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317500000181

第181章 ,麦天

冬天去了,春天来了,春天去了,夏天又来了·····。天上的日月真的像妈妈织布的梭子,来来回回的在天幕上滑动着,地上的人们也都是那样“日月如梭”般地忙忙碌碌,繁衍生息。

麦天来了,农村的人们早都在村子的旁边选择了一块平整的土地,人们习惯叫它“麦场”或“打麦场”,那是人们一年一度收小麦用的。

苏家屯的“打麦场”就是小时候我们“跑操”上体育课用的那个“东场”。为了使小麦“颗粒归仓”,“小满”前的几天人们便紧张起来了,苏家屯的人们就会像“西山猴儿,不敢见人头儿”一样,一家家到集镇上买回割麦用的镰刀等家什,开始准备割麦子了。

麦天的准备工作一是繁杂,二是一定要充分。那一时刻,人们集中在“东场”,把那块地上种的别的什么植物就根拔掉,然后清理得干干净净的,套上牲口和犁耙,先把那块儿地浅浅的犁一遍,再套上耙把表面的土坷垃耙成土末状。

接着便是“屯场”。用牲口拉着一个石磙,那石磙都是青石做成的,直径在20~40公分不等,有一米多一点的长度,两端有安木套框的窠臼,有的窠臼里还镶嵌有铁制的封皮,为的是减少一些摩擦,让前面那拉石磙的牲口轻松一些。由于那些石磙用前用后都放在麦场里,后人产生了一个歇后语:“石磙点灯--------照常(场)”。

可见那“石磙”早都和中国文化融合在一起了,又可见那“石磙”的历史是悠长的。

让牲口拉着石磙在那块儿场地上转圈儿,叫“放磙”。那是很讲究方式方法的,从某一个位置开始,随着时间的延长,那石磙碾轧过的痕迹便一环套一环,上一圈儿的轧痕总是让下一圈儿的轧痕重叠两个部分。这样下来,当那石磙把整个“东场”轧上一遍以后,其实那个石磙就把整个场地碾轧了两遍,“屯场”的作用是把场地的内部碾轧瓷实。

“屯场”以后便是“蹭场”。先在那平展的场地上均匀地洒上水,然后在洒了水的地面上撒上往年的麦糠,再套上牲口拉上石磙在那块儿场地上“放磙”。与“屯场”“放磙”不同的是,这一次“放磙”是在石磙的套框后面拴上一梱“干草”,再在那梱“干草”上放着一个箩筐,箩筐的后面跟上一个不会赶牲口“放磙”的人,把“蹭场”蹭出来的石子杂物之类拾起来,放进那个那个箩筐里,然后倒进“黑眼儿沟”里。箩筐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放磙”的时候,那牲口若有了粪便,赶牲口的人就会在行进中用手里拿着的竹粪铲把牲口的粪便接住放进那个箩筐里。只是“蹭场”“放磙”的时间是“屯场”“放磙”时间的两倍。当那石磙把整个麦场轧上两遍以后,其实那个石磙就把整个场地碾轧了四遍。“蹭场”的作用,是把场地表面碾轧瓷实,使场地的表层和内部牢牢地结为一体。只有那样,蹭出来的场地才会更加的瓷实平展,符合收麦打场的各项要求。

“蹭场”里的“放磙”和“屯场”里的“放磙”都有单位时间内提高碾轧场地面积和次数的需求。

“蹭场”完毕,那麦场上下就像石头一样坚硬了。现在想来,那便是当时条件下的“水泥”地面。每当麦罢以后,在那麦场上再种庄稼,都要首先在那上面浇上水,泡一泡才能犁得动。

“蹭场”过后,在地里割下的大车小车的麦子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拉到麦场里,然后“摊场”、“碾场”、“翻场”、“起场”、“扬场”·····,最后把扬净的麦子装进口袋里。

“摊场”是人们瞅准好的天气,把摞在麦场上的麦垛掀开扯碎,摊在麦场的中间,大概有二尺多的厚度,等待牲口拉着石磙在上面“碾场”。

“碾场”是让牲口拉上石磙在那摊好的麦子上“放磙”,技法和“蹭场”“屯场”一个样,只是遍数要更多,不然麦穗上的麦粒是碾不下来的。

“翻场”。当“碾场”告一段落,眼看着那二尺多厚的麦子碾过几遍之后都薄了下去,这时,人们便挥动着桑木叉,把那些紧贴在地面上的麦杆翻个底朝天,那麦杆又虚虚的像棉被子一样铺在了地上。这时,牲口拉上石磙又上去“碾场”了。这样几次三番下来,麦穗上的麦粒都基本上被碾了下来,只剩下个别的瘪子在麦穗上,无论石磙在它的上面怎样的碾轧,那瘪麦子总是下不来的,长大了心里总有一个意念,认为那瘪麦子就是“地痞流氓”。

