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3900000006

第6章 德育与认知和品德发展(2)

在惩罚公正原则的研究中,有人发现,儿童和成人服从几乎相同的规则。但是,儿童和成人有时在获取没有给出的信息时,常会使用不同的推理模式。因此,他们对是否应予以惩罚会做出不同的判断。

信息加工理论不仅研究了儿童的惩罚公正原则,而且还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其他领域,如分配公正原则、亲社会行为、程序公正原则等。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说柯尔伯格等人格外注意儿童道德思维的形式,那么,信息加工理论则特别关心儿童道德思维的内容——儿童进行道德判断时所依据的规则。柯尔伯格试图发现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时所具有的不同的道德思维倾向,而信息加工论者则关心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采用的外部信息(即规则等)有什么不同。从研究趋势看,发展心理学家对儿童道德思维形式的兴趣正在减少,而对知识表征和推理规则的兴趣正在递增。

三、道德认知发展的动力

在与外部道德主体的相互作用中,儿童对外部道德主体的情感或情绪反应决定了儿童是否将外部道德主体的行为方式或规则纳入自己的规则体系中。皮亚杰在儿童的心理结构中发现了三种能够影响儿童道德生活的情绪或情感倾向。第一种是爱的需要。它以各种形式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第二种是对那些比他自己大和强的人有一种畏惧感。这在他的服从和信奉行为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第三种感情是混合的,同时由爱和恐惧组合而成。这是所有伦理学家着重强调的,在道德意识的培养训练上特别重要的是尊重情感。“对有些人来说,尊敬构成了一种衍生的类型上独特的情感状态,就像爱和恨一样,它得有其他的人作为对象,但它直接依附这些人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价值或规则,尊重一个人,转为尊重他本人表现的道德规则(康德),或者他所代表和使用的纪律(杜尔凯姆)。”

儿童在与外部道德主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如果儿童惧怕外部道德主体,或者是害怕失去外部道德主体的保护,或者是尊重这个外部道德主体,那么,这种情绪或情感状态就会使个体的道德认识结构失去平衡,儿童就会试图把外部道德主体的规则要求纳入到自己的规则体系里,道德认识结构于是重新获得平衡。

透过儿童与外部道德主体之间的感情张力层面,我们可以发现,在这种感情背后,实质上存在着儿童的道德认识与外部主体的道德要求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运动变化影响着儿童对外部道德主体的情感张力。因此,儿童的道德认识与外部道德主体的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儿童的道德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德育与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

德育的实施要符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特别是受教育者各年龄阶段品德发展的特点。它是指在不同年龄阶段内,受教育者在品德发展方面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典型特征,包括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品德行为如若干品德心理形式要素,以及品德的社会内容、心理内容和心理能力等方面。以下主要对青少年儿童在不同时期品德发展特点作以探讨。

一、儿童期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特点与德育

(一)儿童期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特点

儿童期是6-7岁至11-12岁时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阶段。这一时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1.单一性。

这种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小学生在对一种品德要求的实质没有明确的认识以前,可以在行动上按照这种要求去做,而且这种品德行为也往往没有世界观、人生观和必要的品德意志作保证。这种情况叫做品德行为单项先行发展。第二,小学生在没有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政治觉悟之前,可以先产生一定的道德行为,并体验到一定的道德感。第三,小学生主要按照教育者的品德要求约束自己的品德言行,很少或几乎不受与教育者的品德要求不一致的品德信息的影响。例如,小学生评价一种品德言行时常常依据“老师说的”标准来判断,怀疑并反对与教育者所提的品德要求不一致的品德言行。

2.易塑性。

这种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小学生对教育者提出的品德要求容易记忆并迅速付诸行动。例如,小学生日常品德行为规范20条,小学生便能快速背诵(尤其是“三字歌”),并按照这些要求对照检查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品德言行。第二,小学生容易改变其原有品德基础中的某些不良品德行为习惯。例如,入学前在家庭或小朋友的圈子里已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在入学后新的教育要求面前可以很快改好。

