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2400000011

第11章 饮食风尚(1)

从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民以食为天”,到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和告子的“食色性也”,饮食一事似乎兼具满足口腹之欲和近于形而上的“道”这两方面的意味,以致,谈论地域文化或城市特色时,总绕不开饮食风尚这一亦雅亦俗的话题。

与一般文人只会纸上谈兵,上得了餐桌,却进不了厨房不同,王世襄不仅手眼俱高,而且难得的是自己也能操持十八般厨艺,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菜肴。《谈北京风味》更以学院派的严谨,系统介绍了北京菜的源流和特色。同样负有美食家之名的梁实秋,则整理出自己记忆中的北平街头巷尾的零食小吃,正好与王世襄的文章互补,合起来参照阅读,可谓“雅俗共赏”。

深受日本精致文化口味影响,对江南风味更加情有独钟的周作人,对北京的点心小吃真是牢骚满腹,“总觉得住在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因为“北京建都已有五百余年之久,论理于衣食住方面应有多少精微的造就”。这话不免让老北京们听了气短,自然也不会服气。同样的“豆汁儿”、“灌肠”,让梁实秋魂牵梦绕不已,却只会让周作人皱眉避之惟恐不及。说到底,这是知堂老人的江南情结和雅舍主人的北平记忆在作怪。至于追求“安闲而丰腴”的生活趣味,“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这种游戏心态,则未必有什么异趣分野。

可惜,今日的北京也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渐失落了自己的这些传统。不说王世襄笔下的八大居、八大楼与宫廷菜、官府菜未必与等闲人的口福有缘;单是梁实秋色味勾人的小吃,也早已“由式微而没落”。所以赵珩的《北海的三处茶座》也杳不可寻,留给人们的是和作者一样的失落感和怅惘情。

结集出版的这类读物,这里推荐以下四种:《老饕漫笔》(三联书店2001年版)、《知堂谈吃》(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版)、文人谈茶的《清风集》(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文人谈酒的《解忧集》(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

谈北京风味①

/王世襄

《中国名菜谱》(北京风味)完稿之际,编写单位邀我写一篇序言刊在书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而且比较喜欢吃的北京市民,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似乎并不难,所以未加思索地答应了。不料等真提笔去写时问题却来了,敢情不是像平时想的那样简单,对某些问题不仅需要作一番思考,而且还得做些调查和考证,所以要花费点力气才行。

首先有待考证的问题是究竟哪些菜算是“北京菜”?

大家知道,北京既是历史悠久的古都,又是明、清两代的政治中心,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都于此,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都会之一。多少世纪以来北京就是中华民族聚居之地,八方人士荟萃之区。只就烹饪饮食方面而言,不论哪一个地方菜系,都曾传入北京。不过只有传入年代较久,在操作和调味等方面有了发展和变化,已深入人民生活之中,广泛为人民所接受,很自然地让大家感到它就是当地的风味,我们才有理由承认它是北京菜。因此,现在有人认为北京菜是由适合北京人口味的山东菜、以牛羊肉为主的清真菜和从明清皇家又回到民间的宫廷菜组合而成,我看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把极个别的起源于福建、广东、四川等地的菜肴归入北京菜。那是因为它传入北京也已多年,而且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和发展,在北京所享的盛名已超过其原有声誉的缘故。

其次,有待研究的问题是北京菜既然吸收并融合了一些外地菜肴,不像全国其它菜系那样单纯,那么它是否还有特色?如果有的话,形成特色的条件又是什么?

现在,先从山东菜说起,因为山东菜在北京菜中占很大的比重,对北京菜的形成至关重要。

山东古为齐鲁之邦,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饮食文明在春秋战国时已达到高度的水平。经历汉、唐、宋、元,下逮明,山东菜已发展成为北方菜系的杰出代表。明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中讲到万历皇帝喜欢把海参、鲍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共烩一处进食,这是胶东烩海鲜进入明代宫廷之证。明、清之际,山东菜更广泛地传到北方民间,尤其是京都北京。我们知道,山东菜分胶东和济南两个流派,亦称“东派”和“西派”。由于当时的达官名士不少是山东人,这对两派山东菜的传入北京有一定的关系。例如清初官至左侍郎、以收藏书画闻名于世的孙承泽,是胶东道的益都人。两代官至大学士、太子太保的刘统勋、刘墉,是胶东道诸城人。刘墉的《文清公遗集》中有蒲笋诗。所谓蒲笋就是山东盛产的夏季名蔬蒲菜。一代诗宗,官至刑部尚书的王士祯是济南府新城人。他的名句“金盘错落雪花飞,细缕银丝妙人微”,是对“历下银丝鲊”的盛情称赞。不仅一般菜肴,就是连明、清宫廷也视为无上珍馐的烤鸭,我认为也是经山东厨师传入北京的。如谓不然,那么为什么自清代以来,凡是以烤鸭闻名的饭馆几乎全都是山东馆?为了了解明、清时期山东菜传入北京的详情细节,虽还值得进一步的探索,但总的情况是已经清楚的了。

