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200000013

第13章 道德的基本理论与相关概念

良好的道德素质,是文明健康社会的需要,也是成功人才不可缺少的条件。道德作为调节社会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规范,在交往日趋复杂和多变的社会中,其意义和价值更加突出。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养成,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

(1)道德的本质和特点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并为一定的经济关系服务的。道德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是非的评价,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近现代的“道德”概念与古代不同。老子《道德经》之中的“道德”不是现代道德的含义。那里的“道”是指世界万物内在的发展规律;那里的“德”,是指研究和揭示这种规律的心得体验。老子《道德经》就是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心得的著作,主要内容是辩证法。近现代的“道德”概念是指伦理规范、准则和品德修养方面的内容。在道德涉及的领域方面,东西方各种社会是大致相通的。

道德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一个社会的道德归根结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及其所有制,就会产生不同性质的道德。在任何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总是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道德。因此,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统治之下,道德的本质是不同的。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的;从比较微观的角度来看,道德也是随着一定的社会现代化的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那种所谓全世界通用的所谓“普世道德”,在现实社会之中是根本不存在的。虽然,在不同本质的社会的道德建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借鉴作用,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之一的道德本身也有一定的独立性(主要是继承性),但是不同质的道德体现着不同的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存在着原则性的区别。在今天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宰全球化潮流的形势下,其向人们宣扬的所谓“普世道德”,只能是变相地宣扬资产阶级道德,这是完全有悖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的。

在一次座谈会上,当谈到是否存在“普世道德”的时候,有人认为,总是有些道德原则是普世的,例如“慈悲为怀”,是能够被各种人普遍接受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似乎是一个难以反驳的“证据”。我不以为然。我认为,“慈悲为怀”,只是一种情感反应,不是理性的。问题是对什么人、对什么行为、对什么制度“慈悲为怀”。笼统地说对一切人都“慈悲为怀”,谁也做不到。从大的方面来说,西方敌对势力(注:一些人不愿意提到这个词语,也不喜欢别人提到这个词,但敌对势力的存在是一个事实,提一提有好处)对社会主义国家,就从来不是慈悲为怀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由于信奉了戈尔巴乔夫所谓“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信条,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在处于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西方对他们慈悲为怀了吗?没有。相反,西方毫不犹豫地推波助澜,把他们彻底埋葬了。有人还说,今天搞和平建设,不能再延续过去那种打打杀杀的阶级斗争为纲的哲学,而应该讲中国传统的“和”的哲学。事实是,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置于死地而后快的态度并不是“阶级斗争为纲”的哲学激发的。不论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奉行“阶级斗争为纲”的哲学,西方都是坚持敌对的政治态度,并且从来没有改变过。因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头脑清醒,不应该相信什么“慈悲为怀”的说教;也不应该认为换成“和”的哲学,西方敌对势力就放弃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态度,就改为“慈悲为怀”了。在当代世界上,是不能不加分析地对一切事物都采取“慈悲为怀”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不讲慈悲,而是无情的历史事实曾经教育了人们,慈悲从来就是从属于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运用。没有通用的慈悲。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景象:在各个大的寺院里,常常有些腐败分子、犯罪分子,也去烧香磕头,求神灵保佑,有的还利用权力强占当地庙堂的所谓新年的“第一炷香”。那么神灵会不会保佑他们呢?神在“普世的慈悲为怀”的原则面前,应该不应该保佑这些社会的罪人呢?说得尖锐一点,神灵到底是应该对贪污受贿的腐败分子“慈悲为怀”,还是应该对受坑害的人民群众“慈悲为怀”?神灵到底是应该对杀人犯“慈悲为怀”,还是应该对受害者“慈悲为怀”?无论干了什么损害他人的事情,只要抱住“慈悲为怀”的原则就可以万事大吉,那么社会就没有秩序可言,也没有道德可言。在这些问题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普世”的东西。