3.摇摆性。

这种主要表现为:第一,小学生在一定教育环境下品德行为不稳定。例如,教师在场和不在场时,小学生的品德行为不一致。教育者严格要求与否,小学生的品德行为也不一样。第二,在教育环境和非教育环境下,小学生品德行为变化明显。尤其是离开教育者而受到不良影响时,小学生的品德行为变化速度快、幅度大。例如,一个小学生仅仅在某个下午就可以被人教会吸烟,或从比自己年龄小的同学身上搜钱去打游戏机等。

(二)形成儿童期品德发展特点的原因

1.小学生的品德心理形式因素的发展是品德形成的前提条件。具体地说,小学生的品德认识具有表面性、肤浅性;品德情感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容易受到新鲜或强烈的刺激影响而情绪波动,改变言行;品德意志薄弱,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缺乏坚定性和一致性。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发展水平不高,使小学生的品德行为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不可能形成较为明确、坚定的品德信念。

2.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基本处在教育环境和教育性活动之中。这有利于形成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行为,但不利于品德能力特别是品德辨识力的形成。

3.小学生的品德能力尚未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4.教育者在小学生心目中有极高的权威性,小学生容易对教育者的品德要求产生权威感。

5.小学生的品德行为与品德认识的发展存在不同步性,前者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即他们的品德行为可以在没有品德认识作保证的条件下单项先行发展。

6.小学生尚无明确特殊的需要。

7.小学生的记忆力正处在旺盛发展阶段。

(三)小学阶段的德育策略

针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应坚持正面强化、优化环境、积极培养品德能力的方针,具体应采取如下对策:1.充分认识并利用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特别重视和抓紧这一学段的正面品德灌输教育,先入为主地形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品德基础。要使正面品德灌输教育科学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向小学生提出品德要求要明确具体,最好编出易于上口、记忆的形式供学生记诵咏唱;(2)向小学生提出品德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一次不能过多、过繁、过难,每一要求要逐项落实巩固;(3)教育者所提的品德要求必须是经得起社会实践检验的,以免儿童随着年龄增长,社会实践范围扩大,对教育者的品德要求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对一切社会品德要求的怀疑和否定。因此,教育者切忌对小学生采取欺哄的办法;(4)教育者集体对小学生的品德要求要口径一致,每个教师的品德要求也要前后一致。否则,使小学生无所适从;(5)教育者必须尽量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

2.从战略上重视和加强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训练。长期以来,在小学德育工作上的重大失误之一恐怕就是对德育实践活动重视不够,教育形式单一,只注重单纯讲授,理性强化,忽视了实践锻炼和习惯强化。

3.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品德行为训练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除了教育者检查督促而外,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和培养小学生自我监督,并注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起监督的教育网络。

4.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生的品德认识水平,特别是品德辨识力,降低品德发展中摇摆的幅度。例如,除了学校教育者系统的讲解外,还可以请英雄模范人物作报告,组织观看录像,谱写德育歌曲,组织演讲,组织课堂讨论,甚至可以精心选择某些内容指导小学生讲解,模拟做教育者,加深体会,提高品德认识。

二、少年期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特点与德育

(一)少年期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特点

少年期是11~12岁至14~15岁时期,叫学龄中期,相当于中学的初中阶段,少年期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特点如下:1.积极性特点。

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少年期受教育者有了追求高尚品德的主观愿望。调查表明,初中学生经常提到“理想”这个词,并且绝大多数都有了自己理想的人格模型。他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将自己塑造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调查问卷和个别交谈结果分析来看,他们根据自己所看的书籍、影视、故事,选择品德理想人物。尽管他们的“理想”不够明确,说不清学习品德理想人物的哪些品质,但反映出初中学生一般都有追求高尚品德的主观愿望。其次,少年期受教育者在行动上能够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自觉以教育者的品德要求约束自己的品德行为。与小学相比,初中学生上自习已能自觉学习相当一段时间,违反纪律的现象一般发生在教师离开一段时间后或作业完成的情况下。

2.复杂性特点。

这种特点表现在:首先,同学之间,特别是异性同学之间如何处理关系的问题已纳入初中学生的认知视野,成为品德发展中不可回避的内容。其次,与教师、家长关系的处理也成为少年期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重要内容。第三,与朋友群体之间关系的处理也成为这一阶段学生品德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当朋友群体中的行为规范(并不成文)与学校教育者的品德要求不一致时,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3.矛盾性特点。

