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55400000090

第90章 西部卷(34)

,并新建东西干渠、南北干渠7公里多,消除了流沙河的危害,使这一带农业旱涝保收,同时还为城市提供了建设用地和建设用沙。到上世纪80年代末,流沙河故道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工厂企业和住宅区。

让“母亲河”造福西藏百姓。拉萨河干流流程长、源头与下游落差大,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左岸的最大支流,干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72万千瓦,是藏中地区除雅鲁藏布江之外,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然而在人类进入电力时代以前,谁也不知道这高原圣河中,还蕴藏着无限光明。在电灯没有发明以前,西藏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相似,晚间照明主要是油灯,住在林区的人们用油松照明。20世纪初,藏地引进了蜡烛,有财力的人家则用汽灯,贵族人家一般不再用油灯。

191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在各地逃亡期间,目睹了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回到西藏后,他派出了由四品官龙夏率领的“强俄巴·仁增多吉”等4位贵族子弟,前往英国伦敦的诺裴里大学,分别学习电业、地矿、邮电和军事。1921年,他们结业返回西藏。在此之前,西藏噶厦政府

噶厦:原西藏地方政府。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珠尔墨特之乱,清廷废除原先由郡王、贝子办理藏事制度,改由噶伦四人【三俗一僧】、噶厦仲益二人、噶厦传达官四人、侍卫四人、埃仲二人组成噶厦,秉承驻藏大臣和达赖意旨,共同处理西藏地方事务。1959年3月,国务院明令解散。“噶”意思是“命令、指令”,“厦”是指“府邸、住宅”。噶伦是噶厦政府最高级官员,藏语“伦”意思是“大臣、宰相”之义。

从英国基尔斯机器制造厂订购了一部92 .5千瓦的发电机组,于1924年由强俄巴负责运回拉萨。同年十三世达赖批准了强俄巴在夺底沟建电站的呈文,并在当年年底正式动工。在强俄巴的带领下,抽调了10多个藏族民工和50多个石木泥瓦匠,在夺底修建了一座藏式四柱电机房。1927年开始运转发电。这是西藏第一座、中国第二座水力发电站——中国第一座水力发电站,是1912年建成的云南石龙坝水力发电厂。

看到不用油脂就能使一个圆东西【灯泡】发出极其明亮的光,许多人带着几分惶恐惊呼:“呼啸不停的雪域神龙发光了!”按初步设想,电厂建成后,先给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府邸安装电灯。但出于对这种神奇光亮的恐惧,就连身为噶伦的赤门都连声乞求:“感谢了!感谢了!千万不要给我家安电灯!”幸亏十三世达赖相对见多识广,下令让强俄巴在罗布林卡的“金色颇章”中安装电灯——因为当时除了金色颇章外,罗布林卡中别的宫殿都是十三世达赖以前修建的,他不便在人们的反对声中,给其他宫殿安装电灯。强俄巴便根据达赖之命,在罗布林卡东面,修建了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供十三世达赖在金色颇章内办公时照明用。以后电力照明才慢慢普及。1935年,强俄巴将夺底电厂的电,输送到拉萨新建的吉布岗电站,住在当时拉萨中心区八廓街的贵族、商人等,家里都安装上了电灯。

夺底电厂的主机是19世纪产品,经过长期运转,磨损严重,终于在1946年报废停用。拉萨又回复到油灯、蜡烛和汽灯照明的时代。西藏和平解放后,1952年,西藏军区派出几名解放军检修员,检修了夺底电厂的那台旧电机。1955年,中央政府在夺底联合修建新电站。汉族技术工人、藏族土木石工积极参加了这项建设。新电站的电机和一应设备,都是在上海制造的,共有3台发电量为220千瓦的电机和电表、变压器、高压线、水管等。1956年夺底电站建成,解决了罗布林卡、布达拉宫及拉萨各机关和居民群众的照明问题。

1957年,西藏军区决定开凿纳金山角,利用拉萨河干流再建一个大型水电站。人民解放军技术人员、广大指战员和藏族民工一起投入了这场新的建设工程。从祖国内地运来了6台1250千瓦的发电机和各种电器设备。1960年纳金电厂正式落成供电,使拉萨全城第一次大放光明。