当然,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时候,在解决人民内部思想问题的时候,“慈悲为怀”是适用的。这也不是古代的传统的哲学教给我们的。共产党人从来也没有主张在人民大众之间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毛泽东思想从来就反对这样的做法。毛泽东思想讲究的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对犯错误的人也是提倡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而且,强调阶级分析的观点,也不是主张盲目蛮干。毛泽东同志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把握,在20世纪70年代初以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气魄,扭转了局面,及时缓解了中美关系。即使是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国内整个社会的风气也是好的。邓小平同志就说过,要把社会风气狠抓几年,争取能够达到五六十年代的状况。这就是对那个时期的道德评价。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也具有自身的许多特点。

第一,道德受一定社会的主导的人生价值观的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占主导地位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一个社会的道德状态。一个社会倡导的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还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是提倡自私自利还是提倡为人民服务,将决定不同的道德导向。

第二,道德是非强制性的规范。在这一点上,它与法律不同。道德评价虽然可以调动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各个方面的力量,产生一定的社会舆论压力,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靠道德行为者的自律起作用。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有些具有社会影响的道德事件,也是往往诉诸“道德法庭”,进行社会舆论的批评,而不是进行类似法律问题的硬性处理。

第三,道德是非制度化的规范。它不是简单颁布、制定和规定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共同生活之中经过长期积累、共同认同而形成的。它只能提倡一种导向和基本规范,而不是规定十分严格具体的要求。

第四,道德是内化的规范。道德在一个人身上的实现,要靠本人把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观念,才能自觉地实践这些道德规范。归根结底,对于一个人来说,道德是自觉修养、逐渐养成的过程。

(2)道德的内部结构

道德的内部结构包括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

道德观念,是一定社会的人生价值观指导下,人们已经达到内化程度的道德规范的基本意识。它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层面的内容。它反映了人们对于处理各种道德关系的理论、原则和规范的认识。这种认识可以分为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道德修养就是一个不断地由道德的感性认识阶段提升为理性认识阶段的过程。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表现出来的道德情绪,能够产生制约某些社会行为的强大力量,但只有把这种道德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的高度,才能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所谓道德修养,主要是在思想上不断把感性认识的道德情绪提升到理性的道德观念的水平。

道德行为,是人们道德品质的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观念的指导下,自觉选择的具有道德价值的行为。由于道德具有知行统一的特点,所以道德行为是与道德观念相对应的实践方面,是构成道德品质的最终实现形式,也是检验人们道德品质的主要依据。道德行为是受道德观念支配的。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道德行为。在这一点上可以说,道德行为又是检验人们道德观念的试金石。

道德规范,是一定的社会对人们道德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道德规范体现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根本利益。道德规范的直接目的是维护一定形态的社会秩序。因此,在不同的社会,道德规范是大不相同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所谓“三从四德”(“三从”:妇女在未嫁之前服从父亲,出嫁之后服从丈夫,丈夫死了服从儿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道德要求)。而在社会主义阶段,这样的道德规范就受到彻底的批判,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维护女权就成为新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要求整个社会共同遵守的道德要求。一个社会越是成熟完善,它的道德规范就越是精练而明确,它对社会的约束作用也就越大。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一个完善巩固的过程,与此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也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

道德评价,是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身和他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做出的善恶是非的评价,以达到弃恶扬善的目的。道德评价具有反省和约束功能。一个社会的道德评价越是经常,这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力量就越是有力。道德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社会评价,二是自我评价。道德评价的途径是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内心信念。社会评价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的形式来完成;自我评价通过内心信念的形式来完成。

传统习俗的评价,常常适用于社会评价。由于传统习俗具有世代相传、高度认同、潜移默化的特点,它的评价具有无形的巨大力量。比如,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之中有对于人的死亡的禁忌,所以违反这一禁忌的现象就会受到非议。历史上的庄子,面对妻子的死亡,“鼓盆而歌”,歌颂辩证法的胜利,就遭到历代人的批评。这就是习俗评价的力量。