本世纪初到全国解放这一段时间,北京规模最大的饭馆是承办红白喜事的饭庄子。其中名气较大的有:地安门大街的庆和堂、什刹海的会贤堂、报子胡同的聚贤堂、金鱼胡同的福寿堂、五老胡同的万寿堂、钱粮胡同的聚寿堂、前门外肉市的天福堂、观音寺街的惠丰堂、锦什坊街的富庆堂、长巷头条的庆丰堂等。他们无一不是山东馆。当时名饭馆还有八大居和八大楼之说。八大居是:广和居、同和居、和顺居、泰丰居、万福居、阳春居、恩承居、福兴居。八大楼是:东兴楼、安福楼、致美楼、正阳楼、新丰楼、泰丰楼、鸿兴楼、春华楼。八大居中确知至少广和居和同和居是山东馆,八大楼中只有春华楼以经营江苏风味菜肴为主,其余均是山东馆。此外不以“居”、“楼”为字号的著名山东馆还有隆福寺的福全馆,煤市街的丰泽园、致美斋,西柳树井的明湖春等。再加上以烤鸭为主的山东馆有便宜坊、全聚德等。可见当时山东馆在北京名菜馆中占压倒的优势。

上述山东馆的厨师有的来自胶东(东派),有的来自济南(西派),有的一馆同时有两派厨师,有的一馆在不同年代,先后各由一派厨师掌勺。本世纪初到40年代末的几十年,实际上是东西两派在北京大交流的几十年。东派擅长爆、炸、扒、溜、蒸,突出本味,偏于清淡。西派以汤为百鲜之源,爆、炒、烧、、炸,乃其所长,在清、鲜、脆、嫩之外兼有浓厚之味。经过交流的山东菜,可谓兼有两派之长,更加适合各方人士的口味。就这样,出现了与东西两派均不相同、自具特色、堪称北京风味的山东莱。

记得1930年前后开设在东华门大街路北的东兴楼,是当时最大、最有名的一家山东馆,生意兴隆,座客常满,不论筵席、小吃,一视同仁,可谓货真价实,宾至如归。山海奇珍,我当年吃到的次数不多,但若干品种,如:酱爆鸡丁、芙蓉鸡片、烩两鸡丝、烩乌龟蛋割雏、扒三白、糟溜鱼片、糟煨冬笋、芫爆肚仁、醋椒鱼等,都是“保留节目”,几乎每席必点,百吃不厌。至今忆及,齿颊尚有余香。如果吃烤鸭,当然去全聚德或便宜坊。我相信所吃到的肯定超过明、清帝后所吃到的。因为那年头既没有培养出“北京烤鸭”那样优良的品种,厨师们也没有掌握像近年这样在现代科学指导下的烤鸭技术。这两家的冷热菜,如糟溜鸭条、拌鸭掌、炸胗肝、糟蒸或糟溜鸭肝等,也是十分精美的。

全国解放以后,北京风味的山东菜又有了一些变化。如锅豆腐,山东的原来做法用酱油,故颜色灰暗,北京的做法不用酱油,故色泽金黄悦目。又如酱爆鸡丁,山东的原来做法一律用甜面酱,现在北京的做法则用黄酱(外地人称为“京酱”)或黄酱加甜面酱。面酱甜而不香,黄酱香而不甜。如用黄酱加糖,可收到既香且甜的效果。再如炒虾仁,过去东兴楼芡衣较稠,炒后结薄壳。现在则融会了一些江苏炒虾仁的手法,衣子较稀,故脆而嫩。以我个人的口味来说,倾向于后者。以上足以说明北京风味的山东菜仍在变化和发展。尽管变而不离其宗,但其特色却是在这不断的改进中形成的。

清真菜,一般指回族菜肴,在北京菜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早在公元7世纪,由中亚和西亚迁来我国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已到中原各地定居,并由定点居住发展到与汉民杂居,其饮食渐对汉族产生影响。元代天历年间(约公元1330年),任饮膳太医的忽思慧向皇帝进表《饮馔正要》一书。在卷一《聚珍异馔》中既有汉族的传统菜肴,也收清真食品。元末时刊行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是一部家庭日用手册,在《庚集·饮食类》中,辟有《回回食品》一目,说明穆斯林饮食在一般家庭中已相当普遍。到明代,回回已发展成单一的民族。世业厨行,在北京牛街已居住了七八代的梁德山师傅,上溯其祖于明永乐时随燕王扫北,因治膳称旨,得到朱棣的嘉奖,赐号“大顺堂梁”。这是清真菜进入明代宫廷之证。