自和平解放以来,整个拉萨河流域内相继建成中小型水电站40余座,为拉萨市及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电力保证。为开发利用拉萨河水能资源,有关单位相继对拉萨河水能资源进行了大量普查、勘测、规划和设计工作,为开发拉萨河水能资源打下了良好基础。自治区电力部门已对拉萨河干流进行了水电规划。梯级电站自上而下依次为旁多、卡多、布嘎、扎雪和直贡,规划总装机容量54 .2万千瓦,年发电量21 .57亿千瓦。如今,位于拉萨河干流的直贡水电站已全部建成投产,位于林周县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已开工建设。拉萨河开发以发电为主,同时兼顾农田灌溉、防洪、城镇生产及生活用水要求。水电开发按计划完成后,可为藏中电网提供可靠电力,缓解电力紧缺矛盾,满足拉萨河流域综合开发对电力的需求,为藏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穿起历史与文化的“玉带”

牛皮船和铁索桥。在嘎拉山隧道没有开通以前,如果你是乘飞机到拉萨,经曲水大桥跨过雅鲁藏布江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拉萨河在曲水镇附近注入雅鲁藏布江的汇入口,那是拉萨河的“终点”。你将从这里,一路沿拉萨河前行,去往拉萨。在无意之中,你就开始了一个溯拉萨河而上的“探源之旅”,同时也是感受藏地历史文化和奇异民俗的“拉萨河风情之旅”。

面对汤汤河水,你首先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河上无桥,古代的西藏人想渡河有什么办法?这对拉萨河沿岸的人们来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难题。拉萨河和许多江南可以泛舟远行的河流不同,它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在枯水季节,许多河滩都会裸露出来,容不下大的舟楫。但是拉萨河两岸的人们自有高招,他们就地取材,利用牦牛皮做成“牛皮船”。

牛皮船,顾名思义,是用牛皮做成的。当地人把用水泡软、牛毛基本煺净的4张牦牛皮缝起来,再将湿牛皮包在木骨架上绷好——木骨架一般选用韧性好的柳木制成,然后用牛皮绳子捆紧,晒干以后,牛皮就紧紧地绷在木头骨架上了。之后还要擦油定形,在牛皮缝口接头处擦抹大量的牛羊油,将接缝密封,避免进水,再配上一对划桨,就可以下水使用了。

这种就地取材的牛皮船,历史极为悠久。在布达拉宫和桑耶寺

桑耶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备的寺庙。位于今山南地区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该寺是在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支持下,由被请入藏的莲花生住持修建的。762年开工,779年建成。寺庙落成后,赤松德赞请来印度、汉地和于田的许多僧人住寺弘法,并剃度7名西藏贵族子弟出家为僧,这7人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此前建立的大小昭寺,严格说只是佛堂,没有西藏本地的人在那里出家为僧。

的壁画中,就可以看到牛皮制成的小船。那时这种牛皮船的形状是圆形圆底的,一般可以容纳三四人。近代牛皮船从侧面看是梯形的,下大上小,船底面积增大,一次可载七八个人,按重量计,一只船大约可以运载400公斤左右的人畜和货物。当然,牛皮船可以灵活组合,如果乘客人数较多、又不愿分开过河,可以把几条牛皮船捆绑在一起,更多的人和东西就可以一次过河。

牛皮船的妙处在于它极强的柔韧性,不怕拉萨河随处可见的礁石和险滩。然而牛皮船没有动力,只靠两支木桨,很难逆水行舟,往往只能顺水而行。好在它的分量很轻,一个牛皮船晾干后只有几十斤重,一个人扛着可以走很远的路。所以拉萨河上的船夫们,往往从较上游的墨竹工卡起行,经过达孜县、拉萨城、曲水县,大约3天时间,到达拉萨河与雅鲁藏布江的汇合口。在这里还可以沿雅鲁藏布江向东,去往山南的贡嘎、桑耶、泽当等地。返程时船夫们把船支在地上晾干,背着它翻山越岭再回到上游。几十斤的牛皮船由船夫背着,船夫的被子和食物由一只随船的老绵羊驮着,一路羊铃叮当回到上游。