社会舆论的评价,常常适用于社会对个人道德行为的评价。社会舆论就是相当数量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表的具有倾向性的意见和看法。据舆论研究者说,社会之中有25%的人共同持有某种看法,就可以构成舆论了。这个说法可供参考。社会舆论包括人们的口头议论和现代新闻传媒的各种手段。人们的口头议论不可小看,“千夫所指,无疾而死”,平民百姓的口头议论是无形的压力,是道德通过民主传播的有效渠道。至于新闻传媒,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是更加带有主流性的道德评价,因此也更加具有强大的规范和约束力量。在当代社会环境下,新闻传媒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评价的功能,都是不可忽视的。怎样有效地运作各种新闻传媒工具,规范社会道德的发展,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重大课题。

内心信念的评价,适合于自我评价。这就是通过自己的道德良心,反省自己的道德行为,达到约束的目的。所谓道德良心,包括了道德观念、道德责任感、道德意志、道德评价能力等综合要素。道德良心在人们的道德行为发生之前,要检查行为的动机是否端正;在道德行为的进行过程之中,监督道德行为直到完成;

在道德行为之后,要评价自己的道德行为的效果和影响。“日三省吾身”,就是一种自我评价的表现。

(3)道德的分类结构

道德的分类结构是根据不同社会领域的特点而确定的不同的道德规范的分类。按照这一道德的分类结构,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被称作“个人私德”的一部分)。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为了维护公共生活,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简单的行为规则和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社会公德发生作用的场所往往是社会公共场所,内容往往涉及个人与集体、阶级、民族、国家、社会的关系,例如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这是人们在长期的公共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为人们所公认的。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危险,因此,维护社会公德不仅要靠道义的力量,还要靠国家和法律的力量。我国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我国社会公德的内容是“五爱”。这在历届宪法中都有明确的表述。1949年通过的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之中,就规定:“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的公德。”这个“五爱”的公德要求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之中起了极大的作用,养成了几代人的社会公德观念。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原有“五爱”的基础上,做了局部的修改,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个修改就是把原有的“五爱”之中的“爱护公共财物”改为“爱社会主义”。这个规定在宪法之中一直保留下来,直到今天。新的“五爱”是社会主义时期社会公德的标准,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

在宪法规定的“五爱”的社会公德指导下,还出现了全社会公认的一些公德内容,如尊敬师长、爱护公物、文明礼貌、讲究卫生、遵守公共生活秩序等。在我国提倡的社会公德之中,也有一些属于共产主义道德的体现,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履行诺言、讲究信用等。此外,待人谦虚、热情、诚实、正直、忠厚、简朴,也是社会公德的内容。

1996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社会公德的性质和内容做了新的阐述和调整。《决议》提出,“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决议》规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同时又提出社会公德的20字规范:“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14条,根据中共中央1996年的新的表述,把“五爱”表述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按照1996年的《决议》把社会公德的内容表述为20字方针。《纲要》的表述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同时,《纲要》第15条规定:“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旨在调节职业活动中的特殊道德关系和利益矛盾。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社会分工的日趋专业化,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要求越来越高。做一个称职的劳动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不但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落脚点之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各行各业的利用职权谋私利的不正之风,是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的保证。特别是一些“窗口”行业,其职业道德的状况对整个社会的风气影响极大,更需要加大职业道德建设的力度。总之,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各行各业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16条规定:“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这是对当代职业道德的比较完整的阐述。

家庭美德,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和邻里生活之中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家庭美德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们人生成长的起点,是人生幸福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之一。家庭关系不仅要靠法律来保障和调整,而且更多的事务要靠情感和道德来调整。

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家庭美德的建设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新型的社会主义时代的家庭美德基本建立并不断发展。但是,在实行市场经济的过程之中,也出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前所未有的问题。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思想,旧社会的残余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新出现的某些社会因素,都对家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些现象表明,家庭美德的建设任务是艰巨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17条规定:“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4)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

个人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形成,是有规律的。这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道德品质。这是道德建设的一个总纲,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

第一,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发展过程之中表现为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所以,任何道德建设都不可能摆脱它所存在的社会的传统道德,都不可能脱离对于传统道德中优秀部分的继承。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同时包括道家、法家、墨家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在东汉之后又加人了佛学心性的伦理道德因素。从内容方面来分析,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强调集体精神,强调为社会、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推崇仁爱原则和和谐的思想;提倡人伦价值,强调个人应尽道德责任的思想;重视精神生活,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的思想;重视道德实践和道德修养,追求完善道德人格的思想。这五个方面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的基本概括。

