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35500000002

第2章 用意志铸造人生的大厦

意志是人对于自身行为的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具体而言,就是人脑对于自身行为的价值率高差的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主体根据各种行为的价值收益率的多少(即行为价值率高差的大小)来选择、实施、评价和修正自身的行为活动,使主体能够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益。

第一节 什么是意志

人对于自己的身体活动,有的可以直接控制,如抬脚,有的不能直接控制,如心跳;在能够直接控制的活动中,有的是有目的的,如写作,有的没有目的,如浏览报纸;在有目的的活动中,有的与克服困难无关,如在家里饮水,有的与克服困难有关,如学习。在众多的活动中,只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有目的的行动,我们才称之为意志行动。而相应的支配人行动的心理过程则为意志。

高考制度恢复不久,一个16岁的小伙子考入了某大学化学系。在入学后的第一堂外语课上,大家发现,这个小伙子不知为什么哭了起来。一问才知道,他来自偏僻的农村,在他们那里,中学从未开设过外语课,他只是在学数学时认识了英语的26个字母,此外对英语几乎可以说一无所知,他是因为太着急才哭起来的(“文革”后刚开始恢复高考时,外语暂时免试)。了解到这一情况,老师和同学们不禁暗暗为他担心:他的底子这样差,能跟上班里有多年英语基础的其他同学吗?事实证明大家的担心是多余的。从第一堂课起,这个小伙子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迎头赶上!每天天刚亮,这个小伙子就悄悄起身到操场上念英语去了;晚上,往往是大家都已上床休息时,他才背着书包从教室回来。他学外语简直到了入迷的程度,甚至半夜说梦话也讲外语。苍天不负有心人,到三年级时,他已是班上英语学得最好的学生。毕业时,他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被学校派往国外进一步深造。这个小伙子的成功凭借的就是自己顽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总是表现在人们的实际行动之中,因此也被称为意志行动。意志是人的心理(即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而人的一般性的行为习惯、自动化的动作,或思考问题的一般意识过程,不能称为意志或意志行动。

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特征

人的意志行动有以下特征:

一、有自觉的行动目的

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动物的行为似乎也带有某种目的性和计划性,但是,动物的行为还不能达到自觉意识的水平。而人类的许多活动,则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自觉的行动。人在行动前,行动的目的和结果就以意识的观念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能动地调节支配人的行为。可见,人的行动是以自觉目的为特征的意志行动,这是人区别动物行为的根本标志之一。

人的意志的水平也是以自觉提出目的的水平为转移的。目的越崇高远大,意志水平就越高,离开了明确的目的就没有意志可言。冲动的行为、盲目的行为是缺乏目的的行为。

二、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人的复杂行为,包括意志行动在内,是由简单动作组成的。动作可以分为随意和不随意两种。

不随意运动是指不受意识支配的那些不由自主的运动。例如,自动化的习惯性动作、睡眠状态等。随意运动是受意识控制调节,具有一定目的和方向性的运动,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学会了的动作。例如,人们进行的各种学习、工作活动等等。

一些研究表明,不随意运动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变成随意运动。有一个实验是看通过训练能不能把不随意反应变成随意反应。如瞳孔收缩本来是不随意的,能否通过训练变为随意的?训练是这样进行的:先给被试一个信号——铃声,紧接着出现强光,被试的瞳孔缩小(强光使瞳孔缩小)。通过近200次声光结合,人听到铃声瞳孔就缩小。进一步的实验是让被试手拿一个橡皮球,通过气压大小控制电路,即气压达到一定程度电路就接通,这时既有铃声,又有光出现。要求被试在听到主试说“缩小”时,即去捏橡皮球。经过近200次实验,被试只要听到主试“缩小”的命令,虽然没去捏橡皮球,瞳孔就缩小。后来,被试自己说“缩小”,也能使自己的瞳孔缩小。最后,只要被试自己想“缩小”,瞳孔也缩小。瞳孔收缩本来完全是不随意的,是由强光引起的反应,经过学习变成了随意的、由自我命令所引起的反应。这说明随意运动是在不随意运动基础上,通过有目的的练习而学会的。

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头脑中的任何打算、愿望、计划,如果想要使其实现,必须要有相应的随意运动。有了随意运动,人们就可以根据目的去组织、支配和调节一系列的动作,组成复杂的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的目的。随意运动掌握的程度越高,意志行动越容易实现。任何一种有目的的行动的完成,都需要有一系列的随意运动来保证。

三、受意识能动的调节支配

意志行动是由内部的意识向外部动作的转化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观念付诸行动、付诸实践的过程。正是这种自觉的支配和调节作用,人才能在积极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实现自觉的目标,成为驾驭现实的主人。

意志对行动的支配和调节作用表现为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发动是激励和推动人们去从事达到预定目标所必需的行动;制止是抑制和阻止不符合预定目标的行动。这两方面的调节作用是对立统一的。

正是通过发动与制止,意志实现了对人的活动的调节和支配。“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意志不仅调节人的外部动作,还可以调节人自身的心理状态,调节自身的内脏活动。当处在危险和紧急状况时,意志使人能够保持镇定的情绪,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紧张,做到临危不惧,忙而不乱。

四、克服困难

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人在目的的确立与实现的过程中通常会碰到种种困难,战胜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意志目标实现的过程。只有在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又能坚定地去组织行动加以克服,才显示出意志的作用。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明显的特征。