至今在偏远的乡村,只要有河,牛皮船仍是人们渡河的工具。但在拉萨河注入雅鲁雅布江一带,建起的座座大桥,早已让牛皮船没有了用武之地。只在汇入口附近的一个半岛上,有一个奇特的以打鱼为生的“俊巴渔村”,至今村中渔民的打鱼工具,仍是牛皮船。藏地受宗教影响,许多人视鱼为“龙神”的一种,所以极少打鱼和吃鱼。但处于拉萨河入江口的俊巴村,因为村中耕地时常被河水或江水淹没,虽然打鱼会被人视为下贱,村中人为生计不得不以打鱼为生,过去西藏地方政府也给俊巴人规定了打鱼支差的劳役。西藏渔村不止一处,但拉萨河上却仅有俊巴村一家。由于长期与牛皮船打交道,这里还产生了一种名为“郭孜”

郭孜:藏语“郭”即指牛皮船,“孜”即“舞蹈”的意思。

的牛皮船舞。长期背负牛皮船、体魄强健的渔夫们将牛皮船高高举起,在头上舞动,以臀部撞击船骨,尽显粗犷豪迈之美。近年西藏投巨资打造的藏地综合节目《幸福在路上》,其中就有一段精彩的牛皮船舞——这是一种发源并只流行于俊巴渔村的舞蹈。

到了天气寒冷的春冬季节,拉萨河上的渡口就改用码头木船摆渡过河。同时,拉萨河不少地方还修有铁索桥。最有名的就是拉萨铁索桥,这座桥是在公元15世纪,由著名的高僧唐东杰布

唐东杰布【1385年—1464年】:明代西藏著名建筑师,藏戏创始人。原名尊珠桑布,出生于今西藏日喀则地区昂仁县,家境贫寒,幼年放羊为生,成年后当过兵,做过生意。出家为僧后,因勤奋有造诣被誉为“唐东杰布”,意思是“千里草原之王”。西藏人把他看做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的祖师。

,在拉萨河边的柳梧宗【藏语“宗”的意思相当于“县”】城堡的女长官格桑的支持下修成的。当时是轰动整个拉萨和西藏的一件大事。这也是这位被尊为“铁索桥活佛”的高僧所修建的第一座铁索桥。至今,该桥的桥墩还残留在拉萨河南岸的乃东香嘎村下面。在较上游的墨竹工卡,唐东杰布为了在雪乡加嘎村后面的血弄藏布上修一座铁索桥,他找到了白绒家的七姐妹,组成了一个戏班子来募集建桥的钱。因此,唐东杰布也被视为“藏戏始祖”。时至今日,在藏戏的演出场地中间,总是要挂着一幅绘有唐东杰布画像的唐卡,藏戏开场戏中,总是有一场七位拉姆【仙女】的表演,都是为了纪念这位“铁索桥活佛”。

现在从墨竹工卡以上,还有唐家铁索桥、宗雪铁索桥、旁多铁索桥等,每座桥都有它的故事。铁索桥一般用6到8根铁索连接两岸、横架河面。铁索上缚以兽皮或牛皮,再铺上木板,走起来摇摇晃晃,桥下河水奔腾、水势湍急、响声如雷,令人头晕目眩,心惊胆战。既让人体会到古人建桥的艰辛,也实地体会到旧时交通的艰难与惊险。

卓玛拉康与阿底峡。沿拉萨河北行,快接近聂塘乡的时候,能看到路左有一处名为“卓玛拉康”的寺庙。这里曾安放过一位孟加拉国王子的骨殖——藏传佛教“后弘期”最著名的古印度佛学家“阿底峡”,就圆寂于这座拉萨河畔的寺庙中。