建设社会主义道德除了需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之外,还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这种革命道德传统萌芽于五四运动,发端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经历从井冈山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逐渐形成的道德传统。它的主要内容是:追求真理、热爱人民、勇往直前、忠于职守。继承和发扬这种革命道德传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要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

从一定意义上讲,道德又是一个历史范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道德传统的内容不断发展,生生不息。道德总是适应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而形成自己的形态的。新中国建立以后,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道德传统成为社会主义时期道德的主体。在新社会形成的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的道德原则、规范和精神包括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五爱”的公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白求恩精神、雷锋精神等。这种道德精神形成了新的传统,奠定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保证新形势下的社会安定和谐,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道德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这种新的道德发展必须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要能够纠正和制约市场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二,要适应和解决新出现的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

道德作为一个发展的范畴,在一个既定的社会中,也会随着社会现代化的程度而不断发展的。从道德的历史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升,人们自由权利不断扩大和增加,道德约束的准确度也就日益增加。这样的道德状况也就更加有利于人们自由权利的增加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这方面,道德建设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

第三,要坚持科学人生价值观的指导。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能脱离一定的人生价值观的指导。1996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就说明,我国的道德建设是在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同时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包含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引导人们沿着社会主义道德的方向,不断进步。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实行集体主义的原则,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顺利前进。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之间的利益需要更好的协调,更加需要集体主义的原则。离开集体主义的原则,就无法判定个人利益是否属于正当范围,就无法判定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是非曲直,就无法形成一个和谐而具有凝聚力的集体。

(5)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口号。2001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口号。他说:“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对于“以德治国”的提法,思想道德研究领域持高度认同的态度并且作了很好的论证。但是法学界的有些同志更多考虑的是“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问题,认为“依法治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怎么又提出了一个“以德治国”?二者的关系到底怎么处理?这确实是应该弄清的一个问题。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二者相辅相成,都是治国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德治国”,强调的是道德建设,其目标是达到自律,从公民自身内在的方面规范自己的言行。“依法治国”,强调的是法制建设,其目标是达到他律,从作为行为主体的人们的外部施加法律的约束,规范人们的言行。这样,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人们的内部自我约制与外部社会的法制约制相结合,才能出现一个安居乐业、健康发展的社会。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目的是一致的,但它们不处于同一个层次。在社会生活中,只有那些道德领域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诉诸法律。法治设置的是行为规范的底线,德治设置的是向上引导的方向。不能期望人们的大部分行为都需要得到法律的裁决,而是希望人们的行为高于底线,尽量在道德评价的范围内得到解决。这样,社会才会出现良好的秩序和风尚。法治强调的是他律,是强制性的因素;德治强调的是自律,是自觉约束自己的良好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法治的目的,还是德治的目的,最终还是落脚于培养人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这方面,德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新时期我们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杠杆变为利益驱动,以及经济体制、社会政策、国际环境、传播方式的变化,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变而复杂的状态,经济成分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为了适应剧烈的社会变化,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立法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但是,社会上的腐败现象、社会丑恶现象、违法犯罪现象仍然形势严峻,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状况仍然不如人意。看来,只靠法治,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无论多么细致的立法,也难以完全应对复杂而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许多新出现的问题,当然需要立法来规范,但主要还要靠德治来引导。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没有法治,更不能不依靠灵魂的引导。只有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获得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环境。

同类推荐
  • 赢的策略

    赢的策略

    本书从多种角度探讨了实现人生赢局的策略,每种策略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内容包括赢得先机、赢得人脉、赢得成功、赢得竞争、赢得发展、赢得效率、赢得爱情、赢得快乐。
  • 穷人好办事:创富与成功需要掌握的办事方法