困难有内外两种。内部困难是指来自主观条件的阻挠,如不同动机、不同目的之间的矛盾冲突,知识经验不足,缺乏胜利信心,情绪低落悲观,私心杂念的干扰等。外部困难是指来自客观条件的阻挠,如环境艰苦,工具简陋,他人的讥讽打击,挫折失败,诱因干扰等。根据困难的程度,意志行动有简单复杂之分。意志坚强的水平是以困难程度和克服困难的难易为转移的。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精力等,特别是一个人具有的潜能常常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高峰状态。

第三节 学习离不开意志

对于意志在学习中的作用,古今中外的学者和教育家都有很深刻的认识。荀子提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宋代文学家苏轼说:“古之立大志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哥伦布的感悟是:“坚韧之心,是成功的根基。”发明大王爱迪生更是一语中的:“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著名科学学家贝弗里奇在其《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曾这样写道:“有所成就的科学家几乎都具有一种百折不回的精神,因为大凡有价值的成就,在面临反复挫折的时候,都需要毅力和勇气。”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

意志在学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意志使我们主动地设立学习目标。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在学习活动中它往往能使我们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动机设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其次,意志使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到底,最终实现学习目标。而克服困难实现目标,也就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意志在学习中的这两方面的作用在下面的故事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一个患重症肌无力的花季少女秦玉,在2002年高考前一个月病魔再次来袭,她却以坚强的意志坚持复习,参加高考,并在2002年高考中考出了665分的高分,比福建省理科重点线高出110分,名列她所在的闽东某县的高考理科第一名,并被北京一所享誉世界的名校录取。

重症肌无力的患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50人,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8~20人。但这五千分之一的不幸却降临在一个对未来充满绮丽梦想的花季少女身上。秦玉成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上有老奶奶,下有正在读书的弟妹。3年前,母亲被诊断出患了糖尿病,后来又因脖子上长了个瘤而开刀,身体虚弱无法干活,全家就靠父亲骑人力车、帮人挑水泥的微薄收入过活。秦玉第一次发病是在2000年4月,当时她只有16岁,正念高一,突然发现自己全身乏力,手抬不起来,走几步路就要跌倒。全家倾其所有、东拼西凑地送秦玉到福州治病。在住院的20多天里,秦玉仍惦记着学习,治疗之余手不释卷。缺了20多天的课,秦玉回到学校参加期中考试,仍然是第一名。

医生说,目前医学上对于重症肌无力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严重者表现为吞咽困难、咀嚼困难、呼吸困难、全身无力直至出现危象而死亡。这些话对秦玉来说是何等的残酷,她听了也难过,也哭,过后却强忍着反过来安慰妈妈,安慰家人。她对生活更珍惜了,对学习更认真了。

时光流逝,秦玉升到了高三。不料,就在高考前的一个月,病魔再次来袭,她头痛欲裂,脚不能走路,手握不住一支笔,说起话来气力不足。但这次秦玉没有立刻到福州住院治疗,她坚持要参加高考。秦玉说,苦读了12年,就为着这高考的一搏,病一时半会儿也治不好,为此错过高考她不甘心。

于是秦玉每天一边吃药,一边仍然坚持到校上课。她走不了路,父亲就每天骑着人力车送她上下学,风雨无阻。因为剧烈的头痛及全身无力,秦玉整堂课都只能趴在课桌上勉强听讲。高考那两天,考场不让外人进入,父亲用人力车把她送到考场楼下后,再由两个同学把她背到三楼考场考试。考试时,秦玉运笔无力,头痛阵发,她用尽全身的气力坚持答题,考出了665分的好成绩,名列全县第一。

有人曾问秦玉:“你觉不觉得老天对你不公平?”秦玉摇了摇头,她说:“人都要经历磨难的,没有几个人的路会那么平。”秦玉最喜欢的歌是《真心英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唱出了秦玉自己生命之歌的最强音。

如果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意志,秦玉就不会参加高考,更不会考出如此骄人的成绩。

第四节 认识是培养意志的关键

意志的产生以认识活动为前提。

首先,意志的自觉性取决于认识活动。人的任何目的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认识活动的结果。因为目的虽然是主观的东西,但它却来源于客观世界。没有认识活动,客观世界就没法转化为主观的目标。不仅行动的目的是认识的结果,而且目的的提出也有赖于认识过程。因为人只有认识了客观世界的要求与规律,认识了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才能自觉地提出和确定切合实际的行动目的。

其次,实现目的的方法也只有通过认识活动才能形成。目的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有关步骤才行,这些也只有在认识活动中才能形成。人的认识愈丰富愈深入,选择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愈合理。人为了确定目的,为了选择方法和步骤,通常要审时度势,分析现实的条件,回顾过去的经验,设想将来的结果,拟定种种方案,编制行动计划,并对这一切进行反复的权衡和斟酌,这都必须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才能实现。

第三,意志过程的调节依赖于认识。在意志行动过程中,要随时认识形势的不断变化,分析主客观条件,根据新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动,矫正偏差,加速意志行动的过程,以最终实现目的。可以说,没有认识活动及相应的知识,就没有对意志行动的调节。

最后,困难的克服也与认识有关。只有当人对困难的性质有了清楚的了解及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时,才有可能采取相应的办法去克服它。如果对困难的性质没有清楚的认识,头脑中不具备有关的知识,人们对困难的克服只能是盲目的,因而也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

第五节 培养意志需有健康的情感

意志与情感是密切相关的。情绪和情感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强大动力。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这种积极的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削弱作用时,这种消极的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前者体现了情感的增力性,后者体现了情感的减力性。尤其是在完成比较复杂或把握性不大的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时,或身处逆境时,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会鼓舞一个人的斗志,增强一个人走出困境的勇气和决心。相反,消极的情绪和不健康的情感会削弱一个人的斗志,使人退缩,甚至沉沦下去。

因此,在青少年学生的意志培养中,应该恰当地运用情感激励法,通过情感培养来激发他们的意志力量。

一、要培养青少年的正当需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就是说,情感是由客观事物与我们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在活动中,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产生肯定的情感;如果不能满足需要,就产生否定的情感。因此,我们要通过情感来激发青少年的意志,就要从需要入手。

那么,我们该怎样培养青少年的正当需要呢?