佛教从松赞干布时期,由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引入藏地,时在公元641年左右。经过赞普赤松德赞【755年—797年在位】请来古印度密宗大师静命和莲花生,兴建藏地第一座佛法僧齐备的寺庙“桑耶寺”,让西藏本地人出家为僧等,佛教在藏地有了较大影响。从赤松德赞在位到赞普热巴巾【815年—836年在位】,佛教在西藏社会,特别是在上层圈子内,曾经兴盛一时,这段时间,被后来的佛教徒誉为西藏佛教的“前弘期”。

然而,从佛教传入西藏之初,就面临着与原先的本地宗教“苯教”的冲突。吐蕃从赤松德赞开始的历代赞普,以巨资用作兴佛费用,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不劳而食的僧人,加重了劳动群众的负担,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一部分世俗贵族趁机以兴苯灭佛为号召,来达到篡夺最高统治权的目的。他们经过密谋策划,在公元836年谋杀了热巴巾,拥立热巴巾之弟朗达玛即位,并大肆灭法毁佛,拆毁寺庙,焚烧佛经,杀害上层僧人,将中层僧人流放到边远地区,勒令下层僧人还俗负担差税,吐蕃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并导致朗达玛在公元842年被刺杀。随后王室分裂、平民起义,终于使吐蕃王朝土崩瓦解,一直到元朝统一西藏的400多年中,西藏地区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到了公元10世纪后半期,各地的分裂割据势力,为了统治需要,重新派人四处寻觅佛教,开始了倡佛的活动。从这一时期开始,称为西藏佛教的“后弘期”。后弘期的佛教,主要是通过所谓“下路弘传”和“上部律传”两个渠道传承下来的。其中“下路弘传”是指公元978年,割据在今西藏山南地区的吐蕃后裔“意西坚赞”,出钱资送卢梅等10人,到康区

康区:藏文古籍习惯上把藏地分为三大部分,“上部阿里三围”【今阿里一带】、中间卫藏四茹【今拉萨、山南、日喀则一带】、下部多康六岗”。其中的“康”即指康区,主要范围包括今天西藏的昌都大部、那曲东部,四川的甘孜、阿坝,青海的玉树、果洛,云南迪庆。它们大多处于西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脉与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所组成的三江并流地区。

跟从朗达玛灭佛时逃往那里的僧人的门徒“贡巴绕色”受戒学法。后来这10人返回西藏,恢复了拉萨等地的旧有寺庙,并建立了一些小寺,招收门徒,形成了被称为“四部”的4个派别。这四部主要在拉萨地区发展,互相争夺寺庙、信徒和经济收入,从11世纪到12世纪,曾多次发生械斗,但它们在教义上都没有形成自己的特点。

与此同时,在藏人习惯称之为“上部地区”的阿里,古格王国的国王益西沃也开始了倡佛行动。古格王国是吐蕃王朝崩溃后,其后裔逃到阿里地区所建立的小王国之一。益西沃自己带头出家,仿照桑耶寺建立了托林寺,请来印度僧人在阿里传教,建立了戒律传承,并派出后来成为大译师的“仁钦桑布”等人到印度学法,译出了很多人称“新密咒”

新密咒:西藏佛教后弘期的“下路弘传”与“上部律传”,在佛教基本教义上没有很大不同,但在密宗修持上则有很大区别。下路弘传沿袭吐蕃时代旧的密法,所用的秘籍称为“旧密咒”;上部律传所依据的则是在佛教发源地印度又经发展的秘籍,被称为“新密咒”。新密咒的主要来源是阿里大译师仁钦桑布所译经典。由于仁钦桑布本人在印度学过经,娴熟密咒,所以在译作中他把密教提高到和显教相并重的高度,所以史称的西藏新密咒就开始于他这一时期。

的密宗经典,从而形成了另一个宗教系统,后世称为“上部律传”。

同类推荐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显克微支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显克微支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 纳训译一千零一夜

    纳训译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一国王痛恨王后与人有私,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晨即杀掉。宰相女儿为拯救无辜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每夜讲故事,以引起国王兴趣,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使国王感化。
  • 南昌之光

    南昌之光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了什么,而在于奉献了什么。当感受到脉脉温情之后,一个最直接而又裸露的想法,就是在漫漫人生之途中,给予回报。让他人也在自己的奉献中,感受到同样的脉脉温情。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用时尚的话儿来讲就是“和谐”。
  • 苔丝(英文版)

