入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投资额达1 .35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给广东省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为的是解决海南粮食问题和国内对橡胶的迫切需求。

上世纪50年代,国外敌对势力对新中国采取军事包围、紧急封锁政策,橡胶是战略物资,封锁更加严密。当时国内实生橡胶树产量很低,又缺少种胶技术。当时马来西亚政府规定,凡将橡胶产品或种苗带出境者将被处死刑。1955年11月,雷贤钟冒着生命危险,从马来西亚带回橡胶良种RRJM600、PB86、PR107等100多斤胶籽,300多株芽接桩和200多米长的芽条。

雷德万是雷贤钟的长子,回国那年才9岁,与兄弟姐妹9个一道跟大人坐“海后”号客轮,在大海漂泊几个星期。父亲偷运橡胶种子回国的事,并没有告诉孩子。他只记得,木箱有2米多长、1米多宽,上头还有小兔子,那是用来掩人耳目的。晚上,父亲不时给箱子洒水,那是给橡胶种子保湿。到了海口,海南垦殖分局橡胶处帮父亲租了一辆运煤车,拉着这几十个大木箱,连夜取道五指山往南赶,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三天三夜才到了藤桥。虽然这些芽条在路上颠簸了将近一个月,但由于是秋季气温不算太高,加上一路上保管得好,成活率达到80%以上。雷贤钟经办的“侨福公司”开荒2000亩,种胶1000亩,还为附近群众传授种胶技术。

1956年4月,周恩来总理邀请他参加全国侨联大会,他被选为全国侨联委员。周恩来总理接见他时,亲切地说:“你带橡胶良种回来,比带金子还宝贵。金子中国有,良种橡胶却很少啊!”国务院还向他颁发奖金,并授予他一面“开荒垦殖,热爱祖国”的锦旗。

经过5年试验,良种RRJM600平均单株年产干胶6至8斤,比海南本地实生树产量高4倍多,不仅在海南垦区广为推广,还引种到云南等垦区。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仅海南垦区种植雷贤钟引进的良种就达200多万亩。后来,人们称他为“橡胶王”。

1954年,马文谷的父亲马高清,就从马来西亚运回橡胶无性系良种芽条,并在1955年9月培育出第一批良种芽条。有人曾以高价求买良种父本,马文谷铭记父亲遗训,拒绝交易,将这批芽条免费赠给南田、南茂、三道等农场。更多的归侨,在农垦橡胶生产第一线,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据1956年调查,当时华侨及归侨在海南岛投资建成大小胶园2325家,占地4万多亩,种胶140多万株。

1958年7月8日,松涛水库举行开工典礼,解放军某部二分队奉命挖掘导流洞,拉开了这场大会战的序幕。6万多民工,从海南11个市县,浩浩荡荡开进建设工地,广东、河南等地的机械、机电施工队,还有从各地抽调的1万多名解放军、警察、机关干部也开始陆续进场。为了能够在一年之内筑起大坝,必须在导流洞打通之前,在大坝上游建起一座围堰,截断南渡江水。

围堰需要大量的土料,当时的土料只能在大坝上游右岸的山上开采,而围堰的工地却在江的另一边。怎样才能通过宽阔的江面,把土料运过来呢?原松涛水库党委秘书欧大鹏回忆说,工地的木工赶制出几百艘小木船,将这些船驶到江面上并起来,再在船上铺上木板,搭成4条浮桥,民工挑着土料通过浮桥进入工地。

同类推荐
  • 十年踪迹十年心

    十年踪迹十年心

    都说读好书要净手焚香。于我,读陈浪的诗集是可以有“弦语相思”“落花流光”的雅乐相伴的。
  • 诗词鉴赏:烟月不知人事改

    诗词鉴赏:烟月不知人事改

    "本书是第一本将词作鉴赏与词人生平完美结合的读本。全书共分八卷,包括:明日落红应满径,梦里不知身是客,人生自是有情痴,相思已是不曾闲,流光容易把人抛,任是无情也动人,歌尽桃花扇底风,人间有味是清欢"
  • 西部心情

    西部心情

    读书是灵魂旅游,旅游是身体读书,并好夜读与独游。西部地区值得我们去领略。
  • 国家荣誉

    国家荣誉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揭开东突恐怖主义组织神秘面纱,再现新疆公安民警反恐斗争的长篇小说。
  • 冬牧场

    冬牧场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这本书,便是这段生活最真实、最感动、最深入、最珍贵的全景记录。李娟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尔泰最后的“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热门推荐
  • 第24小时死亡凝视

    第24小时死亡凝视

    实验室中,一种名为SLK-109的病毒不知如何泄露出来,卷起了一次生化危机,各国火花碰撞,人类与人类,人类与僵尸,是信任,还是背叛?革命已然掀起,军人们是否还来得及平息这次灾难?
  • 逐末之影