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人的需求多种多样,这些需求在不同人身上又有不同表现,人就有了千差万别的需要。这就要求青少年在培养意志特征时,要考虑到需要的个人特点。比如,小强对绘画很感兴趣,就可以强化他这方面的需要;小军对乒乓球入迷,就可以强化他这方面的需要。如果反过来,让小军去学画,让小强击打乒乓球,由于需要不足,动力也就不足,也就难有什么意志行动了。

2.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需要

有人研究了9~15岁儿童的需要,发现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有所不同。9岁儿童的主导需要还是生物性需要,有些社会性需要虽有明显发展,但没有占主导地位。10岁儿童的生物性需要尽管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力量,但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已向交往、受人尊重和公正等方面转化,其他社会性需要还处于从属地位。11岁儿童占主导地位的需要是交往、受人尊重、公正和友谊等,自我完善的需要已有相当大的力量,美的需要开始具有明显力量。12岁儿童的交往、受人尊重、公正、友谊以及爱和美的需要比11岁儿童更强烈,虽然生物性需要仍有不小力量,但已同社会性需要相融合,目的在于有利于他人的社会性需要开始获得相当大的力量。13岁和14岁儿童的主导性社会需要有交往、受人尊重、公正、友谊、自我完善和美感,与社会性需要相比,生物性需要的力量显得很弱。15岁少年除了十三四岁儿童的主导性社会需要外,还增加了独立自主的需要,同时,目的在于有利于他人的需要大大增强了。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到,孩子年龄越大,需要越向高层次发展,社会需要、精神需要占的比重越大。比如,小孩子一般还没有什么成就需要,家长让孩子学钢琴,开始他很乐意,因为这可以满足他的游戏需要或受人赞许的需要。但遇到困难时,孩子就容易放弃练琴,因为他心里还没有大人所想的成名成家这样的成就需要。这时如果大人只知道逼迫孩子,则不利于孩子克服困难,锻炼意志。大人应该努力把练琴活动搞得生动活泼,以适合孩子的需要,使他坚持下去,意志得到锻炼。

3.培养高层次需要

越是低层次的需要,动力越小。因为一来它容易满足而失去意志行动的动力,二来它容易在人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被放弃。相反,高层次的需要才对意志行动具有强大动力,它不会因满足而失去作用,反而会使意志行动的动力进一步强化。因为高层次需要具有稳定、持久和不变性。

二、培养青少年健康的高级情感

高级情感涉及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它表现在对待祖国、集体、人与人的关系上,也表现在工作、事业、学习等诸方面,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尊心、事业心等等。古往今来一,众多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豪杰,在他们身上,无不凝聚着这些崇高的道德感。正是这些高尚炽烈的情感,推动着他们为事业成功而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很难设想,一个毫无责任感、事业心的青少年会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坚强的意志。

理智感在人的认知活动中有着巨大作用。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说的‘人的感情’,就是理智感。没有这种理智感的参与,就不可能使认知得到深入。理智感是认知活动的强大动力,它激励人积极地去从事各种智慧活动,并能克服活动中的困难,人的意志也就得到了锻炼。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当在青少年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鼓励和满足其求知欲。对学习差的青少年,也应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时机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只有培养了强烈的理智感,才有克服认知活动中的各种困难的意志力量。

青少年具有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为了使自己的言行合乎审美的需要,他们会以极大的意志力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注意运用消极情感的激励作用

情感的一个基本性质是它的两极胜,如满意-不满意,快乐-痛苦,狂欢-盛怒等,一面是肯定的态度体验,一面是否定的态度体验,这就是两极性。从意志的激发来说,两极的情感即肯定的情感与否定的情感,都能具有激励作用。首先,肯定的情感可以起“增力”作用。如快乐的情感,会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也就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这是激发了意志力。其次,否定的情感有时也具有“增力”作用。如“不满”、“愤怒”等情感,常常极大地激发出入的力量,促使人咬紧牙关,不畏艰险,不惧困难,勇往直前。所谓“化悲痛为力量”,正是运用了消极情感的作用。因此,从激发意志力角度看,不仅肯定的情感是必要的。

第六节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意志

培养坚强的意志,要有认识为基础,要有情感作动力。但是,坚强的意志决不会单靠理智的沉思反省和情感的体验而来,最重要是要有平时的实际活动的锻炼。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实际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所谓“百炼成钢”。