    穷人好办事:创富与成功需要掌握的办事方法

    过去常说,一无所有的人办事,一个字:难。正所谓“人穷办事难”。贫穷失败、怀才不遇的人说话,一个字:轻。正所谓“人微言轻”。其实,办事不难,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办事成败的并不完全是你所拥有的关系、背景和财富。有那么多成功和富有的人都曾经一贫如洗,但最终靠着自己的奋斗精神和办事绝招,一步一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前程。本书概括起来将从三个方面提升你的办事能力:第一,树立正确的办事心态;第二,办事才能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第三,把办事当成人生的挑战和乐趣。
  • 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如何适应社会,在复杂的成长环境里生存、发展,让生命既充满阳光和雨露,也承受义务和责任,是每一个未成年人必须面对的课题。《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愿陪同青少年朋友快乐成长,打造成功的健康、理想、阳光的人生。
  • 让老板听“指挥”

    让老板听“指挥”

    本书是一本职场小说加职场评述相结合的书籍,整本书是一个完整的职场故事,但是将整个故事分为好多小节进行叙述,在每一节的后面都配有对故事某一个阶段的职场评述类似于畅销书《潜伏在办公室》的感觉。
  •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信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信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信者,人言也。言无反覆、诚实不欺,是为信。
热门推荐
  • 没有目的的旅途

    没有目的的旅途

    在一个几乎没有存在感的系统的带领下,少年开始了自己的旅途。斗罗(进行中)→车万,红萌开始前→待定
  • 长女之义薄云天

    长女之义薄云天

    她是长女,也是养女;上有父母,下有两个妹妹。知道身世后她被赶出家门,孤苦无依,在外受尽折磨;二十多年后,她是镇上有头有脸的大老板,生活幸福美满;曾经的风雨仇恨都抵不过她义薄云天的恩情!无穿越,无重生,无空间的“三无”作品;中规中矩从农村到城市的发家致富路!喜欢的话请多多支持!求推荐,求收藏,求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轻风笑繁花

    轻风笑繁花

    在穿越盛行的年代,还是想写一点东西献给那些在职场辛苦拼搏的女性,本文是根据真实的人物经历改编。一个从小经历家庭离异,青春期叛逆导致高考失败,研究生两次因为政治不及格落榜的女生,是如何在北京竞争激烈的职场中闯出了一番事业,在经历了一段又一段失败的爱情与暧昧后走出了幼年的阴影,寻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阳光与期待已久的爱情。
  • 薄媚·恋香衾

    薄媚·恋香衾

    她曾依在他的怀里嗔怪,他不是好人。他轻笑。好人能登得上九五至尊的宝座?好人能守得住权斗漩涡里他和她的幸福?天下虽大,人的心更大。再大的天下,填不满一颗人心。所幸他有她,她有他。他们信守誓诺,一切完满。可午夜梦回,蓦然惊起,伊人却手持利剑,破开千军万马,刺心而来……
  • 修仙从成为反派开始

    修仙从成为反派开始

    我夜枭日天,日地,日神仙,“唉,那边的姑娘,你别跑,哥来陪你聊聊人生。”系统:“宿主,你想成为大反派吗?”夜枭:“不不不,我可是乖宝宝。”“你将拥有金钱、地位、美女!”“我愿意!”夜枭沉吟道:“原来反派就是坏事做尽,好事做绝的情况下还要让世人膜拜你,爱戴你,为你而痴狂!”
  • 下一刻梦幻甜蜜

    下一刻梦幻甜蜜

    她。一个身负重任的人她。茫茫人海中寻找那个人一次一次的为了她,不尽丢掉性命保护她那一次,男孩哭的想一个无助的小孩为了她,又在鬼门关闯了一回她。精灵少女能否完成使命,获得真爱。保护她身边所有人只要不忘初心…………
  • 快穿之我真的只是打个酱油

    快穿之我真的只是打个酱油

    低调了十几年的十乐莫名其妙就被一个名叫白离的“妖物”抓去做任务:……十乐:我蠢我笨我不会,我真的只是打个酱油啊!!
  • 我能听懂万物

    我能听懂万物

    大概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午后,阳光明媚,微风,我被前女友提分手之后,大树开始安慰我……
  • 绝世妖皇

    绝世妖皇

    他是破而后立的骄子,上天垂青,赐予他绝世仙骨。他身怀绝世功法,执掌无限宝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纵横都市,快意无边。号令群雄斩妖除魔,成为一名绝世帝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