这时,那厚厚的一层麦粒便实塌塌地铺那坚硬的麦场上,被碾碎了的麦杆厚厚地盖在上面,等待着饲养室的饲养员冬季的时候,用铡刀把它再铡碎一些喂牲口。

“起场”就是“碾场”过后,麦穗上的麦粒都已经充分的碾了下来,人们便又用桑木叉一环套一环地,把麦秸挑开到打麦秸垛的地方,然后把铺在地上的麦粒收拢成堆。这个时候,无论是木锨铲还是扫帚扫;无论是搂耙搂还是推耙推,那经过“蹭场”和“屯场”的场地,便一点儿都不会因为发虚而遭到“破皮儿”,把尘土参到麦粒里去了。

当麦粒拢成了堆,就要“扬场”,“打掠”,装口袋了。

“扬场”的主要工具是木锨,它重量轻,用它铲麦粒的时候,因为它有韧性而不会轻易地破坏场地的完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麦场的可持续性使用。

“扬场”要先选好风向。持木锨“扬场”的人要站在风口的上面,保证抛到空中麦子里的麦糠被风刮到下风口的地方与麦粒彻底地分离。

“扬场”是最讲究技法的,向上抛麦粒的时候,一定得让木锨的前左角着力,以保证抛到空中的麦粒规规矩矩地成为一条线,而不是一个平面,既能保证麦粒里面的麦糠与麦粒完全分离,又能保证落下的麦粒也成为一条线,充分保证麦粒不四下蹦。这样,不长的时间那落下的麦粒就像一条“山脉”隆起在“打掠”人的脚下了。

“打掠”就是把落到“山脉”上的麦粒里,没有被风刮走的杂物用扫帚扫出去,是紧密配合“扬场”人的一个技术活儿,有轻轻,均匀,全覆盖的意思,是非常讲究姿势的。

“打掠”人要前腿弓后腿蹬,前腿扎在“山脉”正中位置的“山脚”下,让那条“山脉”不偏不倚的显现在面前。“打掠”的那个人两手持一长把的竹扫帚,两个手腕要铁一样的硬实,长把的竹扫帚按一定的角度持平,角度大了或者是小了都会把某一个位置的杂物剩在麦粒堆里。

打掠人的手腕和整个身子要有机地配合,做到伸张有度,轻重适中,那“扬场”人抛起麦子一次,那竹扫帚就得在上面扫一回,若是“打掠”人心不在焉,或者没有跟上“扬场”人的节奏,那一木锨麦子里的杂物便被下一木锨的麦粒压在下面,再也扫不出来了。

“扬场”人和“打掠”人就是一对咬合紧凑的齿轮,一齿对一齿,不得脱离,不得松动。当时一个苏家屯六七百口人,“扬场”和“打掠”的好把式也只是七八个人。

“扬场”和“打掠”完毕,紧接着就得清理麦粒堆旁的麦糠和杂物了。若是天气好了,把麦粒就地摊开晒干,若是天气不好,就要及时的装进口袋里,以备大雨来临的时候,转移到避雨的地方。

小时候的“麦天”需要15~20天才能过完。过“麦天”的时候,人们的心情都是紧张的,因为当时正值“五黄六月”的夏天,夏天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了。雨、冰雹、狂风时常使小麦丰产不丰收,往往一场狂风暴雨下来就会是成熟的麦子眨眼的功夫消失殆尽。有时遇上了连阴雨,黄枝腊杆的麦田里就是进不去人,这种情况下,人们便一年里净吃那些发芽发霉的麦子面了,那面是很难下咽的。

因此,麦天里的苏家屯人,每天凌晨总是先要看东山头和西山头儿上的云彩的,他们会根据“早烧云晒死人,晚烧云不出门”的俗话谚语来安排麦天里每一天的具体事宜。“晒死人”就是天气很好,太阳高照;“不出门”就是天要下雨了的意思。

若哪一年麦天里的天气出现了偶然的现象,“摊场”了的时候突然下了大雨,就会出现“塌场”的现象。

“塌场”的意思,就是那一场的麦子被雨淋的塌了下去。一场大雨过后,眼看着一场麦子“塌”在地上,就是进不去人抢救,在那高温湿热的气候下,麦粒一个中午都会发出针尖一样的麦芽来,那就注定了这一年也要吃发芽发霉的麦子面了。

为此,善良的苏家屯人,在准备过麦天的时候,总是在神仙的面前烧香磕头,求神仙保佑这个麦天过得顺顺利利。

那时,人们听着凌晨一两点钟“次杯茶”的叫声就起床去地,路上不断听见膝盖深的麦田里传出狐狸凄凉孤独的叫声。大概每到这个季节,那些狐狸们都是这样凄凉叫唤的,它们意识到了平时隐身的麦子就要被人们一镰一镰的割光了,它们不得不迁徙到那阴暗的沟壑或者荒凉的山坡上了。

那个季节,人们都是生活在“火鏊子”上的感觉,趁着凌晨的一丝凉意,他们赶紧把焦了头儿的麦子割下来运到“东场”。

那时,那里有什么机器?小孩子凡听到马达的声响就以为是大汽车来了,就忘乎所以地奔向那马达声响的地方,一睹那造型雄伟的汽车而后快。

那时,割麦完全是靠人工的,一镰一镰的割下去,直到把那满山遍野的麦子割完的为止。

有时我便想,那镰刀就是因为割麦子而发明创造的,那镰刀上凝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血和汗,现在割麦都不用镰刀了,这就是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亩地割完,一个人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往往一天下来,累得晚上都翻不动身子,睡不着觉。