首先是在教学活动中锻炼意志。

学生以学为主,教学是学校的基本活动,也是锻炼学生意志的常规活动。一是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系统科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讲授的内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因比,学生对老师给予他的学习任务必须要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才能完成。老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对有兴趣的内容要注意学习,对不感兴趣又必须掌握的知识也要认真学习,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努力地记住应记住的知识。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努力,既掌握了科学知识,也锻炼了意志的坚韧性、自制性等品质。二是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遵守课堂常规,加强纪律性。青少年的许多良好意志品质,如自觉性、自制性、坚韧性等,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常规的调练。三是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也是锻炼意志的方式。任何独立作业都跟动机斗争、方法选择和执行等意志的各个环节相联系,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学生自觉地自始至终百折不挠地独立完成作业,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应启发他们认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他们就可以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起克服内外困难的精神,从而发展意志力。

其次是在劳动及社会实践中锻炼意志。

青少年学生参加劳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体验,还可以锻炼他们不畏艰苦、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因为劳动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而又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再扩展一点说,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还应该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工农业生产劳动、社会实习、社会调查、军训、参观、旅游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总要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从而也就使意志得到磨炼。正如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历时所说:“意志不是生来的,而是在参与实践的斗争中磨炼出来。”劳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是铸造意志的大熔炉。

第三是在体育活动中锻炼意志。

体育,即通过身体活动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它的最大特点是身体实践。也就是说必须亲身参加活动,才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才能掌握运动知识、技能,才能在活动中体味到锻炼的乐趣,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艰难以及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

人的意志品质不仅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关,而且与参与身体锻炼的过程有关。一方面,意志坚强能够促使人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使之更为健康;另一方面拥有健康的体质也容易表现出较强的意志力。青少年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质增强了,精力旺盛了,也就为他们克服困难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强了意志力。

但青少年朋友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常常伴有一系列问题,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意志薄弱。

首先是缺乏信心和勇气。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术动作有一定难度,有时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学习掌握技术动作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掌握一切技术动作总要经过泛化阶段、分化阶段,最后达到巩固和自动化阶段的过程。这之中都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不断磨炼,认真钻研。但学生往往对能否顺利完成动作缺乏信心,稍遇挫折,就表现出态度消极,没有勇气。

其次是缺乏果断性。缺乏果断性是意志薄弱的另一种表现。研究者曾做过这样一种实验。在体育课上进行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的投篮比赛。根据距离的远近和角度的难易程度规定不同的得分标准。全班进行比赛并排定名次,而且把比赛成绩纳入体育考试成绩。条件是近距离大角度得分少;远距离小角度得分多。每人在规定的次数中自选投篮点。投到最后一两次的时候,人们看到有的人勇于冒险,果断地选择了高分点而一举成功;有的人则表现得优柔寡断,求稳怕失败,满足于及格而选择低分点;还有人表现为不加思考,轻举妄动,鲁莽从事,明明分数很低,水平又差而盲从于人,结果失败。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上述的优柔寡断和不加分析的鲁莽武断同样是意志薄弱的一种特殊表现。

第三是缺乏坚韧性。意志薄弱在体育课中的表现还反映在坚韧性差,怕苦怕累,缺乏百折不挠、始终不渝的精神上。例如,耐久跑是长时间的内脏器官工作与连续的肌肉活动,是表现人体耐力的一种练习,要求既要快,又要持久。由于耐久跑练习距离、时间长,这之中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生理上的一大难题是过“极点”关;心理活动主要表现在,艰难中是坚持到底还是半途而废,能否在这之中自我鼓励,自我命令,自我指责,从而战胜自我去争取胜利。很多学生在耐久跑中正是缺乏那种饱满的精神、顽强的意志。

在体育活动中锻炼意志,一方面是积极参加平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另一方面是积极参与体育竞技活动。参与体育竞赛,有利于发展青少年学生的大胆、果断、坚韧、自制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青少年学生在实标活动中锻炼意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活动要求。也就是要明确目标,以激发锻炼的积极性。所提要求,第一是应当合理,第二是应当简短,第三是应当坚决,第四是应当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呈渐进的阶梯式。

二是把握好任务的难度。就是说任务应是困难的,但又是力所能及的。例如,让他们坚持独立地完成各种作业,坚持参加课余小组活动,坚持体育锻炼,坚持做好事等,对青少年学生来说这都有一定困难,但又是他们能做到的,对培养意志的自觉性和坚韧性很有好处。太容易的活动没有锻炼意志的意义,太困难的活动也会挫伤意志锻炼的积极性。

三是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应给予帮助和指导,但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

四是让学生知道活动的结果。这有助于增强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五是要针对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内容和措施。例如,对行动盲目和易受暗示的学生,应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其自觉性、责任感;对优柔寡断、冒险轻率的学生,应培养其大胆果断、沉着耐心的品质;对缺乏自信、萎靡不振的学生,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增强自信;对软弱和胆怯的学生,应锻炼其胆量和勇气,等等。

六是利用活动的群体效应。锻炼青少年的意志的各种活动多是以群体方式进行的,在群体中,相互作用会影响活动者的意志力。

心理学上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女性被试分为两组。第一组被试接受一系列电击,并对电击强度作出评定,同时有与主试同谋的假被试,诡称自己接受了同样强度的电击并诡作评定,但他所宣布的评定强度又总是低于其他被试的评定强度。第二组被试也在同样的场合下受电击,但与主试同谋的假被试不宣布自己的评定强度。实验结果是第一组被试评定的皮肤电击的强度较第二组被试低。这个实验表明,当人们发觉自己忍耐力低于别人时,会提高自己的忍耐力从而降低激奋水平。