清末到民国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清真菜在北京得到很大的推广和提高,当时先后在前门外开设的羊肉馆有:元兴堂、又一村、两益轩、同和轩、同益轩、西域馆、西圣馆、庆宴楼、萃芳园、畅悦楼、又一顺、同居馆(焰饼周)、东恩元居(穆家寨炒疙瘩)等。在西长安街的则有西来顺,在中山公园的则有瑞珍厚,在东安市场的则有东来顺。清真馆过去不讲究汤水,调味偏重,用芡过多。到此时则吸取了一些山东及江南烹调的基本方法,用牛肉和鸡鸭吊汤,力求原汁原味,纯正不膻,浓厚清淡,因菜而异,形成了北京清真菜的特殊风味。在一系列的改革中,名厨师褚连祥曾起过重要作用,并培养出许多位高徒,故至今为人怀念,受到尊敬。

提到清真菜会立即使人想到涮羊肉和烤肉,实际上是吸收了不同民族及地区的涮、烤吃法,加以提高而形成北京清真涮、烤的特殊风味。

涮羊肉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松江人宋文夫(诩)著《竹屿山房杂部》,在其《养生部》中讲到生爨(cuàn窜)羊”:“视横理薄切炸(即薄片),用酒、酱、花椒沃片时,投宽猛火汤中速起”。可见古代的涮羊肉已要求横丝薄切,水要宽汤而大开,用酒、酱等调料。只是羊肉先浸后涮,吃时难免有口轻之嫌。

入清之后,涮羊肉成为宫廷府邸筵席的一部分。据清宫档案,千叟宴不论是一等宴席还是次等宴席,都具有火锅及羊肉片。不过涮羊肉真正成为驰名中外的美味是近几十年的事。因为只有经过选羊、选肉、精切、制汤,再加上十多种调料和佐餐食品(如糖蒜)才使它尽美尽善。它的发展与提高,全从实践中来,正阳楼和东来顺的师傅们为它耗费了心血,付出了劳动。

烤肉与涮肉,可谓异曲同工。“烤”是将食品拿到火上烧炙,其始甚古。《礼记·内则》已经讲到“牛炙”和“羊炙”。《齐民要术·腩炙》条的原文是:“牛羊獐鹿肉皆得,方寸脔(luán峦)切,葱白研令碎,和盐鼓汁,仅令相淹,少时便炙”。讲到切方块,先喂佐料,后上火烤。只是否已用“炙子”(即烤肉用的铁箅子),不得而知。烤肉用炙子是一大进步,因经过长期使用,炙子的空档已被肉屑、油脂腻塞,只露缝隙,再用以烤肉,既能稍透明火,炙而生香,又可留住大部汤汁,不致漏泄。这是新炙子无法比拟的。记得50年前每次去烤肉宛,总是等那副老炙子腾出空儿时才去烤,一足蹬板凳,一手执长筷,随烤随吃。宛家大掌柜边按肉挥刀,边朗声递加由二掌柜报来顾客食用的数量,心算口宣,帐目绝无差误。特殊风味,固然大快朵颐,这屋矮如船,松烟氤氲的特殊环境,对我也是一种享受。

最后还须提到烧羊肉,以白魁、月盛斋最负盛名。道光时杨静亭的《都门杂咏》中有一绝句:“煨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煮红。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原来它制作讲究,各种细香料、粗香料及调味品有24种之多,须经过吊汤、紧肉、码肉、煮肉、煨肉等几道工序,最后才是炸肉,故能味厚香浓,既烂且焦。

接着说宫廷菜。

我们承认烹饪是一种艺术。就宫廷菜而言,烹饪也完全符合艺术的一般规律。因为不论中外古今,宫廷艺术都来自民间,它终于又从宫廷回到民间。

现在我们讲的宫廷菜,自然指的是从清代宫廷中传出来的菜肴。爱新觉罗氏在入关以前,其饮食本来自东北民间。入关以后,明代的宫廷饮食就对清朝的御膳产生了影响。不过明代宫廷饮食又何尝不是来自民间?康、雍两朝,汉化有增无减。乾隆多次南巡,江南菜肴更大量进入宫廷食谱。就是晚到慈禧,在仓皇西行中,一路上还是在享受民间的美食,回銮时还择其所好,带回宫中,依法制作。已经驰名了半个多世纪的仿膳食品,如肉末烧饼、炒麻豆腐、豌豆黄、芸豆卷、小窝头等,也无一不来自民间,只是加工加料,崇饰增华,改变了原来的味道,蒙上了宫廷色彩而已。