这种特点表现在:首先,在教育者品德要求(理想)与社会品德现象(现实)之间的判断和选择出现矛盾,尤其是在社会品德现象与教育者的品德要求之间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这种矛盾尤其突出。其次,少年期受教育者在性冲动与道德约束之间出现矛盾。这种矛盾处理失当,往往出现两极偏失,或形成性恶感,或出现性行为失控。第三,少年期受教育者对与教育者品德要求不一致的朋友圈子的关系的处理出现矛盾,既不愿被些朋友圈子排斥,又不愿接受其行为规范,左右为难。

(二)形成少年期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特点的原因首先,新的更高一级的学校生活和身体的明显变化使少年期学生产生了新的需要,但其分化尚不充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少年期学生产生了渴望教师、家庭、社会等承认自己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的需要,渴望教师、同学、家长、社会等尊重自己。这些需要一方面使少年积极自觉地以新的标准要求自己,形成了品德发展的积极性特点。另一方面,少年的一系列新的需要没有很好分化,不知道哪些需要是正当的,哪些是不正当的,哪些需要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需要是近期可以满足的,哪些是不能满足的。对少年来说,希望满足的需要与社会现实提供的条件和允许的范围有很大差距,这就使他们在品德发展的某些方面出现了诸多矛盾。

其次,少年期受教育者品德心理形式要素的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品德认识水平大幅度提高和品德能力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品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使少年开始思考许多新问题,诸如与同学包括异性同学关系的处理,与老师、家长、朋友等的关系的处理等等。少年力图按照自己的看法,通过自己的力量处理好这些关系。另一方面,少年期学生的认识水平还没有提高到成熟水平,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带有片面性,加之处理这些关系的实际能力有限,常常感情用事,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造成品德认识与品德行为上的失衡。

第三,社会品德现象与品德要求之间存在差距。社会品德现象是由社会个体品德言行汇集而成的,反映一定社会人们品德发展的实际水平。社会品德要求则是需要人们通过努力去实现的品德言行的标准和规范。二者之间总是存在差距。这也导致少年在品德心理上的疑惑。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不同年龄特点、不同社会角色的教育对象的品德发展特点与水平,提出既具有引导性,同时又具有现实性的多层次的品德要求。否则,不顾社会品德现象与社会品德要求的差距,用统一理想和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对已能感受到社会品德现象与社会品德要求之间的差距,但又不能正确认识、理解和处理的学生来说,必然不知所措。

第四,少年学生“精力过剩”与教学内容枯燥和活动形式单一的矛盾。少年学生体力迅速增加,脑机能日趋完善,性发育趋于成熟,这使他们感觉到有使不完的劲,发挥不完的能量,时时刻刻都想找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来做。但是,学校教学仍有许多枯燥的内容和单调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精神生活贫乏。于是,学生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涉猎未经筛选的课外信息上。据调查,初中学生阅读课外书刊已成为普遍现象,所看的书刊中占比例最高的是武侠、言情和传奇书刊。

(三)初中阶段的德育策略

同类推荐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发现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发现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 状物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下)

    状物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下)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作文可以培养广大青少年思考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阅读与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并且可以开阔思维,敞开思想,进行大胆地想象。
  • 保险公司会计(第三版)

    保险公司会计(第三版)

    本书吸收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精神,充分考虑新准则实施以来相关会计政策和法律政策的新变化,适应保险业务创新的需要,对保险公司会计业务及其核算方法、核算规范进行了全面阐述。全书分为理论篇、保险合同篇、金融工具篇、财务会计报告及分析篇四个部分,共十四章,具体内容包括保险会计基本理论,保险公司会计制度的发展与规范体系,非寿险原保险合同的核算,寿险原保险合同的核算,再保险合同的核算,保险合同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外币交易的核算,金融资产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金融负债的核算,投资型保险产品的核算,衍生金融工具的核算,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以及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分析。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道教圣地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道教圣地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介绍了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包括中国著名道教名山和中国著名道教宫观两部分。
  •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版)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版)