另一个实验是让被试从事一项计时付工资的工作。被试分两组。实验组被试工作两小时后看到一个假被试(即主试的同谋),后者诡称因成绩不佳工资由每小时5元降为3.5元。控制组被试则未见别人降工资的事。结果是不论在第一周内,还是在第二周内,实验组成绩均高于控制组。这表明代替性的强化可影响人的努力。

这两个实验告诉我们,在集体活动中锻炼青少年的意志时,应注意发挥群体效应的正面影响,以相互促进意志努力的程度,防止群体效应的负面影响。

第七节 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日常生活小事着手,照样可以培养出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意志品质的形成过程中,从小事做起、加强自我锻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过程中,周围人们的影响、集体委派的任务以及榜样的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研究表明,中学生是能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的。例如,他们在学习自觉性和坚韧性方面的自我锻炼,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方法:①经常用名言警句对照自己、督促自己;②经常同周围比自己学习强的同学作比较,找出差距,奋力追赶;③认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期、月、周的计划及每天的安排),严格执行计划,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逼着自己去完成;④每天坚持写日记,检查自己当天的活动,发现缺点,立即改正等。在自我锻炼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给自己不按计划完成任务找借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原谅自己一回,就会有第二回,第三回。如此下去,所谓的计划就是一纸空谈,结果是意志品质没有锻炼成,而惰性则着实增强不少。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指经常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如起床后洗漱、饭前洗手等都是习惯。可以按社会评价意义把习惯分为好、中、坏三类。中性的习惯没什么社会评价意义,可顺其自然,而具有好坏社会评价意义的习惯就不可等闲视之了。好习惯可塑造成功的人生,坏习惯可能误导人生的走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此有过贴切而深刻的比喻:“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值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我们要教育孩子成人,从某种角度说就是教孩子养成好习惯。我国有句古语:“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教育孩子取得惊人成功的美国的斯特娜夫人断言:“孩子的心是一块奇特的土地……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

习惯与意志培养有重要关系。

首先,坚强的意志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习惯。要养成一种好习惯,就必须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到底。例如,要养成早起跑步锻炼的习惯,就要有坚持精神,不但每天都要早起,不能睡懒觉,而且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都要努力克服困难,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养成好习惯。可以说,没有坚强的意志就没有好习惯的养成。

第二,克服坏习惯需要意志努力。任何坏习惯的克服都是意志战胜惰性的过程,都是对人意志力的考验。一个习惯形成了,就是建立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而新的行为方式在形成习惯之前,其暂时神经联系是不稳固的。改变旧习惯形成新习惯,就是在大脑中破坏旧的暂时神经联系,建立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并使之日益巩固的过程。旧的暂时神经联系因其已经“定型”而具有相当顽固的惯性,因而在克服旧习惯时,需要很大的意志力,这样才能以新习惯取代旧习惯。

第三,习惯形成后对意志行动具有重要作用。一种好习惯形成了,就是使一种良好的行为方式成为自动化的了。任何行为方式都可能纳入意志行动之中,成为意志行动的构成成分。而当一种行为方式自动化时,无疑有助于意志行动的完成。

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强化。那么,什么叫强化?为什么习惯的养成需要强化呢?

例如,两个孩子争玩具,大孩子让给小孩子,就受到大人的赞许;大孩子打了小孩子,就被斥责,大孩子不打小孩子而让着小孩子了,也就避免了被斥责。经常如此,大孩子形成了不欺侮小孩子而让着小孩子的习惯。孩子得到的赞许和免除斥责,就是对他的行为的强化。强化有正有负,赞许是正强化,免除斥责是负强化,它们都可以使行为加强、巩固。正强化与负强化包括多种多样的方式,如,口头的表扬与批评,给予或撤销物质方面的奖赏,以及表示肯定或否定的眼神、语调、手势等。对孩子来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成人对其不断进行正负强化的结果。因为他们就是以避免惩罚求得奖励来发展行为的。甚至成年人,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或改变,也与正负强化密切相关。

既然儿童是以避免惩罚求得奖励来发展行为的,那么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是多鼓励好,还是多惩罚好呢?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实验把150名儿童分为三段:第一组只批评不表扬;第二组只表扬不批评;第三组充分表扬适当批评。结果第一组效果最差,第二组居中,第三组效果最佳。就是说,多奖励少惩罚更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不幸的是,有那么多教师和家长总是把眼睛盯在孩子的过错上,于是,不少孩子得到的批评惩罚总是多于表扬奖励。

针对意志品质的培养,孩子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公正。所谓公正,就是孩子行为的正负强化应该客观、准确、实事求是。比如在家里,妈妈今天高兴,孩子本不该得到正强化的行为却得到妈妈的笑脸相对;妈妈今天心烦,孩子本来好好的,却得到妈妈的怒目而视。

二是要及时。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及时,才能更好地起到强化和惩罚作用。比如惩罚,应在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发生后立即施予,这样孩子才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为什么受惩罚。否则,过了很久。孩子都忘了是怎么回事了,惩罚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是要适度。表扬和批评都不能滥用或过于频繁。过多的表扬容易使人骄傲自满,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意志也就松懈。过多的批评也容易毁灭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不利于习惯养成和意志培养。

四是要连贯。习惯的养成必须持之以恒,因而强化应保持连续和一贯性。心理学家威康·詹姆斯有段话说得好:“每一次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次滑手放松的线,比你许多次才能绕上去的线还要多。”这话形象而深刻地告诉我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有一次放松。因为有了一次例外,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习惯养成成了一句空话,意志也随之垮掉。所以,孩子的行为强化应保持连贯,这样好习惯才能养成,意志才得以巩固。