    苔丝(英文版)

    该书首印于1891年。现在已被公认为是英国文学中最重要的经典文学作品之一。BBC有个大全英语世界19—20世纪最佳文学作品排行榜,该书名列第26位,足见此书的巨大魅力。另外,由于这本书在西方文学界影响巨大,因此,被几次搬上银幕,也数次被拍成电视连续剧。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就引进了由法国著名女演员金斯基主演的《苔丝》。最近,英国版的《苔丝》电视剧,也被介绍到了中国来。
热门推荐
  • 傲娇总裁0c

    傲娇总裁0c

    他是天下无人能及的太子爷她是举目无亲的流浪大小姐……传闻高冷,禁欲的太子爷唯独宠她入骨。“太子爷”“你叫我什么?”“老公”你说这A市追你的女人可以绕地球三圈了吧?那你为什么偏偏喜欢我呢?“因为你比别人更傻”……
  • 全球回档

    全球回档

    神临华夏,十四位被神选中的神选者,打开了全新的能力者世界大门。而全球第一毁灭要素的灾厄之子:江临,却在拯救世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世界毁灭之刻,没有什么是全球回档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次。江临睁开眼,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这一次,你是选择成为棋子,还是命运的主宰?---------------------本书原名《神临》,又名《我拥有了主角光环》
  • 忘忧宣草

    忘忧宣草

    不尽人间万古愁,却评萱草解忘忧!!!!!
  • 恶魔恋你一世

    恶魔恋你一世

    一次意外,让原本是青梅竹马的浅墨希希和亓官白凯误会了……两年后,浅墨希希强势回归……“宝贝,我错了,你原谅我吧。”“滚!”“不要,亲一口就原谅了。”“你……”
  • 魅颜迷踪

    魅颜迷踪

    一段纠葛难舍的感情,一起关于易容术的神秘惨案,逢凶化吉的新罗使团,世事千机下的人间百面,却皆因一场关乎太平友谊的蹴鞠国赛,使之这个平静的江湖再起波澜,谁才是搅动风云的幕后黑手?谁又能勘破这个如棋的迷局?千秀宫这个神秘的帮派下到底又藏着怎样的玄机?那个向往宁静的平遥侯府又是否还能像从前一样平静?享誉天下的盛世大唐却也因江湖之远,不再居于庙堂之高,是否又该重新审视呢?跌宕起伏下,他,她,他们,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 心魔陪着我

    心魔陪着我

    魔,心魔,无处不在、虚无缥缈……夜格外的慢长也格外的短暂,夜晚来临也使的心魔更加强大
  • 时光恰似流星来

    时光恰似流星来

    无关爱情,只有坚不可摧的友情,与她们,可谓一言不合就开干,再说一句头给你打烂。但一人出事二话不说抡起袖子就是干!
  • 特工狂妃:残王逆天宠

    特工狂妃:残王逆天宠

    某人问:“世人谤你、欺你、辱你、恶你……你当如何?”楚玥璃笑道:“我佛慈悲,且渡他再世为人。”她从痴傻废柴变成艳杀天下的女子,不过是经历了一道天雷。若要那些婊气冲天的渣渣们心怀善念,缺得也不过是一把轮回刀。玥璃,愿做那把刀。至于那几个总是炸毛的天潢贵们,若不能自己顺毛趴好,就只能被掀翻干倒。某人步生莲花踏水而出,缓缓道:“本王性子刚硬,尚不懂被掀翻干倒之意。求解。”这是一女子和禁欲绝色王爷和喜穿女装病骄小侯爷和女尊国小皇子等人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师傅的最后一个弟子

    师傅的最后一个弟子

    一个贱贱的少年,一段奇幻的旅程,特立独行的战斗方式,光怪陆离的奇异世界!
  • 九剑真言

    九剑真言

    天地玄黄,风雷光暗。悟得九剑,天下无敌。且看一个平凡少年在机缘巧合之下习得了一门无上剑法之后,如何一步一步的进行各种逆袭,从而走上了人生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