    逐末之影

    无端地就这么静默着。无论重来多少次,无论他们怎么回到那时的境地,都是那样残酷的选择。精灵的鲜血、贤者的后嗣、王国的战役、未来的崩解……下次再醒来,会是冰雪消融、春暖花开吧?连刺向胸口的剑都无法拒绝——他的沉重不堪,她的孤独无助。冰蓝星云扩散,宛如瞳孔的收缩。须知,暗影孤星的纪元迟步降临:血色残月,脉轮千机。逐末颂歌,无座之王。
  • 软妹称霸娱乐圈

    软妹称霸娱乐圈

    如果再给你一次重来的机会,你愿意拿什么去交换?重生前,叶可儿是芸芸众生中最平凡不过的都市白领一枚,大龄未婚女青年,被家里三姑六婆的闲话逼的好几年不敢回家一次。而重生之后,过目不忘的大脑,加上重生后的世界和她之前生活的世界完全不同的文娱界。写书,写歌,做节目制片人,一不小心就成了华国文娱界大佬。而在她一步一步登上王座的同时,爱情也与她不期而遇。(不准叫我污方,对,老子一点都不污!!!)
  • 寻龙之迷

    寻龙之迷

    在本世纪发生了一系列的神秘事件,只要是经过龙英山的飞机、轮船等一般都会神秘的失踪掉,据说在这地区以及附近已有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神秘的无故失踪。失踪事件之多,世人称它为“魔龙山脉”。后来由科学家组织的联合考察组,在龙英山海域的海底发现一个巨大的水下铜鼎,这个水下铜鼎比历史记录中的任何一个铜鼎还要巨大,海水从铜耳中穿过再流入黑洞里。水下铜鼎的发现,使龙英山的“魔龙山脉”之谜变得更为神秘莫测,它到底是人造的还是自然形成的?还有它是怎么进入龙英山水域海底的?而“魔龙山脉”这个黑洞,据说,至今还没有看见底。另外,科学家经过对地球内部进行扫描发现,龙英山地下深处有一巨大的水体,有意思的是,这大水体的位置主要是在位于地表以下800到1500千米的岩石之中,而不在水域的地下。于是,有传说,那些被禁闭的水体正是被锁龙环锁住的龙!
  • 暮色剑殇

    暮色剑殇

    家族被灭,流落世俗,被高手所救习得绝世剑术。后闯荡江湖,爱上仇人之子,最后拔剑相向。
  • 女皇不干了

    女皇不干了

    狂拽炫酷吊炸天女王vs温柔护妻小绵羊男主。【时代架空,强者为尊,本文无常识,无逻辑,作者憨批,小说憨批,无脑文】“陛下,南璃国送来一个美人!”叶星冉:“呵呵,南璃国男子可是出了名的大糙老爷们,丢远点,别让朕看到他!”不久后。韩千昱:“听说陛下曾经说我是……糙老爷们。”叶星冉:“没,没有的事!谁说的!朕灭他九族!”韩千昱:“听说陛下曾经,荒淫无度,夜夜笙歌。”叶星冉:“胡说!朕是个好皇帝!”第二天,后宫遣散,君王独宠一人。
  • 重生娱乐球王

    重生娱乐球王

    2050年世界杯冠军队成员因大彗星事件,灵魂穿越至1992年的华夏,记忆融合在京城有钱又有闲的24岁草根高富帅身上,他还能让华夏足球再等58年么?不能,这位主从92年开始折腾华夏国足,一步一个脚印带来华夏足球走向巅峰!
  • 魂哮

    魂哮

    一场意外死亡,平凡人卷入死灵世界。鬼王,日游,夜游,无常,牛头,马面,豹尾,鸟嘴,鱼鳃,黄蜂十大阴职如何选择。幽蓝冥火,鬼头令牌,拘魂寒铁,正在捉你!生死阴阳录,夺命判官笔,朱勾一划,你也来了!有一种人,万念俱灰中,他只会笑笑什么也不说,这种人最可怕!想死的人,死不了!想活的人,命难留!在这里一切生命变得毫无意义,只有不断的变强才能窃的一线生机。我管你是谁人的爱人,孩子的父母,爹娘的心肝····杀习惯了,也就没有了悔意。为了爬出这个死人堆,我用血红蒙蔽双眼,一切以利益为先,任何阻碍事物一并摒除。开了门,头不转迈步向前。回不去,仇恨堆满归家路。一直追,仇人背影永难忘。古道旁,万物声惊恐哀嚎。
  • 上仙又傲娇了

    上仙又傲娇了

    【剧情版】:“族主,玉瑶仙子又把你养的仙草炖了……”“无妨,随她去吧!”……某天夜里:“上仙…”“炖了我养了两千年的仙草,你打算……怎么还?”“那个……我再给你种一株怎么样?”“那样多麻烦,以身相许多方便!”【文艺版】我要去前半生的烟火气我要后半夜的风霜雪我要去路终极不顾的孤勇我要客途甘之如饴的诉梦我要胭脂色,我要颓唐客,我要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