五是要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强化物不外物质的(如食物、奖品、金钱等)和精神的(如语言、表情等)两大类。通常而言,对较小的孩子可以侧重物质奖励兼顾精神奖励。比如,孩子有了好的行为可以奖物品,有时成人的“真棒!”之类的话也是很好的鼓励。对较大的孩子可以侧重精神奖励兼顾物质奖励。比如孩子做了好事,教师和家长的口头赞许会使他们获得很大满足,当然也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奖励。总的原则是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二者恰当结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体现物质奖励向精神奖励过度的原则,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

惩罚是要触及心灵的。用来惩罚的东西也应以精神为主再结合物质的。有时,教师、家长的一个目光、一句话语,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而且,目光未必是可怕的,话语未必是严厉的。一位父亲面带微笑的责备,却使女儿难过得掉下眼泪。这叫“温和的惩罚”。当然,适当的严肃是必要的,甚至可以严厉;只是严厉的惩罚用多了会像镇痛药用多了一样而不灵。

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过程是漫长的,而且又常常是反复曲折的,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执行意志行为的过程中又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及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科学评价和指导他们的意志行为,是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条件。成功会带来喜悦、积极的情绪,在学生意志行为的执行过程中,来自别人,特别是师长的赞许、鼓励,会激发其沿着成功的道路向着既定的目标更坚定地走下去,这样,意志行为的持续性就促进了意志品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学生意志行为的执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也决不可忽视,及时进行批评,提出明确的要求,作出期望性评价,激发其道德力量,使之产生奋发向上的强烈愿望,也是十分重要的。意志行为的执行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出了偏差,要积极诱导、激发、挖掘其积极因素。通过期待性的评价,使他们从师长对他的关怀、期望中受到鼓舞,恢复其中断了的意志行为的执行,努力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八节 克服不良习惯

怎样克服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呢?可以借助于矫正辅助法。

一、克服遇事总拿不定主意的毛病

遇事总拿不定主意是优柔寡断的不良意志品质的表现,也就是缺乏意志的果断性。造成这种不良意志品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知障碍。对事物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所谓“吃不透,摸不准”,因而让人拿不定主意。二是情绪刺激。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曾经有过过强情绪刺激经历,一旦遇到类似情境,便会产生条件反射,使人犹豫不决。三是性格特征。一般来说,遇事犹豫不决者多具有以下性格特点: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易受暗示,从众心理强,过分小心谨慎等。四是缺乏训练。这种人从小在过度的保护中长大,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一旦遇到需独自做出决定的时候,就会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五是管束过度。由于家长管束太严,孩子只知循规蹈矩,一旦遇到一些新情况,不敢独立自主,也就表现为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

怎样克服这种不良意志特征呢?

一要充实知识经验。人的决策水平与其所具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的相关。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决策水平越高;反之,就越低。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有胆有识,有识有胆”的意思。因此,应从充实知识经验着手。

二要加强思维训练。对事情的深思熟虑是关键时刻能够当机立断的心理前提。对此,拿破仑曾深有体会地说:“我能够在别人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话和采取什么行动,这完全不是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才对我突然启示,而是我的思考对我的启示。”平时多开动脑筋,经常思考问题,加强思维训练,这是关键时刻有主见的基础和前提。

三要摆脱依赖心理。要培养自信、自主、自强、自立的勇气和信心,迫使自己遇事自己处理。这也就需要和意志的自觉性、独立性品质的锻炼相结合。

四要学会遇事冷静。遇事犹豫不决也常是紧张、着急、焦虑等不良情绪干扰认知过程的结果,越是着急越拿不定主意,越拿不定主意越是着急,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为了克服遇事犹豫不决的毛病,必须学会遇事冷静。

五要注意当断则断。有些人之所以遇事犹豫不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总怕自己有什么考虑不周之处。实际上,事前追求百分之百的把握,结果却常常是一个有把握的办法也拿不出来。许多事一开始总难找到“万全之策”,一个决定的合理性难说百分之百。果断的人在采取决定时,其决定开始时也不可能是什么万全之策,只不过是诸方案中较好的一个而已。在执行过程中,他可以随时依据变化了的情况来调整和补充原方案,从而使原来的方案逐步完善起来。更重要的是,许多时候丧失时机比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还大,这就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般来说,有相当的把握,就该下决心了,别指望百分之百。

二、怎样才能改变莽撞的毛病

莽撞的人,有时看似敢作敢为大胆果断,其实,这样的人常常是行为鲁莽,头脑简单,遇事单凭一时冲动草率决定,冒失行事,而不考虑后果,在意志品质上属于冒失草率,也是与果断性相反的不良意志品质。怎样克服这种不良的意志品质呢?心理学家的建议如下:

一是多动脑筋。莽撞的人最明显的特点是遇事不能三思而行,只凭一股冲劲就干起来。莽撞的人要努力学会“多思”和“慎行”,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从多因素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防止把复杂问题看得过于简单。

二是抑制冲动。莽撞的人,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兴奋型,特别容易兴奋和冲动,而冲动一来,往往也随之表现为急躁、轻率和冒失。因此,要学会有意识地抑制冲动,不要由着性子行事。