同类推荐
  • 棋与道

    棋与道

    本书是当代作者从自己的学棋经历出发,结合中国道法自然精神写的表述围棋与道之间的关系的杂文集。
  • 萨满文化

    萨满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章嘉国师论中观

    章嘉国师论中观

    白玛旺杰青海省贵南县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藏文专业,留校任教,授西藏佛教、历史、文化等多门课程。1998年初到美国加州柏克莱攻读博士学位,现与家人定居北加州,从事西藏佛教教学研究与翻译工作。
  • 函谷关

    函谷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热门推荐
  • 三楚新录

    三楚新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兽仙影皇

    兽仙影皇

    身世飘零,际遇奇巧,遇到皇帝当发小。修得了无上仙,打得了天罗醮,最爱萝莉小傲娇。风荡荡,袂飘飘,横扫六合八荒震主功高。仁义兽仙真性情,霸道影皇任逍遥。说甚么男儿一世当如此,山万仞,海千涛!
  • 网游之上兵伐谋

    网游之上兵伐谋

    2138年,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干扰,全球气候的变化的,逐渐向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方向发展。联合国决定将人类迁往几年前发现的《天恒》行星。然而由于路途太过于遥远,要实现转移全人类的壮举,是不可能实现的。地球变得不适合居住,大迁徒行动迫在眉睫。联合国最终决定只将人类基因和智慧带到新星球!他们必须进行一场历练!于是联合国召集了全球前十的游戏公司研发了模拟器《天恒》,使得人类能提前温习祖先们的一切生存技能!战争,耕种,养殖,制造,采集,贸易。然而这一切都不为外界所知。【天恒】真实度达97%的模拟器。【陈述】退伍军人,利刃特种部队。因父亲生病,无奈提前退伍。冰河时期降临,一切举步维艰。带领众兄弟入《天恒》寻一个安稳日子。然而特种兵出身的他在【天恒】中变得如鱼得水。一心赚钱的他,却被时时比较。处处针对。不愿意加入任何组织的他联合《徐州》佣兵组织,成立了佣兵联盟《九幽》,安稳一时。然人心不古,盟友背叛,联盟无奈解散。随即成立帮会《九幽》,定都于《鹿港》后改名《幽都》,盘踞一方。然而局势一变再变,征程只要开始便不会结束……
  • 笑得潇洒

    笑得潇洒

    本书搜罗中外笑话,汇集成书,包括名人笑话、生活笑话等,让读者在欣赏笑话的同时感悟人生哲理。
  • 妖能师

    妖能师

    李安文是一名三流大学的毕业生,校园时代的他,成绩低迷,父母早逝,自卑情绪等种种原因,导致了其孤僻的性格。与其同一时期毕业的同学,早已事业有成,又或读研读博,结婚生子,而二十一岁的自己,仍旧拿着一张三流大学的毕业证书四处碰壁,遭人唾弃白眼,孤独的生活一刀刀地侵犯着他心灵,一天天浑浑噩噩.......直到那个女孩的到来,一切都开始有了变化,女孩善良懂事的面孔,让他产生了一个想要守护其一生的念头。妖界的复苏打破了这个世界的平静,所有的事物变得奇妙起来,为了保护自己的挚爱,为了存活下去,李安文一步步从一名废青转变成一名合格的妖能师。李安文两人也在一次次的经历冒险中,修成正果。这是一个充满诡异,妖魔,修士的世界,人与人,人与妖,妖与妖之间不停息地命运交错,谱写着一曲曲美好动人的篇章......
  • 攫雷电于九天富兰克林的故事

    攫雷电于九天富兰克林的故事

    本书从青少年阅读的角度、记述富兰克林——这位奠基近代电学的美国科学家、成就并举于文学、政治领域的“美国科学和文学之父”的故事。
  • 雪夜梨花

    雪夜梨花

    乐府,坐落于大众王朝中城一隅,毗邻庞大的皇宫。在忠朝开国之初,它本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小器乐机构,只因当朝天子喜爱音乐,犹嗜雅乐,乐府的地位便腾挪跳跃,扶摇直上。而三十六年匆匆过去,转瞬之间,蒲雪也从一个小小的乐工,成长为乐府首席府令。回首过去,是阴谋,是苦涩,又是幸运,是甜蜜。而最另她难以忘记的,是十五岁初见时,白衣少年乐师那浅笑着的脸庞。当《雪夜》奏起之时,梨树花开,一曲恋歌悄然盛放。当阴谋掀开之时,鲜血淋漓,我必用生命守卫吾之所爱。
  • 六月骄阳炽似火

    六月骄阳炽似火

    初次见面,是在中考考场上。再次见面,确实在高中新生报到那天。“喂!那个丫头!做我女朋友好不好?”
  • 星空之章

    星空之章

    浩瀚的星空!无数的星球!谁能阻挡我的进化之路!战吧!战吧!星空之章,就在前方!
  • 肌肉影帝

    肌肉影帝

    当丁诚发现自己能控制全身639块肌肉演戏的时候……好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