    本书是高等院校“十三五”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之一,主要介绍了古今中外学前教育(儿童教育)思想理论、制度,论述了各个时期学前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发展,本书作为面向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学生的教学用书,亦可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提供参考。
热门推荐
  • 祭春

    祭春

    末日之后的世界经历了什么?是平行空间还是另有隐情?地下城里毁天灭地的力量又是什么?为什么这个世界的历史与那个世界既重复又不同?是谁操纵着这一切?背后的阴谋又是什么?爱情?亲情?友情?多情却被无情恼。相互利用,最终又谁主沉浮?……竭泽焚薮,永夜彻寒,血祭山河,昼明春归。末日真的终结了吗?“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太平盛世下的隐忧,何日又再临大难?穿越的是时间还是空间?历史长河,漫漫岁月,这天下究竟何去何从?两世为人,生逢末日,不禁感慨:碧落无垠,星河浩瀚。庆今生之有余,悲前尘之无妄。疑古今之虚实,叹兴亡之喜忧。舞榭歌台终成土,青史名姓空山丘。山河有竭天有尽,浮萍沧海寄余生。此生须臾,世事无常。夕阳依旧,浮华终了。
  • 万灵紫界

    万灵紫界

    小小的紫晶球内蕴含的竟是无数个小世界,失去记忆的烟郁随紫电降临,万灵臣服,万界认主。无数的巧合与机遇背后隐藏着同一个秘密,弥天大谎何时才能被揭穿,失去的记忆一点点恢复,冰冷的灵魂渐渐温暖,灵界之主终将觉醒回归
  • 缘来之游戏:妖孽大神不好惹

    缘来之游戏:妖孽大神不好惹

    她,曾经的游戏王者无故消失,在回归又有几人识?是扮猪吃老虎悠闲玩乐,还是王者归来叱咤风云?他,曾经的游戏小白,如今的游戏大神,天赋超绝,冷酷邪魅强势霸道幼稚无赖,到底那个才是真实的他?原本以为两者再无瓜葛,如今再见,是继续纠葛还是形同陌路?
  • 异界之骗子传奇

    异界之骗子传奇

    他是异界骗子,骗人骗钱无往不利,惹得仇人太多,派了个美女杀手来报仇。你敢百般魅惑,我便来者不拒,几个回合不仅让这妖媚杀手败下阵来,还甘愿当他贴身保镖!有美女护驾,他收神兽、建势力,骗得佳人投怀,打得强敌认输!驰骋异界我为王,且看职业骗子怎样凭三寸不烂之舌骗出一个强盛帝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生纪

    异生纪

    “想要消灭它们,首先得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用它们的力量打败它们,最后,再将自己消灭,还世界一个安定……”李大松了一口气:“禽兽就禽兽吧,还好它们不是丧尸。”“学弟们,没必要吧,它们那么友好。”师尹弱弱的举手说道。
  • 落叶不染情

    落叶不染情

    他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从前拥有过阳光,又失去了。直到那个像红玫瑰般开朗热情的女孩出现,他黑暗的生活又照进了阳光。可是那时他还年少,不懂珍惜,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 明月照谁心

    明月照谁心

    一个是出身豪门、为她所痴迷的翩翩贵公子;一个是魅惑俊美、为她远赴异国的不羁少年;一个是爱她如命、为她忍辱负重的青梅竹马;一个是海外归来、背负沉重回忆的男神闺蜜。而她最不能忘记的,是那段刻骨铭心的过往。站在感情的十字路口,她将何去何从?……千帆过尽,只要是你,这场爱情我将奉陪到底!
  • 女主她太逆天

    女主她太逆天

    女扮男装照样稳坐天下第一才子之名,本是天之骄子的她竟被一小卒打败!女主(╯‵□′)╯︵┻━┻:作者,快滚粗来!说好的玛丽苏女强文呢!说好的主角光环呢!玄漓淡然的扫一眼女主,默默拖走:媳妇,你听过起点男吗?
  • 海贼之最强小书生

    海贼之最强小书生

    他一身白衣,负手而立。而她一生只为他一人而舞,一代乱世,一代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