三是点滴培养。莽撞的人在生活中要注意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自己的谨慎性。例如,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做事要表现出耐心,要讲究计划性和条理性。这样习惯了,也会减去一些做事冲动的毛病。

四是自我警醒。研究和实践都表明,遇事学会自我警醒,可以防止冒失草率。比如,在房间里可写一些诸如“胆大心细,遇事不慌”、“三思而后行”、“慎思”一类的座右铭提醒自己谨慎行事。再比如,在做事之前,不妨问一问自己:认真考虑成熟了没有?有没有把握?有没有犯莽撞的毛病?这样也可少些鲁莽的决定。

五是谨慎交友。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莽撞的人在交友上应谨慎选择,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少与同样莽撞性急的人来往。因为莽撞的人碰到一起,遇事常会“风乘火势,火助风威”,使决定更加冒失草率。应该多与沉稳的人来往,从而有意无意地学习他们的意志特征。此外,在采取较重大的行动之前,与信得过的人多多商量,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这对于防止莽撞冒失,也是很有实际效果的。

三、克服不善于自制的毛病

心理学家的调查发现,一开始就决心不求上进的青少年是极少见的。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曾有过强烈的上进心和进取欲望。问题在于,相当一部分人禁不住种种诱惑,在进取中纷纷落伍了:有的是不能抑制低级欲望的冲动而渐趋堕落;有的是不能抵御不良诱因而误入歧途;有的是在狂怒中失去理智,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造成个人、家庭及社会的重大损失。

要很好地自制,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人生目标。你一生朝哪个方向走,你决心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明确了,你就能够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服从于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拒绝同目标相对立的各种诱惑。反之,如果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那么,在诱惑面前,你就不会有坚强的自制性。自制性的动力源泉,就在于从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上去考虑问题。有些诱惑之所以对你有诱惑力,就是因为它能向你充分展示表面的、暂时的利益。

二是决不让步迁就。要克服不善自制的毛病,就应该努力做到,一旦意识到这是不对的东西,不管它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多么强烈地驱使着我们的欲望,我们都该坚决地克制自己,决不做半点让步和迁就。陈毅同志的戒烟就是这样表现出自制性的。陈毅原来烟瘾很大,几乎是一支接一支地抽。后来,医生发现吸烟严重危害他的健康,劝他戒烟,他同意了。他对此不做半点让步,坚持戒掉了几十年的吸烟习惯。要改变自制力不强的毛病,就要像陈毅这样,半点妥协也不能有,就要守住“不行”这两个字。这道防线守不住,难说自制。

三是从小事做起。高尔基说:“哪怕是对于自己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更加坚强。”不要以为自制性只能在特殊的条件和不平常的际遇中形成。相反,人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无数的小事中也能改变不能自制的毛病。培养起自制能力。比如,早晨是按时起床,还是在被窝里再躺一会儿,对自己的自制能力就是一个小小的考验。事小成大,我们平时注意从诸多的小事做起,也就能培养起自制性。

四是坚决执行决定。在做决定时要慎重考虑,三思而行,但一旦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做出决定,就要坚定不移地付诸执行,不能轻易改变和放弃。因为每一个半途而废的决定,都会使自己的自制性失去一分。

四、怎样让自己不再怯懦

一是气势激励。怯懦的人最大的弱点是过分畏惧和害怕。要克服这一弱点,就要借助气势的激励,雄赳赳,气昂昂,看上去就给人以一种很有力量的感觉。一个人在气势盛时,能产生一股不可阻挡的勇猛劲头。战争中士气的勃发,可使原本怯懦的人也会产生决一死战的勇气和力量。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困难面前,有一股敢拼敢斗的气势,摆出一副摩拳擦掌的架势,你就会感到有力量,就不再感到怯懦。

二是信心鼓舞。怯懦,常常是精神优势丧失的结果。因此,克服它还需要用信心来鼓舞自己。信心当然不会凭空产生,它要以对困难的深刻了解和解决困难能力的提高为前提。一些专家指出,不是你所畏惧的对象造成了你的怯懦,而是你自己对怯懦对象的畏惧加剧了你的怯懦。因此要增强信心。

三是采取行动。克服怯懦的最有效的办法是采取行动。没有行动,则既不会有力量,也不会有由这力量建树起来的成就,当然也就不会有由于看到这种力量而产生的信心。

四是不怕失败。许多人怯懦的原因,无非就是害怕失败。越怕就越不敢行动,越不敢行动就越怕,如此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你的怯懦就会与日俱增。走出恶性循环,就需要你敢于行动,别怕失败,这样,你就不仅不再怯懦,而且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正如培根所说:“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五是广交朋友。有些人之所以表现出怯懦,是由于感到孤独无友或孤立无援。长期的孤独或孤立感造成自信的缺乏,因而遇事胆小怯懦。这种情况就该从广交朋友入手,使自己摆脱孤独或孤立。朋友间的交流、沟通、关心和扶助,常常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五、克服做事虎头蛇尾的缺点

一是树立远大志向。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崇高的理想、美好的希望和追求,他的行动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稍遇困难就会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反之,有志向,有抱负,有追求,认识到自己行动的真正意义和最终目的,他就会激发出坚忍的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二是培养乐观态度。毅力的大小与克服困难的大小成正比,而困难的大小又不是单由客观方面决定的,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乐观的人视困难为常情,因而有信心克服困难,而悲观的人往往人为地夸大困难。因此,要想克服虎头蛇尾的毛病,必须培养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是注意由易到难。有些人很想把某件事善始善终地干完,但往往因困难太大而难以继续。因此,在确定目标时,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做到由易到难,使目标呈一个渐进的阶梯状。