割麦的过程总得有“拧腰儿”,“下腰儿”,“捆梱儿”“装担子”,“装架子车”,拾麦····,然后运到东场去。

长大了想起这般情景,我才真正理解了那些话: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同类推荐
  • 逆流往上

    逆流往上

    七情六欲,人性的善恶,社会的复杂。为了想要得到从未有用的,就要去做从未做过的。苏赫一个孤儿,生活的大起大落让他措手不已,是有人蓄意安排。还是命运如此。
  • 带血的烤地瓜

    带血的烤地瓜

    美丽的花朵令人赏心悦目,美丽的爱情也让人感慨万分,这是一个发生在酒店的爱情故事……
  • 红棉袄之恋

    红棉袄之恋

    一部现代都市爱情小说。
  • 一个光棍的梦想

    一个光棍的梦想

    二零零八年,让中国沉痛!让世界震惊!不屈的中国人民再一次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抗震救灾志愿者的故事。
  • 致三次

    致三次

    活在现实世界,有时候你是否会厌倦,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活在当下,应看清现实,笑对现实。
热门推荐
  • 半凉星辰昙

    半凉星辰昙

    薛云昙是青丘一族的公主,从小无忧无虑。“昙儿,去赏花吧!”他牵起了她的手,她笑了。那一天,剑架到了她脖子上,透出隐隐血迹。“薛云昙,你为什么动她?”这样的奚霖哥哥是她所陌生的,他的一字一句都刺进了她的心里,成了不可愈合的疤痕。“不是我……”在你心里我就这么的不堪吗?明明你是最了解我的神。“我的亲眼看见了。”他怀里的人儿,冲她胜利一笑。“你不信我。”她渐渐的逼近了剑,他皱眉,收回了剑,“从今往后,我与你再无瓜葛。”往事如烟,转眼千年以后,“你是谁?”他笑了笑,也对,她饮下了忘情,怎么还可能记得他。
  • 森林之王布谷

    森林之王布谷

    生活在贫困山区苦命的小女孩,幻想着自己能变成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一场流星雨把她送到了原始森林之中,开启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旅程。
  • 龙源变

    龙源变

    萧峰一个过目不忘喜欢设计的天才,阴差阳错在小摊以30元买的一枚珠子而灵魂穿越异界附身先天灵魂不足的龙天之身,看萧峰如何在弱肉强食的洪荒世界披荆斩棘,一步步裂地,如何一步步破天,如何一步步走上世界的巅峰,如何开创另一个传奇。。。
  • 闯荡江湖十年一

    闯荡江湖十年一

    这个作品是我上一个号的,我上一个号丢了,就在这个号重新写,啊不,是继续写。简介在《闯荡江湖十年》里看。
  • 我是废材法师

    我是废材法师

    法师,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强大的代名词。而在秦世炎的身上,这就是个笑话。他是一个整天带着娃坑蒙拐骗的男人。“我是个废材,也是个大法师,所以大伙儿都称呼我为废柴大法师。”——秦世炎
  • 释蓝调

    释蓝调

    Iwillneverreachtheheavenyousaid.我永远无法抵达你字里行间描绘的天堂。跨越信仰,与你相拥。阮东蓝同学日常买惨:请各位陛下殿下天使长离我远一点!/神座边最近和最远的两个人,会因为一根纤细几近折断纽带一次次地有所交集。那条纽带,就是我。就像弥漫在金杯里的雪浪,终将一切尘埃抚平。/少女阮东蓝打开了轮回之门,在莫名其妙被拐到地狱之后成为了间谍的不二人选,一次次擦肩而过的危险,她渐渐打开了天堂之门……一世众神浩劫,两生羽翼折断。?如果释放那抹蓝色的自由,我们能否走到最后。?PS:本文慢热,很慢,又会很热,喜欢爽文的小可爱请温柔的看书喔。HE/BE不定,但是中后期发刀预警。【QQ墙角:酾酒临醇:593642090】
  • 迟年

    迟年

    彷徨着,我们都褪去了稚嫩的脸庞,却还忘不记,那些曾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人。
  • 一眸倾城

    一眸倾城

    一块青石,一座孤桥见证的却是千年的情缘忘川河畔一眸的回首仿佛穿越的时空,只因一句承诺一个花一样的女子,有着花一样的笑容,更有着花一样的魅力只是曾迷失的时间里,灿烂是为谁而开如果这天下容不下我们,我就反了这天下谁敢阻止我们在一起,是神,我杀神,是佛,我杀佛看见眼前的这片土地了吗,以后这块大地就是你的了待我成皇时,你亦成妃我相信你
  • 怜君不在候佳人

    怜君不在候佳人

    怜落:“苏宸亦,我娘,是不是你杀的?”苏宸亦:“怜落,你母亲做了不该做的事。”怜落抬头瞪他,一字一句的问:“所以,你就把她杀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