四是用兴趣激发毅力。有人说兴趣是毅力的门槛,有一定道理。昆虫学家法布尔自幼对昆虫有特殊的兴趣,他在树下观察昆虫,可以一趴半天。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丁肇中教授说:“我经常不分昼夜地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有人以为我很苦,其实这是我的兴趣所在,我感到其乐无穷。”因此,一个人如果对某项工作或某个活动发生了兴趣,则毅力就如影随形而发生,也就可以坚持到底。

同类推荐
  • 小学生英文幽默故事:林克妈妈的自然拼音快乐读本

    小学生英文幽默故事:林克妈妈的自然拼音快乐读本

    本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孩子可以巩固自然拼音,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60个故事共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后面都配有游戏题,提供给孩子和妈妈共同参与。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大学生与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与思想道德修养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我们党的事业的成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兴旺、关系着我们民族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
  • 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A卷

    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A卷

    本书为2015年春节期间举办的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作品集,获奖者均为当下正游走在校园里的少年作者,他们拥有最崭新的视角和情感,以此描绘出新一代最年轻的成长面貌和梦想导航。作为《盛开》每年推出的特色系列,一直以来都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辅导类和课外阅读类书籍。
  •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沙丘的故事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沙丘的故事

    课标是常新的,经典却是永恒的,走进经典的选择,学习兴趣的提高离你只有一步之遥。本套丛书包括奥林匹斯山众神、白雪公主、百万英镑、包打听、财神与爱神、打火匣、带家具出租的房子、公主与美洲狮、好孩子的故事、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黄缘奇遇、灰姑娘、井边的牧鹅女、警察与赞美诗、两个勇敢的伊洛特人、母亲的故事、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女巫的面包、青蛙王子、三万元遗产、沙丘的故事、忒修斯历险记、特洛伊战争、天国花园、小爱达的花、小红帽、幸福的家庭、雪人、一本不说话的书、勇敢的小裁缝。
热门推荐
  • 一个人的朝圣

    一个人的朝圣

    哈罗德·弗莱,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这是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
  • 玄古问剑录

    玄古问剑录

    世上有玄古一地,以剑为尊。玄古子民,无论人鬼妖魔仙,均修炼剑气,以证剑道。问剑问心,起剑舞兮,御剑天下,劫剑毁兮,无剑无我,逍遥游兮。看那少年郎倚剑逆命,降妖斩鬼,诛魔封仙,以大慈悲心,渡迷茫之人心,以归正道。
  • 安能等待

    安能等待

    为了一个等待开了一家咖啡店,等待着的日子里,她想念着他,也希望能够找到他。时间的齿轮在不间断的运行着,而当真相出来的那一刻,原来,她所有的等待不过是为了等待一个灵魂。身边的人陪伴着她,就算有了温暖又如何,最想要的那一份温暖却成为了空中的尘埃。我们只是这个世界中的一粒尘沙,美好的青春所留下的记忆里,有着遗憾与美好,我们不过想要抓住这一点,将属于青春的苦涩与无奈慢慢散发出来。我只是一位作者,但年少轻狂并不只是一个词。寻找的真正意义,是为了更大的期待。希望《安能等待》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那一份苦涩与美好。
  • 做人要有心计全集

    做人要有心计全集

    通常人们说某个人很有“心计”,听上去似乎是句坏话,然而大家仔细想想,我们做人能一点“心计”都没有吗?显然不是。本书所提倡的“心计”不是一种诡计,一种世故,而是做人的一种智慧和谋略,它防止别人伤害自己,同时积极主动地创造成功机会,它甚至为你寻找生活中的快乐,也开导你面对生活的不幸和忧伤,所以说这种“心计”其实更多时候是你为了一个既定目标而寻求解答的多种思考方式,它会为你解答心结,为你打造丰富多彩的人生。
  •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脸呆萌:皇叔,假的吧!

    一脸呆萌:皇叔,假的吧!

    Z国有三种人不能惹,一,总统;二,皇叔大人;三,孟翳臻的哥哥们。但,他们好像都是孟翳臻的哥哥......W重生后,每天打打游戏,喝喝小酒,虐虐小白花。直到某皇叔从天而降,“嘿,你干嘛呢!”“看你啊。”“小十一,你胆子挺大的,居然敢躲我躲到部队里去!”某皇叔。“四,四哥,那个,我就是想来锻炼锻炼。”某十一。“那好,回家我就陪你锻炼。”然后某女一脸懵逼被扛回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别跑

    快穿别跑

    墨冶碰到了个小系统,被它忽悠着到其他世界完成任务。
  • 我的超凡商铺

    我的超凡商铺

    一颗神秘的陨石把徐凡带到了纷纷扰扰的元炁大陆,等待他的是如何的人生,他还能回到归处吗,为此他很迷茫。-----希望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海涵
  • 青衫一曲入芳华

    青衫一曲入芳华

    他以为她是自己得劫,渡过就能解脱。而原来,渡过忘却了才是一场劫,渡不过,往后余生便都是你。许悠悠无意间摔碎了血玉,引来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引来一位如画如仙的男子。他迷一般的身影带着自己开启了斗智斗勇的奇异生活。历经的磨难只为更好的相守,哪怕忘记你,也会找到你,缠着你,只因相思已入骨。